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H股 TDR 辜仲諒 壹傳媒 尹衍樑 浩鼎 參股陸銀 友達 TCL 軟銀 Sprint 新光金 第一生命



H / TDR
金管會研擬開放香港H 股來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並將大陸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列入可來台發TDR的國外交易所範圍,讓在大陸證交所掛牌上市的企業可來台籌資,以擴大國內資本市場規模。

大型券商高層指出,已有不少陸企主動詢問有關來台上市事宜,這些有興趣來台的陸企,主要包括科技族群產業、已在海外掛牌擬更換上市地點、在大陸境內A股上市不易的民資陸企等三大類。台灣大券商也紛紛赴陸開發客戶,包括元大、凱基、大華、群益、永豐等,均積極登陸為政策放寬陸企來台上市商機預做布局。

行政院長陳冲日前指出,金融服務業發展相當重要,未來可以發展台灣T股、適度放寬陸銀來台參股上限等,以帶動資本市場興起。金管會高層14日表示,金管會內部正針對大陸註冊企業來台掛牌等相關議題,展開全盤規劃。

近年為擴大我國資本市場規模,政府積極推動海外企業來台上市櫃,對於非大陸註冊的陸資企業來台掛牌,也開了部分「小門」,行政院提出發展台灣T股概念後,金管會將進一步研議把門開的更大。

金管會官員表示,根據現行規定,香港證券交易所已列為可來台發TDR的外國交易所範圍內,例如紅籌股(在大陸境外註冊的陸資企業),已可來台發行TDR籌資。但對於在香港掛牌的H股(大陸註冊企業),因屬在大陸境內註冊的公司,金管會高層表示,現行法令雖未明文禁止,但政策上尚未開放,這部分金管會會一併檢討。

除此,目前證交所許可,可來台發行TDR的外國交易所,並未包括大陸地區的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金管會也將評估開放。一旦開放,未來在大陸掛牌上市的企業,就可以來台第二上市,發行TDR

除了第二上市的TDR外,在陸資企業來台第一上市部分,過去是規定,陸資持股逾30%的海外企業,可以專案核准方式,申請來台掛牌,但因專案核准的條件不明確,不少外國企業都不敢來申請。金管會日前已訂出具體標準,鼓勵符合條件的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

至於在大陸註冊的企業,目前仍未開放來台第一上市,金管會官員表示,金管會已在兩岸特色金融業務方案中,規劃開放以台商為主的大陸註冊企業來台第一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TDR曾經是熱門商品,但現在元氣大傷,短期內不太可能恢復,發行公司和投資人信心都大受影響。

第二、H股大多是國企,短期內不大可能到台灣來發行TDR。國企不缺資金,他們有興趣的是到台灣來投資,但政府卻有諸多法令限制,讓他們心灰意冷。

第三、台灣市場太淺碟,一億美元就吃不消了。H股都是大型公司,用不著為了一、二億美元到台灣來上市,非常麻煩,將來還有額外監管和信息披露的問題。

第四、TDR、第一上市和T股將來應該有差異化,T股如果不能以人民幣形式募資,是沒有意義的,會和TDR及第一上市重疊。

第五、台灣主管機管開放新商品的時候,最好多多徵詢業者的意見,了解市場的需求,不要閉門造車。

辜仲諒 / 壹傳媒
壹傳媒出售案16日可望定案,外傳中信金控辜家大少、現任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將以175億元買下台灣壹週刊、蘋果日報和壹電視,並已與壹傳媒總裁黎智英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壹傳媒最快可望今天對外公告此交易案。

今年45月,市場就傳出壹傳媒總裁黎智英開始透過外資銀行找買主,要賣掉手上壹電視,以及台灣壹周刊及蘋果日報,其中富邦蔡家、中信辜家、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和潤泰集團,都曾被傳出是潛在買家。

