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蝦皮到店,孫世偉,聯電底特律,台積電,港股SPAC,印度俄油,三星固態電池,中概股,阿里生活,中概股下市,電動車,華虹,星巴克,亞馬遜機隊,保險業,Spotify,Netflix,星鏈,ESG,汽車
蝦皮到店
電商平台蝦皮購物持續擴張實體地盤,繼與美廉社、85度C、亞太電信合作後,蝦皮店到店17日宣布,與四大超商之一的OK便利商店展開全網策略結盟,推出全新「雙向寄件服務」,這也使蝦皮店到店的服務據點,從目前約350家一口氣衝破千家。
蝦皮資深執行總監梁日威表示,蝦皮是線上購物領導品牌,除了線上服務的優化,公司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讓消費者更方便寄件與拿到貨物。
過去蝦皮與超商夥伴合作密切,自己也建構自己的蝦皮店到店服務,但過去不同體系各自獨立,「OKmart只能寄件到OKmart」、「蝦皮店到店只能寄件到蝦皮店到店」。如今蝦皮店到店與OK便利商店共同推出雙向寄件服務後,兩邊系統終於可以互聯,未來到OKmart可以寄件到蝦皮店到店,反之亦然。這將使得蝦皮店到店的服務網絡大幅擴張,目前蝦皮店到店連同美廉社、85度C、亞太電信等合作夥伴,合計門市據點超過350家,而OKmart的門市數大約是830家,接下來雙方全網結盟,蝦皮店到店的服務據點將一口氣暴增衝破千家。
至於接下來會不會與其他超商循相同模式合作?梁日威說,蝦皮購物長期以來與各大超商皆為緊密的合作夥伴,接下來會持續探索多元通路夥伴合作的可能性,目標打造用戶「最優質網購體驗」。
OK便利商店總經理魏國志表示,OKmart一直致力提供最便利的服務內容,而我們觀察到市場消費習慣的改變,尤其這波疫情讓電商購物加速發展,這對整個零售產業產生非常大的結構性變化。
魏國志指出,OK便利商店與蝦皮店到店的全網結盟合作,不單只是門市據點增加,而是在跨平台系統、會員服務與物流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升級優化。例如在郵件寄取件上,將採包裹商品化方式,以「保護好、快速取」為服務原則;另外OK全台門市也會設立「快速取件專區」,使消費者從網購商品,至到店寄取流程,都能有最好的體驗,創造通路、平台與消費者三贏。
我們的看法:
第一、蝦皮積極在台灣擴充。
第二、實體店聯盟是重點,強調物流。
第三、蝦皮不為大眾所了解。
第四、聯盟的對象是二線實體店,如何整合服務是關鍵。
孫世偉
晶圓代工廠聯電前副董事長暨執行長孫世偉近期低調離開中國武漢新芯(XMC),卸下武漢新芯總經理兼執行長一職,終結他轉戰中國半導體業的五年職涯;又一名台將撤離中國,引起國內業界議論紛紛。
近來台灣半導體業界陸續傳出,孫世偉前陣子正式離開武漢新芯,他對外說法是「合約期滿,不再續約」;記者打電話查證,他人在台灣,客氣地頻說「抱歉、抱歉,我不做任何評論」,隨即以他在開會為由,掛斷電話,似乎不想被公開離開武漢新芯一事。
中國挖角野蠻擴張 謀略失效
半導體業認為,隨著前南亞科總經理高啟全、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孫世偉等轉戰中國半導體業,後又陸續離開,代表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業高層圖謀壯大產業的謀略失效,尤其高啟全、孫世偉都因五年約滿未再續約,意味著他們不看好中國半導體產業前景。
孫世偉早年在美國摩托羅拉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發主管,在進入聯電工作期間,被拔擢為營運長、執行長及副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他於二○一七年加入中國紫光集團,並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二○一九年八月底,接任紫光旗下武漢新芯總經理兼執行長。
業界指出,孫世偉自從疫情爆發後,就已回到台灣,在台灣遙控武漢新芯的營運與生產事宜,今年初、在五年合約將到期前,他就跟友人透露,不再續約;他雖達六十五歲退休年紀,也培育出兩個畢業美國名校的女兒,但應該會另創投資公司,繼續在產業界以不同型態發展。
武漢新芯成立於二○○六年,目前是紫光集團長江存儲全資子公司,主要生產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擁有兩座十二吋晶圓廠,競爭對手除了中國本土的兆易創新之外,也向台灣的旺宏、華邦電等廠商低價搶單;但台灣廠商認為,客戶在意的是品質,「中國的NOR Flash在大部分的應用,品質都難被接受」。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人在大陸半導體水土不服。
第二、加上中美科技大戰。
第三、高層管理全都陣亡了。
第四、但還是有許多中低階工程師在大陸工作。
聯電底特律
美國國會上個月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包括提供五二○億美元(約一.五兆台幣)補貼,鼓勵半導體業者在美國投資生產,以解決晶片短缺問題;繼台積電、三星電子宣布在美國設廠後,近日有消息指出,美國政府已邀請聯電在底特律興建十二吋晶圓廠,以向當地車廠供應車用晶片;聯電僅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該公司已採取分散生產的政策,並繼續評估在全球投資的可能性。
根據集邦科技統計,聯電是全球第三大純晶圓代工廠,僅次於台積電及三星電子,目前在台灣、新加坡、日本和中國有設廠。
消息指出,美國政府已邀請聯電在底特律興建十二吋晶圓廠,將鎖定車用的二十二奈米及十八奈米成熟製程,而台積電及三星電子的美國廠則將致力於開發半導體先進製程,這意味聯電可能難與這兩強競爭。
