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商業周刊專欄:終於轉彎了!歐洲人力銀行:不愛中國,外商想落腳台灣

我大學念的是「企業管理系」又稱企管系,這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科系,好處是和商業有關的課程都有涉獵,壞處是每一個學門都只沾一點皮毛,非常不深入。
歐美大學雖然也設有這個科系,但並不普遍,因為他們認為學習商業知識最好的時間,是大學畢業有幾年工作經驗後,大學時代還是應先培養科技專長或人文素養,奠定一定基礎,再配合社會工作經驗,然後去念所謂的「企管碩士」 (MBA)。
有趣的是,你若分析台灣政府部門高官背景,幾乎沒有什麼是企管系畢業的,最多的是法律系、政治系,經濟相關單位可能有一些經濟系畢業的,科技部門有不少理工背景的,唯一我能想到的例外是新北市長朱立倫。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可能的理由是學商的人可能更有興趣去賺錢,不再醉心政治,也可能是因為法律人所把持的政治生態環境讓商業人覺得格格不入。
這和美國正好相反,美國非常流行「商而優則仕」,最著名的例子是前紐約市長彭博,他非但不支薪,自己還墊了很多錢;另外,前財政部長鮑爾森曾擔任高盛證劵董事長,現在的商務部長潘妮普里茨克則是美國百名富豪之一。
商業人士從政的好處是比較會招商,同時管理能力可能較強。近期馬政府績效不彰,其實許多問題都和管理有關:缺乏願景屬於策略管理的範疇、溝通不良則是組織行為的領域、不善宣導代表行銷要加強、入不敷出顯示財務不及格、執行力差反映的是整個項目管理出了問題。
解決之道,可能要請馬總統母校哈佛大學的商學院為閣員們上個「MBA速成班」,這已經是管理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企業管理和國家管理有許多相通的地方,總統類似企業的董事長或CEO。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前一陣子表示,政治界律師太多了,應做一些分散。
最近讀了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新著「打造品質國家的黃金法則:給國家領袖的建言」,頗有啟發。大前非常多產,他諸多論點雖不全然正確,但他表達力很強,邏輯完整,而且勇於批評,有自己獨特的觀點。
他表示過去日本是「加工貿易立國」模式,但現在供應鏈移到海外,已無法再走同樣的模式,台灣的境遇和日本非常類似。
大前非常推崇新加坡,認為新加坡對國家戰略有長期規劃,每五年就轉型一次,是「事業戰略型國家」。新加坡代表所謂的「品質國家」,既能產生許多在全球市場上勝出的企業、人才、品牌,還能從世界招攬人才、物質、資金、情報和企業,乃二十一世紀型經濟結構國家。
要達成以上目標,必須「實行徹底接納全球經濟的『撤除限制』政策,成為一個容易進入、方便工作、充滿魅力的國家」,這和台灣上周新成立「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目標不謀而合,馬英九在揭牌致詞時表示要推動市場化及自由化,「不該管的不要管」。
這和大前書中觀點很像,他認為必須從組織架構改變才能成為品質國家,講得更精確,答案在「經營層小型化」上,也就是政府應鬆綁,走小政府模式。
大前是一個超級台灣迷,很不幸他對台灣的預言卻沒有完全實現。他表示「台灣將會和中國形成一個經濟圈,而全世界想要與中國做生意的企業,就會將台灣作為他們的中繼基地,這個角色過去是由香港所擔任,但台灣擁有香港沒有的製造業與經營管理能力,還有許多具備專業技能的工程師,人口是香港三倍以上,可說是一個『巨型香港』的誕生」。
他還表示過去台灣企業前進大陸,利用大陸勞動力,以後中國資金會來台灣,中國的富裕階層也會跟著來台灣,這將是台灣的新時代。
台灣的關鍵位置與角色,外國人看得很清楚,只是台灣人自己腦子短路,不懂得好好利用。大前預言的失誤是因為台灣自我封閉,其實台灣最適合的定位就是作為世界和中國的橋樑。
中日關係緊張,台灣是最佳中間樞紐;中美互爭世界霸主,台灣卻和兩邊都維持良好關係; 中港正逐漸變成「一個中國」,台灣顯示出部份取代香港的潛力。
歐洲人力銀行Michael Page表示,儘管中國大陸薪資優於台、港,但日益惡劣的污染及食品安全問題,逐漸讓外商興起落腳台灣的念頭,健康比待遇更重要。
台灣的人才不斷外流,但外國人才卻想進入台灣,換作是你,你是要到大陸去打工三年撈一票再回來,還是現在就開始思考在台灣打造一個未來三十年的事業?
身為台灣人,現在是最荒謬的時刻:有些地方非常先進,有些地方卻又那麼落後;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
但如果你從國際的角度看,加加減減,整體而言,你會發現台灣其實並不差,not bad at all!
許多台灣昨日的優勢已經逝去了,但明日新的優勢正漸漸地被創造出來,重點是要有想像力。 把門打開,把心打開,你將會找到100個台灣可以生存下去的理由。
To believe in Taiwan, there is always a reason.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商業周刊專欄:不敢談願景的馬英九,如何被習近平比下去?

2013年台灣選出年度最具代表性的字是「假」,我一直在想如果換成全世界的話那又是什麼字?

去年全球有很多大變局,原因來自許多人為的「改革」,reform可以說是關鍵字。
時代雜誌選出的2013年度風雲人物是教宗方濟各,他上任只有九個月,但已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他走上街頭,訪窮問苦,並推行重大改革,把自己放在時代中心話題的核心,比如說支持婚姻平等,並對同性戀表示寬容。
在日本,我們看到了安倍晉三進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雖然他刺激經濟的「三箭」好像已走到了盡頭,但無可諱言他成功地重振了日本全民士氣,股市全年大漲57%,重現往日大國活力。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14新年賀詞,從頭到尾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強調改革的重要性,同時提到全球70億人應該共同合作。
這代表了什麼?中國的改革不是玩假的,從社會、經濟到政治,力度之大超出你的想像。同時中國不僅是中國的中國,還要做全球的中國;前段是講給中國人的,後段則是說給全世界聽的。
相較之下,馬英九的元旦祝詞「全民團結拚經濟」就被比了下去,很少人有去讀它,但我可是從頭看到尾,有幾個問題:第一、內容太長;第二、不夠口語化,相較之下,習近平的講稿完全跳脫了官方窠臼,這也是一種突破;第三、訊息不夠清楚有力、格局不夠寬廣。
馬總統民調過低,大家逼著他交成績單,所以他已不敢再談什麼願景,只能「端牛肉、拚有感」,但牛肉又不夠好,以致引人撻伐。其實他文告三分之二都在闡述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重要性,但記者根本就未報導,這是溝通問題。
領導人不願談願景,不再改革,這對台灣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馬英九曾想改革,但搞錯了方向和順序,以致現在動輒得咎。但就在我認為台灣不可能再有什麼大改革時,居然有一些事情陸續發生。
最近民進黨柯建銘提議凍結「台獨黨綱」,以凝聚台灣共識,推進民共互動與互信。或許這只是一個選舉策略,但意義非凡,因為它挑戰了現況。
另外,無黨籍人士柯文哲計畫競選台北市長,人氣高居不下,卻不一定會加入民進黨,引起諸多爭議。這是劃時代的變革,我一直以為台灣要到2020年才會有真正無黨籍的勢力,但可能群眾對藍綠都感到失望,希望做出改變。
蔡英文的元旦發文批評「現在是公民社會要不要接納民進黨,而不是民進黨能不能領導公民社會」,結論是「今年必須要有徹底改變,因為回不去社會,就等著被這個社會取代和淘汰」。
「徹底改變」才是關鍵。我們一定要有「破壞性創新」,才能有「結構性改革」。日月光汙水和食用假油事件,反映台灣過去以成本為導向的經濟模式已到了臨界點,不可能再裝著沒事繼續拖下去,也不可能「先求有、再求好」打迷糊仗。
國民黨若不改革,將會被民進黨超越;民進黨若不改革,將會步上國民黨後塵,並被公民社會取代;共產黨改若不進行政治改革,也絕不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領導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現在我們的改革是被動式的,出了問題才改,但改革應該在趨勢之前。日本在台工商會2013白皮書直言:「憂心台灣政府欠缺遠見無法明確洞察未來趨勢」。
改革要掌握兩個重點,第一、要有國際觀, copy別人對的做法並不羞恥;第二、要有想像力,凍獨就是一個大膽的提議,最近我看到「華盛頓郵報」提議,面對強大的中國,美國與加拿大應該取消邊界,組成北美聯盟,或乾脆合併成一個國家。
去年來台觀光客超過8百萬人,閣揆江宜樺訂了一個明年9百萬人的目標。香港2012年觀光客有4,800萬人,其中3,400萬人來自大陸,我們為什麼那麼保守?不訂一個三年翻一倍的目標?這就是缺乏想像力。
人總是循過去的軌跡預測未來,這是錯誤的決策模式,換作是我,我會double1,600萬人 (和香港相比一點都不為過),然後再看多久才能達成?怎麼做才能達成?
周末去看了班史提勒的《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描述一個生活無趣、整天做白日夢的人有一天突然覺醒,化夢想為現實的故事。
電影的廣告詞是「Stop Dreaming, Start Living」,換作今日的台灣,大家一定會對政府說「Stop Talking, Start Doing」。但我不同意,沒有dream的台灣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台灣;我們不但要敢夢,而且還要dream BIG
片中配樂一流,包括英國歌手David Bowie 1969年的成名經典作「Space Oddity」,表達人類對太空的冒險與追求,我上次聽這首歌是40年前。隨著音樂,我想起1969是人類登陸月球那一年,而去年中國嫦娥三號也已登月,現在更有人計畫移民火星。
全世界都在進步,只有台灣停止了腳步,最近有一篇文章提到台灣好像被封存在「時光膠囊」裡。
Space Oddity」歌曲最後,太空船和地球失去了聯絡,在宇宙漂浮。太空船「台灣號」全體進入冬眠期,偏離了軌道,正在太空中無目的漂泊,destination unknown