市場人士指出,黎智英當時開價傳出要5~10億美元(新台幣150~300億元),因此讓不少買家打退堂鼓,9月壹傳媒更在香港公告將出售台灣旗下平面媒體。101日,黎智英以個人名義與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簽訂轉讓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備忘錄(MOU),練台生擁有一個月的優先議價權,售價部分則將再協商。沒想到,昨天該出售案再度大逆轉,由中信集團的辜仲諒與友人出手,一次買下壹傳媒在台的電視和平面媒體。

據了解,辜仲諒與友人原本就是想「包裹式」全買,除了平面媒體之外,也包括壹電視,但後來又改變主意,改為只買紙媒;最後在與黎智英見面後,又決定回復初衷,買下整個壹傳媒在台事業。

辜仲諒友人分析,辜仲諒本次「勢在必得」,主要是辜家過去對媒體經營就不陌生,1990年代,代表和信的辜啟允曾與代表中信的辜仲諒共同投資,買下中嘉系統與頻道,擁有多年經營媒體的經驗。

此外,中信金旗下的創投公司也曾投資過電視購物台Viva,後來轉賣給日本三井;緯來電視台下的六個頻道包括體育、日本、電影、綜合、戲劇、育樂台,也都是中信辜家成功獨立經營。

事實上,辜家對於經營媒體並不陌生,辜仲諒的叔叔辜啟允曾被形容為看準並布局台灣媒體產業的先驅者。辜家曾經投資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持有衛星頻道商緯來,辜仲諒也曾投資購物頻道ViVa;這次買下壹傳媒台灣媒體事業群,使辜家媒體王國數位匯流向前更進一步。

辜啟允曾經創立緯來電視網、成立和信超媒體,早期有線電視還在第四台地方勢力盤據的時期,辜啟允便曾透過收購一家又一家的有線電視獨立系統台,打造中嘉網路,後來被外資安博凱(MBK)收購,而辜家仍留有二到三成股權。目前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也積極進行收購中嘉的計畫。

辜仲諒曾經投資購物頻道ViVa,對於其他的媒體事業較少親自參與經營,但因為家族持股關係,跟在叔叔身邊觀察學習,對媒體產業也有一定的認識及企圖心。市場人士觀察,辜仲諒收購壹傳媒台灣媒體事業群之後,為了讓壹電視上架有線電視類比頻道,並搭上數位匯流的趨勢,勢必得進一步與有線電視業者合作,甚至進行併購。

市場點名,中嘉雖已經被蔡衍明鎖定,但在交易未完成前,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目前麥格理旗下的台灣寬頻(TBC)及台灣數位光訊都可能是辜仲諒下一個合作的對象。不過,辜仲諒友人指出,對辜仲諒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完成與壹傳媒集團的交易。至於與中嘉、TBC這兩家系統台接觸等問題,言之過早。

我們的看法:

第一、175億台幣不是小金額,辜仲諒董事長應該有PE在背後支持。

第二、辜仲諒董事長需要新的舞台,由於中國信託法律官司未了,他只能退居幕後,自然對媒體會更有興趣。

第三、辜家過去有投資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網路和電視購物台Viva的經驗,當年也曾創立緯來電視網及和信超媒體,布局廣泛,只是沒有很好的整合,後來陸續出售。此次收購壹傳媒應該是辜家對於媒體業捲土重來的新布局。

第四、看來黎智英還是很厲害,懂得shop around,提高自己的身價,原先要價150億元不但達到,還超過這個數字。蔡明忠和練台生董事長可能是太有自信,才沒有追高價,沒想到台灣有那麼多人對媒體有興趣,那麼多人有雄厚的資金實力。

