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3創會理事長的話
海運整併, 國巨大毅科, 眼鏡合併, 東芝, 硬脫歐, 媒體, 海外投資, 南山朝陽, 李嘉誠澳洲能源
海運整併
國際媒體先前點名陽明海運與長榮海運可能整併,在陽明董事長謝志堅否認後,近日國際媒體改點名長榮可能會併香港東方海外,對此謝志堅指出,長榮與東方海外都已出面否認此事,而他個人以從事貨櫃船運逾40年的經驗,認為整併不一定是萬靈丹。
去年10月日本三大貨櫃船公司宣布將整併為一家後,陽明與長榮整併消息甚囂塵上,當時兩公司都指出不可能,因為以長榮的文化不可能讓官股加入,接受立院監督;政府也不會讓陽明併入長榮,成為消滅公司,謝志堅在大陸參加國際性會議也公開做過澄清。
謝志堅指出,外國船公司喜歡併購,但事實證明併購並非一加一等於二或大於二,過去10年在全球20大貨櫃船公司中,營業淨利最高的前四大貨櫃船公司,依序是萬海航運、東方海外、馬士基航運與法國達飛,曾進行併購的馬士基與達飛並未享最佳業績。
上周市場市場傳出長榮或新中遠可能併購東方海外,本周又傳出要買東方海外的是法國達飛,謝志堅表示,是不是有媒體在炒作新聞他不知道,但他認為整併不是萬靈丹,最重要還是看經營效率。
謝志堅指出,貨櫃船運市場好不好不是光看景氣,供需更重要,2009年貨櫃船運市場艙位供給年增5%,但市場遭金融海嘯波及,市場貨量大減9%,全球相關船公司合計大虧約200億美元;但次年貨量卻大增14%,艙位供給率卻只有9%,2010年全球貨櫃船公司大賺150億美元。因此對陽明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做好準備,讓公司變得更完善,更有效率,等「春天」一來,就能看到好成績。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和日本航運界都在整併,台灣為什麼不行?
第二、台灣的公營事業,效率不彰,透過和民營企業整併可以提高經營績效。
第三、台灣對於公民企業合併只會一昧反對,無視全球發展大趨勢。
第四、台灣已被邊緣化,非常有必要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行業龍頭。
國巨/大毅科
泛國巨集團旗下的凱美電機宣布將以每股24.76元為對價,公開收購台灣晶片電阻二哥大毅科45%股權,溢價幅度達23.49%,泛國巨集團晶片電阻市占率將穩居全球第一,此為台灣被動元件產業第二宗公開收購案,也可視為國巨繞道收購大毅科,在產業版圖上從競爭走向合作。
至於這回是否又變成敵意收購?凱美總經理翁啟勝表示,與大毅董座江財寶不只接觸一次,雙方在產業合作上有共識,且凱美手上沒有一股大毅科,無論最後公開收購的比率成就了多少,都會支持現任董座江財寶續任董事長。關於此案大毅科發言管道對此則沒有回應。
依據凱美電機的公開收購計畫,公開收購期限為即日起至2月23日下午3點30分為止,將以每股24.76元為對價,公開收購大毅科的普通股,對照大毅科昨日收盤價20.05元,溢價幅度高達23.49%,收購總金額上看19.57億元,約當大毅已發行普通股之股數的45%,如參與公開收購應賣之普通股達最低收購數量5%時,本次公開收購條件即告成就。
翁啟勝昨(19)日召開重大訊息時指出,被動元件行業辛苦,日本三大電容器廠一年的研發費用合計達20億美元,台灣廠商一年的營收都還不到此規模,沒有本錢殺價競爭,只能團結。在過去日矽一案中,前三大巨頭都可以拋棄成見進行合作,對此時的被動元件產業來講,應該是合則有利。
泛國巨集團近年在併購案上屢屢出手,去年才入主凱美,今年將目標指向大毅科,出發點來自於漂亮的客戶群,翁啟勝說,智寶加上大毅科涵蓋所有不包含日本在內的亞洲客戶,凱美的主力客戶在日本,並且掌握歐美強大的品牌客戶,凱美、智寶、大毅科應用的屬性相似,但是客戶重疊率極低,幾乎一次打包所有的重量級客戶,也可以滿足客戶端一次購足的服務。
國巨2015年為全球第一大晶片電阻廠,市占率高達34%,遙遙領先KOA(9%)、Rohm(6%)等第二大、第三大日商,大毅科則為國內晶片電阻二哥,法人仍將凱美、智寶視為泛國巨集團,透過翁啟勝的收購動作,泛國巨在全球晶片電阻的市占率遙遙領先。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贊成台灣產業的進一步整合。
第二、手上現金多的公司為主可以進行公開收購。
第三、本案雖然不算合意併購,但是雙方已經談過,彼此在產生合作上有共識。