台積電將斥資一二○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晶圓廠,預計二○二四年第一季量產;三星電子也將投資一七○億美元在德州興建晶圓廠,預計二○二四年下半年開始投產。
消息指出,底特律將成為聯電未來投資的目的地,主要因為這城市是美國汽車製造重鎮,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及Stellantis等三大車廠在當地都有廠房。
為了緩和晶片短缺對汽車產業的衝擊,美國政府希望聯電在底特律興建晶圓廠。聯電可能投資新台幣一千億元(三十五.三億美元)設廠,每月產能預估達一.五萬片至二萬片。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投資。
第二、聯電先前已有在日本和新加坡布局。
第三、聯電專門瞄準中階晶片。
第四、汽車晶片未來3-5年需求強勁。
台積電
台積電落腳中油煉油廠舊址,設廠期程輪廓愈來愈明確,根據高雄市長陳其邁在21日的高雄市議會定期大會施政報告內容顯示,台積電高煉廠舊址預定今年6月動工興建7奈米廠和28奈米廠,將與高煉廠舊址報編而成的楠梓產業園區開發工程,同步施工。
陳其邁在說明加速產業轉型的招商引資時表示,截至目前為止,高雄招商2,933億元,加上台商回流投資三大方案1,928億元,總投資高雄金額達4,861億元;促參與聯合開發110年到111年已簽約與待簽約案,民間投資金額共850億元。
此外,台積電去年11月9日正式宣布至高雄設廠,德商默克、美商英特格加碼投資170億元與140億元,結合光洋集團與鑫科材料及高雄石化產業,打造完整半導體產業聚落,完成半導體產業S廊帶關鍵拼圖。橋頭科學園區提前三年選地招商,吸引20家大廠搶進插旗,指標性廠商包括封測大廠日月光、晶片電阻大廠國巨、電動車大廠鴻海集團。
他在議會報告時,雖然沒有口頭說明台積電建廠期程,不過,準備的簡報資料顯示,台積電規劃投資的楠梓產業園區,在去年12月22日已經高雄都委會審議通過都市計劃變更,今年3月4日環評初審、修正之後,再行審議,預計今年6月園區工程、廠商建廠將同步施工,楠梓產業園區預計可創造1,576億年產值及1,500個工作機會,半導體產業S廊帶關鍵拼圖完成。
在答覆議員質詢時,陳其邁表示,高煉廠舊址整治目前進度超前,但因環評審查恐影響動工時間,若順利的話,6月可以動工。
陳其邁指出,高雄推動產業轉型,中央五年內投入百億,高市府加碼提供5G AIoT業者進駐空間租金專案補助,預計增加產值1,200億元,至於橋頭科學園區、仁武產業園區、亞灣5G AIoT專區、楠梓產業園區、以及路竹科學園區,總計至少增加4.5萬個就業機會,電子業與服務產業總計至少增加14,800個就業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雄環評是大問題。
第二、還有缺電等因素。
第三、台灣推半導體太急躁。
第四、沒有經過審慎思考。
港股SPAC
香港第一檔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Aquila 18日掛牌,由於初始入手價至少105港元,門檻遠高於一般新股發行,加上限專業投資者購買,發行當天上午僅一筆成交,但價格已破900萬港元。全天共三筆成交,成交額逾1,700萬港元,首日股價破發,收跌3.2%。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通常由私募股權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高淨值的個人等發起,初期沒有任何實際業務,僅是一個持有現金的「殼」,因此常常被形容成「空頭支票公司」。該公司上市即允許公共股票市場投資者投資私募股權交易。
Aquila是由招銀國際資產管理,及招銀國際雇員蔣榕烽、凌堯、樂迪及吳騫(統稱個人發起人)擔任發起人。未來Aquila可能在任何行業尋找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目標,但會特別著重在亞洲,特別是大陸有科技含量的綠色能源、生命科學及先進科技與製造等新經濟領域公司。
Aquila本次發售約10億股A類股份及5,003萬份上市權證,籌資超過10億港元。但該公司只供專業投資者參與,以發行價及每手買賣單位10.5萬股計,初始價值每手高達105萬港元。
Aquila指出,根據發售初步提呈發售的發售證券獲適度超額認購,發售的投資者總數達99名,其中40名機構專業投資者將分別持有A類股份及上市權證的75.03%。
Aquila掛牌首日上午,僅有一筆成交,涉932萬股,成交價8.88港元。截至收盤,共三筆成交,總成交股數1,995萬股,成交額1,752萬港元,相當於19手,收報9.68港元,跌3.2%。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也開始推SPAC。
第二、結果並不成功。
第三、只是基金公司上市的模式,舊瓶裝新酒。
第四、沒有特別的意義,未來還是以美國SPAC為主。
印度俄油
正值美國與西方盟友要全面封殺俄羅斯石油之際,印度選擇背道而馳,該國官員透露,印度剛剛簽訂合約以低價向俄羅斯購買300萬桶原油,且規劃未來幾周還會再向俄羅斯追加購油量。
根據兩名熟知內情的印度官員表示,印度前幾天才剛與俄羅斯簽訂購買300萬桶原油的合約,這批原油將於5月份交付。印度政府還計劃在未來幾周再追加購買更多的俄羅斯原油。
官員指出,「印度政府希望透過低價購買俄羅斯原油來降低國際油價飆漲對該國經濟的衝擊,俄羅斯原油目前開價較國際原油指標約便宜20%,且保險與運輸成本由賣方負擔。」
印度官員指出,購買300萬桶原油為印度石油公司與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於2020年簽訂合約的其中一項條款,該條款載明印度有在2022年底前向俄羅斯購買1,400萬桶原油的選擇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俄羅斯原油價格相對偏低後,印度石油公司才決定執行選擇權。
