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META元宇宙,張忠謀,滴滴,歐企,樂高,聯想小米,科創板上市,星巴克,陸晶片人才,KOL,無人駕駛,抖音,李嘉誠,聯電電裝,南韓核電,台晶圓代工,台積電,台灣

理事長的話:META元宇宙,張忠謀,滴滴,歐企,樂高,聯想小米,科創板上市,星巴克,陸晶片人才,KOL,無人駕駛,抖音,李嘉誠,聯電電裝,南韓核電,台晶圓代工,台積電,台灣

META元宇宙

 

臉書母公司Meta即將開張的第一家「元宇宙」實體門市,將設置一面落地式螢幕,用來展示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中的遊戲,也設有專門測試視訊通話裝置的空間。

 

Meta 4日表示,這家實體門市預定下周一(9日)開幕,地點位於加州矽谷伯靈格姆(Burlingame)的「實境實驗室」(Reality Labs)主園區,店內採用亮色系木材和極簡風格裝潢,酷似蘋果零售門市20多年前率先採用的裝潢美學。

 

店內也將展示多款Meta硬體設備,包括Oculus Quest 2 VR頭盔、視訊聊天設備Portal及雷朋(Ray-Ban)聯名款智慧眼鏡。民眾可在店內試用這些設備,親自體驗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和在店內或線上購買產品。

 

這家元宇宙實體店的開幕,將把Meta這個大部分仍屬於理論範疇的未來事業變成具體可行。Meta已砸重金投資ARVR,試圖建構「元宇宙」世界。

 

Meta執行長祖克柏表示,元宇宙可能成為全球下一個重要運算平台,但他也警告,這個事業可能得耕耘約十年才能有所收穫。同時,由於成長持續趨緩和營收幾乎仍須仰賴數位廣告,Meta正縮減部分長期投資計畫。

 

除了縮減部分投資外,Meta 4日宣布大幅放緩招聘,結束了這家科技巨頭長期以來每年增加數千個工作做法。

 

Meta的發言人在聲明中說:「我們會根據我們的業務需求定期重新評估取才管道,並根據本季財報的費用指引放慢其成長速度。」 Meta指出,具體來說,將停止或在某些情況下放慢招聘更多中高階職位的腳步。

 

Meta和其他科技大廠近年來一直在大舉招聘,自2018年以來員工人數增加了一倍多。根據Meta的最新季報,該公司在第1季底擁有77,800名全職員工,比一年前增加28%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每個人需要想認識元宇宙。

 

第二、透過實體店可以深入了解。

 

第三、未來會和蘋果實體店一樣紅。

 

第四、元宇宙需要長期投資與教育。

 

張忠謀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以嘉賓身分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談話表示,美國晶片製造成本比台灣貴五成,增加美國國內晶片的產量是昂貴浪費、徒勞無功之舉,他並認為,美國晶片製造業沒有擴張和成功所需的人才庫。

 

張忠謀此番談話引發關注,台積電發言體系昨特別說明,這是「創辦人」針對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環境,提出精闢分析,並不是針對台積電。

 

據了解,張忠謀個人確實不贊成將製造業拉到美國,只是張忠謀已退休,由台積電兩位接班人即現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負責成敗,兩人都認為,美中貿易戰造成全球貿易重組,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供應鏈斷鏈隱憂,此時是台積電迎合各國倡導半導體自主,是時候該走出台灣。

 

張忠謀指出,美國的優勢在於有現成的「全球頂尖的」設計人才,這在台灣很少,台積電更是完全沒有;但如果要發展成功的晶片製造業,美國仍須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張忠謀還強調,美國製造成本令人望而卻步。台積電奧勒岡州工廠的25年製造經驗可為明證,該廠能獲利,但幾乎放棄擴建。他說:「在比較成本上,我們當時太天真,但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台灣貴50%。」他補充說明,台積電多次為奧勒岡州工廠安排美國和外籍人員,但都沒能降低多少成本。

 

張忠謀的態度有個很重要的變數,那就是兩岸發生戰爭。但如果有戰爭,他說,「美國要擔心的將遠遠不止晶片製造」。

 

張忠謀的談話顯然有違台積電投資120億美元到亞歷桑納州設廠的計畫。不過,張忠謀2018年退休,並表示到美國蓋新廠不是他的決定。他說,台積電「在美國政府的敦促下這樣做」,而美國政府數百億美元的補貼,遠低於提振本土晶片製造所需金額。不過,至少美國的產量會增加,但還是很難在國際上競爭。

 

一位半導體業者也認同張忠謀的看法說:「美國政府不可能永遠補貼企業,當沒有補貼了,還是面臨成本偏高,無法與人競爭。」

 

紫光集團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高啟全指出,美國、日本相繼退出半導體製造業,就是因為製造成本太高,但他認為台積電大部分製造重心在台灣,雖然在美設廠同樣面臨成本問題,但有美國政府補貼,台積電會透過各方努力降低成本,且帶動一票供應鏈跟著到美國打江山。

 

我們的看法:

