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自經區引進外籍白領 券商設OSU 自由經濟示範區 金融業 富邦 北銀 世界500強企業 廈門自貿區 工總大建言 台灣經濟 台灣區域金融中心


自經區引進外籍白領
行政院8日將聽取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推動計畫簡報,可望拍板定案。其中,人流大鬆綁是一大亮點,示範區內事業引進外籍白領專業人才,免除2年工作經驗,並鬆綁營業額1,000萬元限制,對生技、研發中心、新創事業大大有利。

對免簽國以外的外籍人士來台與示範區事業進行會議等短期停留,決給予「選擇性」落地簽證,大陸商務人士則給予3年期多次入出境許可證,以便利示範區內商務活動進行。

經建會今天下午將向江揆簡報「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推動計畫,一旦江揆同意,很快政院核定後,如期於7月底前上路。第一階段除了智運運籌、農業加值、國際醫療、產業合作等四大經濟活動外,人流、物流及投資規範鬆綁,備受企業界關注。

人員進出自由化是第一階段亮點。第一階段在示範區內事業,引進外籍白領人才來台工作,可排除現行2年工作經驗,並解除引進事業營業額須達1,000萬元限制,不過薪資下限門檻47,971元並未鬆綁。

勞委會官員表示,這兩項限制鬆綁不需修改行政命令,將透過函令公告方式對示範區內事業鬆綁。雖未明訂每家企業引進員額多寡,官員說,若區內事業並非新創、研發等性質,長期營業額未達1,000萬元,仍會有審核機制予以監督,以免「濫用」鬆綁政策。官員表示,此一鬆綁對新創事業、生技產業、研發中心等有很大助益,可讓事業更方便吸引外籍白領優秀人才來台。

此外,示範區內外籍及大陸商務人士來台均將大幅鬆綁。針對40餘國免簽證國家以外的外籍商務人士來台短期停留,決鬆綁予以「選擇性」落地簽證,並非全面落地簽。據悉,對免簽證國以外的外籍人士來台,外交部仍有國安防恐等顧忌,不同意放寬給予免簽證待遇。

另大陸商務人士來台從事1年內短期商務活動,內政部移民署副署長何榮村表示,可核發3年期「多次入出境許可」。示範區企業,不論營業額多寡,邀大陸人士來台從事商務活動,大幅鬆綁由移民署自審,1億元以上企業不必再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如果企業採電子簽申請,3天內即可發證,大幅簡化鬆綁程序,以利區內商務活動進行。另為延攬人才與鄰國競爭,第二階段特別法將訂定外籍和陸籍人士可免申報海外來源所得,前3年工作薪資可以半數計算綜合所得稅等租稅優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目前的人流只有觀光客,如何引進外籍白領人才的確是重點。

第二、台灣人才流失的問題相當嚴重,赴大陸替製造業打工,去新加坡幫服務業打工。

第三、外資及陸資白領最中意的是舒適的生活環境,讓他們願意在台灣生活。知識經濟時代下,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同等重要,北京因為污染,香港由於擁擠,已經面臨吸引外籍人才的瓶頸,這正是台灣的機會。

第四、台灣不要把外籍勞工當作是威脅,台灣在很多新知識、新科技領域都缺乏人才,我們應該試著把全球最好的人才都找過來。

第五、大陸人才興起,現在美國一流學府都是大陸人,台灣人已經不大出國留學了。我們不要逢中必反,而要善用大陸人才。我見到過台灣企業因為重用大陸人才而成功的例子,他們中國大陸因為有「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相關歷練,所以懂得許多台灣所沒有的關鍵know-how

券商設OSU
行政院長江宜樺11日要求,金管會應加速在第4季開放證券商申設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以便與星、港競逐區域金融中心寶座。OSU上路後,有助爭取已在星、港做財富管理的外國與台灣「高淨值客戶」重新垂青台灣。金管會預估,政策上路初期,一年約可為券商創造150億元營收,不過,券商垂涎的「大陸富豪」,則牽涉陸方態度,暫時不在OSU可接觸之列。

