理事長的話:行動支付,環球晶圓,台積電/中興,台積電/日本,人民幣,印度人壽,寧德時代,智路紫光,數位人民幣,立訊/奇瑞,安謀/上市,iPhone,動視暴雪,人民幣支付,比特幣,充電站,亞馬遜,Meta
行動支付
新冠肺炎疫情帶起「零接觸」商機,使用行動支付成為新常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昨公布調查,疫情期間使用行動支付的前三大原因,依序為方便(百分之六十三)、優惠(百分之四十七)與衛生(百分之四十一),其中優惠因素較前年下降百分之七,顯示用戶對於行動支付的訴求產生轉變,而衛生因素增幅最高,上漲百分之十四,反映出對於無接觸需求高度重視。
我國電子支付使用者人數已經突破一千五百萬大關,去年因防疫考量,加上五倍券綁定帶動,使得行動支付聲勢走強,今年疫情隱憂仍在,業者表示,無接觸、方便仍是行動支付主打優勢,但預料優惠也不少,主因是今年戰況更加激烈,除了超商、超市通路結盟大戰,三家純網銀也會加入合縱聯盟,業者將打群架祭出促銷,消費者仍可撿到便宜。
MIC產業分析師廖珈表示,除了首選偏好,常用度也是重要指標,去年行動支付常用度首次逼近七成(百分之六十九),追近第一名的實體卡(百分之七十四)與現金(百分之七十一),成為四大支付工具中唯一三年內連續成長者。
MIC特別調查二○二一年全國三級警戒疫情期間的消費者行為,可發現常用現金比率大幅降低了三成至百分之三十八,為所有支付工具降幅最大者;最常用的是實體卡(百分之五十六點二)與行動支付(百分之五十五點七),其中行動支付幾乎追上實體卡。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行動支付與實體卡的差距,從二○一九年百分之二十六縮短至二○二一年百分之五,反映出疫情因素加速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的習慣養成;如果疫情持續影響,行動支付常用度也將有機會超越現金。
根據MIC調查,行動支付也是疫情期間消費者使用頻率增加最多者,有近六成消費者提升使用頻率,而增加實體卡比率者有百分之三十四、電子票證增加百分之二十八,減少頻率最多者為現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冦疫情加速數位轉型。
第二、台灣落後亞洲國家甚多。
第三、現在全力追趕。
第四、銀行和電子支付,今年還會快速成長。
環球晶圓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收購德國矽晶圓大廠世創(Siltronic)案,通過最大難關考驗。環球晶昨宣布該收購案,已通過中國大陸反壟斷主管機關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查。環球晶表示,最後只剩德國經濟部審核通過,即可完成此交易,力拚在一月三十一日前完成交易
。
據環球晶向德國提出最後交易期限為一月三十一日,為了讓此併購案順利完成,環球晶還向德國主管商業機構提出「特別的系列配套措施」,以減輕國家安全等疑慮,加速收購案的審查進度,盼能在一月三十一日前完成審查程序,助環球晶躋身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矽晶圓廠。
環球晶昨公布,收購世創案獲得德國、奧地利、韓國、台灣、新加坡、美國、日本反壟斷主管機關以及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通過。由於此案還需德國經濟部審查通過,在未來僅剩一周,環球晶將與德國主管機構密集協商。
環球晶去年提出以五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三一六億元)收購德國世創,原規畫在去年底通過相關單位審核並且完成交易,但最後卻卡在德國經濟部。
稍早世創發表聲明表示,在近來與德國經濟部的磋商中,環球晶和世創皆未收到有關德國經濟部是否同意這項交易,及在何種條件下可能核准這項交易案任何資訊。
世創表示,德國經濟部認為,「以本交易案來看,一份緩解協議顯然不適合用來減輕這樁交易案的相關疑慮」,「如果德國經濟部一月三十一日前未能核准,這樁交易恐怕無法完成」。
不過,環球晶昨天表示,會配合德方,以利完成併購審查程序事宜,希望能在本月底完成交易。
業界也認為,環球晶和世創目前在全球市占仍低於前二大的日商信越及勝高,環球晶合併世創,雖躋身世界第二大矽晶圓廠,仍落後信越。尤其獲得最大難關中國反壟斷局審查通過,德國的顧慮應可減輕。
我們的看法:
第一、環球晶圓原先已通過中國審查。
第二、全球反壟斷意識強烈。
第三、若併購成功,環球晶將成為全球第二大。
第四、全世界對台灣在半導體的獨占地位很反感。
台積電 中興
台積電接單再傳捷報。日經新聞報導,在美國政府持續打壓華為之際,大陸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正悄悄提升其晶片設計能力,並委由台積電以7奈米代工晶片,同時採用台積電先進封裝技術,後續可望持續延伸至更先進的製程。
對於相關報導消息,台積電昨(9)日不予評論。法人估計,由於台積電營收規模持續放大,且中興並非其前十大客戶,估計中興訂單占台積電營收比重約3%以內,儘管占比不大,若雙方合作持續並延伸至更先進的製程,仍將成為台積電營運新動能。
中興曾在2018年遭遇美國出口管制,不過在繳交罰金與承諾具體改進措施後,美國商務部在該年度7月解除對中興的禁令。
業界觀察,隨著近年華為列入美國出口管制清單,華為最賺錢的通訊網路/基地台市占陸續被諾基亞、愛利信、中興乃至三星集團分食,總量並未改變但市占發生變化,中興若因成長所需,向台積電下單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台積電目前在先進製程量產能力、規模與品質都領先群雄。
台積電7奈米家族是目前營收占比最大的製程,去年占整體營收比重為31%,該製程應用領域橫跨高階到中階行動產品、消費性應用、人工智慧、網通、5G基礎架構、繪圖處理器、以及高效能運算,業界估計客戶產品規模已超過200個,累計量產晶片也已超越10億個,並獲2021年IEEE創新獎。後續最先進的5奈米家族製程也持續推進在今年邁入量產第三年,3奈米則預定今年下半年量產。
