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韓特赦三星、騰訊美團、港資英軟體、星國富翁、蘋果、創新板、私募基金、軟銀、韓企高齡、公募基金、IPO、滴滴、迪士尼、YOUTUBE、數位資產、國企退市、德核電廠、西方石油、工作回流、特斯拉
韓特赦三星
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鎔12日獲得南韓總統特赦,將因此得以正式合法重掌三星集團,三星電子許多重大投資和併購案可望加速實現。
此事大致上被視為只具象徵意義,但也代表李在鎔能更自由地從事商業活動,可能預示三星將在重大併購交易、公司治理改革等諸多策略上有更大刀闊斧的行動。
南韓政府12日上午召開國務會議,確定今年光復節特赦名單,共有1,693名歸類為民生型刑事罪犯、重要財經人士、特別照顧對象的受刑人,15日(南韓光復節)起將獲特赦、減刑或恢復公權,李在鎔也如預期在這批獲特赦名單內。李在鎔因行賄罪被判處30個月刑期,但服刑18個月後,已於一年前假釋出獄。
南韓法務部部長韓東勳表示:「由於克服國家經濟危機的迫切需要,我們謹慎選定特定幾位經濟領導人予以特赦,他們透過積極的科技投資並創造就業,帶動國家成長引擎。」
李在鎔向社會大眾致歉,並承諾「重新出發」,「我會努力工作回饋社會,一同成長」。樂天也發布新聞稿,「由衷感謝政府和人民給予特赦的決定,辛東彬和樂天員工上下將為克服複雜的全球危機貢獻己力」。
Leaders Index企業研究主管朴俊根(音譯)說:「三星因喪失兩大優勢而處於危機:技術領先和嚴格的管理,少了管制台發號施令,以致未能在正確時機做出正確決定以保住在半導體業的領導地位。」他說:「三星推動的計畫,像是重大併購和投資案,也跟特赦息息相關。很有可能接下來就會有發布這類消息。」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遠遠落後台積電
第二、主要原因是三星社長李在鎔過去兩年被囚禁
第三、企業不能沒有領導人,無法做重大投資
第四、三星計畫積極投資半導體
騰訊美團
在大陸政府高壓監管互聯網平台背景下,互聯網巨頭「ATM」(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之一的騰訊16日傳出,計劃清倉或出售大部分美團持股,最多涉及價值243億美元股份,以滿足大陸監管機構要求,並把八年來的投資變現。
受此消息影響,美團港股股價16日盤中一度重挫11.8%,終場收跌9%至港幣164.5元,半年來股價累計下跌25.5%。騰訊港股股價16日收漲0.87%至港幣303元。
早在2014年,騰訊先投資美團的競爭對手大眾點評,並主導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形成現在的「美團」。
美團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騰訊透過Huai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Tencent Mobility Limited、Great Summer Limited等公司持有美團股份,騰訊合計持股美團17.17%。
路透報導,近幾個月來,騰訊持續接洽財務顧問,商議如何執行大規模出售美團股份的計畫。如果市場條件有利,騰訊擬於2022年內開始減持美團。
針對上述傳聞,陸媒36氪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傳聞不屬實,騰訊目前沒有計劃減持美團。
大陸政府2020年底開始加強監管互聯網平台,並對美團、阿里巴巴開出高額反壟斷罰單,雖然騰訊至今未因涉嫌壟斷行為遭到高額處罰。
但市場密切關注騰訊、阿里巴巴多年投資的「互聯網王國」,是否在監管壓力下分拆。
另一方面,騰訊數位藏品平台幻核16日公告,基於公司聚焦核心戰略的考量,而做出業務調整,自16日起停止數位藏品的發行。
針對此前市場盛傳幻核將被整體裁撤,騰訊內部人士表示,幻核這次調整不涉及團隊人員裁撤。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修理互聯網巨頭
第二、「反壟斷」是主要重點
第三、騰訊佔有美團持股將近20%
第四、出售美團持股,不僅符合政府政策要求,而且可以拿回240億美元現金
港資英軟體
下任首相熱門人選之一、英國商業大臣夸騰(Kwasi Kwarteng)做出裁定,阻止香港超橙控股有限公司收購布里斯托(Bristol)的英國EDA軟體公司Pulsic。
彭博報導,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可設計高階IC晶片,增強國防技術或科技能力,夸騰認為這決定是「降低國家安全風險的必要適當之舉」。
香港明報報導,查詢香港及大陸企業信息查詢平台「啟信寶」,超橙控股母公司為「上海合見工業軟體集團」(簡稱「合見工軟」)。
報導指出,根據英國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聲明,Pulsic的IP產權和軟體可增強國防技術或科技能力,產品可搭建高精密尖端的高階IC電路,用於民用或軍用供應鏈。
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Luke de Pulford)認為,英國阻止作為大陸一員的港企收購英國公司,意義重大。