商業周刊專欄:成功的鳳梨酥跟悲傷的太陽餅...想賺錢該怎麼做?

上周發生了一個悲劇,著名的太陽餅創始人家族第三代因為競爭激烈,經營不善,燒炭自殺,留下兩個幼子,令人唏噓不已。
太陽餅是一個足以代表台灣文化的商品,事件主角又是發明人的後代,而太陽餅也由於大量陸客來台而成為暢銷伴手禮,問題出在哪裡?
太陽餅創始人的徒弟在過去幾十年開了好多家店,家家皆以正宗老牌自居,太陽餅變成沒有差異化的一般商品 (commodity),你可以宣稱用料實在、手工精細,但對陸客來說都是一樣的,那些企業化經營,或較懂得行銷包裝、策略聯盟的商家自然會脫穎而出。
事件主角身為太陽餅第三代傳人,壓力很大,想要保持名聲。但時代變了,他是被市場潮流打敗的。
我想起幾周前,在東京機場巧遇著名鳳梨酥「微熱山丘」的老闆,他以前做電子業時是我的客戶,這次他去東京是為了海外新據點的開張。
這個新店花了他很多心力,找了日本最富盛名的建築大師設計外型。由於日本人愛好甜食,他又將口味甜度增加,降低傳統酸味口感,以符合當地市場,整個外型包裝也重新設計。
「微熱山丘」在台北只有一家店,每次我想送禮,都要派司機去排隊買,很花時間,我問他為何不多開幾家店。
「黃總,假如連機場免稅商店都可以買到我們的產品,你想『微熱山丘』還會有價值嗎?」
我恍然大悟,原來小即是美,稀少也是一種競爭力。我們一天到晚在機場看到「台灣精品」(Taiwan Excellence) 標語,但大部分都是很普通的商品,真正的精品必須要能和品牌形象價值連結。
鳳梨酥已成為最具台灣特色的伴手禮,一年市場產值高達200億新台幣,「微熱山丘」成立雖只有三年多,已有6億,相較之下,太陽餅整個市場只有11億。現在鳳梨酥越來越多元化且有創意,不僅是口味上的變化,還有外型與外裝的巧思。
我不懂為何沒有人在太陽餅上動腦筋去做一些創新和改變?「微熱山丘」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把以前沒有人要吃的土鳳梨改造成炙手可熱的商品,塑造了「酸就是天然、健康」的新消費認知,透過品牌深化了消費者想像,很多台灣商品應都能循相同的道路來加值。
反服貿的人經常搬出的理由是台灣服務業多半是小型規模,中國服務業進來,可能會擾亂市場,破壞既有秩序、衝擊就業。
其實像鳳梨酥、太陽餅這樣的產業可能還要感謝兩岸交流,如果沒有陸客,哪會有這麼高的產值?陸客會來台消費,但不會因此而大肆投資,除非對象已形成一定經濟規模。陸客來台最有興趣逛的是夜市,但有小吃攤被陸資買走嗎?
過去一年,稍具規模陸資來台投資案,五個手指頭都數不完,其中一件是上海復星集團投資維格鳳梨酥,他們的目的不是台灣市場,而是比台灣大十倍的中國市場。
台灣如果不想被邊緣化,必須加速和區域經濟整合,重點就是吸引更多外資、陸資到台灣來投資。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有興趣來台灣觀光旅遊、買東西消費,但並不想來台投資。
台灣有什麼好投資的?就是服務業。日月光汙染事件如果有什麼啟發,那就是台灣的製造業已走到轉折點,除非政府對環保、勞工有好的對策,否則未來要大規模發展恐怕很難。
全世界都在走向一個service-based economy,台灣服務業產值雖高,但是走得並不順,生活型服務業走不出台灣,對大陸市場進退維谷,進軍海外又無勇氣;生產型服務業 (物流、金融、專業服務等) 進展緩慢,遠落後於香港、新加坡。
台灣引以自豪的電子業現也轉變成服務業,這是為何我們業者和政府都轉不過來的原因,轉型要轉腦袋。Yes,電子業的未來是服務,4G、互聯網是infrastructure,手機、電視是device,真正的精髓是服務,包括電子商務、數位生活等,你要像電信公司一樣靠服務賺錢,而不是以賣box賺錢。
服務才是台灣的未來,拒絕服貿,等於否定台灣的未來。中國大陸只是我們的市場之一,反之亦然,這些都是台灣邁向區域經濟整合必經的里程碑。為了莫須有的恐懼而斷送我們的前途,值得嗎?
自由化對失業的影響遠不及技術的進步。經營效率導致某些太陽餅業者的勝出,難道這是中資造成的嗎?本周起高速公路改電子收費,900人因此失業,這也和市場開放無關。
新的服務商業模式可以縮小貧富差距,2013Financial Times年度風雲人物是馬雲,因為淘寶讓大陸成千上萬的人創業致富,全中國有20個淘寶村,1.5萬家網店,提供6萬個工作機會,而支付寶更改變了銀行壟斷的金融體系,馬雲對社會的貢獻比政府還大。
台灣沒有這種模式。某媒體最近做了一份「100位億元富豪2014年金錢動向大調查」,三大看好產業是雲端、生技、中概。台灣的cloud computing產業在哪裡?真的是雲深不知處。
下個月全球消費性電子盛會CES登場,主軸包括3D列印、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智能汽車等,請問台灣有什麼公司和這些趨勢相關?
李安最近接受哈佛大學訪問時表示:「也許是因為我生長在台灣的關係,我們總是輸的一方。」
“Loser” is not word for me, for you, and for Taiwan.
選擇正確的道路,我們才不會輸光台灣的未來!


