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台北文創,民民併, 美本土製造業, 童振源, 陸智庫示警, 阿里, 鴻海跨海借殼, 人民幣離岸中心, 外商主管外派來台


台北文創
台北文創昨聲明終止與北市府合約,並請北市「鑑價買回」台北文創大樓,北市府的態度令人好奇;北市府文化局長倪重華昨在台北文創發表聲明之前,曾在臉書表示,富邦若無心推動文創,已做好最壞的打算,讓無心的走,讓有心的來。

不過,倪重華雖在臉書上表示,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但昨晚他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坦言對台北文創的聲明「有點訝異」。今天會和市長柯文哲報告。

倪重華昨天中午在臉書PO文,談到對松山文創園區的看法,當時倪重華還不知道台北文創會在晚間發表希望終止合約的聲明。文中對雙方處理爭議仍有期待,但也同時「表達」市府文化局對萬一破局的立場。

倪重華在臉書上說,希望松菸文創園區的討論,可以回歸扶植台灣文創產業,不要只看財務報表,追求短期效益,他也提出希望富邦能在台北文創大樓空出一層樓的空間,讓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辦公室進駐,扶植小型文創業者,給予他們一個舞台。

倪重華在臉書說,松山文創是自己的孩子,協助扶植微型、小型藝術家、文創業者更是父親的責任。松菸是政府與企業合作推動文創產業的一個嘗試,期盼利己型財團,能轉變成利他型企業。

倪重華說,希望能與富邦再對話,商討台北文創經營方式,並要求台灣大哥大盡速搬出台北文創大樓,空出一層樓層後,盼能作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辦公室,協助扶植中小型文創產業發展。

外界相當關心面對松山文創園區爭議,市府是否做好買下台北文創大樓的準備?倪重華昨發表臉書後受訪時說:「買下台創這句話是富邦說的」,但他似乎未料到台北文創會在晚間發表聲明。

台北文創大樓「社會觀感不佳」爭議,也波及松菸誠品行旅,台北文創副總經理劉麗惠昨(4)日透露,誠品行旅每晚住房費從1萬多元到10多萬元不等,價格不親民、引起「社會觀感」不佳,要求誠品改善,但誠品不願意配合降至「親民價」,台北文創上(4)月初已寄出通知給誠品行旅,朝終止合約方向走。

對此,誠品昨日表示不便回應。據了解,誠品起初投入56億元打造誠品行旅,整合人文閱讀、文創展售、音樂電影、風土意象等台灣元素,並動員誠品書店、畫廊、藝文展演等集團資源創造綜效,希望在國際化、全球化潮流中凸顯在地化,創新旅館業經營模式。

但誠品在「輕資產」策略下,決定從自營變成委託管理,將行旅內部裝修設備、動產設備與存貨,出售給台北文創公司,誠品專注在經營管理。劉麗惠也直言,委託誠品團隊經營,當初看中的就是誠品是華人文創第一品牌的價值。

誠品行旅共有104個客房、4個特色餐飲場所,房價從1.2萬元的一般雅緻客房,到13.8萬元的人文套房都有,據悉常以鄰近W Hotel的住房率為標竿。

但據了解,誠品行旅自營運以來,因為住房價格不夠親民遭批評,加上住房率每月平均不到2成,影響台北文創業績表現,也不符合外界對台北文創大樓是提供休憩、親民的期待,因而要求誠品行旅改善,但誠品只願做套裝促銷配合,所以台北文創已在4月初寄出通知,告知可能終止合約。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對文創的認知和理解完全不正確,在台北市政府心中,只有小確幸和微型文創才是真正文創,而且文創產業不能賺錢,否則就不是文創精神。

第二、文創一定要商業化才能賺錢,當然越商業化則藝術性價值可能越低,如「變形金剛」和「鋼鐵人」,但它仍是文創的一類,無庸置疑。

第三、市政府沒有認清這是BOT案,也就是政府沒有出一毛錢,都是由民間投資,但民間要如何賺錢?沒有商業條件就不可能支持文創,否則即成了公益事業。

第四、要靠文創本身賺錢很難,必須靠商場、酒店或其它周邊服務才能賺回來。

第五、有人說「誠品行旅」定價太貴,更是離譜,這才是文創的價值,叫做「精品酒店」,VersaceBulgari和藍寶堅尼都有自己品牌的酒店,這是給有品味的人或大陸人住的,為什麼一定要把它打成平價酒店才符合文創精神?精品酒店也是文創的一種,台灣人因為民粹不敢承認。

