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氣候峰會,拜登馬斯克,蘋果,羅賓漢,META,荷蘭病,6G,中小企業,能源危機,人均碳排,越南裁員,中聯通混改,內需市場,FCC,創新中心,富士康,加國鋰礦,特斯拉上海,紫光醫療,基輔停電

理事長的話:氣候峰會,拜登馬斯克,蘋果,羅賓漢,META,荷蘭病,6G,中小企業,能源危機,人均碳排,越南裁員,中聯通混改,內需市場,FCC,創新中心,富士康,加國鋰礦,特斯拉上海,紫光醫療,基輔停電

氣候峰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今(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登場。分析師指出,呼籲富國加碼資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以及台海議題使美中關係惡化等地緣政治議題,將是今年這場氣候峰會的焦點。

 

地緣政治衝突和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市場動盪,已拖累全球加速遏制氣候變遷的努力,一直到COP27峰會開幕前夕,包括許多大型經濟體在內,多數國家仍未遵循去年氣候峰會達成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提出更快的減碳時間表。

 

今年各國談判代表預料將對富國施壓,要求採取減碳補救措施,並提供十多年前承諾的資金,即使各國財政狀況因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惡化。

 

COP27為期13天,預計將有4萬多人參與,其中包括約100名國家和政府領袖。今年會議六大主題為轉型、糧食安全、氣候行動融資、乾淨能源發展,水安全和脆弱社區的可持續性。

 

今年各國談判的一大重點在於氣候適應融資。滙豐銀行ESG研究全球主管陳偉信(音譯)表示,東道主埃及將代表非洲尋求更多資金,以強化開發中國家的韌性及抵銷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損失。

 

此外,這次美國及中國大陸能否暫時握手言和,也成為焦點。自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訪台以來,中美緊張關係升溫,包括碳排議題在內的氣候合作談判已被喊停。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區高級氣候及能源政策長李碩認為:「北京在COP27峰會上的優先事項將與政治有關,尤其是與美國、歐盟等主要大國的關係。」

 

李碩指出,COP27可能會使各國進一步邁向分裂,或成為將地緣政治與氣候行動分開看待的轉折點,端看大國將如何互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引起眾人的注目

 

第二、 全世界氣候變遷今年創造了重大的危機

 

第三、 今年全世界關切的重點在於貧富不均所造成的影響,貧窮國家富國一定要援助

 

第四、 台灣應該更關切氣候變遷的議題

 

拜登馬斯克

 

美國期中選舉倒數之際,馬斯克終於完成了推特收購案。不過總統拜登4日在一場募款活動上表示,馬斯克收購了一個向全世界散布謊言的社群媒體,「現在大家擔心的是:馬斯克出手買了一套設備,在全世界散布謊言...。在美國,已經沒有編輯把關。沒有編輯,我們怎能指望孩子們理解當中的利害關係?」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表示,拜登一直明確表示一定要減少仇恨言論和錯誤訊息,而這種信念可以延伸到推特、臉書等任何能被用來傳播錯誤訊息的社群媒體平台。

 

收購案完成後,馬斯克便馬不停蹄地對推特進行「改革」,除了更換管理階層、讓公司下市,還調整收費、大舉裁員。他承諾在恢復言論自由的同時,防止推特變成「為所欲為的地獄」。但幾個月來,主要廣告商已對他的收購表示擔憂,紛紛停止在推特刊登廣告。

 

裁員措施更引發外界擔心該公司是否仍有足夠資源,維繫內容的正確性和正當性。尤其此時正值重要的期中選舉,推特等平台向來是許多選民獲取資訊的來源,但也是不肖的有心人士得以散布不當甚至錯誤訊息的最佳工具。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馬斯克終於完成對推特的收購

 

第二、 拜登對其大為吐槽並不令人意外

 

第三、 推特過去是川普總統散播仇恨及虛假訊息的平台

 

第四、 馬斯克未來要如何整頓推特大家都在看

 

蘋果

 

蘋果公司(Apple)截至2日收盤,市值高達2.307兆美元,比字母、亞馬遜、Meta等三家大型科技公司市值加起來還高,原因是相較於其他科技業者,今年來蘋果股價獲得較強的支撐力道。

 

受經濟成長趨緩、利率上升影響,今年來蘋果股價下跌18.3%,但表現遠優於字母的大跌40.5%、亞馬遜的挫跌44.7%、及Meta的崩跌73.1%。若觀察過去一個月這些美國科技巨頭的股價表現,也以蘋果上漲的4.9%最優異,字母、亞馬遜、Meta的跌幅分別為9.1%18.5%、及33.3%

 

然而,從市值的變化來看,則凸顯今年美國科技股面臨的沉重賣壓,蘋果在2021年底時,市值高達2.913兆美元,字母、亞馬遜、Meta的市值加總高達4.41兆美元。

 

這四家科技巨頭都在上周發布財報,只有蘋果股價以漲聲回應,同期Meta的市值則崩跌至不到3,000億美元,為20162月來首見。截至2日收盤,Meta市值為2,400億美元。

 

電商巨頭亞馬遜1日股價下跌5.5%,收盤市值跌破1兆美元關卡,為兩年多前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見。該公司股價2日收盤再挫跌4.8%,已連續六個交易日收黑。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公司,看淡假期購物旺季的業績成長展望,並預估本季的銷售成長僅有2%~8%,拖累近期的股價走勢。亞馬遜的市值在去年1118日攀峰,高達近1.9兆美元。

 

Bernstein分析師施姆利科說,這些科技巨頭的財報正受到嚴格的檢視。他說,字母、亞馬遜、Meta在事業多元化之際,須繳出完美的表現,因為在市況顛簸之際,投資人緊盯各事業體所顯露的疲態。