第四、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模式。
眼鏡合併
法國眼鏡業者依視路(Essilor)同意以約228億歐元(240億美元)收購雷朋眼鏡(Ray-Ban)母公司義大利Luxottica集團,全球眼鏡市場上最大製造商和零售商合併後,將創造全球最大眼鏡王國。
據兩家公司16日公布的共同聲明稿,合併後新公司將更名為EssilorLuxottica,年營收超過150億歐元,僱用多達13萬名員工。Luxottica集團81歲創辦人維奇歐將擔任執行董事長和執行長,且將是公司唯一最大股東,維奇歐的控股公司Delfin擁有公司31%至38%股份。依視路董事長薩尼爾斯則將擔任擁有同等權力的執行副董事長暨副執行長。
兩家公司合併後市值將達約500億歐元(約525億美元) ,媲美全球第二大精品製造商愛馬仕,目前眼鏡市場規模約900億歐元。
帶動市場版圖改變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變動,尤其是亞洲地區。據業界資料,目前全球73億人口中,有63%需要矯正視力,但只有19億人買過眼鏡、隱形眼鏡或動過視力手術,還有逾25億人需要這方面的產品或服務,而這些人口特別集中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同時,過量的強光、紫外線和藍光對眼睛造成的傷害風險,也讓太陽眼鏡在新興中產階級的心目中漸漸從「良好的搭配品」晉升為「必備品」。
Euromonitor飾品眼鏡研究主管譚美玲(音譯)說,眼鏡業的長期展望很樂觀,2015年至2020年的綜合年成長率預測為2.5%。
彭博行業研究(BI)分析師凱薩琳.林表示:「這樁合併案對雙方來說是互補,並將發揮供應鏈上的規模經濟。Luxottica是名牌眼鏡的主流行銷商,依視路則不斷加強專注在鏡片的製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垂直整合,依視路Essilor是鏡片製作,而Luxottica是品牌。
第二、現在全球龍頭產業的整併案越來越多,這是大趨勢。
第三、但其他品牌商對於本案不會感到高興,因為有利益衝突。
第四、本案屬於跨國併購,未來整合是一大問題。
東芝
知情人士指出,先前收購一家美國核電廠導致核電事業須減記數十億美元的日本東芝公司,正在考慮分拆獲利表現最佳的快閃記憶體晶片事業,以籌措資金。
日經新聞18日報導,東芝可能出售晶片事業20%的股權,以籌措多達3,000億日圓(27億美元)的資金,出售對象可能是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東芝發言人小光香里(音譯)證實,該公司正在考慮透過分拆取得資金。東芝在聲明中指出,分拆是目前的選項之一,但目前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東芝欲分拆半導體事業的消息傳出後,股價應聲大漲4.9%,收盤漲幅收歛為2.38%至288.4日圓。
投顧公司Bayview投資組合經理佐久間康雄(音譯,Yasuo Sakuma)說:「東芝沒有其他選擇。我認為這個做法是他們的最後一搏。」
東芝用在智慧手機和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部門,是旗下事業中少數亮點之一。這個部門在上半會計年度的獲利達501億日圓,占該公司總營收獲利逾50%。據傳東芝計劃在3月底完成分拆。
據彭博情報推估,東芝記憶體晶片事業的價值比東芝公司的市值還高,該部門的隱含完全價值為1.5兆日圓(130億美元),高於東芝目前約1.2兆日圓的市值。東芝的儲存與電子裝置解決方案部門(包括快閃記憶體事業在內),最近一季的營業利益占公司總營利的60%。
市調公司IHS指出,去年4月至6月間,東芝的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營收,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為20.4%,僅輸給市占率達34.9%的三星電子。若東芝與威騰電子合作,將會成為該產業的新霸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快閃記憶體是東芝表現良好的部門,一定會有買家。
第二、中國大陸業者有很高的意願,但是日本不一定會賣給中資。
第三、東芝和威騰合作可以超越三星,當然有很強的整併誘因。
第四、紫光去年投資威騰被美國否決,川普上台後更會阻擋中資入股美國,.