陸資 美房市, 滬自貿區 服貿, 示範區, 友達, 跨海峽集團, 宏碁 PChome, 金融 文創, 三星, 曾銘宗 金管會

陸資  美房市, 滬自貿區  服貿, 示範區, 友達, 跨海峽集團, 宏碁  PChome, 金融  文創, 三星, 曾銘宗  金管會

陸資 / 美房市
20123月至20133月,中國大陸企業及民眾1年內在美國購房的總值達123億美元,占當年外國人在美國購房總額的18%,成為美國房市中僅次於加拿大的第二大外國買家。    新華社引述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最新報告指出,從20123月至20133月期間,大陸買家於1年時間內在美國購房的總值達123億美元、年增66.2%,占當年外國人在美購房總額的18%,成為美國房市中僅次於加拿大的第二大外國買家。
     
2013年下半年開始,大陸大量的海外投資行為已經受到外國媒體矚目,如股票、債券、信託憑證等金融資產的投入,各類實物資產的投入以及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投入,還包括收購、合併、參股、增資擴股等投資活動。其中,以房地產投資最令人感興趣。    從大陸地產業龍頭萬科「走出去」,以1.75億美元收購舊金山土地開始,另一大地產業巨頭SOHO中國,也不甘示弱地與巴西家族聯手,買下極具標的性的通用大廈。   緊接著,綠地集團選擇與美國森林城公司合資50億美元,拿下紐約布魯克林大西洋廣場地產,更是去年震撼美國地產業的交易之一。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目前美國房仲正積極招待來自亞洲、加拿大和南美洲等地的許多團體,這些人正等候時機進軍紐約市。報導指出,雖然富有的海外買家在任何市場都很容易被視為「人傻錢多」,但是中國大陸投資者的行為,都是經過「精心盤算」。
     
對於大陸投資者2013年不斷地在全球最重要城市購買房地產的行為,全球商業和經濟趨勢分析公司榮鼎集團研究人員表示,在市場和政策的支持下,大陸投資者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海外市場的房地產上,這些市場規模比較大且穩定,譬如紐約或其他大城市,加上美國商業房地產市場的潛在回報率也高於世界其他地區。
     
華爾街日報統計,自2004年以來,大陸民營企業和非國有上市企業的海外併購數量一直穩步增長。2013年迄今為止共完成交易238筆,金額243億美元。大陸投資者現在把投資目標投向海外市場的房地產標的,以期尋找更安全、更穩定回報的資產,同時也撤離大陸本土昂貴的房地產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人喜歡投資海外房地產,前一陣子大肆投資英國,現在又將焦點轉到美國。

第二、美國經濟強勁復甦,某些地區房地產增值迅速,自然吸引中資買家。

第三、大陸富豪掀起海外移民熱潮,也間接帶動對美國房地產的投資。

第四、中國大陸國內打房,限制熱錢炒作房地產。美國房地產品質好、法規健全、市場透明度高,自然吸引投資人將資金投到這個領域。

滬自貿區 / 服貿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與上海市政府6日共同宣布,進一步開放上海自貿區七項增值電信業務,包括將電子商務外資持股比率提高至不超過55%,與我方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爭取到台灣業者在福建從事電子商務的優惠相同,一再遭到延宕的兩岸服貿協議優勢再失先機。工信部與上海市政府6日發布的「關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對外開放增值電信業務的意見」,主要開放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已經對WTO承諾開放,但外資持股比不超過50%的資訊服務業務、存儲轉發類業務等兩項業務,外資持股比可試點突破50%。其中資訊服務業務僅含應用商店。

其次是呼叫中心業務、國內多方通信服務業務、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業務(為上網使用者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國內網際網路虛擬私人網路業務等四項業務,外資持股比例進一步開放。其中,前三項業務外資持股可突破50%,後一項外資持股不超過50%。

前述六項業務的進一步開放對台灣廠商的商機相對有限,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出,「在線資料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外資股比不超過55%。」同時規定,從事電子商務的外資企業註冊地和服務設施必須設在上海自貿區內,但業務的服務範圍可擴大至全中國。

上海自貿區對外資經營電子商務持股比例的開放,與台灣在兩岸服務貿易談判中所爭取到,台灣業者在福建從事電子商務所能享有的優惠相同。
兩岸於去年621日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因一直無法通過立法院審議,已延宕半年時間,原本台灣領先各國在福建爭取到的優惠,如今上海自貿區將對各國一體適用。外商在上海自貿區從事電子商務的持股比例,已從原本不超過50%放寬至55%,但電電公會副秘書長羅懷家表示,這仍不如外界早前預期的放寬至100%。此外,對於外商在自貿區成立電子商務網站的資本額是否有任何限制,目前也尚不清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服貿一直延宕,已經喪失了許多先機。

第二、大陸一直都在「讓利」給台灣,只是台灣自己搞不清楚狀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曾經擁有的可貴。

第三、台灣應該重新檢討電信增值業務開放的可行性,不要動不動將國安當作阻止開放的理由,我們的電信已經落後亞洲許多國家,只要看4G就知道。

第四、上海自貿區令人驚訝的是其開放的角度和力度,看來是玩真的,許多事情很快就能落實下來。

第五、台灣應該思考更廣義的電子商務業務範疇,比如說互聯網金融,不要一直在開放比例這種細節上做文章。

示範區
前言:自由經濟示範區最快可望在今年上路,將是我國加入區域經貿協定的自由化前哨站。本報陸續訪談政府首長,說明示範區突破的法規框架與創新管理機制,面臨的挑戰與可能帶來的產業效益。

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指出,自由經濟示範區關鍵在於透過「示範」,讓政府跟企業、民眾都朝向提高附加價值創新,讓台灣的政府與企業都發展出新的管理模式,與新的營運模式。他說,最近已經有很多業者來打探「智慧物流」更細節的規定,只要一鬆綁,「業界想出的創新模式,可能是政府想不到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已送進立法院,可望於下個會期實質審查,這帖打破悶經濟的藥方,對象是台灣的「腦」,是要讓政府、企業與民眾,都在示範區的概念下,找出新的模式。

管中閔說,這是一場「開腦的手術」,舉例來說,示範區概念提出以來,獲得財政部在關務改革上的支持,這讓智慧物流業的發展成為可能。管中閔分析,國內經濟為何會「悶」?就是因經濟活動不熱,近年來沒有新產業,主因政府管制太多;要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提高薪資,就是「要藉由法規鬆綁,讓產業活絡起來」。他舉例,過去台灣的醫療、教育都沒有產業化,但是在示範區的概念下,法規鬆綁了,相關的業者、從業人員就可以去思考如何發展產業,這就是示範的效益。
去年五、六月,經建會首度端出示範區的大菜,當晚,管中閔就接到金融業者傳來的簡訊說:「台灣終於跨出了第一步」。這一步,指的就是台灣要從管制走向開放。

管中閔強調,示範區的條例,參考了韓美與韓歐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看韓國做了哪些開放。他說,這就是要國際接軌,因為台灣的自由化並不差,但問題是沒有跟國際接軌。管中閔表示,我國想要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其他會員國會問台灣做過什麼努力?要讓人家看到我們有顯著的努力,「就要挑鐵板一塊的東西」。

他舉例,過去對專業服務業的管理很嚴,這次示範區鬆綁專業服務業投資限制,讓外籍(含港澳,不含中國大陸)的專業白領人士可以委任或承攬型態提供服務,方案內容開放律師、會計師與建築師「三師」,允許外資在區內投資法人事務所,限於實體示範區內提供服務。管中閔強調,TPP會員國正在看我們的表現,觀察和我們簽署FTA後,是否會用稀奇古怪的技術性障礙或潛規則來卡別人。他說,示範區上路,是宣示台灣做事的看法和想法和以前真的不一樣,是「clear and loud(聲音清楚宏亮)」。

管中閔指出,自由經濟示範區不是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開發,也不是擴大投資案,不會以製造業為主,更不只限於實體區。管中閔表示,台灣的製造業早已全球化,相關的自由化程度也高,示範區是要讓服務業也可以跟國際接軌。他解釋,示範區目前在開放與示範產業的重點都是服務業,以及與物流業連結在一起的製造業。他說,如國際健康、教育創新與金融服務都是服務業,且是用試點方式推動,這與一般特區的實體區顯著不同。