 

此外,在聯準會(Fed)為遏止通膨而大舉升息下,投資人已對科技股愈來愈沒有信心,因為其高聳入雲的估值是建立在未來獲利更豐厚的基礎上。為了對尚未實現的獲利進行現值計算,數據計算者採用利率對其進行貼現。利率愈高,未來的利潤換算成現值就愈低。在此同時,在利率攀高之際,投資人可能不願意押注不確定較高的未來獲利。

 

這也並非科技巨頭的股價首次承受龐大壓力,在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時,科技股隨著大盤重挫,之後才因防疫封鎖題材而大漲。Fed 2018年底啟動升息時,加劇了經濟衰退隱憂,科技股同樣也大跌,但也在幾個月內翻漲。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美國科技股崩盤,唯一屹立不搖的是蘋果

 

第二、 Meta的市值大崩盤,至今跌掉了百分之七十

 

第三、 Meta最大的問題在於定位不明、對於元宇宙寄望太高

 

第四、 投資人必須回到現實中來,過去幾年科技股漲得實在有點過頭

 

羅賓漢

 

網路券商羅賓漢(Robinhood Markets)上季財報優於市場預期,主因是支出大幅減少,抵銷了營收下滑和用戶人數減少的缺口。

 

羅賓漢在美股2日盤後表示,第3季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1%3.61億美元,為連續第七季下滑,但高於彭博訪調分析師平均預期的3.58億美元;上季淨損縮小為1.75億美元,或每股20美分,遠優於去年同期的虧損13.2億美元。

 

羅賓漢3日股價早盤上漲約5%,今年來已大跌36%,並比去年7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發行價每股38美元暴跌70%

 

羅賓漢上季淨利息收入因升息暴增至1.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逾一倍;該公司擁有約170億美元的孳息資產。但上季交易收入卻比一年前下滑22%2.08億美元;9月活躍用戶較去年同期下滑35%1,220萬人,創下自20204季來最低。

 

由於其應用軟體(App)容易上手且以行動裝置為優先設計,成立不到十年的羅賓漢在疫情的當沖熱潮中快速崛起,新冠疫情期間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用戶註冊,但在市場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衝擊和交易員重返辦公室之際,該公司始終解決不了留不住用戶的難題。

 

由於羅賓漢的多數營收仍仰賴用戶交易,交易活動下滑已對其事業造成嚴重打擊。這已迫使該公司改變策略,透過裁員和關閉辦公室來減少開銷,並同時推出針對其交易App重度用戶設計的新功能。羅賓漢上季營業支出比去年同期銳減69%5.35億美元,且今年來已進行過兩輪裁員。

 

羅賓漢財務長瓦尼克表示:「上季依舊是對客戶而言艱難的交易環境,但客戶仍持續貢獻數十億美元到帳戶,讓我們深受鼓舞。」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羅賓漢是美國最大網路券商,但自上市以來價值已下跌百分之七十

 

第二、 羅賓漢的下跌跟科技股的近期不振有關

 

第三、 羅賓漢未來最好的出路是被併購

 

第四、 羅賓漢鼓勵散戶和年輕人賺投機財,但現在這個窗口已經關閉

 

META

 

在非同質化代幣(NFT)市況已不如前之際,臉書母公司Meta仍擴大布局NFT,正準備在旗下InstagramIG),開放創作者製作NFT、並出售給粉絲和收藏者。

 

Meta2日表示,IG創作者將能製作他們自己的NFT,並直接出售給粉絲。目前IG已支援NFT展示功能。Meta同時宣布臉書和IG在不久之後都會出現一些新功能,以提高創作者使用平台的體驗,包含在美國推出IG訂閱制、更新臉書的「星賞」。

 

另一個社群平台Reddit已在7月讓用戶打造個人虛擬替身,獲得熱烈迴響。區塊鏈分析公司Dune數據顯示,目前持有這種數位資產的用戶逼近300萬人,比全球最大NFT市集OpenSea200萬名買家還多。

 

與此同時,NFT市況卻大幅降溫,許多NFT資產價格今年來都下跌。目前NFT的交易量也從1月的市況高峰下滑90%

 

Meta正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以因應全球經濟放緩所導致廣告收益下滑的局面。該公司第3季的淨利下滑逾50%,上周股價則大跌25%

 

我們的看法:

 

第一、 Meta一直在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第二、 現在將注意力轉到NFT

 

第三、 NFT 也面臨泡沫化,至今已下跌百分之九十

 

第四、 近期加密貨幣及元宇宙呈現整體崩盤的趨勢

 

荷蘭病

 

台灣產業發展過度集中科技業,外界擔憂會步上七○年代「荷蘭病」後塵,中央銀行昨以千字文釋疑,表示台灣傳產與電子資通訊產品的出口年增率,與全球需求同向,且傳產附加價值率與全球市占率亦趨升,與荷蘭病所述傳產業競爭力下滑的情況完全不同,強調台灣經濟發展並沒有「荷蘭病」現象。

 

荷蘭病起源於荷蘭在六○年代在北海發現天然氣油田,爾後的1020年間因大量出口天然氣帶來貿易順差,荷蘭盾大幅升值,削弱製造業生產、出口,並使競爭力下降,加上政府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資源排擠下,均對製造業的就業、薪資及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央行表示,台灣經濟發展與當年荷蘭病現象並不相同,長期而言,台灣電子資通訊與傳產貨品出口年增率與國際正相關,顯示兩者同受全球需求影響,資通訊則因中美貿易爭端、台商回台投資,以及疫情帶來遠距商機,2019年後的出口年增率高於國際進口年增率。

 