英國政府今年開始實施「國家安全和投資法」,容許政府介入商業交易,防止競爭對手取得有戰略意義的技術。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國積極推動半導體產業政策
第二、阻止中國大陸取得任何相關技術
第三、先前英國一家半導體設計公司賣給中資背景PE,也被要求還原
第四、從長期而言,這些政策不一定有效
星國富翁
滙豐銀行最新報告預測,2030年前新加坡百萬富翁占全國成年人口比例將達13.4%,超越中、美且高居亞太之冠,屆時台灣百萬富翁占比也將達到10.2%,排名亞太第四。
滙豐銀行最新報告《亞洲財富崛起》針對14個亞太經濟體進行財富統計,依照個人現金存款、證券投資及房地產價值來估算個人財富,結果顯示去年新加坡個人財富價值達到100萬美元的人口比重達到7.5%,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澳洲的8%。
滙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美國經濟後,亞洲金融財富便持續成長。去年亞洲金融財富總額逼近140兆美元,超越美國的120兆美元。
滙豐銀行預期2025年前新加坡百萬富翁比重將增至9.8%,並在2030年前達到13.4%,取代澳洲成為亞太地區百萬富翁比例最高的國家,高過美國的9%、日本的7.2%及大陸的4.4%。
2030年亞太地區百萬富翁比重排名前四大的經濟體除了新加坡之外,依序是澳洲、香港及台灣,比重分別是12.5%、11.1%及10.2%。報告顯示去年台灣百萬富翁人口比重仍在5.9%,也就是說該比重將在10年內增加近1倍。滙豐銀行看好新加坡百萬富翁人口比重在長期未來持續擴大,估計2035年前比重將增至17%,超越澳洲的15.1%,也超越香港的14.6%。
儘管大陸百萬富翁人口比重比不上許多亞太經濟體,但就實際人數來看依舊領先亞太各國。報告指出去年大陸共有1,710萬名百萬富翁,估計2030年人數將增至5,040萬人。同一期間,新加坡百萬富翁人數將從40萬人增至70萬人。
滙豐報告統計的成年人口包含公民及永久居留權持有者。新加坡個人財富價值在25萬美元以上的人口比重將在2030年前達到67%,較去年增加10個百分點,僅次於澳洲的70.8%。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是亞洲新財富管理中心
第二、香港資金快速外流至新加坡
第三、台灣因為政治關係,沒有辦法取代香港,非常可惜
第四、台商富人的資金在佩洛西訪台過後,也會加速流往新加坡
蘋果
日經亞洲報導,蘋果擴大非大陸製造版圖,打算首度在越南生產Apple Watch和MacBook,台灣夥伴以鴻海、仁寶為主力,並邀請紅色供應鏈指標廠立訊共同參與,這也意味兩岸蘋果供應鏈的競爭一路從大陸製造延伸至東南亞。
業界分析,越南在科技製造技術能力顯著提升,以及美中貿易衝突、新冠肺炎疫情與大陸封城等因素,加速蘋果擴大非大陸產能的比重。
蘋果先前已在印度、巴西等地區生產iPhone,但Apple Watch和MacBook等產品都在大陸製造。
日經報導,鴻海目前已在越南生產iPad和AirPods。產業專家指出,Apple Watch更為精密,要把許多零組件組裝入一個小小的表殼需要高度技術。隨著越南提升其科技製造業,能夠組裝Apple Watch,象徵是越南的一大勝利。
歷經上海封控導致供應鏈大受干擾後,蘋果持續將iPad生產轉移至越南。比亞迪已經協助蘋果在越南組裝iPad,消息人士說,鴻海現在在越南生產更多iPad;此外,蘋果也與供應商洽談,在越南建立HomePod智慧音箱的測試生產線。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越南已經是鴻海在大陸以外最大的生產基地,員工超過六萬人,未來兩年將有大幅度人力擴增,鴻海越南廠區相當有競爭力,不怕對手競爭。
在MacBook方面,消息人士說,蘋果已要求供應商建立MacBook的測試產線。然而,推動在越南量產的進展一直放緩,部分原因是疫情干擾,加上筆電生產涉及規模更大的供應鏈。目前,蘋果的筆電供應鏈集中在大陸,且非常具有成本競爭力。
消息人士表示,「AirPods、Apple Watch、HomePod等,除了iPhone製造以外,蘋果在越南有大規模的計畫。」「MacBook的零件,比以往更加模組化,這使得要在大陸以外地區生產這款筆電變得更容易。然而,如何讓它具有成本競爭力,則是另一大挑戰。」
蘋果將製造分散至越南是從AirPods展開,二○二○年在當地量產。這也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爆發美中貿易戰後,首款移出大陸進行組裝的蘋果產品。意味著蘋果調整路線,改變數十年來靠大陸生產幾乎所有蘋果產品的做法。
Apple Watch主力供應商為鴻海、立訊與仁寶。MacBook筆電主力供應商為廣達與鴻海。鴻海、仁寶與廣達等一向不評論單一客戶、訂單與產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分散供應鏈
第二、從中國大陸往東南亞發展
第三、越南是東南亞的製造中心
第四、越南除了筆電以外,電動車方面也很有潛力
創新板