第六、富邦投資松山文創前後超過100億元,到現在還在賠錢中,把他們描述成沒有良心的財團並不公平。

第七、柯市長所謂的「合法不合理」完全說不通,法律是這社會的最後防線,台灣是一個法治的國家,市長不能知法玩法。

第八、講白了,柯P就是想多從富邦身上再擠一些好處,表示他有替民眾爭取福祉,但逼得太兇當富邦宣布不玩了,他馬上傻眼,因為市政府根本沒有錢可以買回,不管是100億或60億。

第九、如果要符合社會觀感,大可以到基隆海邊或屏東鄉下去搞一個文創園區,但不要設在信義計畫區附近,也不要做BOT,政府應該自己出錢。

第十、誠品在大陸蘇州的旗艦店已開張,旁邊的「誠品居所」是蘇州第一豪宅,這就是文創所帶來的價值,將來像誠品這樣的優秀廠商一定會陸續出走大陸,實現自己的價值,找到新的市場。

民民併
我國金融整併政策出現重要變化,將由民營金融機構間整併的「民民併」取代「公公併」。金管會預計本月底對外宣示,同意金控等金融業啟動公開收購,但首次投資門檻須從25%拉高到51%,且被收購對象不含公股銀行。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說,此舉有助增強金融整併動能,掀起一波併購潮。近期已聽到不少業者私下找對象,有些金融業第二代不見得想接班,政策宣示後,有助併購。法人則認為對金融股價有正面助益。

據了解,包括國票金在內的二、三家金融業,近來均曾探詢金管會,以公開收購方式推動整併的可能性;國泰金及富邦金最近也相繼通過500億元、800億元籌資案,後續併購動向備受市場關注。

金管會決策官員昨(3)日表示,現行規定,金控等金融業原本就可以公開收購推動併購,只是以前業者來洽談時,多被金管會勸退,要業者不要送件。為推動整併,金管會將不再勸退,5月底會正式對外宣示這項政策。

據了解,旗下沒有銀行的國票金近來動作積極,除曾與京城銀行談合併外,去年更一度想要吃下兆豐金手中台企銀持股。市場人士分析,因產金分離政策,國票金非金融業大股東能挹注資金有限,較可能併購對象為中小型銀行。

安泰銀行、大眾銀行及板信銀行等,之前也都曾經傳出大股東想出脫持股、尋求被併購的機會。

現行規定,金控要投資併購須先申請,並在獲准後三個月內以公開收購進行,收購對象若是金控、銀行、保險及證券業,首次收購須達25%

過去有業者想走此規定併購,但都被勸退,主要是主管機關擔心像台新金投資彰銀一樣,雖持有22.5%股權,依舊進退兩難。

最近在業者不斷建議下,金管會決定改變政策,但為避免後遺症,首次收購門檻將拉高到51%,官員表示,審核時將要求業者提出買到51%的計畫。銀行、保險及證券業採公開收購推整併,也會採取相同審核原則。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劃時代的決定,金管會終於走到對的路上來了,值得大聲喝采鼓勵。

第二、公公併卡死,說明台灣公營事業的問題,動不動以員工提議和立法委員干預為藉口踩剎車,未來要大刀闊斧改組很難。

第三、公開收購讓金融機構可以階段性的投資或收購對方銀行的股權。

第四、當年中國信託買了兆豐股權,後來出現「紅火案」,結果整個二次金改卡死,台灣金改有10年的時間在原地踏步。

美本土製造業
「美國製造」再度翻紅!拜企業將產能遷回本土之賜,去年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創下新高。此鮭魚返鄉趨勢反映出,隨著中國等傳統勞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工資激增,美國製造業者不得不重新思考調整其產能外包策略。

美國財經媒體《MarketWatch》報導,2014年美國製造業增加6萬個工作機會,回顧2003年才新增1.2萬個。這使得美國去年製造業工作至少淨增1萬個,係20年來首見淨增加。

倡議美國製造業回流的非營利組織Reshoring Initiative調查指出,工作機會增加係因產業界掀起回岸(reshoring)風潮,亦即美國企業將海外工作遷回本國;或是靠外國直接投資,也就是外國企業把生產線移往美國。