印度購買俄油顯然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合制裁俄羅斯經濟的計畫背道而馳,恐有加劇印美關係緊張的風險。儘管美國施壓,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決議案中,印度投下棄權票。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費國,次於中國與美國,有將近85%的原油消耗仰賴進口,俄油占其原油進口的比重僅約2%。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禁止俄羅斯原油與其他能源產品的進口,歐盟也已宣布規畫今年底前減少三3分之二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英國則表示會在今年底前全面封殺俄油。
美國同時已警告中國,若北京當局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美國將對中國採取反制措施。白宮發言人莎琪(Jennifer Psaki)表示,「我們已向中國言明後果自負的立場。」
對於印度購買俄油一事,莎琪則未提及類似的警告,她認為印度購買俄油並未違反美國的制裁,但也呼籲印度「需想好要站在哪一邊,支持俄羅斯政府等於支持侵略。」
我們的看法:
第一、俄國經濟受到重創。
第二、廉價出售石油是唯一解決方法。
第三、全世界不能完全不依賴俄國石油。
第四、美國試圖阻止中國伸出援手。
三星固態電池
三星集團旗下電池事業三星SDI和浦項鋼鐵(Posco),14日分別宣布建置固態電池的相關產線,不約而同瞄準這項前景可期的科技。固態電池具不易燃的特性,且能量密度較高,可望提高電動車的續航力。
韓國前鋒報報導,三星SDI表示,已開始在京畿道水原市建立試產線(pilot line),占地6,500平方公尺,名為S產線(S Line),將製造用於電動車的固態電池。根據該計畫,三星SDI將引進生產固態電解質、金屬陰極的設備和系統。韓國時報報導,三星SDI同日也表示,已縮減在中國大陸的電池業務,三星長春動力電池和三星無錫電池系統兩家子公司,都已因業績欠佳而先後遭關閉與清算。三星表示這是精簡海外生產策略的一部份。
浦項鋼鐵同日也宣布,已在慶尚南道梁山市動工興建一座生產設施,預定今年下半年起,每年生產24公噸的固態電解質,盼能在固態電池市場分得一杯羹;這個市場估將在2030年開始成熟。
由於碳排放監管措施日趨嚴格,浦項鋼鐵近年來一直努力提振旗下非鋼鐵事業,例如電動車電池原料和氫氣。浦項鋼鐵3月稍早分拆出浦項控股公司,盼此舉有助扶植非鋼鐵事業。
浦項控股也將為這座新設施出資。浦項鋼鐵說,在分拆之前,浦項控股已在2月投資258億韓元(2,080萬美元),與南韓零組件製造商Jeong Kwan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為這座新電池產線做準備。
另一方面,浦項鋼鐵的目標是,從2030年開始,每年生產42萬噸的陰極和26萬噸的陽極。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電池產業完整。
第二、台灣在這一塊領域落後。
第三、現在三星也加入戰場。
第四、南韓掌握電動車最關鍵的材料。
中概股
雖然中美各自對證券業的監管趨嚴,但中概股國際化仍腳步不止,赴境外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上市接連傳來好消息。國軒高科、樂普醫療、三一重工等3家陸企先後公告,擬籌畫境外發行GDR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在兩日內就有3家上市公司宣布GDR計畫,被業界認為是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取得重大突破。
在15日率先公告的三一重工,也是今年2月拓寬境內外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範圍之後,首家擬赴境外發行GDR與上市的陸企。據公開資料來看,在這之前,過去僅共有5次陸資企業發行GDR案例,幾乎都是金融、電力等國企為主。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通過境外發行GDR提高大陸與歐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表明大陸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信心和決心,可預見境外發行GDR將成為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載體和方式。
去年12月大陸證監會對「滬倫通」規則進行修訂,今年2月11日更名並正式修訂為《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包含對外拓展適用範圍,境外可觸及到瑞士、德國等歐洲主要市場。
而大陸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16日召開專題會議,大陸證監會也明確指出,要抓緊推動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新規落地,並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
據大陸《證券日報》引述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表示,拓寬大陸企業赴境外發行GDR的範圍,從英國延伸到德國與瑞士等歐洲主要交易所,可減少單一上市地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並拓展優質大陸企業赴海外上市交易的足跡。
