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川普通過台灣旅行法和14億軍售,卻沒人慶幸?華郵引述觀察家:台灣有「受虐婦女症候群」

川普通過台灣旅行法和14億軍售,卻沒人慶幸?華郵引述觀察家:台灣有「受虐婦女症候群」

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日漸孤立,但作為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籌碼,台灣所引起的國際關注,卻並未減少,許多著名媒體如經濟學人近期都對台灣有分析報導。

我覺得最有趣的一篇文章是《華盛頓郵報》的評論。該文指出,川普上台後,實施許多惠台政策,包括通過「台灣旅行法」、核准14億美元軍售,並任用友台高級官員,但即便如此,台灣卻未因此慶幸,反而戒慎恐懼,就算是立場傾向台獨的民進黨,也不願被大陸視為「麻煩製造者」。作者引述一位觀察家形容,台灣這種心態堪稱「受虐婦女症候群」(battered wife syndrome)。

這個描述很傳神,家暴婦女活在兇惡老公的陰影下,整天提心吊膽,雖然有警察在旁邊慫恿「妳趕快來報案啊!他要是敢動妳一根汗毛我立即逮捕他」,但婦女仍畏畏縮縮,這到底是婦女自己的問題、老公的問題,還是警察的問題?


和以上新聞一樣有趣的是近期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一份民調,台灣成年人有4成4對大陸反感,但有4成9的人表示好感,對大陸有好感的人首度超越反感的人,特別在25至54歲的青壯年族群、大學以上程度的公民,都有過半數的人對大陸有好感。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由一家親綠基金會所做的民調,其董事長形容調查結果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

他表示,這種演變原因錯綜複雜,可能是台灣人對大陸存在「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犯罪的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情感)。天啊!這實在太好笑了。但不論是「受虐婦女症候群」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講白了都是我們根本離不開中國大陸,而且越黏越緊,這是鐵的事實。

有人說這是因為陸劇及淘寶的緣故,我不認為,主要原因是台灣人民已完全理解到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重要性,日子要過得好,不能自絕於大陸市場,許多人的事業前途也和大陸息息相關。這也是為何大陸國台辦日前公開呼籲兩岸進行制度的公平競爭,不需再從事統戰,人心所嚮已很明顯。

事實上,所有的選擇在本質上都是一種trade-off,你選擇A,可能就要犧牲一些B。以前選擇台灣,是因為民主自由的價值;但今天現實是,如果少一點民主可換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可能很多人都願意。

金正恩放棄了核彈,希望換來北韓長期經濟的繁榮。我喜歡自由的空氣,但厭惡台灣式的民主,目前也像許多台灣人一樣,正面臨關鍵抉擇的心理掙扎。

小英兩岸政策基本方針是「維持現狀」,但今天現狀很明顯已無法維持,人民幫政府作了選擇。我最近面試一個年輕人,她想去歐洲當交換學生,但父母親堅持她去中國大陸,強調那裡會更有前途,她問我該怎麼辦?

小英的選擇是美國,但是否有效?美國又是否領情?最近華府舉辦「選擇美國」(Select USA)投資峰會,台灣組成了最大的代表團參加。不過美國專家表示:「如果台灣在美國的投資增加,或美國對台灣的出口增加(去年下降),那才重要,代表團規模不重要。」

中國大陸和全世界國家維持「多邊主義」交往模式,影響力日增。川普反其道而行,不承認過去協定,改走「雙邊主義」。由於美國有實力,所以沒有關係,不過如果台灣只抱著美國大腿,就會和全世界漸行漸遠。

全世界有一個趨勢,就是避免非黑即白的極端,逐漸走上「中道」。兩頭壓寶對台灣是較佳的方式,郭台銘在威斯康辛州投資,又在A股上市,兩邊都換到了很大的利益。

全世界將「中道」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國家是新加坡,最近川金會談在當地舉辦,讓新加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外國媒體稱新加坡為「亞洲的日內瓦」(Safe, Discreet, Neutral),這些特質台灣一個都不具備,我們有風險、喜歡叫囂又走極端,像過去北韓一樣。

中道也反映在台灣人民的政治偏好上,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有一定基礎選票,但中間選民仍占最大比例。

