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蘋果AI,特斯拉,全球電力,共和第一銀行,Alphabet,保時捷,Meta,聯合利華,華為Q1,比亞迪,全球電動車,陸廠蘋鏈,電動車,TikTok,微軟印尼,軟銀AI,必和必拓,研華,中鋼,輝達AI

理事長的話:蘋果AI,特斯拉,全球電力,共和第一銀行,Alphabet,保時捷,Meta,聯合利華,華為Q1,比亞迪,全球電動車,陸廠蘋鏈,電動車,TikTok,微軟印尼,軟銀AI,必和必拓,研華,中鋼,輝達AI

蘋果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1130501

 

英國金融時報(FT)調查發現,蘋果(Apple)正積極布局於人工智慧(AI)模型和產品,準備向其他科技巨人發動反攻,除了陸續從Google挖走數十名人工智慧(AI)專家,還在蘇黎世秘密成立一個歐洲實驗室。

 

FT分析LinkedIn個人資料、公開招聘以及研究論文發現,蘋果為了擴充AI和機器學習(ML)團隊,近幾年四處招兵買馬,特別鎖定Google的人才,2018年挖走賈南德瑞亞(John Giannandrea)掌管主管MLAI策略以來,又從Google至少挖走36人。

 

蘋果AIML研究主管班吉歐(Samy Bengio),原來也是Google頂尖的科學家,蘋果主持「Foundation Model」團隊的龐若鳴,原是GoogleAI語音辨識研究的負責人。

 

蘋果大部分AI團隊在加州和西雅圖的辦公室工作,但也在蘇黎世擴大一個重要據點。蘋果收購了當地兩家AI新創公司,虛擬實境(VR)的FaceShift和影像識別的Fashwell,促成蘋果在蘇黎世成立了一個研究實驗室,名為「Vision Lab」。

 

業內人士表示,蘋果的研發專注在行動裝置上建置生成式AI,這一突破將使AI聊天機器人和應用程式能夠在手機的硬體和軟體上運作,不必依靠資料中心的雲端服務。

 

2020年離開蘋果AI研究部門、重返卡內基美隆大學任教的薩拉赫丁諾夫(Ruslan Salakhutdinov)表示,蘋果一直致力於「盡可能在裝置上發揮功能」,這需要搭配更強大的晶片,以處理驅動AI模型所需的大量數據。

 

蘋果記憶體晶片供應商之一美光科技執行副總裁薩達納(Sumit Sadana)指出,下一個大趨勢將是「AI智慧手機」,這些手機需要更多DRAM

 

另外,薩拉赫丁諾夫認為,蘋果較晚推出AI,是因為語言模式容易說出不正確或有問題的答案。他說:「我認為他們只是更加謹慎,因為他們不能發布他們無法完全控制的東西。」

 

蘋果6月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屆時外界或許終有機會一睹蘋果投入生成式AI的成果。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伍德凌認為,新一代iPhone可能擁有更多可語音啟動的智慧個人助理,由升級版的Siri主導,例如可以透過語音和手機上所有應用程式互動。

 

他說:「在WWDC上,我們期待可預覽到一、兩個讓一般消費者耳目一新的AI功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至今沒有AI策略

                                    

第二、這就是為什麼蘋果今年股價一直下跌的原因

 

第三、蘋果終於覺悟,積極挖角同業

 

第四、蘋果還是有很好的條件,因為智慧型手機為全球最大業者

 

第五、對蘋果來說,和谷歌策略聯盟最能創造雙贏

 

 

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430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28日突然訪問中國大陸,此行顯然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為其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邁出重要一步。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特斯拉已與百度達成地圖和導航功能方面的合作協議,以及在資安和隱私問題上通過陸方要求,掃除了FSD進入大陸這個全球最大車市的兩大阻礙。受此消息激勵,特斯拉29日早盤一度股價大漲逾13%

 

隨著特斯拉將於大陸各地陸續解除禁行,外界看好有助於市場銷售回溫,並帶動包括華孚(6235)、貿聯-KY、乙盛-KY、東陽、英利、麗清等台廠供應鏈,業績都可望吃補。

 

在大陸販售智慧車款的外國企業,被要求受國家核准、約20家的地圖與導航系統本地供應商中,擇一採用。特斯拉也通過中國大陸汽車數據安全的四項檢測要求,且是唯一一家符合合規要求的外資企業。這四項要求,包括就車外人臉等訊息匿名化處理、預設不收集座艙數據、座艙數據車內處理、處理個人資訊時需明顯告知。

 

馬斯克28日下午抵達北京,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見面,也與大陸總理李強會面。馬斯克此行爭取FSD獲得批准,力圖避免特斯拉的業績繼續下滑。駕駛在使用FSD時仍需注意路況,並不代表可以全自動駕駛,FSD在美國買斷的價格為8,000美元,或每月訂閱價99美元。

 

馬斯克最新的大陸行正值特斯拉的動盪時期,電動車銷售放緩促使其削減成本並在全球裁員超過10%。他原定42122日訪問印度,但最終因「特斯拉的艱鉅任務」而取消行程 。

 

Wedbush證券分析師艾夫斯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馬斯克突訪中國大陸是「轉捩點」,「FSD可望在中國大陸解禁,我認為這為他們在當地實現FSD和自動駕駛,提供一次黃金契機」。

 

但特斯拉在中國大陸仍面臨艱鉅挑戰,據彭博計算中國乘聯會的數據,特斯拉去年第1季的大陸市占率尚有10.5%,到年底時僅剩約6.7%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近期股價大跌

 

第二、中國市場對特斯拉還是非常重要

 

第三、馬斯克很明白這個道理,果然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四、為其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鋪路

 

第五、但從長期而言,特斯拉和中國競爭對手比亞迪差距會拉大

 

 

全球電力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1130430

 

根據七大工業國集團(G7)能源部長會議的一份聯合聲明草案,G7目標在2030年前將全球電力儲存容量提高6.5倍,要推動支持再生能源更廣泛地使用。

 