台灣創新板首家登板的錼創科技-KY創18日上市,蜜月行情甜蜜蜜,一早開盤直接跳空飆漲停115.5元一價到底。上市首日市值突破百億,達123.59億元。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錼創是創新板重要指標,希望能吸引更多好公司來掛牌,未來合格投資人的門檻一定會再往下降,讓更多投資人參與,以扶植更多創新產業發展。
錼創科技-KY創上市首日成交量497張,收盤仍有786張買單高掛。不過,受到關注的是,上市首日外資賣超達213張,另自營商小賣2張,合計三大法人賣超215張,籌碼戰攸關未來蜜月行情備受關注。
證交所18日盛大舉行台灣創新板首家登板-錼創科技-KY上市掛牌典禮,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致詞表示,近期已持續完善創新板制度,以扶植更多創新產業發展,期許錼創上市後有優異表現,為創新板奠定良好的標竿。
為協助新創產業發展,林修銘積極形塑「台灣創新板」的主板上市新品牌,他致詞時指出,錼創上市後,台灣資本市場發展邁入重要里程碑,期待錼創上市後,能夠將創新理念傳遞下去,吸引更多新創公司一起成為台灣創新板的生力軍。目前證交所已與8家公司創新板潛在對象接觸中。為吸引更多企業來創新板掛牌,林修銘說,除已組成專責上市推動服務團隊,未來也將持續加強市場溝通,期能與各中介機構及新創生態圈等資源整合,共同努力協助我國新創企業上市籌資,帶動正向循環。
林修銘並指出,這些有創新及前途發展的公司,在嬰兒時期來創新板上市,給予籌措資金能量,但同時也希望對投資人有所保護,給予門檻的限制,隨著未來推出的成功及教育的推廣,以及台灣科技島的生態圈形成,投資人具有一定科技創新的知識與能力,未來門檻一定會往下降,希望有更多投資者參與。
錼創目前資本額達10.7億元,大股東依規定須鎖住持股二年,法人估計,目前在外流通籌碼僅4,000多張,上市首日市值突破百億,達123.59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錼創是台灣第一家在創新板上市的企業
第二、整體來說,台灣的新創上市發展不如預期
第三、台灣主要仍是以硬體廠商為主
第四、台灣缺乏軟體及人工智慧的應用公司上市
私募基金
運總部座落於越南胡志明市的紙尿褲廠泰昇-KY(8480),董事會17日決議通過與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股權基金領導設立的NHTC Unison Holding Limited及其子公司NHTC Unison Company Limited合併案。
泰昇指出,NHTC Unison Holding Limited將支付泰昇普通股股東每股新台幣85元的現金對價,透過合併的方式收購泰昇全部已發行及流通股份。若以泰昇17日股價收盤63.6元計算,此收購案溢價約33.6%。
如合併完成,泰昇將作為存續公司,NHTC Unison Company Limited作為消滅公司,泰昇將成為NHTC Unison Holding Limited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
泰昇指出,Unison Holding Limited係由North Haven Thai Private Equity L.P.(下稱「NHTPE」)領導設立,NHTPE為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股權基金(即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 Asia ,下稱「MSPE Asia」)管理的私募股權基金之一,MSPE Asia成立於1993年,是亞太地區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之一。
泰昇將在今年的11月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如果合併案通過,泰昇將申請終止上市及停止公開發行。
泰昇產品線涵蓋嬰幼兒紙尿布(褲)、成人紙尿褲、女性衛生棉及濕紙巾等產品,為亞洲個人衛生護理產品的領導製造商之一,產品外銷至東南亞、西非、南印度洋、澳洲、大洋洲及美洲超過20個國家。集團營運總部座落於越南胡志明市,並在當地設立生產基地及物流中心。
泰昇指出,私有化的目的是提升經營績效與競爭力,併購後在私有化後能採取更靈活的發展策略去追尋長期企業價值提升,將泰昇進一步帶往更國際化的方向。
泰昇指出,合併案完成後,泰昇將借重MSPE Asia的全球資源、品牌、能力及網絡,與公司經營階層及員工共同努力,致力經營與開發業務,並持續深耕與拓展國際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資私有化下市已經成為趨勢
第二、特別是KY公司無法體現價值
第三、近期有很多KY公司出現財務假帳問題
第四、好的公司將來可能進一步走往海外上市
軟銀
受到科技股崩跌衝擊,日本願景基金本會計年度第一季(至6月底止)大虧2.93兆日圓(近217億美元),創基金史上第二大虧損紀錄,連帶拖累母公司軟體銀行集團狂賠逾230億美元,為該公司史上單季最大虧損。
軟銀8日指出,受到持股企業股價大跌影響,兩檔願景基金持有的未上市企業上季總共認列1.14兆日圓的資產減損,基金單季總共暴虧2.93兆日圓(近217億美元)。