 

第一、張忠謀表示赴美投資不光他的決定。

 

第二、美國不可能永遠補貼半導體業。

 

第三、一旦補貼停止,美國半導體業會面臨挑戰。

 

第四、台灣製造有缺水、電、人才長期隱憂。

 

滴滴

 

在中美監管夾擊下,赴美上市不到一年的中國叫車平台滴滴16日晚間公告,將於523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在表決可行情況下盡快從紐交所下市。中國證監會16日火速回應,這是企業自主決策,與其他美股中概股無關,不影響目前正在進行的中美審計合作磋商。

 

滴滴14日股價收跌3.15%至2.46美元,總市值為118.65億美元。自2022年以來,滴滴股價累計下跌53.14%。

 

滴滴於20216月底登陸紐交所,但上市不久後,中國國家網信辦同年7月初就以維護國家數據安全為由,對其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市場盛傳,中國監管機構以國家數據安全為由,向滴滴高層施壓,要求該公司制定從美股下市的計畫。滴滴2021年底宣布,啟動自紐交所下市、在港交所上市程序。

 

另一方面,自20223月以來,美國證交會(SEC)緊盯中概股審計問題,四度新增「外國公司問責法」預定摘牌名單,共有23家公司遭點名。為此,中方近期頻頻釋出善意。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49日表示,將加快推動企業境外發行上市監管新規落實,保持境外上市管道的暢通,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成果。

 

香港明報報導,滴滴最新公告,為了全面配合中國網路安全審查與整改,在審慎考慮後作出擬從紐交所下市的決定。在完成下市前,滴滴將不會在任何交易所申請上市,意味著該公司將不會先在港交所上市後,才從美股下市。

 

市場分析,中美正在磋商審計監管合作,中方很有可能會容許美方查核中概股的審計底稿,以維持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地位。而滴滴遭到高壓監管,正是中方擔心滴滴因遠在美國上市,隨時會讓美國監管機構有機會要求其提供中國市場的敏感數據,藉此蒐集中國的寶貴情報。

 

業績方面,滴滴16日公布,2021年營收年增22.68%至人民幣(下同)1,738.27億元,淨虧損擴大至493.34億元(2020年淨虧損106.08億元)。滴滴虧損幅度擴大,主要是受到橙心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滴滴在2021年第三季確認208億元淨投資虧損。

 

另一方面,滴滴16日公布其董事會成員的變動情況。公告顯示,騰訊總裁劉熾平目前已辭任滴滴董事會董事職務,騰訊副法律總顧問梁鳳霞為新任董事。

 

我們的看法:

 

第一、滴滴是最失敗的上市案。

 

第二、受到中美地緣政治影響。

 

第三、IPO至今股價下跌9成。

 

第四、滴滴的問題是政治,不只是商業和經濟。

 

歐企

 

歐洲企業正加碼在美國投資,在俄烏戰火延燒和中國大陸嚴厲封城抗疫之際,尋求更強的成長與穩定。

 

華爾街日報報導,俄烏戰爭給歐洲復甦展望生變,中國大陸堅持「清零」防疫政策以及嚴加監管科技公司和大型建商的債務問題,也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長前景籠罩陰霾,促使數十年來倚重大陸市場帶動營收與獲利成長的歐洲企業重新思考投資策略。

 

美國市場因穩定性和成長潛力較強,在歐企眼中成為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去處。

 

歐洲最大汽車製造集團福斯(VW)執行長戴斯上周表示,鑒於美國市場提供強勁的策略成長機會,將把福斯田納西廠規模擴充一倍,並計劃再蓋第二座廠,就近供應美國車市。

 

丹麥珠寶首飾公司潘多拉(Pandora)執行長拉契克透露,過去幾個月來已在美國買下32家店,同時擱置在中國大陸展店計畫,因為「照現況看來,沒意義過度投資中國」,必須觀望一陣子。潘多拉在大陸開200多家店。

 

中國歐盟商會(EUCCC)與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4月訪調顯示,歐洲企業主管普遍持這種觀望態度。將近25%受訪者聲稱,考慮從大陸撤資或取消在當地投資的計畫,即使改弦易轍會導致營運成本增加也在所不惜。

 

該商會會長伍德克說:「正常運作的市場即使成本較高,也比相對便宜但形同癱瘓的市場好。」

 

在美國經商也難免遭遇挑戰,包括和歐洲相同的供應鏈瓶頸和成本暴增,外加缺工問題推升工資、借貸成本隨聯準會(Fed)升息而增加,以及政治二極對立和期中選舉可能改變國會生態的不確定性。

 

不過,美國成長動能仍強。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可達3.7%,是20年來最高,歐元區今年成長率估計只有2.8%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洲經濟前景看淡。

 

第二、歐洲也不願再投資中國。

 

第三、美國變成唯一選擇。

 

第四、美國是俄烏戰爭超級大贏家。

 

樂高

 