央行表示,雖然台灣傳產的附加價值率升幅小於電子資通訊產業,但長期仍持續向上,並無下滑疑慮,且從前15大出口品的全球市占率來觀察,如鋼鐵製扣件、塑膠原料、腳踏車零配件等,均占有全球一席之地。

 

另一個觀察點是,台灣傳產製造業薪資漲幅不大,較電子資通訊業漲幅明顯為低,而就業呈現下滑,這是因為疫情導致需求下滑,傳產出口受挫,受僱人數減少、薪資亦下跌,這都與荷蘭病工資上漲之症狀不同。

 

匯率方面,央行表示,台灣各項產業出口表現主要受全球需求變動影響,並非受新台幣匯率走勢所影響,2020年傳產出口出現負成長,開始有「台灣產業恐有荷蘭病」之聲音,但當年傳產出口負成長,是因主要經濟體實施防疫封控,致國外需求滑落。

 

央行表示,隨著主要經濟體陸續解封,帶動全球需求大幅攀升,台灣傳產出口也轉呈大幅正成長,說明台灣各項產業出口表現主要係受全球需求影響,並非因為新台幣匯率,也與荷蘭病因匯率升值而損及競爭力的情況不同,台灣經濟並無荷蘭病現象。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荷蘭病是上個世紀在荷蘭,所發生產業資源分配不均的一個名詞

 

第二、 國際專家將台灣對於科技過度偏重所導致的亂象,以荷蘭病作比喻

 

第三、 央行每次碰到這個議題,就跳出來反駁

 

第四、 但問題是台灣的資源分配不均是事實,如果說不是「荷蘭病」,那應該算一種「台灣

       病」吧

 

6G

 

全球科技大咖開始探討下世代第六代行動通訊技術(6G)應用願景及技術標準,業界形容,6G早班車快開了,全球兩大陣營:次世代聯盟(NGA)、次世代行動網路聯盟(NGMN)已開始揪團展開6G技術及標準行動,台灣台積電(2330)、聯發科、中華電、工研院積極參加國際陣營,搶搭6G早班車。

 

 

業界人士分析,即便目前仍以5G為主流,各大6G聯盟及國際大廠在6G技術標準角力戰已搶先開打,不僅要提早布局6G技術,更要搶標準制訂影響力,以取得市場先機。

 

分析國際大咖提前展開6G大戰,主因各類終端應用快速且蓬勃發展,對行動網路傳輸速度、頻寬需求及低延遲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搭配未來人工運算、沉浸式體驗、機器人應用等各種需求,催生6G技術發展加快腳步。

 

目前世界各國探討6G技術標準的聯盟眾多,以NGMNNGA兩大陣營最受關注,共同目標是把6G應用與需求集中整合,提供給國際標準組織3GPP,預估2030ITU(國際電信聯盟)將提出標準,為全球6G商用拉開序幕,除國際廠商加入兩大聯盟,聯發科、台積電、中華電信及工研院等台灣產、研界指標也積極加入。

 

聯發科觀察國際趨勢,依據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研擬的時程,預期6G將在初步標準化工作大約在2025年至2025年之間開始。

 

業者分析,目前進度最快的是NGA,台灣有台積電、聯發科及工研院等加入;國際大廠則有蘋果、高通、思科、Google、愛立信、諾基亞、三星、MetaAT&TVerizon,重點是排除大陸廠商,被視為代表北美的6G聯盟。

 

NGMN則早在2008年就由國際電信業者、設備商及晶片業者成立,一路定義4G5G的應用需求,台灣電信龍頭中華電信、資策會、工研院、台大等都加入;國際廠商則有華為、英特爾、蘋果、Google、愛立信、諾基亞、Meta、高通等參加。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全世界5G還沒普及,但是6G已經開始了

 

第二、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低軌衛星快速的建設

 

第三、 馬斯克大幅的打造星鏈計劃,而俄烏戰爭又讓6G進一步的普及

 

第四、 台灣廠商在這其中有龐大的商機

 

中小企業

 

政府以實際行動力挺中小企業。行政院院會昨通過經濟部提報「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方案」,自今年起至二○二六年投入九五○億元經費,透過淨零碳排、數位轉型、創新加值、在地共榮等四大行動策略,提升整體競爭力,政府也將持續力挺中小企業,培植創新研發能量,打造中小企業成為未來的護國山群。

 

培植創新研發能量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會後轉述,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中小企業一向是台灣經濟的磐石,也在各行各業中產生了許多隱形冠軍。政府因此整合跨部會資源,提出「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方案」,預計五年投入近一千億元,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新世代中小企業,將進一步強化台灣的經濟韌性。

 

經濟部指出,台灣超過一五九萬家中小企業,創造九二○萬就業機會,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社會安定的力量。因應今年國際整體經濟趨緩的環境變化,政府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因此,經濟部結合相關部會推動「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方案」,今年起至二○二六年投入九五○億元預算經費,期能打造更多具國際競爭力的隱形冠軍,讓台灣中小企業在全球發光發熱。

 

根據經濟部的報告,這項方案將協助中小企業四個面向,包含「淨零碳排」厚植整體綠色永續力、「數位轉型」強韌產業科技經營力,「創新加值」提高企業附加價值力,「在地共榮」打造地方繁榮幸福力。預期五年讓整體節電量達到一.七五億度、雲世代服務二十一萬家次企業、打造二○○家隱形冠軍、一七○○家地方特色店家受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台灣過去的經濟以大企業為主

 

第二、 行政院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將注意力轉到中小企業上面

 

第三、 對中小企業的協助面向,包括淨零碳排、數位轉型等,都是正確的方向

 

第四、 政府計畫打造200家隱形冠軍,我認為是有可能的

 

能源危機

 

