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亞洲矽谷,科創板,飛雅特&雷諾,國家隊,阿里,升級,電力,滴滴&豐田,IMD競爭力


2019.06.03_理事長的話_亞洲矽谷,科創板,飛雅特&雷諾,國家隊,阿里,升級,電力,滴滴&豐田,IMD競爭力
亞洲矽谷

新加坡已成功藉由優渥的補助與獎金加強吸引臉書、Google及戴森(Dyson)等科技大廠進駐,下個目標將聚焦於網羅全球頂尖人才,催生更多新創企業,以打造成為亞洲的矽谷。

主管對外招商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負責與外商洽談投資細節,包括提供長期免稅期、豐厚的研究及開發補助金、共同出資投資,以及土地和土地租約等獎勵項目。

這些條件已成功吸引搜尋引擎龍頭Google2007年來此設廠,該公司目前在星國的員工超過1,000人。臉書去年也在新加坡設立一個可容納3,000名員工的辦公室,並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新加坡設立亞洲首座資料中心。

Dyson也因為英國脫歐陰霾揮之不去,已將總部遷移至新加坡,並宣布在當地建造該公司在全球的第一座電動車廠。EDB在美國與歐洲各有六間辦公室,在中國、印度、日本、南韓及印尼都設有據點,該局表示,全球百大科技公司中有80家在新加坡有營運。

儘管公司稅率低、政局穩定、健全的法律體系及基礎設施有助吸引跨國企業進駐,但軟體開發商和數據科學家通常會選擇前往熱鬧的矽谷或倫敦。

經發局局長莊凱峰認為,招攬頂尖人才有助當地孕育出新創企業,「我們想要工程師,我們想要成為一個為亞洲創造新產品及服務的地方」,「我需要絕地大師(Jedi Master)來訓練前途無量的年輕絕地武士」。他並表示,正努力尋找絕地大師,希望最終能將新加坡打造成全球科技中心。

根據CBInsights,新加坡代表僅有一家本土的獨角獸(價值逾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就是風靡東南亞的叫車業者Grab公司。

但新加坡在招攬人才方面仍面臨挑戰,例如,有些科技公司對該國日前通過的假新聞法表達擔憂,批評者認為,這項法律可能妨礙言論自由。Google則擔憂這項法律可能扼殺創新和數位資訊生態系的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谷歌來台設立亞洲研發中心,引起了新加坡的注意,之前臉書放棄台灣赴新加坡設立總部。
第二、新加坡有很好的政策,但高科技人才沒有台灣多。

第三、Dyson是新加坡招商的實例,值得台灣學習。

第四、台灣開放「自經區」,現在正是時候,可以吸引很多全球多國籍企業來台佈局,取代香港的地位。

科創板

大陸科創板上市有新進度,上海證券交易所27日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1次審議會議公告,將於65日召開第1次審議會議,審議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安集微電子科技、蘇州天准科技等三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

一財網報導,對於首批上會審議企業,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直言有些意外。他表示,三家上會企業雖然均屬於科創板重點支持的領域,但從質地上來看並非申請公司中最優秀的,也不是首周受理的九家公司之一,唯一原因是問詢回覆已經合格,審核流程先走完了,自然也就先上會了。

江蘇天准的問詢與回覆過程在科創類企業中很有代表性,在首輪問詢中,關於業務和技術的提問達到21個。

企業在申請檔中將自身定位於機器視覺行業,交易所直接發問,要求發行人說明機器視覺行業的權威定義、應用領域、行業競爭格局、產業鏈構成及發行人所在位置等等。

企業在回覆中對業務和核心技術、競爭力等都予以更詳細的補充說明。

華爾街見聞報導,在發行上市審核中,上市委審議會議是重要環節,上交所制定頒佈的「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和「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對科創板上市委的主要職責、運行機制和審議方式,做了明確具體規定。

科創板上市委在發行上市審核中的職責定位和審議機制,是按照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市場化、法制化改革精神,總結借鑑境內外發行審核職責安排利弊得失的實踐基礎上設計。

按照相關制度規定,審核企業是否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資訊披露要求,首先由交易所審核機構承擔主體責任,提出初步審核意見,把好第一道關口。

每次審議會議由五名委員組成,召集人採取輪值制度,委員按抽籤確定,並需滿足相關專業和界別結構要求。

上交所近期已舉行三次上市委全體委員的集體培訓和交流研討,制定完善委員會議事規則,明確委員提出問詢問題、撰寫工作底稿等要求,為審議會議召開和委員履職做充分的準備。

澎湃新聞報導,昨天第二批科創主題基金也獲批,這一次是五檔三年封閉運作可參與戰略配售的產品,包括富國基金、華安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萬家基金等五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獲得批文。

