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從海西到海東,定位台灣迎向未來

從海西到海東,定位台灣迎向未來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47期電子報

最近富士康員工跳樓及隨後加薪事件,不僅對鴻海集團早成重大影響,而且震撼中國勞動經濟,重創同業及大陸台商,轟動全球。

對於台商而言,現在已不是要不要轉型的問題,而是如何轉型?西進、南進、品牌、通路還是回台?關於回台也有是否需成立「經貿營運特區」,以及是否應拋開代工模式等討論,產業界瀰漫著一片徬徨、悲觀和缺乏自信。

不到兩年的時間,「海峽西岸經濟特區」成為新興焦點,隨著ECFA簽約漸近,對「海西」關注也日益升高,福州平潭躍升成海西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示範區。

海西是一個完全以「對方」為思考角度的規劃,否則以大陸地理位置來說應稱作「東南沿海經濟特區」。在後ECFA的台灣,確定「海東」新定位似乎比「海西」更 重要。海西讓我想起了村上春樹的小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書中所謂的太陽之西是一種想像和憧憬,象徵不確定的未來。男主角突然覺悟到生命失去了什麼, 飢渴地追求新的自我,不願再一成不變地活在過去。

台灣的覺悟是什麼?富士康12條生命改寫了中國的未來,台灣去年至今多少人燒炭結束生 命,也未見有什麼社會深層的反省和結構性的改變。ECFA的重點不僅在中國市場,更在台灣市場和世界市場,我們不要擔心台商再大舉佈局「中國工廠」,應思 考如何吸引外資和陸資進入台灣市場,而非只關注台商回流數字。回台就要有新思維,創造比較競爭優勢,追隨龍頭回台也脫離不了昨日代工巢臼,像鴻海這樣的龍 頭早就轉型佈局中國通路了。

蔡英文說民進黨是「由世界走向中國」,而國民黨則是「由中國走向世界」。對於台灣,「由世界走向中國」當然是較佳戰略,但前提是簽訂ECFA,讓台灣拿回世界的身分證。從這點來說,ECFA的形式意義大過實質。

談到海峽經貿,不管是福建或台灣都沒有很先進的政策,應該大膽超越現有框架。福建招商的重點不應只針對台商,而應由中央給政策,成為陸資中小企業進入台灣的 橋頭堡。台灣則應對福建企業入台給予優惠,比如說可以放寬持股比例,或允許其來台上市。另外,台灣更要讓自己加速成為全球企業的大中華管理總部,透過台灣 平台連結對岸。

儘管全球經濟動盪,很少人像台灣企業這樣幸運,能同時掌握台灣市場、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關鍵是要有兩手策略,利用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協同陸資開拓歐美市場及新興市場。轉型不要只靠自己,應結合外力集體轉型,更需從「本地轉型」過渡到「跨地轉型」。

台商應以「併購」為轉型手段,善用「私募股權基金」資源,進行產業整合及策略聯盟,台灣企業可以協助外資進入大陸,聯合陸資進軍歐美,或結盟陸資進入台灣, 創造最大策略槓桿。作為資源整合者,台灣企業可以有尊嚴地活著,體現「台灣價值」,扭轉「台灣折價」。2010年是“中國製造”本命年,卻是“台灣資源整 合”元年。

台灣的好,自己不一定感受得到,但別人卻看到了。全球第一汽車大廠希望「MIT」在台灣設廠,福建、浙江、南京多家大陸民企近日投資台灣,計劃開拓台灣市場,或結合台灣能力,發展大陸及全球市場。虹橋台北直航,雙城一日生活圈將改變兩岸經濟分工,引爆新投資熱點。

扭轉台灣的宿命,台灣人應學習work smarter,而不只是work harder。politics是local,而economics是global;台灣人要go global,而不要只go local。我們要讓世界踏著台灣的肩膀進入中國,讓大陸和台灣攜手,邁向世界;讓世界進入台灣,讓台灣融入世界。

台灣要超越台灣,必須跳出台灣人和台商的格局,要從台灣的台灣,變成世界的台灣。ECFA只是兩岸經貿的一扇小門,卻是台灣重返世界舞台的一扇大門。我們應不顧一切奮力轉型,相信改變自己、改變國家、改變世界的力量,營造世界的新台灣,迎接台灣的新世界﹗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