全球最大的玩具製造商樂高(Lego)計劃增聘軟體工程師,提高工程師人數兩倍,並擴大投資數位市場,以因應線上娛樂蓬勃發展,可能削弱實體塑膠積木吸引力的可能性。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樂高執行長克里斯丹森(Niels Christiansen)表示,將提高軟體投資額到數億美元,也不再把實體和數位視作兩種互不相關的產品,「兩者合一,較易連結為一種體驗。在走向數位的道路上要提升能力,過去交給顧問做的工作轉為內包。這是我們現今最大的投資」。

 

除了倫敦和上海的軟體中心,樂高上月已在哥本哈根增設數位中心。該集團預計在2023年前雇用1,800位軟體工程師,人數是去年初時的三倍,其中400位常駐哥本哈根。

 

知情人士透露,樂高對於未能開發出類似微軟旗下大受歡迎的「當個創世神」(Minecraft),一直感到很沮喪。

 

克里斯丹森說,樂高的投資相當於「開發出一個『當個創世神』」。樂高目前已宣布的最大規模數位專案,是與「要塞英雄」(Fortnite)遊戲的開發商Epic合作,希望打造出一個專為兒童開發的元宇宙,預計未來一年內推出。

 

但樂高也不打算降低實體玩具對其業務的重要性。克里斯丹森說,積木仍會是核心,所有的實體玩具組將發展出類似遊戲或電視影集之類的數位內容。

 

這家玩具商還大膽押注零售業的未來,繼去年開設165家分店使實體店總數增加到830家後,今年還要再展店150家。克里斯丹森表示,隨著新冠疫情緩解、人們返回實體店面,樂高的成長加快了,但該公司把分店看做「品牌體驗」的場所,並非純粹銷售產品之處。

 

我們的看法:

 

第一、玩具也走向元宇宙。

 

第二、虛擬和實體相互融合。

 

第三、樂高缺乏有競爭力的遊戲。

 

第四、軟體工程師扮演重要角色。

 

聯想小米

 

雖然中國政府呼籲企業抵制海外脅迫與壓力,但在美國技術供應體制制裁下,已經有越來越多中國網科巨頭低調退出俄羅斯市場,包括在當地電腦、手機有龐大市占的聯想、小米等。

 

華爾街日報7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目前有幾家中國大型企業正在減少對俄羅斯的出貨量,此前俄羅斯是這些中企的重要市場,中企產品往往能在俄羅斯獲取佳績。但在俄烏衝突、西方聯合制裁壓力下,包括聯想、小米等企業都悄悄退出俄羅斯。

 

中國海關此前數據顯示,中國科技產品運往俄羅斯的規模大幅下降,3月份運往俄羅斯的筆電出貨下滑逾40%,智慧手機下滑近66%。

 

報導稱,目前全球已有不少企業公開宣布暫停在俄業務,但在中國政府呼籲下,中企更多選擇低調迴避此事,僅有無人機巨頭大疆創新4月底公開表示,暫停其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業務,以等待合規審查。

 

知情人士指出,在中國政府、西方國家的對立態度下,中國科技公司陷入兩難局面,倘若繼續供貨給俄羅斯,很可能美國等西方國家會切斷供應鏈。對這些中企至關重要的美國晶片公司已發出警告,要確保晶片產品不會出現在違規運往俄羅斯的第三方貨物中。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3月時曾警告,倘若中企無視美國要求,繼續供應俄羅斯高科技產品,那美國將從根本上切斷這些中企生產所需的零件與技術。中國商務部在4月也表示,反對不當禁止或者限制中企與其他國家企業展開貿易,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企的合法權益。同時,相關企業和個人不得屈從外界脅迫,對外做出不當表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封鎖俄國。

 

第二、美國對中國企業施壓。

 

第三、要求中企對俄國封鎖。

 

第四、美國武器是晶片。

 

科創板上市

 

今年A股上市新股頻傳首日「破發」(跌破發行價),4月份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16檔新股中,就有13檔破發,首日破發率高達81.25%。破發潮也讓參與跟投的券商倍感壓力,截至429日收盤,自20218月下旬以來上市的92檔科創板新股中,有高達62%的新股讓跟投的保薦機構產生帳面虧損。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自20218月下旬以來,券商因參與破發科創板公司跟投所產生的帳面虧損,合計為人民幣(下同)17.68億元。

 

"其中,2022年以來的帳面虧損合計為7.73億元。中信證券踩雷的科創板公司最多,共有10家。中金公司則是帳面虧損最多,達到3.35億元。

 

除了上述因為跟投所產生的帳面虧損以外,近期由於科創板的主承銷商參與餘股包銷的比例趨於提升,加上破發的情況增加,因此對主承銷商而言,包銷餘股的風險已經開始暴露。

 

另據金融時報報導,A股新股破發潮現象已引發大陸監管單位關注,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會分論壇中表示,近期許多企業IPO跌破發行價,並不是IPO數量過多,而是定價能力要進一步提升,若市場不認可就放低一點。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近期A股新股頻繁破發、棄購現象是由多重因素所致,包括次級市場跌幅較大、部分機構報價不合理、發行人對自身預期過高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IPO表現也不佳。

