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宏達電 / Beats 中美晶 / Covalent 經濟部 / App平台 半導體 / M&A 地壹傳媒 / 瘋狂賣客 經建會 / 賭場 蘋果

宏達電 / Beats

宏達電近日宣布,將斥資3.09億美元(台幣89.6億元)內,取得美國潮牌耳機廠Beats Electronics 51%股權,透過Beats知名度,進軍流行文化市場,與靠音樂起家的蘋果分庭抗禮,重新定義智慧手機未來走向。

這是宏達電歷來最大手筆的投資案,也是近一個月來,第三次買下新公司,前兩次是S3圖像、Dashwire,合計投資金額達6.275億美元(約新台幣182億元),分別布局專利、雲端市場、搶攻年輕族群新商機,並為今年手機出貨量倍增,打下半壁江山。

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雖然不願意揭露Beats去年的財務狀況,但他強調,該品牌是美國與歐洲零售價在100美元以上耳機市場中佔有率最高的品牌,去年已有獲利,今年Monster Beats耳機銷售量將比去年成長200%,上半年該公司營收已有1.5億美元,由於第4季向來是耳機銷售最旺季,預估該公司全年營收將能達到3.5億美元,若純就財務投資角度,Beats是現金產生器,對宏達電來說也是划算的投資,結合Beats音樂效果技術的首款智慧型手機將在第4季上市。

宏達電寧願花大錢只買下Beats過半股權,不僅僅看上Monster Beats品牌耳機對年輕族群的龐大吸引力,以及高檔音樂耳機帶動宏達電手機周邊營收與獲利的貢獻。據了解,宏達電秘密規劃多時的線上音樂下載服務HTC Listen,即將於9月上線,Beats將在HTC Listen服務推出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台手機業者指出,宏達電滿手現金,至今還有新台幣700億~800億元,2011年以來加速收購及策略投資,平均每個月都有新的策略投資案,然觀察其投資標的,幾乎都集中在具有特殊技術的小型軟體或服務業者,最大投資案如Beats及S3 Graphics也各僅有3億美元,顯見其投資策略仍相當謹慎。

手機業者表示,宏達電此次收購Beats,剛聽到時讓業者有些納悶,畢竟宏達電收購1家生產耳機及揚聲器等週邊產品品牌廠,對於智慧型手機核心價值似乎較有限,但其實Beats帶進來綜效不僅於此,手機整合優質音效技術,有助於擴大消費者基礎,加上Beats以潮牌形象與知名音樂人合作,讓宏達電可順勢攻入年輕族群,更遑論單純的投資效益。

宏達電去年在美國推出3D EVO手機,市場反應非常熱絡,成為當地通訊商品零售通路Best Buy最暢銷的智慧型手機。Beats則是最熱賣的耳機商品。因此Best Buy建議,宏達電應該與Beats合作,共同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商品,一定會大賣。

Beats非常懂音樂、了解美國消費市場和大眾流行趨勢。值得一提的是,Beats的行銷手法非常特殊,有一股創新流行音樂、改變生活型態的企業文化,值得宏達電學習,這是一種無形的價值,也是未來HTC的品牌價值。

容覺生表示,宏達電此次以3億多美元取得Beats約51%股權,Beats整體價值約6億美元(約174.36億台幣),是今年營收的1.7倍多,宏達電的投資價格算是合理;而宏達電在上半年底帳上現金約1200億元,在第3季陸續進行投資案後,加上買回庫藏股資金,預計帳上現金還有700億元。今年來加計Beats,宏達電在投資收購已斥資逾200億元。

我們的看法如下:第一、這是宏達電今年以來的第七件M&A,趁著市值高的時候,居安思危,大舉進行併購,並沒有什麼不對,其企圖心值得肯定。第二、Apple的威脅非常強大,現在連三星在歐洲也被告,Apple上周已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超越Exxon Mobile,Apple手上現金有700億美元,比美國國庫還多,宏達電有700億新台幣現金,HTC作那麼多併購,表面上看來是積極進攻 (Offensive move) ,但是從深層意義上來說,是防衛性策略 (defensive strategy)。

第三、HTC以前的併購皆以技術為出發點,但是對Beats的收購其考慮顯然更全面,包括品牌、客戶 (年輕族群) 以及市場 (音樂)。Beats是一個潮牌,和嘻哈音樂有緊密的關係,也讓人不禁期待HTC手機未來的音樂佈局和策略 (HTC Listen)。第四、HTC是一家很會marketing的公司,所有手機的名字都很好記,而且有清楚的定位,如果說Acer創造了一個global brand,而HTC則是將這個global brand更加區域化和細緻化了,這在非常個人化的二十一世紀是成功的重要元素。