台灣人民對現況的不滿會影響選情:藍的不好,換綠的做;綠的不好,改換白的做,這就是近期流行的「無色覺醒」。假如將來無黨派人士也做不好,人民可能會選擇換共產黨做做看、兩岸統一。只是這個方案是沒有回頭路的,一旦選擇了,就不能再反悔。

台灣的政治風險一定會影響外人投資意願。美國商會公布2018年美商白皮書,明確指出,跨國企業在台灣投資營運目標,是為了服務包括在中國大陸的亞太地區所有客戶;禁止大陸商務人士來台,不但陸資不會來,也會降低外人來台及設立營運總部的意願。

這代表外商是把台灣定位為「大中華營運副中心」,因此可能會派遣其大陸員工到台工作;如果這有困難,那台灣在外商心目中的吸引力將大輻下降。台灣若要作為一個亞洲的Hub,一定要能和中國大陸自由交流,包括人員、資金和企業,不可以把對方當作敵人。

民進黨可能不了解,他們的政策正把台灣往大陸推。近期台灣面臨的一連串國際困境,都是由於賴清德宣稱他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所引發的。台灣越獨,兩岸統一的進程反而越快。

假如未來兩岸無法友好融合,部分台灣人民可能會流亡海外,難道這是台灣人的宿命?

台灣到底要繼續作為受虐的婦女,還是當一個神力女超人?這不只是蔡英文的選擇,也是台灣人民的選擇!

Google&京東,獨角獸&Mercari,對陸好感,陸企&歐美生醫,小米&CDR,凱美&帛漢,奇異,資產管理,迪士尼&福斯,線上旅遊


2018.06.25理事長的話
2018.06.25_理事長的話_Google&京東,獨角獸&Mercari,對陸好感,陸企&歐美生醫,小米&CDR,凱美&帛漢,奇異,資產管理,迪士尼&福斯,線上旅遊
Google/京東

大陸電商品牌京東集團和美國科技巨頭Google 18日宣布,Google將以5.5億美元(約新台幣165億元)現金投資京東,雙方將結成廣泛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這是Google歷來在大陸的最大手筆投資案,並藉此跨足大陸電商。目前大陸電商由阿里集團稱霸,京東挾Google資金與相關資源,未來與阿里之間的電商大戰發展受矚目。另外,相較於台灣電商業者仍在傷腦筋找錢,對岸電商頻頻獲得國際大咖資金挹注,未來兩岸電商國際化程度的差距,也恐因此拉大。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Google2010年退出中國市場,但它沒有完全放棄中國市場,2015年在中國投資數千萬美元入股大陸一家搜索和智慧手表公司墨百意公司;201712月,Google在北京成立了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雇用超過300名員工。

澎湃新聞報導,根據協議,Google將獲得約2,710萬股新發售的京東A類普通股,發售價為每股20.29美元,等值為每ADS(美國存託股票)40.58美元,此價格為前十個交易日的交易量加權平均價格。

此外,Google和京東將在一系列戰略項目上進行合作,其中一項是在包括東南亞、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全球多個地區合作開發零售解決方案。結合京東在供應鏈、物流領域的專業能力與谷歌的技術優勢,雙方將攜手探索打造下一代零售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個性化、流暢便捷的購物體驗。

京東同時計劃優選一系列高品質商品,通過Google Shopping在全球多個地區進行銷售,在美國和歐洲等地區推出一系列可供出售的商品,這項服務可讓用戶在電子商務網站上搜索產品並比較不同賣家之間的價格。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表示,與Google合作開啟廣闊的創新空間,為全球消費者打造優質消費體驗,這是全球零售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一步。在京東618日全球年中購物節最高潮之際,這次合作讓掀開一個新的篇章。

Google首席商務官Philipp Schindler表示,非常高興與京東合作,共同探索為全球零售生態提供下一代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個性化、流暢便捷的購物體驗,讓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以他們想要的方式進行購物。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也跨入電商領域,這是很不尋常的。
第二、重點是8年前Google撤出中國市場,現在正準備重新進入。