 

第二、這是全球共同現象。

 

第三、上海科創板是中國大陸科技的Nasdaq

 

第四、美國中概股回歸中港資本市場。

 

星巴克

 

2022年以來大陸多地封控,重創內需消費市場,連鎖咖啡龍頭星巴克也同遭嚴重衝擊。星巴克剛公布截至202242日的2022財年第二季業績,其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驟降23%,交易量下降20%,平均客單下降4%。不過星巴克表示,2022年底中國開店總數衝刺6,000家的計畫依然不變。

 

此外,星巴克表示,受中國封城、通膨壓力、員工及店舖投資等多方影響,暫停公布2022財年全年業績展望。

 

澎湃新聞報導,星巴克財報顯示,截至第二財季,綜合淨收入增長15%至76億美元,創歷史最佳成績。以市場來看,北美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7%至54億美元;中國市場營收為7.4億美元,年減14%。

 

財報披露,自2021財年第三季起至今,星巴克中國市場約有13門市仍處於臨時關閉或僅提供外送等服務,且營業門市仍需執行嚴格安全標準,因此影響客流及經營情況。

 

對比中國市場的低迷,已解禁或放寬防疫措施的美國與其他市場的消費則出現明顯增長。星巴克財報顯示,全球市場在平均客單價增長4%及同店交易量增長3%的推動下,實現同店銷售額增長7%。其中北美市場表現突出,平均客單價增長7%及同店交易量增長5%,拉動了北美和美國同店銷售額增長12%。北美市場的增長也抵銷了中國市場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過剛回鍋出任CEO的星巴克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仍舊看好中國市場表現。據路透報導,他在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堅信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最終將超過其在美國的業務,並表示將持續拓店,這將成為長期新增長動力。

 

從新開門市表現來看,星巴克對中國市場依舊充滿信心。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表示,公司曾公布到2022年將在中國開店6,000家的計畫,她強調如今這一計畫仍然不變。2022財年第二季內,星巴克在中國新開門市97家,約占全球新增門店的30%。截至第二季末,星巴克中國門店達到5,654家。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是星巴克重要市場。

 

第二、但近期中國市場大幅下滑。

 

第三、中國咖啡人口仍然不斷上升。

 

第四、星巴克確定在中國的投資展店不變。

 

陸晶片人才

 

大陸政府近年積極打造本土半導體產業鏈,加上全球「晶片荒」造成業界積極擴產,加劇人才缺口擴大,進而推動大陸晶片人才的薪資迅猛上漲。如今業者更把眼光放到各校應屆本科生身上,在搶人效應下,其薪資已大漲50%。

 

南都灣財社20日報導,當前大陸半導體業積極擴產,加上相關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在搶人與防止挖角的情況下,直接推升大陸晶片人才的薪資快速上漲。如今對於擁有七、八年工作經驗的成熟人才來說,年薪人民幣(下同)一、兩百萬元的比比皆是,即便是只有三、五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年薪也可能給到40萬元以上。

 

一名獵人頭業者表示,不少IC設計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大學應屆本科生,與一兩年前相比,大陸民營晶片企業薪資漲幅達到50%者不在少數,薪資攀升之快令人瞠目結舌。與此同時,大學也在加快晶片人才的培育供給,設法為市場降溫。

 

報導指出,當前即便是毫無正式工作經驗的應屆生,薪資也可能令人稱羨。綜合各家招聘平台的數據顯示,在大陸「北上廣深」一線城市,IC設計相關領域的應屆本科生,最高的能拿到3萬元月薪,少的也有1.2萬至1.3萬元。在部分二線城市,這一數字也與一線城市差不多。

 

當然,應屆碩士生年薪更高。一名業界人士透露:「2018年之前,大陸重點大學積體電路或微電子等領域的應屆碩士生,若能拿到30萬元就算不錯,但現在基本都是50萬元了。應屆博士生更高,有些可能還沒畢業,只要簡歷掛出來就會被業者追捧。」

 

報導稱,自20208月大陸政府公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後,新註冊的半導體公司數量便急劇攀升,這也加劇人才高薪化現象。天眼查資料顯示,大陸目前存在超過38萬家經營範圍含積體電路、晶片等相關企業,且增長快速。譬如2021年新增10.6萬家,註冊年增33.5%。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半導體產業大爆發。

 

第二、美國、台灣和中國都缺乏人才。

 

第三、台灣碩士薪資都高達180萬新台幣。

 

第四、和中國大陸差太多。

 

KOL

 

曾發表「印錢生娃」言論,遭禁言的大陸知名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昨(18)日在個人微信宣布,進軍知識付費產業。外界認為,無論是直播還是推送,最大的目的都在於推銷財經課程和VIP會員。

 

澎湃新聞報導,任澤平說:「正式官宣:我有一個夢,傳播真正有用的知識,而不是焦慮;傳播系統專業的經濟學,而不是碎片化的噪音;從『5000點不是夢』到『新基建』,讓知識改變命運,讓知識創造價值。在力所能及的範圍,為改革鼓呼,為民生發聲,做有溫度的人,擁有有趣的靈魂。為研究正名,不以研究之名。讓世界更美好!」