第五、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進行大整合,台灣只有是台積電龍頭,其他都在狀況外。
硬脫歐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宣布將硬脫歐、全面退出歐盟單一市場後,英國金融服務業也將加速把部分業務遷至海外的計畫。
英國企業過去不斷督促英國應清楚界定與歐盟關係,以便決定如何調整業務。然而在梅伊明確宣示將硬脫歐後,多數大型企業目前也計劃將把部分業務遷至他地,確保仍可與歐洲其他國家繼續交易。
身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倫敦,其未來命運一直是英國脫歐協商中的最大議題之一,主要是金融業是英國最大出口產業、也是企業稅收的最大來源。
在梅伊發表脫歐演說後,一名大型跨國銀行高層表示「目前最壞情況就是回到基本情況」,他還補充將加快制定應變計畫的速度。
梅伊周四將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與高盛、JP摩根銀行等執行長私下會談。
說服這些銀行不要將業務移出英國,將成為梅伊必須面臨的艱困挑戰,因為英國退出歐盟單一市場,也意味這些銀行將失去在歐盟出售金融產品的「通行證」(passporting)權利。
根據Oliver
Wyman顧問公司在去年10月發布一份報告指出,若英國金融公司失去在歐洲開展業務的權利,約有7.5萬個工作機會將因此消失,英國政府也可能損失100億英鎊的稅收。
不過對梅伊而言,離開歐盟市場、讓英國重獲邊境控制權,顯然成為她在脫歐協商的優先議題。她在周二演說曾強調,英國並無意尋求歐盟單一市場的會員資格,相反的她希望能透過全面、大膽與具有企圖心的新貿易協定,以求能在最大可能程度進入歐盟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梅伊是典型精明能幹的執行人才,一旦決定脫歐便積極行動,不會猶豫不決。
第二、我們贊同這個作法,非常明確,雖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第三、全球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已經開始計畫把部分業務遷離倫敦,轉到其它地方。
第四、台灣本身就很孤立,和中國大陸關係搞不好等於離開大中華經濟圈,會進一步被邊緣
媒體
黨政軍條款自2003年立法通過、嚴禁政府及政黨投資廣電、媒體事業1股都不行,迄今已經超過14年,行政院曾在2015年核定通過「廣電三法」、放寬黨政軍條款至間接不超過10%,但是,送交立法院審議,經黨團協商縮小至間接5%,但是,該法案在2016年元月在立法院闖關失敗,重回零持股暫不放寬至今。
NCC昨天舉行新任主委及委員上任半年的記者會,針對黨政軍議題,詹婷怡強調,黨政軍議題在去年年初「廣電三法」修法時、各界踴躍討論,原則上,考量媒體需要相當資金導入,NCC將在如何降低外界疑慮、又能適度引入資金以促成產業更加活絡發展,謹慎處理黨政軍議題。
針對媒體詢問,是否朝向解除目前1股都不行的緊箍咒?詹怡婷表示,這得看客觀的可執行性,以現況制度(1股都不行)確實衍生相當多的爭議,但從去年初大家討論出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出在某個界線之上、是大家可以認同的,NCC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對於媒體追問,所謂方向是否指放寬黨政軍至間接持股5%或者10%?詹婷怡強調,既然是希望藉此導入資金、活絡產業發展,確實要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是,重點要放在凝聚各界共識,讓這件事情在相對沒有爭議,同時又可以推動匯流產業發展去努力。
她強調,匯流技術走在前面,相關法律配套、也要跟得上腳步,匯流之後如何兼顧市場秩序、消費者權益,也都需要一併考量。