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引發歐洲能源短缺、全球能源價格飆漲與通膨,加上極端災變不斷,多重危機結合的「完美風暴」,籠罩即將在埃及夏姆錫克開幕的第廿七屆聯合國氣候峰會。

 

能源危機逾90國爆示威

 

俄烏戰爭引爆全球的能源、通膨危機,戰火外的多國民眾飽受能源價格飆漲之苦,今年有超過九十國為此爆發示威抗議,英國即為一例。熟悉能源政策的倫敦大學學院資深研究員德拉蒙德(Paul Drummond)接受本報訪問指出,歐洲天然氣市場相互連動,自去年夏天以來,英國天然氣與電力批發價格上漲五倍,加上俄羅斯石油禁運令,全球油價走高,汽柴油價格在今夏達到歷史新高,民眾叫苦連天。

 

「家庭瓦斯電費比去年增加一倍,並帶來高達百分之十的通膨率」,德拉蒙德說,家戶與企業能源支出飆升,且冬天即將到來,供暖需求將導致天然氣價格再上漲。

 

提升能源韌性才能轉型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分析:「短期能源危機的完美風暴會提醒各國,轉型過程有很多陣痛,例如歐洲對於俄國的天然氣依賴。」今年氣候談判會討論「能源韌性」和「氣候調適」,因為各國發現必須提升能源韌性、分散風險並降低單一依賴,才能完成轉型,像是德國改用浮動式天然氣接受站。俄烏戰引發的能源危機、更牽動氣候問題,去年承諾減少燃煤發電、甚至朝廢煤電方向的多個國家,都在這波危機下擴大或延長煤電使用。

 

溫室氣體濃度續創新高

 

聯合國轄下世界氣象組織更發布報告稱「我們正走向錯誤方向」,溫室氣體濃度續創新高,化石燃料碳排重回疫情前水準;各國提出的二○三○年減排承諾遠遠不夠,必須提出「七倍以上」的減碳作為,才能達成將升溫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的目標。另外,未來五年內,有百分之四十八機率會出現單一年度均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攝氏一點五度的情況。

 

化石燃料的碳排問題促使各國重新考慮核能:德國延長兩座核電廠運作至明年四月,韓國也擴大核電投資,二○三○年核電比重將提升至三成,以降低依賴化石燃料。

 

不過,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林子倫認為核電僅是短期作為,各國仍會持續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儲能與節能。

 

趙恭岳則說,核能是過渡性能源,作為主要選項機率不高,台灣唯有解決核廢料和安全問題,才有可能討論核能。

 

林子倫預測,能源危機將是今年氣候峰會周邊會議重點,「能源轉型是氣候治理的核心,所以各國面對二○五○年淨零會是挑戰」。他研判,經過疫情與能源危機等風暴,「減碳腳步可能調整變慢」,各國要守住「巴黎協定」攝氏兩度升溫目標將更困難。

 

聯合國十月下旬陸續發布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報告,專家指氣候危機已達到「極嚴峻時刻」,全球須攜手合作才能避免情況惡化到無可挽回。但因目前地緣政治情勢高度緊張,石化業營收大增,看不到二○三○年前達成全球碳排放減半跡象。儘管去年英國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各國承諾減少碳排放,但受俄烏戰爭及後疫情時代影響,多項報告顯示減碳結果不如預期。

 

聯合報與願景工程基金會採訪團將至埃及報導峰會,並與TVBS跨媒體合作,本月八日、十四日及廿一日連線直播。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全世界今年爆發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

 

第二、 俄烏戰爭是讓危機惡化的主要原因

 

第三、 能源價格高漲,民眾苦不堪言

 

第四、 所有國家現在關切的都是「能源韌性」,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不及格

 

人均碳排

 

第廿七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將開幕,台灣雖非締約國,但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台灣人均碳排量為全球第十九名,恐須加快跟上國際減碳腳步,才能鞏固氣候外交、產業競爭力。

 

去年峰會各國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全球需在二○三○年減碳百分之四十五,才能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台灣不僅減碳目標未跟上,仍停留在百分之廿,就連現有五年一期減碳計畫都落後,首期二○二○年減碳目標就破功,能否達成淨零遭質疑。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預計年底提出新的二○三○年減碳目標,一定比目前高,行政院也將針對淨零路徑「十二項關鍵戰略」提出執行計畫。

 

台灣大學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指出,政府除了訂出減碳目標,還需更具體的政策配套;今年三月台灣淨零路徑出爐,但仍欠缺整體性綠色新政。他認為台灣經濟以出口導向、製造業為主,過去為壓低成本,能源轉型遲滯;政府除增加綠電,對電價、電網及電力市場發展應有整體配套。

 

去年峰會拍板巴黎協定第六條,確立國際碳市場規則,台灣的碳定價卻遲未上路。環保署正研擬碳費制度,原預計二○二三年實施,因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案仍在立院審查,最快二○二四年才上路。

 

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有六十八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表示,愈早實施碳定價,減碳壓力愈小,台灣已較其他國家慢。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台灣雖然並非聯合國成員國,但依然必須加快趕上國際減碳的腳步

 

第二、 台灣的人均排碳為全球15名,成績相當的差

 

第三、 過去的目標希望在2030年減碳百分之四十五才能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

       台灣的減碳目標仍然停留在百分之二十,而且還落後

 

第四、 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製造業為主,未來必須改變

 

越南裁員

 

路透報導,台灣製鞋廠億雄鞋業正準備對旗下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工廠進行大規模裁員,將大砍三分之二的員工,理由是「訂單枯竭和財務問題」。

 

路透根據取得的文件指出,億雄鞋業在發給當地勞工的通知中說:「我們已嘗試過各種方法,但無法維持現有產量。」億雄鞋業宣布,121日起將必須終止1,185名員工的勞動合約。

 