軟銀集團單季淨損則達3.16兆日圓(234億美元),創史上單季最大虧損紀錄,去年同期則繳出獲利7,615億日圓的佳績。
為了籌措現金,軟銀已出脫包括優步(Uber)與網路交易平台Opendoor Technologies等主要持股,總共變現56億美元。
軟銀業績慘不忍睹市場並不意外,因為願景基金光是今年5月就暴虧260億美元。
軟銀第二檔願景基金上季底持股總市值報372億美元,較原先持有成本482億美元縮水110億美元。軟銀創辦人執行長孫正義之前已經承諾將緊縮投資標準,同時保留度過不景氣的現金,他周一在公布財報時指出,「市場陷入大亂,科技股跌跌不休。」
孫正義還坦承,「公司投資新創企業的比重確實過高,而且這些公司的股價已經冒泡泡。」
軟銀同時宣布已授權購買庫藏股,規模上看4,000億日圓,此一措施或許有助於安撫股東的信心。
慘遭科技股股災重擊的不僅軟銀,軟銀的競爭對手老虎基金(Tiger Global),今年上半年旗艦基金淨值暴跌50%,股神巴菲特操盤的柏克夏海瑟威上季投資與衍生性商品操作也賠掉440億美元。
軟銀投資部門上個財年全年大虧3.5兆日圓,創史上新高,孫正義5月在公布年報時就宣示,接下來操作策略將採「防禦模式」,投資步調也會趨向保守。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過去投資的作風太過於積極
第二、軟銀很多時候是基於孫正義的一念之間,做下投資決定
第三、前兩年軟銀的表現很好,但現在已經落後大盤
第四、這說明任何投資都需要有紀律
韓企高齡
新冠疫情導致外籍移工短缺,以及本國年輕人不願從事藍領工作,已成為部分南韓企業最棘手的問題,有些企業被迫放寬招聘年齡,僱用較高齡人士,也有建商則呼籲政府引進更多外籍移工。
最新數據顯示,南韓7月失業率降至2.9%,逼近紀錄低點;企業爭搶勞工,推升高齡勞動人口激增,據統計,新增就業有58%是60歲以上人士。即使如此,仍不足以緩解南韓工業和農業領域的人力吃緊。
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統計,南韓70至74歲人口中,有33.1%仍在工作,比率為OECD最高,也高於OECD的15.2%平均值。
南韓央行的資料顯示,自2020年初以來,逾23萬位60歲以上人士在工廠和營建工地找到工作,但較年輕的一輩持續離開這些產業。
南韓的外籍移工人數為84.8萬人,相對低於其他工業化的經濟體,但這些移工對南韓工廠部門貢獻良多。南韓政府數據顯示,自2020年初迄今,每月新進的外籍移工數約為2019年的35%。
首爾鑄鋁模具廠Iljin今年稍早面臨人手不足問題,因尼泊爾移工和本國年輕員工相繼離職,執行長黃光喬(音譯)因而僱用一位61歲的勞工分擔部分工作,工作項目包括處理笨重的鋁合金條,對已接近退休年齡的人來說並非理想工作,但新冠疫情導致移工數縮減,迫使企業擴大招聘範圍。
另外,據韓國建築工人互助協會(CWMA)調查,南韓營建工地的本國籍勞工數去年為153萬人,但所需人力為175萬人;然而,持有簽證的外籍勞工人數僅6.5萬人,顯示業者可能聘僱了15萬名非法移工。
我們的看法:
第一、韓國也正面臨高齡化的危機
第二、但是由於人力不足,已經退休的老人還是必須工作
第三、類似的問題將來也會在台灣發生
第四、悲哀的是,這些老人主要投入的都是需要勞力的藍領工作
公募基金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國內公募基金檔數上半年正式突破一千檔,來到1,002檔,資產規模4.68兆元,46%來自ETF貢獻,ETF檔數有212檔,資產規模已來到2.17兆。
投信公募基金6月底的資產規模中,ETF占比居冠,其次是貨幣基金46檔、7,992億元,排名第三名股票型基金337檔、7,301億元,另外,固定收益基金195檔、5,032億元,全體投信公基金資產規模來到4.68兆元。
至於境外基金6月底的檔數也有1,005檔,資產規模為3.3兆元,其中股票基金662檔、1.24兆,固定收益基金267檔、1.32兆元,另有平衡基金51檔、0.68兆元。
以境內外基金中,ETF資產規模已超過了境外固定收益基金外,在投資人定期定額標的中,ETF也取代了原先股票基金。
即使上半年全球股債市跌幅重,投資人投資情緒趨向保守,然不少投資人仍保持定期定額習慣,只不過,愈來愈多人傾向透過被動式基金ETF多過於主動式共同基金。
據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投信投顧公會資料,今年上半年ETF前十大定期定額戶增加了11.2萬戶,遠遠多過於前十大主動式基金定期定額的3472戶,顯見民眾透過ETF理財投資愈趨明顯。
其中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以及元大高股息(0056)上半年即分別增加了3萬戶、2.89萬戶、2.73萬戶以及1.51萬戶。至6月底時,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的定期定額戶高達15.42萬戶以及12.28萬戶,換言之,這二檔ETF的任何一檔定期定額戶都比前十大主動式基金定期定額戶還要多,前十檔主動式基金定期定額戶總計才5.06萬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ETF已經成為台灣公募基金的主流