管中閔指出,要怎麼說明示範區的具體內容,的確讓他苦惱許久;因為國內過往實體開發的科學園區、工業區以及國外的自貿區等,都與經建會規劃的示範區不同,這使外界容易誤解。他指出,示範區並非要發展特定地區,因此政府除了基本建設外,不會投入大批資金建設硬體。

管中閔說,示範區不是一般想像的開發區概念,開發區的概念就是劃定一個區做一些事情,需要政府投資很多資金做大量建設,像中國大陸。他說,示範區的重點是法規鬆綁、市場開放,要與國際接軌,所以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或大規模建設;也就是產業聞到商機後靠自己開發,而非是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去開發。

他表示,示範區也不是要吸引台商回台的擴大投資案,因此示範區內不需要很多的租稅優惠;因為不是擴大投資,不需要用租稅優惠去特別吸引別人來,不會有因為租稅而產生資源配置扭曲的問題。管中閔說,示範區並未對於進駐產業類別有所限制,只是將一些具有前瞻發展潛力的經濟活動列為示範創新重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同意管中閔主委的看法,「要藉由法規鬆綁,讓產業活絡起來」。

第二、管主委說的很對,台灣的自由化並不差,但問題是沒有和國際接軌。所以政府不能閉門造車,而要和其它國家比較。

第三、服貿的進度是我們未來簽訂TPP的關鍵,全世界會用放大鏡觀察台灣,看我們是不是有心開放。

第四、台灣「腦」的轉變,也就是觀念的轉變,我們不能再用舊思維來做事情,特別是政府官員。

第五、另外值得嘉許的是管主委鼓勵業者創新商業模式,並和政府互動,這就對了! 政府不可能了解那麼多實務,業者一定要跑在政府決策官員前面,雙方要有良好的互動,培養對話機制。

友達
友達繼2012年在台灣以「利用電腦設備洩漏工商秘密罪」大動作控告前主管連水池、王宜凡之後。2013年底又在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妨害商業祕密訴訟,被告包括TCL集團等10個個體。外傳友達接下來還會對離職、跳槽到對岸的員工興訟,友達遏阻人才流失的動作恐將一波接一波。友達去年底在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妨害商業祕密訴訟,被告包括TCL集團、旗下TCL多媒體、華星光電及其香港子公司、以及連水池、侯鴻龍、王宜凡、許宗義、賀成明與深圳市TCL高新技術開發等多達10個個體。
 
對於友達大動作興訟,TCL多媒體發言人表示,業界內的專利技術訴訟常有發生,並不擔心。而且,友達是TCL的供應商之一,占該公司面板供應的三分之一,該公司對事件並不擔心,若對手有過激舉動,該公司停止下單的話,有麻煩的只會是對方。友達發言管道則表示,該公司與TCL相關公司及其他被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之訴訟係涉及商業秘密,並非專利侵權訴訟,且目前尚未提出確切之損害賠償金額。針對友達離職員工之刑事案件目前仍進行中,公司方面不便置評。
 
2012年底,友達兩位前主管連水池、王宜凡涉嫌把AMOLED等面板先進關鍵技術提供給大陸華星光電,因為涉及「利用電腦設備洩漏工商秘密罪」,兩人遭調查並且限制出境。2013年華星光電執行副總陳立宜及其他5名台籍員工,又以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3年以下有期徒刑罪名為由,移送檢方偵辦。也讓台灣高科技人才遭到大陸高薪挖角,造成人才、技術流失的問題浮上檯面。
 
這幾年來友達、群創的人才大量轉赴大陸面板廠任職,而近兩年來大陸面板廠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等產能持續開出,壓縮了台灣面板廠的生存空間。外傳友達未來還會再提出新一波的訴訟,更多的前員工將成為被告。業界分析,妨害商業秘密罪要成立,必須要證明控方擁有此技術,而且要證明對方盜用,官司勝訴不容易,而且最多只判3年,對於友達來說也沒有太大好處,反而是遏阻人才前進對岸的意味濃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四大「慘」業有些已脫離險境,唯獨面板業仍然沒有起色。

第二、大陸不斷挖角台灣人才,尋求高端的技術。

第三、這是無法阻擋的趨勢,我們歡迎大陸高價投資台灣公司,肯定台灣IP的價值,但堅決反對惡性挖角。

第四、之前宏達電首席設計師洩露公司機密給大陸潛在合作夥伴,也是類似的實例。

第五、TCL說的很白,如果友達對其法律動作過大,該公司停止下單,將來有麻煩的是友達。

第六、台灣限制陸資來台,但並沒有限制台灣資金和人才到大陸去,所以陸資可以根本不用來台灣,挖台灣的人去大陸就行了,法律手段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第七、兩岸薪資差距過大,台灣要阻止人才的流失,必須創造更好的環境,並且有清楚的產業政策。

跨海峽集團
問:「服貿協議」與「自經區特別條例」,已陸續送立法院等待審議。你會以什麼角度切入,來檢視當前的兩岸經貿發展問題?

吳介民︰最近情勢,需要對兩岸之間資本流動與操作模式,做更深入分析。許多資本財團同時部署在兩岸,這些資本究竟是台資、還是中資?例如旺旺、頂新、日月光等等。使用傳統的「台資」或「中資」來看這一類資本的行為,不夠精準,因為它們既是台資、又是中資,這種身分上的雙重性,更恰當的說法是「跨海峽資本」。這一類資本,原本出身台灣,但是其營運早已跨足兩岸,在中國的營收甚至遠甚台灣。它們為了中國市場可以自稱為「中國品牌」,但遇到問題時,又訴求台資身分、「台灣血統」,例如hTC開發中國市場受挫,王雪紅就回頭尋求台灣消費者支持。日月光爆發污染事件後,張虔生也喊出「根留台灣」。訴求「台商」身分,暗示「可以讓人放心、甚至認同它」的親近感。諷刺的是,媒體發現了張虔生是新加坡籍,商人的國籍取決於強烈的避稅動機。

問:這類資本的行為對台灣產生了什麼影響?
吳:跨海峽資本,對台灣政經、社會影響力愈來愈深,它們在兩岸穿梭操作,已形成主導台灣政經方向的一股力量。以食品業為例,旺旺在中國賺大錢,並曾拿中國政府巨額補貼。早在○八年就回台購買「三中」媒體集團,影響輿論,成為中共喉舌,鼓吹中華民族愛國言論,較《人民日報》、《新華網》不遑多讓;還引發「反媒體巨獸運動」。頂新發跡在中國,回台灣買味全,發生資金缺口時,國台辦協助紓困;近年回台灣買一○一股份,味全最近還爆發「黑心油事件」。

問:這些企業集團,經營形態各異,可否歸納一些通性?
吳:這些跨海峽資本,大致上有一些類似的行為特徵。第一,遊走在兩岸間政商關係網絡之中,本質上接近權力與金錢/資本的交易。第二,在兩岸都設立組織機構,方便資金、貨物、人員(勞動力)的調度,規避不利其營運的政府法規。第三,利用兩岸關係中「特殊化的制度漏洞」,從事「尋租活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十條開了「後門」,以致大量中國勞工可用「活動」名義進來,然後訂定許多相關的配套,賦予行政機關很大的裁量權。最近馬政府更將這些配套,整合成「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較過去規定更加鬆綁。這會產生什麼問題?就是造成台灣的「外勞雙軌制」:一般外國人,適用《就業服務法》,規定較嚴,門檻較高。中國人適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衍生的一套法令與行政措施。李健鴻教授講得好,他說台灣本身的制度設計,就是採取「一國兩制」,表面上設防,其實是給中資開後門。很弔詭的,原本在一九九○年代,為「大陸地區」設立了一套特殊體制,是為了防它,現在卻演變為替跨海峽資本敲開「尋租空間」。兩年前被揭發的「洋華事件」,就是以實習受訓名義輸入中國勞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以往有「仇富」心態,現在又興起了「仇大陸台商」,像旺旺、康師傅和日月光等。

第二、可笑的是,這些台商給冠上了「跨海峽集團」這樣的帽子。

第三、反對人士無知的地方,在於認定大量「中國勞工」,會透過這樣的管道進來。

第四、有一點是正確的,這些企業在大陸賺了錢,或者從大陸金融機構募集了資金,會興起回台灣投資的念頭,難道我們要他們視為威脅,拒絕他們的投資嗎?