龐溟更指出,境外發行GDR也符合陸企國際化戰略與業務發展需要,擴大企業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也替企業善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便利、拓寬融資通路。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概股很難再在美上市。
第二、倫敦也不被看好,因為英美行動一致。
第三、但歐洲資本市場仍有空間。
第四、GDR過去是台灣企業相當普遍的融資工具之一。
阿里生活
針對阿里巴巴裁員傳聞,曾隸屬於「阿里系」的大陸科技媒體36氪17日報導證實,去年底至今,阿里巴巴集團的部分事業群持續進行人員縮減,尤其生活服務業務最多裁員15%到20%,但核心電商業務仍將繼續招人,裁員人數也非外傳的8萬人之多。
報導引述接近阿里巴巴人士表示,近期一些事業部陸續收到裁員指令,變動最大的是外賣平台餓了麼、口碑網等本地生活業務和旅遊購票的飛豬事業部。零售超市盒馬鮮生、團購平台淘菜菜和導航地圖高德也有一定比例的優化。
但報導強調,淘寶系電商業務未受到波及,甚至還有職位在招聘中,阿里雲、菜鳥物流也不在此次裁員範圍。36氪稱,外傳比例高達30%,但阿里巴巴員工超過25萬人,換算即接近8萬人,阿里內部人士認為,「這個數字太過誇張」,並指公司面臨內外挑戰,裁這麼多人風險太大。
對於裁員時機,報導指出,阿里財季從每年4月起算,2月、3月會集中進行人才盤點;另一方面,裁員是為了優化結構,餓了麼裁員比例在15% 到20%之間,因其與對手美團的市占率已降到3:7,接下來要穩紮穩打,受疫情影響的盒馬鮮生裁員比例達20%較多,高階員工更有降薪30%的調整。
36氪分析,阿里旨在穩住電商大盤、收縮部分表現不佳的業務,下一步預計將重點發展自營和海外業務。
阿里巴巴集團關聯企業螞蟻集團2015年投資36氪,持有約15.1%的股分,收編為所謂「阿里系」媒體的一員,但近日螞蟻集團旗下投資主體API向美國證管會提供的文件顯示,集團已全部出售36氪的股份。
路透指出,監管部門的打擊,加上經濟放緩,使網路企業銷售成長放緩、股價驟跌,加上在大陸籌集新資和業務擴張更加艱難,迫使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公司尋找削減成本的方法。
去年初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已經下跌約60%,不過,隨昨日大陸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對支持中概股、平台企業發展釋出利多,阿里港股連兩日翻紅,17日收報港幣102元,漲幅12.77%。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繼續調整業務。
第二、B2C生活產業大手筆裁員。
第三、未來會走出去海外。
第四、另外雲平台也是重點。
中概股下市
國證監會(SEC)3月10日將百濟神州等五家陸企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暫定清單,相關中概股可能在2024年之後被迫陸續下市,引爆在美中概股和陸港股相關標的暴跌。在中國金融委16日開會釋出正面訊號後,中國證監會官員近日表示,在制定境外上市新規則時將會解決國際投資者的擔憂。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6日主持金融委專題會議,針對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因中美審計制度分歧可能下市一事,金融委指出,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
金融委釋出積極訊號後,讓狂跌多日的中概股和陸港股市止跌並大舉反彈。不過市場上對於雙方如何達成共識仍抱持很大的疑問。
據路透報導,中國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申兵17日在亞洲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ASIFMA)主辦的會議上表示,外界對於中國境外上市規則的一些擔憂,中國證監會肯定將採取明確的行動方向。他指出,中國不同部門在支持資本市場方面有非常強烈的共識,在制定境外上市新規則時將會解決國際投資者的擔憂。不過申兵沒有說明草案進行修訂情況,以及最終規則公布的時間。
ASIFMA由52家全球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組成。SIFMA當天對中國證監會規則草案的回饋中曾表示,擬議中的準則將「極大地影響境外證券公司和專業人士參與中企海外上市的意願」。
報導指出,境外投資圈認為中國證監會在2021年12月公布的境外上市規則建議繁瑣,對於希望在海外或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是否會有統一監管聯絡部門,也沒有明確說法。
根據中國證監會當時提出的規則草案,包括要求管理中國公司境外上市的銀行必須在監管機構註冊,相關措施也加深了外界對合規負擔和其他監管風險增加的擔憂,也有人擔心企業可能會受到多次監管檢查。
此外,中國網信辦在2022年1月宣布一項新規,要求所有擁有超過100萬用戶數據的平台公司,在境外上市前必須進行安全審查,此項新規讓情況更趨複雜。
