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亞洲評比:台灣的創業環境,只贏過不丹和尼泊爾

來源:Francisco Diez@flickr, CC BY 2.0
最近晶片龍頭聯發科爆發離職員工涉嫌竊取營業秘密,投效大陸競爭對手事件,調查局已深入追查。(相關新聞
這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事件,說明中國大陸和台灣在電子業的競爭已白熱化。
所有事件有一共通特色:均為一流公司。這沒有什麼好奇怪,如果你要挖好人才,當然瞄準產業龍頭,半導體找台積電,面板找友達,IC設計是聯發科,智慧手機就是宏達電。
這反映了什麼?台灣是“better talent place”,而大陸卻是“better work place”。人才跳槽一定會帶走公司一些機密,法律只能起嚇阻作用,治標不治本。
未來主管機關必定會築起更嚴格的安全防護網,台灣法令會更加嚴格,更不自由。我們當然應捍衛自己的知識產權,但如何做才能不影響國際化、自由化?
上周華爾街日報也登了一篇社論,標題叫「Unleashing Taiwan’s Entrepreneurs」(解除台灣創業家的束縛),文中提到台灣高科技優勢已逐漸消失,人口老化,越來越像日本。
該文建議法令鬆綁,讓外資和人才到台灣來,替中小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環境。
政府正在努力,國發會搞了一個「創業拔粹行動計畫」(HeadStart Taiwan),策略是強化國際鏈結、法規鬆綁、打造創業群聚園區。主委管中閔引述一份報告,台灣創業環境被歸類在亞洲的第三到第四級,僅較不丹、尼泊爾好。
問題是這有效嗎?我看法比較保留。台灣連「自由經濟示範區」都無法過關,如何能吸引國際人才和資金?只要一談開放就擔心國際化會變成中國化,然後政策就打結了。
自經區主要政策通通被封殺,談到國際醫療,就認為開放會稀釋台灣醫療資源;農業更不用說,這是不能碰的禁忌。
最奇怪的是教育也不能開放。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西北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昆山將成立杜克大學分校,上海紐約大學剛開張。台灣呢?我們擔心教育商品化,會影響其他大學,殊不知這是吸引國際人才的最佳平台。
在國際競賽中,台灣一定會落後,因為我們只有「存量」,沒有「增量」思維,總認為開放了新東西就會影響現有利益。新加坡人才不夠,就開放移民;大陸技術落後,就去併購歐美企業,台灣呢?
台灣is making the “wrong decision” at the“ wrong time.” 。在中國科技榮景背後,外商處境日益艱難,大陸對微軟、高通等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禁用賽門鐵克產品,鼓勵金融業去“IOE”(IBM、Oracle和EMC),改換本土設備。
台灣如果夠開放,現在正是向外商招手的好時機,可以請他們將區域管理總部改設台灣,並向海外華人開放技術移民,我們需要國際人才比資金更迫切。
中國越強大,和世界的摩擦也會更激烈,對台灣而言,反而更有機會。台灣需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把大陸當作敵人,只會傷到自己。
台灣應把自己變成別人心目中的林志玲,如果每個人都看得到台灣的美,想追求台灣,台灣就有贏的機會。
台灣曾是全球電子大廠的親密夥伴,但現在深圳成為了新歡。某媒體最近出了一個深圳專題,不論歐美大廠要找人代工,或年輕人想創業,深圳都是最佳地點。
2013年深圳人均GDP已超過台灣,但更重要的是其已發展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正不斷全面進化,速度驚人。
深圳最強的,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模式。這不是鴻海,而是許多靈活的新創公司,和矽谷穿戴型裝置和物聯網創業家結合,利用3D印刷以最快速度交貨。
Chris Anderson的「自造者時代(Makers)」已來臨,就在深圳,引發無數「創客」,自己製造軟硬整合產品,帶動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是創業精神的極致。
深圳曾是廉價勞力的代名詞,現在卻走在全球硬體創新最前端。中小、電子、硬體、製造、創新,這些都曾是台灣競爭力的關鍵字,但已成過去式。
經濟部指出,台灣中小企業雖多,但都是「維生型創業」,而非「創新型創業」,這和國際視野有關。深圳新創企業雖小,卻能整合全球資源。
「台灣製造」的下一步在哪裡?在「自造」上已輸了。我認為第一是「智造」,必須把「智」和「造」拆開來看。機械是台灣強項,未來需要智慧的機器(smart machine),關鍵在晶片,也就是IC設計,這是台灣還領先的地方。
如果我們在各種製造領域,能整合德、日技術,以更新穎的晶片帶動下一代控制器,就能革新機器人和自動化產業。
第二是「姿造」,也就是設計。台灣在設計創意上全球首屈一指,應打造開放平台,匯聚全球創意菁英,形成一個生態體系,並和文創產業結合。
台灣門關得越緊,就越封閉,人才出走也會越厲害,不管是被挖角或自願。如果你想創業,現在不去深圳是傻瓜。
未來台灣只能作服務業,科技和製造業會跑到外圍。
2002年一篇文章「深圳,你被誰拋棄?」,震動全中國,今天我們也要問:「台灣,你被誰拋棄?」
英特爾亞太區主管說:「我們沒有拋棄台灣,是台灣自己不跟上!」不跟上和跟不上不同,一是主觀,另一是客觀。(來源
經濟大氣爆即將來臨,我們應站在對的位置,做對的事情。
多爭無用,only time will tell.