由於前期準備時間充足,發行工作會即刻啟動,而每檔基金預計也都會設置人民幣10億元的發行上限。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高科技大戰,中國科創板」變得非常重要,有極大戰略價值。
第二、第一批申請名單包括半導體公司和生物科技,不令人意外。

第三、香港「無業績生技股」掛牌後表現很好,目前已有7-8家,形成生技產業生態圈,未來會和上海科創板相互競爭。

第四、台灣企業應該切出一部份業務,打造「雙平台」,爭取和中國大陸企業合作的機會,未來甚至可以在科創板上市。這種重組完全是基於中美貿易大戰的理由。

飛雅特/雷諾

義大利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提議以將近330億歐元,與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合併,兩家公司合併後將一舉躍居全球第三大汽車廠。

飛雅特27日向雷諾提出的326億歐元全股票合併交易,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並改善雷諾與盟友日產汽車的關係。

飛雅特的「轉型合併」計畫,擬讓飛雅特與雷諾各持有新事業50%的股權。兩家公司合併後的汽車年銷量將達870萬輛,超越美國通用汽車,僅次於福斯和豐田,登上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

根據飛雅特表示,合併公司的年營收估計將近1,700億歐元,營業利益超過100億歐元,淨利超過80億歐元。

飛雅特與雷諾合而為一,事業觸角將深入北美、歐洲和拉丁美洲市場,產品線由小型電動車到小型卡車一應俱全。

這筆交易也將拉近飛雅特創辦人家族阿涅利(Agnelli),與法國政府的關係,兩者將成為新公司的大股東。義大利阿涅利家族持有飛雅特29%的股權,法國政府擁有雷諾15%的股權。

飛雅特27日的提案並未揭露未來的高階人事布局,不過據消息人士透露,負責掌理阿涅利家族投資機構Exor的艾爾康(John Elkann),將成為合併公司的董事長;雷諾董事長盛納德(Jean-Dominique Senard)將出任新公司執行長,飛雅特執行長曼利(Mike Manley)將擔任營運長。

雖然飛雅特與雷諾長期支持產業整併的重量級人物,在過去一年離開公司,但仍未影響合併計畫。飛雅特前執行長馬奇歐尼(Sergio Marchionne7月病逝,雷諾董事長高恩(Carlos Ghosn)涉嫌挪用公款和短報薪資,2018年稍晚在東京被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汽車產業都將大洗牌,原因是電動車興起。
第二、先前福特才剛宣布大裁員,說明這是全球產業結構的問題。

第三、台灣沒有汽車產業,只有裕隆一家,但技術能力非常單薄。

第四、台灣應該整合汽車產業鏈,朝新的定位和商業模式發展,現在已到關鍵時刻。

國家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8日表示,針對政府近期極力打造國家隊的做法,不妥且無效。他認為日本和台灣是兩個在政府制定產業政策都以發展半導體為主、且相當成功的國家,但一旦產業繁榮、私部門和民間企業能夠站起來,政府就應抽出,不要介入太多。

張忠謀昨天出席2019大師論壇,並與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默對談,他針對上述議題向羅默就教,獲得羅默認同。羅默強調,政府有很大的影響力,但他主張大政府,政府扮演的角色是要以更開放的態度,照顧眾人的利益,何時主動、何時退場及那些該取、那些該捨,要有完整規劃,且要適時說不,他也認為政府要挑那個產業扶植或組國家隊做法不妥。

張忠謀在提到科技創新的議題時,特別對台灣當前教育環境和教學方式感到憂心。他說,台灣教育只注重背誦或考試成績,有近八成高中畢業生能順利進入大學就讀,卻忽略學生自發性思考、鼓勵創新,他認為應重視整體大學生質量。

他舉他在上海讀高中時,那時每周有二堂英文,老師每次上課都會仔細講解每個英字的文法及辭彙,讓他增加很多新辭彙、也更了解英文文法結構,不過那時是靠強背。直到進入哈佛大學讀書,上人文學科時,教授會要上課前二天時,會要求學生先讀古希臘文學伊里亞德的頭二章,二天後上課時再與教授討論,他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讓他深受啟發。