日經報導,中興採用台積電最先進的7奈米技術,來生產其自行研發的5G基地台微處理器,並且採用台積電的封裝技術。消息來源告訴日經,中興也考慮採用比7奈米更精密的技術。熟悉內情的人士指出,中興這幾年來悄悄地強化自有的晶片能力,儘管產量不多,但已有長足進展。
報導並披露,中興已告知供應商,該公司的目標是今年在大陸境內伺服器出貨量要達到兩位數成長,以擴大市占率,尤其是用於基地台的伺服器,而這項雄心勃勃的目標將直接挑戰業界龍頭華為,後者在取得關鍵零件方面仍面臨障礙。
由於許多國家(主要是西方國家)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5G網絡基礎設施,因此,這兩家公司花更多心思在大陸內需市場。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初步數據,大陸在5G部署領先全球,截至2021年已安裝130萬座5G基地台。
市場研究機構LightCounting的首席分析師泰拉爾(Stephane Teral) 表示,華為仍然是大陸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但中興在大陸境內市占率估計已從2020年的30%,攀升至去年的35%。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興是大陸僅次於華為的第二電信設備供應商。
第二、美國打擊華為,但後面廠商反而受惠。
第三、手機OPPO、vivo成長明顯。
第四、中興非常依賴台積電7奈米技術。
台積電/日本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本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SSS)及電裝株式會社(DENSO)於15日共同宣布,電裝株式會社將投資台積電於日本熊本設立並擁有多數股權的晶圓製造子公司JASM(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少數股權。
電裝株式會社透過投資3.5億美元,將持有JASM超過10%的股權。電裝為世界第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日經新聞》表示,此舉旨在確保車用晶片供給。
台積電位於日本的JASM晶圓廠計畫將於2022年開始興建,並於2024年底前開始生產。為滿足市場需求,除了先前宣布的22奈米及28奈米製程,該晶圓廠亦將進一步提升其製造能力,提供12奈米及16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並將月產能提高至5.5萬片12吋晶圓。
台積電表示,隨著產能提升,並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JASM熊本廠的資本支出已擴大至約為86億美元(約9,800億日圓),較先前增加約2,000億日圓。此晶圓廠預計將直接創造約1,7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台積電非常高興電裝株式會社投資JASM,以在未來的運輸科技領域共同實現新的創新。台積電不僅藉由JASM支持市場對特殊製程技術持續增加的需求,也使台積電能夠與日本頂尖的半導體人才,一同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的發展做出貢獻。
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總裁暨執行長清水照士(Terushi
Shimizu)表示,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預計將持續成長,相信JASM將對確保邏輯晶片的穩定供應做出貢獻,不僅是為SSS,也包括整個產業。很期待電裝株式會社成為新成員,並期待共同攜手支持JASM成立。
電裝株式會社總裁暨執行長有馬浩二(Koji
Arima)表示,隨著自動駕駛和電動化等移動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在汽車產業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這樣的合作夥伴關係,將對半導體中期至長期的穩定供應及汽車產業做出貢獻。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電裝投資台積電,意義非常重大。
第二、著眼於汽車晶片。
第三、未來台積電客戶合資將是趨勢。
第四、在德國也可能和汽車廠合資。
人民幣
大陸商務部等六部門昨(26)日發文提出,高品質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推動RCEP區域內貿易投資活動更多使用人民幣結算,幫助企業降低匯兌成本,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據了解,大陸在2010年與東協十國打造的「中國-東協自貿區」上路後,就積極使用人民幣結算,如今多達15國的RCEP在2022年上路,大陸希望藉由RCEP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逐步取代美元的地位。
大陸商務部網站刊登「關於高品質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企業用好成員國降稅承諾,結合各成員降稅承諾和產業特點,推動擴大服裝、鞋、箱包、玩具、家具、電子產品、機械裝備、汽車零件、摩托車、化纖、農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原材料等進口,支援日用消費品、醫藥、康復設備和養老護理設備等進口。