 

隨後,他以「43歲隨感:正心誠意,本立道生』為題,回顧了自己過往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在個人簡介中,任澤平表示先後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等,並未提及曾任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公開資料顯示,任澤平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早年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20145月加盟國泰君安宏觀團隊;20166月入職方正證券。

 

2017年年底,任澤平以高薪跳槽恒大,擔任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引發輿論關注;20213月,任澤平回歸證券業擔任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的消息也曾轟動一時。

 

今年2月,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發「關於加強行業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自律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應審慎聘任首席經濟學家,且首席經濟學家應為公司正式員工,自覺接受協會的自律管理,對外發布研究觀點須符合「發布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範」的規定等。

 

證券時報報導,自中證協新規執行後,任澤平已不再擔任東吳證券特邀首席經濟學家,轉而以「中國證券分析大滿貫冠軍、實戰派經濟學家」等標籤亮相。

 

我們的看法:

 

第一、知識網紅是新潮流。

 

第二、現在強調知識普及化。

 

第三、中國大陸市場大。

 

第四、台灣知識網紅不容易生存。

 

無人駕駛

 

北京市政府昨(28)日開出了大陸第一個「無人化載人示範應用通知」試點許可,兩家獲准無人化自動駕駛上路的公司是網路巨頭百度,以及自動駕駛新創小馬智行(Pony.ai),最快本周無人計程車就可上路載客。

 

觀察者網報導,百度表示,該公司旗下蘿蔔快跑將正式開啟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首批投入十輛無人車,後續計畫再增加30輛無人車。

 

這代表「方向盤後無人」的自動駕駛服務在大陸超大城市首次放開。

 

 

同時獲批的小馬智行CEO彭軍指出,無人化載人示範應用的頒發,是行業從無人化道路測試向無人化商業化試點過渡的關鍵點,同時承載行業意義和技術意義。

 

取得許可後,小馬智行將在北京市亦莊經開區60平方公里核心區內,開展無人化Robotaxi

 

在試點區內,北京市民將可透過App,呼叫到一台主駕無人的自動駕駛車輛,去往地鐵站口,公園、體育中心等公共設施,以及重點商圈和住宅小區。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無人駕駛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北京乘用車無人化營運試點的意義,在於目前無人駕駛技術落地迫切需要數據的累積,展開相關運營試點工作,無疑會加快智慧網聯汽車創新技術的反覆運算和推動行業的發展。

 

南方都市報報導,關於無人駕駛計程車商業化,是否會與傳統出行服務形成競爭,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捷菲表示,從數量上來看,先期將投放不超過100輛的商業化試點車輛,這與目前經開區範圍內大約3,000輛規模的傳統出行服務車輛相比,占比較低,不會對現有出行服務體系帶來明顯的影響。

 

此外,在定價原則上,捷菲指出,商業化試點也要求在遵循市場公平競爭、不傷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讓企業採取市場化定價機制。

 

捷菲強調,100輛只是前期投放,未來會適時逐步擴大商業化試點的路段和車輛的規模,統籌推進商業化的規模營運。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將考慮與傳統出行服務體系的平衡性和互補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無人駕駛發展迅速。

 

第二、中國大陸已開始正式推出。

 

第三、台灣不管電動車和無人駕駛均落後。

 

第四、亞洲新加坡無人駕駛跑得快。

 

抖音

 

公開資訊顯示,大陸網路平台巨頭「字節跳動」正陸續將旗下香港公司和數個子公司,更名為「抖音集團」和「抖音」,外界解讀,此舉顯示該公司企圖將相關業務獨立,為抖音集團赴港上市鋪路。

 

據香港公司註冊處網站,字節跳動(香港)有限公司已更名為抖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生效時間為56日;此外,字節跳動旗下其他數個公司也陸續更名,譬如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已更名為北京抖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但今日頭條等產品的關聯公司仍維持原來名稱。

 

值得注意的是,字節跳動CEO梁汝波宣上月25日還曾宣布,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高准加入公司擔任首席財務官。據悉,她過去曾參與多家大陸科技公司的IPO

 

在一連串操作下,市場解讀,字節跳動或許正在重新考慮,將抖音等業務獨立作為抖音集團赴港上市。對此,字節跳動尚未做出正式回應,據澎湃新聞報導,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對陸媒說,「不予置評」。

 

抖音是字節跳動旗下最核心業務之一,按照梁汝波去年11月宣布的業務板塊劃分,抖音業務包括短影音平台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搜索、百科等國內資訊和服務業務發展。目前抖音日活躍用戶數已超過6億。

 

但在大陸當局反壟斷、加強網路平台監管整頓下,據路透報導,字節跳動2021年營收約580億美元,年增70%,較上一年營收343億美元,年增率超過100%放緩。

 