第五、宏達電每個M&A案規模都在三億元以下,是屬於「可管理」的範圍,不像明碁當年一舉擲千金收購西門子,結果深陷泥沼。但是宏達電還是要注意跨國的整合並不容易,如何將技術和國外客戶資源迅速和宏達電全球組織順利接軌,恐怕是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中美晶 / Covalent

中美晶近日宣布,斥資350億日圓(約新台幣131.5億元),以現金收購方式,取得日商Covalent Materials半導體矽晶圓部門。中美晶躍居台灣最大、全球第六大半導體矽晶圓廠,朝世界前五大邁進。

收購案預計今年底之前完成,明年開始認列營收,屆時中美晶的半導體事業營收規模可成長逾三倍,合併營收也將挑戰倍增,達400億元以上。

這是近年來,台灣半導體業少見規模逾百億元的跨國收購案,也是中美晶2008年收購美國半導體磊晶廠Globitech之後,再度擴大半導體領域布局。

Covalent Materials成立於1977年,前身是日本東芝所屬的上市子公司Toshiba Ceramics,2007年分割獨立,客戶群涵蓋東芝等一線大廠,目前在日本有四座工廠,月產能8吋晶圓32萬片、12吋晶圓18.5萬片,與台灣台勝科規模相當。

由於中美矽晶先前在2011年4月14日宣布,將分割旗下半導體矽晶圓及LED藍寶石基板2大事業體,其中半導體矽晶圓部分,將成為股本新台幣18億元的環球晶圓,LED藍寶石基板事業則將成為股本新台幣14億元的藍寶科技,分割基準日則為2011年10月1日,因此,在分割案完成後,屆時Covanlent亦將併入環球晶圓旗下。

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是著名的併購大王,透過併購讓企業不斷成長,而且他對於turn-around將不良企業轉虧為盈特別有經驗,所以這次再出手令人期待。

我們的看法如下:第一、日本是全球技術的領導者,所以併購日本企業是台灣企業的正確策略,可以取得高端的技術、多元的產品和不同的客戶。第二、中美晶有併購的良好track record,2008年併購美國Globitech;這家連續虧損9年的公司在被中美晶收購後,經過改造營收成長超過2倍,獲利成長也超過1倍。

第三、中美晶規模在全球半導體晶圓產值在併購後成長3倍,變成第六大業者,值得為Covalent付出"領導者溢價"。第四、Covalent公司上半年營業額就超過400億日圓,淨資金也超過400億日圓,沒有負債,而且產能滿載,以430億的淨值來算,中美晶等於用八折買下,低於一般行情,所以從財務上來說是安全的投資。

第五、台灣企業未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本案是屬於後者,而且更有意義,因為全球市場代表更先進的技術和高端的客戶,中美晶在去年市場較佳時靠ECB發行取得資金,我們建議其它台灣企業可以考慮引進PE作為全球併購和擴展的partner。第六、台灣的投資人看不懂全球M&A,主管機關也不懂,所以中美晶股價下跌,但我們非常同意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的話:「只要是正確的事情,沒做的就得做,不能因為股價跌而停手」。在此祝福中美晶成功,並且希望更多台灣的企業能夠思索透過日本併購來提昇企業經營格局的可能性。

經濟部 / App平台

蘋果旋風強勢進逼我ICT硬體版圖,經濟部長施顏祥說,將協助硬體業者走向系統整合與打造線上程式商店(App)市場,要成為華文App創作中心。

經濟部昨天邀集中華電信、遠傳、宏達電、鴻海、聯發科、城邦、Google等十多家軟硬體業者一同舉辦「App產業推動大會」。經濟部近期將推出「App123平台」與App Star電視選秀,標榜大學生、宅男也有機會靠撰寫App軟體創業致富。

施顏祥表示,台灣ICT產業長年靠硬體業者支撐,近年面臨智慧手機、雲端運算與App軟體等「新勢力」分去一杯羹,近期又有大陸等後進硬體業者緊追在後,未來國內業者要謀出路,一是要做系統整合,二是內容開發。

他指出,要做系統整合,除了要做到軟硬結合,其餘的服務、行銷也要一手包攬,目前宏達電、宏碁、華碩等業者,已走上這條路;另一增值之路是做內容,「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成為華文App創作中心」。