億雄鞋業共有1,800名員工,主要為K-SwissTimberland等品牌供貨,不過與台灣其他同行寶成、豐泰等動輒四、五千人,甚至到數萬人相比,億雄鞋業規模相對較小。

 

雖然越南是全球各大品牌的主要製造中心,但胡志明市勞工聯盟上月表示,由於原物料採購困難和需求疲弱,紡織廠、鞋廠和電子廠的訂單銳減,該市許多工廠被迫縮短工時、讓員工放無薪假,或開始裁員。

 

法人認為,東南亞疫情影響供應鏈生產為短期現象,歐美客戶會更緊密提升和供應商間的合作關係;且運動鞋的製程有高技術門檻,不易轉單。另,因小廠倒閉也緩解缺工壓力,對大廠而言將是利多。

 

本周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越南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指數降至50.6,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但官方數據顯示,10月鞋類出口較9月增加5%

 

路透去電億雄胡志明辦公室,但電話無人接聽;另一方面,台灣製鞋大廠寶成集團的一名代表則說,該公司在胡志明市的營運一切如常。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越南是新的世界工廠,許多企業自中國撤出

 

第二、 但未來產業有大者恆大的趨勢

 

第三、 全球的供應鏈都在洗牌

 

第四、 光是遷移到越南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必須要透過數位轉型以及規模化,才能強化競爭

      

 

中聯通混改

 

大陸近年來積極推動央企和優質民企混改合作,如今再添一例。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昨(2)日發布通知稱,已批准中國聯通與騰訊控股旗下的創投子公司設立合營公司 ,主要從事內容分發網絡(CDN)和邊緣計算業務。

 

對此,有專家認為,有利當局持續以公有制為主體,並結合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通知顯示,聯通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聯通創投)與深圳市騰訊產業創投有限公司(簡稱騰訊產投)新設合營企業案,獲得無條件批准。受相關消息激勵,2日中國聯通A股衝上漲停,騰訊控股繼1日大漲逾10%後,2日又漲1.41%。

 

據相關資料,交易完成後,聯通創投、騰訊產投、有關員工持股平台將分別持有合營企業48%、42%、10%的股權,聯通創投、騰訊產投共同控制合營企業。

 

實際上,聯通創投與騰訊產投背後的兩家集團,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早在2017年,中國聯通與騰訊便在央企混改中「牽手」,中國聯通當時公告約人民幣780億的混改方案中,引入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蘇寧等在內的共13家戰略投資者,其中騰訊投資人民幣110億元占最多。

 

2018年在上海召開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聯通與騰訊簽署框架協議,結為戰略合作夥伴,雙方圍繞5G展開聯合創新,並建立「5G聯合創新實驗室」,在邊緣計算、車聯網、高精度定位等領域長期合作。

 

對於中國聯通再度牽手騰訊,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央企和優質民企推進混改合作,可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相互融合,優化投資和營商環境。

 

另有分析稱,央企混改目的是為讓國企在改革中能夠增加競爭力和活力,與此同時,給予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助力民營企業發展。

 

實際上,大陸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近日已審議通過第三批混改試點名單,已確定將31家國企納入第三批試點範圍。在此之前,發改委、國資委已展開兩批共19家央企混改試點。

 

大陸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近日則表示,下一步中國大陸將按分層分類的原則加快推進混改,積極推進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企混改,有效探索重點領域混改;在引導子公司層面改革的同時探索在集團公司層面推進混改。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國大陸正在積極推動國企與民企的結合

 

第二、 簡單的說就是要推動習近平所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三、 純粹的資本主義那套模式已經正式被否決

 

第四、 在這種情況下騰訊不得不和聯通攜手合作

 

內需市場

 

作為可能掌管大陸經濟一把手,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昨(2)日發表《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文章,內容提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堅持擴大內需戰略點,加快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外需部分則提高國際循環質量與水平。他指出,要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中共二十大後何立峰晉升政治局委員,外界認為他是接替劉鶴掌管經濟大權的熱門人選,可能接任國務院副總理,協助國務院總理李強分管經濟大政。未來將面對防疫清零政策、地緣政治所帶來對經濟內外衝擊導致的成長趨緩、財務風險等。

 

習近平於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現階段大陸經濟發展要步入「高質量」的主題。何立峰在文章中便提到,要達到上述目標,一個面向在於,要把擴大內需戰略與前幾年中共官方不斷提到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此增強大陸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在擴大內需上,增強消費與投資對供給結構的作用。

 

何立峰提到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個切面則是,發揮市場與政府的作用。深化「放管服」政革,加快構建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同時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而在二十大報告中頻繁提示「安全」重要性。何立峰文中也表示要提升產業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深化質量強國建設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除了加快傳統製造業數位轉型,也要壯大新材料、生命健康、智慧製造的新興產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國大陸未來不能再靠出口,內需變得相對重要

 

第二、 中國大陸現在的市場夠大,不只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連外商都想加入

 

第三、 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步入「高質量」,這是正確的方向

 

第四、 歐洲國家由於俄烏戰爭以及經濟衰退,紛紛前進中國市場

 

FCC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委員卡爾(Brendan Carr)於台灣時間2日凌晨抵台,由於美國電信商未來將在5G網路導入O-RAN設備,台廠軟體開發及製造能力,若能結合美商英特爾的晶片處理器發展出開放架構的O-RAN全新設備,將對全球設備市場投下震撼彈。卡爾此行,是否有機會深化美台在O-RAN產業鏈合作,備受矚目。

 

據了解,卡爾2日一早即與中華電、台灣大及遠傳等電信三雄的高層,就台灣整體5G頻譜發放、上網吃到飽資費、低軌道衛星釋照相關法規、及台廠O-RAN產業發展等交換意見。

 