羅默在回答張忠謀問他的看法時表示,他也曾和新加坡副總理討論類似議題,對方認為新加坡人也缺乏創意,但他舉一位本來在樂團只是一位吉他手,後來變成一位吉他頂尖高手的案例,強調只要把基本技術練到出神入化,還是會變成大師。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洲國家中,新加坡最適合組「國家隊」,很多案件都是由政府主導。
第二、但重點是新加坡會聘請專業經理人,台灣不會。

第三、台灣國發會基金不能擔任第一大股東,只能跟投,所以不可能組成真正的國家隊。

第四、目前純網銀也在組國家隊」,由中華電信領軍,但原總經理最近已辭職。

第五、台灣民間不懂整合,規模太小,適度政府參與是有必要的。

阿里

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突然出計畫在香港二次上市。阿里2014年放棄香港而選擇在美國紐約上市,如今相隔僅4年多卻把目光重新聚焦香港,箇中原因引起不少猜測。市場認為,中美關係急速惡化、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白熱化,是關鍵因素。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回覆表示,「對市場傳言,不予置評。」

彭博社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阿里巴巴考慮通過在香港二次上市籌資200億美元,目前正在就發股計畫與金融顧問協商,爭取最早在今年下半年在香港秘密提交上市申請。

值得注意是,阿里選擇美國前,香港曾是它上市的首選地區;但因香港拒絕接受其「合夥人制度」的治理架構,最終2014年決定在紐約公開募股,融資額達到創紀錄的250億美元。

但時間僅了4年多5年左右,阿里卻再次傳出計畫再到香港二次上市,這令市場有不同解讀。彭博就分析指,阿里第二地上市是為了拓寬管道,並提高股票流動性。

路透社報導,阿里把目光再度投向香港之際,正是中美關係急速惡化之時;市場認為,阿里此舉與中美貿易戰、科技戰、甚至新冷戰有關。其中主要三點:

其一:陸資企業面臨美國政府愈來愈強敵意

中美貿易爭端升級,智慧財產權是重點、陸企在這一領域正受美國監管部門更嚴密的緊盯。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上月公布最新「301報告」時,阿里巴巴連續第三年被納入銷售冒牌貨品的「惡名市場」(Notorious Markets)名單。美方對阿里的批評亦似乎比過去強硬,直指阿里旗下淘寶網仍有大量假貨,可見阿里遏制侵權產品的工作並無成效。

與此同時,多家中資科技公司也被列入黑名單。分析指出,美方對中國敵意增強,而阿里在美國上市、直接受美國法律監管,令其承受的風險大增;在此格局下,它尋求在香港二度上市,有分散風險的意味。

其二:陸企在美國增加投資有困難

美國敵視中國的環境下,阿里在美國增加投資會更困難。阿里當時「棄港入美」,一定程度上是其拓展美國大市場戰略的一部份,但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後,阿里或許不得不調整這一策略。

事實上「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美國財政部正在研擬對中國投資案設定限制條款;其中,美國可能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國提供雲計算服務,又可能在中國解除對科網產業限制之前,禁止阿里巴巴擴大美國營運規模。

其三:中概股在美風聲鶴唳

中美交惡讓陸企在美發展受阻,連鎖反應下,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股價受殃及,甚至可以說損失慘重。據統計,美國217檔中概股近一個月市值總體縮水大約2,353億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市值市值一度大減795億美元居冠。

中美關係低迷,這種情況不僅會延續,甚至變得更壞,削弱美國資平台對陸企的吸引力。作為優質企業的阿里,為了長遠的發展,此時尋求在香港二度上市,符合市場邏輯。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科技大戰,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將來一定會轉回大陸A股或香港上市。
第二、像阿里這樣的國際性企業比較適合在香港的資本市場上市。

第三、阿里當年因為香港沒有「同股不同權」制度而轉赴美上市,是港交所最大遺憾。

第四、這是今年最令人興奮的二次上市案,我認為會非常成功,一定超過Uber

升級

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佳世達董事長暨總經理陳其宏說,這是台灣的大好機會,但台商不應該只是把中國生產線移回來,應思考如何讓製造升級,他比喻「LEXUS放台灣、Toyota就留在中國生產」。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指出,貿易戰若拖得更久,未來科技產業可能分流成兩套標準;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為,若兩個標準都能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彼此可以共存,台廠可望左右逢源。

陳其宏表示,製造業不能只是把中國生產線原封不動搬回來,應重新思考可長可久的生產策略;「LEXUS放台灣、Toyota就留在中國生產」,回台灣生產製造的應該以能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為主,但因土地、人力成本昂貴,智慧工廠與自動化解決方案是大勢所趨。

