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十年 / 活力經濟
總統馬英九揭示「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規劃,強調開放與自由化是台灣非走不可的路,他宣布未來台灣將逐步創造條件,以10年為期,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TPP)為重要戰略目標。
馬總統表示,未來十年將會是打造國家長治久安、奠定國家永續繁榮與提升國人幸福康樂生活基石的關鍵時刻,中華民國必須持續改革。政府就打造「活力經濟」規畫了六大施政主軸,分別是「開放布局」、「科技創新」、「樂活農業」、「結構調整」與「促進就業」、「穩定物價」,目的就是達成經濟繁榮、全民共享的目標。
馬總統提到,全球經濟重心已由西轉東,區域結盟蔚為風潮,氣候變遷帶來危機也是轉機,人口老化已成世界趨勢,中華民國要能繼續生存,必須持續改革,並在「自信中開放、創新中發展、公義中前進」、「脫胎換骨,共創幸福」。馬英九總統提出八大願景中的「活力經濟」政策,為邁向「自由化」與「國際化」,將全面檢討包括外人投資、人才吸引、企業營運、創新科技發展的法規與制度等等,推動階段性革新,積極培育人才。
馬英九說,台灣是淺碟式經濟,必須與全世界整合,能與大陸維持良好關係是我方的目的,在ECFA之下進行經濟合作,思考讓台海兩個經濟體更有效結合,在適當時機會提出更開放的兩岸政策。但更重要的,「我們要下定一個決心,國家往什麼方向走?」
馬英九強調,「開放無疑是我們非走不可的路」,當星、港、韓等貿易對手國比台灣更開放時,「我們還能猶豫嗎?」
馬英九在打造「活力經濟」願景中,提出要創新開放,讓世界走進來,包括邁向創新高值的自由化與國際化;接軌國際,讓台灣走向世界,推動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議,並布建通路品牌,使國內20大國際品牌總價值2020年倍增達250億美元。
我們的感想:
第一、六大施政主軸的第一點是「開放佈局」,對此我們深深表示同意,不但要把世界引進台灣,更應帶領台灣走向世界,要從台灣的台灣,變成大中華的台灣,和世界的台灣。
第二、併購與私募股權與招商引資活動息息相關,可惜在台灣還未得到主管機關和社會大眾應有的肯定。唯有大幅放寬併購等相關法規,外資的活水才能源源不絕導入台灣。
第三、科技在6大施政主軸還是排在第二位,看來台灣的關鍵字跳離不了科技,但是政府應該不要再偏限於IT,對於能源技術(ET)和生物科技(BT)也應該同等重視。除了科技以外,台灣還應該強調服務業和軟實力,文化創意及觀光旅遊均是台灣的強項,有很多潛能尚未開發,政府不要一昧沉醉在「兩兆雙星」的迷思中。
第四、這次農業前面加了兩個字「樂活」,看來是想把有機和農業結合在一起。其實真正應該倡導的是「科技農業」,台灣的農業需要走向高值化、科技化、商業化、品牌化和全球化,這些都需要PE和資本市場的培育和支持。
第五、PE是促進「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台灣的產業需要轉型,轉型不能只依賴傳統資本市場,更需要長期有耐心的資本(Patient Capital)。另外一個加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是「產業整合」,汰弱扶強,強化產業競爭力,最近日本第一大鋼鐵公司新日鐵和第三大鋼鐵公司住友金屬合併,就是很好的例子。「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將以協助台灣經濟與產業的轉型為職志,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
台日投資協議