目前全球除了日本樂天電信已採用Open RAN架構推出5G服務,就以美國電信及網路通訊大廠對於發展O-RAN態度最為積極,美國電信巨頭Verizon近期透露,Verizon網路可能會在今年小量採用O-RAN認證的設備,明年正式部署O-RAN,而AT&T也即將在5G行動基礎網路加入開放架構的O-RAN設計。美國電信公司的網路若著手投入O-RAN規劃,歐洲及其他各國電信公司也有機會跟進。

 

因此,卡爾此行,台美雙方有機會從O-RAN敝開洽商合作大門。至於合作方向,業界分析,台廠從軟體開發結合美商英特爾的晶片處理處,開發出5G SA(獨立組網)的基站,將來可以應用於美國電信大廠舖設O-RAN網路上,若台美合作成局,將為台灣O-RAN產業鏈帶來龐大且可觀的商機。

 

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由美國國會法令授權創立,掌管全美50州、哥倫比亞特區及美國領地的州際與國際通訊業務,包括電信、廣播、電視、衛星、電纜等業務,同時亦負責無線電頻譜政策,是影響美國整體電信、廣播電視產業發展及走向,最重要的一個機構,其角色類似台灣的NCC加上部份數位部的權責。

 

卡爾也是首位以官方身分訪台的現任FCC委員,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表示,就他了解,卡爾也是他2011年到任NCC以來,FCC訪台層級最高的官員。

 

AIT美國在台協會證實,卡爾將於2日到4日訪台三天,與台灣討論電信業務、網路安全以及其他與雙方利益相關的重要議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 FC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等於是美國的NCC

 

第二、 O-RAN5G未來的新方向

 

第三、 過去是封閉式架構,但未來走向開放式的平台,對於台灣來講有龐大的代工商機

 

第四、 美國在5G上面希望跟中國脫鉤,不只制裁華為,同時也希望台灣更融入美國的供應鏈

 

創新中心

 

陸力挺實體經濟發展,工信部7日在官網公布,近日批准成立三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石墨烯創新中心、虛擬實境創新中心、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受此激勵,大陸石墨烯、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高清影片等相關概念股7日集體大漲。

 

界面新聞報導,石墨烯是一種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新材料。石墨烯於2004年首度被發現,是目前已知最薄最輕、強度最高、韌性最好、導電與導熱性最佳,且透光率最高的材料。基於上述優點,石墨烯在電池電極材料、半導體器件及塗料等領域具有性能優勢,在改性材料方面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

 

大陸工信部7日指出,石墨烯創新中心依靠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公司成立,聚焦石墨烯材料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材料產業化應用與行業品質提升等研發方向,展開關鍵共性技術突破。虛擬實境創新中心則仰賴南昌虛擬現實研究院公司成立,將建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測試驗證、檢測等平台,逐步建構覆蓋虛擬實境全產業鏈的產業創新生態。

 

至於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是由四川新視創偉超高清科技公司成立,聚焦前端採集、內容製作、編解碼等能力。

 

21世紀經濟報導,A股上市公司華麗家族相關人士表示,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公司是好幾家石墨烯相關企業聯合成立的,華麗家族持股約1%。

 

第一財經報導,歐菲光持有南昌虛擬現實研究院公司20%股權。四川長虹與四川九洲分別持股四川新視創偉超高清科技公司10%與8%。目前,四川長虹8K電視的大陸市占率高達近九成。

 

A股市場上,石墨烯概念股華麗家族與VRAR概念股歐菲光7日均飆出漲停,高清影片概念股四川長虹則收漲1.85%。近一個月,華麗家族、歐菲光、四川長虹分別累計上漲4.73%、6.24%、6.56%。與VRAR產業關係密切的元宇宙,相關類股7日表現亮眼,整體上漲2.37%,其中109檔個股上漲,2檔個股持平,23檔個股下跌。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共二十大報告的核心關鍵詞,報告強調「著力點是實體經濟」,創新被置於「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意味著大陸安全、自主可控、達到卡脖子技術的突破、發展高階製造業、新能源領域進一步領先等,將是未來更加重要的實質性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國大陸強調發展實體經濟

 

第二、 在這個情況下,互聯網的平台會進一步受到打壓

 

第三、 這次選擇的題目,如石墨烯屬於相當先進的高科技

 

第四、 VR/AR跟未來的元宇宙相關,值得關注

 

富士康

 

富士康鄭州廠十月爆發新冠疫情,產線作業員大出逃,甚至不惜千里也要走回家,外界震驚之餘,也擔心鴻海產能是否受到影響。專家認為,iPhone 14 Pro組裝技術有其難度,蘋果難在短時間內轉單其他供應商,對鴻海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從此事來看所有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營運困境,若中國大陸堅定追求清零政策,長遠來看,不排除會有愈來愈多企業重新調整產能配置,移向海外。

 

首先,先來看富士康產線作業員紛紛求去,到底對iPhone 14 Pro產能帶來多大影響。

 

「作業員一走,就是走一整條生產。」一名熟悉富士康鄭州廠區的人士指出,鄭州廠區生產線作業員通常都是一走就走了一整群人,而從這次影片中的人數來看,離開的產線作業員數量相當大,不可能不影響產能。

 

好在,iPhone的出貨高峰已經過了。

 

「現在已經11月了,iPhone出貨量慢慢要緩下來。」台經院資深分析師邱昱芳認為,iPhone出貨高峰已過,但因為iPhone 14 Pro賣得很不錯,整體出貨動能將延續至第4季,「不過以今年情況來看,應該沒有那麼緊,鴻海也會先用深正常來做調度。」

 

