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蘇黎世人壽 瑞銀/交易事件 經濟部/外資招商 文創產業 復星/保德信

蘇黎世人壽

2008年才重返台灣壽險市場的蘇黎世人壽,極可能在台灣展開併購。8月上任的蘇黎世國際人壽總經理衛志雄表示,全球金融海嘯後,蘇黎世集團決定增加亞太區獲利來源,已在印尼、馬來西亞併購,台灣也是目標市場之一。

2004年時因為市場規模等問題退出台灣市場的蘇黎世人壽,當時在台保單是由遠雄人壽接手,2007年蘇黎世人壽又申請重回台灣壽險市場,一直到2008年才獲准開業,但這2年多蘇黎世人壽並未大幅擴大業務,至今只推出2張保單。

衛志雄表示,蘇黎世人壽亞太區執行長Dan Bardin最近調整亞太區策略,過往蘇黎世較著重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市場,但在金融海嘯後,這些國家經濟成長趨緩,蘇黎世集團因而修改策略,決定大幅增加對亞太區的投資及獲利來源。

他指出,蘇黎世去年才在印尼併購PT Mayapada Life,也成為該集團策略投資人,今年則在馬來西亞啟動併購,傳出以12億馬幣(約新台幣115億元)買下馬聯保險70%股權,該保險公司在馬國排名前五大,有5,000個保險代理人。

蘇黎世同時在大陸參股新華人壽15%、並有香港據點。衛志雄說:「亞洲未來一定是蘇黎世很好的成長引擎。」

我們的觀察:第一、蘇黎世之前離開台灣市場,2008年回來,現在還表示願意加碼併購,在外資金融機構中算是少數,意義非凡。第二、蘇黎世在印尼、馬來西亞這種新興市場都願意作M&A,台灣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第三、歐美經濟趨緩,亞洲才是經濟成長引擎,相信更多的歐美業者會注意到這個趨勢,加重新興市場亞洲的佈局。

第四、蘇黎世在大陸參股15%的新華人壽,是大陸第五大壽險公司,年底即將在香港上市,預計會有豐厚的帳面利潤,也可能是其願意加碼投資大中華的原因。

第五、台灣市場不大,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人才。以台灣作為基地,訓練培養人才,將台灣保險行銷經驗移植大陸和東南亞,假如我是蘇黎世人壽CEO也會這麼做。

瑞銀 / 交易事件

瑞士銀行(UBS)因惡棍交易損失20億美元,縮減投資銀行部門的壓力日增,三大信評機構也以瑞銀風險管理失當為由,警告可能調降瑞銀評等。倫敦檢方16日已將涉案的交易員阿多博利(KwekuAdoboli)以詐欺與假帳罪名起訴。

分析師表示,這筆龐大損失是瑞銀投資銀行部門的致命傷。隨著股市走跌、金融監管規定日趨嚴苛,加上強勢瑞郎猛漲,瑞銀投資銀行部門經營相當辛苦。

信評公司惠譽表示,惡棍交易讓瑞銀縮減投資銀行部門的可能性大增。標普也說:「瑞銀試圖扭轉2007年至2009年的疲弱表現,這筆損失讓瑞銀重建聲譽、強化風險管理的努力功虧一簣。」

我們的評論:第一、瑞銀金融海嘯時已受到一次重創,好不容易才稍微康復,現在又再來一次,影響必定很大。第二、瑞銀受到的影響主要是商譽 (Credibility),特別會在財富管理和投資銀行業務方面,未來誰還敢把錢交由瑞銀管理?瑞士的金字招牌已變成破銅爛鐵了。

第三、瑞銀今年年初由於財務表現不佳更改bouns制度,優秀人才已經大規模流失一次,現在可能會有第二波的流失。第四、瑞銀或許會分拆或出售投資銀行部門,避免未來再有風險危機以及利潤的起伏不確定性,成為純粹的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甚至不排除整家銀行有可能出售。

第五、歐美投資銀行由於瑞銀這個警訊,可能會進一步收縮其投資銀行特別是在自營交易方面的業務,加上新推出的「伏克爾法案」,對於未來營利勢必有所衝擊。高盛最新公佈的季營利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高達96%,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經濟部 / 外資招商

外商看中台灣創新能量,經濟部將在10月19日舉辦2011年投資台灣高峰會,預計與30家外商簽署投資意向書(LOI)。據悉,至少會有5家外商將來台設立研發中心,預計投資金額至少新台幣上億元。

這次來台簽署LOI的產業,包括半導體設備商、醫材設備商、資通訊與太陽能等,凸顯台灣在電子零組件的研發能量相當足夠,也可望帶動國內廠商共同開發下世代技術。

去年投資處舉辦投資台灣高峰會,共計27家外商與經濟部簽署LOI,總計投資金額達新台幣1,082.5億元,以光電產業投資動能最夯,創造不少話題性,今年投資處預計要在10月19日,舉辦2011年投資台灣高峰會,已確知會有30家外商簽署LOI。

經濟部投資處長凌家裕表示,今年外商投資台灣將會以研發能量為主,將著重在把國外研發能量轉移到台灣,借助台灣研發人才,共同開發下世代技術,今年目標30家外商簽署LOI,製造業到服務業均有。

我們的觀察:第一、外商對台灣的投資將從製造轉向研發,台灣如果能成為外資在亞太或大中華的研發中心,也是很好的定位,雖然總投資金額可能不會很大。第二、研發的關鍵在於人才,在這一方面台灣遠落後於新加坡和香港,必須加速修改相關法令。