反觀去年只有5萬個製造業工作移到海外,較2003年的15萬個大幅減少。Reshoring Initiative創辦人兼總裁莫瑟(Harry Moser)表示:「美國製造業現今的趨勢是工作回流國內。目前有300萬到400萬個製造業工作仍在海外,我們預見回流的工作數還會大幅成長。」

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指出,去年全球前10大出口經濟體中,美國的成本競爭力高居第2,僅次於中國,歸因不動產與天然氣等能源價格走滑,減輕美國的成本壓力。

愛國主義及欲替企業塑造力挺美國經濟的正面形象,也是促成美國製造業返鄉的原因之一。

Reshoring Initiative調查顯示,全球零售龍頭沃爾瑪(Wal-Mart)是這波美國製造業回流潮的主要帶動者。沃爾瑪2013年初曾宣稱,計劃往後10年內額外採購2,500億美元的美製商品。BCG估計沃爾瑪此舉,可望替美國本土創造多達100萬個直接與間接工作機會。

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2013年的調查發現,45%受訪美國人表示會儘量買國產貨;64%受訪者則說,願意多花錢購買美製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政府的政策執行力實在一流,歐巴馬三年前提出製造回流口號,至今成效顯著。

第二、很大的外在因素是中國製造成本不斷上升,人口紅利不再,另外大陸對外資特別是老美也越來越不友善。

第三、機器人技術和智慧製造技術的不斷改良,造就了製造回流美國的環境。

第四、台灣雖然要製造回流,但是沒有提升製造層次,只是單純地談台商鮭魚返鄉,找不到土地找不到工人,當然成效不佳。

第五、德國已喊出「工業4.0」中國制定「中國製造2025」戰略,台灣的下一個製造轉型升級策略在哪裡?一定要有新思維。

童振源
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童振源原訂2428日率團前往北京訪問及交流,但這項行程臨時被喊卡,香港中評社6日刊發評論,率先披露童的訪陸行程遭取消。童振源當日證實,接到邀請單位電話,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待,要求取消北京參訪行程。

此事引發外界聯想,童振源是否因為對「朱習會」批評過多,而遭大陸方面「封殺」,甚至傳出北京意圖「殺雞儆猴」的臆測。

童的訪陸行程受阻,也引發大陸網友在微博熱議。網友「枯荑春至遲」說,童振源每次的言論都很膚淺,根本就沒看到問題,多跟放棄分裂主義的郭光頭(暗指郭正亮)學學;網友「台灣廣告人在大陸」說,台獨教授童振源欲訪北京被軟性拒絕,其實可改訪問上海。童振源曾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陸委會副主委,與多位藍綠知名學者合組兩岸政策協會,希望成為兩岸溝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最近他對「朱習會」發表評論,直指這場會晤沒有為朱立倫參選總統加分,大陸似已在為民進黨執政做準備。

童振源對訪陸行程遭取消表示遺憾,但他強調,「不管大陸喜歡不喜歡,我只是客觀分析兩岸關係情勢。」童振源原應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邀請,預計本月2428日前往北京訪問。香港中評社6日刊發以作者鄭炎為名義的「北京來論」評論文章,直接點名童振源,因言論扭曲,已被大陸叫停由童振源所率領赴陸訪問團。

文章說,「朱習會」所釋放的正面效應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看到,特別是國共兩黨堅定重申堅持「九二共識」,「正打到了」企圖否定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痛處」,「揭穿了蔡英文試圖以維持現狀說蒙混過關的騙局」。文章還說,為緩解「朱習會」帶來的壓力,一些黨派色彩鮮明的學者專家紛紛出來解圍,與民進黨對朱立倫的抹紅抹黑不同,這些專家多以貌似客觀中立的分析誤讀政策、誤導選民。

文章點名童振源在評價「朱習會」時稱,「大陸方面完全不給朱立倫任何兩岸政策利多,大陸方面好像已經放棄國民黨及朱立倫,已經在為民進黨執政做準備。」其目的就是混淆視聽,為民進黨競選助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很少針對台灣學者個人進行批判,這一次直接指名童振源,代表事態嚴重。

第二、有些學者是深綠台獨色彩,言論一向偏頗,但像童振源這樣的學者,看似客觀中立,帶來的誤導更大。

第三、中國大陸的立場很清楚,最近對蔡英文的態度也是一樣,就是堅持「九二共識」,沒有模糊空間,民進黨不要想打迷糊戰就可以混過去。

第四、隨著選舉時間越來越近,兩岸的議題勢必再一次浮上檯面。民進黨一向以民意支撐為訴求,但中國大陸的立場非常堅定,逼迫民進黨表態。而且從這一次事件來觀察,絕不會容忍有些人趁機混淆視聽,扭曲事實。