G7氣候、能源與環境部長會議29日在義大利杜林登場,會議將討論上述目標。根據日經新聞報導,聲明草案呼籲,透過儲存電池和氫能的方式,將電力產業的能源儲存容量在2030年提高至1,500百萬瓩(GW) ,高於2022年的230 GW

 

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會受到天候、日照等影響,讓發電變得不穩定。在日本和許多其他國,不時會發生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電力供過於求,最後只好浪費的情況,以避免電網過度負荷。因此,採用儲能電池極為重要。

 

電力可以透過各種形式儲存,包括儲能電池、氫氣與水力發電。隨著再生能源擴張,提高了電力供應的不穩定性,因此必須增加儲電容量。G7計劃藉由設定目標的方式,為設置儲電電池和輕能源儲存鋪路。

 

去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已達成協議,到2030年要讓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三級跳。最新的G7草案也設定要大幅擴大投資於輸配電網絡,以便更廣泛地傳輸更多再生能源電力。

 

G7認為,這些行動是能夠支持COP28再生能源目標與強化能源安全的具體措施。

 

另據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義大利正試圖說服其他G7成員國,設定更宏偉的共同時間點,來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義大利目前計劃2025年前關閉燃煤電廠,而薩丁尼亞島的期限則設在2028年。報導指出,德國拒絕義大利的提議,擬按原定計畫,在2030年前汰除煤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電力需求將會大增

 

第二、台灣目前面臨嚴重電力危機

 

第三、再生能源有很多不確定性

 

第四、核能是最佳再生能源

 

第五、台灣發展AI成立資料中心,會耗費大量電力

 

 

共和第一銀行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1130428

 

費城共和第一銀行(Republic First Bank)因陷財務困境,已遭賓州監管當局關閉並售予同業Fulton Financial,成為今年全美第一家倒閉的銀行,凸顯出去年春季三家區域性銀行倒閉以來,小型銀行仍面臨重重挑戰。

 

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26日的聲明,共和第一銀行在紐澤西州、賓州和紐約州的32家分行,27日或29日(周一)將改掛Fulton招牌重新營業。

 

截至1月底,共和第一銀行擁有大約60億美元資產及40億美元存款,據FDIC估計,接管該銀行將導致存保基金失血6.67億美元。Fulton指出,除存款外,共和第一銀行借貸和其他債務總計約13億美元。

 

這樁併購交易將使Fulton在費城市場的據點幾乎倍增,兩家銀行合併存款約86億美元。

 

如同去年春季倒閉的三家區域性銀行,總部在費城的共和第一銀行也遭遇類似難關:利率大幅升高導致未實現的貸款與證券損失。20233月至5月,矽谷銀行(SVB)、Signature銀行、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相繼倒閉,皆因持有債券的票面價值隨利率躍升而蒙受損失,加上大部分存款未納保,嚇得存戶迅速抽腿。

 

去年三家區域性銀行倒閉後,監管當局原擬接管共和第一銀行,但因該行宣稱已和投資人達成增資協議而作罷;不料那樁交易在今年3月破裂,導致該行被接管、出售。

 

與去年有別的是,共和第一銀行規模小得多,去年倒閉的三家銀行資產規模約1,000億至2,000億美元。此外,因為已有買家,政府就無須傷神該不該擔保超出FDIC存保額度的存款。事隔一年,存款戶已有充裕的準備時間,不像去年那樣猝不及防。

 

相對而言,這回出售共和第一銀行的交易按部就班進行,也避免假如失序倒閉可能引發的信心危機。

 

不過,美國區域性銀行至今搖搖欲墜。過去兩年來利率走高,迫使這些銀行支付更高利息給存款戶,侵蝕獲利。比起摩根大通和其他大型銀行,這些中小型銀行更難吸收隨監管規定趨嚴和技術升級增加的成本。有些銀行在辦公大樓等商業不動產貸款曝險甚高,也可能受商辦價值大跌拖累。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又有銀行倒閉

 

第二、金融業前景不容樂觀

 

第三、通貨膨脹有死灰復燃的趨勢

 

第四、這家銀行規模較小,影響不大

 

第五、但美國區域性銀行至今搖搖欲墜

 

 

 

Alphabet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0428

 

人工智慧(AI)需求加持下,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的財報成績亮眼,激勵該公司26日收盤市值突破2兆美元大關,為歷來首見,也是第四家締造此一紀錄的美國企業。

 

彭博資訊報導,Alphabet 26日大漲10%,收每股171.95美元,為20157月來的單日最劇烈漲幅。這讓該公司市值衝高近2,000億美元,創美股史上的最大單日增幅之一,市值更隨之登上2.15兆美元。Alphabet股價今年來攀升23%,表現遠優於那斯達克100指數的上漲5.3%

 

Alphabet上季營收超越市場預期,主要是雲端運算部門在AI成長帶動下,表現強勁。該公司並宣布將發放股息,並實施700億美元的庫藏股回購,也讓投資人備感振奮。

 

Alphabet市值曾兩度在美股盤中衝破2兆美元,一次是在2021年,另一次在本月稍早。不過本次是該公司的收盤市值首次跨越此一關卡。這讓Alphabet正式成為2兆美元市值俱樂部的成員,只有蘋果、微軟、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輝達(Nvidia)的公司市值跨越此一門檻。與此同時,亞馬遜市值也逐步進逼2兆美元。

 

Phoenix金融服務公司的首席市場分析師考夫曼說,Alphabet的管理極度優異,自由現金流令人驚嘆,並有龐大的研發預算,儘管沒人知道,該公司是否會有最佳的AI產品,但很難出手做空。

 

Alphabet通往2兆美元之路有些顛簸。先前該公司的AI產品遭到批評,導致股價上下波動,而且儘管Alphabet多年來在AI領域投入巨資,在本次財報發布前,部分投資人仍質疑該公司能否與OpenAI等競爭。

 