第二、這說明被動式投資已經超越主動式投資
第三、未來ETF主題式投資比例將會更大
第四、方舟資本的問題說明沒有永久不墜的明星操盤人
IPO
022年以來,大陸在全球主要IPO市場中一枝獨秀,IPO集資額不僅逆勢增長44%,增至578億美元(截至8月5日),更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遠勝美國、歐洲、香港等對手。
外媒報導,2022年至今,大陸資本市場已有五檔超大型新股集資逾10億美元,另一檔正在進行中。反觀紐約、香港都只有一檔,倫敦則為零。
市場分析,大陸新股發行表現強勁,部分歸功於IPO期間的估值受到大陸法規限制,通常情況下新股申購總是能賺錢,雖然也有新股跌破發行價,但畢竟是少數。而新股表現改善也是另一激勵因素,2022年以來,大陸新股平均比發行價上漲43%,而香港市場則下跌13%。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企業IPO意願較強,是因為他們認為上半年上市時機比未來更好。他們不太看好市場前景,擔心盈利不確定性等因素,可能使未來上市比現在更難。
然而,一些大陸新股上市帶有政治色彩。中國移動、中海油都在2022年回到A股上市,這兩家公司此前都因為遭到川普政府納入黑名單,而被逐出美國市場。中國移動、中海油在A股上市分別集資86億美元、50億美元,且目前股價均遠高於發行價。
DZT Research研究主管Ke Yan分析,大陸是一個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的市場。大陸投資者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點是,他們視一些交易為愛國交易,在這個市場中買進有助於讓大陸更獨立於世界其他地區,並抵制來自美國交易的股票是正常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投資者不得不應對大陸嚴格的防疫措施、房地產危機加劇,以及官方高壓監管互聯網巨頭等利空因素。2022年以來,大陸三大股市指數—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累計下跌10.89%、16.83%、17.68%。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的資本市場今年領先全世界
第二、美國資本市場上市金額及數目下降8成
第三、大陸上市的公司主要是科技相關類股
第四、政策鼓勵、加上中概股回流,造就大陸A股盛況
滴滴
雖然大陸監管機構已對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處以逾人民幣(下同)80億元的罰款,似象徵整頓告一段落,但最新消息傳出,滴滴認為政府的罰款與監管還沒結束,有意引入國企股東降低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雖然7月下旬監管層已處罰滴滴,市場普遍認為滴滴在接受懲罰後,將能解開束縛重新展開新業務,甚至赴港上市,但公司內部似不認為會如此順利。
報導引述滴滴員工指出,收到80億元罰單後,公司管理層依然憂心忡忡,擔心在資安、數據方面,還可能受到額外的處罰。公司內部認為,工信部還可能對滴滴處以其他罰款。
大陸國家網信辦7月下旬宣布,滴滴因8個方面、共16項違法事實,處以80.26億元罰款,且罰款滴滴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100萬元。
在網信辦的聲明中,抨擊滴滴置國家資安、數據安全於不顧,帶來嚴重風險隱患、性質極為惡劣,用詞極為嚴厲。有分析認為,網信辦的嚴厲態度可能帶動其他部門也出手懲處滴滴。
此外,外界認為滴滴被網信辦開罰後,其服務會陸續恢復、在應用商店中上架,但至今已約半個月仍沒動靜。滴滴員工表示,公司預計App可以重返應用商店,但至今仍沒有時間表。
被監管調查這一段時間,對於滴滴可說是「一朝被蛇咬」,期間其多項業務無法進行,讓原本獨大的市場出現變化,T3出行、曹操出行等競爭者趁機大幅侵蝕滴滴市占,可以說這次急赴美上市,反而讓滴滴整體經營規畫大亂。
報導引述滴滴中層管理人員指出,公司需要一個國有股東,才能徹底擺脫監管風險,重拾監管方信任。
此前滴滴並不乏與國企合作的傳言,曾傳首汽、一汽等國企可能入股滴滴,但國企要求的包括黃金股權、一票否決權等權力,或許會讓程維與柳青考量再三。
毋庸置疑的是,滴滴長時間來的公關危機,已讓公司不得不採取大動作來扭轉頹態,此前包括司機無照、或是女性乘客命案等危機讓滴滴大為苦惱,蟄伏數年後的滴滴欲赴美IPO一掃陰霾,但反而造成更大危機。
目前許多投資人對滴滴樂觀的一項理由是罰金規模。報導引述騰訊投資團隊成員表示,監管層對滴滴的罰款沒有超出預期,對前景樂觀。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代表監管層依然有後續的懲處與罰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滴滴是近年中國大陸在海外最失敗的個案
第二、上市第一週即遭受中國監管機關處罰
第三、投資人損失超過8成,但大陸主管機關並不在乎
第四、未來不會再有互聯網中概股公司去美國上市