第三、Google當年離開中國大陸是因為不認同中國的民主價值,但現在大輻髮夾彎,台灣呢

第四、京東已越來越穩,度過了最艱困時期,現在不論騰訊、沃爾瑪和Google都與其結盟,一起對抗阿里,陣容強大。

獨角獸/Mercari

日本二手商品交易應用程式Mercari周二在東京證交所掛牌,欲透過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籌資12億美元,該公司將成為日本首隻科技獨角獸公司。

Mercari擬以每股3,000日圓的價格出售4,350萬股,將籌資1,305億日圓(約12億美元),以資助海外業務擴張計畫。Mercari打算將日本的成功經驗複製到海外市場。

Mercari2013年創立,讓使用者利用智慧型手機買賣二手商品。自公司創立以來,Mercari的應用程式下載次數達7,100萬次。Mercari在日本經營得有聲有色,但美國和英國市場仍有努力空間。

Mercari2014年揮軍美國市場,加入OfferUpLetgoWishPoshmark等新興線上商場的行列,努力向eBay、亞馬遜(Amazon)和Craigslist等現有大型業者的客戶招手。

GGV Capital主管童士豪(Hans Tung)表示,越來越多用戶使用手機上網,新進對手仍有扭轉市場局面的空間。他認為Mercari在日本市場表現可圈可點,但在美國的前景仍有待觀察。GGV投資Mercari的競爭對手WishOfferUpPoshmark

在截至20176月止的會計年度,Mercari營業利益揚升15%至36億日圓,但海外市場卻呈現虧損。Mercari表示,至今年3月底止的9個月,總營業損失達19億日圓。

截至3月底止,Mercari應用程式在美國的下載次數達3,700萬次。松井證券分析師久保田表示:「考量美國的人口規模,下載Mercari的人數仍顯得相對微小。」Mercari於去年3月在英國推出應用程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IPO募資12億美元,非常驚人。
第二、這是一家以商業模式取勝的新創企業,在日本不多見。

第三、從日本跨足海外,是未來的增長點。

第四、全球經濟不佳,二手商品大行其道。

對陸好感

台灣民意基金會17日舉行「2018台灣人最喜愛的國家」民調發布會,有關台灣人對大陸的印象或感覺如何」,民調顯示,有49的人對大陸基本上有好感,44的人反感,這是台灣人對大陸有好感的人首度多於反感的人,為一歷史性轉變。

台灣民意基金會昨日舉行民調記者會,由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主持,前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彭懷恩、台師大台語系教授莊佳穎等均列席與會,就蔡英文的聲望、賴清德內閣施政表現的民意反應、台灣人對蔡政府有效維護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信心,以及台灣人最喜愛的國家等進行討論。

有關台灣人對大陸的印象,游盈隆補充相關數字表示,在台灣25歲到54歲的龐大青壯年族群中,有高達50%以上的人對大陸有好感;大學與以上教育程度的成年人,也有過半數的人對大陸有好感,在台灣社會中,青壯年人口、高教育程度的人對大陸有好感,這是值得去研究的現象。

游盈隆指出,與去年相比,可發現台灣人對大陸的好感增加了4.4個百分點,反感方面下降3.5個百分點;尤其兩岸現今那麼敵對,而台灣人首度對大陸的好感多於反感,這是他數十年研究台灣政治以來,極重要的轉變。

針對台灣人對大陸好感度上升,莊佳穎則分析,台灣越來越年輕的世代看了大量的大陸劇,台人會使用淘寶購物、收看《中國好聲音》等消費文化、流行文化開始成為影響台灣人對於大陸好感的因素,這可望成為一種趨勢,像是以前台人「哈日」,因此大陸的消費文化與流行文化可能會牽動東亞社會。

而有關近期的緊繃的兩岸關係,民調顯示,在年滿20歲的台灣成年人中,有高達8成的人認為大陸近期對台所發動的動作,譬如挖走台灣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杯葛台灣參加今年世界衛生大會等,是不正當的行為。

但另一方面,台灣人對蔡政府面對大陸強硬壓縮台灣國際生存空間,民調顯示出,高達60.3%的人沒有信心,32.7%對蔡英文政府有信心,沒信心比有信心的多了27.6個百分點,為巨大的信心落差,顯示出台灣人對蔡政府的外交信心相當薄弱。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對大陸有好感的人居然超過沒有好感的人,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重大。
第二、未來這個趨勢肯定會持續下去,即使大陸打壓台灣也無法改變。