第五、掌握內容後,也要掌握通路。假如未來旺旺中時集團收購中嘉網路觸礁,辜家未嘗沒有可能把它再買回來,反正有私募股權基金會在背後支持。

尹衍樑 / 浩鼎
引爆台美股東激戰的台灣浩鼎股權落幕!由潤泰集團尹衍樑主導的匯弘投資美國時間8日以6千萬美元(台幣18億元)吃下美國Optimer擁有的浩鼎43%股權,意味著浩鼎研發中高達200億美元商機的乳癌末期標靶藥OBI-822/821,將留在台灣,並成為第一個將進軍國際市場的大藥。
    
由於江山已定,浩鼎執行長許友恭表示,除了規劃趕在11月掛牌興櫃外,OBI-822/821也將自11月起啟動第3期臨床,最快可望在2015年取得藥證行銷,並打進國際市場。
    
OBI-822/821的商機誘人,也推波浩鼎在短短7個交易日內,未上市行情由4日的63.35元,一路強漲昨日的79.53元,漲幅高達近25.54%,相反的Optimer的股價則持續下跌,1012日的收盤價為11.26美元。
    
元富證券董事長陳俊宏表示,OBI-822/821有可能成為台灣第一個打進國際市場的新藥,在目前新藥股已成風潮下,OBI-822/821的高成功率,也讓浩鼎興櫃價格「很難定」。
    
Optimer公告,匯弘是以每股1美元吃下Optimer擁有台灣浩鼎5,9424千股股份,總交易金額6千萬美元,在完全出清持股後,宣示浩鼎和Optimer已完全脫鉤。
    
至於浩鼎也因尹衍樑的挹注,將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台灣股東、台灣研發團隊和台灣資金的台灣品牌,而為避免匯弘成為擁有過半的股權,潤泰集團也同意將股權降至4成左右,精神領袖並致力於想要在台灣建立一個由台灣成功開發新藥的張念慈,預計也會回鍋擔任董事長。
    
據了解,這場打了半年多的經營權大戰,主要是搶藥風波。   Optimer研發用於治療偽膜性結腸炎的新型抗生素Dificid,去年雖然順利在美國FDA拿到上市藥證,而且也成功以2.24億美元授權日本藥廠安斯泰來(ASTELLAS),銷售歐洲市場權利,但偽膜性結腸炎的市場規模太小,約7億美元,相較於乳癌用藥的200億美元,Optimer的經營團隊即一直覬覦,想把OBI-822/821收歸擁有,因此,不僅在美國一口氣撤換了董事長張念慈、研發長許友恭,也意圖併購台灣浩鼎,而上演台美股東大戰戲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尹衍樑先生已成為真正的台灣生技業投資大亨,證明其獨到的投資眼光以及對投資趨勢的掌握。

第二、美國人瞧不起台灣,才會撤換董事長,並意圖併購台灣浩鼎,幸好有向尹衍樑這樣的企業家挺身而出,捍衛台灣的權益。

第三、台灣的生技製藥產業要掌握在中國大陸和全球之間的獨特位置,加強投和歐美日業者的策略聯盟,不要沉迷在短期股價炒作的榮景當中,而忘掉真正該做的事。

第四、台灣雖然有活躍的資本市場做支撐,生技醫藥股的問題是普遍規模過小。業者應該積極和私募股權業者合作,打造資源整合平台,積極做大規模,進行大中華和全世界的產業整合及兼併收購,這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參股陸銀
因台灣遲未提高大陸銀行參股本國銀行5%上限,據消息人士表示,北京當局「以牙還牙」,同樣限制國銀參股陸銀的比率。國內一位金控高層更向本報透露,大陸不止限制參股比率,還進一步「封殺」國銀參股,「我們想投(參股),但大陸根本不想讓我們參股投資!」

台灣法令規定,陸資銀行來台投資僅能以參股或設立分支機構方式21,且陸銀參股台資銀行不得超過股權5%;加計大陸合格投資投資者(QDII)額度,合計持股上限為10%

然而,台灣對其他外資銀行參股上限卻高達20%,唯獨陸銀只有5%,還有「21」限制。反觀大陸對所有外資銀行(包含台資銀行)參股上限皆為20%。據悉,在不對等的情況下,北京對此相當不滿,認為我方充滿歧視,大陸曾多次向我方表達不滿,但未獲我方監管單位正面回應,也因此,大陸開始採取反擊行動,同樣限制國銀參股陸銀上限不得逾5%