他指出,公司早做了最壞打算、最好準備,若美國對中國剩下三千億美元產品再課微二十五%的關稅,佳世達所有輸美的產線就會移回台灣,目前台灣有二十條生產線,佳世達輸美產品的佔比約達三成。

對華為禁令發布後,電子業面臨「選邊站」的兩難抉擇;童子賢說,若未來產業標準分流,台廠勢必也得跟著分流,就像小時候錄影帶有VHSBeta兩種規格,早期筆記型電腦也有兩種記憶體標準。

他認為,只有合作、和平才能帶來繁榮和進步,到底美中貿易戰會怎麼發展,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要看這暴風圈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若時間拉長,全球貿易結構從智慧財產權、零組件、產品研發、製造與銷售全部都要重新洗牌。

施振榮也認為,未來5G世界可能因美中貿易與科技戰「兵分二路」,各有兩套規格標準,但若兩個標準都能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彼此可以共存,就沒問題。

施振榮分析,關稅唯一的問題就是誰買單,代工商和品牌廠都不願買單,最後通常就是由消費者買單,若調漲價格,低收入的人就會受害;產品漲價對PC產業景氣也不利,市場將更加萎縮,但產業只能認了。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指出,貿易戰造成的影響一是中國的業績下滑、二是美國市場成本提高;現在來看,中國業績已出現衰退,但美中貿易戰到底是短期還是長期,現在還沒有答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部分台商只有回台,但積極規畫產業升級的只有少數家。
第二、我們同意未來台灣企業供應鏈一定會走上「分流」,「非紅供應鏈」和「紅色供應鏈」。

第三、台商必須積極打造海外平台,並利用這個平台和中國大陸合作。

第四、台商在業務重組同時,必須做策略轉型、組織重組和人力的再培訓。

電力

台北市美國商會在2019年台灣白皮書的能源章節中提到,台灣天然氣發電占比達50%,可能存在較大風險,且為穩定再生能源,恐須支付龐大的電價;而且對於未來台灣電力供應是否無虞,「一直抱有深深顧慮」。

白皮書指出,若台灣天然氣發電占比五成,易受天候或軍事惡意封鎖的影響,在供電方面恐風險過大。燃煤發電占比27%,也可能加劇空汙問題、危害健康。

依規畫,再生能源最終將占電力結構的二成;但再生能源並非基載電源,須搭配大型蓄電設施和智慧電網以提升穩定性,相關建設仍處不成熟且昂貴情況。

白皮書對能源政策之疑慮,是否暗示美國商會支持台灣發展核電?台北市美國商會會長李豪(Leo Seewald)只強調,企業需要的是穩定的能源和合理的電價,台灣應建構全方位考量、符合科學務實的能源政策。

以「氣煤綠532」比例來說,李豪認為,五成占比是相當大的數字,也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再有調整。

美國商會建議,台灣政府應以提升台灣電力供應的充足性及穩定性作為能源政策的上位優先目標,並以競價制度等市場機制,降低再生能源成本;並在行政院層級設置專責機關,例如國家能源委員會等特定機構,在國際知名能源專家顧問協助下,規畫、設計、制定國家能源政策。

美國商會認為,台灣的能源政策,主要以參考先進國家電力專家的評估為基礎,但卻未能充分考慮台灣特有的地理、氣候、政治因素,或許會帶來較高的風險。

另外,台灣目前採用官僚式行政程序制訂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該價格往往明顯高於以設施生命周期計算的電力均化成本。二者間的差異將導致台灣消費者及納稅人承受高於市場價格的購電費率,造成民眾沉重負擔。

美國商會建議,搭配競價制度,由市場供需決定最終定價,可有效降低成本。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缺電,全世界皆知,影響外人投資。
第二、美商會將其特別指出,代表問題非常嚴重。

第三、離岸風電再生能源雖有進展,但這還不夠。

第四、唯有2020換總統,才能糾正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

滴滴/豐田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計畫投資滴滴出行金額約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44億元),另外,雙方還將合組汽車租賃公司,由豐田注資80億日圓(約新台幣23億元),新公司將購買豐田汽車並提供駕駛,豐田的經銷商則負責汽車維修。
日本東京新聞社報導,豐田此舉主要是在將自身轉變為提供與移動出行相關服務的「移動公司(租借車輛給提供共乘服務的駕駛)」,並將此作為其在大陸市場的主要立足點。

