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台新金 彰銀 展訊 陸太陽能企業 元大 紐約人壽 元大 越南第一證_ 台電 新焦點


台新金 / 彰銀
台新金控再度啟動與彰銀合併研究案,台新金財務長林維俊昨(28)日提出三大理由,「台新金需對20萬股東負責;彰銀與台新銀合併案已延宕八年,不能無限期延宕;財政部一直不願打開溝通的大門。」

林維俊指出,在此情況下,台新金只好回歸到法律及公司治理程序,並強烈表達台新金推動彰銀與台新銀行合併的立場。未來公股也可在彰銀董事會中充分表達意見。

對於台新金主導彰銀常董會通過與台新銀合併研究案,彰銀內部及工會也表達反對立場。彰銀公會理事長黃水泉表示,希望台新金好好專注在彰銀經營,因台新金持有彰銀22.55%,只要彰銀獲利好,台新金投資也有不錯的報酬。「金管會能對此一合併案把關,態度不要曖昧。」彰銀相關人士也提醒金管會,金融機構合併案需經金管會同意,因此彰銀與台新銀行合併案能否通過,最後關鍵在金管會。

財政部官員表示過去已表明過多次立場,這次不再公開發言,晚間財政部也發出聲明強調,「財政部對此於法不合之舉動,提出堅決反對立場」。

據悉,儘管彰銀常董會通過研究案,但還要經彰銀董事會通過才正式成立,即使成立,也僅是彰銀內部開始組織「合併小組」,研究兩銀行合併後的優缺點,距離要完成合併,「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彰銀常董會中,共3名常務董事出席,財政部公股代表,即彰銀總經理唐楚烈亦列席發言,但因非常董,並無投票權。
  
常董會最後以21通過此案,贊成者為2位台新金控代表人,即彰銀董事長陳淮舟、彰銀常務董事吳澄清,不贊成的則是財政部推薦的獨立董事,即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由於台新金、財政部事先已經皆?齒陶o議案,過程平順快速,梁國源陳述立場,也已將相關反對意見全數列入會議記錄。
  
財政部認為反對的理由,一是合併研究案涉及公司重大利益事項,恐有影響股價及干擾金融秩序之虞,且非屬公司一般例行性業務的處理,實不宜由常董會逕行討論。
  
另一理由則是,合併研究案倘需交由經理部門研議,因為須動用經理部門人力及資源,涉及經理部門權責,程序上應由經理部門提案較屬妥當,實不宜由他人或其他部門逕行提出。
  
彰銀大股東之一的台新金,則是在2月董事會中,就通過「向彰銀第2大股東財政部提出由彰銀合併台新銀的建議,並將函請2家銀行子公司研究相關事宜」,由於大股東台新金已經提案通過,因此請彰銀研究。此提案經彰銀常董會通過,預計會列入7月彰銀董事會的議程當中,財政部及台新金雙方的攻防戰再起,將在彰銀董事會中見真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新金終於忍無可忍,將採取法律行動,一切依循法治,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肯定。

第二、台新金雖然可能得罪金管會或財政部,但是以其情況來說,couldn't be worse,當然只能為了自己和股東的權益,背水一戰。

第三、金管會和財政部不肯承認當年對投資方的承諾,即政府退出彰銀經營,政府將會支持投資方。

第四、財政部無限放大自己的權利,球員兼裁判,這就像中鋼一樣,有民營化但是缺乏民營企業的公司運作機制。

第五、馬英九是法律的,學法律懂法律但卻玩法律不尊重法律,難得外資對台灣的comment : 缺乏法治精神。

第六、台新金是一個指標性的案子,也是台灣新一波金融改革的希望,更是「公民併」的一個關鍵性指標,政府應以智慧和前瞻性眼光,謹慎處理此案。

第七、台新金當年付了天價,擊敗淡馬錫,取得彰銀控股權,一定是看好未來合併的可行性。現在財政部不認帳,金管會不肯主持公道,台新金當然只好走向司法途徑,我們積極聲援台新金,如果政府再出手阻擋,應該讓全世界的投資人都清楚知道台灣政府干預的蠻恆無理。