另外,NCC委員會議昨天討論「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也就是所謂的「反媒體壟斷法」
。詹婷怡透露,草案中將針對「媒體」水平、跨業和垂直整合,訂定「禁止整合」條文,並規劃成立「反媒體壟斷基金」,鼓勵自製節目,相關條文將在農曆春節過後公布。
至於「媒體」的定義,目前泛指有線電視台、無線電視台、衛星電視台、廣播、報紙,但市場已出現一併把OTT納入聲音,勢必是未來爭議的焦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黨政軍條款完全不合時宜,把媒體投資卡死了。
第二、我們對放寬黨政軍持股至5-10%表示歡迎。
第三、如果有黨政軍條款,所有台灣.上市公司均難以投資媒體。
第四、媒體產業就是內容產業,有很多創新,Netflix&HBO均開始積極推動原生內容。
第五、台灣若不能在內容上突破創新,在未來整體競爭力上面將遠落後於世界。
海外投資
資誠(PwC)昨(17)日發布「第20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指出,儘管今年仍可能出現黑天鵝事件,但全球CEO對公司與經濟前景頗具信心。不過,在海外投資地點方面,美、德、英、日等先進國家取代新興地區,相較之下,2011年多數CEO看好的「金磚四國」已經褪色不少。
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昨日登場,資誠也同步在該大會發布全球CEO調查報告。報告內容指出,即使未來1年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但全球CEO對經濟前景及公司自身成長的態度轉為樂觀,有38%對未來12個月的成長相當有信心,較去年增加3個百分點。
不過,中國大陸、東協與日本等亞洲國家CEO的樂觀程度,則低於全球平均,分別為35%、32%及14%,尤其日本更是從2016年的28%腰斬。
資誠所長張明輝指出,CEO信心回升速度雖緩慢,但已拉近2007年以來的巨大差距,包括即將脫歐的英國、面臨川普當選的美國,都可見到樂觀跡象,且與前一年相比,各國有更多CEO將英、美等已開發國家視為投資標的。
調查顯示,全球CEO眼中認為未來12個月的投資首選地點,前5名依序是美國、中國大陸、德國、英國和日本。
值得留意的是,和2011年相比,多數CEO看好的「金磚四國」,包括大陸、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已褪色不少,俄羅斯甚至跌出2017年前10大排行榜。
有趣的是,相形失色的印度和巴西,兩國的CEO對未來1年營收成長特別有信心,分別為71%與57%,不僅高於全球的38%,巴西的信心水準更較上次調查成長2倍以上。
資誠副所長暨策略長吳德豐以印度為例分析,由於當地政府結構改革進度緩慢,加上日前突然廢除盧比大鈔造成的貨幣波動,都讓全球CEO對印度的信心與熱度皆不如以往。
本次調查期間為2016年9月至12月,調查對象包含79國的1,379名CEO,其中36%的公司營收逾10億美元,21%則低於1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川普上台,美國變成全球投資新焦點。
第二、但是未來中國大陸對美國高科技的M&A,應該會受到限制。
第三、但如果是綠地式建廠投資,可以創造工作機會,應該不會有限制。
第四、郭台銘想去美國投資,已被中國大陸嚴重警告,這正是台灣企業的悲哀。
南山/朝陽
2016年起,保險法修正通過並且啟動「立即糾正措施」,一旦保險公司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金管會可以接管,朝陽人壽是市場首家依保險法「立即糾正措施」且被接管的保險公司。
金管會去年10月底首次標售朝陽人壽,但因買家出價未落入底標,且議價無結果,因而流標;昨日金管會第二次標售,並且為朝陽人壽增添嫁妝,最後以賠付金額僅2億元的超低賠付價出脫。