為了符合大陸的新能源汽車法規,豐田還考慮在2020年或之後提供大陸生產的電動汽車。

目前,滴滴已經與豐田正在開發的電動汽車業務進行合作。

豐田公司對於媒體查證表示,目前沒有任何消息可供發布。

豐田發言人Kensuke Ko說,我們繼續站在全球視角評估業務策略,在互聯、自動、共享和電動化等方面迎合客戶未來的需求。

從過去的投資來看,豐田已經成為日本軟銀集團布局全球交通出行的重要合作夥伴。

在投資滴滴之前,它還投資過美國的Uber以及東南亞網路叫車最大企業Grab

豐田的一系列舉動,背後顯示的是傳統汽車製造商在增長乏力下,緊跟趨勢的積極擴張。

滴滴出行設立於2012年,藉由和業者進行統合、收購Uber大陸事業,躍居成大陸最大叫車服務商,且以中國大陸為中心、滴滴出行App使用者全球達5.5億人。豐田和滴滴出行曾於2018年攜手研發可應用於共乘服務、行動店鋪等眾多用途的自動駕駛車「e-Palette」。

豐田還參加滴滴出行成立的、開發採用純電動車(EV)的共享汽車企業聯盟。豐田將為進一步加深合作而出資,還討論設立合資公司,拓展針對採用滴滴出行服務的車輛租賃等業務。

報導稱,豐田希望加強與滴滴出行的關係,加速搶攻中國大陸的網路叫車市場。市場分析認為,滴滴等網路叫車平台擁有大量的司機,以及每天大量的訂單需求,無疑可以成為豐田等傳統車商的線下銷售管道。另一方面,滴滴無疑是豐田在大陸首選的合作夥伴。

滴滴的流量、大數據乃至於海量的交易,都可以助攻豐田進軍大陸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滴滴引進策略投資者,是正確的方向。
第二、中國市場太大,日本企業當然不能輕易放棄。

第三、軟銀孫正義是滴滴大股東,對豐田還說是加分效用。

第四、雙方未來在電動車領域的合作,才是重點。

IMD競爭力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9日公布2019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第16,較去年進步一名,亞太競爭力位居第四,不過,六大評比子項卻呈現下滑,包含國際貿易、就業、價格、財政情勢、租稅政策、教育,成為我國競爭力隱憂。

今年排名冠軍由新加坡取代美國,香港維持第2名,美國落居第3名,中國大陸則下滑一名,位居第14名,仍優於台灣。

2015年以來,近五年台灣的總體排名分別為11名、14名、14名、17名及16名。

IMD評比共分四大項目,包含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基礎建設,今年以「政府效能」表現最佳,與去年相同維持第12名,「企業效能」進步幅度最大,進步四名上升至第16名,「基礎建設」也進步三名,上升至第19名。唯獨「經濟表現」項目退步,下滑一名至第15名。

對於「經濟表現」項目退步,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認為,是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但我在國際投資、人均GDP、失業率等指標,仍優於他國,顯示國內外企業肯定台灣經濟、投資環境,我國表現仍屬前段班。

攤開20IMD評比細項來看,國發會解釋,受到商品出口走緩、出口集中度偏高及觀光收入排名滑落,使得「國際貿易」子項較去年大降12名到第31名;此外受到就業成長偏弱,城市生活成本較高,政府預算餘絀排名滑落等影響,「就業、價格、財政情勢、租稅政策、教育」等名次也退步,跌幅介於一至四名間。

從我國優勢項目來看,例如3G4G行動寬頻占手機市場比率、每千人研發人力、高科技商品占製造業出口比率、企業研發支出占GDP比率、消費稅率、經常帳餘額占GDP比率等,台灣都是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保持前三名的資優生。

至於我國弱勢項目,例如再生能源占能源需求比例、能源基礎建設充足有效率、外人直接投資存量占GDP比率、外資能自由獲得企業的控制權、ICT服務輸出占服務總輸出比例等,台灣都在63國家中,排名50名之後,進步空間極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有很多條件有待改善,否則競爭力應該更高。
第二、「缺電」是台灣最大的問題,現在不是反對黨批評而已,已是全世界公認,影響IMD基礎建設排名,但明年由於再生能源大量投資,分數會提高。

第三、美國由於川普是保護主義,未來競爭力還會下降。

第四、台灣經濟表現受中美貿易大戰不利影響,然而台商大舉回流是加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