第三、我不認為好感原因是由於陸劇和淘寶,而是大家普遍已經認識到中國崛起的現實。

第四、更重要的是,台灣因為民主,反而陷於經濟困境,藍綠惡鬥,停滯不前,大家當然會對快速成長的中國大陸有好感。

陸企/歐美生醫

在中國資本市場掀起一波獨角獸(市值逾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熱潮之際,一些中國的資金則正在積極投入西方新興生物科技和醫療技術初創公司,支持這些新興企業高成本的研究發展。

華爾街日報日前援引貝恩公司(Bain & Co.)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對海外醫療保健行業的投資規模,達到創紀錄的35億美元,遠遠高於4年前的5億美元。這些資金大部分用於買進美國和歐洲公司的股權,對諸多歐美生醫科技公司來說,這類投資已經成為重要的資金來源。

以血液檢測初創公司Grail Inc.為例,該公司今年5月完成一波3億美元的增資,來自9個投資機構,全部來自香港和中國。

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正積極協助歐美的製藥、設備及診療公司,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據Delogic的資料顯示,今年至目前為止,上述類型公司,獲得的投資金額達136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IPO)集資金額19億美元,是20年以來同期第2高水準,僅次於2005年。

而在醫療保健領域方面,近年來強勁的表現,同樣吸引中國投資者的關注。據總部設在上海的顧問公司ChinaBio表示,去年,專注於醫療保健領域的中國風險資本及私募基金,共募集400億美元,是2016年募集金額200億美元的兩倍。

此外,北京的風險投資基金本草資本,已經投資10多家美國健保初創公司,包括總部位於馬里蘭州洛克維爾市的Oncolmmune.co

本草資本創始合夥人劉千葉表示,該公司將幫助這家美國健保初創企業,今年在中國測試的1款治療急性移植抗宿主病的試驗藥物,他指出,這種病,在幹細胞移植後可能出現。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和香港都在積極發展生技產業,對台灣形成壓力。
第二、台灣有技術優勢,但不懂資本運作。

第三、中國大陸企業收購歐美生技公司,然後再回到大陸市場上市,可以後來居上。

第四、相信2年內中港生技業者的規模一定會追上來。

小米/CDR

近日在大陸股市備受關注的CDR(中國存託憑證)第1股小米科技,19日宣布,該公司決定延後發行CDR,中國證監會也回應指出,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並取消小米發行CDR申報文件的審核。

市場人士表示,中國證監會想推動CDR,需要挑1個好的案例當做首家CDR企業,最終選擇小米,但整個決策時間非常短。小米和中國證監會雙方是經過溝通,最後才做出這個選擇。「這個CDR上市案,大家都要『顧全大局』」。

東方財富網報導,小米官方微博昨日早上指出,公司經過反覆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大陸A股的上市計畫,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後,再擇機透過發行CDR的方式,在A股上市。小米公司並向中國證監會請求延後審核該公司的CDR發行申請。

小米集團上周在中國證監會官網更新CDR招股書顯示,小米擬以發行的B類股票,作為擬轉換為CDR的基礎股票,占CDR和港股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7%,且此次發行CDR所對應的基礎股份,占此次CDR和港股發行總規模(含老股發行規模)的比例不低於50%。

財經網報導,中國證監會對小米發行CDR,展現出高度支持。從67日小米報送上市申請,到619日的上市審議,創下中國證監會最短審議記錄,僅用12天,比此前工業富聯(富士康)的36天審議記錄還要快。

1位接近小米集團人士表示,中國證監會想推動CDR,需要挑1個好的案例,做為首家CDR企業,因而選擇小米,但整個決策時間非常短。

該人士說:「我相信第1個評估標準,一定是1家高品質公司,小米多方面都滿足他們的訴求。」他也指出,要同時在陸港兩地上市,非常不容易,很多事情要從零開始摸索。

這場A股第1CDR的發行,在多方看好的情況下,小米突然改變態度。多位市場人士認為,這次轉折,源於中國證監會和小米雙方都沒有準備好。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整個過程,時間極為緊迫(包括CDR基金),畢竟涉及到境內外市場的銜接問題,有大量技術問題,稍微暫緩不是壞事。如果強推,隱患才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地同步上市,存在很多技術問題。
第二、另外是估值問題,大陸有23倍本益比上限,但香港沒有,難怪中國證監會要求小米解釋估值合理性。