不過,中美雙方監管部門都釋出正面訊,讓中美之間針對中概股的摩擦出現曙光。除了金融委的說法,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日前也表示仍積極與中國政府會面,以期達成讓PCAOB能夠有途徑接觸中國和香港會計機構的協議。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1月份曾表示,中美在協調管理中資公司赴美上市的監管方面正取得進展,6月或之前可能會出現驚喜。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繼續出手打擊中概股。
第二、但大陸證監會政策稍微有鬆動。
第三、否則對中國企業影響太大。
第四、長期中企從美下市趨勢不變。
電動車
原材料價格上漲讓小型電動車企扛不住,相較於大型電動車廠如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等紛調漲。大陸小型電動車企「歐拉」除部分車款漲價外,其他兩款車型白貓、黑貓選擇暫停接單,這側面反映出原材料價格上漲背景,加上補貼退坡(補貼比例逐年降低),小型電動車陷入生存困境。不過分析認為,待原材料回歸理性市場,未來小型電動車仍有需求。
證券時報援引某車企內部人士表示,雖然原材料價格上漲、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是整個汽車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但小型電動車面臨的困境更為突出。當原本成本優勢不復存在,小型電動車究竟該往何處走,正在困擾著企業的經營者。
汽車製造原材料今年大幅上漲,比如碳酸鋰價格自1月的每噸人民幣30萬元,到3月初突破每噸人民幣50萬元,漲幅達到七成;再如電池級硫酸鎳價格周內漲幅可達30.6%。另一方面,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去年基礎上退坡30%,同時也是補貼政策的最後一年。
事實上,從產品結構上看,A00級和A0級的小型電動車佔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相關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平均市場份額已超40%。在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動後,市場份額還在進一步擴大。
一位證券分析師指出,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呈現出「啞鈴狀」,高端車型和低端小型車佔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小型電動車該如何走出眼前困境?哪吒汽車董事長方遠舟認為,對於小型電動車而言,持續的漲價和暫停接單、甚至停產顯然是不現實的。應該思考打造高性價比的產品。當車企升級以改善生存危機後,未來市場仍大有可為。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指出,小型電動車的市場需求是長期存在的,尤其是城鎮、鄉村的電動車滲透率有顯著攀升,未來這種趨勢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仍是長期趨勢。
第二、但大陸政策補貼會逐漸降低。
第三、這會影響小型電動車企業。
第四、未來產業進一步整合不可避免。
華虹
港股上市的大陸晶圓代工「二哥」華虹半導體21日中午公告,董事會已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以及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建議中的A股發行規模最多為擴大後的已發行股本25%,若以21日中午該公司港股市值448億港元估算,其A股發行規模最多約150億港元。
受此消息激勵,21日午後,華虹半導體股價一度飆漲9.94%,隨後漲幅收窄,終場收漲1.8%至33.8港元,港股市值為439.91億港元。不過近一個月來,該公司股價累計下跌9.26%。
科創板日報報導,華虹半導體主營積體電路製造,在大陸擁有先進的8吋、12吋晶圓代工產線。該公司產品下游應用主要包括MCU(微控制器)、功率分立器件、NOR快閃記憶體等平台。近年該公司營收逐年成長,2021年營收年增69.6%至16.31億美元。
對於未來發展,華虹半導體1月底曾經預計,2022年第一季營收為5.6億美元,毛利率在28%至29%區間。從全年來看,該公司可望進一步強化在特色製程平台累積的優勢,促使業績達到新高度。
華虹半導體此次計畫A股上市,募集資金擬用於主營業務的業務發展,以及一般營運資金。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晶圓代工「一哥」、同樣在港上市的中芯國際,已於2020年成功在科創板上市。若華虹半導體順利登陸A股,兩家晶圓代工大廠將齊聚科創板。
市場人士分析,回歸A股之後,華虹半導體可望仰賴大陸本土較為穩定的產業鏈,進一步擴大市占率,進而達成業績長期穩定增長。
截至2021年底,華虹半導體8吋月產能達17.8萬片,12吋6萬片。2022年,該公司12吋產能有望加速放量,擴大至9.45萬片,年增57.5%。國泰君安指出,未來產能的持續釋放將成為該公司收入增長的核心力量。
國盛證券則表示,部分半導體需求2022年可能放緩,2021年的高基數為2022年年增率帶來的壓力將逐月明顯,但仍看好產能利用率處於高位的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力推半導體公司上市。
第二、華虹是晶圓代工二哥。
第三、力晶旗下的晶合獲准上市。
第四、華虹如同台灣的聯電。
星巴克
星巴克16日宣布,執行長強森打算下個月退休,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將任臨時執行長,回鍋重掌這家連鎖咖啡店。
