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戴爾私有化 巴菲特 亨氏
自由經濟示範區 創意 產業 美國航空 全美航空 大型併購市場
吉利
浙江吉利汽車1日宣布收購英國老牌計程車生產商錳銅控股(Manganese Bronze Holdings)的業務與核心資產,這是吉利所併購的第2家海外汽車品牌。吉利汽車表示,公司將透過子公司吉利英國集團,以1,104萬英鎊的代價收購錳銅控股的廠房、設備、不動產、無形資產、與雙方在大陸合資公司的股權。
吉利董事兼首席財務官李東輝將出任吉利英國集團的董事長,錳銅控股原財務總監將擔任倫敦計程車業務的執行副總裁。對於吉利的收購,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表示,他非常欣慰吉利確保了倫敦出租車公司的存續,使得具有英國文化象徵意義的計程車可以持續生產。他更期待吉利能夠推出低排放的計程車。
李東輝指出,錳銅控股品牌形象非常好,有助提升吉利品牌。公司將保留倫敦傳統計程車特色,並持續推出新車型。錳銅控股是英國老牌的黑色計程車製造商,但近年來公司業績不佳,在2006年時吉利汽車就趁機購入錳銅控股19.97%的股權,雙方更在上海設立合資車廠生產計程車。但是在業績持續下滑的情況下,錳銅控股在去年10月30日起進入債權人保護程序,距離破產只剩一步之遙,當時就傳出吉利趁機提出收購報價的消息。
吉利汽車對於海外收購的興趣濃厚,除了併購錳銅控股之外,2010年時以18億美元收購瑞典Volvo汽車品牌,創下當時大陸車廠的海外併購金額最高紀錄,去年市場更傳出吉利有意入股英國跑車生產商Aston Martin,但並未被雙方承認。吉利成功收購錳銅控股,成為第2家入主英國汽車工業的中資公司。英國著名的跑車生產商MG在2005年時就被南京汽車集團收購,目前全資隸屬於上汽集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吉利買海外汽車公司越來越有心得,收購Volvo之後再買錳銅控股只能算是小意思。
第二、這次買的價格並不貴,一方面是2006年已經買了19.97%股權,另一方面是該公司現已進入債權人保護程序,吉利只是順勢進來撿便宜。
第三、英國計程車非常有英國文化風格,不過坐起來並不特別舒服,不知在英國以外的地區是否會熱賣?
第四、吉利最近還傳出想買007專用跑車Aston Martin,會不會消化不良? Aston Martin是玩家級的跑車,但中國有錢人很多,浙江又特別多,相信價錢對吉利不是問題。
戴爾私有化
曾經位居全球個人電腦市場龍頭的美國戴爾電腦公司,在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的衝擊下,5日宣布公司決定下市,將由戴爾創辦人麥克.戴爾及銀湖 (Silver Lake)私募基金,以每股13.65美元買回股票,總金額高達244億美元(約台幣7200億元),公司將轉進到雲端運算及企業用軟體等業務。這項交易尚需獲得股東大會的同意。如果成功,將是是金融危機以來規模最大的融資併購案 (LBO)。
參與這筆私有化作業者包括麥克.戴爾、銀湖基金、微軟公司,以及麥克.戴爾自己所擁有的MSD資本公司。麥克.戴爾將負責出現金及股票,他所屬的MSD資本公司也將出現金,加上銀湖私募基金出現金,微軟公司提供20億美元貸款,並向四家銀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股票收購價格比4日盤價每股13.27美元,高出0.38美元;自從元月中市場開始謠傳下市的消息以來,截至4日為止戴爾股價已上漲25%。
創辦人戴爾在聲明中指出,「我相信這項交易將為戴爾、客戶及團隊成員們,開創出一篇令人振奮的新樂章。我們可以將公司的即時價值告知股東,同時繼續執行長期策略,並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一旦股東會通過公司下式,麥克.戴爾將擁有14%的股權,並續任公司執行長。隨著後PC時代來臨,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大行其道,使戴爾等PC業者的經營相當艱辛,且競爭激烈。2012年戴爾的股價總市值摔掉1/3,無法再與蘋果、三星等對手分庭抗禮。
戴爾約半數的營收直接來自個人電腦,另外20%來自電腦監視器、鍵盤、印表機等周邊產品,以及電腦軟體與服務。戴爾目前正力圖降低對個人電腦的依賴,並轉進到雲端運算、資料儲存及企業用軟體等熱門業務。分析師指出,包括惠普、英特爾、微軟及戴爾等公司最嚴峻的問題,都是太過依賴桌上型電腦。這些公司都在努力複製IBM將重心從桌上型電腦轉移的成功經驗。
戴爾之所以要私有化,是因為公司下市後較有利於重整結構及調整業務,不需面對股東的質疑,而且不必每季的財報都必須符合市場預期。但如此一來,戴爾也比較不易取得公司轉型所需要的資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雖然有微軟參與,但這還是一筆由PE所主導的交易。
第二、戴爾私有化的交易進行得很快,從宣布到現在完成不過一個月的時光,現在惠普也打算出售NB/PC部門,戴爾至少不用和惠普再爭取投資人!