展訊
又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大陸企業尋求私有化,手機晶片設計大廠展訊通信2日對外宣布,已收到清華大學旗下紫光集團發出價值14.8億美元(約新台幣447億元)的收購要約,但還未做出任何決定。業內人士指出,交易很可能達成,展訊通信將在大陸A股上市。

展訊專做無線通訊相關晶片,是TD(大陸自有的3G規格)手機基頻晶片最大供應商,是大陸第一家把TD晶片做出來的本土IC設計公司,有「大陸聯發科」之稱。台灣的聯發科、F-晨星是展訊通信的競爭對手。

財華社、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紫光集團20日對外表示,已向展訊通信發出收購邀約,根據要約條款,紫光集團將支付展訊通信每股美國存託股票(ADS28.5美元。這對在美國上市的展訊通信來說,將是邁出回歸A股市場的重要一步。紫光集團總裁趙偉國表示,從戰略角度來看,收購展訊通信符合紫光的整體商業目標。展訊方面表示,在收購談判期間不會發表任何觀點。

展訊一名內部人士指出,回歸大陸市場一直是展訊管理層的想法,「我們除了註冊地點在海外,其他的營運、客戶、交稅都在大陸。」隨中國移動對TD-SCMDA手機出貨量大幅增長,以及展訊通信旗下WCDMA晶片業務開始商業化,展訊通信的業績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IHS 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分析,在董事長李力游的帶領下,展訊這幾年營運不錯,但半導體股整體在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表現低迷,展訊市盈率長期在10倍以下,總市值也僅在10億美元左右。

申銀萬國分析,隨著TD智慧手機晶片出貨量增長和展訊的新產品發布,預計TD四核晶片也將於第三季量產,將提升展訊總體產品平均售價及改善毛利率。紫光集團是大陸清華大學下屬控股子公司,經大陸國家經貿委(改制後的工信部)和教育部批准發起設立的高科技A股上市公司,1999318日成立,同年114日在深圳交易所掛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展訊是大陸本土IC設計的龍頭,但這幾年一直做得不好,和聯想科相比競爭力轉弱。

第二、清華旗下企業紫光收購展訊,代表兩個意義,第一是半導體產業還是要和學術資源緊密相結合,第二是展訊有國家重大策略意義,所以由清華這樣具有官方色彩的機構進行收購比較合適。

第三、大陸電信產業正邁入一個新的階段,各式各樣配套的半導體、設備和零組件會持續有相當不錯的增長。

第四、大陸正在培養自已的零組件製造供應鏈,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大危機。台灣產業唯有加速整合,才能保有競爭力,否則遲早會遇到聯發科和晨訊被大陸封殺的狀況。

第五、私有化熱潮在美國會繼續,我們覺得越大越具有特色的行業龍頭反而容易找到投資人,順利私有化,小公司不容易做。。

陸太陽能企業
隨著歐盟將對規模150億美元的大陸太陽能板課重稅,太陽能板業者爭相將生產基地移往國外,藉此規避歐洲的懲罰性關稅。大陸太陽能業選擇海外設廠的位址包括台灣、土耳其與馬來西亞等地。

彭博資訊報導,面對歐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反傾銷訴訟案,大陸晶科能源控股等多家太陽能集團已準備就緒,將生產轉移至國外。歐盟本月決定先對大陸太陽能板課以11.8%的稅率,8月時平均稅率將提高5倍。晶科全球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對外表示,公司在南非與歐洲的工廠雖還未竣工,但已做為「備胎解決方案」,屆時將視歐盟如何執行懲罰性關稅而定。

中國電建集團透露,太陽能矽片生產企業卡姆丹克集團已在馬來西亞建廠,相關工程項目建設步入正軌。除了卡姆丹克,生產太陽能零組件EVA膠膜的大陸海優威集團選擇落戶台灣,第一財經報導引述海優威總經理李民表示,公司在台灣的廠房已準備妥當,「未來還將注入資金到這間新廠」。

中電光伏也在土耳其投產供貨,中電光伏管理層表示,土耳其新廠擁有100兆瓦的電池片和300兆瓦的零組件產能,6月中旬至8月期間供貨給法國一知名企業。報導稱,大陸太陽能板業前仆後繼出走海外,太陽能下游英利綠色能源控股與其他超過百家的大陸矽晶太陽能板、電池與晶圓製造商成為出走潮下的苦主。英利綠色能源擁有垂直一體化、完整產業鏈,大陸是英利綠色能源主要市場。