日本專家:台灣患了「島國和平癡呆症」

來源:Luke,Ma@flickr, CC BY 2.03



















「日本企業這兩年面臨外在環境壓力,必須走出去轉型,台灣是我們優先考慮的信任夥伴和投資對象。」
上周我參加一場台日經濟論壇,擔任某一場次的主持人,一位來自日本的專家作了以上表示。
「日本的產品和技術比較高端,但台灣在中間端的能力更強。台灣企業管理能力很好,有很強的適應力,能夠把技術快速商品化,而且將價格大幅降低,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台灣比日本更擅長經營新興市場,比如說中國和東南亞,日本投資台灣並非為了台灣市場,而是希望台灣能幫助日本走向其他市場。」
聽到這位日本專家滔滔不絕地讚揚台灣,我有點心虛,我們真的有那麼好嗎?
「因此,台灣透過ECFA和TPP和其他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藉由台灣,走向世界。」
他所謂的世界並不只有中國,還包括東南亞甚至澳洲,問題是我們做得到嗎?
讓我們來聽聽世界怎麼說。上周華爾街日報登了一篇社論「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 (台灣使自己落於人後)http://online.wsj.com/articles/taiwan-leaves-itself-behind-1407171366,分析台灣區域整合的困境,指出服貿和貨貿協議未過,會讓台灣更加孤立,更無法脫離中國大陸對未來命運的影響。
這篇文章客觀地代表了世界的看法。台灣想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擁抱世界,但世界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到了問題。
假如有一個世界選舉,台灣已經輸了,不管誰對誰錯,結果是最重要的。
台灣有多國際化?我們要如何國際化?對於許多台灣人而言,所謂的國際化只有侷限在中國大陸。
可能因為「太陽花」學運,有越來越多台灣人對中國形象有所保留。根據某媒體調查,對大陸政府無好感的人有64.5%,略升;對大陸人民無好感的人有51%,略升;對大陸觀光客無好感的人 62.8%,持平。
有62%的人認知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但也有65%的人表示「不了解大陸」。
最有趣的是,想要去大陸工作或創業的人,從15%暴增到20%,代表台灣民眾其實言行不一,其中應有不少年輕人,我最近interview的經驗可印證此點。
為什麼台灣人爭先恐後想去大陸工作?第一、薪水不成比例。根據某媒體調查,大學生起薪,大陸對台灣從2010年1: 3.7到 2014年 1: 1.34,年輕人薪資每三年翻一倍。
第二、市場大。有人表示中國大陸發揮空間大,個人舞台立即放大五倍。
第三、國內經濟下滑。這就不用說了,台灣這幾年基本上是屬於停滯狀態。
這代表了什麼?工作「高流動」會變成「常態」,特別是去中國大陸。這對台灣不是壞事,一半人可能短期回不來,但回來的人卻可以改變台灣。
四十年前,台灣年輕人的夢是「留美」,求學、工作、定居,但將來會逐漸變成「留中」。不管你喜不喜歡大陸,中國經驗會變成你履歷表重要的一部分。
不論如何,薪水級距就不一樣。我30年前放棄華爾街工作回台時,薪水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但還是比其他人高。
我當年留美,但並不想長期生活在美國;我相信有很多人不排斥「中國經驗」,但不想長期待在大陸。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最近表示,面對全球化、自由化和大陸崛起壓力,年輕人不要守在台灣,一定要走出去,但要保留台灣主體價值。
了解大陸,才能面對中國,走向世界。你可以因了解中國而反中,但不要一知半解就反對。
政府不要把人才移動看成人才流失。如果台灣夠好,人才自然會回來,錢不是重點;反之,如果台灣沒有好的環境,我們憑什麼把人才栓在台灣?
我並非認為中國經驗是唯一關鍵,世界經驗其實更重要,我很幸運兩者兼具。但今天中國大陸起來了,在很多地方中國經驗比世界經驗更寶貴。
除非你是美國十大名校畢業,否則北大、復旦的學歷可能更值錢;你在淘寶上海或王品新加坡工作三年,可能比在美國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五年更有價值。
越多台灣人有國際經驗,台灣就越有希望,走出去是台灣覺醒和轉型的契機。
在全球「無國界經濟」(borderless economy)趨勢下,台灣人才會先往海外流動,長期會再回來,帶動整體質變,但改革的時間勢必拉長。
周末看了一本書,「台灣的兩面鏡子」,是一位非常了解台灣、中國的日本專家寫的,他從第三方角度剖析中、日、台三方競合關係,點出未來之道。
他表示台灣的三個缺點是:第一、宣傳能力不足,不利於國際品牌;第二、複製外來事物,缺乏脫胎換骨的能力;第三、缺乏危機意識的島國和平癡呆症。
第三點和日本完全相同,他指出島國環境塑造日本「封閉性意志」的民族性,缺乏廣闊的世界觀。
最發人深省的是他的結論:真正的敵人並不在台灣,而是在台灣外部。如果僅僅兩千三百萬人都無法團結一心,台灣將不會有未來。
醫生背景的柯文哲最近表示,台灣社會面臨結構性的「系統性衰竭」,未來兩年仍處不穩定狀態。
趁著還清醒的時候,請仔細思考你的關鍵下一步。
徹底改變自己,你我才會有影響台灣、改造未來的能力。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接管壽險, 聯發科, 石化專區, 中信金紅火案, 聯想 IBM, TCL, 嘉泥 歐洲商辦, 華航, 聯想

金管會昨(12)日無預警接管國寶人壽及幸福人壽,這是繼20098月接管國華人壽之後,第二度壽險公司遭強制退場。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接管有兩大考量,一是已給夠久的自救時間;二是業務面無法顯著改善,依舊有很多內控缺失,同時希望其他公司「警惕」,「希望這是最後一批利用公帑處理的保險公司」。

曾銘宗強調,將推出兩大配套,一即推動保險法修法,引入立即糾正措施,當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淨值還不到負數前就介入處理,降低處理成本;二是祭出提升保險業競爭方案,大幅開放財務及業務,協助保險業因應低利環境,曾銘宗說:「接管這2家之後,保險市場就算是健康的市場。」

除了昨天被接管的2家壽險公司,目前壽險市場只剩下一家淨值為負的壽險,即淨值缺口約1620億元的朝陽人壽,還有一家RBC50%附近,但淨值為正數的宏泰人壽,但兩家都積極自救、增資。

曾銘宗、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昨天都表示,這兩家有希望成功自救,不會再落入接管,請所有保戶放心。

曾銘宗昨晚近6點率領金管會兩位副主委王儷玲及黃天牧、保險局長曾玉瓊、安定基金總經理蔡康親自召開接管記者會,且準備國寶人壽、幸福人壽從2005年以來的所有財務數字,要證明兩家公司淨值為負已多年,且每年增資金額「杯水車薪」,無法改善財務缺口,金管會再給予對外引資、自行增資的時間,期限屆滿前,仍無法達到讓金管會同意的增資方案。

另外是業務面也無法改善,連年被罰,內稽內控也有嚴重疏失。保險局長曾玉瓊表示,2家公司在資金運用面上都有「疏失」,已針對個案移送。

曾銘宗透露,早在去年保險局、檢查局就各派二人,分別進駐國寶及幸福人壽,等於進入「監管」階段,相關重大投資、資產運用都必須金管會同意,現在進入接管階段,雖然營運照常,也能繼續銷售新保單,但所有流程都有接管人監督。

曾銘宗強調,希望這是最後一批動用保險安定基金、也就是國庫應收入的資金來處理退場的最後兩家公司,未來就會動用立即糾正措施,也給予更大的經營空間及環境,讓好公司有更多的獲利機會,經營不善者也能提早介入處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兩家保險公司淨值早已為負,遲遲不肯增資,金管會突然出手接管,在政策上是相當果斷的。

第二、之前國華人壽接管後,四度延長接管,最後政府付出了龐大的代價,這次處理應該要更明快。

第三、這一次政府突然出手,對於其他財務狀況較弱的業者,有警示作用。

第四、這些問題壽險公司過去都有立法委員撐腰,這也是主管機關此次趁立法院休會快速出手的原因。

第五、國寶人壽有利用人壽保險資金,介入台壽保大股東龍邦國際經營權,這是讓金管會大為惱火的地方,限制保險公司不能擁有其所投資公司董監事之選舉權。

第六、台灣二、三線金控對於投資保險事業有興趣,是潛在買家,不過大部分金控都已經有保險公司了。

第七、台灣開放了太多保險公司牌照,才會造成今天的困境。

第八、中國大陸前五大壽險公司中的四大,包括平安、太平洋、泰康和新華,都有私募股權基金入股。PE無法參與台灣金融事業投資,對於金融業的長期策略發展,有一定程度影響。

聯發科
聯發科爆發大批內鬼,趁聯發科與晨星合併之際,相互勾結並有計畫的進行集體「帶槍出走」到大陸競爭對手上班,檢調昨(12)日大規模搜索涉嫌惡意挖角的香港商鑫澤數碼公司,將聯發科前資深工程師鄭國忠等10人逮捕到案,移送新竹地檢署。