第三、惠普的個人電腦部門能否賣得掉是大問題,私募股權基金銀湖(Silverlake)因為已買了戴爾,不可能再買一家PC公司。微軟已經參股戴爾,雖然其銀彈充足,但再買惠普好像沒有什麼意義。聯想據說想買BlackBerry,這倒比較有synergy,可以切入互聯網移動裝置市場。目前聯想已超越惠普成為全球第一大NB/PC業者,再買惠普的效果1+1絕對不會大於2。
第四、每家公司都要不斷地轉型。戴爾曾有輝煌的歷史,也有創新的商業模式,但隨者時空環境轉變,不能與時俱進,仍然遭到淘汰。Who knows? 也許3-5年後蘋果也會面臨相同的危機。
巴菲特 / 亨氏
路透社14日報導,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和巴西金融家 Jorge Paulo Lemann 宣布攜手合作,以 232 億美元現金價格,收購美國食品巨擘亨氏 (H.J. Heinz
Co)(HNZ-US),或將寫下食品業界最大併購交易紀錄。
分析師和內情人士表示,亨氏本次交易開啟了食品企業整合的序幕,Lemann 旗下資本公司 3G Capital 對於此區塊野心勃勃。包含亨氏債務在內,本次收購交易總金額達 280 億美元。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哈薩威 (Berkshire Hathaway
Inc.)(BRKA-US) 將支付每股 72.50 美元,較公司先前股價高點溢價 19%。
Edward Jones 分析師 Jack Russo 表示:「或許消費者用品產業,會開始商談類似合併計畫,即使法人企業體現金充裕,基準利率甚低,合併協議依然是合理的選擇。」
收購舉措有助於亨氏進一步邁向國際,目前公司已在番茄醬業務稱霸,全球市占將近 26%,美國境內更高達 59%。公司營收最大來源為歐洲市場,但美國消費者業務獲利最為豐潤。但近期發展最快速的是亞太地區市場,去年度銷售額增長近 11%,以中國醬料和嬰幼兒食品需求領銜成長。
亨氏股價先前僅小幅上漲,而巴老警告表示他無意調高收購價格,盤中股價更進一步回挫,然而收盤呈現狂飆看漲,收高 20% 至 72.5 美元,分析師表示此漲幅顯得合宜。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典型的巴菲特收購風格,對象是知名消費品牌,現金流強,有市場領導地位,競爭者少,歷久不衰,就像可口可樂一樣。
第二、全球食品公司正在興起前所未有的大重組,會有很多分拆、合併、收購以及資產重組。主要的原因包括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大型食品集團成長動能減緩,需要新的成長引擎來帶動。
第三、這次巴菲特的投資夥伴3G Capital 是巴西最有名的私募股權基金,之前曾經以20年的時間推動一系列兼併收購,包括併購百威啤酒,打造了全球最大的AB Imbev集團,前二年又併購了美國第三大 (之前為第二大) 漢堡連鎖店Burger
King。3G Capital已經儼然成為一個小型食品版的巴菲特波克夏投資集團。
第四、在亞太地區,以日本企業海外併購腳步最為積極,去年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完成多起大型併購案。
第五、台灣食品業龍頭康師傅、統一、旺旺在產業有雄厚的資本和產業實力,在海外併購的腳步上可以再積極些,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
第六、中國兩大食品集團中糧和光明正加快海外併購的步伐。下一波歐美食品大廠的資產重組,相信兩大龍頭都不會缺席。
自由經濟示範區
江內閣將於上任兩個月內,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具體方案,據了解,準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胸有成竹」,新版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可能打破「實體」園區概念,並考慮納入金融業與服務業。經建會研擬「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法」草案,春節後盡速提報行政院核定,預計四月底前送請立法院審議。