歐盟對大陸太陽能產業進行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大陸與歐盟官員上周在北京進行第二輪價格承諾談判磋商。據悉,已達成初步共識,計畫以價格承諾協議為架構來解決太陽能貿易糾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和歐洲太陽能的雙反制裁短期無解,陸資太陽能企業勢必要靠全球布局和M&A進行轉型。

第二、台灣太陽能電池企業都比較偏好和歐美業者結盟,但大陸業者似乎有更強的誘因想和台灣合作。

第三、台灣太陽能產業鏈應該加速整合,自從新日光和旺能的結合後好像就沒有下文了。

第四、大陸政府的補貼政策害慘了這個產業,我們認為全球產業唯有進行大整合,才會有出路。

元大 / 紐約人壽
元大金(2885)董事會決議,將以1億元取得國際紐約人壽100%股權,元大金副總莊有德表示,昨日已經與國際紐約人壽簽署合約,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生效,而國際紐約人壽的21萬保戶、35萬張保單及400多名員工權益將不受影響。

元大金祭出3大承諾,分別為「100%保障客戶及保單權益」、「營運及保戶服務不中斷」,及「將長期經營」,且因元大金並無壽險子公司,不會發生人力重疊或資源排擠問題。元大金高層特別表示,對員工保證「不裁員不減薪」,來降低移轉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元大金高層表示,只要金管會核准後,10個營業日內即可完成股權交割,屆時國際紐約人壽將更名為「元大人壽」,元大金正式跨足保險領域。 

這起金融購併案堪稱從去年至今最戲劇的個案,紐約人壽因美國母集團有意撤出台灣市場,去年8月先與台新金(2887)洽談出售事宜,原談妥以1億元出售給台新金,雙方也公開舉行記者會說明,但金管會認為台新金雙重槓桿比率過高而駁回。據金管會資料顯示,台新金去年底雙重槓桿比率達119.38%,目前同業平均是109%,而台新金高於同業原因是投資彰銀(2801)所致。 

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坦誠,因台新銀與彰銀合併案遲未能核准,已影響到台新金對外許多投資案。而元大金想要成立壽險子公司也已規劃多年,原本去年已談妥要購併宏利人壽在台所有業務,雙方也都敲定購併事宜,但卡在宏利人數在台只是分公司,並非子公司,對元大金而言,等於沒有取得壽險公司執照,因此使購併案中斷。如今,元大金改購併紐約人壽,一方面因紐約人壽在台是子公司型態,另一方面也讓元大金完成證券、銀行、投信與保險的完整金融版圖。

元大金指出,截至去年底,紐約人壽資產總規模約844億元,淨值約48億元,總計有35萬件保單及21萬個保戶,年收總保費約100多億元,市佔率接近0.5%,具有業務員、銀行保險及電銷3大通路,而過去紐約人壽投資策略保守,元大金將藉由銀行、證券等通路強化銷售,以求早日達到規模經濟。

元大金也宣布子公司元大證金將減資10億元上繳給金控,元大金主管表示,上繳用途主要為增加元大金中長期營運資金,與購併相關的雙重槓桿比將由113.81%下滑到110%以下,莊有德表示,將持續在市場上尋求購併好標的,壯大營運版圖。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紐約人壽一直想撤出台灣,卻遲遲未能獲准,台新對紐約人壽的併購胎死腹中,換成元大終於成局。

第二、台灣金控逐漸真正的金控化,也就是取得所有完整的業務執照。銀行業務很難差異化,證劵業務又太薄利,因此保險就成為下一個目標。

第三、這對保險公司來說是一種好事,台灣有太多的保險公司,許多外資想要退出台灣市場,正好提供金控併購的機會。

第四、但是金管會不太樂見保險公司撤出台灣,理由是「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要對台灣市場有承諾、擔責任」。其實金管會應該鼓勵金控併購這些外國保險公司在台灣的子公司,協助外資退場。

第五、保險只是一個手段,長期的目標是要走上財富管理,台灣財富管理將逐漸走向跨地域、跨幣別、跨商品的總體發展格局,也就是”total solution”,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