對於抖音集團的上市前景,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分析,現階段可能不是最佳時機,當前港股對於網路公司的估值偏低,譬如快手上市時市值超過港幣2兆元,現僅約港幣2,500億元,另一方面,抖音和TikTok存在同業競爭衝突,字節跳動需理順兩者關係,和投資人對於監管問題的考量。

 

抖音集團(香港)旗下共有三位董事,分別為梁汝波、莫肇棋和張鵬,未包含創始人張一鳴。另早在2020年,市場就曾傳出字節跳動研究分拆抖音赴港上市,並與高盛等投行洽談。

 

我們的看法:

 

第一、抖音是超級社群軟體。

 

第二、抖音和TikTok是同一個控股公司。

 

第三、抖音的估值在現在市場情況下,不易創新高。

 

第四、

 

李嘉誠

 

全球房地產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公司(簡稱和黃),430日參與廣州市2022年首輪集中土地拍賣,雖然該公司出價後並未得標,但被視為投資界風向球的李嘉誠,時隔近十年重返大陸土地拍賣市場,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證券時報報導,自2013年以來,李嘉誠陸續拋售大陸房地產資產,多次引發市場熱議。而在出售大陸資產的同時,李嘉誠轉向加碼英國,投資項目涵蓋港口碼頭、電力能源、天然氣等行業。

 

但是自2022年以來,李嘉誠的資產布局呈現「脫歐入亞」趨勢。在陸續出售英國資產後,李嘉誠旗下長實集團4月下旬和萬盛發集團洽談合資,準備在胡志明市開發高端房地產項目。此外,李嘉誠也在近日重返大陸土拍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顯示,一筆位於白雲區空港大道的熱門住宅用地拍賣,吸引十家房企參與出價。430日上午,和黃以起標價人民幣(下同)23.64億元出價,比最終成交價少了約3.5億元,但和黃沒有參與後來的限時競價。55日廣州土拍落幕,上述住宅用地由中海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得標。

 

雖然和黃未得標,但這次是該公司時隔近十年再度參與大陸公開市場土地拍賣。和黃上次在大陸公開市場購地,是在2012124日。當年,和黃以2,320萬元標得武漢蔡甸區一筆土地。

 

中國證券報引述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李嘉誠的風格是「低買高賣」,目前廣州的土地市場處於近年來的低位,很多土地都是低價成交,李嘉誠在大陸城市中首選廣州,代表看好廣州的房地產市場。李嘉誠投資越南後,又出手廣州市場,顯示其是根據市場形勢來判斷的。而這次參與廣州土拍,可能改變市場對李嘉誠撤資的誤會。

 

近期大陸土拍市場整體低迷。從廣州此次土拍來看,18筆土地中,15筆底價成交,兩筆溢價成交,一筆流標。中原地產認為,廣州屬於一線城市,在市場低迷且政策利多的背景下,低價切入是個好時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李嘉誠當年「脫亞入歐」。

 

第二、現在重回亞洲。

 

第三、選擇越南和中國大陸,特別是前者。

 

第四、但中國市場還需要觀察。

 

聯電電裝

 

聯電車用布局報捷,昨(26)日宣布與車用電子大廠日本電裝株式會社(DENSO)合作,由聯電日本子公司USJC設立日本境內第一條12吋晶圓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IGBT)生產線,生產車用功率半導體,預計2023年上半年量產。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啟動日本熊本廠建設,並獲得日本政府補助之際,聯電雖未在日本蓋新廠,但昨天的新合作案也獲得日本政府支持,意味聯電在海外布局也有斬獲,不過聯電並未公布日方支持的細節。

 

另外,DENSO是台積電熊本廠重要合資夥伴,主要目的也是尋求台積電車用產能支援,此次DENSO也與聯電攜手衝刺車用領域,凸顯台灣晶圓雙雄在全球車用電子生產的重要地位。

 

業界人士指出,全球減少碳排放成為趨勢,電動車開發和市場需求快速成長,車用電子化所需的半導體數量也迅速增加,IGBT是電源系統的核心裝置,是變流器中的高效電源開關,以轉換直流和交流電,從而驅動及控制電動車馬達,因此在電動車市場和自動駕駛等車用電子趨勢增長推動下,看好聯電的車用電子市場區隔將繼續擴大。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這次合作是聯電的重大專案,將擴大在車用電子領域重要性和影響力,憑藉強大的先進特殊製程組合,及設立在不同地區的IATF 16949認證的晶圓廠,已準備好滿足車用領域需求,包括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資訊娛樂、連結和動力系統。

 

根據雙方協議,此次合作模式是USJC將在日本12吋晶圓廠裝設一條IGBT生產線,成為日本首個以12吋生產IGBT的晶圓廠,DENSO則提供其系統導向的IGBT元件與製程技術,預計2023年上半年量產。這項合作已獲日本經濟產業省必要性半導體減碳及改造計畫支持。

 

聯電指出,目前大多數IGBT都是以8吋晶圓生產,礙於8吋晶圓廠產能擴充受限,更多產量將轉往12吋晶圓製造,以滿足車用電子半導體的長期需求。

 