今年210日,港商鑫澤公司才在台灣登記資本額550萬元,於新竹縣竹北市竹北里12鄰台元一街67樓之1成立,台灣分公司負責人尤正賢等都被列入涉嫌人名單。

檢調指出,涉嫌人聯發科研發部手機晶片設計資深工程師鄭國忠、楊志翔等3人,及合併前的晨星7名晶片設計師,都在鑫澤公司的拉攏下,有計畫的向合併後的聯發科遞出辭呈。

聯發科前董事長特助袁帝文,跳槽競爭對手中國展訊公司後,遭聯發科指控涉嫌違反營業秘密法,但竹檢偵辦後以罪證不足,今年519日處分不起訴。

但據指出,大陸競爭對手積極對「大小M」合併後的聯發科人才以高利誘惑。外傳鄭國忠等人集體跳槽與此一競爭對手有關,不過檢調並不願證實,僅表示聯發科希望檢調揪出真正的幕後黑手,辦案人員正進一步釐清是否屬實。

晨星、聯發科一家是電視內建無線通訊晶片龍頭,另一是手機晶片設計龍頭,今年2月中國商務部批准「大小M」合併,嚴重威脅到展訊、高通等競爭對手的市場,因此合併後的聯發科人才,更成為獵取目標。

檢調說,聯發科給員工的薪津及分紅配股等薪酬都不錯,大陸競爭對象出手更闊綽,簽約金1人就有新台幣150萬元,除了比聯發科還高的月薪,簽約時明訂每年仍給予一定的基本獎酬額度。

聯發科高層早就發現公司有內鬼,今年初合併案完成後,鄭國忠等人的動作頻頻,讓聯發科高層覺得事態嚴重,因此在3月間,直接向調查局告發員工集體跳槽的背後,並不單純。

昨天上午檢察官指揮調查局北部地區機動工作站,協同新北市調查處、桃園縣調查站、新竹市、縣調查站及資安鑑識團隊共50名調查官,展開搜索涉嫌竊取聯發科營業秘密的離職員工,及鑫澤公司辦公室等11個處所,將鄭國忠等11人逮捕到案,但其中1名是證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科技產業的人才挖角還會繼續,原因在於台灣是better talent place”,而大陸則是“better work place

第二、早期員工的跳槽手法相當拙劣粗糙,企業沒有好好保護智慧財產權,人整批就被挖過去了。

第三、台積電是最早採取法律行動的台灣高科技產業,前研發處廠跳槽韓國三星,但是被台積電控告成功,以致限制得死死的動彈不得。

第四、台灣應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否則即使採取更多的法律行動,也無法阻止人才外流,這是治標不治本。

第五、未來高科技公司人才要跳槽時會更加謹慎,將時間拉得更長,化整為零,並且不會留下證據,台灣企業要建立更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

第六、台灣應該開放高級白領技術移民,扭轉人才外流的情況,否則長期還是輸家。

石化專區
高雄氣爆災情慘重,石化業的未來也引發討論,高雄市長陳菊日前致電行政院長江宜樺,盼當面交換意見。江揆前天召集相關部會研擬可行方案,研擬斥資至少五百億,在高雄第三港區填海四百餘公頃建立石化專區,散布高雄的公民營石化廠可悉數遷入、遠離人口聚集地區,最快二○一七年可進駐。

江揆昨天在「全國工業團體領袖會議」表示,行政院正針對高雄石化業未來發展廣納意見,要在兼顧石化產業發展、公共安全與就業機會三原則下妥善解決,不希望對地方造成影響。經濟部長杜紫軍也表示,目前正評估遷移至靠海地區,將持續跟高雄市政府溝通。

據了解,江揆前天召集相關部會開會,就「成立石化專區」、「遷移行經市區管線」等方案討論,考量目前石化業在南部太過分散,如果只是遷管、爆管風險依舊存在;集中相對危險性較低,石化專區較為可行。江揆指示先行展開後續評估,下周三開會聽取報告。

與會經濟部官員表示,規劃「石化專區」範圍約四百餘公頃,包括石化油品儲運中心的高雄洲際貨櫃中心第二期剩餘土地,搭配緊臨的第三港區(也就是在大林埔西北方,小港區外海)填海造地四一六公頃,可提供高雄石化業使用。

官員指出,高雄石化產業散布於大社(一一○公頃)、仁武(廿一公頃)、後勁(二六二公頃),以及大發、林園等地;專區四百餘公頃土地應足夠讓公民營石化廠悉數遷入。

至於經費來源,官員表示,填海、向石化廠購地等粗估數百億元,但也不見得花費巨資,因為石化廠遷到新填海區後,舊廠址還可規畫為輕工業區或其他更具開發價值的用途;期程得視填海造陸進度,以及居民、石化廠遷建速度而定,順利的話二○一七、二○一八年進駐。

至於新址附近的大林埔仍有居民,究竟集體遷村、怎麼遷?或仍留原地?須尊重地方政府及當地民眾意見。

官員表示,給高雄市民安全無虞的家園、兼顧南台灣重要經濟支柱石化業的發展、避免造成石化相關產業廿萬從業人員大量失業,一直是中央思考的重要面向。江揆責成經濟部以專業、前瞻規畫,在安全、經濟發展、市民就業方面找到平衡點,並與高雄市等地方政府共同商討合宜的石化產業發展策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遲早要學習新加坡,透過填海建立石化基地,遠離人口聚集地區。

第二、台灣過去從來不會思考這種「根本性改革」,一定要等出了問題才會痛定思痛,這是石化產業再生的契機。

第三、石化業是南台灣重要經濟支柱,短期內預期還會受到民眾激烈抗爭,對於長期轉型有不利影響。

第四、政府缺乏明確的產業政策,其他產業接不上來,IT面臨調整期,生技股泡沫短期破了,服務業因為服貿未過受到影響,台灣整體經濟正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況。

中信金/紅火案
中信金控前副董事長辜仲諒等人所涉紅火案,最高法院今天撤銷辜二審98個月的重罪,將全案發回高等法院更審;最高法院認為二審判決事實調查不清,且判決理由不備,以多項理由發回。

最高法院發回理由包括:二審判決未說明清楚,本件特殊背信罪的被害人究竟是中信金控或中信銀行;二審判決一方面認中信金控受有損害,又提及中信金控購入兆豐金控股票成本減少2億多元,有矛盾。

發回理由還包括,二審判決未說明清楚本件犯罪所得達1億元以上的證據及得心證的理由等。

另中信金控前財務長張明田、前財務副總林祥曦、前法務長鄧彥敦,二審分被判刑7年半到8年半;張、林、鄧3人今天也都獲撤銷發回。

2004年政府推動二次金改,中信金控欲插旗兆豐金控,辜仲諒被控與張明田等3人共謀,由中信銀行向巴克萊銀行買進連結兆豐金股票的結構債,總金額達39千多萬美元;而辜利用資本額僅美金1元的紅火公司,以低價贖回結構債,間接操縱兆豐金股票,並從中獲取私利約台幣10億元。

前中信金副董事長辜仲諒涉紅火案,最高法院今認定二審未說明如何計算犯罪所得逾億,撤銷原判決,發回台灣高等法院更審。

法界人士解讀,最高法院以「事實不清」、「理由不備」等理由撤銷原判決,發回高院更審,此舉傾向對辜仲諒有利。

辜仲諒等中信金高層主管,被控於民國94年間買進兆豐金股權及大量連結兆豐金股票的結構債,並指示親信在香港成立資本僅1美元的紙上「紅火」公司,在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中信金收購兆豐金股權後,由「紅火」贖回結構債,賺得新台幣逾10億元價差。