台日雙方正式簽署《台日投資協議》。協議生效後,台日兩國將同時給予對方投資人「國民待遇」,及「最惠國待遇」,並保障投資資金能自由出入運用,雙方也不得以使用當地原物料比例、雇用當地公民數作為核准投資的審核條件。其中,「國民待遇」及「最惠國待遇」兩項條款,更被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認為是替未來可能的FTA預作準備。
這次協議內容,可分為促進投資、投資保障,以及貿易自由化三部分。有關促進投資部分,協議明訂包括雙方投資資金得自由匯出運用;不得設定使用當地原物料,或雇用當地雇員人數,作為限制投資門檻;投資法規須公開透明;對於他方投資人或員工,應依法允許入境或發給工作簽證。
投資保障則包括擴大投資保障標的,協議生效後,除了傳統動產、不動產以外,包括技術、智慧財產權、有價證券等,都能成為投資標的;雙方政府有意徵收土地或其他財產,須以公共目的為限,且公用徵收應給予投資人有效充分補償。雙方也約定相互給予對方投資人公正待遇與安全保障,並就投資爭端建立國際仲裁解決途徑。
投資自由化條款主要指雙方互相投資時,可享有與該國公民相同的待遇(國民待遇),以及享受其他國家投資人可享有的最優惠待遇(最惠國待遇)。但在協議中,雙方對於兩項待遇皆設有保留條款,例如礦業、營造服務業、運輸業、通訊傳播服務業、醫療業等,皆不得享有國民待遇。
雖然,台日沒有簽署攸關市場開放與調降關稅的FTA,但台日投資協議包含促進投資、投資保障和投資自由化,算是FTA外,第一個將自由化納入的協議。
其實,從早期的食品、家電、汽車,到後期的DRAM、面板、LED、太陽能,台灣廠商與日商技術合作,逐漸打下全球市場。二○○八年金融風暴,台灣DRAM業發生危機,當時經濟部紓困方案,也是從聯日抗韓角度出發,台日經貿關係,絕非第三國可以比擬。
今年日本地震、日圓大幅升值,讓日本企業再度興起海外投資熱。日商爾必達為降低成本,準備擴大在台生產,政府也抓緊日商海外投資趨勢,紛紛組團到日本招商電動汽車、LED等。凡是可結合日本技術與台灣製造優勢的領域,都成為台日雙方牽線標的。
台日投保協議,對台灣與日本來說,都是一個契機。身處在中美日微妙的權力結構下,台灣可以被動地受宰制,也可以左右逢源,台日投保協議或許是個好的開始。
經濟部官員透露,台灣要發展石化業高值化,日本擁有技術,目前台灣積極跟日型石化業接洽,希望可以做技術移轉和合作開發;台日電子業則可以強化工具機零組件以及軟體,因為台灣工具機已經很強,但控制器類的軟體可以再研發。
十多年前,日本大企業開始外流,今年遇到日本地震與日圓升值衝擊,日本大型企業為求自保,都陸續移往海外降低風險,長期供應大型商社的中小企業進入寒冬。
日本中小企業的研發能力強,對台灣中小企業幫助很大,尤其台日製造業,簡直就是「完美的互補」,雙方合作後,可共同搶攻中國大陸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協議來的正是時候,日本對台灣最友善、也是最重要的外國貿易夥伴,日本大地震後台灣和日本的關係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改善,日幣又持續升值,天時、地利與人和造就了台日投資協議的順利簽署。
第二、協議的重要是「投資」,這是ECFA和其它協議中都沒有的,日本一定會加強對台投資,或是以台灣做為跳板進軍中國大陸。
第三、我兩個月前隨同經建會劉憶如主委到日本招商,感到日本國民生性保守,對台灣仍不是很了解,藉由日本大地震後提升的日台友誼關係,台灣應持續不斷地加強對日本各界的溝通和教育,讓台日策略合作的想法化為實際投資的行動。
第四、政府和企業需要更有想像力,設計更大型的項目,更大膽創新的架構規劃,比如說鼓勵台商收購關鍵零組件日本企業,或是結盟日本企業共同開發中國市場,目前浮出檯面的日本業者都還比較小咖,如果說連Google都可以來台投資,那麼新日鐵或NTT DoCoMo又為何不能呢?