這位金控高層透露,北京現在不止限制國銀參股比率,「是根本不讓國銀參股」。他說:「我們曾計畫投(參股)過幾家大陸銀行,對方卻說,上面不許我們投!」
他強調,政府相關單位一直不承認國銀參股陸銀「是有問題的」。若我方一直對陸銀來台設限卡關,國銀在大陸的發展會走的更顛簸。

據了解,各政府部會對提高陸銀參股上限立場不一,各有堅持,導致我方遲未放寬陸銀來台的限制。金管會高層坦言,這個議題「已不是金管會能決定的。」另外,我方遲未鬆綁陸銀參股比例,主要是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正緊鑼密鼓展開,基於整體談判策略,我方也希望藉此作為雙方談判籌碼,只是陸方對國銀參股喊卡,恐怕打亂我談判策略。

上述金控高層說,金融界有向政府提過解套方法,就是提高陸銀參股金控下子銀行的上限,但政府始終沒有採用。
他還說,匯豐、花旗、渣打資產雄厚,不輸陸銀,「為何政府不擔心這些銀行吃掉我們,還敞開門歡迎,卻對陸銀處處防範。台灣究竟把大陸當敵人,還是合作夥伴?」

目前表達出有意參股大陸銀行的台灣金融機構包括華南金、國泰金、富邦金等。銀行人士表示,兩岸銀行相互參股是為了提高雙方戰略合作層級,以期透過參股陸銀,加速大陸布局的腳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假如我是大陸官方,我也不會允許台灣參股大陸銀行,5%20%,根本是不平等條約,大陸憑什麼來台灣參與這種充滿歧視的銀行業投資?

第二、大陸和台灣金控業者要求政府提高5%限制已經很多次了,但我方監理機構就是毫無反應,說明行政效率之滯後。

第三、馬總統最近在國慶演說中指出未來「開放式常態,管制是例外」,希望大幅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金融業。過去開放都只有經濟部相關產業,期待金管會也能加快開放腳步。

友達 / TCL
兩岸面板大廠驚爆商業間諜疑雲!友達光電前高階主管連水池、王宜凡,涉嫌受大陸TCL集團面板大廠華星光電年薪百萬美金利誘,去年相繼「帶槍」投靠,並移轉友達光電AMOLED等「敏感科技」技術到對岸。調查局台北市調處日前約談兩人到案,依刑法洩漏工商祕密等罪嫌移送新竹地檢署偵辦。友達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並提供一切必要協助,友達也將持續積極保護智慧財產權,以維護股東權益。

由於連水池、王宜凡去年赴TCL集團任職後,僅逢年過節才返台,市調處因此趁兩人上月中秋節前夕返台時發動搜索約談。但竹檢承辦檢察官原將兩人限制出境,經二度傳喚後認為兩人供述明確即予解除,兩人已赴大陸工作。

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去年十一月間,曾當著馬英九總統的面,對我國缺乏「商業間諜法」保障企業營業機密表達憂心;當時友達早在九月間即透過內部清查發現連、王兩人涉嫌對大陸廠商洩密,向市調處報案。

涉案的連水池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機博士,九十二年起任職友達光電顯示器開發中心最高主管,王宜凡則為OLED技術處經理;去年九月十五日,連離開友達光電,四天後赴大陸改任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副院長,王隨後也轉任華星光電AMOLED開發部部長。