法院二審依銀行法特殊背信罪判處辜仲諒98月徒刑,併科罰金15000萬元。

案件上訴最高法院,審理後認定二審判決未釐清本案被害人到底是中信金控還是中信銀行,也未交代如何計算出犯罪所得逾億元。

最高法院指出,二審判決一方面認定中信金控被辜仲諒掏空,一方面卻又指中信金控因此購入兆豐金控股票的成本減輕26000萬元,前後相互矛盾。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信金的案子和元大馬志玲以及寶來白文正案類似,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有道理,但其實有很多地方站不住腳。

第二、我們完全同意最高法院將本案發回更審,並要求澄清諸多疑點。

第三、中信金先前投資兆豐金是為了建立部位,以及為將來可能併購兆豐金作準備,並非是為了操縱股價,內線交易。

第四、最高法院很正確地點出二審判決中信金有受損害,但中信金購入兆豐金成本卻反而減少2億多元。

第五、紅火的設計或操作或許有問題,但根本上還是為了M&A,只是為了走捷徑,弄巧成拙。檢察官硬把併購和內線交易連在一起,坦白說是有些牽強。

第六、本案發生後,金控無法再插旗別家銀行,對於金融界的併購有不利影響。舉例來說,你買某家公司5%的股權並非代表你將來一定會併購該公司,可能當初只是財務投資,後來才變成策略投資。台灣有很多金主買股票套牢,只好跳下來買加碼變成經營者或是董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另一方面,就算你和對方簽了訂婚協議,將來還是有悔婚的自由,問題重點在於股價的變動以及你在這段期間所做的動作。

聯想/ IBM
根據新浪科技訊昨(16)日報導,美國監管單位終於批准IBM23億美元,將低端伺服器業務出售給聯想。該公司將借此進一步轉向利潤更豐厚的軟體和服務領域,包括雲端和資料分析業務。

過去10年間,IBM已經剝離了年收入高達160億美元的低利潤業務,包括PC和印表機。

聯想2005年曾成功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2012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的中資收購美國資產的交易數量,比2011年增長逾1倍,使得中資成為受到審查最嚴格的外國投資者。

曾有消息於今年初透露,如果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的交易被叫停,聯想將向IBM支付相當業界平均水準2倍的分手費,且這筆分手費可能高達約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表明聯想承擔著極大的風險

儘管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下簡稱CFIUS)的部分成員對該交易有所擔憂,但最終還是批准了這一交易。他們主要擔心的問題在於,美國五角大樓使用的IBM伺服器,可能因此被中國駭客遠端滲透。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獲得正式批准前,聯想已經經過了CFIUS3次秘密審查。

CFIUS是一個由美國財政部領導的跨部門機構,專門審核將美國企業所有權轉移給外國企業的交易,並按法律規定評估涉及國有公司的交易。

對此,聯想在聲明中表示,該公司仍在按照既定計劃推進,可能會在年底完成對IBM低端伺服器業務的收購。

分析師認為,在「棱鏡門」曝光後,中國正在推進IT採購本土化,因此聯想可能更容易向中國企業推銷IBMx86伺服器。

而稍早,根據聯想集團發佈2014/15財年第一季度(41日至630日)財報,季度營收成長率達18%至104億美元,季度淨利年增22%至2.64億美元。聯想集團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慧手機三大核心業務均實現增長。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楊元慶則表示,聯想未來努力的方向除了PC和移動之外,在企業級市場,聯想今年初收購IBM旗下X86伺服器業務,目前尚未整合進聯想。目前,在中國,聯想服務業務增長了33%。另外一塊服務型業務則是聯想雲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通過意義重大,進一步確立聯想全球IT霸主地位,也代表中資投資美國企業雖然受到嚴格審查,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還是批准交易,不會泛政治化處理。

第二、美國的擔心是IBM伺服器可能會被中國駭客遠端滲透,但事實證明不會。

第三、美國政府此時的批准特別有意義,因為中國正在推進IT採購本土化,而且對美國大廠如微軟和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

第四、很可惜的是,台灣廠商只能死守代工領域,未能對IBM伺服器進行收購,少數的品牌業者如宏碁正在進行業務調整,根本無力進行海外併購。

第五、假如經濟部有一個「產業再造基金」,就可以協助民間業者一起到海外進行這種關鍵策略併購。

TCL
大陸家電大廠TCL昨(15)日公告指出,為了擴大旗下華星光電8.5代面板廠的產能,將定向增發股票籌資57億元人民幣(下同)加碼面板投資,就連國家開發銀行旗下的基金都參與這次的增資入股,使得公司股價漲停收盤。

TCL表示,這次增募資金將用於華星光電的第28.5代線(t2項目)建設,用來生產新一代的TFT-LCDOLED電視面板,預估每月玻璃基板投片量為3萬片。而整個t2項目總投資為244億元,目標月產能10萬片,已經在去年11月動工興建,預計明年就可以完工。

華星光電是TCL旗下最賺錢的金雞母之一,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成長24.8%,,達到85.06億元,淨利潤則比去年同期上升10%,達到9.81億元,佔整體TCL集團淨利的66%,獲利前景看好。

在面板需求看好的情況下,TCL內部的高層主管與員工就斥資18.01億元參與認購,大陸國家開發銀行旗下的國開創新、國開精誠、國開裝備製造等基金也斥資15億元入股TCL,反映出該項目的獲利前景。

TCL加碼面板投資的消息公布之後,公司在深交所的股價昨日開高走高,漲停收盤,達到每股2.67元。而從今年初以來,TCL集團的股價已經累計上漲15%。

隨著大陸本地大尺寸面產能增加,對於台灣業者來說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有「面板女王」稱號的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白為民在今年初時就曾表示,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投產情況越來越多,2014年對台採購數量可能會減少。

產業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液晶電視產銷量可達2.73億台,其中約49.9%的電視機產品將在中國生產,但目前中國國內建成量產的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僅有4條,至2016年產能自給率也只能達到71%,面板產業仍有很大的成長潛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面板產業已經完全回復,將來會是台灣強勁的競爭對手。

第二、大陸國家政策非常支持戰略產業,所以國家開發銀行也入股TCL

第三、華星光電是靠台灣人的力量建起來的,當時從奇美電挖了200人。

第四、大陸轉趨活耀的A股市場對於TCL集資成功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五、台灣面板產業何去何從很值得關心,當初面板廠錯失了進入大陸市場最佳時機,現在又面臨大陸競爭對手的崛起,幸好現在已整合到只剩兩家大廠。

嘉泥/ 歐洲商辦
嘉泥擴張歐洲獵地版圖,再度與雲朗觀光集團合作,合計斥資約8,300萬歐元(約新台幣33億元),買下米蘭一棟商辦大樓,這是兩家公司在義大利第二件投資案,嘉泥發言人王立心表示,看好當地旅客住宿潛在需求,將會把舊商辦,改造成星級旅館。

儘管是水泥起家的嘉泥,不過自張安平交棒給侄子張剛綸之後,老牌水泥廠積極轉向資產開發,結合雲朗經營飯店的專才,攜手在全球各地尋找適當標的物。

今年2月嘉泥與雲朗首度合作,第一宗物件選在義大利羅馬,雙方出資比例為4(嘉泥):6(雲朗),總投資金額約6,600萬歐元(約新台幣26億元),取得HOTEL VALLE DEI CASALI旗下土地資產,並興建商務旅館取名為「A.ROMA」。