安定基金總經理林國彬表示,南山人壽必須要承諾保障續聘朝陽人壽70%以上的員工,聘用條件要50%以上的員工同意,並保障員工原權益一年不變。
根據公開資訊顯示,至去年第3季止,南山人壽的總資產為3.5兆元,僅低於國泰人壽的5.4兆元,富邦的資產為3.2兆元,南山若加計朝陽人壽資產365億元,南山資產二哥的地位更為穩固。
據了解,南山人壽首次標售有通過資格標,但是在最後關頭並未參加投標,此次出手,主要是因為金管會在海外投資給予5%或250億元的彈性空間,甚至可以投資較高風險的私募股權基金,南山人壽若取得此行政寬容,海外投資腳步可領先,將更可在三雄之間一較長短。
另外,南山人壽還有協助政府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的美名,未來爭取送審創意保單,以及金管會各項獎勵投資都可加分。
南山人壽財務長許妙靜表示,標得朝陽人壽將在2017年5月2日前完成交割,並已籌組專業團隊規劃相關作業,將可在交割日以無縫接軌之方式完成法定營業讓與所需程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山終於開始出手併購,而不再是國泰、富邦這些老面孔。
第二、金管會處理朝陽人壽態度相當果斷,我們支持這種積極的手段。
第三、人壽保險公司都希望增加海外投資額度,因此有很高的意願配合政府收購不良資產。
第四、南山透過這次併購,拉高了和富邦的差距,更加鞏固在保險界第二名的地位。
李嘉誠/澳洲能源
香港首富李嘉誠透過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將斥資74億澳元(約新台幣1,750億元),收購澳洲能源資產商DUET集團。不過,更引起投資人關注的是,三家上市公司在關於這項收購的公告中,透露出對於香港房地產業前景的憂慮。
事實上,去年底就已傳出李嘉誠有意收購DUET的消息。李嘉誠旗下三家上市公司:長江基建、長實地產及電能實業昨(16)日聯袂宣布將組成財團,全面收購於澳洲證券交易所(ASX)上市的澳洲DUET集團。
公告中對於這次收購所列出的其中一項原因為,「有鑑於本港地產業務的周期性特質,長實地產正積極尋求優質的環球投資機遇,…,在本港地產業務以外強化旗下投資組合」。
公告稱,DUET集團為澳洲主要的能源資產擁有人及營運商,業務並遍及美國、英國及歐洲地區,具備良好的增長潛力,全面收購DUET集團是一項具吸引力的投資。
上海「澎湃新聞」指出,相較於近年來頻頻拋售在大陸及香港的地產項目,李嘉誠明顯在不斷加大對澳洲的投資。
根據2015年年報,長江基建已有12%的利潤來自澳洲。不少評論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是為分散海外投資,以減少英國脫歐帶來的負面影響。
李嘉誠曾說過,「哪裡有回報,我就去哪裡投資」。今年1月5日,李嘉誠在長江集團周年晚宴致詞中也再度表示,「要為公司在全球尋覓最有前景及長遠穩定的項目」。
瑞銀中國內地/香港房地產行業研究聯席主管張知予上周在上海一場論壇中指出,未來兩年香港房價估計還會下跌10%到15%。
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利率上升將對購屋者的還貸能力產生直接影響。
其次,雖然2016年香港經濟可以說已經到了「最差的情況」,但預計今年仍不會有明顯的恢復;第三,預估未來三年香港的房地產供應量和過去十年相比將增加一倍左右。
香港政府過去三到四年所供應出來房屋、土地,已經對未來市場構成明顯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李嘉誠專注從事大手筆投資,做別人沒有能力參與的項目。
第二、李嘉誠非常喜歡投資澳洲和英國,而且大多是基礎建設項目。
第三、押寶投資發達國家而不是新興市場是李嘉誠成功祕訣,中國是唯一例外。
第四、但連李嘉誠都看到中國在經濟和制度上的問題,幾年前即開始布局撤離中國。
第五、台灣企業家應多向李嘉誠學習,加強海外布局,畢竟現在中國大陸企業都開始積極走
出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