完善金融支持和配套政策體系方面,提高人民幣結算對貿易投資發展的支持作用。推動RCEP區域內貿易投資活動更多使用人民幣結算,幫助市場主體降低匯兌成本,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水準,支持金融機構創新人民幣交易、投資、避險產品,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人民幣金融產品和服務。
進一步提升貿易投資的金融服務質效方面,結合RCEP實施,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和商業可持續性原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貿企業拓寬直接融資管道,優化對外貿領域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信保產品和服務。
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方面,要結合RCEP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和開展技術改造,推進製造業補鏈強鏈,強化資源、技術、裝備支撐;加強高端產業鏈合作和製造業項目合作,培育多元化全球供應鏈網路。
此外,要研究制定跨境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保護指南。強化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供給,加強海外智慧財產權糾紛應對和維權援助。按照RCEP規定推動加入智慧財產權領域國際條約。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人民幣國際地位越來越重要。
第二、東南亞是重要市場。
第三、RCEP有很大的助力。
第四、台灣對RCEP的影響,並沒有認真評估。
印度人壽
在印度市占率最大的國營印度人壽保險公司(LIC),已經向有關單位遞件申請股票上市,預料將成為印度史上最大規模的IPO。這起上市案將考驗投資人在全球利率將調升的情況下,對新上市股票還有多大胃口。
根據13日遞出的申請文件,印度人壽申請出售3億1,625萬股,等於全部股權的5%左右。印度政府預期能在這項售股案中募得6,000億印度盧比(約79.7億美元)。印度政府的消息人士表示,考慮到市場狀況,這次的售股規模比先前計畫來得少。
消息人士也說,印度人壽IPO案預計將在3月底之前完成。此案是印度總理莫迪的關鍵政績,他希望藉此展示印度開放市場的決心,以及政府分散投資的作法。
今年以來,許多印度上市的股票都已經跌破發行價,因為投資人憂慮通膨飆升將使全球央行集體升息,資金成本大升衝擊買股意願。許多股票上市時股價過度膨風,也經不起市場檢視。
印度人壽有10.5萬名員工,在印度市占率高達60%,管理逾5,000億美元資產,是全球五大壽險公司之一。股票上市後,印度人壽的IPO總值可望超越Paytm去年上市的25億美元紀錄,成為印度史上最大IPO案。
印度企業2021年從股市募得創紀錄的166億美元IPO資金,比2017年的最高紀錄又增加52%。不過許多IPO公司股價之後都慘跌,例如Paytm,目前股價已經比股票上市價回跌58%。
以國營企業來說,印度先前最大的股票上市案表現也都不理想。印度煤炭(Coal India)、印度通用保險公司(General Insurance)、新印度保險公司(New India Assurance)這些國營巨頭,目前的股價都是IPO上市時不到一半的水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乃印度指標性IPO。
第二、南韓今年也有100億美元IPO,LG新能源。
第三、菲律賓去年也有創記錄最大IPO。
第四、印尼IPO去年也創記錄,唯獨台灣資本市場不爭氣。
鋼企
為了達成減碳與產業升級目標,大陸7日針對鋼鐵業發布最新指導文件,除了鼓勵鋼鐵龍頭企業實施兼併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進而打造超大型鋼企之外,並持續推進綠色低碳工作。受此消息激勵,A股鋼鐵類股7日整體漲幅達4.2%,首鋼、鞍鋼、沙鋼大漲。
綜合陸媒報導,大陸工信部、發改委及生態環境部7日上午發布「關於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併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
該意見提出,在不鏽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至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鼓勵鋼鐵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小散亂局面。到2025年,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量要達到3億噸以上。
意見並稱,要有序引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獨立熱軋和獨立焦化企業參與鋼企兼併重組,並對完成實質性兼併重組的企業在進行冶煉項目建設時,給與產能置換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向實施兼併重組、布局調整、轉型升級的鋼企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
在綠色低碳深入推進方面,要建構產業間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確保2030年前完成碳達峰目標。