第五、防堵從來就不是正確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它們是無效的,從長遠來說,只會害到台灣。

第六、所有在中國大陸經商,並且拿到好處的企業,將來都有可能會被冠上「中資同路人」的名義,台灣有一派人會想盡辦法將其汙名化,當作是威脅,最後的結果是台灣整體會越來越被邊緣化。

宏碁 / PChome
兩大巨頭聯手,震驚業界,即使軟硬體合流勢不可擋,多數企業都向外開拓(如鴻海涉足手機遊戲開發、緯創積極投資軟體),尚未出現過這麼大格局合作。   「台灣的競爭力要提升,各路人馬必須跨業整合,建立新的模式。」施振榮昨日偕詹宏志召開記者會,炮轟政府靠不住,台灣的產業界必須聚焦對的方向,自行整合現有的資源,不過華人文化總是各據山頭、各自為政,整合並不容易。
     
施振榮比了一下坐在旁邊的詹宏志,「現在網路大老、PC(電腦)大老率先做,可能有說服力。」還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他們兩個戰死沙場,會打擊業界信心,所以只許成功不准失敗。詹宏志表示,台灣的資訊產業20幾年累積許多資源,硬體製造的品牌、經驗,應與網路新基因結合,做硬體的公司應該出手,參與、投資、吸納網路產業的年輕人,如此台灣將產生新能量。
     
「台灣的網路產業發展到今天,也到了要走出門的時候。」詹宏志表示,年輕的網路公司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要跨出更大的服務範圍,希望政府能聽到這個聲音,制定網路相關管理法令時,能有更新的眼光、更遠的視野,讓台灣的企業能做到新時代的服務,成為世界一流的品牌。
     
施振榮表示,台灣的核心能力不只有電腦,還有關鍵零組件、服務業的Know How等,面對未來應進行跨業、跨公司之間的合作,開發相對高價值產物,樹立起競爭障礙。看好宏碁的智慧手機已具備競爭力,施董事長發下豪語,在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宏碁不做Nobody(路人甲)」。除了與PChome合作第三方支付,宏碁也將與更多APP開發商合作。   「自建雲是我未來十年忙都忙不完的願景。」施振榮指出,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法人,處在雲時代都有自己造雲的需求,宏碁要做的是協助中小企業、與個人做雲,與惠普(HP)、戴爾(Dell)主要服務大型企業不同。
     
回鍋宏碁重掌大權後,施振榮整頓高層人事。施振榮透露,宏碁新任執行長陳俊聖下周將舉行記者會,短期內不會再繼續自外部尋找人才,他近期的主要工作,就是改造宏碁原有人馬的價值觀,洗腦、讓他們脫離「Wintel(微軟+英特爾)」架構。   施振榮曾公開聲明,將為宏碁尋求互補的合作對象。昨與PC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結盟,他說,「上台一個多月來,講的話都是玩真的。」至於未來是否引進其他企業參股宏碁,施振榮表示目前沒有對象。   詹宏志透露,PChome1996年辦雜誌時,就想與施振榮合作,而這次合作,前後只花1個月就談成,合作案進董事會,董事對宏碁是無條件通過,顯示董事們對宏碁無可挑剔、非常滿意。

我們的看法:

第一、硬體和軟體要合作,這是台灣必須轉型的方向。

第二、「跨業整合」是台灣電子業轉型的手段,不可能什麼東西都自己來。

第三、施董事長的聲望比詹宏志要高很多,雖然詹先生也是大老級人物,對於PChome將來要爭取什麼新業務開放會有正面助益。

第四、PChome從未真正進入中國,和宏碁合作可以加速中國大陸市場布局。

第五、台灣現在需要兩個世代的人相互合作,一個是經歷硬體盛況時期的第一代大老,另外一個是Net generation新生代,好處是可以優勢互補,加速成果的開發。

第六、施振榮董事長說得很對: 台灣的核心能力不只有電腦,還有關鍵零組件、服務業的know-how,未來應進行跨業、跨公司之間的合作,這是很簡單的思維,但卻很難做,因為大家都自以為是,不願和別人合作。

金融 / 文創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7日強調,金管會將結合文化部、經濟部等所有資源,力求讓台灣的創意產業「遍地開花、長大成樹」;他透露,會與文化部協商,未來對創意產業比照高科技業,由文化部認證後,可降低申請上市櫃(IPO)的獲利或設立門檻。金管會多管道推動金融挺創意產業,曾銘宗昨天出席金融挺文創的研討會,更在散會後堅持站在門口對來參與的金融業、創投業高層一一握手致謝。
他也感性向所有業者說:「今天是以中華民國國民的身分拜託各位,台灣比較有競爭力就是那些創意,希望大家能一起協助這些創意取得資金,從創意到創業再成為產業。」

曾銘宗表示,過去金融與文創產業一直無法結合,是因為一些創意工作者未必懂得財務規劃,與金融業無法說同樣的語言,未來金管會將使用一切資源,從直接金融、間接金融等多面向去協助創意產業。他也要求,銀行獲利這麼多,應回饋產業,明、後年希望銀行可以提出哪些創意產業是銀行協助、輔導成功。曾銘宗指出,銀行給予不動產的放款金額達8兆多元,面板等產業也有4,600多億元,資源明顯過於集中,去年銀行獲利再創新高,是應該檢討重新分配資源的時候。

他強調,金融業扶植文創產業應該是自願,所以採鼓勵性質,沒有強迫要無視風險辦理相關授信,未來有獎勵措施,不會有懲罰機制,金管會對銀行提誘因,要求三年內增加創意產業授信1,800億元,搭配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擔保成數由平均八成,拉高到九成;另外也已核執照給台灣金服,要推動無形資產鑑價,協助創意產業取得融資。

金管會同時解釋壽險業在辦理專案運用及公共投資時,文創產業可辦理信用擔保授信,也可直接投資,總額度是可運用資金的10%;另外也開闢創意集資專區、創櫃板,讓創意產業可從直接金融部分獲取資金。證期局長吳裕群表示,未來櫃買中心會設置文化創意產業類別,甚至可能編製文創指數,以發揮群聚效益;曾銘宗也表示,未來會與文化部討論,比照高科技業上市櫃辦法,即文化部認證的創意產業,未來在辦理上市櫃時,創立年限或獲利標準,可適度降低,讓這些創意產業可提早上市櫃。

曾銘宗表示,目前文創產業上市櫃家數仍不夠多,暫時還無法編制相關指數,未來希望在金管會結合文化部、經濟部及金融等多項資源協助下,讓台灣的創意產業如同數十年前的台積電、聯電般,成為台灣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曾銘宗呼籲在場金融業高層,業務往來若有國外客戶需要送禮,可以多多優先考慮購買台灣創意商品,不但有趣又具紀念意義,也是支持相關產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力挺文創業,令人耳目一新,以往金管會都是被動的,不像現在主動幫業者找問題。

第二、誠如金管會主委所言,過去金融業和文創產業一直無法結合,金管會出來去投,要非常強的宣示效果,這是以前從所未見的。

第三、這就像大陸要求四大銀行支持小微企業一樣,整體金額規模雖然小,但一定要強迫業者把它當一回事去推動,否則不會有進展。

第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文創需要規模化和產業化,不能只停留在「小確幸」的層次。

三星
南韓三星電子7日表示,預期去年第4季營利年增率大幅下滑,為九季來首見,原因是高階智慧手機銷售減緩,且受韓元強勁升值衝擊。三星電子預估上季營利為8.3兆韓元(78億美元),比去年第3季下滑18.3%,也比前年同期萎縮6.1%;上季營收可能達59兆韓元,較前季下滑0.1% ,但比前年同期高5.24%。這是三星電子自2013年首季以來,營利季比首見下滑,而且為2012年第3季以來最糟成績,也是兩年多來營利首度比一年前萎縮,不過2013年全年營收達創紀錄的228兆韓元,較前年成長13.59%;預估全年營利成長26.5%至創紀錄的36.77兆韓元。