根據公司聲明,61歲的強森訂於4月4日卸任。在公司物色新執行長人選期間,68歲的舒茲將擔任臨時執行長,並重新加入董事會。這將是舒茲第三次出任星巴克執行長。
星巴克在股東年會舉行前宣布這項重要人事案。星巴克正面臨成本升高、各地員工籌組工會聲浪高漲等挑戰。
強森聲明:「一年前,我就向董事會表示,一旦新冠肺炎疫情接近尾聲,我將考慮從星巴克退休。我覺得,以此為我13年的服務畫下句點很自然。在過渡期,我們非常幸運能請創辦人暫時介入,讓董事會有時間物色潛在繼任人選,為公司做出適當的接班決定。」
強森2009年加入星巴克董事會,2015年出任總裁兼營運長,2017年獲任命為總裁兼執行長,接替舒茲。掌舵期間,強森運用曾任科技公司主管的專業,領導星巴克大步跨進數位時代,並積極朝中國大陸市場擴張。自2017年4月強森接任執行長以來,星巴克股價上漲42%;同時期麥當勞股價漲幅約80%。
舒茲曾在1986-2000和2008-2017年兩段期間擔任過星巴克執行長。他說:「若你熱愛某物,一旦受召喚,會有捨我其誰的責任感。我雖無重返星巴克的打算,但我知道公司必須再度改造,迎向令人興奮的新未來。在疫後復甦和全球動盪環境下,我們務必準備好,勇敢地為夥伴和顧客重塑、再造未來的星巴克體驗。」
我們的看法:
第一、星巴克有卓越的管理。
第二、創辦人是傳奇人物。
第三、但第三次回鍋仍然很奇怪。
第四、應該有更好的CEO人選。
亞馬遜機隊
在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下,全球供應鏈控制權之爭更加激烈,亞馬遜更是趁此良機大舉擴張貨機機隊,預計年底貨機數量將上看100架,而過去一年飛航架次大增逾三成,凸顯空運業務量持續增長,不久後將與聯邦快遞(FedEx)、UPS、DHL正面交鋒。
根據芝加哥德保羅大學(DePaul University)的卡迪克都市發展研究中心公布報告,亞馬遜的空運目前已達每日平均187架次,高於去年8月的164架次與去年2月的140架次,更遠超過2020年5月的85架次。
該份由德保羅大學教授施威特曼(Joseph Schwieterman)主導的半年報告預估,亞馬遜航空機隊到年底將突破100架飛機,預計2028年以前達到200架,這使該公司具有策略轉型為大型的洲際空運業者的潛力。
自疫情開始以來,電商買氣一飛沖天,帶動空運需求大增,許多空運公司緊捉良機成長,亞馬遜在此波擴張更是一馬當先。如今亞馬遜航空已有逾80架貨機,雖少於DHL的202架、優比速的289架、聯邦快遞的474架,但比2020年初的50架高出許多。
即便上述數據都可能低估亞馬遜機隊規模。亞馬遜本身並未經營機隊,而是由ATSG(Air Transport Services Group)等夥伴負責。施威特曼認為,實際現役的貨機數量可能超過110架,一些夥伴飛機的機身未有亞馬遜航空的標誌,但以航線來看,推測應該是為這家電商巨頭服務。
亞馬遜航空積極推廣歐洲業務,為過去一年的業務增長添一臂之力。亞馬遜自2020年藉由與愛爾蘭的ASL Airlines合作進軍歐洲,施威特曼預估,歐洲每日航班從去年8月的8.2架次躍升至目前的36架次,其中還有「影子航班」(shadow flights)約占整體航班的三分之二,比重大幅提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海運供應鏈斷鏈。
第二、空運是最有效的解決代替方案。
第三、亞馬遜自建機隊說明市場供給不足。
第四、亞馬遜會成為全球第四大空運物流公司。
保險業
股神116億美元 加碼保險業
股神巴菲特加碼保險業,其投資控股公司柏克夏海瑟威周一宣布,將以每股848美元總額116億美元全現金的方式收購保險業者Alleghany,收購價約較Alleghany過去30日均價溢價約16%,交易案預計今年第四季完成。
Alleghany也是柏克夏海瑟威六年來最大手筆的收購案,2015年柏克夏海瑟威宣布以370億美元(含債務)買下工業巨擘精密鑄件(Precision Castparts)。
柏克夏海瑟威表示,將以每股848.02美元全現金收購Alleghany,交易總金額達116億美元,以去年底的淨值估算,股價淨值比約1.26倍,若按Alleghany是一家總部設於紐約的控股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經營各類型保險業務,包括產物保險、意外險與再保。
柏克夏海瑟威老董暨執行長巴菲特發布聲明指出,「我已關注Alleghany長達60年,柏克夏將會是最適合Alleghany納入的大家庭。」
保險是柏克夏海瑟威的金雞母,旗下已擁有Geico、通用再保(General Re)與其他保險子公司,近幾年也是帶動集團營運成長的主力。
Alleghany執行長布蘭登(Joseph
Brandon)之前曾擔任通用再保的執行長,他盛讚此一交易,宣稱收購案對於Alleghany的股東、營運、客戶與員工來說是一項「極佳的交易」,交易價格也展現了公司的品質以及所有員工數十年努力不懈的成果。
收購交易完成後,Alleghany與其子公司將維持獨立運作。
收購案可能讓部分柏克夏海瑟威的股東感到意外,因為巴菲特與其老搭檔副董事長蒙格(Charlie Munger)今年初在給公司股東的年度公開信中才提及,在大宗收購的交易案上,他們沒看到有讓他們「感興趣的標的」。
不過,116億美元對於柏克夏海瑟威而言不算大手筆,畢竟該公司去年底帳上現金部位高達約1,467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已很久未作併購。
第二、這對巴菲特而言是小併購。
第三、巴菲特手上現金太多。
第四、不容易找到好的併購及投資標的。
Spotify
串流音樂業者Spotify正計劃將區塊鏈和非同質化代幣(NFT)納入旗下串流服務,讓加密貨幣和音樂兩大產業愈發看好NFT有望提高藝人收入。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Spotify近期刊登兩則徵才廣告,招聘有關Web3相關初期計畫的人才。Web3近來成為科技產業的流行語,意指採用區塊鏈技術的網路。