陸智庫示警
「朱習會」剛落幕,台灣各界有不同聲音,不過,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7日警告,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兩會肯定談不下去,國民黨「外交休兵」的默契也將不存在,屆時民進黨肯定掀起一波新的反中熱潮,加劇兩岸政治對立,他擔心,在政治對立加劇後,大陸將被迫作最壞的打算,也就是軍事上做好準備。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是大陸研究台灣問題最具權威的智庫。張文生不諱言,國共關係目前仍是穩定兩岸關係的重要支柱,不是只考慮2016年的總統大選,而是大陸擔憂民進黨若仍無法打交道,對兩岸關係的惡化將發生骨牌效應,軍事上恐難保證不發生「地動山搖」。

他說,大陸目前也很困擾,年輕人在兩岸關係上態度非常複雜,軟硬都不吃,更多交流也不一定能相互理解,而這次「朱習會」也是碰到一樣的問題,陸方怕給太多紅利,被說是收買,但沒有新的優惠,又被質疑是放棄國民黨,怎麼做都不對。

張文生說,目前大陸仍倡導要加強交流交往,各種活動也會繼續推動,近來發現若能在就業、創業方面為台灣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也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像是台灣有流浪教師、流浪博士找不到工作等問題,大陸也可以協助,雙方合作需要進一步探索;福建自貿區也打算打造關於兩岸青少年的文化教育交流中心。

但在兩岸關係研究具權威的他也指出,這次習近平提出「和平框架」的概念,顯示習近平真的很重視「政治談判」問題,不能一代拖一代,這時,民進黨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他說,習主席在「朱習會」堅守九二共識,還有先前拋出「地動山搖」說,就是擔心九二共識沒了,會造成五大影響,第一就是先停下兩岸兩會,因為沒有共識前提,就肯定談不下去。

第二,是國際社會即將重新掀起外交鬥爭,先前與國民黨「外交休兵」的默契將不存在。第三,目前已有很多中南美國家想與陸方建交,肯定會讓民進黨掀起一波新的反中熱潮,讓政治對立加劇。

第四,政治對立加劇後,大陸就「不得不」做最壞打算,也就是軍事準備,而政治、軍事互動緊張,也必然會產生第5個影響,即民間經濟、文化與教育的交流,這對全體民眾都不是好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是大陸研究台灣問題最權威的智庫,他們的意見當然有高度參考價值。

第二、張文生所長很直接地點出問題,台灣民進黨和年輕人掀起新的一波反中熱潮,大陸在亞投行加持下,氣勢如虹,也不可能讓步,未來不再讓利,兩岸會越來越對立。

第三、大陸現在太硬太軟都不對,太硬有反效果,太軟又被認為是統戰陰謀。

第四、民進黨領導人的智慧很重要,否則台灣前景堪憂。

第五、大陸會讓台灣逐漸邊緣化,把台灣晾在一邊,台灣未來在服貿和貨貿都無法過關的情形下,只能透過福建自貿區和大陸對接。

第六、要是台灣在政治上越過了紅線,未來就會「地動山搖」。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台灣會是最大的輸家。鑑此,當然大陸對童振源所為大陸已放棄了國民黨準備和民進黨打叫道的說法極其感冒。

阿里
受益旗下大陸零售平台的商品交易總額出現大幅增長,阿里巴巴集團昨(7)日公布2015年度財報(20144月至20153月底),其中今年首季營收達人民幣174.25億元(約新台幣894億元),年增45%,優於彭博資訊調查分析師意見所估的168億元(約新台幣857億元);淨利潤77.41億元(約新台幣395億元),年增16%

阿里巴巴昨天還任命現年43歲的營運長張勇接掌執行長,接替原CEO陸兆禧,這項任命於510日起生效;原CEO陸兆禧將出任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而阿里一線業務總裁將由「70後(1970年以後年出生)」擔綱。

除了CEO的任命外,阿里集團還公布年輕管理者架構,當下所有管理者中,「80後」管理者占比過半達到52%,「70後」管理者占比達45%,同時集團還擁有3,000名「90後」員工。