第五、台日投資協議是雙向的,政府不要只等著日本企業來台投資,如何協助台灣企業赴日投資或併購也是同等重要的課題。
惠普 / 惠特曼
惠普公司(HP)22日任命前電子灣(eBay)執行長惠特曼(Meg Whitman)為總裁兼執行長,取代上任僅11個月的亞帕瑟可(Leo Apotheker)。這是惠普六年來第三度將執行長趕下台。
惠特曼在受訪時表示,「這不代表公司準備改變策略」,她會持續執行亞帕瑟可上月啟動的策略,以103億美元收購英國軟體商Autonomy,同時也會繼續考慮出售或分拆個人電腦(PC)部門等選項。
惠特曼打算繼續亞帕瑟可的策略,是認為投資人喜歡較穩定的公司。不過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惠德莫指出,惠普收購Autonomy的價碼太高,而且不應在計畫敲定前就宣布考慮出售或分拆PC部門。
惠普8月份放出分拆PC業務及收購Autonomy的風聲後,股價重挫20%,阿波特克卻未能出面釋疑安撫投資人,更堅定董事會把他趕下台的決心。
8月底,有董事會成員調查惠普員工和投資人等對阿波特克的看法,發現他無法團結內部,員工也批評他未表達明確的經營方針。
我們從惠普三度更換CEO得到的啟示如下:第一、惠普的董事會應該負最大的責任,災難的起源是之前董事會將Mark Hurd換掉,理由是利用公司支出進行私人交際,當然這是絕對錯誤的行為,但是事有大小和輕重緩急,有些人可輕易換掉,有些人有不可取代性。假如說張忠謀董事長不慎公器私用(純假設),台積電董事會是不是應該立刻把張先生換掉?惠普的董事會雖然有很多菁英,但很顯然對重大決策沒有慎思熟慮。
第二、同樣的道理,這次更換CEO也是太過於草率,原CEO亞帕瑟可能力和策略有問題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惠普應該在任命惠特曼之前進行更廣泛的CEO徵選,請內部人士先擔任臨時CEO,或請惠特曼擔任臨時CEO(因其原來就是惠普獨立董事),等到確定沒有更好人選時,再將惠特曼扶正。最近UBD的CEO因為自營交易損失辭職,就是指派一位臨時CEO,雖然其未來也有可能變成正式CEO,但董事會還是請獵人頭公司同步開始尋找其他人選。
第三、美國投資人最重視的就是股價和短期營利,在亞帕瑟可擔任CEO期間,惠普股價掉了45%,三次單季營利未達目標,難怪要下台。如果照老美的標準,最近宏碁的CEO也勢必不及格,難怪蘭奇會被換掉,當然有些股價是在他走後才跌的。
第四、董事會不能在短期做太大的決策改變,同樣CEO也不應該如此。亞帕瑟可在沒有找到新的成長引擎之前,就宣布要把PC/NB部門賣掉,造成客戶恐慌,連鎖反應,以致達不到短期盈餘目標,可以說是自掘墳墓。誠如很多專家所說的,較佳的作法是先將NB部門獨立分拆,變成子公司,日後再考慮上市或出售。惠普先前有非常多分拆子公司成功的經驗,這次居然都沒有用到,只能說是時也命也。
仁寶 / 聯想
仁寶決與中國聯想集團合資設立聯寶(合肥)公司,主要從事電腦產品(含NB PCs, AIO PCs)及其相關零組件的銷售、製造及組裝。該項合資案投資總額為1億美元,仁寶將投入4900萬美元,取得聯寶(合肥)49% 股權,聯想占51%,預計2012年底開始量產。
聯寶將是國際PC品牌廠商與代工廠第一個合資的案例,亦是聯想、仁寶彼此第一個合資對象。雙方並未簽下限制合作,換言之,沒有限制其他合作夥伴簽訂相同條件的合約。
仁寶表示,這項合資案已談了一段時間。由於今年景氣不佳,預估明年的景氣與今年亦不會相差太多,加上Ultrabook 、Win 8在明年才會大量推出,因此,合資聯寶決定在2012年底量產,搶攻2013年以後的市場。聯寶設在安徽合肥,將生產NB為主,及平板電腦等,搶攻聯想的內外銷市場,內銷的比重將會比外銷大。
仁寶指出,看好中國大陸資訊產品未來需求持續成長及配合客戶營運布局,仁寶電腦與聯想集團藉此合資模式,將深化彼此業務關係,有效提升運籌效率,強化競爭優勢。
仁寶表示,聯想一直是仁寶的主要NB代工客戶,且雙方關係自2002年左右開始,已合作超過10年,由於合作愉快,聯想目前已是中國品牌第一,明年想攻全球品牌市占率第二,並向第一挑戰,因此,極需代工合作夥伴,加上聯想專攻品牌、行銷,以及仁寶已引進300-400名軟硬體人才,在新產品開發能力,以及內外銷市場上可互蒙其利,因此,雙方決進一步成為合資夥伴。仁寶強調,聯想的ODM策略不會變,並不會影響其他聯想合作夥伴,只是共同把餅做大。