部分加密幣擁護者寄望這Web3能從科技巨頭手中奪回網路主導權。
Spotify已成為最新一家進軍NFT領域的科技巨擘,也正力抗來自區塊鏈新創業者的競爭。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本周證實,旗下社群媒體Instagram很快將支援NFT,推特、Reddit等社群媒體業者也正研發展示或交易NFT的新功能。
最近幾周NFT市場出現降溫跡象,但許多加密幣業界人士認為,NFT的應用今年將在音樂產業有所突破,包括販售數位專輯,或利用NFT提供演唱會相關商品、後台通行證等福利。
饒舌歌手史奴比狗狗(Snoop Dogg)和DJ Steve
Aoki已成為知名的NFT蒐藏家,樂團里昂王族和歌手格萊姆斯已販售其音樂作品的NFT。
華納、環球等大型唱片公司,也已就NFT計畫締結合作關係,包括一個虛擬樂團。
Royal、Catalog等新創業者已開始銷售藝人創作的NFT,賣點是NFT的商業模式獲利比Spotify等串流服務優渥。
用戶透過串流平台播放歌曲時,平台支付給歌手的費用相當微薄,每播放一次不到1美分。
Spotify物色NFT人才似乎仍處於實驗階段。在其中一項徵才廣告,Spotify為「實驗成長」團隊徵求工程師,以瞄準Web3領域,另一項徵人啟事則徵求「創新和市場情報」團隊經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Spotify跨足NFT意義重大。
第二、Spotify有很大的客戶基礎。
第三、現有音樂串流獲利太低。
第四、NFT長期發展前景令人振奮。
Netflix
全球影音串流巨頭Netflix在16日宣布,將率先在智利、哥斯大黎加與秘魯試行新功能,要求訂戶為共用帳戶的非同住者支付額外費用,打擊違規共用帳戶行為。
Netflix將於未來幾周內在這三個國家推出「增加額外成員」新功能,未來可能擴大至其他地區;標準方案和高級方案的訂戶可在主帳戶加入最多兩個未同住者的子帳戶,子帳戶有獨立的個人資料、帳密和個性化推薦,收取的費用比開設新帳戶低。
在智利,添加子帳戶的費用是2,380智利披索(約3美元),在哥斯達黎加為2.99美元,在秘魯是7.9秘魯新索爾(2.1美元)。
新功能登場之後,在未增添額外成員的情況下,其他居住地的裝置需透過Netflix發送的驗證碼才能登入。
Netflix也將推出另一項新功能,讓用戶可把共享帳戶的資料轉移至新帳戶,並保有歷史紀錄、我的列表和個性化建議。
Netflix表示,該公司提供可以讓共同居住在一起的人輕鬆共享的訂閱方案,這些方案相當受歡迎,但是也造成一些混亂,衝擊到公司投資新的優秀影集和電影的能力。
截止去年底,Netflix全球的訂閱用戶數約2.22億戶。研究公司Magid在2020年2月的調查發現,約三分之一的Netflix訂戶與非同住者共用帳戶。
Netflix正面臨訂戶成長放緩的挑戰。該公司在1月下修其成長展望,第1季新增訂戶數量的預測遠低於分析師的預期,原因是新內容延遲上線,因此較難吸引新用戶。
這家影音串流先驅表示,目前尚未確定未同住共用帳戶收費策略,最後是否會成為永久政策,在調整其他地區的服務條款之前,將會致力於了解新功能的效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Netflix成長遇到瓶頸。
第二、希望開拓更多收入來源。
第三、現有很多人共用帳戶。
第四、共用者付費是正確方向。
星鏈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 X在烏克蘭境內提供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後,市場需求持續攀升,讓星鏈應用程式登上全球與烏克蘭單日下載次數榜首。
根據追蹤下載量的市調機構Sensor Tower估計,星鏈應用程式在3月13日成為烏克蘭蘋果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下載次數最高的軟體,到了隔日下午都還高居榜首位置,直到一款空襲警報應用程式下載次數在14日稍晚超越星鏈,讓星鏈降至亞軍。
此外,星鏈應用程式亦是13日的全球單日下載次數冠軍,在蘋果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合計下載量達2.1萬次,其中大部分來自烏克蘭。
俄羅斯在2月24日進犯烏克蘭,連日戰火造成烏克蘭網路基礎設備嚴重損壞。烏克蘭副總理暨數位轉型部長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2月26日透過推特,請求Space
X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在烏克蘭境內提供星鏈服務,後者火速在烏國完成人造衛星與終端機部署,並承諾稍後將有更多終端機加入服務。
費多羅夫3月1日在推特貼出一張裝有一卡車星鏈終端機的照片,表示設備已經抵達烏克蘭。費多羅夫日前再次表示,另一批星鏈終端機也已經送達。
根據Sensor Tower數據顯示,自首批星鏈終端機在兩周前抵達烏克蘭後,星鏈應用式在烏克蘭的下載次數便暴增,星鏈在烏克蘭蘋果App Store和谷歌Google
Play的下載量總計達9.8萬次。
就全球來看,過去兩周星鏈應用程式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全球下載次數,暴增逾3倍。
根據星鏈官方網站顯示,星鏈支援視訊電話、線上遊戲、串流和其他高速數據傳輸活動。用戶可預期下載速度每秒可介於100MB至200MB之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星鏈是6G的代表。
第二、馬斯克開放星鏈給烏克蘭用戶。
第三、解決電信中斷的問題。
第四、馬斯克從地上到天上,實在太勵害!