華爾街普遍看多Alphabet,彭博追蹤的分析師中,近85%建議買進該公司股票。外界估計Alphabet的盈餘和營收,到2026年為止,每年都將有兩位數成長。與此同時,Alphabet股價看來仍算便宜,該公司交易價格約為預估本益比的23.5倍,是科技七雄中本益比最低的業者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Alphabet市值終於衝破2兆美金

 

第二、Alphabet是矽谷AI發展先驅

 

第三、但這兩年被微軟踩在腳下

 

第四、先前AlphabetAI產品功能遭到批評,導致股價向下波動

 

第五、但AlphabetAI業務正逐漸走向軌道

 

 

保時捷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1130428

 

保時捷(Porsche)上季獲利大幅下滑,寫下20229月上市以來最弱業績表現。彭博資訊分析,保時捷正值車型換代期,再加上中國大陸需求疲軟,對公司營運前景構成壓力。

 

這家福斯(Volkswagen)集團旗下的豪華跑車廠,今年第1季營業利益年減30%,至12.8億歐元(14億美元),除了因為中國消費者買氣持續保守,公司在美國也遭遇清關問題。保時捷先前就提示過,由於公司致力於四款新車的發售,今年年初有可能會是個業績低點。

 

保時捷財務長梅施克(Lutz Meschke)在財報媒體說明會上表示,訂單在今年其實是滿檔的,未來幾個月電動Macan911等新車將會對產出和報酬率帶來壓力,但2025年獲利應該就會「強勁加速」。

 

保時捷表示,目前仍然維持其全年業績指引不變,預期營收仍設定在最高可達420億歐元。保時捷不僅砸錢研發新車款,對車內科技和駕駛人體驗也投入很多資金。梅施克說,展望2025年,保時捷的獲利成長就會回到17%19%

 

雖然經濟衰退對保時捷等豪車製造商造成的衝擊相對較小,但中國的需求一直在下降,產生不良影響。中國消費者現在艱難因應房地產危機和經濟疲軟。梅施克預期今年下半年中國市場可望有所復甦。中國市場是保時捷最大市場,上季在這個市場的交車量銳減24%,至16,340輛,中國在保持捷總銷量占比略高於五分之一。

 

Bernstein分析師萊特曼在保時捷發布財報前表示:「我們需要看到更多證據,證明管理層有把握可以穩定住一些保時捷在中國的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保時捷業務受到全球經濟影響

 

第二、最重要的市場是中國大陸

 

第三、但中國大陸需求疲軟

 

第四、可是在台灣賣得非常好

 

第五、台灣今年第1季掛牌數達到1,409輛,等於一天就賣出逾15輛保時捷

 

 

Meta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記者周克威、林薏茹,1130426

 

臉書母公司Meta上季營收與獲利均優於預期,但本季營收預估低於市場預期,且今年最多將擴大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於人工智慧(AI)等科技,有望嘉惠台廠,卻重燃投資人對Meta執行長祖克柏「揮霍無度」的憂慮,Meta股價25日在美股早盤暴跌逾12%,並拖累美國科技股走低。

 

Meta上季獲利年比成長一倍多至124億美元,每股盈餘4.71美元,營收年增超過27%365億美元,為2021年來最大增幅,全都優於分析師預期。

 

Meta預估,本季營收將介於365~390億美元,中位數為377.5億美元,代表年比成長18%,但低於分析師預期。

 

Meta也上修今年資本支出區間到350~400億美元,高於先前預估的300~370億美元,且預期明年支出將再增加,以「持續加速我們的基礎設施投資,以支持我們的AI路線圖」。

 

Meta此舉有望相關台系供應鏈營收成長。Meta目前伺服器主要代工廠為廣達、緯穎。廣達占比約五成,緯穎則達三成,兩家協力代工廠可望喜迎大商機。緯穎看好,AI伺服器占營收比重將延續去年逐季增加態勢,今年全年營收占比至少兩成起跳。

 

祖克柏表示,他相信Meta「未來幾年應該擴大投資,打造最先進的模型、以及舉世規模最大的AI服務」,「一旦我們新的AI服務達到規模,我們擁有有效變現的優秀紀錄」。

 

他也說,Meta會繼續投資於他要打造元宇宙的長期願景,聚焦於開發他稱之為「穿戴式AI」的技術,也就是內含AI助理的智慧眼鏡。

 

 

我們的看法:

 

第一、Meta上季營收與獲利均優於預期

 

第二、今年將擴大100億美元資本支出,用於AI

 

第三、但卻造成股價下跌

 

第四、這是正確的決定,應該加速AI基礎設施投資

 

第五、就如同台積電當年積極投資基礎設施一樣

 

 

聯合利華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426

 

英國消費品巨擘聯合利華(Unilever)上季銷售優於預期,扭轉多年來營運表現落後給瑞士食品巨頭雀巢(Nestle)的態勢。先前全面調漲價格的雀巢,則受累於北美市場業績不振,上季銷售成長趨緩。

 

聯合利華25日表示,第1季銷售年比成長4.4%150億歐元(160.5億美元),增幅超越市場預期,並且維持今年3%~5%的銷售成長預估不變,基本營業利益也預料將略微改善。聯合利華股價25日盤中大漲近6%

 

通膨居高不下已影響購物預算,促使消費者購買較便宜的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嘉惠聯合利華和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等業者。聯合利華上季產品銷售量和價格分別攀增2.2%

 

聯合利華產品包括高檔護膚用品與維他命的美妝和健康部門,上季銷售激增7.4%。執行長舒馬克的整頓計畫也功不可沒,他3月宣布分拆冰淇淋事業,作為重新聚焦事業領域的一環。

 

雀巢第1季不計併購與匯率波動影響的自體銷售成長1.4%,低於市場預期,也遠低於去年同期的9.3%,因產品漲價後拖累銷量,拖累股價盤中大跌4.8%2020年來最低水準。雀巢上季平均調漲產品價格3.4%,該公司評估銷量的關鍵指標實質內部成長率下滑2%,減幅甚於市場預估的0.5%