網易科技報導,阿里巴巴集團2015年度總收入為762.04億元(約新台幣3,886億元),年增45%

在今年13月的財報中,阿里巴巴集團的行動收入年增352%,達到52.47億元(約新台幣268億元),佔大陸零售商務平台收入40%,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僅為12%

在今年3月底止的季度,行動商品交易額達人民幣3,03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7%;行動商品交易額佔中國零售商務平台的總商品交易額比率達51%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可能沒有人注意到這則新聞,但阿里的原CEO上任僅兩年時間,現在又交棒給更年輕的人選。

第二、大陸最優秀的企業已經可以有「70後」擔任CEO,台灣卻出現人才斷層。

第三、台灣最優秀的企業如台積電、鴻海和聯發科,現在仍由60歲、70歲,甚至80歲的人挑大樑,未來出現領導人才斷層。

第四、台灣的家族企業應該趕快傳承交棒,一方面引進專業經理人,另一方面將家族持股轉讓給股權投資基金,落實公司治理。

鴻海跨海借殼
鴻海跨海借殼?市場傳出鴻海在場外以每股折讓74%、折合每股1.144港元的價位,購入台和商事3.86億股,佔台和商事(1037.HK)總發行股數的88.26%,成功入股港交所掛牌的台和商事,成為第一大股東,惟昨日兩個當事人都未針對該案在官方網站進行公告。

外電報導指出,根據港交所權益披露(SDI)顯示,富智康國際(2038.HK)母公司鴻海集團係於429日以每股1.144港元購入台和商事3.86億股,合計總注資金額達4.41億港元,儘管每股折價幅度極高、達74%,惟交易額與市場預估的台和商事市值45億港元相符。消息一出,引發港台關注。

雖有傳言指出,鴻海係於場外以折價方式買進台和商事的股權,惟另有一說,台和商事大股東在釋股後,原持有股數仍將維持不變,市場推估台和商事極有可能係以增資發行發新股的形式,讓鴻海入股。

儘管市場消息滿天飛,莫衷一是,但截至昨日止,台和商事並未發布公告,交代股權變動詳情,鴻海也未在股市觀測站中依法公告相關訊息。有關股權交易的進度與細節,仍有待查明。
不過,這個消息早在台和商事停牌前,就已經傳遍整個市場,市場甚至直接點名鴻海入股後,應會釋出訂單,連帶拉抬台和商事的業績表現。

台和商事主要從事的是電子零組件、個人電腦產品經銷業務,業務內容與鴻海集團大致相關,這也是市場之所以會傳出鴻海會灌業績給台和商事的原因。

此利多一出,台和商事的股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由於台和商事大股東持股比例很高,市場流通籌碼不多,因此該股股價也毫不客氣地由今年的低點0.92港元,一路拉抬到停牌前的4.42港元,等於硬生生漲了3.8倍。

台和商事係於430日開始停牌,當時停牌的理由主訴的是等待公布併購相關消息,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市場咸認相關賣股作業已進入尾聲,看來入股者是否為鴻海集團,近日內應該就會揭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集團策略操作越來越靈活,類似中國大陸企業,走上資源整合的路子。

第二、鴻海在香港已經有富智康,但鴻海這兩年併購了很多公司,未來還是可以繼續利用香港資本市場。

第三、台灣環境太政治化,鴻海已經有好幾家公司在台灣上市,未來不一定需要再在台灣上市。

第四、我認為鴻海未來透過併購形式,在海外投資的公司,都有可能在香港或中國大陸上市。

人民幣離岸中心
預期人民幣將成為國際流通貨幣,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7)日表示,將重新檢視推動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計劃,從增加人民幣在台存量及人民幣商品多元化兩方面下手。他強調,台灣有獨特的利基,會努力在香港之外,成為另一個重要人民幣離岸市場。

曾銘宗昨天參加期交所舉辦的台灣衍生性商品市場發展研討會時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及自由兌換是未來可預期的趨勢,如期交所即將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並與歐洲期交所及倫敦等進一步合作。

他分析,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有三大發展利基,一是與大陸距離近,擁有廣大的台商;二是人民幣存款增加快速,目前已突破3,246億人民幣,且寶島債亦有一定發行量;三是兩岸貿易順差一年有700億美元,未來金管會將在這項發展上「投注更多心力」。