我們的觀察如下:
第一、這種品牌和代工廠的合資比較非比尋常,一般來說,喝牛奶不一定要養乳牛,所以品牌業者大多不會投資代工廠商,但是代工廠商基於技術考量,卻都可能投資關鍵零組件廠商。
第二、中國大陸是全球未來最重要的市場,聯想又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名的NB業者,所以仁寶想拉攏聯想。當然仁寶勢必為此付出代價,誠如仁寶的客戶宏碁所言:「仁寶可以劈腿,難道我們就不會劈腿?」但是仁寶可能也想不了那麼多了。這就像當年鴻海郭台銘說好不做NB,後來卻跳下來和廣達及仁寶搶生意,台商為了生存,各自使用非常的手段,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仁寶可能錢太多了,所以積極的開始策略聯盟。兩年前仁寶入股華映,主要是為了鎖住上游原料來源,現在和聯想合資又是要綁住下游客戶,這些策略聯盟是核心的延伸,都談不上什麼真正的創新,我們期待看到仁寶更多跨國、跨領域的M&A佈局,就像宏達電一樣。
M&A
全球第三季企業併購活動大幅減少,主要是受歐債危機惡化衝擊,導致歐洲的併購銳減43%。
根據彭博編纂資料,第三季企業併購交易金額比前一季減少22%,降至5,040億美元,這是因為受歐企收購興趣缺缺拖累。不過,同時期美國和亞洲各有大型併購案,如聖路易的快捷藥方公司(Express Scripts)以291億美元吃下美可保健公司(Medco Health Solutions),東京的新日製鐵公司斥資95億美元收購住友金屬工業公司。
歐洲併購活動衰減,使全球併購連續第二年復甦的展望變得不確定。今年來,企業併購交易金額已達1.78兆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1 兆美元高出18%。
亞太地區第三季併購交易金額則增長約4%,增至1,58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如下:
第一、越來越多的M&A會在亞洲發生,不管是亞洲區域內的整合,或是亞洲企業走出去和歐美公司到亞洲進行併購。
第二、台灣在這一方面應更加努力,開放大門,讓更多外國企業投資台灣,或透過台灣佈局大中華。
第三、今年起已有台灣企業到歐美去併購技術和品牌,如宏達電和台橡,未來應該更加把勁,否則遲早會被中國大陸和日本企業超越。
第四、私募股權基金(PE)是台灣企業海外併購、全球佈局的好夥伴,根據我們調查,外資PE都非常願意和台灣企業結合成為戰略夥伴,台灣企業要善加運用別人的資源來壯大自己。
Google
美商網路科技大廠谷歌(Google)宣布,在台灣彰濱工業區投資一億美元,興建資料中心,並已在彰化縣購地十五公頃,預計一年至兩年內落成啟用。經濟部工業局說,Google是首家外商來台投資成立資料中心,有助台灣成為雲端重鎮。同時也向Facebook(臉書) 和Yahoo(奇摩)招手,爭取來台投資。
據悉,Google和工業局交涉長達三年左右,才敲定這樁投資案。工業局官員說,Google資料中心設立,對台灣而言,可望引進全球頂尖技術研發人才,與台灣資通訊產業形成更密切的合作,帶動台灣成為發展全球雲端運算服務重鎮。
目前Google在亞太地區共設立十五個辦公室,員工數千名。這次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僅提供五至二十個全職員工,以及兼職或全職約聘人員,包括電腦技術人員、電機與機械工程師、餐飲與保安人員等。
為何會看上台灣?工業局指出,Google物色很多地點,台灣因為有全球頂尖的資通訊硬體產業,加上連接歐美亞三大洲的光纖海纜,可滿足國際級廠商的亞太資訊運籌中心資料儲存需求。
彰化縣長卓伯源興奮的說,這代表彰化擁有全球發展知識密集經濟的環境,不再只是生產製造的基地。縣府團隊將成立專案小組,以「量身打造」模式協助土地取得、交通建設和人才培植。
卓伯源說,這項重大投資案牽涉敏感的國際資訊流通等問題,長期以來以「海王星」計畫暗中推動。如今投資明朗化,縣府將全力在職權範圍內,配合中央相關振興產業計畫,全力協助Google順利購買土地、建設周邊交通、進行人才培植。