這回雙方再攜手,挑中義大利北部的米蘭,同樣按照上回出資比例取得當地商辦大樓,總投資金額約8,300萬歐元,嘉泥投資金額,將不超過3,320萬歐元(約新台幣13億元)。

王立心表示,該大樓的樓地板面積約9,000餘坪,會比A.ROMA規模還大,預料可以提供至少300間客房,不過目前飯店設計構想尚未出爐,仍無法提供確切數字,改建工程將逾一年,2016年才有可能營運。

不過從明年下半年起,A.ROMA將搶在米蘭世博會前完工,嘉泥在歐洲獵地收益也會開始入帳。

除了在歐洲獵地,嘉泥也把眼光投向日本,今年在日本沖繩取得兩塊土地,合計總投入資金約33.86億日圓(約新台幣9.69億元),土地面積約1,431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嘉泥大陸水泥業務已和台泥整併,台灣母公司變成控股公司,未來勢必要轉型。

第二、嘉泥管理階層比較國際化,不過到歐洲去投資商務旅館還是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嘉泥集團雲朗在台灣經營酒店已有不錯的成效和經驗,現在正是可以將台灣經驗移轉到國外的時機。

第四、感覺上嘉泥在義大利的押寶似乎多了一些,先前投資商務酒店,現在又投資商務大樓。

第五、嘉泥也計畫在日本沖繩投資,我們認為是相當好的選擇。

華航
華航(2610)搶攻航太商機付諸行動,昨日董事會通過,在既有飛機修護部門外,另斥資13.5億元設立新的飛機維修公司,預計明年元月正式成立,屆時可望全數認列獲利,成為華航本業外的新獲利引擎。

在此之前,長榮航(2618)旗下長榮航太已與美國GE航空集團合資成立「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專職翻修GE史上銷售最快的GEnx引擎,也是GE在亞太地區唯一原廠維修基地,並朝成亞太維修重鎮邁進。

華航發言人郭興長表示,在既有修護部門外另設新修護公司,為新世代計畫一環,主要考量機隊汰舊換新時程,今年起陸續引進B777-300ERA350客機後,修護棚廠勢必擴充,並與集團相關維護需求一併考量。

郭興長指出,原有飛機維修部門2座棚廠仍維持在華航組織架構之下,新公司則負責2座新設棚廠營運,預定2017年啟用,屆時可停放兩架大型廣體客機,將以B777A350等機種及其他新機種機體修護服務為主。

根據華航規劃,新公司資本額13.5億元,由華航獨資經營,未來不排除引進其他資金,透過與既有修護部門分進合擊,除增加業外收入的營運彈性,還可擴大業務規模,也讓華航修護技術更具國際競爭力。

航空業者表示,雖華航落後長榮航成立飛機修護公司,但以華航機隊規模跟維修能量,有與對手一拚實力;且隨著華航引進長程線廣泛使用的B777-300ER客機,與國際接軌,其維修業務更具規模效益。

航空業者分析,亞太航太市場未來20年有2兆美元商機,這塊市場相當大,台灣有東亞居中地理優勢,人力素質亦有競爭性,是航空雙雄相繼投入主因,未來「母以子貴」,藉由轉投資航太產業挹注獲利將成常態。

以長榮航為例,旗下長榮航太去年營收達172億元,獲利約7億元,堪稱「小金雞」;隨與GE集團合資的長異公司成立,將晉升為原廠直營據點,待2019年具備完整GEnx大修能力後,可挹注長榮航更穩定獲利來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處在中國大陸和世界的中間,又位於大中華樞紐位置,絕對有條件成為亞太區航太維修中心。

第二、很奇怪華航到現在才看到這個商機,長榮航空旗下的亞太航空早就已經耕耘多時,並且和GE合資成立長異公司。

第三、台灣另外一個機會是航太零組件的製造,長榮在這方面也有成立長榮航宇。

第四、漢翔的成功上市民營化讓大家更清楚的看到航太的商機。

第五、亞洲很多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外資航太大廠在當地投資航太零組件製造基地,台灣這方面必須急起直追。

聯想
在全球PC成長減緩的情況下,聯想的PC出貨量卻逆勢成長,加上智慧型手機業績提升,出貨量一舉超越PC,使得今年46月的季度淨利大幅成長23%,表現遠超乎分析師預期,股價更創下近年來新高。

聯想昨(14)日公布的今年46月顯示,公司該季營收達到103.95億美元,年增18%,淨利潤為2.14億美元,大幅成長23%,也高於先前市場預估的1.97億美元。

優於預期的獲利數據公布之後,聯想在香港的股價昨日盤中一度達到11.66港元,創下近年來的新高紀錄。若以昨日收盤價11.26港元計算,聯想今年以來股價已經上漲20%,反映出市場對於公司獲利的樂觀預期。

聯想在財報中指出,雖然全球個人電腦的整體出貨量下滑1%,但公司的全球出貨量還是成長了15%,在5PC廠商中成長最快,而且在歐洲、中東、非洲市場,聯想的PC出貨量更一舉成長51%。

根據市調機構IDC的統計,聯想已經連續5個季度位居全球PC出貨量一哥,今年第2季的市占率達到19.6%,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也是出貨成長速度最快的廠商,成為這波Windows作業系統更新換代的最大受益者。

雖然PC業務占了整體聯想業績的8成,但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等移動設備業務的銷售額卻上升了32%,成長速度遠高於PC業務的16%,被視為聯想本季度獲利超乎預期的主因。

聯想財報指出,本季度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580萬隻,PC出貨量則為1,450萬台,是自家智慧型手機首次超越PC,而且當季的平板電腦出貨量也達到230萬台。

對於摩托羅拉行動業務與IBM伺服器業務的50億美元併購案,聯想表示,正與有關方面合作促成這兩項交易。聯想今年46月獲利大幅成長23%,智慧型手機功不可沒。光是在中國市場,聯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就上升2成,首次超越三星,成為中國市占率第1的手機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勢不可擋,成長再成長,4-6月淨利成長居然高達23%

第二、聯想成功的關鍵在於新興市場,全球PC市場下滑1%,但聯想出貨量成長15%,主要是在新興市場,這正是台灣最弱的地方。

第三、聯想另一個成功的因素在於新業務,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銷售上升32%,高於PC16%,台灣業者如宏碁和華碩在這一方面也遠不如聯想。

第四、重點還是在於「轉型」,包括跨地域(歐美/中國à新興市場)和跨領域 PC/NBàtablet/smartphone)。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夏普, 點心債, 發行基金, 基亞, 北京中關村, 拚亞洲盃, QDII2, 恒耀, 兩大併購案

夏普
外電報導,夏普社長高橋興三日前接受日本媒體專訪表示,與兩大股東高通、三星的合作進展順利,「未來夏普與鴻海展開新的大型合作的可能性不存在」。鴻海昨(4)日不對此回應。

業界認為,夏普順利引入高通與三星兩大廠資金之後,「鴻夏戀」幾乎走不下去,高橋興三不只一次透過媒體放話,指出夏普與鴻海之間已無合作的可能,「鴻夏戀」火苗幾乎已經熄滅。