大陸業內人士指出,最新意見基本延續2021年12月底工信部發公布的「關於推動鋼鐵工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當時工信部提到,力爭寶鋼、鞍鋼、沙鋼等前五大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40%,前十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60%。但目前大陸鋼鐵業前十位的集中度僅約40%,難度不小。
另外,壓減鋼鐵產能、汰換老舊設備也是大陸政府推動鋼鐵業減碳與轉型升級的重點。2020年大陸粗鋼產量首次邁過10億噸大關後,受到減碳要求,2021年產量有所下降。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李新創指出,要求壓減粗鋼產量,一方面是為了實現「雙碳」目標,另一方面則是減少鐵礦砂需求,避免過度依賴海外提供。
受此影響,7日A股鋼鐵股表現強勢,整體板塊漲幅達4.2%。主要鋼企中,首鋼大漲8.8%、鞍鋼上漲6.8%、沙鋼漲6.3%、河鋼漲4.2%、寶鋼漲3.6%。
我們的看法:
第一、鋼鐵產業有排碳問題。
第二、未來需要積極重組。
第三、大陸中央整頓力度大。
第四、台灣對傳產重組應更加關注。
寧德時代
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於7日公布,A股上市的寧德時代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高達96.7GWh,市占率為32.6%,連續第五年排名全球第一。
但是上述消息未能激勵市場情緒,寧德時代8日盤中股價暴跌9.94%,終場收跌6.66%至人民幣(下同)540.86元,最新總市值為1.26兆元,為A股第六大市值公司。近半年,寧德時代股價累計上漲4.82%。
科創板日報報導,在美國政府緊盯中國企業之際,1月初網路盛傳寧德時代正在美國向專業機構求助,諮詢其被美方制裁的可能性。對此,寧德時代8日盤後澄清,上述傳聞為不實資訊。
澎湃新聞報導,SNE Research公布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榜顯示,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最高的前十大企業大多來自中國、韓國,其中共有六家中企、三家韓企。
受到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推動,中企的市占率均呈現上升趨勢,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遠景動力及蜂巢能源都上榜。其中,比亞迪排名第四,裝機量為26.3GWh,市占率8.8%。其餘四家中企分別排行第七名至第十名,市占率合計為7.2%。
在六家中企中,除了遠景動力以外,另外五家公司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年增率均超過100%。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的電池裝機量年增逾167%,蜂巢能源裝機量年增430%。
另一方面,寧德時代1月27日公告,受惠於新能源車及儲能市場滲透率提升,帶動電池銷售增長,預估2021年淨利年增150%至195%,達到140億元至165億元。但與寧德時代類似,A股上市的鋰電池類股也陷入業績亮眼甚至多家公司淨利翻倍,但股價持續低迷的窘境。
財聯社引述市場人士分析,鋰電池類股持續下跌,主要源於此前該類股漲幅過大、估值過高,隨著類股整體市值推高,類股逐步出現分化。此外,來自原料的成本壓力與行業競爭加劇也引發市場擔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寧德時代市值一定會進一步提升。
第二、南韓LG新能源市值已躍居第二。
第三、大陸有強大的電池產業。
第四、比亞迪也不容忽視。
智路紫光
中國法院日前裁准 智路建廣聯合體2640億接手紫光
歷經半年,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日前迅速裁准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將實質合併的重整計畫,戰略投資者「智路建廣聯合體」以約六百億人民幣(約二六四○億台幣)接手紫光債務和重整後全部股權成為定案,被視為是中國換殼打造新半導體航艦。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實名舉報該重整案將直接造成逾七三四億人民幣(及未來價值數千億人民幣)國有資產流失的指控無效,他的健坤集團持有紫光四十九%股權全部歸零。
智路建廣 背後大金主是中投公司
紫光集團一月十七日在官網公布收到北京一中院裁定書,拍板紫光集團以及子公司紫光通信、紫光資本、紫光大器投資、紫光卓遠股權投資、紫光通信投資、紫光春華投資等七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計畫。截至去年十一月十九日,紫光債務高達一四二六億人民幣(約六二七四億台幣),包括普通債權人民幣一二八一億元、有財產擔保債權約人民幣一四三億元,主要來自銀行類債權機構。
隨著去年底紫光第二次債權人會議通過重整計畫及法院裁准,紫光重整進入下一個程序。智路建廣聯合體將出資五四九億元,承接紫光重整後一○○%股權,加上聯合體成員湖北科投(由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實際控制)出資五十一億元,收購紫光旗下長江存儲項目資產與相關擔保責任。智路建廣聯合體合計六百億元的資金預計三月底前到位,反映其背後有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支持的雄厚實力。