 

雀巢北美市場上季自體銷售下滑2.5%,原因是消費需求疲弱。上季健康科學部門業績也滑落,受供應鏈亂象影響,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的銷售下滑。

 

雀巢執行長施耐德說,自體銷售成長有望在年底前回升,維他命事業可望在本季迎來轉折點。該公司維持全年約4%的自體銷售成長率預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士以前最大的食品巨頭是雀巢

 

第二、聯合利華終於反敗為勝

 

第三、聯合利華雖然是瑞士公司,但註冊地是在英國

 

第四、高檔護膚用品於美妝及健康部門,業績大幅成長

 

第五、雀巢未來需要新的業務成長點

 

 

華為Q1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501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昨(30)日公布,2024年第1季公司營收約人民幣1,784.5億元(約新台幣8,030億元),年增36.66%;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人民幣196.5億元(約新台幣884億元,平均每日賺近10億元),年增564%,淨利潤率達11%。該報告也是華為被美國制裁以來最好的單季財報。外界認為利潤提升與高階手機強勢回歸有關。

 

外界認為,華為已經在制裁常態化下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生存方式。今年華為終端發表產品的節奏明顯變得更快,第1季就推出Pura70系列手機,智界新S7、問界新M5、享界S9等諸多新品。2024年被視為華為終端產品的全面回歸之年。

 

回顧華為被美制裁前後業績表現,2020年第1季,華為營收人民幣1,822億元,淨利潤率7.3%,達到歷史巔峰。不過,受到制裁影響,此後營收與淨利潤下滑。2023年第1季華為營收人民幣1,321億元,淨利潤率僅2.3%,為10年新低。

 

華為3月底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2023年華為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實現全球銷售收入人民幣7,042億元,年增9.63%,為2019年以來最大年度增幅;淨利潤人民幣870億元,年增144.5%

 

外界普遍認為華為營收的增長與高階手機強勢回歸有關。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近期發布2024年第1季大陸智慧手機市場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手機出貨量年增率為70%,達到1,170萬支,市占率達17%,為時隔13季後,再度重奪中國大陸市場第一。

 

國際數據公司(IDC)手機單季跟蹤報告顯示,榮耀和華為已經並列大陸智慧手機出貨量第一,其中華為拿下17%的市場,出貨量年增110%,是增幅最快的廠商。

 

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的手機銷量周度報告數據,華為第1季銷量年增69.7%。 而大幅成長很大程度歸功於其5G手機Mate 60系列的銷售火爆。

 

除了手機之外,汽車業務轉虧為盈或也是助力。華為終端BG CEO余承東3月曾表示:「華為車BU今年大概能夠實現轉虧為盈。今年前三個月,智選車業務實現轉虧為盈,車BU業務也接近損益平衡的邊緣。預計從4月開始,應該能實現轉虧為盈。」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逐漸恢復元氣

 

第二、主要原因是手機業務大漲

 

第三、淨利潤人民幣196.5億元,年增564%,實在驚人

 

第四、這是華為被美國制裁後,最好的單季財報

 

第五、華為正在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系

 

 

比亞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0501

比亞迪、長安汽車、賽力斯等車企公布今年第1季財報,其中比亞迪營收人民幣1,249.4億元,年增3.9%,淨利潤人民幣45.6億元(新台幣201億元),年增10.6%,獲利繼續保持向上趨勢,且利潤增速超越營收增速。

 

長安汽車只能用「慘澹」來形容,淨利潤人民幣11.5億元(新台幣50.9億元),年減83.3%。搭上華為的賽力斯淨利潤人民幣2.2億元(新台幣9.7億元),年增135.1%,在新能源造車後首次出現獲利。

 

界面新聞報導,比亞迪今年第1季銷售62.6萬輛汽車,年增13.4%,特別是3月,銷售汽車30.2萬輛,年增46%,占當季將近一半。

 

業績增長和產銷兩旺的背後是降價促銷策略的成功。今年第1季,比亞迪連續推出多個「榮耀版」車型,不僅升級配置,價格還調降,直接引發行業新一輪的價格戰,帶動了旗下王朝和海洋系列的中低階車型銷量高速增長。可以看出,規模擴大降低成本帶來獲利空間,這是比亞迪敢於降價底氣。

 

長安汽車營收仍然保持增長,但淨利大幅下降,長安汽車將此歸結於投資收益的大幅下降,長安汽車季內投資收益年減96.4%,降至人民幣1.7億元,公司稱主要因去年同期併購深藍汽車確認投資收益影響。

 

從結構上看,長安汽車仍是以合資品牌燃油車的利潤來支持在新能源領域的虧損。財報顯示,2023年,深藍和阿維塔兩大品牌淨虧損合計高達人民幣66億元。

 

賽力斯今年第1季業績大漲,得益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AITO問界系列市場表現持續向好,帶動規模效應顯現;另一方面是降本增效、技術創新等多重舉措下,經營效率得到提升。

 

今年第1季,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4,825輛,年增374.7%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愈來愈強

 

第二、利潤增速超越營收

 

第三、但其他大陸同業並非如此

 

第四、傳統汽車大廠長安汽車的業績慘澹

 

第五、比亞迪逐漸變成電動車「一個人的武林」

 

 

全球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429

儘管中國大陸電動車已供過於求,當地產能依然持續快速擴增,引發各界擔心當地電動車可能低價出口,在全球掀起割喉式價格戰。

 

日經新聞報導,汽車工廠產能利用率的損益平衡點常為80%,但在中國大陸的新能源車(包括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工廠只要約50%,原因就在於電池採購網集中於中國大陸。

 

南韓SNE研究公司的報告指出,全球前十大電池製造商中,陸企就占了六家,約八成的陰極材料在中國大陸生產。

 

另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資料,電池約占電動車30%~40%的製造成本,但中國大陸電池平均價格比歐、美便宜約兩成,當地電動車業者還能以低成本採購鋼鐵等零組件,且北京當局已慷慨大量補貼研發、建廠等支援。