元大 / 越南第一證劵
拿下東協灘頭堡,元大金將在下月中旬之前完成100%收購越南第一證券!元大金旗下元大寶來證券昨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由子公司元大證券亞洲金融對越南第一證券,以總金額1260萬美元,約當3.79億台幣取得該公司55.32%股權,完成100%收購。

這將成為元大金未來發展以東協為主的東南亞市場最重要的海外基地,元大內部估算,可在2週內完成該收購計畫。

元大寶來證券指出,此一收購價格,大致為去年底越南第一證券每股淨值的1.45倍,約當台幣21.75元;元大金在2007年進駐越南第一證券,目前持股部位已有44.68%,為第一大股東,而第二大股東則為越南當地企業BECAMEX,持股約37%,元大金是在去年底取得第二大股東首肯,正式向對方提出「收購意向書」進行出價談判,時隔半年,該交易即將在7月中旬之前全面完成。

元大金在2011年初以高價售出海外金英控股公司之後,時隔2年再度啟動東南亞海外布局,由於去年9月越南金融監管單位大幅鬆綁外資投資券商相關規定:「外資若投資未上市券商,持股將可增至100%。」元大金評估之後認為機不可失,隨即展開全面公開收購在外持股的準備。

元大寶來證券可說是目前唯一押重兵布局越南的國內大型券商,相關高層指出,以越南的發展潛力來看,後續的投資效益將非常可觀。元大金內部評估,除了東協國家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之外,越南目前有8800萬人口,但今年的股市成交月均量僅16億台幣,比起泰、星、馬、印尼等國,相對來說還有極大的成長潛力,後市大有可為。

此次元大金以極快的速度作出對越南監理機關鬆綁外資法規的回應,一方面是基於進入越南市場3年,對當地市場環境的熟悉了解,另一方面則是元大金深知耕耘海外的獲利可觀,特別是2年前以相當於原投資金額6倍的高價賣出投資逾10年之久的金英控股公司,為這筆投資畫下完美的句點,使得元大金決定再養一隻「金雞母」,可說是展開對越南第一證券100%全面收購的背後重要原因。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越來越多的台灣金融業者開始注意中國大陸以外的投資併購機會,之前有銀行如國泰世華在柬埔寨併購,現在又有元大在東南亞併購同業。

第二、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中國大陸投資仍然有很大的風險,東南亞代表了一樣具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第三、元大原先已持有越南第一證劵44.68%的股權,這次只是將其提高到100%,完全掌握經營。

第四、我以前在寶來的時候也很認真地成立一個越南業務小組,後來放棄,因為只是一陣熱潮,流於形式炒作,但我可以感到這次第二波的東南亞的投資熱似乎更為實在,有基本面作支撐。

台電
經濟部啟動台電民營化作業!初步規劃將發電業與輸配電切割為兩家公有民營企業,並鬆綁工業與大型商業電價,交由市場機制決定。未來,經部將成立電能基金,以負擔電力政策任務。
    
經濟部高層表示,去年國營事業核發100年度年終獎金,卻遭到立法院刪減,加上社會對國營事業有強烈改革期待,讓油電員工思考國營事業的負擔與轉型,因此油電要民營化,不只是愈來愈有機會,更有其急迫性。   經濟部希望台電的民營化與電業法修正能同步進行。
     
不過高層坦言,台電民營化的複雜度高於中油,台電是一家綜合發電業,擁有發電與輸配電功能,即使未來開放電力市場,10年內也不可能出現第二家像台電般的綜合發電業。
     
雖然台電期望,發電與輸配電系統可以綁在一起,只要財報分開處理即可,但是即使如此,對其他發電業者,仍是處於不公平競爭,因此初步決定,發電與輸配電切割成兩家公司。
     
但畢竟電力是公共事業,因此經部認為,兩家公司朝向「公有民營」模式,就如同中鋼與中華電信,不僅擁有企業彈性,同時,政府扮演監督角色。   經部官員說,台電股本龐大,若要公有民營,理論上政府持股比例降至50~20%,只要經部維持單一最大股東即可。
     