江揆11日聽取金管會報告OSU業務近況時指示,金管會應在三至五個月內儘速公布「國際金融業務條例」修正後續子法,協助券商盡速擴大國際競爭力。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在會後記者會表示,正與央行做最後磋商,盼第4季前能上路。吳當傑指出,開辦OSU業務,有助吸引外流星港的外國、台灣高淨值客戶回流。待寶島債近日上路後,未來取得OSU資格的證券商在從事經紀、自營及承銷業務時,也可增加不少業務量、做大OSU規模。

目前政策已開放大陸專業投資機構可來台投資,日後OSU能否准許一般大陸富豪來台理財?吳當傑則說,大陸自然人能否來台,得視大陸態度,暫不在OSUtouch(接觸)之列。

他也提及,未來金管會將針對券商承作OSU業務採差異化門檻管理,「若券商僅做外幣經紀、自營與承銷業務,可採低門檻;但要針對高淨值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就得要求具備較佳的財務狀況、資本適足率及國際業務經驗等。」

為鼓勵券商開辦OSU業務,金管會將比照銀行OBU,開出15年租稅優惠,包括就經營境外客戶業務免徵營所稅、營業稅、印花稅及OSU給付境外客戶利息免予扣繳所得稅。在商品設計上,也將准許OSU提供高風險、高報酬產品,例如一些信用評等較低,但投報率較高的金融衍生性商品等,爭取高淨值客戶青睞。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非常肯定金管會開放國內證劵商承作離境業務,過去20年海外可轉債(ECB)GDR等商品,錢大部分都被外國投資銀行賺走,就是因為主管機關沒有創造本國劵商承作新業務的空間。

第二、OSU的業務主要會和人民幣息息相關,人民幣離岸業事務是未來十年台灣金融業的主軸。

第三、離岸證劵業務不是只有「寶島債」,政府更應該積極推動人民幣計價的股票甚至T股,很多中國大陸企業對此會有興趣。

第四、一個資本市場成功的要素有四: 投資人(Investor),發行者(Issuer),中介機構(Intermediary),以及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政策法規只是其一,需要有其它配套因素支持,所以台灣應該大力開放大陸企業來台募資,以及大陸投資人來台投資和進行財富管理。

第五、「大陸富豪」是否可以來台,還要看陸方態度,只要開放,陸資一定會大量來台,台灣比香港更適合陸資的投資人作人民幣理財,已經在香港的大陸資金如果已有第三國公民身分有更有可能來台。

自由經濟示範區 / 金融業
經建會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將納入金融業!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昨日表示,7月底將向行政院報告關於將金融業納入示範區範疇的初步規畫,目標是讓金融商品更為多元化,促進金融業的財富管理業務在台灣能有更好發展,吸引相關人才與資金。

目前政府選定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四大示範產業範疇,包括國際醫療、智慧運籌、產業合作,以及農業加值等。對於新增規畫納入金融業,管中閔說,是希望讓台灣外流資金或外部資金能進來,同時吸引台灣相關外流人才,甚至是國際高階金融人才來台。

一銀高層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納入金融服務業後,若開放銀行設立境外分行、從事境外理財、投資等業務,並享有免稅待遇,對擴大銀行業務範圍有幫助。
合庫高層表示,目前銀行業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已經可做大部分的境外業務,有沒有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影響應該不大。不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設立,將帶動資金流入與企業發展,提高財富管理與貿易融資的需求,有助於金融業發展。

管中閔昨日在經建會內部演講中,提到經建會曾被視為「財經小內閣」,如今卻功能式微,甚至沒人知道經建會的功能,因此他「不信邪」,希望努力看看,要更主動發聲,不只是被動回應或彙整資料,也「不是要跟別的部會搶生意」,而是要經建會從國家發展的高度與廣度,提出具戰略意義的重大政策方向。

示範區基本上有區內外的概念,但對金融業來說等於全國開放,盡管從去年至今,外界陸續有聲音希望示範區能納入金融業,但在多所考量下,經建會在第一階段示範區規畫中並沒有採納相關建議。不過先前經建會也曾提到,不排除未來在第二階段納入金融業的可能性。如今管中閔再出招,等於讓納入金融業的構想迅速復活。

對於金融業示範開放,管中閔指出,如果覺得不需要用示範區,也可以全面開放。相關的規畫構想曾與智庫及國內外業者都談過,希望順著主管機關(金管會)的政策,爭取時機,先選擇阻力較少的事情去做。金管會官員表示,不清楚經建會的規畫內容為何,只要是自由經濟示範區內企業所需的金流與金融需求,銀行業現在都會充分提供。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融業早就應於第一階段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管中閔主委也是支持者,但因為其它人的反對而無法促成,我們很高興看到這個想法有可能復活。

第二、管主委說的很對,如果覺得不需要示範區,也可以台灣內部全面開放金融業務,問題是台灣準備好了沒有?