 

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產能也持續以快於需求成長的速度擴張,明年預料將超過3,600萬輛,比約1,700萬輛的預估銷量,多出近2,000萬輛。

 

一些中國大陸電動車廠以擴大出口到歐洲和東南亞,作為危機出路。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去年新能源車出口量激增78%120萬輛,明年可能攀抵350萬輛。這將打擊日本與歐洲車廠。

 

這已引發世界各地的危機意識。歐盟已在調查中國大陸是否以獲得政府補貼的低價銷售電動車,不公平地阻礙競爭。

 

美國財長葉倫本月稍早訪陸時,也同意設立框架,討論產能過剩問題。

 

儘管產能過剩,中國大陸依然持續補貼生產電動車的原因,包括提振經濟成長、維持就業、並提升中國大陸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的地位,卻可能使全球電動車市益加供應過剩。最新估算顯示,中國大陸2009~2022年共補貼約1,730億美元支持新能源汽車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電動車市場放緩

 

第二、中國電動車供過於求

 

第三、中國大陸可能向全世界出口,造成價格戰

 

第四、美國跟歐洲,均指控中國大陸產能過剩

 

第五、但根本問題是,中國大陸的競爭力遠超過歐美國家

 

 

陸廠蘋鏈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0428

 

蘋果新供應商名冊上周發布後,被納入的個股市場反響平平,「果鏈」對大陸資本市場影響下滑,大多龍頭果鏈廠商對於蘋果的依賴性正在逐步降低。眼下除蘋果外,果鏈們均開始投入華為、榮耀等更多廠商懷抱。

 

從蘋果的最新供應商名冊來看,2023財年大陸「新增八家、剔除四家」,被新納入蘋果供應鏈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寶鈦股份、三安光電、博碩科技、東尼電子等;被剔除的則包括精研科技、得潤電子等。

 

與往年蘋果一旦公布「剔除」就股價大跌的情景不同,上述被剔除的兩家A股上市公司在過去一周內股價均上漲,其中得潤電子漲幅超8%、精研科技漲超9%;而首次進入果鏈的三安光電漲幅則約為3%、寶鈦股份為4%,未迎來預期般拉升。

 

顯然,「果鏈」二字的號召力大不如前,一方面源於市場對於果鏈不穩定性的擔憂,另一方面則與蘋果手機日漸下滑的市場有關。

 

不過,果鏈三巨頭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的首季業績卻仍然整體表現亮麗。立訊精密首季實現淨利人民幣24.71億元,年增22.45%;歌爾股份淨利人民幣3.8億元,年增257.5%;藍思科技首季營收人民幣154.98億元,年增57.52%,創歷年同期新高,淨利人民幣3.09億元,年增379.02%。此外,鵬鼎控股、欣旺達、長盈精密、京東方A等傳統果鏈廠商均實現不同幅度業績增長。

 

財聯社報導,包括藍思科技、立訊精密、京東方等重要果鏈廠商先前均參與了華為 Mate 60系列的供應,豐富的下游客戶有效降低了營運風險。其次是新興業務的崛起,果鏈們積極啟動「第二成長曲線」,以XR、通訊、車載三個方向為主。

 

對於第1季業績增長,歌爾股份表示,公司精密零件、智慧聲學整機等業務板塊以及VR/MR/AR、智慧穿戴等產品線業務在第1季進展順利。另一「果鏈」巨頭立訊精密日前則因為通訊伺服器業務意外「走紅」。車載方面,幾乎所有龍頭果鏈廠商均有入局,入局方式包括智慧座艙、HUD、零部件等。藍思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日前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已與超過30家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及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建立合作關係。

 

實際上,當前與蘋果合作的進展已經很難完全評價果鏈們的業務情況,誰能把路愈走愈寬,擁有多條成長曲線,成為消費電子產業鏈巨頭們下半場的決勝關鍵。業內人士表示,消費電子上游廠商入局新能源等新業務需要三到五年的驗證期。眼下,距離廠商大規模進軍新業務的2020年已經過去四年,新一輪的洗牌即將到來。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供應鏈不再由台商主導

 

第二、中國大陸的供應鏈業者崛起

 

第三、但中國大陸供應鏈業者也不斷淘汰,有新公司進入

 

第四、大陸產業鏈迅速發展

 

第五、不被一家公司獨占是很好的現象

 

 

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顏嘉南,1130424

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期2024年全球電動車銷售維持強勁步伐,全年銷量上看1,700萬輛,年增幅超過20%,大陸將是2024年電動車銷售成長的主要推手,估計銷量達1,000萬輛。

 

IEA23日公布的年度《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預測,2024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1,700萬輛。2024年第一季全球電動車銷量年增25%,該季的銷量相當於2020年全年銷量。

 

2024年大陸電動車銷量估計達1,000萬輛,占整體汽車銷售的45%。美國電動車占汽車銷售比重估計約九分之一,歐洲的比重約是四分之一。

 

2023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創紀錄,銷量年增35%至1,400萬輛。雖然需求集中在大陸、歐洲和美國,但越南和泰國等新興市場也寫下銷售佳績,電動車占整體汽車銷售比重分別為15%和10%。

 

2023年大陸出售的電動車中,超過60%的售價比傳統內燃引擎汽車便宜,不過歐美的傳統汽車平均售價仍低於電動車。

 

IEA預測未來十年市場對電動車的強勁需求,預料將重塑全球電動車產業,並大幅降低陸路交通的石油消耗量。

 

IEA同時預期,2035年前全球出售的汽車有半數是電動車,比重高於2024年的逾五分之一,但前提是充電基礎建設持續擴張。

 

隨著業者在電動車供應鏈砸下巨額投資、政策支持,以及電動車和電池價格下降,預期將在未來幾年為電動車產業帶來更大的變化。

 