I'M投資證券研究員李明熙(音譯)說:「雖然三星電子去年前三季獲利強勁,但由於新的智慧手機產品銷售疲弱使第4季表現不如預期,限制其年度獲利預估。預期今年初還會延續疲弱表現。」蘋果推出iPhone 5s5c,導致三星的Galaxy S4智慧手機銷售減緩,而且中國廠商也推出售價低於100美元的手機搶市。這股趨勢同時衝擊三星的面板價格與面板部門獲利。

分析師表示,三星的記憶體晶片事業依舊是亮點,因為在晶片產業盤整之際供應吃緊,主要大廠不再提高產能預料使晶片價格今年持續復甦。摩根士丹利駐首爾分析師肖恩金指出,三星上季發給員工7,000億韓元的特別獎金,可能拉低三星獲利。一些分析師認為,加發分紅只是單次因素,不會對季度獲利造成根本影響,但另有一些分析師認為,三星與蘋果陷入長期專利訴訟,也可能是拖累獲利的原因。

韓元兌美元升值也侵蝕三星獲利,因為這削弱韓製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分析師還指出,行銷費用增加與面板部門的研發支出提高,也拖累三星上季獲利。三星電子股價7日下跌0.23%,今年來已跌近5%。本月稍早,南韓國內外券商紛紛調降三星上季獲利預估,外資分析師認為上季營利約為8兆韓元,南韓國內券商則預估約9兆韓元。三星本月下旬才會公布淨利與各部門營運情況的細節。

我們的的看法:

第一、三星的獲利大幅下滑,是一大警訊,說明三星原有的成長引擎已經跑不動了。

第二、三星除了面臨蘋果在手機方面的競爭外,還有來自中國大陸低階手機的競爭。

第三、三星近期大幅投入生物醫藥產業,值得台灣學習,說明三星積極在轉型尋找下一個成長引擎。

第四、台灣除了鴻海以外,很少再看到像三星這樣旺盛企圖心的企業。

第五、台灣的生技產業現在很好,但政府應該協助打造生技界的台積電,將來才有全球的競爭力。

第六、三星雖然是垂直整合,但這幾年也積極分拆 (spin-off) 某些事業部門,將其單獨上市,並維持活力和員工主動性,說明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遊戲規則。

第七、和三星比較起來,台積電多角化程度明顯不足,雖然很專注,但遲早會碰上成長的瓶頸。

曾銘宗 / 金管會
一四年新春記者會,金管會宣布廿六項金融業務「大解放」,曾銘宗接任金管會主委後,首先開放金融機構經營「第三方支付」業務,又推出台股衝量「三箭」,昨天他再度宣示,台灣金融市場就算不能「超星趕港」,也要盡全力開放。
曾銘宗致力開放金融市場,為國內金融機構鬆綁,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有負面聲浪,例如金管會列為重點施政的寶島債,掌聲熱烈,噓聲也不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甚至質疑寶島債是「扶植陸企」。

曾銘宗說,台灣若要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就不能把人民幣「放在保險箱裏」,資金有來源、就要有去路,既然人民幣要回流,轉存是回流,發行寶島債也是回流。曾銘宗說,外界不了解金融實務,當然會批評,但他不怕批評,有批評就代表「需要更多溝通」。

曾銘宗還說,來金管會後,他的心態已調整為「只跟自己競爭」,因為政務官任期,多半不會太久,所以,能做就多做,跟時間賽跑;過去半年來,他認為整個金管會團隊盡心盡力,歡迎消費者和投資人繼續多給金管會意見。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要為曾主委按十個「讚」,他能多做就多做,和時間賽跑,不像以往主管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第二、曾主委說得對,台灣市場就算不能「超星趕港」,也要盡全力開放。

第三、曾主委不畏批評,開放「寶島債」,誠如他所言,有批評代表「需要更多溝通」。台灣需要更多像曾主委的政務官。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百度 縱橫, A股重_IPO, 網路金融, 國泰世華 上海, 陸資大解禁, 霹靂, 梅鐸 星空, 露華濃

百度  縱橫, A股重_IPO, 網路金融, 國泰世華  上海, 陸資大解禁, 霹靂, 梅鐸  星空, 露華濃

百度 / 縱橫
就在2013年接近尾聲之際,大陸網路搜尋巨頭百度再度出手,以人民幣1.915億元(約新台幣9.5億元)全資收購完美世界旗下的縱橫中文網。受此消息激勵,百度27日在那斯達克的股價上漲3.88%,收報173.33美元(約新台幣5,187.4元)。

百度此次收購縱橫中文網,對外界釋放的重要信號是,百度將加大對版權原創內容的支援力度,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京華時報報導,與遊戲、搜索等業務相比,網路文學除了直接帶來收入之外,版權的衍生價值更高,在遊戲、影視、音樂、出版等下游行業都有變現的空間,因此受到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重視。

百度在網路文學業務的布局逐漸清晰,有意透過縱橫中文網、91熊貓讀書、多酷書城、百度文庫等產品,覆蓋PC、平板和手機所有終端,以「狼群戰術」來拓展網路文學版圖。以當下較常見的用戶付費的網路服務中,付費閱讀是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今年百度聯盟峰會上,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談到網路對傳統產業的衝擊時,對付費閱讀和互聯網出版業務十分看好。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網路文學的快速發展,代表網路基礎建設已經成熟到一定程度,才會刺激內容端的新商業模式。

第二、過去盛大文學一支獨秀,百度透過併購加入這個戰場,會帶動網路文學原創內容的衍生。

第三、網路改變了人們閱讀的習慣,以往的書籍正被PC、平板和手機取代。

第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付費閱讀正逐漸形成一個新商業模式。

第五、文學的潛在價值可以擴張到遊戲、影視、音樂等各個層面,具有龐大的商機。

第六、網路會帶動「有目的」的創作行為,以往的作家從來不會想到讀者在哪裡,但網路的快速互動商業模式強迫創作者和市場互相結合。

A股重啓IPO
暫停14個月的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在2013年最後一天重開大門,五家大陸公司12/31發布募股與詢價公告,展開上市程序,預計募資人民幣超過20億元(約新台幣99億元)。市場一直擔憂的利空因素終於塵埃落定,股債市反應相對平靜。路透報導,銀河證券資深分析師任承德表示,第一批約50家公司對資金面的影響並不大。不過,未來隨著時間推移,上市公司數量和節奏的加快,大盤失血的影響才會體現出來。

滬深證交所資訊顯示,這五家公司分別是將在滬市主板掛牌的蘇州紐威閥門公司、登陸深市中小板的廣東新寶電器,以及申請在創業板上市交易的楚天科技、廣東全通教育及浙江我武生物科技公司。大陸證監會發行部、創業板部周一向這五家早在去年中就已經通過上市審查(過會)的企業發放了發行批文,五家企業隨即啟動IPO程序,在12/31分別刊登招股意向書,計畫在1月中旬前後進行網上網下申購。上海證券報報導,未來幾天,證監會還將陸續向完成準備的已過會企業發放發行批文。目前大陸仍有700多家企業排隊等待上市。

證監會12/31繼續發出第二批IPO核准批文,涉及五到七家企業。截稿前,已知陝西煤業、杭州炬華科技、北京眾信國旅、上海良信電器等四家獲得批文。其中以將在主板掛牌的陝西煤業規模最大,預計籌資人民幣172.51億元(約新台幣852億元)。大陸201211月叫停AIPO審查,至今14個月,證監會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宣布IPO即將重啟,最快1月就可看到新股掛牌。