第三、我們還是建議將金融業放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這樣子可以和吸引陸籍和外籍白領人才來台的政策結合起來。

第四、我們支持管主委的說法:「不是要跟別的部會搶生意,而是要經建會從國家發展的高度興廣度,提出具戰略意義的重大政策方向」。馬總統應該創造一種氛圍,讓內閣閣員比賽創新以及政策的高度。看到財政部在台新 / 彰銀案上面的狹隘態度,雙方高度和氣度的差別立見。

第五、台灣的金融業特別是證劵業近年來退步了很多,銀行業因為開放兩岸業務,還比較國際化,證劵商反而因為TDR市場死掉,變得越來越本土化,幸好近期F股上市企業大陸公司越來越多,讓劵商重新正視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性。

富邦 / 北銀
富邦金當年以換股合併的方式「連闖兩關」合併台北銀行,其中富邦金合併台北銀行的第一階段是以1股北銀換1.1165股富邦金股票,等於富邦金是以136元的價格收購北銀,對此,當年曾任台北銀行董事長的國民黨籍立委廖正井直言:「這個價格賣得實在太便宜!」
     
富邦銀行於民國81年創立,創業10年內仍是一家中小型銀行,91年富邦以小吃大,併了當時市政府的金雞母台北銀行,溢價約30%,但以併了北銀為富邦銀、甚至富邦金控所創造的效益,不少金融圈人士都認為,這豈止是30%的溢價可以衡量。

提到台北銀行賣給富邦,乃至於兩家銀行合併後的經營績效,廖正井有感而發的指出,當年他幫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作證,被檢察官找去應訊,檢察官劈頭就問:「為什麼北銀以前經營績效很好,但(被富邦合併)之後差這麼多?」廖正井說,當時他無言以對,當場只能說:「謝謝檢察官對之前經營績效的肯定」。
     
金融業者指出,富邦金合併北銀的貢獻來自四面八方,除了分行通路、總資產規模,甚至還有資金上的「外溢效果」;就在富邦金讓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二合一」後,沒多久就以發揮「資本最適效益」為由,辦理銀行資本額100億元「減資」案,減資後的資金用途,其中一半、50億元資金則拿來幫富邦金控當時旗下主力子公司富邦人壽增資。

北銀資本額原本有223億元,在與富邦銀行合併後,原先資本額等於「減了將近一半」,這也成為當時金融圈討論的話題:「既然如此,有必要二合一嗎?」
     
金融業者指出,當年參與北銀標售的有中信、國泰、中華開發3家大型民營銀行,前後也在金融併購戰場上各有收獲,例如中信併萬通銀,國泰併世華銀,但相較之下,北銀對富邦銀的貢獻仍是最大,也讓富邦銀資產規模從原本的5~10名,一下子「大躍進」至民營銀行第2名。
     
金融業者指出,再就通路來看,富邦銀行原本的據點約40多家,但合併台北銀行後,分行家數達121家,成為國內民營銀行之首,其中有80家位於台北市,占盡財富管理與企金發展優勢,更承接台北銀行2家海外分行及2家國外辦事處。
     
此外,富邦金合併北銀後,旗下銀行總資產馬上躍居1.1兆元,位居國內民營銀行第2,其中北銀就貢獻了6,180億元,資深金融圈人士因而感嘆:「這些恐怕不是30%溢價可以涵蓋的!」

國民黨內重要黨政人士也回憶,當年出售北銀時,國民黨也在出售旗下黨營事業,其中光華投信也在出售之列,買家開出的價格是每股超過50元,「連一家投信都得花每股50元以上才能買到,更何況是家大業大的台北銀行?怎麼可能只賣36?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以後見之明,評估當年富邦收購北銀的經歷,並不是特別正確的做法,不同時空背景環境下會有不同的考量。