我們的感想:
第一、這是這兩年第一個超級的國際大企業投資台灣,值得鼓勵。
第二、Google看上台灣的是人才、IT的技術優勢以及中國大陸相近的地緣優勢。
第三、彰化縣保密工夫做得很好,不像之前過早放出風聲說外資要到台灣來設大車廠或石化廠,結果均胎死腹中。
第四、台灣如果能夠加強雲端的應用,在各個行業建立專業雲端–醫療雲、教育雲、服務雲等,一定可以讓Google和其它國際業者刮目相看,而且可以打造未來華人智慧城市和科技生活的新典範。
AIA 友邦
AIA友邦人壽26日宣布將斥資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餘元)在台灣打造新營運模式,建立業務員通路,目標是貢獻總保費五成。
這也是ING安泰、保誠、全球、南山、大都會等外商壽險公司相繼縮編後,罕見在台逆勢大手筆投資的案例。
AIA友邦台灣分公司執行長朱信福表示,1億美元主要打造科技中心iCenter,包含電腦系統、業務員管理系統、客戶管理、團險等十大系統。
另外,友邦將開始建立業務員部隊,最終目標3,000人。這些人必須向友邦租iPad、搭配Skype與iCenter溝通,包括:保單銷售、公司給業務員銷售支援、及對客戶的服務等都要e化;每個月從薪水扣1,500 元,作為設備租賃與上網費用。
朱信福說,一旦台北市的iCenter模式運作順利,未來將拓展到全台主要都會地區。台灣也是AIA集團在亞太15個市場中,第一個運用iPad進行e化與行動辦公的市場。
我們的觀察:
第一、AIA已成功在香港上市,站穩腳步,現在正是重新進行區域發展的好時機,而台灣正是其缺少的一塊拼圖(因為台灣南山人壽原先直屬於美國總部,而現在南山也已賣給潤成)。
第二、台灣因為有優異的科技產業和善於使用IT科技的專業人員,才能成為AIA在亞洲15個市場中第一個運用iPad進行e化的市場。
第三、雲端的商業模式應該廣為推廣,特別是雲端在服務業的運用,台灣在這一方面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第四、Google到台灣設立資料中心說明台灣硬體優勢,AIA到台灣來利用雲端技術推廣服務則證明台灣人才、服務業及軟硬結合的優勢。
第五、外資保險對台灣市場還是有興趣的,但他們要走的一條創新不同的路,不同以往的傳統保險銷售大軍,或許這就是台灣的未來。
康健人壽
經濟部投審會通過,康健人壽以新台幣20億元在台成立子公司「國際康健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這是繼AIA友邦人壽後,再次傳出外商保險公司加碼台灣的好消息。
康健人壽目前已在台成立分公司,看好台灣保險業務未來發展,這次由紐西蘭總部康健亞太控股申請,將既有台灣分公司資產與營業淨值作價2億元,再匯入18億元現金,投資設立國際康健人壽。這是繼先前多家外商壽險公司陸續撤資台灣後,再次有外商保險公司加碼投資台灣市場。
康健人壽是美國信諾(CIGNA)集團透過紐西蘭轉投資的公司,目前在台有1,100多名員工,主打健康險與保障型商品,現有電銷部隊500~700人,今年底前還將成長10%~15%。
康健過去兩年來在台大打電視廣告,仍處於虧損狀態。朱立明表示,目前研議重返購物頻道賣保單,加上將繼續耕耘直效通路,短期內尚無法達到損益兩平。
我們的觀察:
第一、 說到AIA剛決定投資台灣,康健又加碼台灣,前仆後繼,說明外資保險
投資台灣絕不是無的放矢。
第二、康健走的是電話行銷路線,類似AIA策略,看來「IT+金融業」、「IT+服務業」在台灣有繼續擴展的前景。
第三、台灣的客戶在亞洲是屬於較高水平族群,對於新事物接受度高,學習能力強。東南亞許多國家及中國大陸還在起步的階段,外資如果需要在短期內看到成果,當然不會放棄台灣。
第四、外資的思路和台灣本土企業不同,比較習慣用M&A的方式切入當地市場,而不是從零作起,台灣應營造一個對外資友善的投資環境,積極排除投資障礙,並且應該進一步放寬外資(包括PE和陸資)投資台灣的產業。
LED / 鴻海協鑫
因產能過剩,中國大陸LED市場現在已成為殺戮戰場,各家業者咬牙硬撐。就連近日傳出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聯手,準備在山西、江蘇佈局太陽能產業基地的大陸多晶矽龍頭協鑫集團,其原本欲投資25億美元、採購500台MOCVD設備(LED晶片製造設備)的LED項目,突然宣佈喊卡。