至於蘋果是否會早上立訊、和碩?「我的判斷是,不太可能會動用到這個程度,除非鴻海產能調度不過來。」邱昱芳認為,鴻海目前所面臨的難題,並沒有兼具到蘋果非得找立訊、和碩不可。

 

尤其,iPhone產線並不容易調度。

 

iPhone產線,光是機器設備的投資,就是不小的金額,特別是高階iPhone,技術年年都有新變化,製程也要不斷優化。」產業人士指出,這一點從鴻海資本支出就可以看出,以今年900億元的資本支出來看,除了有很大一部分資本資出放在電動車之外,另有一部分的資本支出是拿來做技術優化跟設備建置。

 

不過,富士康員工大出逃,還點出所有中國企業面臨的另一個新難題,也就是,企業如何在動態經營政策下,維持穩定經營,企業生產營運向來是按表操課,何時進料、何時生產、何時出貨,都有一定規章制度,然而,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經常是突然宣布、突然開始,對於企業來說,所有既定的生產布局,都受到影響。

 

產業人士說,大家都擔心沒辦法出貨,早就開始擴展中國以外的備援,「今年以來,企業在中國的營運壓力明顯大了很多,也加快了海外布局腳步。」雖然中美貿易戰之後,企業早已開始南向,但是中國大陸的疫情清零政策猶如最後一根稻草,甚至加快出走的腳步。長此以往,究竟會不會影響中國本身的經濟發展,恐怕還是未知數。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富士康員工大出逃,造成國際新聞

 

第二、 問題不在富士康,而在於上海封城把大家嚇壞了

 

第三、 這個已經重創蘋果iphone 14供應鏈

 

第四、 富士康大幅加薪,但是否能夠穩定軍心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加國鋰礦

 

加拿大工業部3日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三家中國企業剝離其在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的投資,主要涉及電動車領域的鋰礦資源。實際上,上周加拿大政府發布新規稱,外國國有企業對加拿大關鍵礦產企業的投資將面臨嚴格審查。外界認為劍指中國,已採取行動將中資從關鍵礦產投資中剔除。

 

浙商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施毅分析指,中國大陸生產了全球約75%的鋰離子電池,但是在鋰資源占比不到20%。海外鋰公司大多在美國、澳洲及加拿大上市。這意味著鋰資源已經成為中國大陸電動汽車產業鏈最容易被卡脖子的環節之一。

 

 

這三家公司分別是中礦資源旗下中礦(香港)稀有金屬資源有限公司、盛新鋰能香港孫公司盛澤鋰業國際有限公司、以及藏格礦業旗下子公司Zangge Mining Investment Chengdu Co Ltd。他們分別被要求從加拿大動力金屬公司(Power Metals Corp.)、智利鋰業(Lithium Chile Inc.)以及加拿大超鋰公司(Ultra Lithium Inc.)撤資。

 

三家公司陸續回應,中礦資源披露投資加拿大動力金屬公司的進展,並表示,該事件不會對公司2022年及未來業績產生重大影響。不過受消息影響,中礦資源3日早盤一度跌停。

 

盛新鋰能回應稱,這是加拿大方面單方面的通告,公司未提前收到通知。公司對於加拿大的投資僅限於一家投資公司,該公司間接持有位於阿根廷的鋰礦項目,「目前這個礦正處於勘探階段,最壞的情況我們可以撤回投資,直接對項目投資。」

 

藏格礦業鋰板塊業務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該公司在加拿大當地並無鋰礦開發業務,該公司今年入股的加拿大超鋰公司僅擁有阿根廷、加拿大鋰礦項目的勘探權,且入股金額不大,約為人民幣2,000萬元。

 

加拿大政府表示,除關鍵礦產,對專門從事敏感個人數據業務的公司收購,以及涉及國有或受政府影響投資者的擬議投資,可能會正式啟動國家安全審查。

 

實際上,加拿大已多次對中資企業開鍘,早在2018年就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子公司收購加拿大最大建築公司阿肯集團(Aecon);202012月又否決山東黃金收購加拿大黃金生產商特麥克資源公司;20219月要求中國移動剝離其在加拿大子公司中的股份;今年5月同樣以國安為由,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加拿大的5G網路建設。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的關鍵在於電池

 

第二、 電池的關鍵在於稀有礦產特別是鋰礦

 

第三、 中國大陸的鋰礦不足,必須向全世界積極的收購

 

第四、 歐美遲早會約束中國大陸對於鋰礦的併購

特斯拉上海

 

特斯拉最新一期財報因產能未達預期而被市場所詬病。現傳出特斯拉將引進中國大陸工程師,改善加州佛利蒙特(Fremont)工廠的產能,把上海廠的成功經驗複製到美國。此外,特斯拉也計畫於2023年底開始正式量產備受市場矚目的Cybertruck(電動皮卡)。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提高產能的表現非常卓越。2019年動土、同年年底開始生產,速度之快前所未見,如今年產能達100萬輛電動車。加州佛利蒙特廠則能年產60萬輛電動車,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最近表示,「該廠相信還有成長的空間」。

 

 美國媒體引述匿名消息來源報導,特斯拉現在希望複製上海廠的成功,因此將派遣部分工程師,特別是自動化和控制工程師前來協助加州佛利蒙特廠提高產量,大約200人將赴加州執行至少持續3個月的任務。第一批工人最早11月就會出發。而如果大陸工程師改善製造流程能在加州獲得成功,同一批人可能很快也會造訪特斯拉的德州和德國廠。

 

 另外,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特斯拉2019年發表的Cybertruck將於明年底開始量產,較原訂的量產目標足足晚了2年。這讓數萬名已付訂金100美元的買主還得再多等1年。屆時一輛Cybertruck的起價估計至少要4萬美元以上。

 