第二、富邦是靠M&A起家,當年之所以有膽識大力出手併購北銀,一部分原因是引進了花旗 (Citi) 作為戰略投資人。

第三、合併的主要理由是承接客戶資源,所以北銀和富邦合併後,資本額減一半,說明資本額不需要那麼多,較少的資本額可以做二倍的業務,但北銀光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將業務翻倍,所以要靠M&A

第四、台灣應該把富邦 / 北銀的合併案當作一個正面教材,而不是負面教材,為何富邦銀資產規模從原來的5-10名,一下子跳到民營銀行第2?

第五、遊戲規則很重要,既然當年不是以價格最高者得標,而是以最合適者得標,已留下了很多操作上的彈性及空間。這也給台灣金融業上了一課,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第六、另外一個大家忘記的關鍵是,當年政府找了高盛做財務顧問。國外大併購案,找麥肯錫做研究,找高盛做財顧,就次因為credibility,台灣金融業及政府推動整併,一定要重視中介機構的價值!

世界500強企業
美國《財富》雜誌公布最新的2013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大陸由去年的73家增加至89家,再次超越日本並創新高,成為全球上榜企業第2多者,僅次於美國的132家。若把兩岸三地算進去,高達95家,將破百家。這個結果也顯示,儘管大陸經濟不斷趨緩,但企業獲利依舊非常驚人。《財富》預計,2015年中美可能平分秋色。
     
該排行榜以企業的總收入為依據。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共有3家企業擠進前10強,依序為中石化(第4名)、中石油(第5名)和中國國家電網(第7名)。而且,本次有16家大陸企業新入榜,數量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排第一至於包含台灣和香港的兩岸三地企業共有95家,比去年增加16家。台灣上榜的企業有6家,和去年持平,依序為鴻海(第30名)、中油(第305名)、廣達(321名)、台塑(第379名)、和碩(第384名)和國泰人壽(第499名)。
     
比去年進步的鴻海表示,除營收維持每年穩健成長外,將持續在智慧財產權、專利及研發上精進。   至於全球前3名的企業為殼牌石油、沃爾瑪和埃克森美孚。500強企業的總收入為30.3兆美元,比2012年提高2.77%,但總利潤卻較去年下降1000億美元左右,說明世界經濟形勢仍不樂觀。

雖然大陸入榜企業數量創新高,但《財富》認為,上榜企業的結構嚴重失衡,多分布在鋼鐵、汽車、資源、化工、金融等領域,尤其是上榜的9家商業銀行,占所有89家企業利潤總額55%   此外,上榜企業多為國有企業,完全市場化經營的民營企業則較少,說明大陸經濟透過改革開放提升效率的空間仍然很大。
     
另外,2013年世界500強的總槓桿率為8.35倍(資產除以淨值),美國企業為6.65倍,大陸則高達8.67倍。《財富》表示,這說明了美國確實在去槓桿化,但大陸槓桿率還是偏高。雖然大陸決策者有決心去槓桿化,但「這條路必定走得不輕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光看世界500強就可以了解全球經濟實力的消長,大陸企業的數量只會不斷增加。