在此背景下,協鑫光電今年3月開工建設的張家港LED外延片項目已停建,轉而改建太陽能光電項目。報導引述張家港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公司內部核心技術團隊已經就地解散。
報導稱,曾計畫投資25億美元、採購500台MOCVD設備的協鑫光電LED項目,僅僅7個月就突遭變故,而這一項目曾經是將大陸LED投資推向高潮的重要事件。
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推動LED產業發展,除了中央推出政策之外,地方政府為了招商發展經濟,更是不惜成本推動各式優惠補貼政策,以此招徠LED業者前來投資,但這種政策推波助瀾的後遺症之一,就是讓市場出現一窩蜂現象,產能立刻陷入過剩境地。
根據LED 業者透露,除了保利協鑫傳出將退出LED磊晶製造外,包括大陸LED大廠得豪潤達、燈飾大廠真明麗等業者,原本都預計將安裝上百台MOCVD機台計畫,但如今已紛紛喊停,機台規模大幅縮水,甚至不排除退出磊晶市場。
儘管大陸LED產業來勢洶洶,不過2011年以來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的窘境,台灣LED封裝廠億光董事長葉寅夫表示,由於大陸官方積極推動LED照明,導致每個企業都懷抱夢想,但技術人力嚴重缺乏成為關鍵,儘管政府提供每台MOCVD機台的人民幣800萬~1,000萬補助金額,但由於規模不足、良率及稼動率不高,導致產品缺乏成本競爭力。
我們有以下的評論:
第一、我們前不久才誇讚郭台銘和大陸太陽能龍頭協鑫強強聯手,結果馬上就拆夥,說明兩件事:LED產業真的是面臨很大的壓力,這是結構的問題;而所謂的強強合作從來就不會成功,只不過是一個炒作題材。
第二、台灣LED技術雖然不錯,但是還未形成上游到下游完整產業鏈,下游應用端和照明端還需要加強。
第三、大陸的政策補貼在全球太陽能和LED行業造成嚴重衝擊,台廠的因應策略包括謹慎選擇利基、結盟策略夥伴和加強資本運作。
第四、台灣LED產業已經從擴張期,快速跳躍到整合期和策略聯盟期。
爾必達 / 瑞晶
外電報導爾必達(916665)社長坂本幸雄表示,計劃取得台灣子公司瑞晶(4932)所有股權,將瑞晶納為完全子公司行列。為了因應日圓飆漲,該公司除計劃將日本廣島部分產能移往瑞晶外,也計劃在中國新設生產據點,設廠時間希望在明年上半年。
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昨天同步刊登坂本幸雄的採訪。《產經新聞》報導,坂本表示,計劃於數年內自合作夥伴力晶取得其所持有的瑞晶股權,將瑞晶納為完全子公司行列。目前爾必達握有瑞晶64%股權,力晶則持有36%。
《朝日新聞》報導,坂本指出,目前廣島廠月產能為12萬片,為了因應日圓飆漲,爾必達計劃將廣島廠4成產能、約每月5萬片移往瑞晶,產能以標準型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設備為主。
《讀賣新聞》報導,坂本表示,為了因應日圓飆漲,公司除將日本廣島廠部分產能移往瑞晶之外,也計劃在中國新設生產據點,若和中國當局交涉順利,設廠時間希望可落在明年上半年。
我們有以下的評論:
第一、爾必達在今年七月美債危機前於日本現增10億美元,順利完成,可以說是在關鍵的時機募到了關鍵資金。年初又於台灣募到一億美元TDR資金,財技相當卓越。
第二、台灣DRAM產業也處於全行業破產狀態,對於爾必達來說,除了作為
代工中心,並無特殊戰略價值。
第三、爾必達未來的策略是到中國設廠,台灣政府法令鬆綁得太慢,未能及早形成中國連結,所以對於爾必達現在已無「被利用價值」。
第四、瑞晶作為上市公司已沒有什麼意義,應該讓其及早下市,就像當年茂德原先只是英飛凌的代工廠,後來才轉型成DRAM公司,今天的瑞晶又回到當年茂德最初狀態。
第五、台灣應該善用陸資和PE,才能解決DRAM產業的困境和根本問題,這也包括TFT-LCD、太陽能和LED行業,但這些可能都要等到選舉以後再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