第三、如果小米A股可以上市,就形成A股估值的漏洞。

第四、「雙方都未準備好」,是中肯的說法。

凱美/帛漢

瞄準物聯網、車載以及5G,國巨集團孫公司凱美以溢價14.47%合併帛漢,帛漢正式加入國巨家族,凱美強調,併購對象不限於被動元件產業,集團預計在2年之內坐穩百億營收,與奇力新並列為國巨集團旗下的兩大百億次集團。

帛漢是國巨家族中第一家非被動零件廠,此舉也宣告國巨要打的不只是被動元件世界盃,而是高附加價值電子零組件的世界盃。

昨日併購記者會由凱美董事長翁啟勝、帛漢幕僚長徐霄潔共同出席,雙方預計在7月召開聯合法說會對外說明,根據兩家公司董事會決議,雙方訂1211日為換股基準日,12月凱美就會把帛漢納入合併報表,換股比率為每1股帛漢換發0.93股凱美,帛漢將下櫃。

翁啟勝指出,凱美電機與智寶結盟之後,仍過度倚賴鋁質電容單一產品,為尋求更多動能,集團併購對象將不限於被動元件,只要在生產管理、銷售通路相近的產業,凱美都有興趣邀請加入「打群架」,一起打國際盃,凱美會轉型為高附加價值電子零組件供應商,目前手上還有至少5家公司在談,預期今年還會有併購案。

凱美未來會以物聯網、車載、5G為可能的併購對象,凱美今年現金減資25%,與帛漢換股之後,資本額預計達14億元,根據國巨集團規劃,在國巨這個旗艦級的被動元件廠之下,奇力新、凱美各自衝刺百億營收目標,奇力新已經順利達陣,凱美最快2年內也可望坐穩百億。

帛漢為全球最大乙太網路變壓器(Lan Transformer)製造商,並以自有品牌Bothhand行銷,主要產品應用於網路通訊、寬頻設備中的濾波器及DCDC轉換器等相關零件,為各類網路通訊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的零組件,隨著網路通訊日益發達,因應高頻寬影音傳輸需求及物聯網串連家中各項連網應用,高速傳輸大量資料需求,以及各國積極發展5G相關基礎建設下帶動相關商機,凱美因而決定併購帛漢。

翁啟勝指出,凱美旗下營收有40%是以網通、電源供應器為主,與帛漢的銷售通路幾乎重疊,擁有相同的通路,將鋁電、風扇以及變壓器一起銷售,對兩方來說是雙贏;帛漢則表示,公司在這幾年表現非常亮眼,但以資本額跟技術來看,公司是比較侷限的,帛漢不是消滅公司,希望結合更大的資源,才會選擇與凱美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巨併購不斷,陳泰銘儼然成為台灣的孫正義,以及新的併購大王。
第二、併購速度就是要快,市場會有所期待,反映在股價上。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第一家非被動零件廠,未來國巨會跨領域,成為多元的電子集團。

第四、針對物聯網、5G、車載領域進行併購,非常有未來性。

奇異

奇異公司(GE19日遭遇「奇恥大辱」,一度高居全球「市值王」的奇異,如今陷入困境,甚至被踢出堅守逾百年的道瓊指數,至此最後一檔19世紀元老級成分股也被踢出道瓊指數。

奇異將被美國連鎖藥品零售商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公司取代,成分股變動將在26日開盤前生效。今年以來奇異股價重摔26%,為表現最糟的道瓊指數成分股,去年奇異的表現也是吊車尾。奇異19日收盤股價應聲大跌1.89%