迪士尼
娛樂巨擘迪士尼表示,旗下串流服務Disney+上季新增逾1,400萬名用戶,若再加上自家另兩個串流平台Hulu和ESPN+,迪士尼旗下所有影音平台全球總用戶數達2.21億人,已經一舉超越Netflix,成為全球最大影音串流平台,也讓串流媒體市場接近飽和的疑慮不攻自破。
迪士尼在美股10日盤後發布年度第3季(截至7月2日)財報,Disney+的訂戶總數增至1.521億,高於分析師預測的1.47億,Hulu有4,620萬用戶,ESPN+擁有2,280萬用戶,三者加起來超過2.21億,已略高於長期稱霸串流市場Netflix的2.2億用戶,激勵迪士尼股價11日早盤漲逾8%。
近來串流媒體產業動盪不安,因為Netflix上季訂閱用戶數再次下滑,而華納兄弟(Warner Bros)的Discovery則宣布內容戰略轉向。雖然Netflix預計用戶成長會反彈,但不確定性讓各界懷疑整個產業的前景。
宣布財報的同時,迪士尼也公布新的定價結構,美國市場自12月8日起,無廣告的Disney+月費調高至10.99美元,漲幅高達38%,帶有廣告的Disney+每月則要7.99美元,Hulu和ESPN+的部分方案也會跟著漲價。
此外,迪士尼下修Disney+的2024年度訂戶數預測至2.15~2.45億,比起2020年12月設定的2.3~2.6億,上下緣各降低1,500萬。但該公司重申,預期Disney+可在2024年度結束前實現獲利。迪士尼的串流媒體服務在最近一季虧損了11億美元。
至於上季總營收成長26%至215億美元,剔除特定項目後的每股盈餘躍升至1.09美元,都比市場預期出色,其中主題樂園、體驗和產品部門營收大增72%,達到74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43億美元。該公司表示,來客數、入住天數和搭乘郵輪的人數均增加。
整體而言,由於美國消費者在國內主題樂園的支出增加,帶動迪士尼的營收和獲利均優於預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迪士尼的串流服務已經超越Netflix
第二、但是迪士尼未來需要靠新的原創內容,不能只靠超級英雄系列
第三、Netflix面臨成長的瓶頸
第四、台灣串流服務的市場也大幅度的成長
YOUTUBE
根據華府智庫皮尤(Pew)研究中心最新調查,YouTube仍是美國青少年最愛用的社群平台,以短影音深受年輕人喜愛的TikTok則躍居第二,而Meta旗下臉書(Facebook)的使用率大幅縮水,且長時間上網的青少年比率較七年前翻倍,反映社群媒體市場格局已快速改變。
這項針對13~17歲1,316名美國青少年的訪調發現,95%的受訪者說使用YouTube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App),67%表示有玩Tiktok,62%人使用Instagram(IG)、59%人用Snapchat,僅32%人會滑臉書。
臉書使用率從2015年上次訪調的71%直降,顯示愈來愈抓不住年輕人的心,反之同屬Meta的IG、以及Snap旗下Snapchat變得更受歡迎。大陸科技巨頭字節跳動2018年才在美國推出TikTok,因此沒有比對數據。
訪調還顯示,近半數美國青少年說他們「幾乎不下線」,比重較2015年的24%猛增一倍,35%人表示他們不停使用至少一個以上的大型社群平台,但皮尤在2015年未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
以青少年為首的年輕用戶被視為引領潮流的群體,因此他們的使用習慣備受廣告商重視,對社群平台而言,若能吸引並讓年輕人成為死忠用戶,也有望創造長達數十年的商機。
共同主導這份訪調報告的李·雷尼(音譯)說,社群媒體市場格局在多種層面上不斷演變,不僅是不同名稱及特色的平台出現,就連同一家社群平台也日新月異。
該報告還表明,社群媒體已在許多青少年的生活中落地生根,過半青少年說,要他們放棄使用社群媒體是個挑戰,尤其對女孩而言,而三分之一的男孩坦承,花太多時間玩社群平台。
我們的看法:
第一、YouTube仍然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影音平台
第二、短影音是未來趨勢
第三、TikTok是現在年輕人最喜歡的短影音平台
第四、但TikTok的中資背景是未來隱憂
數位資產
儘管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交易量和價格過去一年來都崩跌,貝萊德(BlackRock)、Abrdn等知名資產管理公司仍大舉押注數位資產,從事加密貨幣相關交易、或推出相關產品,設法利用投資人對加密貨幣的興趣,從中獲利。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資產規模5,080億英鎊的Abrdn已入股英國數位資產交易所Archax,成為最新一家投資數位資產的資產管理業者。此舉將讓Abrdn擁有一席Archax的董事席次,也反映Abrdn看好Archax的技術將支撐未來基金、股票和其他證券的交易。
此前,全球資產管理龍頭貝萊德宣布,將對美國機構投資人推出現貨比特幣信託產品,也同意讓旗下阿拉丁(Aladdin)投資技術平台,連上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讓8.2萬名投資專業人士能為客戶提供比特幣交易和託管服務。