「智路建廣聯合體」長期低調神秘色彩,連許多中國產業界人士也不知道底細。彭博和中媒科創板日報都指出,領導該聯合體的關鍵人物為李濱,是兩家私募股權基金建廣資產和智路資本的背後主導者,透過建平(天津)科技、廣大融信(天津)等對建廣持股近卅%,透過北京啟平科技、廣大融信(珠海橫琴)、北京智可芯管理諮詢對智路合計持股逾七十三%,而建廣背後控股股東可溯及中投公司旗下中央匯金。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由智路、建廣召集,加上長城資產、湖北科投、珠海華發和河北產投等組成的聯合體新投資團隊進駐紫光後,重整起手式在準備調整中國第二大手機晶片設計商紫光展銳重要人事;而紫光原先在重慶、成都分別有籌設DRAM廠、3D NAND flash廠的兩大記憶體晶片廠計畫,已經叫停。
去年七月,據北京一中院民事裁定書顯示,微商銀行因十億元貸款沒有到期償還,將三千億元中國半導體航母紫光集團送上重整之路,紫光被徽商銀行申請破產重整,獲北京一中院受理。
趙偉國「干擾重整」 恐面臨追究
去年十二月,智路廣建聯合體獲遴選為紫光戰略投資者之後,趙偉國具名舉報反對該重整案,稱這屬於涉侵吞國有資產的「蓄意犯罪」,要求更換管理人,並提議將集團資產公開競價出售、加上自有資金後一次全額清償債權人本息。管理人則駁斥「干擾重整」,向北京一中院申請保全紫光資產,並要求凍結清華控股和健坤集團所持紫光全部股權且獲准。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先前受訪直言,「很顯然,這牽扯到利益之爭」,趙偉國可能會被追究責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半導體產業缺乏核心技術。
第二、智路具是私募股權基金。
第三、很難請到有技術的專業經理人。
第四、紫光過度舉債擴充,破產不令人意外。
數位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及銀保監會等四部委昨(8)日發布《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強調要穩妥推進法定數位貨幣標準研制,探索建立完善法定數字貨幣基礎架構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位人民幣日益壯大下,也引發中國大陸是否藉此挑戰美元地位,以及隱含戰略用途的討論。彭博先前就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拜登政府包括財政部、國務院、國安會等,正在檢視數位人民幣可能的影響,雖美國官員未證實此事,但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說過,要非常審慎的檢視發展數位美元。
大陸財經金融評論家余豐慧認為,從國際上的主權數位貨幣來看,數位人民幣推出和應用最早,且中國大陸經濟世界第二,具有行動支付體系健全等優勢,若能持續加快貨幣體制改革,成為完全自由兌換與進出的貨幣,人民幣就有機會逐步取代美元。
該規劃明訂,要穩妥推進法定數位貨幣標準研制。內容包括,綜合考量安全可信基礎設施、發行系統與存儲系統、登記中心、支付交易通信模組、終端應用等,探索建立完善法定數字貨幣基礎架構標準。
同時,要研究制定法定數位貨幣訊息安全標準,保障流通過程中的可存儲性、不可偽造性、不可重複交易性、不可抵賴性,並確立發行、流通和回籠各環節的標準化流程,提升安全性、先進性,促進完善終端受理環境、規範各相關系統的檢測指標。
人行於2014年成立法定數位貨幣研究小組,並於2017年啟動研發工作、2019年起陸續展開試點測試。直至2022年1月,數位人民幣App上線後,可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以及冬奧場景展開試點。
目前已有京東、美團、天貓、滴滴、愛奇藝、順豐、國家電網、中石化等接入,不只能點外賣、叫車,還能繳費、看電影,預計打破支付寶、微信多年來在支付平台領域的壟斷地位。
人行指出,數位人民幣和一般電子支付工具存在差距,前者是國家法定貨幣,可在不依賴銀行帳戶前提下進行轉移、支持離線交易等;人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截至去年11月,數位人民幣累計交易額達人民幣620億元,共有1.4億名個人用戶開設電子錢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主權數位貨幣領先發展進程全球。
第二、冬季奧運更加速數位人民幣使用。
第三、大陸不允許其它加密貨幣使用。
第四、台灣應正視全球加密貨幣發展趨勢。
立訊 奇瑞
為突破經營瓶頸,大陸蘋果供應商立訊精密11日晚間公告兩大布局,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擬以人民幣(下同)100.54億元購買奇瑞控股等公司股權,將和奇瑞新能源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新能源車整車製造。另外,立訊擬斥資11.04億港元收購匯聚科技74.67%股權,完善互聯產品戰略布局。
大陸A股上市的立訊精密11日股價走勢收跌6.09%至41.05元,自2022年以來,其股價累計下跌19.51%。
綜合陸媒12日報導指出,立訊精密公告指出,公司與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汽車)、奇瑞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為雙方奠定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同時,立訊有限擬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以及奇瑞新能源6.24%股權。