根據經建會先前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包含亞太產業創新整合、新世代國際物流、國際人才培訓、亞洲重症與觀光醫療中心、農產品加值運銷等五大中心,金融業不包括在方案中。
即將卸任的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先前表示,示範區是實體的,不是虛擬的,由於金流難以掌控,金融業一旦開放,等於全台灣都開放了。據了解,去年經建會主導規畫自由經濟示範區,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不但參與規畫,也多次公開表達他的構想。
去年十二月,管中閔拋出「服務業試驗區」,勾勒以桃園航空城、台北港為腹地,結合觀光、金融、醫美和物流產業,發揮相乘效果。管中閔說,目前尚未開放的政策或法規,都可以在區內先行先試,「未來(陸客)可以來台拉個皮,再回大陸!」
管中閔還舉出「想像的案例」,桃園航空城完工將成為會展、旅館和購物中心,大陸籍、外籍商務人士來台會議期間,可以抽出半小時,在航空城裡的銀行開個戶,同步進行人民幣與其他貨幣別的資產規畫。
管中閔說,自由經濟示範區上路後,外籍(含大陸籍)商務人士可以拿著「入境卡」進市區觀光,離台前,先在試驗區內的名品街買齊台灣精品,透過物流服務將「戰利品」寄送回家。他還說,可先鎖定台商企業,利用低籌資成本和客戶認識的優勢,開放更彈性的人民幣金融服務,為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創造有利條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很高興自由經濟示範區終於要推動了,政府講了很久,概念也修正了幾次,但是一直沒有真正付諸實現。
第二、江宜樺行政院長和管中閔政務委員都將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推動當作施政重點,這是一件好事。自由經濟示範區是一個新概念,可以跳脫傳統的框框,不再被傳統公平正義的教條約束。政府應該好好運用這個契機,大膽自由揮灑。
第三、現在雖然有規劃5個子中心,姑且不論其內容是否合適,但至少應該再更加具體,像「亞太產業創新整合」就是很抽象的概念,究竟有什麼內涵,應如何操作?
第四、我們同意將「金流」加入自由經濟示範區中,雖然說示範區是實體的,不是虛擬的,金融業一旦開放即等於全台灣都開放,但這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台灣不是正在爭取成立離岸人民幣中心? 政府在離岸人民幣交易的總量管制上可以設定一個上限,約束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就如同深圳前海。前海是一個典型的經濟+金融示範區,不僅是從事金融創新實驗,更引進新制度,有利於高級白領人才在深圳的居住和工作,形成現代服務業的新園區。
創意 / 產業
金管會17日表示,今年金管會工作重點包括關懷弱勢及鼓勵創意,將採雙管齊下方式,研議另闢創業板及建立整合資訊平台,協助有創意者取得資金。金管會表示,創意是國家與社會活力的來源,為鼓勵並協助創意者取得實現創意所需資金,金管會已請櫃買中心研議群眾集資相關機制。
初步將採取雙管齊下方式,一方面「有效輔導創意業者」,在現有證券市場架構下,協助創意者組織公司化、經營永續化;另一方面研議「適度扶持平台業者」方法,由櫃買中心建立群眾集資資訊揭露專區,透過充分的資訊揭露,協助創意者實現夢想。
金管會官員表示,第一種方式,主要是希望在興櫃市場之外,能透過更簡便的方式,在更早期就能協助創意者募集資金,是否另闢一個創業板,櫃買中心也會一併研議。
至於第二種方式,則是由櫃買中心提供一個資訊整合平台,透過櫃買中心初步篩選,以客觀方式讓有意籌資者,在這個平台揭露相關資訊。金管會希望這兩項作法,都能在今年內上路。
此外為協助身心障礙者便利使用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目前已設置2,339處符合輪椅者用的無障礙ATM,以及16台視障語音提款機。金管會並請銀行公會與保險公會應直接與身心障礙者團體直接對話,瞭解其具體需求,研議可提供的金融服務項目等協助措施,以善盡金融機構社會責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剛看到新聞,還不敢相信。今年金管會的工作重點包括關懷弱勢及鼓勵創意! 這些是屬於興利的事情,不同於過去金管會防弊的心態,這是一項大突破,新年的確帶來了新希望。