ESG
近來強調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的永續投資題材炙手可熱,各大投資基金公司也競相爭搶相關人才,現在許多ESG專業人才常在老東家高薪留才之餘,還收到多家公司的競聘條件,一些頂尖的ESG投資人士薪水甚至已經暴漲約50%。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英傑華投資公司(AVIVA Investors)執行長韋爾西(Mark
Versey)接受說:「我們擁有很龐大的ESG團隊,目前沒有流失太多人才。但我認為他們現在的確是資產管理界的明星。」
過去十年來,許多投資人都希望自己的投資能夠更加符合環境永續發展、承擔社會責任、改善公司治理等目標,而這種投資策略近幾年大幅增加,晨星公司(Morningstar)統計,追求永續投資的基金,去年規模已經暴增53%至2.74兆美元。
這也導致ESG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但是既有人才庫很小。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的分析顯示,在領英(LinkedIn)網站招募的逾1萬筆投資工作中,有6%要求具備ESG的永續投資相關能力,但該網站的100萬名投資專業人士履歷中,僅有1%表明具有ESG相關資格。
面對人手不足困境,基金經理人不但會挖角同業,也罕見地向外挖角,瞄準顧問諮詢公司、四大會計公司、甚至是MSCI指數編撰公司等產業。
其他還有能源產業、科技產業以及風險投資產業的人才被挖角,有時基金公司還會直接買下整個投資團隊。獵人頭公司更是把觸角伸進政府機關、工程顧問公司、國際發展銀行以及非政府組織(NGO)中。
人才招募業者Leverton研究公司執行總裁佛格森說,以前ESG是一個很小的領域,僅占她們很少的時間,但從去年9月以來,ESG的人才招募已經變成她的業務核心,過去18個月來ESG業界挖角如此熱門的盛況,是她首度看到。
有分析師,形容這是反向的「大風吹」遊戲:愈玩下去位置愈多,爭搶少少一群人來坐,人才流動非常頻繁。
Frost諮詢公司在追蹤過去三年來換過老闆的50個投資團隊後發現,其中逾40%跟ESG領域相關。
除了基金投資公司爭搶ESG相關人才,許多企業也面臨愈來愈高的ESG法遵要求,須雇用更多的法律與審計人才,以處理與ESG相關的投資規範與揭露。
我們的看法:
第一、ESG是當前最重要趨勢。
第二、但是人才明顯不足。
第三、未來必須跨界。
第四、台灣上市公司對此重視程度應加強。
汽車
標普全球旗下汽車研究機構S&P Global Mobility表示,受到烏克蘭戰爭影響,今明兩年的全球輕型車產量合計減少520萬輛,其中又以歐洲產能最受打擊。
前身為IHS Markit汽車團隊的S&P
Global Mobility周三宣布將2022、2023年全球輕型車產量預估各下修260萬輛,各調降至8,160萬、8,850萬輛。
俄烏衝突已導致物流、供應鏈、關鍵汽車零件短缺等問題更加惡化,尤其是許多車廠的電子線束供應皆來自烏克蘭,這讓原本就陷入供應鏈困境的車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該機構全球產能預估部門執行主任富爾索普(Mark Fulthorpe)警告,「下行風險仍相當龐大,我們最糟的預測顯示,今明兩年的產量可能各調降多達400萬輛」。
S&P Global
Mobility指出,歐洲車廠產能將受創最深,該公司將2022年歐洲汽車產量預測值調降170萬輛,其中俄羅斯與烏克蘭需求減少約占近100萬輛,其他產量損失則因戰爭引起的晶片與電子線束短缺所致。
至於北美地區,該機構將今年輕型車產量預測值下調48萬輛,明年產量預測值調降54.9萬輛。
標普表示,烏克蘭的電子束線產能大約有45%外銷至德國和波蘭,這使德國車廠面臨高度風險。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福斯(VW)、寶馬(BMW)就備受衝擊。
福斯執行長狄斯(Herbert Diess)本周稍早提到,戰爭使該公司面臨零件問題,2022年前景蒙上陰霾,目前將部分產線移出歐洲,轉至北美和中國,以因應戰爭引發的供應鏈中斷。
BMW周三甫以烏克蘭危機衝擊為由,調降汽車部門今年獲利率預估,由8~10%下修至7~9%。該公司技術長韋伯(Frank Weber)指出,俄國侵烏使得德國部分廠房一度暫停或降低產能,但預計下周重返產能全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汽車晶片不足。
第二、汽車供應鏈中斷。
第三、美國政府邀請聯電到底特律成立汽車晶片廠。
第四、台灣企業應積極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