立訊精密表示,在協議基礎上,與奇瑞新能源擬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組件業務提供先進的研發設計、量產平台,致力實現立訊成為汽車零組件Tier 1(車廠一級供應商)領導廠商的中長期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貢獻度較小。2021年上半年,立訊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元件營收17.74億元,占比3.68%,而其消費性電子營收高達404億元。市場分析,在和大陸民營汽車大廠奇瑞合作後,立訊在汽車領域的業務布局將快速擴張。2021年,奇瑞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增144.6%至10.9萬輛。
針對收購匯聚科技一事,立訊精密表示,匯聚科技是一家定製電線互連方案供應商,擁有逾20年行業經驗,主要產品應用於電信、資料中心、工業設備等領域,具備相應的研發技術積累和營運管理經驗,與立訊在細分產品、服務客戶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立訊表示,本次收購匯聚科技控股權,主要是從產品、客戶、市場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立訊在通訊、醫療、汽車等領域的互聯產品戰略布局。
我們的看法:
第一、立訊是中國大陸的鴻海。
第二、緯創及和碩大陸廠均賣給立訊。
第三、立訊學習鴻海,跨足電動車產業。
第四、和奇瑞合資,是很正確的決定。
安謀/上市
被開除拒走人 中國CEO吳雄昂打訴訟戰逼宮
日本軟銀(SoftBank)把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Arm)出售給美國晶片巨頭輝達(Nvidia)的交易告吹後,打算讓安謀在美國公開上市。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報導,讓安謀獨立上市計畫可能受到中國合資事業「叛變」和發起訴訟戰的阻礙,已被開除卻拒走人的安謀中國(Arm China)董事長兼執行長吳雄昂已提出第三起法律訴訟。
吳的目的在重獲董事聘任
報導引述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吳雄昂去年九月已透過一家控股公司對安謀中國提告,目的在讓他自己重獲董事聘任,以維持對安謀中國的掌控權。軟銀沒有回應報導置評的要求。
安謀︰中國部門問題解決才能上市
報導說,此舉恐使軟銀社長孫正義安排讓安謀在紐約那斯達克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計畫,面臨受到中斷的風險。安謀主管坦承,中國部門「管理混亂」的問題需要解決,才能進行上市。安謀財務長辛赫(Inder Singh)表示,即使沒有要IPO,安謀中國問題仍會是該公司要專注的事情。
安謀中國爆發控制權爭議已延燒近兩年,迄今安謀英國總部仍難以取得對中國合資事業的控制權。吳雄昂從二○二○年六月被安謀中國董事會開除後,仍實質掌控這家公司,法律上仍是公司代表人、且持有公司印信(公章),甚至還請了一組保全阻擋總部代表人進駐上海辦公室,並過濾封鎖總部電郵訊息。
控制權爭議延燒 營收無法稽核
過去紀錄顯示,安謀中國約占安謀公司總營收廿%。根據報導,安謀上月在會計年度報告中示警,它無法確認核實安謀中國營收,主因該控制權爭議,強調擔憂安謀中國高層管理團隊,包括「二○一九年付款遭到侵佔」,先前已提列其獲利損失。
報導指出,安謀中國財務不透明,加上在中國此惡名昭彰的敵意晶片市場發起訴訟戰,對安謀IPO過程帶來棘手挑戰,讓投資者難以評估安謀業務的價值。
安謀共同創辦人及前總裁布朗(Tudor Brown)表示,安謀中國情況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一團混亂」,必須要獲得解決,「在公司營收有廿%無法稽核情形下,你無法從事IPO」。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美、歐、中,主管機關均反對。
第二、因為安謀屬於中性設計架構,為業界普遍使用。
第三、輝達知道不可能取得核淮。
第四、超微併購賽靈思成功,是大贏家。
iPhone
蘋果(Apple)將推出感應支付功能「Tap to Pay」,號稱企業和零售商只要使用iPhone,就可接受顧客的Apple Pay、非接觸式信用卡和簽帳金融卡以及其他數位錢包,形同把iPhone變成行動收銀機,毋須安裝額外的支付終端設備。
蘋果8日表示,iPhone本身就能夠當作終端支付設備,不需加裝任何硬體。顧客只須將自己的裝置靠近商家的iPhone,就可以進行無接觸支付,全美各地數以百萬計商家,從小型企業到大型零售商都能使用自己的iPhone接受顧客付款,不再需要依賴電子支付公司Block等第三方業者的支付終端設備。
蘋果表示,新支付系統將採用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技術來支援各種付款方式,但強調蘋果無法取得商品或購物者的資訊,支付數據皆經過加密和保護,採用的技術與Apple Pay相同。這項新功能將可以與各種支付網絡的信用卡和簽帳金融卡搭配使用。
這項功能將提供給支付平台和應用程式(App)開發商,以利他們整合到自家現有的App,並做為一種支付選項供給企業客戶使用。蘋果預計在春季的iOS軟體更新引進這項新功能,而支付處理業者Stripe將是第一個在春季向客戶提供這項新功能的平台,其他支付平台和App將在今年內開始提供這項功能。
蘋果近年來不斷強化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服務,在無接觸支付市場更是積極耕耘。自2014年推出Apple Pay以來,iPhone一直是無接觸支付商品與服務費用的方式之一,但商家須自己安裝終端銷售硬體設備(POS),才能接受顧客用iPhone無接觸支付。若能有效把iPhone變成「行動收銀機」,勢必有助於在這個市場搶下主導地位。
不過,蘋果並非第一家不需安裝額外設備就能將旗下手機變成支付終端設備的公司,三星電子早在2019年10月就已推出類似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加入電子支付市場。
第二、以軟體功能,即能作為終端支付設備。