第二、關於「適度扶持平台業者」,目前的做法是由櫃買中心建立群眾集資資訊揭露專區,透過充分的資訊揭露,協助創意者實現夢想。我們應該積極探討是否有必要成立新的平台,即金管會所說的是否另闢一個創業板。我們認為新創業板應該要有不同的監管機制和股權結構,不一定要在現有的架構之下。
第三、英國倫敦證劵交易所(LSE)最近也規劃新創企業上市板(Start-up board),說明全世界交易所都在關心如何扶植有創意的公司。
美國航空 / 全美航空
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和全美航空公司(US Airways)在2月14日情人節這一天宣佈了“聯姻”的消息。新公司將沿用美國航空公司的名稱和標識,按收入和乘客數量計算,它可望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新公司將以其110億美元的市值一舉超越美國大陸航空公司成為全美同行業老大。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一合併案勢將改變美國航空業版圖。
根據雙方公佈的並購條件,美國航空公司的母公司美利堅航空公司(AMR Corp.)的股東將持有合併後新公司72%的股份,全美航空公司股東將持有其餘28%的股份。美利堅航空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托馬斯·霍頓將擔任新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長,任期可能持續到2014年的春季或夏季,即新公司第一屆年度股東大會召開之時,屆時美國航空將結束破產保護期。全美航空公司的現任首席執行官道格·帕克將擔任新公司首席執行官。美國航空公司表示,新公司將具有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全球經營網路,在5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36個飛行目的地,每天航班數量在6700架次。
近幾年來,美國航空業經營較為艱難,各大航空公司紛紛通過並購重組尋求突破。2008年,達美航空通過兼併西北航空成為美國第一大航空公司。2010年,美聯航與大陸航空合併成的美國聯合大陸控股有限公司,一躍成美國航空業龍頭。2011年11月底,由於債務負擔沉重和成本居高不下,美國航空公司及其母公司美利堅航空集團美國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因此此次合併交易相當於美國航空公司脫離破產程式的重組計劃,需要得到監督美國航空公司的重組事宜的紐約南區法庭的批准。美國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預計,這次並購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美利堅航空公司債權人持有的幾乎所有債務有望通過該交易獲得償付。受合併消息提振,當天在紐約股市,美利堅航空公司股價一度暴漲近一倍,而全美航空公司股價則下跌7%左右。
美國航空公司新的領航人帕克一年多以來一直在努力推動達成這一交易,最終成功地使美利堅航空公司的債權人相信合併設想比破產更有利可圖。但是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兩家公司存在較多差異,這樁“姻緣”可能帶來更多挑戰。美國航空公司的運量幾乎是全美航空公司的兩倍,但是新公司的運營將由後者接管。兩者也存在商業文化差異等諸多不同之處:美國航空公司的總部位於南部得克薩斯達拉斯都會區的沃斯堡,數十年來一直是行業老大,自負且拘泥刻板,近年來的業績呈螺旋式下降狀態。全美航空公司,總部位於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都會區小城坦佩,公司經營風格輕快靈活且富有進取心,目前收入和運營觸底之後正在反彈。全美航空公司曾在2006年因更換預訂系統而使服務陷於癱瘓,其兩大飛行員團隊一直不和。2008年之後,該公司的運營業績才開始回升,在近3年實現營利,其股票在2012年上漲了166%。