去年道瓊指數大漲25%,奇異股價卻重挫45%,原因是從燃氣渦輪、火車頭到油田設備,各種工業產品的需求疲軟,導致奇異陷入苦戰。

去年奇異市值一口氣蒸發近1,400億美元,迫使奇異在面臨債務挑戰和需求低迷困擾之際,提出出售200億美元資產的計畫,藉此整頓旗下業務,壓低成本。奇異執行長弗蘭納也在5月表示,奇異遭遇的問題沒有「特效藥」。

保德信金融公司(Prudential)首席市場策略師寇斯比表示,奇異被踢出道瓊指數原本就不是一個會不會被移除的問題,而是何時被踢出的問題,奇異在1970年代、1980年代「喊水會結凍」,如今風光不再。

儘管奇異的市值仍是Walgreens的兩倍左右,但這兩家公司的年營收卻不相上下。

Walgreens成立於1901年,近年Walgreens透過與歐洲藥品批發商聯合博姿(Alliance Boots)合併、從競爭對手來德愛(Rite Aid)手中收購門市,擴大旗下業務。

不過,Walgreens也談不上是投資人寵兒,Walgreens股價在2016年和2017年連跌兩年,且去年12月以來進一步下跌11%,利空是大多數零售業都面臨著競爭壓力,Walgreens也未能倖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奇異曾是美國最好的公司,被剃除道瓊指數代表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第二、奇異失去了成長動能和偉大願景,未來將變成一家平庸公司。

第三、台灣很多企業的命運恐怕會落得和奇異一樣,甚至更糟。

第四、奇異業務仍然太雜,仍沒有找到新的成長引擎。

第五、但奇異剩下的醫療和電力業務都大有可為,不過要有創新的思維才能異軍突起。

資產管理

「台灣過剩的資金可以支撐出一個產業,但卻跑去拱香港或新加坡的金融業」,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她從2000年就開始建議台灣應發展資產管理產業,台灣金融人才的能量絕對不輸新竹科學園區,可以替國人去投資全球,但這些年來台灣金融業產值占比卻未明顯成長。

程淑芬指出,2000年時台灣、新加坡及香港的金融業產值占GDP都是8%左右,現在台灣約67%,新加坡及香港則已有1218%,台灣人的錢在國內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只好一直流向新加坡、香港,等於助長了其金融業的發展。

程淑芬建議,台灣的資產管理應分層,有最保守型的客戶追求只要比銀行定存好一點的投報率,就讓銀行替客戶投資低風險的股票、債券、ETF等;第二層應是投信,要發展出台灣「大而美」的基金;第三層應是真正的私募基金,適合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客戶。

角色從外資分析師一直到現在的金融業者,程淑芬始終積極建言,例如吸引人才到台灣工作,給予之前匯出資金賦稅特赦期,鼓勵資金回台投資,發展具台灣特色的資產管理業,她強調國外的金融理財商品未必適合台灣人的需求,台灣的業者可以更貼近國內投資人的想法,但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引導。

程淑芬表示,在台灣資金過剩,民眾及企業積極追求的目標,已從財富增值,轉為財富保值,經濟結構已改變,相關的政策規劃應要貼近經濟結構,才能真正引導產業發展。

例如現在預期要升息,大型優質企業就會去發債,鎖住低利率成本,不會來跟銀行借錢;銀行也想借給新創業者,但前提是必須有足夠的利差支應可能的逾放,如一些穩健的企業借款利差稍高一點,銀行才能有空間去作風險較高的放款。

若錢真的放不出去,就應引導到國內金融機構去理財,程淑芬說,這些過剩的資金可以支撐出一個產業,必須設法留住,否則依現行外匯規定,每個人一年有500萬美元的結匯額度,錢就會設法流往國外,去協助拱大香港與新加坡的金融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最大的問題還是國際信任度,全世界沒有人願意把錢放在一個高政治風險的地區,這是台灣的致命傷。
第二、台灣的資產管理就如同資本市場,如果只是台灣人管台灣人的錢,長期是沒有前景的。

第三、台灣必須成為區域的Hub,而首要之務便是改善兩岸的關係。

第四、台灣對「另類投資」如PE,必須要更友善,韓國已發展出蓬勃的本土PE產業。

第五、主管機關防弊思維重於興利,是致命傷。

迪士尼/福斯

《華爾街日報》報導,迪士尼公司周三對21世紀福斯開價提高至713億美元,超越對手Comcast提出的650億美元。據悉,迪士尼執行長伊格(Bob Iger)和福斯執行董事長梅鐸(Rupert Murdoch)周三已會面商討購併協議。