第三、台灣掀起電子支付大戰。
第四、蘋果在金融科技有其影響力及主宰地位。
動視暴雪
股神巴菲特的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申報文件顯示,該投資公司去年第四季逢低買進電子遊戲大廠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價值約10億美元的股票。隨後微軟在今年1月中以687億美元併購這家電玩大廠,一旦此案完成,巴菲特將豪賺一筆。
此外,蘋果仍是柏克夏最大持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柏克夏持有動視暴雪約1,466萬股,價值約9.75億美元
上季柏克夏另增持石油公司雪佛龍(Chevron)股票,減持艾伯維(AbbVie)、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等藥廠股票。微軟1月中宣布以每股95美元收購動視暴雪,寫下該公司歷來最大併購案,帶動後者股價飆漲25%,一度升破82美元,儘管隨後股價略降,但今年以來動視暴雪股價仍累漲23%。
目前動視暴雪股價約81.5美元,低於微軟開價,主要反映投資人擔憂此案將面臨反托拉斯挑戰。
動視暴雪去年底遭加州政府單位起訴,指控內部性別歧視的文化以及男女報酬不公,另又宣布兩款遊戲延後推出,以及新遊戲上市後評價不佳等負面消息重壓,使股價一度跌至56.4美元。
另一位知名投資者羅布(Daniel Loeb)的對沖基金Third Point也在去年第四季買進動視暴雪200萬股。
柏克夏申報內容向來是關注焦點,因股民們密切研究巴菲特與副手康姆斯(Todd Combs)、魏斯勒(Ted Weschler)的投資方向。申報文件未提及由誰主導動視暴雪交易,一般來說,巴菲特會經手較大型投資。
巴菲特與微軟共同創辦人、前執行長比爾蓋茲是多年好友。巴菲特曾提及,在利益衝突考量下,自己不會買進微軟股票。不過蓋茲已在2020年退出柏克夏與微軟董事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很少投資新經濟相關產業。
第二、這次居然押對寶。
第三、在動視暴雪被併購前一個月投資。
第四、而且動視暴雪並非是業界龍頭,只能說運氣太好。
人民幣支付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公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12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的占比升至2.7%,為2015年8月以來最高,且是六年來首度超越日圓,躍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全球最大支付貨幣依然是美元。
依據SWIFT公布的人民幣追蹤報告(RMB Tracker),以金額統計,人民幣在去年12月全球交易最廣泛採用的貨幣中,排名第四,是2015年以來首度超越日圓。
全球12月以人民幣支付的金額,比11月增34.6%。相較下,12月全球所有貨幣的支付金額較11月增6.44%。
2021年12月美元在全球支付的占比為40.51%,自6月以來一直穩居首位,且較11的39.16%擴大。歐元則連續七個月排名第二,上月的占比為36.65%,比11月的37.66%下滑,也降至八個月低點,與美元的差距擴大至3.86個百分點
英鎊以5.89%名列第三,維持2011年以來的排名不變。日圓則被人民幣超越,占比2.58%,落居第五名。第六到十名依序為加幣、澳幣、港幣、瑞典克朗及瑞郎。
SWIFT為全球兩百個國家逾11,000個金融機構處理跨境支付資料,自2010年10月開始追蹤各國貨幣在全球支付的占比,當時人民幣的占比僅排名第35。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人民幣支付使用躍居全球第四。
第二、超越日圓,意義重大。
第三、RCEP可以加速在東南亞使用普及度。
第四、歐元未來重要性下滑,英磅亦然。
比特幣
美國司法部8日表示,上周追回五年多前加密通貨交易平台Bitfinex被駭客竊取約9.4萬枚比特幣。按追回時市值計算,價值逾36億美元(逾1,000億台幣)創其歷來查獲金額最高紀錄,並在紐約曼哈頓拘捕一對夫婦,控告他們串謀處理這龐大數位資產的洗錢勾當。
據了解,駭客2016年入侵Bitfinex系統,操作兩千多筆未經授權的交易而竊取11萬9,754枚比特幣。幾年來已變賣當中約2.5萬枚比特幣。
被竊比特幣在五年多前總值約7,000萬美元,但其價格近幾年暴漲,若以9日盤中報價約4.4萬美元計算,近12萬枚比特幣總值逼近53億美元。
被捕嫌犯為34歲的利希騰斯坦(Ilya Lichtenstein)和其31歲妻子摩根(Heather Morgan)。兩人被控洗錢和詐欺,若罪名成立,洗錢罪刑期最高20年,詐欺罪最高5年。
他們負責為駭客處理那些被竊的比特幣,透過錯綜複雜的加密通貨買賣交易,把從電子錢包提領出來的錢,購買黃金和非同質化代幣(NFT)等資產來洗錢。
由於案件在偵查當中,司法部沒有公布關於實際入侵Bitfinex駭客的控罪,並拒絕進一步評論。
司法部副部長莫納可(Lisa Monaco)說:「這是司法部歷來查獲的最大金額,顯示加密通貨對罪犯來說,並非安全的避風港。」
她指出,雖然加密通貨具高度匿名性,嫌犯也以極難追蹤的加密通貨交易,為不法所得的資金洗錢,但最終還是徒勞無功。因為聯邦執法部門再次向外界證明,其有能力透過區塊鏈來追蹤資金的流向。
司法部表示在拘捕嫌犯後,就取得利希騰斯坦的電子錢包權限,成功追回當初被竊而剩下尚未處理的約9.4萬枚比特幣。司法部並呼籲當初比特幣遭竊的受害人前來認領。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特幣並不安全。
第二、加密貨幣還是被駭客破解。
第三、未來量子電腦更可以破解加密貨幣密碼。
第四、但整體加密貨幣趨勢會變得更普及。
充電站