工業局規畫成立的App123創作服務平台,將於8月底前正式上線,暫且先支援Android作業系統,2012年再將推廣觸角推至其他手機作業系統中。

要鼓勵大家多至App123創作服務平台中提供創意,工研院也找上了電視節目製作單位共製App Star高手爭霸戰選秀節目,以競賽獎金做為誘餌吸引年輕創作人才,總計獎金將達新台幣140萬元;施顏祥也指出,創作平台立基於台灣,但市場定位則是向華文市場前進。

Apple1不僅成為全球第一名的公司,而且還以同樣速度席捲中國大陸,所到之處,連聯想也成為其手下敗將,我們的反擊武器是什麼?就是打造華人華文數位內容平台。經濟部在關鍵時刻跳出來,整合軟硬體業者,是最近我看到最值得鼓勵的事情。宏達電最近和聯合報系合作,投資了類似李開復「創新工廠」的育成平台 (incubator) ,也是同類的策略思維。平台的建置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必須由政府或向宏達電這樣有實力的市場領導者來帶動。台灣雖然起步稍晚,但畢竟朝正確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未來成功的關鍵在於有效的連結兩岸,將中國市場定位為「home market」,瞄準全球華人,希望台灣的文化優勢和軟硬體整合能夠創造出新的華人數位「軟實力」,和蘋果一較長短。

半導體 / M&A

近期全球手機晶片5大供應商之一的大陸展訊通信,接連購併半導體公司MobilePeak與手機晶片商泰景,外電表示,雖然購併與整合在半導體產業已稀鬆平常,但大陸半導體業者既無雄厚資本,又無完善產業鏈與市場,對於啟動購併以擴大實力上,與國際半導體大廠仍有不小差距。

財報數據顯示,展訊2011年上半的營收高達2.97億美元。 下半年一般為市場旺季,代表該公司有望成為大陸首家營收超過6億美元的IC晶片設計公司。

業界人士表示,展訊購併2家公司,都是在為其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業務鋪路。 泰景科技是全球手機模擬電視晶片龍頭,2008年獲得約1億美元的營收,MobilePeak的總交易額為3,260萬美元,展訊雖無公佈具體財務數據,但仍表示該公司的業務成長幅度值得期待。

在2006年時,大陸的半導體設計公司雖多,卻盡是小企業,總計收入不及1間台灣手機晶片廠聯發科。 購併與整合已是目前半導體業的必然趨勢,單靠公司獨立發展,很難飛黃騰達。

我們的觀察如下:第一、大陸半導體的產業鏈一直不如台灣,不管是晶圓代工的中芯國際或是IC設計,雖然人才和技術都是來自台灣。現在由於全球不景氣,更是一敗塗地,只能靠M&A來帶動成長。第二、台灣的IC產業早已淪落為「雙D慘業」,未來不具有高成長性,所以業者應該走像中美晶的道路,追求產業整合或全球佈局,更可以探討和大陸IC業者「兩岸整合」的可行性。

第三、政府不應該反對兩岸半導體業者的合作,因為大陸有市場、政策和資金,而人才、技術和國際化經驗卻還是在台灣業者身上,如果兩岸不合作,台灣人才遲早會被大陸收買過去,到時企業就沒有價值了。現在的IC只不過是產能重分配,根本不能算是高科技產業,大陸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也未特別提到半導體,只不過是信息產業的一小部分,而台灣現在8.5代TFT-LCD技術都已開放到大陸設廠,兩岸還有什麼不可以談合作的?第四、我們應有大戰略、大願景,如「兩岸攜手走出去」、「聯日抗韓」,而資本就是手段 (包括M&A及PE),時間就是現在,it is now or never!

地壹傳媒 / 瘋狂賣客

兆赫電子(2485)轉投資的地壹創媒將正式進軍電子商務,該公司相中了網勁科技旗下社交購物網站「瘋狂賣客」,地壹創媒將增資至3億元來進行此併購案,而網勁科技及兆赫電子會參與增資,網勁科技因此持有地壹創媒一席董事,地壹創媒將藉此購併案,進軍聯網電視的電子商務事業。

地壹創媒表示,併購「瘋狂賣客」後,該網站將持續經營,未來在聯網電視的電子商務方面,也會秉持著瘋狂賣客的精神,提供便宜、簡單、有趣的購物服務。

網勁科技執行長游士逸表示,瘋狂賣客是台灣最早做團購的網站,其主要經營模式為每日一物、不預告商品內容、提供搞笑文案、貨運政策不趕流行(無法24小時內到貨)、有時候會提供雜碎袋(內容可能是垃圾或是一台iPad)。也因無厘頭的經營模式,受到網友青睞,去年營業額達4,000萬元,今年可望突破1億元。