第二、但是大陸企業的發展卻付出了嚴重代價,國進民退,財富更加不均,社會人心不滿日益增加,能源環保是一大問題,而中國也逐漸失世界工廠的光環。

第三、上榜9家商業銀行,佔所有89家企業利潤55%,說明大陸的金融業簡直是暴利,也難怪台灣的銀行及金融機構對進軍大陸趨之若鶩。

第四、另外民營企業所占比重仍少,說明急需調整經濟結構,這也是李克強總理的首要之務。

第五、大陸企業槓桿率的提高,更說明在錢荒背景下,大陸經濟所潛在的風險,台灣金融機構和企業一定要正視這個警訊,以及其所帶來進一步政策的影響。

廈門自貿區
中國證券報報導,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方案獲大陸國務院批准後,廈門有望入圍下一批自貿園區建設試點。廈門自貿區總體方案將以打造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把海滄保稅港區建設成為廈門對台自由貿易園區。
報導稱,廈門自由貿易園區一旦建成,「相當於在大陸再造一個香港」。
7月初,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原則通過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自貿實驗區。天津濱海新區有望成為下一個獲批的自貿區,各界盛傳天津自貿區的確定內容,國務院可望在一個月後拍板定案。
上海財經大學國際貿易系副主任陳波表示,在上海自貿區方案獲批前,有天津、寧波、廈門等幾個城市也提出申請,上海自貿區的政策紅利正吸引多個城市跟進,包括深圳、廈門等城市正在努力成第二批自貿區試點。
專家認為,廈門具備設立自由貿易園區的條件,一是廈門經濟實力不大不小,適合設區「試驗」。二是廈門地理位置特殊,設區便於「隔離」,一個島就是一個經濟特區,有完整的經濟結構。三是優越的對台區位優勢,設區條件得天獨厚。
業內人士指出,在海滄保稅港區試點取得成功後,自由貿易園區政策將在廈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六區一港」實施,包括象嶼保稅區、大嶝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廈門出口加工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海滄保稅港區、火炬(翔安)保稅物流中心和航空港。
業內人士表示,廈門有望轉型成為一個遵循世貿組織(WTO)無歧視原則的集自由投資、自由貿易、自由金融(含離岸金融、兩岸金融)等功能於一身,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綜合型自由經濟區,以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區內分工與聯繫。
大陸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指出,目前大陸共有15個綜合保稅區,若升級為自由貿易園區,將實現「資源更自由流動和有效配置,對經濟轉型發揮一定積極作用」。
趙玉敏以廈門為例說,自貿區將帶動兩岸經濟發展,吸引台灣的資金、要素,形成經濟互補,甚至輻射到韓國、日本,增強貿易、投資吸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海剛剛通過自貿區,廈門又計畫跟進,這對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應該是一個啟發。

第二、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一定要大膽開放,否則沒有意義,被大陸一比就比下去了,將來甚至連廈門都不如。

第三、我們不確定「廈門自由貿易園區相當於在大陸再造一個香港」的說法,無法想像為何如此? 廈門雖然不錯,但現有的基礎和實力還不夠。

第四、廈門已是國務院定調的「兩岸金融中心」,所以爭取成為「對台特區」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優勢。

第五、有很多台商投資落腳於廈門,比如說友達和宸鴻,這是廈門的優勢。但廈門有台商,昆山也有台商,所以廈門不是唯一選擇。

第六、金門、廈門應該趕快建一座大橋,可以促進彼此經貿交流、繁榮金門,並提升廈門的戰略地位。

第七、廈門最大的問題是港口不夠深,城市面積不夠大,腹地不夠廣,所以廈門、漳州、泉州一定要聯合起來,發展「大廈門」概念。

工總大建言 / 台灣經濟
台灣的經濟到底有多悶?「2013 年工總白皮書」11日出爐,工總共提出262項建言,是歷年來最多。工總理事長許勝雄11日表示,政府要正視台灣企業獲利已連續五年大幅衰退,馬英九總統應該把握未來關鍵三年,祭出再造台灣經濟新動能的箭。
工總昨天舉行「2013年工總白皮書」記者會,琳瑯滿目的建言,凸顯台灣悶經濟的氛圍,以及業界對台灣投資環境惡化的憂心。262項建言中,以「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單元占比最高,凸顯台灣教育政策與勞工問題處理的僵化,已造成國家人才短缺,勞動成本升高,企業競爭力下降。
針對突破悶經濟,工總提出七大建言,認為政府在帶動投資和排除投資障礙上,應有更積極的作為,同時應加大力度帶動民間投資,讓經濟「去憂解悶」。
許勝雄指出,最近一年,社會對政府施政產生很大的信任危機,馬總統剩下的任期,將是台灣關鍵的三年。他建議,政府可以透過BOT的方法,引進國內外資金,借力使力。
許勝雄強調,製造業為產業的骨幹,占GDP25%以上比較好,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動製造業回流,已成為全球顯學,日韓歐洲都跟進,如何使台灣製造業維持穩定支撐能量,是政府需要思考的內容。
工總副理事長、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從大陸近期政策看來,新領導人的風格是要用市場機制來調整經濟,同時用壓力測試,來了解自我調適的能力有多強,這是基本的基調,未來台灣想要藉由中國來創造經濟成長的機會越來越小。
許勝雄指出,台灣是淺盤的經濟體,屬於海島型經濟,政府不宜以大國的姿態來處理國政,不能一味的學美國採取高稅負,台灣如果一直採高稅率,不利於招商引資。
不過,他也肯定政府與台紐之間簽訂經濟合作協定,未來如果台灣和更多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台灣變成自由貿易島概念就會形成。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表示,台灣企業獲利連續五年大幅衰退,負擔卻不斷加重,已導致台灣產業出口競爭力下滑,製造業外移與衰退,民間投資裹足不前,讓台灣經濟步入惡性循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投資環境惡化是不爭的事實,政府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出了很大的問題,工總提出262項建言,說明問題之嚴重,以及期望之殷切。

