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投資金額,台灣在亞洲吊車尾!我們對陸資陸生的限制,跟川普封殺伊斯蘭沒兩樣
過年時我去日本度假。某天在一家高檔餐廳用餐,女服務生突然用中文向我解說,我問她為何中文那麼好,原來她是台灣人,因為學校實習計畫來日本工作。
導遊告訴我能進入這樣的地方工作不容易,或許大陸觀光客多了,他們需要中文人才。台灣的年輕人,懂得積極地出去培養國際經驗,很難得。
日本是一個奇妙的國家,有些地方很local,但有時卻又很global。我下榻的溫泉旅館有百年歷史,服務人員態度極佳,卻不會英語。然而我在東京一家書店,看到整個書架陳列著川普原文著作,多達8本,說明日本人民對全球動態求知的欲望。
導遊表示因為2020東京奧運,很多建設均以此為目標,全體動員。反觀我們,也有在規劃2018和2020,但想的是選舉,有誰知道2017世大運重點?由此來看,日本很global,台灣其實很local。
過年期間,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摔了一跤,震驚台灣。台積電是真正的全球企業,經營管理超級world-class。但張董已85歲,美國Fortune 500大CEO只有一人年紀比他大,就是巴菲特。張董幾年前接受訪問表示,10年內(93歲前)會退休。
巴菲特若退休,波克夏仍會屹立不倒,但張董若不在,對台灣的衝擊令人難以想像。從這點來看,台積電其實很local。
最近「自由之家」公布2017世界各國自由度報告,台灣得到「最自由」評價,民主強度首度超越美國,這代表我們很global嗎?台灣近年吸引外人投資金額,由於法規障礙,在亞洲敬陪末座,我們對陸資、陸配、陸生的限制,不亞於川普對伊斯蘭的封殺。
在創新方面,最近台灣封殺Uber。綜觀亞洲,Uber中國已和龍頭滴滴合併,新加坡本土的GrabTaxi,已拓展到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6個國家,30個城市,為Uber的兩倍,說明共享經濟遍布東南亞。我們其實相當local,一點都不自由。
Globalization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第一是「跨國資本的流動」。上周經濟學人雜誌封面報導全球企業在保護主義下的撤退,過去5年多國籍企業利潤掉了25%,餐飲、零售、金融、電信等跨國企業紛紛撤出亞洲。
大陸本土企業興起對跨國企業也有影響,未來只有少數全球企業能深耕地方市場,部分企業如麥當勞改以品牌授權輕資產形式布局,最值得重視的是由阿里巴巴帶動的中小企業全球化運營趨勢。台灣封殺阿里巴巴,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第二個層面是「人才的流動」。川普宣布移民禁令,引起科技業者反彈,之前其勒令大企業回美設廠,大家照辦,為何這次不一樣?因為先前影響的是藍領勞工,但禁止移民卻會造成高階白領人才流失,影響美國競爭力。
第三更重要的是「心態的開放」,這點台灣最缺乏。台灣對全球化早已麻木,服貿、貨貿未過,沒關係;FTA、TPP未過,無所謂;Uber、阿里進不了台灣,沒影響。我們不重視全球化,久而久之,世界也把我們遺忘了。
馬雲最近參加達沃斯論壇表示,美國好像把世界的領導權交給中國領導人。我們以前常說全球化不等於中國化,但在川普上台後,這個說法可能要改一改了。
我們不要拿台灣和美國、英國比較,別人走保護主義,並不代表我們也有資格。美國禁止中國對美高科技投資,並在貿易上採強硬態度,我們不能。去年倫敦金融時報曾發表社論「America can survive Trump. Not so the west.」,就是這個道理。
英國宣布「硬脫歐」,全球金融機構已開始撤離倫敦,高盛計畫將倫敦職員裁減一半,巴克萊改以都柏林為新總部。這說明資源自由流動的歐洲單一市場,有非常大的磁吸力,但英國底子夠硬,還可以撐得過去。
台灣的「新平庸」,必須馬上面對「新現實」。農曆年前,墨西哥發生台商遇害事件,家屬和代表處聯繫,卻難以使力,轉而求助大陸駐墨使館,不但獲得領事保護,而且由於警方積極偵辦,案件迅速偵破。
最近中共對台工作會議,提出賦予台灣民眾「國民待遇」,便利台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支持台企在大陸更好發展,可謂高招。
這代表什麼?不管在中國境內,或台灣以外的世界其他角落,大陸都把台灣當作自己人,唯一享受不到較好待遇的地方只剩下台灣島內。
台灣喜歡不斷強調我們的民主和主體性,卻忽略這是否能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主體性早已是事實,「去主體性」才是台灣走向世界的關鍵,唯有去掉心中鐐銬,我們才能重新開始想像和世界的連結。
周末看了一部電影「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講1960年代初期,美國太空總署一群黑人女性數學家,協助火箭成功發射的故事。那時電腦還未發明,複雜演算需要依賴人工,而且那是一個黑白極不平等、種族隔離的年代。
這群黑人女性的工作很關鍵,卻被視為是重覆性的低層次工作,膚色更使其受到歧視,但他們仍憑著專業和付出,達成使命,最後贏得尊重。
台灣的未來就是作為全世界的「關鍵少數」,從台積電到鴻海,我們成就了無數的品牌和產業,沒有我們即沒有世界,雖然我們所得到的認同仍然不足。
和中國大陸對立,使得台灣和世界脫鉤,失去關鍵少數的價值。台灣需敞開心胸,和全球資源連結,擁抱創新,才能發揮像以色列一樣的力量。
台灣另一個該學習的對象是男網的費德勒,他在35歲高齡拿下澳網冠軍,距離上一個大滿貫冠軍已有五年。
Don’t write us off yet. It is time for Taiwan to come bac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