法人解讀,先前鴻海與夏普談入股不順遂,高通、三星卻順勢取得夏普股權,夏普有了高通、三星兩家大廠撐腰,便對與鴻海的合作相對冷淡。

尤其三星握有龐大的電視、手機出海口,與鴻海主要代工來源蘋果大打對台,夏普此時「選邊站」,並不讓人意外。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年6月曾透露,鴻海持續和夏普就中小尺寸面板事業合作進行協商。他當時並指出,鴻海花不到三年時間就讓夏普10代面板廠賺錢,「不偷你技術,還幫你找出海口」,已證明給日本人看,面板不是「慘」業,透露郭台銘對投資夏普與面板業仍興致勃勃。

高橋興三這次接受日本媒體專訪,再度潑了郭董一次冷水。

高橋興三表示,夏普與高通和三星的合作進展順利,彼此之間業務交往非常緊密,與高通的新型顯示器合作開發正漸入佳境。

據了解,「鴻夏戀」走不下去,主要與雙方對於入股價格一直談不攏。近期夏普股價在300日圓附近徘徊,鴻海希望能以市價收購,但夏普則堅持以每股550日圓投資。

由於價差太大,郭台銘先前曾表示:「夏普現在到底還值不值得投資,還要再考慮」,如果以夏普的價格投資,等於對不起鴻海的股東。

高橋興三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坦言,夏普2014年會遇到比較多困難,沒有工夫慢慢思考訂計畫。他透露,將準備8月以後向員工下達較大的命令,期許員工具備因應情況發生變化時的快速行動爆發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人最要面子,郭董事長先前已公開表示日本人誤導了他,所以鴻夏戀當然無可能再走下去。

第二、台日合作,如果台灣只有占小股,應該起不了什麼作用。

第三、郭台銘以個人名義投資取得控股權的夏普堺工廠十代線,由於完全可以掌握管理,所以很快就賺錢。

第四、和日本人打交道,特別是併購,要有耐心,慢慢培養感情和默契,不能操之過急,和對方一但撕破了臉,就覆水難收,中日關係現在就是這樣。

點心債
推動「金融進口替代」,金管會再度出招,即日起開放國內券商,可以引進香港點心債等海外人民幣債券到國內銷售,有助擴大國內證券業者商機。

對此政策,包括元大寶來、群益、康和等多家券商均大力鼓掌,認為有助國內金融商品的多元化與國際化程度,並將在短期內引進報酬與風險取得平衡的新商品,呼應政策。

金管會官員昨(3)日表示,根據現行規定,券商可以將國外發行的外國債券,引進到櫃買中心登錄掛牌,再賣給國內的投資人。但過去可以引進的外國債券中,並未開放點心債(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等海外人民幣計價債券。

在券商爭取下,金管會上周五(1日)發函放寬規定,即日起開放券商引進香港點心債等海外人民幣債券到國內銷售,銷售對象為國內專業機構投資人。

針對此一政策,券商叫好,元大寶來證券發言人吳敬堂副總指出,接下來將進一步了解金管會對點心債的銷售對象,有無限制。一般來說,點心債的利率多在3%4%之間,較國內1年期定存利率約1.3%高出許多,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市場預期心理,因此,此一商品的市場不小,未來將配合政策引進相關商品。

群益證券總經理趙永飛也認為,群益留意點心債市場已有一段時間,未來將視金管會對銷售對象的限制,並在風險與報酬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下,在短時間內引進相關商品。

康和證券董事長周康記表示,點心債指是在香港發行、交易,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一般來說,利率都較國內高,加上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心理,金管會開放政策不僅有助券商獲利,對市場商品多元化、投資人保障,都值得大力讚賞。

周康記說,康和未來將引進的點心債,會考量其中風險,因為點心債也而重視發行對象,如果是台商或對岸的國營企業,投資風險較低,未來也將以低風險的產品為主。

企業在香港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俗稱點心債。因飲茶點心是香港特色之一,點心的好味道也代表人民幣計價債券升值的潛力。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上路後,金管會開放國內、外企業可在台發行人民幣債券。為打響企業在台灣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名號,金管會特別取名為「寶島債」,以凸顯台灣特色。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金管會第一次明確表示台灣券商可以銷售香港點心債

第二、金管會目前開放給專業機構投資人,未來可以考慮進一步開放自然人。

第三、點心債的流通不僅帶動次級市場活絡,也會進而刺激寶島債的需求。

第四、這是好的開始,對於台灣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有正面幫助

第五、台灣的金融機構要加一把勁,否則會趕不上主管機關政策開放的腳步,現在金管會幾乎每周開放新業務。

發行基金
國內投信基金發行大鬆綁!金管會昨(5)日宣佈,投信募集發行的8大類基金,一律由核准制改為「申報生效制」,優質投信發行新基金12個營業日即可生效,大幅加速新基金上市的時間,新制度預定8月底上路。

市場預期,此新制將大幅提升國內投信業的基金開發速度,與境外基金可一搏高下,站在公平點爭取國人理財大餅。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表示,根據波士頓顧問(BCG)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台灣10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高達32.9萬戶,全球排名第八位,在亞洲僅次大陸、日本,等於台灣有很大空間發展資產管理,但現在國內投信基金僅630檔、資產規模新台幣2.1兆元,反觀境外基金在台銷售檔數有上千檔,資產規模達3.2兆元。

曾銘宗指出,開放國內投信所有基金改採申報生效制,是讓商品推出速度加快,剩下就看業者自己努力,培育投資人才及團隊,強化自家品牌及投資人信心。

金管會的目標,希望1年內拉近與境外基金差距,35年內與境外基金平起平坐。

證期局副局長張麗真指出,此次條文修正有三大重點,一是擴大申報生效適用範圍,如現行國內投信募集、投資國內的基金,只有股票型、組合型、平衡型、指數型能適用申報生效,未來則是進一步擴大到債券型、指數股票型、保本型及貨幣市場基金,等於只有第九項即「其他經本會核准發行的基金」必須採核准制外,所有8大類基金全數免審。

二是採取但書機制,若投信出現新募集的基金規模銳減、或是內控有重大缺失等等,將不得適用報備制,仍須採取核可制;三、則是同意加速基金追加募集的機制。

張麗真表示,針對表現良好的投信,證期局會再公布差異化管理條件,未來符合條件的優質投信,其投資國外(內)的基金申報生效期間,可縮短至12個營業日;其他投信則是國內基金申報12個營業日即可開賣,投資國外(內)基金,約30個營業日生效。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真正改變了,基金不需要審查就可以發行,這在以前是根本難以想像的事。

第二、我們該怎麼說呢?只能鼓掌鼓掌再鼓掌,為曾銘宗主委的勇氣和魄力喝采!