第三、高科技還面臨一個全球大調整期,IT首當其衝,光電如太陽能和LED也將會有大調整,台灣不要仍然沉溺於高科技的迷思中。

第四、高科技以外,究竟有什麼產業適合外資投資–生技、醫療、旅遊、文創?這是政府需要思考的,台灣在許多領域都有利基,但是必須能形成規模,創造聚落,才會有整體發展動能。

第五、陸資和PE對於以上許多領域都有興趣投資,不應被排除在外,唯有加速對陸資和PE開放,台灣才能將招商提升到一個新層次。

文創產業

文創產業注入資金活水,文建會結合12家創投共同投資文創產業啟動,中影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郭台強表示,政府此時投資文創創投,是很好的時機,可以帶動台灣的文創起飛。

文建會舉行「創投展翅‧文創起飛」活動,宣布十年內政府將帶頭投入60億元,預計可自民間引進60億元,共計120億元投入文創產業,現場文創大咖雲集,有12家專業管理公司,包括郭台強、柏合麗創投董事長楊登魁等。

郭台強指出,發展文創產業一定要走出台灣,走向國際,政府投資文創創投,可以打開台灣文創產業的知名度;電影又是文創產業的火車頭,他與魏德聖導演合作的「賽德克‧巴萊」只是開始,未來他將朝電視發展。

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表示,經建會計劃利用行政院國發基金的地,興建國家創意館,作為文創產業的設計、行銷和展覽中心,將各縣市的工藝納入產業供應鏈中。

黃萬翔說,台灣有很高的工藝水準,包括玻璃、陶瓷等,但全都各自獨立、單打獨鬥,經建會要協助業者建立產業供應鏈,有機會吃下訂單。

黃萬翔說,國家創意館定位為文創產業的設計、行銷和展覽功能。例如一個交阯陶的展示專區,會介紹其生產地,有興趣的廠商可以直接到生產線去下單。國家創意館也會和國內外其他館連結,產品可以到國外展覽。

黃萬翔說,經建會已匡列至少350億元要投入文創產業,包括投資和融資兩塊。中長期資金提供融資,今年提撥250億元。國發基金則撥款投資,今年預定額度至少100億元。

我們的看法如下:第一、台灣的文創事業今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雖然不能說起飛了,但至少有一個很好的開始。第二、目前的文創項目以電影為主,未來應該積極拓展到其它領域,特別是因應數位匯流的大趨勢,應該更重視數位內容。

第三、商業模式的建立是必要的,目前許多項目還太過藝術化、個人化。第四、大陸市場、華人市場甚至歐美和日本市場都是業者必須要發掘的方向,台灣文創事業的消費者大都在國外,文化創意者應以全球市場作為出發點。

第五、文建會整合的能力較不足,經建會適時介入,搭建平台,可以補強文建會所打下的基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不但要走出去,還應該引進來,吸引全球一流的創意工作者和投資者進入台灣的平台。

第六、現在大家都可以看得出來,文創的問題不再是資金,而在於資源整合;重點不是「投資」(Investment),而是「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將人才、資金、創意、產業鏈和全球市場連結起來。在這一方面,台灣還有很大學習和改善的空間,資本市場也應該儘速扮演起引擎的功能,希望台灣更早催生像夢工廠、華誼兄弟這樣的文創資本企業出現。

復星 / 保德信

上海復星集團將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合資成立人壽保險公司,雙方將投資人民幣5億元(約新台幣23億元),預計明年第四季開業,雙方持股各占50%,總部將設在上海,這將是中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與外資合資的壽險公司。

郭廣昌說,業界都擔心中外合資公司的運作,復星與保德信的交往過程中,相互信任及溝通很重要,雙方有共同的發展戰略,未來不只是做一般的壽險產品,也會推出獨特的壽險產品,具體的產品目前尚在規劃中,並將委由具有多年壽險經驗的吳傳成,負責壽險公司的營運。

對於媒體詢問中國壽險業平均要虧損八年後才會獲利的問題,郭廣昌說,「我們的虧損目標一定要比八年來得短」,保險業本來就需要長期投資,現在復星集團重視的是產業的成長性,只要產業有成長性,就算未來五到十年都不賺錢,復星也可以忍受,投資壽險業就是長期的戰略性考量。

郭廣昌喜歡運用「嫁接」模式,將復星集團成功的經營管理模式及團隊,成功嫁接到不同的產業,而跨足到人壽保險公司就是很好的嫁接,他看好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產業會出現成長,之前是製造業有較大的成長空間,現在隨著擴大中國內需市場,未來包括消費性產業及保險業等都會有較大的成長性。

郭廣昌喜歡站在全球的戰略高度去思考問題,很多大陸國內企業不懂國外市場,很多國外企業也不懂中國市場,而復星是跨兩邊的,復星在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有上市公司,他會關注全球性的產業機會,做為他投資、併購的重要決策參考,才能讓他的投資快速地在不同產業開花結果。

我們的觀察:第一、復星之前已經和保德信成立6億美元的大中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此次再成立合資公司,雙方關係更上一層樓,是很合理的事。第二、大陸的人壽保險市場實在太大,所以損益平衡點一定會短於八年。

第三、復星和保德信的合資是中國龍頭和美國巨人的結合,強強聯手,符合彼此身分地位,也較可能創造雙贏。第四、復星集團的強項就是將歐美先進市場的產品和品牌,嫁接到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這個合資也符合以上的哲學。

第五、先前復星投資的地中海俱樂部 (Club Med) 和FolliFollie精品均符合大陸中產階級新興消費大眾概念,人壽保險事業也屬於相同領域–市場大、品牌強、大家都消費得起,最後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國名牌。看來郭廣昌先生真的是以實際行動來向其最崇拜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學習看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