曾銘宗表示,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至少要有三要素,第一、人民幣資金池要夠大,除了人民幣存款外,未來兩岸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則700億美元的順差轉為人民幣,台灣的人民幣池即會快速擴大;第二、產品要多元化,如推動寶島債次級市場,與倫敦人民幣市場合作,導入新的商品;第三、創造人民幣回流機制。

台灣目前人民幣存款除了授信、同業拆借、投資寶島債外,回流機制尚未完全,雖然可以透過昆山試驗區讓資金回流,但僅限於同集團關係企業,回流資金有限,曾銘宗表示正在觀察福建自貿區的細節,應會有新的人民幣回流空間。

國際上除了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多年、已有近人民幣1兆元規模,其他如倫敦、新加坡也都要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曾銘宗表示,金管會過去已成立小組研究此事,未來會更強化這方面的發展。

銀行局指出,過去人民幣存款多半是轉存中行台北,但現在已明顯下降,去化管道包括授信、投資等更為多元。後續金管會也希望銀行研發或引進更多人民幣商品。

至於保險、證券也會分頭檢視人民幣保單、人民幣雙幣證券或基金等商品,讓商品更多元、更吸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曾銘宗主委一直在做對的事情,除了提出金融業要民民併以外,現在又將焦點轉到人民幣離岸中心上來。

第二、曾主委完全抓到了重點:第一、人民幣資金池要大;第二、人民幣產品要多元化;第三、須有新的人民幣回流機制。

第三、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人民幣產品不夠多,而且回流機制只有寶島債,RQFII因為服貿未過已經沒有了。

第四、福建將來是和台交流離岸人民幣最重要的據點,應該會有更開放的人民幣離岸政策出台。

第五、曾主委今年稍早有開放陸資大媽來台投資,這基本上是一種類似自由貿易區的政策,說明他觀念先進,只可惜後來因為選舉將近又放慢了腳步。

第六、現在大陸"單向"開放福建自貿區,給予許多比服貿更優的政策,台灣不能再錯過這個機會了。

外商主管外派來台
台灣不僅年輕人低薪,連跨國公司外派至台灣,年薪也呈倒退嚕,為亞太區倒數第4名;根據國際人力資源顧問ECA的最新調查發現,台灣是亞太區外派員工薪資排名落後地區,來台的中階主管平均年薪僅23.4萬美元(約新台幣722萬元),僅贏泰國、馬來西亞以及巴基斯坦,排名第12名。

中階主管外派來台灣的薪酬待遇,確實較亞太區部份國家來得低,綜合過去調查可以看出,台灣的排名從去年第11名掉至今年的第12名;ECA亞洲區域總監關禮廉分析,台灣住房租金、國際學校學費較為便宜,導致外派來台的福利津貼僅是香港一半成本,關禮廉說:「從企業經營面來看,反而成了吸引外商來台的一大誘因。」

華人區的外派主管年薪,排名也產生變動,今年中國大陸擠下排名第5的香港,以平均27.6萬美元榮升為亞太第4高薪地區;關禮廉表示,大陸外派薪水大幅提升,主要是拜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所賜,二線城市外派福利與成本則遠低於一線城市,若只評估二線城市的外派人員待遇,排名只贏馬來西亞與巴基斯坦。

經濟、生活水準比台灣落後的印度、印尼等,主管外派薪水竟比台灣高,關禮廉解釋,跨國公司為吸引人才到發展水準較低的地區工作,通常必須提供較其他地區更豐厚的津貼當誘因;而國內人力銀行指出,外派到治安較差的國家,企業還必須提供風險加給,才能吸引人才過去。

外派整體薪資組成,包括現金報酬、福利以及稅務等3部分;ECA這份調查名為「我的外派員工薪酬市場調查」,總計訪問320家跨國企業、橫跨167個國家,總計分析1萬多名外派員工薪資所得的結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正逐漸被全球多國籍企業所放棄,從外籍主管薪水即可見一般,這是台灣最大的隱憂。

第二、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和有沒有人要來投資,以及有沒有要來工作有很大的關係,台灣這兩方面都是輸家。

第三、但台灣人力成本便宜,反而是吸引外商來台的一大誘因。

第四、北京髒、上海貴、深圳亂、香港擠,台灣其實有宜人且舒適的生活環境,可以吸引一流人才來台工作,外資多國籍企業更可以將台灣打造為大中華區域管理中心,結合研發、訓練、後勤支援等職能。


第五、台灣政府沒有對外做好"Invest in Taiwan"和”Work in Taiwan”的宣傳,非常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