至於釋股方式,參照中華電信當初民營化方式,包含員工優先認購、專業經理人認購以及全民認購。   電業自由化將與民營化同步進行,經部將對電價會採取分階段鬆綁,第一階段取消特高壓用戶的電價管制,也就是工業用電與大型商業用電,例如大型百貨公司,因此短期內,家庭用戶的電價將不鬆綁。
     
經部高層也提到,如果台電的公有民營配套沒有做法,很多政策負擔仍然是要台電扛起,因此未來規劃設立電能基金,凡是發電業者都要繳交一筆費用作為基金經費,政府針對偏鄉地區申設電廠競標,得標廠商會給予一定補助。    至於中油民營化,目前中油積極與員工溝通,經部高層說,只要員工思想改變,中油就可以立即民營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為張部長的魄力喝采,這件事情很早就應該推動了,台電需要徹底改組,現在雖然有點遲,但至少是好的開始。

第二、台灣可以和英國學習,柴契爾夫人任內幾個民營化的案子都做得很成功,包括英國電信。

第三、像中鋼一樣至少先做到「公有民營」也是一個選項。

第四、中油、台電這種大型民營化案子,不能只靠散戶力量來完成,經濟部已有這方面的認知,希望用競價拍賣,不排除有直接競爭關係的業者。

第五、台灣希望廢核或滅核,將來電力成本勢必大幅上升,台電的民營化和未來面利公司運作效率的提高息息相關,現在規劃民營化的確有其必要性。

第六、台灣需要建立長遠清晰的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政策,在這方面台灣遠遠落後歐美及亞洲其他國家,或許可以由外資和台電共同籌組一家替代能源旗艦公司。

新焦點
TDR公司新焦點(9106)經營權將易主,昨(26)日宣布,中國大陸境內最大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將透過認購增發新股與可轉換公司債,對新焦點注資9,737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9.3億元)入主。全案將送8月中新焦點股東臨時會通過後生效。

新焦點主要從事汽車後服務業務,在兩岸開設「新焦點」品牌的汽車百貨與汽車美容通路,公司主體在大陸,股票在香港掛牌交易,並於2009年來台發行TDR

新焦點收購整併同業投資龐大,加上營運轉型成效尚未顯現,去年合併淨損高達15.21億元,遠超過公司資本額2.26億元。不僅香港原股股價狂跌,TDR每單位價也從20108月逾15元的最高價,跌至昨天的1.91元,縮水幅度高達87%。

在財務資金壓力下,新焦點透過公司執行長張瑞展牽線,獲得鼎暉投資9,737萬美元注資外,並將透過摩根士丹利配售4,090萬美元的新股,每股配售價為0.3港元(約合新台幣1.16元)。

張瑞展也將以每股0.3港元,認購5,100多萬股的新焦點新股,總額約200萬美元。新焦點表示,配售與張瑞展認購新股所得資金,將用於贖回新焦點201112月發行的可轉債,及支付相關費用與開支。

根據新焦點公布的資料,鼎暉注資新焦點主要分兩部分,一為以每股0.3港元認購12.63億股新股,總金額4,868.5萬美元,另一部分則是認購總額4,868.5萬美元的5年期零息可轉換公司債。鼎暉經認購新焦點新股後,對新焦點的持股將達42.8%,若加計未來可轉債轉換股權,未來對新焦點的總持股將達63.2%,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至於原經營者-新焦點主席洪偉弼家族股權經稀釋後,未來持股比將降至10%以下,洪偉弼也被要求辭去公司主席,未來將改由鼎暉董事總經理王振宇擔任,董事會未來也將全部改組。執行長(總經理)一職,未來仍由張瑞展擔任。
新焦點表示,獲鼎暉注資後,將大幅改善短期流動資金狀況,提升財務實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焦點曾大量融資,在台發行TDR,在港發行點心債,又私募引進PE,但可能發展腳步過快,不得不再次融資,讓出控股權,重整公司經營管理。

第二、鼎暉以往的投資都是pre-IPO,但這次變成新焦點的大股東,說明PE的風格和遊戲正在改變,短平快能夠立即套現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將來必須走向buyout fund的路線,提供更深的附加價值。

第三、新焦點的擴張大概需要很多資金,從鼎暉拿了近1億美元,又透過Morgan Stanley募集4,000萬美元新股。


第四、大陸企業和大陸PE對台灣上市公司以及大陸台商的興趣正不斷增加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