美國經紀商及投資集團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8月初推出一檔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讓投資人能押注與加密貨幣相關活動,無須直接購買加密貨幣。另外,英國資產管理業者施羅德(Schroders)7月已收購數位資產管理公司Forteus股權。
富達投資公司(Fidelity)近五年來持續提供數位資產託管服務,今年4月時開放投資人在退休帳戶存入比特幣,今夏更進一步深化加密貨幣市場布局。
分析師表示,各大資產管理公司今年夏季的行動,顯示數位資產已獲得更廣泛的接受。DA Davidson分析師布倫德勒說:「資產管理巨擘把數位資產視為真正的投資,我認為這是重大轉捩點,這些傳統資產管理業者開始擁抱多年來被他們嘲諷的事物。」
貝萊德創辦人芬克過去時常質疑加密貨幣的價值,幾年前他曾打趣:「比特幣只是用來展示世上洗錢需求有多高」。
數位資產價格崩跌,拖累加密幣總市值從去年11月的約3.2兆美元高峰暴跌,如今剩不到1兆美元。不過,隨著美國7月通膨數據低於預期,及乙太幣將推動重大升級,投資人信心獲得提振,比特幣價格14日一度攀抵25,030美元,為6月中來首度漲破25,000美元關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加密貨幣今年崩盤
第二、但即便如此,比特幣仍有一定市場地位
第三、數位資產逐漸為資產管理公司主流所重視
第四、資產公司的支持,說明市場投資人的需求
國企退市
中概股化被動為主動,大型國企集體離場,主動掀起美股退市潮,加速對美脫鉤。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人壽開第一槍,12日發布公告,申請美國存託憑證(ADR)自願從紐交所退市。隨後上海石化、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鋁業等陸續發布公告稱擬將美國存託股份自紐交所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大陸國企集體啟動ADR退市。從市場面觀察,國企在美發行ADR只占一小部分,國企和政府還是絕對大股東,因此退市影響跟阿里、百度這些直接去美股市場上市的企業不同,因此,接下來在中美監管雙重夾擊下,境外投資占有相當比重的中國公司是否跟進,值得關注。
從政治面觀察,美國施壓中概股的三年窗口期還在,儘管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大陸跟美方對審計的談判順利,相信不久後能達成合作協議、有信心相關不確定性很快就會消除。且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強調,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並重申支持相關企業在境外上市。但實際上美中歧見難以化解,美方看起來並不打算在審計底稿方面鬆手,中方也很難在這方面做出讓步,中概股加速對美脫鉤勢在必行。
這一波大型國企集體自美退市潮,中國人壽將於22日向美國證管會(SEC)提交相關表格,預料ADR最後一個交易日為9月1日;中國石化則表示,擬於29日或前後提交表格,退市預計在表格提交後十日生效。中國石油存託股在紐交所的最後交易日期約為9月8日左右。中鋁及上石化則宣告分別在22日及26日提交表格。
至於為何選擇退市?中石油與中石化在公告皆提及,目前存託股占公司H股及總股數比重很小,交易量與公司H股全球交易量相比較低。中石油特別指出,由於不同上市地監管規則差異,導致繼續維持存託股在紐交所上市的披露義務需要公司付出較大的行政負擔,且聯交所與上交所已具有較強可替代性,在綜合評估下,決定自紐交所退市。
對於中概股退市,大陸證監會12日回應指出,上市和退市都屬於資本市場常態。根據相關企業公告訊息,這些企業在美國上市以來嚴格遵守美國資本市場規則和監管要求,作出退市選擇是出於自身商業考慮。這些企業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證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計劃不影響企業繼續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大陸證監會尊重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按照境外上市地規則作出的決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資公司加速撤離美國市場
第二、特別是國企類股
第三、互聯網大咖如阿里,未來也會轉往香港上市
第四、中美金融進一步脫鉤
德核電廠
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計劃延後關閉該國的最後三座核電廠,繼續運作到明年,以便在俄羅斯限制天然氣供應後,因應今年冬季可能出現的能源短缺困境,也將是首度扭轉2000年代初所制定逐步淘汰核能的路線。