投資者擔憂,在美國QE規模縮減、錢荒陰霾揮之不去等資金面偏緊的格局下,新股密集推出,將使市場壓力更大。近日股指持續低迷反應了市場的憂慮情緒。全球專業服務機構德勤日前預測,在明年1AIPO重啟後,全年將有200230家在審企業可以完成發行,募資金額約人民幣1,500億至1,700億元(約新台幣7,410億至8,398億元),相信會以中小型IPO為主。首波重啟發行的紐威閥門是大陸工業閥門製造商與出口商龍頭,預計募資人民幣8.39億元;新寶電器是大陸最大的電熱水壺、電熱咖啡機、攪拌機出口企業,計畫籌資7.4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證監會重啟IPO的閘門,結果如何,值得關注,畢竟這是一個開始。

第二、香港去年IPO成績僅次於美國,排名全球第二、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國大陸企業在國內上市困難,改赴香港上市。

第三、重點是未來上市的節奏,究竟在第一批五家之後,接下來會以多快的速度開放其它IPO申請項目。

第四、現在正在排隊的IPO企業還有760家,德勤預計今年有200230家在審企業可以完成上市,假如真的能按照這個節奏,可以消化1/41/3的企業,是一大成就,代表資本市場改革成功。

第五、現在重啟IPO對資金的影響還不大,但接下來市場資金失血的影響會漸漸顯現。

第六、A股上市順利,一定會間接影響大陸企業赴港和來台上市的意願。

網路金融
2013年被視為中國大陸的網路金融元年,網路企業紛紛發展金融業務,迅速顛覆向來穩定的基金資產規模排名。在阿里巴巴「餘額寶」的相助下,天弘基金資產規模由年初的第46名,一舉躍居行業第二。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第1季天弘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僅人民幣105億元(約新台幣525億元),第2季末推出餘額寶業務後逐步擴增,到了第4季末已突破1,943億元(約新台幣9,715億元),距離榜首華夏基金的2,311億元(約新台幣1.15兆元)僅一步之遙。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天弘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躋身第一梯隊是預期之中,只是速度比想像中要快;如果餘額寶依現有成長速度擴張,天弘基金的規模很快將超越華夏基金。不過,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提醒,天弘基金的規模雖藉「餘額寶」迅速膨脹,但其有效資產規模仍較低。從基金產品對公司獲利貢獻來看,天弘與華夏仍有很大距離。業界人士說,未來若股票市場出現行情,資金將迅速從貨幣基金湧向股票基金,天弘靠「增利寶」一支貨幣基金很難長期位居行業前列。

阿里金融成功涉足小貸、擔保等類金融業務後,逐漸把目光轉向基金、保險、銀行等傳統金融行業。餘額寶推出後,只花了五個月就突破1,000億元大關,去年底規模已達到1,853億元,客戶數4,303萬人。餘額寶的成功展現了網路金融的巨大潛力,多家基金公司分別與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新浪、京東等網路企業,在產品、通路和股權等層面展開深度合作。

網路巨頭騰訊、百度,門戶網站新浪、網易,電子商務平台京東、蘇寧也不甘落後,紛紛推展與網路金融相關的規劃和業務。騰訊開始涉足支付、保險、小貸,甚至民營銀行領域,也成為銀行、基金、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爭相合作的對象。百度除與金融機構合作,也推出百度錢包、百度金融中心、百度理財等金融產品和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天弘基金由於阿里巴巴「餘額寶」的關係,居然能衝上全中國大陸第二名基金規模的地位,說明傳統資產管理業的遊戲規則已經完全被網路所顛覆。

第二、阿里巴巴在金融的板塊已不單純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而已,未來將跨足到資產管理、保險和銀行。

第三、阿里巴巴樹立了一個榜樣,未來其它的網路平台如百度、騰訊一定會紛紛跟進,進而做大整個市場。

第四、傳統零售和網路電子商務業者如蘇寧、京東也會往這一塊餅切入,畢竟金融可能是最有價值的電子商務業務。

第五、台灣主管機關應該把「網路金融」放在戰略的角度來思考,才不會和中國大陸差距過大。

第六、台灣由於地狹人稠,所以電子商務不可能像中國大陸發展得那麼大,也就是說除了「歐付寶」等少數廠家以外,第三方支付市場不可能跑得太快,也不可能由IT業者來帶動。至於能夠走多快要看金融業者在這方面的企圖心,如玉山、中國信託、合庫等。

國泰世華 / 上海
國銀於上海自貿區設立據點,國泰世華銀行搶下頭香。金管會2日宣布,同意國泰世華銀行申請赴大陸設立上海分行自貿區支行,讓國泰世華銀成為首家獲准進入上海自貿區的國銀,其他像是第一銀行、台灣銀行也都有意申請,但目前仍待金管會審核。大陸上海自貿區去年9月成立,由於區域內金融政策更加鬆綁,對外資銀行而言,若能成功在區內設點,業務範圍就能再擴大,限制也相對更少。
 
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表示,按照目前陸方規劃,要在上海自貿區設立據點的外銀,必須是已經在上海地區擁有分行者,以國銀來說,包括第一銀行、土地銀行、中信銀、台灣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和台灣企銀都有上海分行。她指出,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支行,業務重點會在於跨境投資、跨境貿易、開放投資融資匯兌等方面,而且相較於一般分行,外匯業務沒有匯出的額度管制,發展性會更大。邱淑貞強調,自貿區外匯業務鬆綁,在區域內的銀行就能滿足客戶收付結算需求,提供人民幣與外幣資金自由匯兌,不僅協助客戶建置人民幣資金管理帳戶,透過支行也能與總行間進行資金拆借,增加人民幣回流管道。
 
據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國銀共有11家業者已在大陸有據點,累計稅前盈餘達新台幣14.95億元,其中國泰世華銀行、第一銀行、兆豐銀行獲利位居前三名。國泰世華銀行大陸布局除上海分行,也已向陸方遞件申請第二家青島分行;國泰世華銀上海分行現有額本額20億人民幣,旗下正在籌建中閔行支行,未來也將著手籌建自貿區支行。
 
邱淑貞指出,現階段還有第一銀行、台灣銀行已向金管會申設自貿區支行,比較特別的是台灣企銀,由於上海分行開業不到一年,因此轉申請在自貿區設立租賃公司,並已獲金管會核准。邱淑貞解釋,上海自貿區實施細則未全部公布,但可以確定在區內設立租賃公司,將比照天津自貿區模式,能取得全國性執照,且比起其他租賃公司,將可以統包承作融資、融物、保理(應收帳款收買)等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泰世華是第一家進駐上海自貿區的大型台灣企業,金融業也是第一家。

第二、有更多像國泰世華的銀行在上海自貿區或昆山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示範區設點,將有助於人民幣的回流,建立回流機制現在對人民幣來說很重要。

第三、現在政府一直強調上海自貿區和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對接,其實最能夠對接的就是金融相關的業務。

第四、台灣應該倒過來,積極爭取大陸四大銀行到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來設點,並且開放其從事創新的人民幣業務,服務兩岸企業和人民而不是讓他們跑來募集一個寶島債就算了。

陸資大解禁
2013年底公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對陸資開放仍相對保守;不過,總統馬英九在元旦文告聲言拚經濟,並宣稱金融支持創新創業,是全新亮點。經建會主委管中閔2日指出,新創資本開放,將不會特別對陸資設限;對陸資鬆綁態度,一改先前示範區小碎步開放。他並透露2周內向江揆提報告。   相關人士直言,隨著總統元旦文告拚經濟是主軸,政府對陸資鬆綁態度,轉趨積極,再加上總統力拚服貿今年過關,預期今年將開啟陸資投資新元年。
          
管中閔強調,針對整體創新創業環境改造,他將在2周內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報告,行政院同意規畫方向後,各部會將分工推動。值得注意的是,對新創投資,管中閔強調並不排除陸資;在日前示範區草案對陸資開放不如預期情況下,這番宣稱意味在元旦文告下,也透露政府當局對陸資積極鬆綁訊息,2014年對陸資投資鬆綁將可開啟新氣象。
     