友達清查兩人電腦、電子郵件紀錄,懷疑兩人將友達光電面板專利技術輸出給華星光電,包括「影像品質最佳化(低色偏)產品技術」、「高穿透率產品技術」、「高對比度高畫質產品技術」、「四道光罩製造技術」,全屬國科會認定的「敏感科技」,而華星光電自去年起面板技術突飛猛進,被懷疑與連水池等人洩密有關。華星八.五代廠去年底已量產,今年也要量產相關AMOLED面板。

市調處發現,連疑在離開友達前,即與華星執行副總裁陳立宜頻繁接觸。而陳原為奇美電電視面板產品事業處協理,曾協助華星大舉來台挖角,開出高薪高職位等優渥條件利誘連跳槽,再由連拉攏王投靠。

據調查,連水池三年薪資高達兩百五十萬美金,王宜凡年薪也有台幣五百萬元。市調處搜索連水池住處並查扣個人筆記型電腦,已進行數位證據鑑定,釐清連水池提存相關面板技術文件的紀錄與來源。

據悉,兩人不否認移轉部分面板技術至華星光電,但堅稱在此專業領域多年,技術早都存在腦袋瓜裡,否認洩漏友達光電的專利技術。市調處認為,連水池等人將面板關鍵技術外流,嚴重損害我面板產業競爭優勢,嚴重影響國家利益,仍依刑法洩漏工商祕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罪送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企業透過挖角方式掌握台灣技術早已不是新聞,奇美電200人跳槽華星光電,帶走的智慧財產權不計其數。

第二、大陸比亞迪過去和鴻海也有知識產權官司,即使財力和關係如郭台銘的富士康,最後也敗下陣來,說明這是台灣人打不贏的戰爭,大陸在這方面過去是惡名昭彰。

第三、政府限制大陸投資台灣面板產業,一開始就政策錯誤,現在即使敞開大門請大陸來投資,別人也不會來了。為什麼要來投資一個錢坑? 挖人不是更快?

第四、在一個自由經濟市場,我們可以阻止投資的流動,但是沒有辦法阻止人才的移動,薪水差距達45倍,誰不心動!

第五、政府可以抓幾個人,只能起嚇阻效果,發揮不了真正作用。當然保護台灣的智慧財產是我們絕對要做的事。

第六、韓國三星將下一代的NAND Flash工廠設在西安,投資美金七十億元,難道他們就不擔心IP流失? 台灣花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在防堵中國大陸,卻沒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最後才會人財兩失。

軟銀 / Sprint
軟體銀行(Softbank15日表示,將以201億美元買下美國行動電信商Sprint Nextel 70%股權,可望成為日本歷來最大海外收購案。軟銀是日本第3大行動電信商,這樁交易可望替軟銀進軍錢景光明的美國市場鋪路,也讓美國第3大電信商Sprint Nextel立即獲得注資,有助提升在全球最大手機市場的競爭力。

軟銀在聲明中表示,將直接向Sprint收購80億美元股權,並透過市場買下Sprint121億美元股權,兩造董事會已批准同意,預計2013年中完成交易。
軟銀是日本成長最快的行動電信業者,過去4年來受惠於iPhone熱銷,獲利暴增逾7倍,這樁交易可望助其進一步晉身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電信集團。入主Sprint後用戶直近9,000萬人。

軟銀社長孫正義說:「這樁交易提供軟銀良機,在全球最大市場推動行動網路革命。」獲續任的Sprint執行長赫斯(Dan Hesse)說,軟銀的投資給Sprint的機會是他自2007年底加入公司後僅見,還誇讚軟銀在日本的成就,「可供我們效法。」

不過,軟體銀行股價15日在東京股市收盤大跌5.3%至每股2,268日圓,創5個月來新低,反映投資人心存疑慮,擔心交易溢價過高,自上周入股消息披露以來,軟體銀行股價已暴跌逾20%,市值蒸發近87億美元。