IEA執行董事畢洛(Fatih Birol)表示,雖然各地市場強勁不一,但IEA的數據清楚顯示出電動車的動能。全球電動車變革似乎準備好進入新的成長階段。業者積極擴大電池製造投資,意味著供應鏈已經能夠滿足汽車廠雄心勃勃的擴張計畫,路上的電動車比重預期持續大幅攀升。

 

畢洛指出,依據當前的政策,2030年前大陸路上行駛的汽車將近三分之一是電動車,美國和歐盟約五分之一。這種轉變將對汽車和能源產業帶來重大影響。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際能源總署預期2024年電動車全年銷量1,700萬輛

 

第二、大陸銷量達1,000萬輛

 

第三、全球年增幅超過20

 

第四、2024年第一季銷量年增25%

 

第五、中國大陸占整體汽車銷售45%,美國占9分之1,歐洲比重是4分之1

 

 

TikTok

資料來源:取自自由時報 編譯林家宇,1130427

 

知情人士:寧關閉也不賣

美國科技產業媒體「The Information」報導,中國「字節跳動」尋求在保留演算法機密的情況下,出售旗下短影音平台「TikTok」的可能性。對此,字節跳動廿五日於自家媒體平台「今日頭條」駁斥該消息,「外國媒體關於字節跳動探詢出售TikTok的報導並非事實」、「字節跳動沒有任何出售TikTok的計畫」。另據「路透」引述四名知情人士說法,字節跳動寧願關閉TikTok,也不願出售。

 

訴求法律途徑維護權益

美國總統拜登廿四日簽署的援外法案,包含要求字節跳動在法案生效後二七○天內自TikTok撤資,否則無法在美國營運。TikTok表示,除了已在保障美國用戶資訊的「德州計畫」投入十五億美元,也將尋求一切法律途徑維護權益。

 

字節跳動否認有出售意願

「法新社」引述評論人士觀點,資料安全只是美政府對TikTok顧忌的一部分,其強大的演算法也必須與北京方面脫鉤。法案亦禁止字節跳動繼續掌握TikTok向用戶推薦內容的演算法機制。對於TikTok誓言打法律戰的決心,部分專家認為美國最高法院應會把國家安全考量置於言論自由保護之上。

 

字節跳動關係人士向路透表示,TikTok的演算法被視為字節跳動整體運作的核心,是該平台取得廣大用戶眼球的「秘方」,程序上要切割TikTok和演算法頗為繁複,字節跳動也不會同意把這項寶貴資產讓給競爭對手,種種考量使得出售的可能性相當低。

 

主要收益仍是中國市場

此外,TikTok使用者僅占字節跳動總收益和每日活躍用戶的一小部分,讓字節跳動願意承受有限的商業衝擊。字節跳動並未公開公司獲利表現或旗下所有事業體的財務細節,其最大收益來源仍是以抖音為主的中國本土市場,美國則占TikTok整體收益約四分之一。知情人士透露,字節跳動的收益從二○二二年的八百億美元,到二○二三年大幅提升至一二○○億美元。

 

TikTok的出售除了本身意願,實務上也會面臨諸多挑戰。例如TikTok價值估計達數百億美元,口袋夠深的美科技公司像是MetaGoogle即便有意收購,也可能因觸犯反壟斷法疑慮受阻。另外,出售任何由中國企業掌握的技術得經過中國政府同意,北京當局已出言反對TikTok被迫出售,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中國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TikTok被美國封殺

 

第二、參議院也通過此議案

 

第三、這完全是中美地緣政治鬥爭下的結果

 

第四、字節跳動寧願關閉TikTok也不願出售

 

第五、因為TikTok最重要價值在於演算法

 

 

微軟印尼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怡均,1130501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30日宣布,該公司未來四年將投資17億美元,在印尼打造新的雲端服務和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包括興建資料中心。

 

納德拉本周展開東南亞之行,首站走訪印尼雅加達,接下來擬前往馬來西亞與泰國。納德拉表示,微軟的投資將帶來最新且最好的AI基礎設施至印尼,「我們在AI基礎設施方面將引領一波潮流」。

 

印尼通訊與訊息部長布迪(Budi Arie Setiadi)向記者表示,納德拉30日和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以及內閣官員會面,商討共同合作AI研發與人才發展事宜。佐科威建議微軟的資料中心基地可設於觀光島嶼峇里島,或設在規劃中的新首都努山塔拉(Nusantara),該市位在婆羅洲,目前仍在建設中。

 

微軟指出,對印尼的投資主要是針對當地不斷增長的雲端運算服務需求,對印尼而言也可獲得由AI引發的經濟與生產力契機。

 

納德拉提到,微軟將與政府、機構與社區合作以提供AI技術學習機會,目標2025年以前在東南亞訓練250萬人,其中印尼包括84萬人,藉此支持當地開發者社區。

 

微軟積極在全球各地布局以拓展對AI開發的支持。這家重量級軟體業者4月稍早甫宣布未來兩年在日本投資29億美元,俾以擴充雲端運算和AI基礎設施,隨後又宣布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AI業者G42注資15億美元。

 

近期美國科技巨擘領袖紛紛走訪印尼,展現對東南亞以及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視。兩周前蘋果執行長庫克才剛與佐科威見面,討論蘋果在印尼的投資機會。佐科威還向庫克提到,希望蘋果能到印尼設廠。

 

微軟2021年在印尼打造該區域第一座資料中心,以因應客戶數據必須儲存在本國的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在印尼打造新的雲端服務和AI基礎設施,意義重大

 

第二、特別是興建資料中心

 

第三、這是印尼的一大勝利,因為過去主要集中在越南

 

第四、微軟積極在全球各地布局,以拓展對AI開發的支持

 

第五、微軟近期投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AI業者G42,注資15億美元

 

 

軟銀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蕭麗君,1130424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軟銀集團為了打造世界級的日語生成式AI模型,計劃在未來兩年投資1,500億日圓(約9.6億美元),強化AI運算設備。

 

此外,訓練大型語言模型需要最先進的繪圖處理器(GPU),軟銀還打算向輝達進行採購。這些GPU不僅用於自身AI開發,也將租借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使用。