拜登政府10日(周四)宣布,未來五年擬斥資將近50億美元鼓勵興建數千座電動車充電站,預期州際公路每50英里應須設立一座,作為拜登政府推動零排放車普及政策的最新規畫。
上述預算為去年11月國會通過1兆美元基建法案的一部分。白宮希望促使美國人民選用電動車取代原本的汽油車,不過資助電動車發展的額外龐大資金方案仍在國會卡關。
根據美運輸部要求,聯邦政府在2022年將提撥6.15億美元,但各州必須呈交計畫案,以便贏得聯邦政府核可。倘若州政府優先聚焦於高速公路的充電路線,而非僅設於鄰近地區和購物中心,就可最快今秋開始動工。
美國運輸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在記者會表示,「我們不會指導各州該怎麼做,但我們需要確認是否符合基本標準。」
他強調,美國面臨鄉村與都市電動車網路各異的挑戰,「這必須要量身打造,也是為何我們要各州提交計畫的原因」。
根據拜登規劃,2030年以前美國新車銷售必須有50%為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並擬增設50萬座新電動車充電站。
依照周四公布的指引方針,拜登政府提到各州應優先投資部署州際公路的充電設施,同時應投資直流電快速充電站,各站應該有至少四個充電埠,以便讓四輛電動車充電,如此可讓駕駛人花費約一小時即可完全充電。此外,州政府應該在州際公路每50英里安裝一座充電基礎設施,並位於高速公路1英里以內。
聯邦政府資金將負責電動車充電站興建成本的80%,其餘由私人或州政府資金填補。
許多技術細節仍在規劃當中,美政府坦言要說服習慣汽油車的駕駛人轉向電動車仍須一番努力,尤其是鄉村地區。不過此次規劃資金也遠低於拜登競選時提出的150億美元、俾以2030年以前打造50萬座充電站的水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普及,基礎建設必須跟上。
第二、美國電動車基礎建設落後中國大陸。
第三、充電站對台灣而言,是一大商機。
第四、中國大陸電動車基礎建設速度驚人。
亞馬遜
亞馬遜(Amazon)業績亮眼帶動4日股價狂飆,市值一日激增1,913億美元,創下美國上市公司單日市值最大增幅紀錄。
另一方面,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亞馬遜有意收購美國健身器材公司派樂騰(Peloton),持續拓展醫療健康業務。
亞馬遜股價4日收盤飆漲14%,報3,152.79美元,創下近七年來最大單日漲幅,讓市值大增1,913億美元,創下單日市值增加紀錄,超越蘋果日前亦因業績出色寫下的1,813億美元紀錄。
亞馬遜的單日市值增幅已經超過網飛(Netflix)、AT&T,和摩根士丹利等大型企業的市值。
在亞馬遜締造單日市值增加紀錄的前一日,Meta(原臉書)則因為財報失色寫下美國上市公司單日市值蒸發紀錄,3日市值流失2,376億美元,改寫蘋果在2020年9月創下的1,820億美元失血紀錄。
亞馬遜目前公司市值達1.6兆美元,為美國市值第四大企業,排在蘋果、微軟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之後。
Meta的市值現為6,600億美元,為美國第七大企業。
另一方面,陷入業務困境的派樂騰吸引不少買家興趣,亞馬遜便是其中之一。據了解,亞馬遜已與顧問洽談潛在收購交易,但不一定會提出報價,另外耐吉也對收購派樂騰充滿興趣,不過兩者尚未針對該交易有所接觸。
派樂騰在疫情期間的高速成長不復見後,市值由一年前的高點500億美元急速萎縮至80億美元。派樂騰4日股價收在24.6美元,跌破2019年9月的上市價格29美元。
收購派樂騰可讓亞馬遜獲得其數百萬名用戶和數據,並大力提振在健身技術市場的市占。
亞馬遜近年來持續開拓健康業務,推出穿戴式裝置Halo
Band和健康醫療訂閱服務Halo Health。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上次併購Whole Foods並不成功。
第二、健身器材對家庭來說是關鍵設備。
第三、但蘋果也有可能競標。
第四、Peloton難逃被併購的命運。
Meta
Meta(原臉書)與歐盟的數據爭議升溫,Meta揚言若是不能將歐盟用戶數的據傳回美國,便關閉歐洲臉書與Instagram。Meta示警潛在新法規將嚴重影響業務,引發股價跳水,220美元關卡不保,創下52周新低紀錄。
另一方面,矽谷創投資本家暨Meta的早期投資人席爾(Peter Thiel),打算離開Meta董事會,5月年度股東會便不再尋求連任董事。
Meta股價8日早盤股價續跌2%,報220美元。
歐盟主管機關打算制定新法規,限制業者將歐盟用戶的資料傳送至大西洋彼案,為Meta與歐盟數據爭議升溫的關鍵。
Meta日前在年度報告指出,若是新的跨大西數據傳輸架構未能修改,Meta無法再依賴現行的標準契約條款(SCC),或是使用其他數據傳輸替代方案,我們可能無法在歐洲提供Meta最重要的產品與服務,包括臉書與Instagram,此舉將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和營運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Meta重申,公司過去亦曾面臨其他重大法規挑戰,而潛在新規範恐嚴重影響業務。
Meta揚言臉書與Instagram將退出歐洲,但歐洲官員絲毫不受威脅。歐洲議會議員沃斯(Axel Voss)表示,Meta不能威脅歐盟捨棄數據保護標準,退出歐盟將是Meta的損失。
Meta發言人表示,公司無意退出歐洲,只是表達先前在財報提出的憂慮。
另一方面,臉書7日宣布,自2005年開始擔任Meta董事會外部董事的席爾,打算卸下董事職務。外傳席爾將協助前總統川普陣營的共和黨候選人贏得期中選舉。
Meta執行長祖克伯透過聲明稿表示,「席爾是董事會的重要成員,我深切感謝他為公司做的一切。」
我們的看法:
第一、Meta近來負面消息不斷。
第二、市值已跌出全球前十大。
第三、撤出歐洲市場的影響很大。
第四、歐盟主管機關非常重視個人隱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