行政院去年12月底公布示範區條例草案,對陸資開放仍嫌保守,在2大「腦礦」新亮點即專業人士與教育事業開放上,都納入港、澳,只排除陸資。如今陸資可望進入台灣新創產業,顯見思維大不同。  

管中閔說,引進國際創投,最重要的是仰賴其投資專業眼光,不需要去特別區分資金來源;同時,國際資本千絲萬縷,不需因有陸資色彩就侷限。他強調目前希望能在制度上先打通關節,把金流等關卡鬆開。   他強調,台灣對新創募集資金、成立公司的法規相當不合理,阻礙國際創投者來台意願,因此經建會將針對這些環節提出法規鬆綁計畫,「希望打造出台灣的賈伯斯」。
     
除了陸資可望進入新領域,今年中預期《服貿協議》與第4波陸資鬆綁將聯合上路,再加上自由經濟示範區對陸資鬆綁,陸資開放也進入新階段。經濟部投審會官員指出,第4波陸資鬆綁與《服貿協議》同時上路時程不變;而去年11月修改陸資投資許可辦法,陸資在示範區內經主管機關核准可等同WTO待遇,也將隨《服貿協議》通過而啟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對管中閔主委大力鬆綁對陸資限制的做法予以高度肯定。

第二、最值得嘉許的是創新投資不排除陸資。大陸有許多優秀的人才,雖然他們在大陸也可以從天使投資人募集到資金,但畢竟不是一個那麼自由的環境,吸引他們到台灣來創業,台灣有一天也可能變得像矽谷一樣,充滿中國人和印度人,成為創業的天堂。

第三、台灣吸引人才的誘因不光是資金,還包括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較自由的氛圍。

第四、我們過去總是抱怨人才外流,這正是逆轉外流的大好機會。

第五、管主委開放國際創投來台也是非常正確的作法,金流和人流是相互配合的。

第六、台灣若歧視陸資和陸籍人才,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霹靂
大霹靂集團加快腳步擴大經營布局,除舉辦年度布袋戲大展,旗下霹靂國際最快於今年第2季上櫃外,昨日又宣布與中華電強勢結盟,推出MOD包月優惠服務。對於今年及明年的發展,霹靂樂觀表示將開始進入最賺錢的階段。

大霹靂集團董事長黃強華表示,除了與中華電信合作的MOD專案外,未來可望更進一步結合雲端運算技術,讓台灣的傳統布袋戲,走向高科技、前進國際。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指出,未來中華電信的雲端運算技術,將與霹靂有更多的深度合作,尤其是霹靂旗下有許多的周邊產品,可望與中華電信正積極推動的行動商務及電子商務結合,創造更多產業合作的利基。

最快可在今年第2季成為文創概念股上櫃主力的霹靂,上周末才在台北正式開展年度布袋戲藝術大展,預估2個半月的展期,將可吸引30萬的入場人次,創下逾8000萬元門票收入,加計相關周邊產品,估可創1.6億收入。

對於今年及明年的發展,霹靂先前樂觀表示將開始進入最賺錢的階段,除了台北及6月底在高雄陸續開幕的年度大展外,正如火如荼製作的全球首部3D偶動漫電影,預期都將能為集團挹注相當營收。黃強華並指出,霹靂接下來在國際化的推展上,將從大陸及日本市場起跑,初期會先鎖定亞洲地區,至於歐美市場因仍有文化差異的門檻,未來考量作一些因地制宜的策略改變。

去年9月底申請興櫃登錄交易,霹靂的登錄價一舉突破160元後,就幾乎未再低於170元。霹靂實收資本額為3.9億元,近幾年獲利表現亮眼,近3年年營收都超過4億元外,稅後淨利也未低於1.7億元;2010年的每股稅後盈餘達11.98元,獲利超過1個股本。前年每股稅後盈餘4.67元,法人預計去年優於前年,有機會上看5元,營收可望突破6億。

我們的看法:

第一、誠品雖然是文創概念股,但更接近零售業,霹靂應該算是第一支真正成功的文創概念股。

第二、台灣的文創產業一定要學習韓國,走向世界,除了中國大陸市場以外,還要開發日本和亞洲華人市場。

第三、規模性和可複製性是很重要的,台灣文創要跳離小打小鬧,不能一直停留在「小確幸」的格局中。有可複製性才能規模化,有了規模才能和資本市場接軌,並且走上兼併收購、策略聯盟和產業整合的道路。

第四、霹靂計畫將文創和電子商務及行動商務結合,非常有想像力,雖然我不曉得他們會怎麼做,但拭目以待。

梅鐸 / 星空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和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21世紀福克斯(21 Century Fox)近日宣布,雙方已簽署一項協議,前者將回購21世紀福斯持有的47%星空傳媒的股份。至此,梅鐸將完全清空其持有的星空傳媒股份。不過,此次雙方的交易細節尚未對外公布。中國證券報報導,星空傳媒是新聞集團全資持有的公司,為亞洲首要的多平台媒體內容和服務供貨商。
 
據其網站資料,星空傳媒以九種語言,向50多個國家,總共約3億人口,播放以娛樂、體育、電影、音樂、新聞、紀錄片等節目為主的頻道。20106月,華人文化基金由新聞集團手中,購入星空傳媒53%,此舉當時被看成是梅鐸撤離中國的一個跡象。此外,梅鐸的前妻鄧文迪據傳就是在1999年時,於星空傳媒工作認識梅鐸。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黎瑞剛表示,併購控股星空傳媒是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做出的第一筆投資。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中國國家發改委批准於2010年成立,主要投資人包括國家開發銀行等,是大陸國內第一家專注於媒體和娛樂產業的股權投資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旗下包括星空衛視中文頻道、星空國際頻道、ChannelV〕音樂頻道等三個24小時全天候播出的電視頻道,以及星空華語電影片庫等業務。由於旗下公司燦星製作近年成功引進和開發了「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一系列創造收視率的電視節目,因而聲名大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資正在逐步地撤出中國,梅鐸出空星空傳媒股票特別引人注目,第一是因為這是媒體業,第二是因為梅鐸是全球最著名的媒體大亨,第三則是梅鐸剛和他中國籍的妻子離婚。

第二、中國大陸看來是不可能放寬對傳媒的控制,外資對中國內容產業的染指,從GoogleStar TV,可以說是鍛羽而歸,一敗塗地。

第三、中國大陸的影視行業正快速崛起,現在越來越有水平,甚至超越台灣,開發了「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大紅的節目。

第四、中國大陸媒體業最厲害的是跨媒體平台的整合,所以前幾大的網路視頻商都被收購。

露華濃
進軍大陸超過30年的世界化妝品品牌「露華濃」,決定撤出大陸市場。儘管是最早在大陸布局的外商之一,但露華濃並沒有得意於大陸市場,最終反而是踢到鐵板,以退出收場。
     
新華網報導,化妝品巨頭露華濃宣布,將撤離大陸並裁員千人,此舉將為公司每年節省1100萬美元。   這項決定立刻在大陸化妝品市場引起譁然,露華濃進入大陸長達37年,卻不敵市場的激烈競爭,最終不得不黯然退出。不只露華濃面對嚴苛市場的淘汰賽,包括雅芳與P&G等外商品牌,近年來在大陸市場也陸續傳出踢到鐵板的訊息。
     
廣州市野火公關諮詢公司總經理彭儒霖認為,露華濃在大陸最大的致命傷就是通路。「露華濃沒有代理商,行銷團隊也缺乏人才,使露華濃無法進入主流的化妝品銷售管道中。歸根究底是該公司總部對大陸市場不夠重視,投入不夠。」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市場雖然開放,但並不容易經營,有越來越多外資踢到鐵板。

第二、不只是Revlon遇到困難,連Avon等競爭對手也遇到成長的障礙。

第三、中國大陸本土品牌興起,對外資形成了強大的競爭。

第四、台資要進入大陸市場不容易,但換過來,陸資要來台灣也不可能,因為規模太小。

第五、相較於外商,台商企業由於語言和吃苦耐勞,能夠進駐三、四線城市還是有一定程度優勢,但重點是要能有創新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