我們有以下的觀察:第一、台灣電子商務市場正要起飛,我們樂於看到更多業者在這方面投入資源。第二、經濟部正在推動華人數位內容平台,將來和電子商務的成功會有關聯性。

第三、中國大陸的電子商務市場太過於龐大,門檻也越來越高,業者需要有很強的資金支持才能進入當地市場,在台灣先練習站穩腳步是正確的發展策略。第四、應該讓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在台灣上市,迅速發展,現在Nasdaq和NYSE幾乎所有互聯網企業都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業者雖不具備進攻海外的條件,但至少應該和國內資本市場接軌,看看網路家庭和商店街,其本益比估值都不算低。

第五、兆赫是從做機頂盒 (STB) 起家,跨入IPTV是正確的價值鏈延伸策略可以深化佈局,台灣的電信產業價鏈很完整,從telco、網道零件組業者到手機製造商,唯一比較缺乏的是互聯網和內容業者,值得在未來大力補強。

經建會 / 賭場

博弈產業在國內一直具爭議性,經建會副主委單驥昨表示,以目前接觸到的訊息,國際級賭場對台離島設賭場的興趣不高,一旦真的要在離島設賭場,單驥說:「結果就是半大不小的廠商在那裡弄,效益不大。」

單驥認為,與新加坡不同,這些國際級賭場在當地設據點幾乎完全不用宣傳,商務客及觀光客到新加坡後,可順便達到購物、旅遊的目的,整體效益相輔相成。

單驥進一步說明,若以台灣情況,要設立賭場可能須結合商務或會展產業,這也是商人對離島興趣不高的主因。因離島交通費與時間成本都高,未來客源穩定度恐怕也較不足。

在此背景因素下,即使真的在離島設賭場,單驥預期,最後的結果就是小小的賭場、小小的度假村,效益不會太高。但為管理,政府還是得提出一套完整的規範,可能也需另成立管制單位,單驥說:「經濟效益有限,但政府成本卻很高。」

我們的看法如下:第一、台灣需要振奮人心的大型投資項目,但是現在投資賭場好像太晚了,而且只能跟在澳門和新加坡後面。第二、單驥主委認為台灣的觀光客主要是商人,所以必須結合商務和會展產業,這和現實情況不符;台灣的外客來自商人只是現況,未來不見得如此,而陸客特別是「自由行」大部分的客人應該都是觀光客。

第三、台灣招商最大的問題是外資不清楚台灣產業的定位和政府未來政策的方向,另外對陸資企業限制也太多,若未能有效開放將來台灣商務旅客絕對無法大幅應加。第四、台灣的特色在於文化,未來應該將文化和觀光結合,開發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主題樂園、博物館、會所或其他休閒旅遊景點,倫敦在文化創意產業上的做法就很值得台灣學習。誠品是台灣文化創意指標的最好代表,現在已經成為大陸觀光客必參觀的景點,夜市反映台灣的美食文化,是另一個吸引觀光客的好例子。很多台灣人現在開始規劃「觀光工廠」、「觀光農業」、「觀光健診」和「醫美觀光」,這些都是可以探討和思考的方向,比起賭場、迪士尼或環球影城要有吸引力得多。

第五、政府所應該做的事是平台的建置,以當年開放科學園區的精神,將很多有特色的事物組織起來,形成一個「主題」聚落,並提供相關資金支持,必然能夠創造獨具特色的台灣新面貌,吸引全球觀光客。

蘋果

蘋果上週終於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以3370億美元超越Exxon Mobile的3310億美元。這是一個里程碑,而且應該只是開始,Microsoft市值最高時到達6000億美元,Apple還有許多改變世界的新產品尚未推出,如iTV和雲端服務,而且其在中國市場的爆炸性銷售才剛開始,在智慧型手機領域,Apple超越三星和諾基亞指日可待,更不用說它現在正拳打腳踢,以法律訴訟對付其最強的競爭對手 – 三星和HTC。

對於台灣IT業者而言,在一個Apple統治的世界,只能有兩種策略:"加入蘋果" (Be Apple) 或"超越蘋果" (Beyond Apple),後者更值得學習。台灣業者不應以成為蘋果概念股而沾沾自喜,任何的巨人都是有弱點的,我們看八十年代的摩托羅拉和康柏,九十年代的英特爾和諾基亞,二千年的思科和微軟,誰都不曾料到他們會有今天的情況,贏家也會倒下,輸家仍可再起 (IBM和Apple就是最好的例子),Steve Jobs的身體狀態正在走下坡,看台塑的例子就知道,王永慶和後王永慶時代的台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企業,靠著創新、毅力和整合,台灣企業還是有可能超越蘋果的框框,走不一樣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