馬斯克儘管因大陸市場與中國關係良好,但他在期中選舉前完成收購推特,不可避免地將迎來選舉流言對推特的挑戰。華盛頓郵報1日(當地時間)報導,推特在4月至10月間已封殺了3個與中國有關的群組,及刪除2000個帳戶。

 

 據報導,推特稱這些群組內的許多帳號的地址是在美國,但技術信號顯示卻是在中國。推特查封的其中一個群組推文超過25萬則,在410月推文的重點是支持前總統川普和陰謀論,包括疫情與疫苗。這些帳號因為違反推特有關平台操縱和垃圾郵件的規定而被刪除。

 

 本來有意鬆綁推特內容管制的馬斯克2日發文稱,推特不會在數周內恢復被禁的帳號,推特「將繼續打擊仇恨和騷擾,並實施選舉誠信政策」;此舉代表包括川普在內的被禁用戶,將無法在期中選舉前重新加入推特。(中國時報 張國威)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特斯拉上海今年已經生產100萬輛電動車

 

第二、 遠超過加州廠的60萬輛車的年產能

 

第三、 馬斯克請中國大陸的工程師赴美並不奇怪

 

第四、 未來台積電的工程師也會赴美支援

 

紫光醫療

 

大陸半導體巨頭紫光集團重整後「再出發」,近日首次公開發布收購訊息。據「紫光集團」微信公眾號消息,紫光集團旗下紫光聯盛成功收購瑞典Nile集團的多數股權,以加速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這可能是紫光集團在今年7月完成公司重整之後的首次公開收購。

 

瑞典Nile集團是一家專注於為醫療行業客戶提供醫療設備、RFID解決方案、印刷電子產品和安全解決方案在內的產品服務組合。

 

紫光集團是大陸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積體電路領軍企業,目前逐步形成以積體電路為主導,從「晶片」到「雲」的高科技產業生態鏈。紫光聯盛在過往發展中,多利用其行業知識和專利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開發並推出了眾多傳感解決方案。

 

據官網訊息表示,通過此次收購,紫光聯盛與Nile將實現技術融合和資源互補,加速助力產品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紫光聯盛將為更多患者提供新一代慢性病管理和家庭護理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對智慧貼片、可穿戴設備日益增長需求。

 

2015年以來,紫光集團為打造「半導體航空母艦」,以國際併購與自主創新為雙輪驅動:一方面斥資收、併購諸多企業,比如意圖收購美國DRAM大廠美光、美國硬碟大廠威騰電子、美國半導體製造商萊思迪6%股權等,同時欲入股台灣封測大廠矽品、南茂與力成,但上述過程大部分以破局收場;另一方面,紫光集團同時布局多個核心的半導體領域,包括紫光國微、長江存儲、紫光展銳、新華三等,涉及記憶體晶片、手機處理器晶片等諸多關鍵積體電路領域。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不過,也因為紫光併購策略十分燒錢,集團在2020年開始陸續爆出債務危機。截至20206月,紫光集團總負債規模達人民幣2,029億元,相比2012年底增長約44倍,並於202179日宣布破產重組。

 

但因晶片產業有高技術含量作為「硬實力」,不到一年時間,紫光集團公開招募引入人民幣600億元現金償債,今年711日,原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坤投資集團全部退出,公司100%股權已登記至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713日,北京一中院裁定確認紫光集團等七家公司重整計畫執行完畢,終結重整程序。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紫光是清華的關係企業

 

第二、 紫光財務出了危機,民營企業出手解救

 

第三、 鴻海計劃入股紫光,台灣不一定會許可

 

第四、 紫光積極步入記憶體的產業鏈,但半導體受到打壓,現在又將注意力轉向醫療

 

基輔停電

 

俄國飛彈重創烏克蘭基礎設施,40%電力設施全毀或受損。為了讓市民度過寒冬,首都基輔市政府員工正在建立1000個供應暖氣的避難所,兼具取暖和防空洞功能。市府官員表示,他們已著手為一個過去無法想像的狀況進行規畫:首都完全停電,必須將大約300萬居民全部撤離。

 

紐約時報報導,俄國總統普亭眼看俄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因而改變戰術,對烏克蘭能源設施狂轟猛炸,造成烏國供電極度吃緊。烏克蘭工程人員正在搶修被炸的電廠,並趕建防爆牆防止再受攻擊。國營的烏克蘭電網公司5日表示,七個地區將繼續輪流停電。

 

烏克蘭人民因沒電可用再面臨苦日子,官員也必須超前部署,萬一俄國飛彈再擊中電力設施,可能無法供電。

 

基輔市政府安全局局長特卡楚克表示,「俄國若繼續攻擊,我們也許會喪失所有電力系統」。如果電網即將停止供電,市府官員會在至少12小時前被告知,到了那個地步,特卡楚克說,「我們將要求居民撤離」。

 

他說,「如果沒有電,也會沒有水和汙水處理,因此政府正採取所有必要措施,保護我們的供電系統」。

 

烏克蘭電網公司表示,過去一個月烏克蘭發電廠和變電所不斷遭俄國飛彈和無人機攻擊。工程人員難以取得修復電力設施所需的設備,這些設備動輒數百萬美元,不過他們仍積極搶修,並在電廠築起防爆牆,以減少未來攻擊的損失。為了降低電網負荷並維持電網穩定,基輔等七個州仍輪流停電。

 

西方盟友承諾供應烏克蘭更多防空系統,但許多西方國家本身面臨經濟困境,內部已出現反對再援助烏克蘭的聲浪。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戰爭中間的弱點,是基礎設施

 

第二、 烏克蘭反攻得勝,俄國改變策略攻擊烏克蘭基礎設施

 

第三、 這個策略短期看來奏效,因為烏克蘭多處停電

 

第四、 未來中共也可能用相同策略對付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