 

目前軟銀預估將在2024年財年度完成第一個大語言模型 (LLM),內含3,900億參數量,最快在2025年度將繼續開發參數量達1兆的高效能模型。作為參考,OpenAIGPT-4的參數量已達到了兆參數等級。

 

除了打造本土AI技術,軟銀還積極設立資料中心以支援AI新服務的推出。據報導指出,該公司計劃斥資650億日圓在日本各地建造資料中心。這項措施有助進一步鞏固軟銀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增強日本在全球AI賽道的競爭實力。

 

外界認為,軟銀這項投資將創日本企業對AI運算基礎設施的最大紀錄。一旦完成,該公司將成為日本運算能力最強的企業。

 

雖然日本對於進軍生成式AI領域一直具有濃厚興趣,但現今還沒有任何一家民間企業具有高效能超級電腦來建造LLM。不過軟銀的最新投資舉動將可能改變現狀,令它成為未來日本生成式AI領域的領先者。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atista的推測,到2030年,日本生成式AI市場的規模將達130億美元,為2023年的17倍。

 

繼軟銀決定將未來營運重心轉向AI後,該公司股價也跟著扶搖直上。3月下旬,軟銀股價曾一度觸及每股2,064日圓,創上市以來的新高。今年來軟銀股價漲幅約兩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積極打造日語生成式AI模型

 

第二、未來兩年計畫投資約10億美元

 

第三、特別是強化AI運算設備

 

第四、軟銀積極設立資料中心,以支援AI新服務的推出

 

第五、日本至今還沒有一家民營企業,能以超級電腦建造LLM

 

 

 

必和必拓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1130426

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BHP)正尋求以約35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長期對手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以擴增銅礦資產,可能成為多年來最大的礦業交易,重塑全球礦業版圖。但專家指出,本案可能面臨龐大的反托辣斯阻礙。

 

必和必拓提議以每股25.08英鎊的價格收購英美資源,相當於溢價31%,條件是英美資源要分拆旗下在南非上市的英美白金(Anglo American Platinum)和Kumba鐵礦砂部門。

 

英美資源則表示,將檢視這項不具約束力的提案,該公司股價25日在倫敦盤中大漲13%24.89英鎊,必和必拓股價則下挫。

 

若雙方成功合併,將創造出坐擁全球約10%銅礦產量的礦業集團,也可能刺激礦業出現更多併購交易。

 

總部位於澳洲的必和必拓多數獲利仰賴鐵礦砂,但持續加碼押注向低碳世界轉型,若成功合併將取得英美資源在南美的礦山,後者在秘魯和智利擁有令業界垂涎、對電動車和風力發電場至關重要的銅礦資源。

 

但分析師認為,這樁交易面臨一些障礙。Shore資本公司分析師羅爾夫說,由於煤及銅的業務分布甚廣,這樁交易可能涉及許多國家的反托辣斯審查,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彭博資訊分析師也指出,可能面臨嚴格的反壟斷審查。Liberum分析師戴維斯認為,可能會有其他同行加入競爭,以力拓(Rio Tino)最可能提出收購要約。

 

此外,必和必拓所設定的條件,也可能在南非引發政治爭議,因為該國5月將舉行國會大選。

 

在世界各國推動能源轉型之際,全球礦業正經歷多年未見的併購交易潮,尤其關注銅礦電動車和風力發電廠對銅的使用量,遠高於汽油車和燃煤發電廠。銅價今年來上漲大約15%

 

 

我們的看法:

 

第一、必和必拓是全球最大礦商

 

第二、以350億美元併購長期競爭對手的銅礦資產

 

第三、這說明銅礦未來的重要性

 

第四、全世界的礦產資源都有稀有性,未來價格會水漲船高

 

第五、長期趨勢是大者恆大

 

 

研華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吳凱中、王郁倫,1130428

研華(239526日宣布併購法國POSKIOSK品牌公司Aures Technologies SA,以搶攻全球智慧零售產品及業務覆蓋率;同一天,仁寶(2324)集團旗下普達也宣布併購英國代理商Varlink,歐系POS業者頓時成為搶手夯貨。

 

研華是全球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將透過向Aures大股東收購及公開收購,以每股不高於6.7歐元收購Aures股票(流通在外股數共3,938,173股),最高至100%股權;另外,研華也將以共500萬歐元之可轉債協助Aures充實營運資金,全案將待雙方內部核決程序及當地主管機關審核完成後執行。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表示,研華近年積極推動第三次轉型,其中智慧零售更是被定義深具潛力的行業市場之一。此次透過與Aures結合,不僅在區域、產品組合、組織能力等面向都高度互補。另一方面也揭示研華從過去傳統產品導向,未來將深化每個行業的布局與經營,創造更深遠的影響與價值。

 

研華服務物聯網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表示,全球零售業近年來幾經跌宕,同時適逢AI崛起及消費者習慣變遷,行業轉型及整併趨勢日漸顯著。在產業變革中,研華持續深化布局,擴增硬體及軟體產品組合。

 

Aures是歐美地區聲譽卓著品牌,有優異的POSKIOSK產品設計開發量能,加以研華在智慧系統的堅強實力及全球運籌網絡,雙方結合對兩家公司,所有員工、客戶、合作夥伴,乃至全球智慧零售服務板塊,都有可期的發展。

 

仁寶集團旗下工業電腦普達(659926日也宣布以150萬英鎊,相當於新台幣6,000萬元併購英國POS系統整合商Varlink股權,5月起將合併認列營收,該英國通路商年營收1.5億元,業界推算普達2025年營收有望挑戰10億元。

 

仁寶2022年宣布以4.09億元取得普達65%股權,藉此切入品牌POS市場,由於普達主力市場在歐洲,也跟仁寶有所互補。普達表示,將能擴張歐洲及英國零售等終端市占率,由於Varlink為英國通路商,將與普達自有品牌POS產生互補效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研華是台灣工業電腦的領導者

 