21世紀福斯周三發布聲明表示,迪士尼最新開價「勝過Comcast月初的收購提案」。

迪士尼先前提議以524億美元股票收購福斯,而Comcast則提議以650億美元現金收購。迪士尼周三提出的最新條件是以一半股票、一半現金的形式收購,且最新開價依周二收盤價計算相當於每股38美元,不僅高於先前提出的29.54美元,也高於Comcast提出的35美元。

內情人士透露,迪士尼與福斯高層已在上周末會面商討新的購併合約,且迪士尼高層趕在周三福斯董事會召開前到倫敦提出最新開價,隨後伊格與梅鐸也會面商討最新合約內容。

迪士尼與Comcast之所以興起這場購併之爭,主要是覬覦福斯旗下重要媒體資產,包括21世紀福斯影業、福斯有線電視網、地區性體育頻道,以及Sky PLCStar India等海外頻道。此外,福斯也對線上影片串流服務Hulu持有三分之一股權。

根據迪士尼提出的最新收購條件,福斯股東將在合併後的新公司持有19%股權,低於先前出價時承諾的25%。儘管部分人士認為迪士尼跟Comcast應各自收購部分福斯資產,而非一手搶下福斯,但伊格周三召開記者會表示,迪士尼跟福斯最初洽談的購併協議已排除這個選項。
儘管目前還不能保證迪士尼最終順利拿下福斯,但伊格周三顯得信心滿滿。他表示主管機關自數月前就開始審核迪士尼收購福斯的計畫,因此他相信迪士尼在時間進度上比Comcast更有優勢。

伊格也表示,諸如線上影片串流服務這類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銷售模式漸成主流。他預期迪士尼收購福斯後將有更多資源與網飛(Netflix)競爭。

我們的看法:

第一、迪士尼和Comcast競標福斯,是今年全球最精彩的M&A大案。
第二、迪士尼口袋深,但Comcast也不是省油的燈。

第三、全球影視在數位化時代,已進入一個新的整合期。

第四、面臨線上業者如Netflix的興起,傳統媒體要有更強的實力與規模,未來會有更多併購案。

第五、感謝NCC的保守及嚴格監管,在台灣全球媒體整合的趨勢中遙遙落後,電信業者和有線電視業者將很難整合內容業者。

線上旅遊

交通票務和住宿預訂平台「同程藝龍」21日已在香港啟動IPO(首次公開發行),騰訊、攜程為前兩大股東,業界認為,一旦同程藝龍完成IPO,幕後大股東都將獲利,未來幾家網路旅行社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係會更加緊密。

華爾街見聞報導,有「服務界亞馬遜」之稱的美團,昨也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美團在上一個融資回合的估值為300億美元,是全球估值第四大的創業公司;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該公司尋求在IPO交易中獲得600億美元的估值。

消息人士稱,美團將利用IPO所得收入融資擴大旗下服務(如叫車平台等)的計畫,並用於未來在大陸和國際市場上進行併購交易。

最近,美團剛剛斥資27億美元收購單車共享服務摩拜。

第一財經報導,同程藝龍招股書顯示,騰訊為同程藝龍最大股東,攜程為第二大股東。

業界認為,一旦同程藝龍完成IPO,騰訊、攜程、華僑城和萬達等企業都將獲利,攜程的版圖和資本運作範圍進一步擴大,未來這幾家網路旅行社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係,會更加緊密和微妙。

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如果同程藝龍順利完成IPO,不僅完成同程系的上市夙願,同時背後的各大股東,包括騰訊、攜程、華僑城、萬達等都將獲利。在網路旅行社行業內,攜程的版圖和資本運作範圍又擴大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旅遊市場很大,連第三方的線上旅遊業者也可以上市。
第二、香港今年新經濟概念股上市金額會再創高峰。

第三、同程藝龍代表又一家騰訊集團投資子公司股票上市。

第四、該公司股東眾多,說明策略聯盟、線上及線下融合已經是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