聯電看好車用電子將是公司成長最快的項目之一。公司統計,2019年至2021年,聯電對汽車業的晶圓出貨總量大增一倍以上,這項成長反映車用相關晶片的需求激增,以及聯電在半導體持續的供需失衡中,為支援車用客戶所做的努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電也布局日本。

 

第二、專注電動車市場。

 

第三、和日本電裝策略合作。

 

第四、電裝先前也投資台積電日本。

 

南韓核電

 

韓國《中央日報》21日報導說,尹錫悅新政府將正式開始著手推翻文在寅政府的去核電政策,打算透過擴大核電廠可以申請延長壽命的期限範圍,使當前使用中的核電廠能夠持續運轉下去。按照交接委員會的計畫,尹錫悅政府上台後,將在任期內延長18座核電廠的使用壽命,包括壽命到期的核電廠。

 

根據韓國現行制度,壽命臨期的核電廠需要在壽命到期前的25年間,接受原子能安全委員會的審查評估。總統交接委員會20日表示,將把這一期限擴大到壽命結束日期的510年前。核電廠一旦通過審查評估,壽命可延長10年。

 

舉例而言,設計壽命分別在2034年、2035年結束的韓光34號機組,也可以在尹錫悅政府任期內提前申請延長壽命。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科學技術教育分委員會幹事朴成重強調,「此舉旨在避免能夠繼續使用的核電廠陷入停轉,為了糾正文在寅政府不正常的管理規定」。

 

這意味著,尹錫悅政府將完全推翻文在寅政府的去核電政策。交接委員會高層官員表示,「即便不能達到新建核電廠的效果,此舉也可以使核電廠不用停轉、持續使用,可以獲得相當大的經濟效果」。交接委員會並強調,新方案不會降低安全性審查標準,如果存在安全問題,當然要永久停轉。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最近報告稱,根據推算「如果允許10座核電廠繼續運轉,到2030年,韓國核電廠發電比重將達到33.8%」。交接委員會則表示,一旦採行新方案,可以在尹錫悅政府任期內申請延壽的核電廠數量,將從原本的10座增加到18座。

 

報導說,文在寅政府實施去核電政策後,尚無一座核電廠獲得繼續運轉許可。相較之下,美國現有93座核電廠中有85座、日本33座中有4座、法國56座中有19座、加拿大19座中有15座,已獲得繼續運轉許可。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重新擁抱核電。

 

第二、這會提升南韓的競爭力。

 

第三、台灣應該了解世界能源趨勢。

 

第四、台灣再生能源需要有新方向。

 

台晶圓代工

 

根據市調統計,2022年台灣占全球晶圓代工12吋約當產能48%,若僅觀察12吋晶圓產能則超過五成,16奈米及更先進製程市占更高達61%。

 

市調指出,台灣擁有人才、地域便利性、產業聚落等優勢,並將研發及擴產重心留於台灣,從現有的擴產藍圖來看,至2025年台灣仍將掌握全球44%的晶圓代工產能,甚至擁全球58%先進製程產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強勢。

 

集邦科技表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極具關鍵,2021年半導體產值市占26%排名全球第二,IC設計及封測產業亦分別占全球27%及20%,位列全球第二及第一。

 

而晶圓代工市占更以64%穩居龍頭,除了台積電擁有現階段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外,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廠亦各自擁有其製程優勢。

 

集邦表示,在過去兩年受疫情及地緣政治影響,引發晶片缺貨潮後,為避免再次因物流困境或跨國出貨禁令,導致晶片取得受到阻礙,促使各國政府晶片製造在地化意識已迅速抬頭,台廠也順勢成為各國政府爭相邀請至各地設廠的對象。

 

目前8吋及12吋晶圓代工廠以台灣擁24座廠為大宗,其次依序為中國、韓國、以及美國。然而,從2021年後的新建廠計畫來看,新增工廠數量台灣仍占最多,包含六座新廠計畫正在進行當中,其次則以中國及美國最為積極,分別有四座及三座的新廠計畫。

 

集邦表示,由於台廠在先進製程及部分特殊製程,擁其優勢及獨特性,不同於其他晶圓代工廠多半皆仍在該國境內新建工廠,台廠在各國政府積極邀請下,考量當地客戶需求及技術合作的可能性後,除了台灣當地以外,也陸續宣布於美國、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地進行擴廠。

 

集邦預期2022年台灣占全球晶圓代工12吋約當產能48%,若僅觀察12吋晶圓產能則超過五成,16奈米及更先進製程市占更高達61%。但在台廠廣於全球擴產的趨勢下,集邦預估2025年台灣本地晶圓代工產能市占將略為下降至44%,其中12吋晶圓產能市占落於47%,先進製程產能市占則約58%。

 

不過,台廠近年擴產計畫仍將以台灣為發展重心,包含台積電最先進的3奈米及2奈米製程節點仍留在台灣,而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公司皆仍有數項新廠計畫遍布於新竹、苗栗、及台南等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晶圓代工分散製造基地。