第三、主管機關過去花太多時間精力管不該管的事情,現在應該放手,法令鬆綁,讓市場自行決定,這也是中國大陸現在正在做的事。

第四、新基金發行既然可以不要審核.未來也應該考慮修改新股上市(IPO)的審查制度。中國大陸IPO現在已經改成註冊制」,主管機關不做實質審查,但加重中介機構責任,投資人也要自己承擔風險,這些都是台灣應該學習的地方

基亞
基亞生技近期因旗下新藥期中分析不如預期,昨(4)日出現連續第六天跳空跌停,逾1.6萬張賣單高掛,成交量僅22張,而且櫃買公告基亞觸動警示機制,今天起至18日止,採人工撮合,而且單筆委託10張、多筆30張以上,需預收款券,恐將使基亞的流動性風險大增。

基亞迄昨日為止,股價已經進入第六天跌停,每天賣單均掛逾萬張,但成交量卻不到百張,流通性風險已經出現,昨日櫃買中心更祭出「預收款券」的做法,提醒投資人基亞股票風險看增。

基亞表示,不便對股價進行評論,但仍繼續拚PI-88期末分析過關,此外集團旗下疫苗、檢驗試劑、學名藥乃至於新藥事業都持續穩定進行,不受影響。

基亞認為,除了新藥開發,公司在台南的溫士頓藥廠已經通過PICS GMP查核,進入生產程序,而廈門的檢驗試劑場也將在下半年完成裝機,開始量產,另外,基亞竹北疫苗也陸續啟動。新藥僅是公司事業的一環,若僅用新藥解盲事情評價公司價值,對基亞太不公平。

基亞旗下最受矚目的抗肝癌術後復發新藥PI-88727日因期中分析結果被認定療效標準未達目標,讓「期中考」未通過。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日前舉行說明會指出,雖然期中考未過,但公司仍要搶期末考(即期末分析結果)過關,希望投資人能重新評價公司價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技股被炒作實在太厲害,現在降溫也是好事。

第二、另外一隻值得注意的生技股票是藥華,雖然未上市,但在未上市區塊一直有許多資金炒作追逐,價格完全脫離基本面,若比照基亞,股價將有大幅下調空間。

第三、基亞股價跌得那麼多,證明之前完全是人為炒作上去的,現在即使跌了40%還是不夠,回到100多元價位才比較合理。上周金主彼此相互拉抬生技股,證明許多股票都有在炒作,先下車的人是贏家。

第四、「本夢比」讓人迷失,50100150200,只不過是一個數字,喪失了風險意識。

第五、台灣有大量資金追逐生技股是好事,但要看投資人成分,如果散戶比機構法人還多,那就有問題。

第六、基亞是生技指標股,所以特別有意義,如果指標股都跌那麼多,其他中小型生技股更有可能進一步向下大幅修正,這次的調整對台灣生技股來說是短空長多。

北京中關村
「華盛頓郵報」一篇標題叫「我們美國真正應該害怕中國什麼」的文章指出,過去三十年,矽谷成功的秘密,是資本和科技的結合;今天,中關村已經開始複製這個秘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刊文,指出北京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之一;在全球城市中,只有北京成為矽谷真正的對手。

曾經,北京中關村是中國大陸最著名的電子產業街區;今天,中關村離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有多遠?據大陸國務院的有關批復,二O二O年,中關村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三十年前的中關村,是大陸規模最大的電子商品批發零售集散地;三十年後,電子商務在這裡興起。二O一一年,中關村太平洋數碼城開張;二O一O年,京東的增長率是鼎好增長率的十倍,今年五月,京東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市值為二百八十六億美元,規模已超越推特(Twitter)、領英(Linkedin)等美國熱門科技公司,京東選擇了中關村作為總部。不只京東,聯想、百度、搜狐、奇虎360等眾多大陸科技產業巨頭,總部所在地都在中關村。

雖然中關村的租金持續高漲,由五年前當地每平方公尺辦公室月租人民幣一百六十七元,如今漲到人民幣二百四十一元,漲幅達百分之四十四,依然無損中關村對科技企業的吸引力。今天的中關村,已不再是地理意義上「位於北京西北的電子科技園區」概念;北到懷柔、南到大興、西至門頭溝、東抵平谷,散布在北京下轄各區,產業側重各有不同的十六個中關村園區,以及這些園區中的企業,都可以無障礙地利用中關村政策、資金、人才資源,中關村已經是北京科技產業的代名詞。

在中關村,每天新創辦科技企業平均達到十六家;四十萬科研人員所服務的兩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去年收入三點零五兆元人民幣(約合台幣十四點六七兆元);區內企業在大陸各地設立了約九千二百家分支機構。這片全稱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區域快速發展的同時,已成為大陸當之無愧的智慧核心,高鐵、航空航太、電子商務等大陸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中關村都是最重要的策源地。

如今,中關村離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有多遠?園區官員向記者表示,大數據、雲計算產業與美國矽谷同步;新一代移動通訊、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業、新型功能材料和稀土材料研發、核能、生物天然氣技術等眾多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在集成電路設計和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等領域,與國際差距不斷縮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有很多科技園區,有些只有硬體,沒有內涵,有些只是單純的製造中心,但中關村能發展成創新中心,這在十多年前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第二、要在成為創新中心需要很多因素的配合,包括企業、人才、學校、政府政策,這些條件中關村都具備。

第三、創新必需和創業相連結,這正是矽谷的特質。今天中國大陸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許多新創事業(start-up),成為年輕人逐夢之地。

第四、但潛在的危機是:大陸為了發展自己的民族產業,對歐美大廠如微軟、高通採取限制反壟斷措施,有些廠家的產品如賽門鐵克甚至遭禁止,這會影響外資大企業進駐的意願。

第五、在矽谷以外,全球大廠真正的創新中心在以色列,Apple、臉書和將近300家歐美企業在那裏均有設立創新中心,這是中關村無法相比的。

拚亞洲盃
呼應金管會亞洲盃政策,國內多家金控今年有增資計畫,主要用途就是希望在未來一旦有理想海外併購標的,馬上能有銀彈支援。整體來看,金控業者多鎖定亞洲市場,尤以東南亞市場最為熱門。

今年擬增資的五家金控業者,目前台新、玉山已經完成增資計畫,其中玉山金增資達105億元,主要就是因應近年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所需。玉山金控總經理黃男州表示,目前玉山海外遍及6個國家、11個據點,今年澳洲雪梨子行已經送件完成,緬甸代表處也在日前遞件申請成立分行,其他亞洲國家將視當地金融政策開放程度,評估持續拓展海外市場。

台新金則採取發行普通股增資,發行股數為5億股,每股發行價格12元,實收股款60億元,除了用於強化資本結構外,也將用於海外布局。

至於今年計劃要增資、但是目前尚未啟動和完成增資的國泰、富邦、新光等金控公司,也將透過增資伺機拓展亞洲市場。

以國泰金控為例,今年股東會通過500億元現增額度。國泰金表示,近年除了西進機會擴張快速,東南亞市場布局機會也很大,因此股東會都會提案授權董事會於適當時機,依公司資金需求及市場狀況籌集長期資金,今年也不例外。

國泰金指出,去年金融版圖延伸至柬埔寨,就是透過併購方式,正好與金管會政策方向相符,目前還是不斷積極評估各地機會,有現增額度可運用,就能有利加速完成程序。

至於富邦金方面,今年董事會比照去年作法,於股東會通過增資案,形式採發行普通股或行海外存託憑證。事實上,富邦金控從2009年開始,已經是連續第六年,在股東會上討論現資案,去年與前年金額都為400億元,今年則增加為上限不超過500億元。

富邦金控表示,這樣作法能增加經營上彈性,像前年曾通過400億元增資案,最後就於去年併購華一股權時使用,不必再另行召開董事會、股東會同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銀行要發展海外業務,資本額不夠,當然有必要增資。

第二、問題是什麼?規模擴大不能只靠增資,銀行彼此間合併速度會更快。

第三、增資不能光靠散戶,只向市場公眾募集,外資PE是很好的募集對象,但金管會將銀行視為特殊事業,並不歡迎PE投資金融事業。

第四、現在還不明顯,但再過一陣子金融機構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就會逐漸顯現出來,成為制約台灣金融機構打亞洲盃的關鍵因素。