第二、研華併購法國的公司,搶攻全球智慧人工市場

 

第三、仁寶也併購歐洲代理商

 

第四、歐洲POS業者頓時成為搶手併購對象

 

第五、台灣產業需要積極打造,在不同垂直領域的AI應用

 

中鋼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1130425

中鋼(2002)再啟動重大投資計畫,將透過國際商社與日本製鐵、日本JFE集團、南韓浦項鋼鐵等海外策略夥伴大廠,將到阿聯酋、阿曼、澳洲等國投資設廠,以取得熱鐵磚(HBI)供應源。

 

根據中鋼內部專家的估算,未來中鋼對熱鐵磚的年度需求規模約250億元,若上述熱鐵磚鋼廠完成後,將可供應上看六成料源,換言之,這項投資計畫對中鋼而言,具戰略性的關鍵意義,也是鋼鐵業「由黑翻綠」的契機。

 

據悉,屆時各大廠完成後,煉鋼減碳綜效可跳增70%以上,且採用中鋼料源的中下游鋼廠排碳量驟減,台灣鋼鐵產業鏈在國際競爭力將大增,引領鋼鐵產業脫胎換骨。

 

對於這個重大投資計畫,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證實,已完成6,000公噸的熱鐵磚試用流程,高爐煉鋼每公噸碳排從2.1公噸大幅降低到0.57公噸、減幅高達72%以上,每單位直接減少1.53公噸二氧化碳,成功獲得「低碳高爐」綜效,對結果非常滿意。

 

翁朝棟說,目前全球大鋼廠都在布局搶資源,「得熱鐵磚(HBI)者得天下」,中鋼會採用策略投資,重點在取得穩定的熱鐵磚提貨權。不過,由於與相關合作夥伴簽有商業保密協定,因此無法透露更多細節。

 

中鋼專家表示,依照內部碳中和路徑,未來,中鋼一年需要150萬公噸的熱鐵磚,中龍要80多萬公噸,合計每年至少230萬公噸。熱鐵磚價格與特級廢鋼價格相當,依豐興本周最新廢鋼價每公噸1.11萬元計,230萬公噸熱鐵磚約當255億元,規模十分可觀。

 

另外,中鋼總經理王錫欽也補充指出,廢鋼不能投入高爐煉鋼,但熱鐵磚可以,中鋼正積極評估攜手國際大鋼廠前往中東、澳洲投資設廠,對中鋼直接供貨占比上看60%,未來若有不足部分再從市場採購,都有可能性。

 

王錫欽說,熱鐵磚已成為全球鋼鐵產業重要戰略資源,全球各大鋼廠都會提早布局,「自行投資掌握熱鐵磚料源的百分比,會比鐵礦與冶金煤還要高」,中鋼將與國際商社、海外大鋼廠與鐵礦商等友好夥伴一起合作,揪團打群架。

 

日本三井物產台灣事務所金屬部部長陳彥尹表示,目前全球最新的熱鐵磚基地主要有三處,都位於天然氣資源豐豐富的地方。一個在阿曼由三井與神戶製鋼主導;另一個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由伊滕忠商社與日本JFE合作;還有一個在澳洲,各家規模都很大。陳彥尹指出,熱鐵磚就是直接還原鐵的升級板,因為全部使用天然氣能源,所以具有高效減碳功能,符合近年全球碳中和、減排要求。各家熱鐵磚新廠積極推動中,成為國際鋼市亮點議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鋼將到海外投資設廠

 

第二、透過與日本、南韓業者策略聯盟,前所未見、意義非凡

 

第三、投資地點包括阿聯酋、阿曼和澳洲

 

第四、取得「熱鐵磚(HBI)」業者供應原

 

第五、得熱鐵磚(HBI)者得天下,因為減碳綜效可達70%以上

 

 

輝達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林于蘅  張珈睿,1130427

為讓台灣AI浪潮下站穩優勢地位,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邱求慧26日指出,經部已促成輝達在台設立全亞洲首座AI研發中心,並建立全台最大AI超級電腦Taipei-1,提升研發能量;他指出,此舉可確保台灣在國際及國家上的安全,因國際大廠與台灣成為利益共同體,將帶動關聯產業跟進投資,包括美商應材、艾司摩爾及科林研發等全球三大半導體設備廠來台布局。

 

經濟部表示,輝達是帶動台灣站穩全球AI產業生態系的重要夥伴,已核定243億元的人工智慧創新研發中心計畫,由經部補助67億元、輝達自籌176億元;邱求慧透露,歷經超過一年的洽商,最終輝達看重台灣在人才素質、基礎建設及產業聚落三大優勢,決定設立全亞洲首座AI研發中心。

 

對此,輝達只強調台灣AI供應鏈完整。台灣為全球人工智慧不可或缺的拼圖,從矽智財(IP)、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乃至伺服器整機、零組件,提供完整且強大火力支援。

 

輝達為擴大其於GPU領先優勢,持續進行策略布局。25日甫同意收購AI軟體供應商Run:ai26日再取半導體硬體重鎮,設立AI研發中心,軟硬整合下、人工智慧藍圖愈來愈完善。

 

執行長黃仁勳將於62日再次旋風抵台,搶在Computex之前於台大體育場舉辦演講,預估將塞爆體育場、湧進5,000人朝聖AI教主,屆時將有更進一步資訊,並有望讓國際目光聚焦在台灣。

 

邱求慧指出,台灣受惠半導體領先優勢地位,當前AI晶片都需仰賴台商生產,甚至有9成以上的AI伺服器由台廠生產製造,展現台灣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合作夥伴。

 

邱求慧還說,台灣應利用自身半導體的優勢和條件,去強化與國際重要夥伴在AI上的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在台灣設立亞洲首座AI研發中心

 

第二、建立台灣最大AI超級電腦

 

第三、輝達近期也宣布在越南有類似AI中心

 

第四、輝達強調台灣AI供應鏈完整,為全球AI不可或缺的拼圖

 

第五、輝達擴大其GPU領先優勢,成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