 

第二、但台灣長期仍然有競爭力。

 

第三、美國和中國是最大競爭者。

 

第四、美國晶圓代工缺乏競爭力。

 

台積電

 

抓到了!新加坡、挪威主權基金大舉提款護國神山台積電,近二年賣超最多為新加坡主權基金達10萬餘張。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認為,主權基金減碼並非看壞,關鍵是基於資產負債表,意圖降低風險,並建議長期分批布局「優質好公司」是抗通膨的最佳策略。

 

護國神山台積電今年基本面依舊強勁,總裁魏哲家喊出全年營收年增29%,然基本面與股價脫鉤,25日下跌11元,收547元,再創波段低點,投資人情緒低落,並認為外資玩兩手策略。

 

依台積電年報資料顯示,第三~五大股東拋售台積電,尤其新加坡主權基金已連二年賣超、達10萬餘張;先進星光股票指數也連二年出脫、共計7.43萬張;至於挪威主權基金去年賣超3.76萬張,把2020年加碼持股吐光。

 

李學詩認為,主權基金賣股主要取決於資產負債表,首要是降低風險,因利率往上攀高,管控風險途徑是減碼股票及債券,尤其新興市場一定是最先遭到減碼。今年外資賣超台股達6,736億元,主權基金倒貨「貢獻」不少。

 

外資圈人士指出,台積電是台股最大權值股,外資持股比率高,當台股價表現大好時,主動型基金不免啟動部分獲利了結,相反地,當外部風險升溫,最好變現的標的也是台積電。

 

但分析師也說,當恐慌性殺盤的極端情況出現時,台積電砍殺力道最大,股價通常會閃現「甜甜價」,這時候考驗的就是投資人的信心。

 

儘管近期看到不少外資下修台積電目標價,主流價位已修正至700800元區間,維持800元以上高目標價者減少,主要是反映通膨壓力、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俄烏戰爭、電子消費品終端需求疑慮等外部因素,並非台積電競爭力出了問題。

 

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於台積電法說會後便指出,5G、物聯網(IoT)、車用等應用將擴大對半導體需求,加上客戶擔憂供應鏈問題,願意維持較高水位庫存,都將令台積電產能一路吃緊到2022年底。整體而言,台積電產業地位領先,確保其客戶組合相對全面,有能力抵禦總體經濟不確定性與需求端逆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陷入中美地緣政治大戰。

 

第二、外資減持台積電是因為政治風險。

 

第三、台積電基本面長期持續看好。

 

第四、台積電長期本益比應該回到20倍以下。

 

台灣

 

標普全球評級(S&P29日宣布,考量經濟表現強勁及強健對外部位,調升台灣主權長期信用評等至「AA+」,評等展望「穩定」。距上一次調升台灣主權評等才剛滿一年,連續2年調升,創下主權評等史的新記錄,而本次的「AA+」等級,也讓台灣重回2001年的水準。

 

依標普全球評級的全球國家主權評等表,和台灣此次評等相同的地區,有美國、奧地利、芬蘭、紐西蘭、香港。大多數「AA+」級國家為歐美高度開發國家,台灣晉級全球優等國家群,台灣企業在國際聯貸市場談判籌碼將增加,在各項國際財經指標、評等中,甚至外資資金全球配置上,亦會因而同步升等。

 

標普全球評級表示,由於電子產品出口需求強勁,帶給台灣強健經濟表現和前景,有助提升人均所得。儘管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高,使得台灣依賴出口的經濟型態面臨逆風,但應不會讓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偏離成長軌道。標普全球評級並假設,未來三至五年,兩岸關係將不會對台灣經濟穩定性造成嚴重干擾。

 

對於2022年台灣經濟表現,標普全球評級預估,GDP年增率約2.8%,人均GDP提升至33,900美元,以10年加權平均實質人均GDP成長率來衡量的趨勢成長率,約可達3.4%。標普強調,即使與其他因基期有高成長率的經濟體相比,台灣GDP趨勢成長率明顯更高。

 

中央銀行據此認為,標普肯定台灣對外淨資產部位強勁,及央行貨幣政策極具彈性,得以持續支撐信用評等。持續經常帳順差帶給台灣強勁的外部指標,這也是政府債信的重要支持。

 

針對財政赤字情況,標普提出二點:一、台灣歲入成長強勁且新冠肺炎相關支出有所節制,財政赤字得到控制;二、台灣強勁的經濟表現,降低了大規模財政支持的必要性。估計2021年台灣的財政赤字對GDP占比將達到3.6%的高峰,之後在2022年縮減至1.5%。

 

且因台灣多年來的流動性強勁、利率水準低,政府的借款融資成本已大幅降低。儘管通膨壓力導致利率上升,仍可預期,未來三至五年各級政府的總利息支付對歲入比,將維持在5%以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基本面越來越好。

 

第二、中美地緣政治的受益者。

 

第三、台灣的問題在於財富分配不均。

 

第四、另外缺電、水和人才是產業大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