第五、金融機構走出去的另一大問題是人才,特別是公營銀行,缺乏可以調派海外的人才。

第六、台灣金融機構一定要學習透過海外M&A方式快速成長,不要什麼事情都自己慢慢來,中國信託併購東京之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QDII2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5日發布報告稱,將完善相關管理規定,允許個人投資者展開境外投資(QDII2)。同時指出,將加快境外投資法制建設,制定和出台《境外投資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改革境外投資審批制度,簡化核准手續。此舉也被視為大陸開放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的重要一步。

目前,大陸實行的是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境內的個人只可以透過銀行、基金、信託等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進行境外固定收益、權益類等金融投資。

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可看成是目前QDII的升級版本,最大的亮點在於將投資主體擴大到個人投資者。QDII2方案具體包括額度、交易方法、貨幣結算方法、投資者和投資物件等。

大陸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3114日亞洲金融論壇表示,大陸正研究革新QDIIQFIIRQFII等中港兩地資金互動措施,考慮引入中港的個人投資者參加,增加兩地資金互動。

另外,在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工作會議上,人行提出要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並積極做好QDII2試點準備工作,這是人行首次提及QDII2公開試點。

5日由發改委所發布的報告中,又提出將完善相關規定,允許展開QDII2。由此可見,QDII2的正式實施已箭在弦上。

無獨有偶,廣東省擬加速金融改革,日前正式出台《關於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意見》。根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廣東省提出的這份金融改革規畫,其中重要內容是逐步實現深交所與港交所的互聯互通,積極推進QDII2試點,創新發展兩地同步上市的金融產品。

早在去年的廣東省金融工作會議上,廣東省副省長陳雲賢就透露,QDII2有望在廣州、深圳試點推行。人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也在當時的會議表示,人行已經同意廣州、深圳作為試點,已經上報到國務院待批。

此外,廣東省金融辦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廣東省和深交所已在積極申請深港通,希望能在2015年開通。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政策,大陸有錢人越來越多,允許個人投資海外,簡化核准手續,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有重大幫助。

第二、連大陸都開放QDII2,台灣更應該加速開放自然人參與點心債與寶島債的投資,畢竟台灣也在積極的推動自由經貿示範區和離岸人民幣中心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正研究革新QDIIQFIIRQFII中港兩地資金互動措施,兩地資金的互動才是亮點,這正是滬港通迷人的地方,也是近期港股和A股大漲的原因

第四、廣東也在加速改革,爭取QDII2試點,說明大陸地方政府早已看到互聯互通的重要性

第五、台灣因為服貿RQFII未過,是一大損失,證券公司賺錢事小,台灣整體競爭優勢喪失才是最大危機。未來金管會應該積極推「台滬通」,加強台灣和其它資本市場的連結。

恒耀
恒耀國際 (8349)透過增資恒合投資公司、恒德投資公司及Boltun Europe Holdings GmbH& Co. KG,間接持有德商ESKA Automotive GmbH 85.71%股權,恆耀可望成為德國三大車廠扣件供應商之一,股價受到消息激勵曾一度盤中漲停。

恒耀表示,ESKA Automotive GmbH為專業扣件供應商,從事螺栓/螺絲之生產製造及銷售業務,核心競爭力為冷鍛成型技術,可製造高張力與高精密度螺絲,生產流程係利用多層壓製技術,包含四到六次成形製程,且其具專業應用工程之技術與客戶協同研發;產品種類包含用於汽車引擎、動力傳動系統與車用配件等客製化螺栓/螺絲與標準螺栓/螺絲等,銷售對象以汽車產業為主、另包括銷售予扣件分銷商及其他相關產業。

恒耀股價從7月中旬每股80元一路上漲至今日盤中高點的125元,董事會也決議辦理現金增資,每股80元預計共募集8億元;今年預計年度銷售37000公噸,較去年增加14.59%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任何台灣企業併購海外公司的舉動,都值得鼓勵,特別對於像德國這種技術領先的國家的M&A

第二、德國和台灣有很好的互補,機械是德國的強項,特別在汽車工業,而機械及工具機也是台灣的重要產業,而台灣又是進入中國大陸的良好跳板。

第三、許多人過去只關注大企業的併購,殊不知中小企業優勢互補的併購或策略聯盟才是最難能可貴的,也是台灣中堅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

第四、政府應該成立產業基金,協助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去歐美併購先進技術,進一步轉型升級。

兩大併購案
今年以來,美國企業掀起一波併購熱潮,讓華爾街好不熱鬧,然而就在周二的一天之內,接連兩筆大型併購案胎死腹中,總規模在1千億美元之上的交易就此消失,對華爾街投資人而言,可謂最黑暗的一天。

周二先是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21世紀福斯(21st Century Fox)打退堂鼓,突然宣布放棄收購同業對手時代華納(Time Warner)。緊接著又傳來日本韓裔電信大亨孫正義擁有的Sprint公司,打消迎娶美國第4大電信商T-Mobile US的念頭。

備受市場矚目的2樁併購案同日接連破局,相關公司股價大跌,同時引發今年來掀起的併購交易熱是否已成強弩之末的疑慮。

梅鐸周二發表聲明,撤回80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的提案,理由是時代華納「拒絕與我們接觸」,此消息損及21世紀福斯的股價。他說:「自提出併購提議後,我們的股價被低估,這起交易案因而對福斯投資人不具吸引力。」

福斯自上月開價每股85美元收購時代華納的消息曝光後,股價跌掉11%。對方推辭收購提案之下,福斯曾示意會再接再厲,不排除將收購價加碼到每股9095美元,總金額提高到890億美元。

時代華納的親近人士透露,華納希望買方以每股逾100美元現金收購,才會考慮出售,但這個價格恐對福斯的資產負債表構成壓力。

福斯併購時代華納提案告吹的消息一出,時代華納盤後股價暴挫11%。反觀在梅鐸宣布實施6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畫的加持下,福斯股價勁漲6.7%。周三開盤,福斯約上漲4%,時代華納跌12%。

無獨有偶,日本電信巨擘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旗下的美國第3大電信商Sprint,就在梅鐸表態不買時代華納的2小時後,也宣布放棄320億美元收購T-Mobile US,美國第3大和第4大無線電信商合體的計畫破局。

面對主管機關堅決反對,Sprint董事會周二開會決定中止這項交易。SprintT-Mobile若合而為一,將更具與市場領導者威瑞森通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和AT&T拚搏的實力。受此消息影響,SprintT-Mobile的盤後股價,分別下跌16%與8.6%。周三開盤,Sprint19%,T-Mobile約跌9%。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就當我們以為今年M&A會再到高峰時,連著兩個大案子宣布取消。

第二、時代華納要求的價格超過二十一世紀福斯的能耐,所以梅鐸打退堂鼓。

第三、這是一個健康的趨勢,代表歐美企業現在懂得量力而為,現金為王,不會像八十年代末期為了企業老闆慾望無限制的舉債併購。

第四、相較之下,馬雲的阿里巴巴反而令人擔心起來,在上市前瘋狂大併購,一口氣買了十多家公司,這些有可能形成未來的問題,換句話說,中國企業在M&A現在比歐美更積極,但為併購而併購,這不是好事。

第五、日本軟銀孫正義放棄320億美元收購T-Mobile,主要是美國主管機關的堅決反對,認為有壟斷可能,讓其知難而退但孫正義的勇氣和願景還是令人無比的佩服,亞洲有多少企業家能夠跨足新經濟,並成功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