此間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達拉斯和鳳凰城的商業文化不同,但是帕克是一個極富創新精神的指揮者,並且具有克服這些障礙的經驗。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日前發佈研究報告稱,雖然合併多被解讀為對航空業的促進,但對機場而言好壞參半,該合併案可能減弱這兩家公司在某些機場的運營,一些航空樞紐可能因此獲益,而另外一些航空樞紐卻可能因此受損。航空樞紐的主要風險在於運量大幅減少惡化其收益。如果這一合併案完成,新公司可能使用6個航空樞紐:達拉斯—沃斯堡、邁阿密、芝加哥、費城、夏洛特和鳳凰城,並且在紐約、洛杉磯等主要市場保持較大規模的運營。近年來,一些航空公司已經在一些規模較小的市場如匹茲堡、聖路易斯、辛辛那提、孟菲斯削減了運營規模。惠譽不排除這家新合併的公司將進行運營上的調整。在這個控製成本至關重要的行業,作為一個單一的公司,如果要提高運營效率,必須砍掉那些無利可圖的航空樞紐。另外,這一合併案也使美國其他大型航空公司面臨低成本航空公司所帶來的挑戰。對於地區性航空公司而言,如果它們的航線與這家新公司重疊,也將面臨更多運營風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美的航空業正在大整合,透過這次整併,前四大的市場占有率會超過70%。
第二、全球很多產業都在回歸大型集中化,整併中小型的業者,恢復產業合理秩序。
第三、美國航空業整併初步告一段落,未來的重頭戲是加速營運整頓,才能產生綜效。
第四、這次併購又是另一次「以小搏大」的典範。全美航空的股東會持有新公司28%的股份,但是全美航空CEO帕克將成為新公司的CEO。帕克之前也是一家較小公司的CEO,透過併購才成為全美航空的CEO。
第五、由於兩岸直航,台灣的航空業得到新的生機。但是面臨了亞洲低價航空的競爭,未來台灣的航空業還有繼續改善和整合的空間,也需要和陸航或其它區域航空公司策略聯盟。
大型併購市場
近日宣布的大型併購案如雨後春筍,其中以海恩茲(Heinz)、戴爾(Dell)和全美航空(US Airways)等多起併購交易金額均逾100億元,顯示因金融海嘯而沈寂近六年的大型併購市場今年似乎正捲土重來。
據資料業者Dealogic,光是14日宣布的波克夏和3G資本公司聯手買海恩茲、美國航空母公司AMR併購全美航空等兩案,交易價值達400億元,使今年來併購交易總值逼近1600億元,是2005年來起步最快的一年。併購案金額向來追隨股市表現,史坦普500指數今年已漲6.67%,意味併購交易後市可期。
Davis Polk & Wardwell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畢克說,一旦大型併購案開始出現,企業執行長會不甘落於人後。大型交易重返市場的重要因素是企業握有大筆現金。史坦普500成分股目前坐擁逾1兆元現金,在低利環境下,這筆錢存在銀行的收益極低,高階主管因此考慮併購。
摩根大通併購交易部門副總裁詹姆士和銀行業人士,也樂觀看待近來這波大型併購交易熱潮。他們認為,企業已用盡方法刪減成本和改善生產力,現在必須從別處下手以拉抬成長。依經濟學理論,併購交易是個方法。
特別是在2013年,銀行放款和股市都大有改善,一方面讓買方可取得成本更低的貸款,另外也讓賣方有機會談到可接受的價位。海恩茲和戴爾兩件併購案都涉及高額銀行貸款。金融業者肯融資促成大型併購案,是因為相信能很快將這些債權轉售給追求高收益率的投資人。
未來幾個月併購交易有兩種可能發展方向,第一,併購成為美國和外國市場的橋樑,把資本引入美國企業,同時投資人會看到更多併購案是出自土耳其、南韓和印尼等國的企業之手。第二則是標準的產業合理化交易,有些交易可能已考慮數年之久,但缺乏市場信心以完成。能源、地產和金融服務業最有希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大型併購案超多,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籍企業已脫離金融海嘯危機,正在尋找新的成長點。
第二、目前利率低,提供了便宜的資金成本,也是促進併購活動的關鍵因素。
第三、企業滿手現金,需要活化資金。像蘋果手上現金過多,股東現已準備進行法律程序強制要求配發股利。
第四、跨國併購活動增加。中國大陸企業很多想要「走出去」,而歐美日企業均想往新興市場布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