第二、262項建言中以「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單元占比最高,非常值得深思。台灣高階人才出走,低階人才沒有適時轉型,又未開放國外人才和勞工進來,卡死台灣國內產業。

第三、許勝雄理事長指出台灣應該學習美國,維持製造業一定的比重和能量,但我們覺得更重要的是加速製造業的升級與轉型,而不是在台灣再複製中國經驗,然後大量輸入印勞,這是絕對行不通的,為何我們不走向利基製造比如說3D列印呢?

第四、我們非常同意許理事長直言台灣政策「寒酸」: 韓國總理一上任即大手筆投入27億美元推動「創新經濟」,反觀台灣5年投入不到新台幣15億來做激勵創新創業。

第五、我們的政府是一個冷感喚不醒的政府,需要有工總這個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組織大力狂敲政府的頭,才能讓馬政府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力挽狂瀾,在剩下的三年做一點事情。

第六、辜成允副理事長說得好: 台灣要懂得自我調適,利用市場機制來調整經濟,不要期待中國能夠解救台灣經濟,但要適時抓住大陸市場開放的契機。

台灣區域金融中心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琦昨天在院會報告指出,開放券商承作離境證券(OSU)業務,目的在建構台灣成為「完整」金融中心,一定可為當前資本市場注入活水,台灣未來有機會成為區域金融中心,且成功機會很大。
    薛琦昨天在院會討論「推動開放券商辦理國際證券業務」時補充指出,「我們仍有機會建構台灣成為區域金融中心,而且成功機會很大」。他引用加拿大皇家銀行(RBC)「2012年亞太財富報告」指出,2011年全球富裕人口約1,100萬人,主要在北美地區340萬人(年減1.1%)、歐洲地區320萬人(年增1.1%),亞太區340萬人(年增1.6%)。
    其中亞太區由2007280萬人增加至去年340萬人,約增加60萬人,增幅最大,同期間北美地區、歐洲地區均約僅增10萬人,凸顯亞太區富裕人口逐年成長趨勢,亞太地區最具財富管理的機會。
    薛琦進一步指出,我國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是學習新加坡成立境外金融中心精神與做法,但規模難與新加坡相提並論,顯示國內業務仍有鬆綁空間。
    他說,在突破現行券商發展限制時,可再檢討擴大理財平台範圍,由「以台灣為主」擴大為「以大中華圈或亞洲區域為主」,才能成為真正的區域金融中心。
    他說,OSU業務涉及外幣(包括人民幣)金融商品交易,今年3月國內人民幣計價寶島債掛牌,商機相當龐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薛政務委員非常懂得掌握大趨勢,亞洲金融未來十年最大的商機就是財富管理。

第二、薛政委最大的長處就是有國際觀,很高興他提到新加坡。新加坡因為積極發展私人銀行業務,這幾年已趕上香港,我認為明年甚至有可能超越香港。

第三、薛政委替台灣金融業的定位非常正確,即擴大理財平台範圍,由「以台灣為主的國人理財平台」擴大為「以大中華圈或亞洲區域為主」,如此才能成為真正的區域金融中心。


第四、人民幣國際化將台灣原先發展亞洲財富管理的商機至少擴大了三倍,台灣的優勢是財產分布平均(有許多有錢人)、投資人接受新商品能力強,劵商開發新商品能力強,金融機構服務好、講中文,如果能夠將視野擴大到區域格局,不但可以替急思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籌資,而且可以服務那些將資產移至海外的大陸投資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