軟銀是中國阿里巴巴、線上遊戲業者Zynga與雅虎日本公司等多家網路業者的股東,雖然Sprint併購案有助於拓展行動市場,但併購債務高築的Sprint,且跨足毫無經驗的美國市場營運,仍是軟銀一大賭注。岩井Cosmo證券公司駐東京分析師川崎智明說:「Sprint接連虧損,這樁交易短期可能為軟銀增添財務負擔。」

據資料提供業者Dealogic,受強勢日圓與借貸成本變低激勵,日本企業大舉收購海外資產,今年來已砸下逾650億美元。軟銀入股Sprint案將成為日本歷來最大海外交易,超越2006年日本菸草公司(JT)併購英國Gallaher集團的191億美元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的交易價格比原來預期的更高,說明軟銀志在必得。

第二、日本三大銀行都會金援軟銀,所以融資根本不是問題。

第三、孫正義先生有極佳的track record,之前2006收購日本Vodafone電信事業,成功地將其做大,很快即將成為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故此次能得到銀行團的大力支持。

第四、但這個案子還是嚇壞了不少投資人,軟銀股價過去暴跌幾天20%

第五、孫正義之前成功投資雅虎和阿里巴巴,是其另一個重要的credibility

第六、台灣需要有像孫正義這樣的企業家,帶領台灣走向世界。

第七、日圓走強,日本企業海外併購熱潮才剛剛開始,希望日企多多來台灣併購。

新光金 / 第一生命
日本第一生命15日出清新光金的持股,將僅剩的2.83億股以每股7.4元的價格全數出脫,交易金額20.94億元。新光金指出,第一生命此次釋股,承接者主要是新光集團其他機構,未來與第一生命業務合作關係不變。

第一生命是從今年88日起,分3次出脫新光金股票。前兩批是透過高盛,在海外發行存託憑證(GDR),時間點分別是在8月初、9月初,以折價12%9%的價格賣出。昨天是第3次釋股,以昨天新光金收盤價8.05元來算,折價幅度大約是8%

第一生命原本持有新光金93萬餘張股票,占新光金股本11.05%。第一生命連續3個月賣股,雖然前兩次是在海外出脫,但不排除海外投資人兌回新光金現股之後反手賣出,導致新光金近期股價委靡不振。

第一生命在2006年認購70億元新光金私募普通股,雙方展開合作,隨後並參與幾次新光金的增資,尤其在金融海嘯時雪中送炭,認購新光金特別股,持股最高時曾攀升至14.9%,這也是新光金第一宗引進外資的策略合作案。法人估算,第一生命持股成本約12~14元,此次賣股價約7~8元,應該是認賠出場。

事實上,外資保險公司認賠出場不僅這一起。這幾年從ING Aegon等外商保險集團陸續退出台灣市場,而美商萬通集團(Mass mutual)賣掉三商美邦人壽持股、保誠集團賣掉中壽持股,有些是獲利了結,有些是認賠殺出,但這些外資共同作法就是,不再投資台灣壽險市場。法人認為,這應與台灣長期低利率、壽險業獲利前景黯淡有直接關係。

新光金表示,與第一生命有長達40幾年的情誼,即使沒有股權投資,雙方的業務合作持續進行,尤其日本早台灣步入老年化社會,在保險商品的規劃上相當有經驗,新光人壽會派人到第一生命受訓,也會與第一生命合作設計保障型商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2006年第一生命認購新光金新台幣70億元,約23億美元,不是小數目,持股最高曾達到14.9%,是真正的策略投資者。

第二、外資紛紛撤離台灣壽險市場,有他們的難處和考量,保險局不應再對其在刁難,台灣保險市場本國財團有高度興趣,就讓外資順利的撤出台灣吧! 南山(AIG)、大都會人壽和三商美邦(Mercuries)都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從長期來說,日本的金融機構仍然是台灣最佳的策略投資者和長期夥伴,他們錢多,而且比較有耐心,願意長期投資,不像歐美業者那麼現實。缺點是日本人作決策比較慢,要想很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