報導引述德國政府三位高級官員指出,總理蕭茲領導的內閣還沒正式做成決定,也可能須經國會表決通過,一些細節仍在討論中,內閣在做出決定之前,也必須等待德國能源需求的相關評估結果。該評估結果將在數周內出爐,但官員表示,延後關閉核電廠幾已成定局。
這三座電廠分別由E.ON、RWE以及EnBW營運,約占德國供電的6%,原先預定在今年12月31日除役。雖然延後核電廠除役可能是權宜之計,卻象徵德國首次背離在2000年代初制定逐步淘汰核能的政策。
路透報導,德國政府則否認政府已做出決定,表示會在收到目前壓力測試的結果後,再做最後決定,「針對德國其他三座核電廠在今年底之後的命運,政府還沒做成任何決定」。不過,蕭茲上周已暗示延後關閉核電廠,首度表示維持國內最後三座核反應爐運作是合理的,德國執政聯盟成員自民黨的主要人物更認為核電廠應運作到2024年。
德國可能要在數周後才做出正式決定,但是政府相信讓最後三座核電廠暫時延後除役的兩大條件已具足:一是德國可能面臨天然氣短缺,二是讓核能反應爐運作更久,不會構成安全疑慮,官員說:「這些反應爐在12月31日前都是安全的,顯然在12月31日也仍將安全。」
讓這三座核電廠延後除役,並非解決德國今年冬季能源短缺困境萬靈丹,但允許這些核電廠繼續運作,柏林當局用天然氣或煤炭取代核能的必要性就降低,搶購煤炭與液化天然氣(LNG)的壓力也隨之減輕。但官員說,柏林並未考慮讓之前已除役的核電廠恢復上線。
延長核電廠的除役時間,將遇到技術、法律以及政治阻礙。國會可能必須修法允許這些反應爐繼續運作、並且取得新的燃料棒,還必須進行複雜的保險、以及核廢料處理程序,汰除核能也是執政聯盟成員社民黨與綠黨的倡議。不過,民意仍支持延後關閉核電廠,Forsa研究所的民調顯示,75%民眾希望延後核電廠的除役時間,綠黨的主要領袖也已接受短暫延後除役。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德國過去積極反對核能
第二、但現在連德國也政策急轉彎,說明能源危機
第三、台灣應該學習德國,改變能源政策
第四、日本最近也開始重新擁抱核能
西方石油
「股神」巴菲特今年來頻頻增持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OXY)股票,他執掌的波克夏公司19日甚至已取得主管當局許可,最多可收購西方石油普通股的半數股權。更有人認為,波克夏準備買下整個西方石油,最終收購金額可能超過500億美元,因而成為波克夏歷來最大手筆的收購案。
究竟這家公司有何魅力?能讓巴菲特一買再買?彭博資訊報導指出,這可能要從「石油」本身談起。若說通膨是2020年代頭五年的超級趨勢,石油就是抗通膨最好的天然能源避險資產之一。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過去五年新油田缺乏投資,已衝擊石油供給,導致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到美國頁岩油的產油組合生產停滯。同時,疫情後的全球化石燃料需求依然強勁,即使各國政府努力轉向乾淨能源。
巴菲特對能源業的投資包含公用事業和太陽能,他在有關化石能源的辯論中稱自己是相當務實的人。他去年在一場法說會中說:「站在極端立場兩邊的人,有點失去理智了。」
另外,巴菲特早在2019年便第一次投資西方石油,因此對這家公司相當熟悉。當時該公司正與雪佛龍競購另一家石油公司Anadarko,西方石油執行長霍魯布說服股神拿出100億美元助她競購,隨後順利逼退雪佛龍。西方石油提供優先股和認股權證給巴菲特,他可用這些權證以每股59.62美元買進更多普通股。西方石油股價19日收盤大漲9.9%,報每股71.29美元,今年來已漲146%,遠勝大盤標普500指數的下跌11%。
西方石油是美國最大油田二疊紀盆地最大產油商之一,且生產成本也是最低之一,加上該公司執行長執行長霍魯布(Vicki Hollub)深獲巴菲特信任,兩人私交也不錯,巴菲特自然可放心收購這家公司。
就連拜登剛簽署的「通膨削減法案」,在霍魯布口中也成「非常正面」的法案,或許是因為西方石油儘管是傳統能源業者,但其致力於碳捕捉技術,能享有減稅資格。
眾所周知,這幾年現金過多已成為波克夏最大的投資挑戰,到6月底為止,這家公司擁有約,1050億美元現金,因此見到理想的獵物,自然要儘快收入囊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西方石油是中型的石油股
第二、也正因為如此,價格特別容易炒作
第三、只能說巴菲特慧眼識英雄,實在太厲害了
第四、由於全球油價大漲,沒有人在重視減排,重新擁抱石油及煤炭類股
工作回流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企業正以空前速度將工作與供應鏈回流美國。根據「回流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遊說組織十九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回流美國的工作預計近三十五萬份,創二○一○年開始該追蹤以來最高紀錄,遠高於二○二一年全年的二十六.五萬份,更比二○一○年的六千份高出逾五十倍。
今年預計35萬份 2010年來最高
過去一個月,二十多家企業表示將在美國建新廠或已展開新製造計畫。總部設在愛達荷州的美光科技宣布斥資四百億美元擴大總部,及投資記憶體生產。Ascend Elements表示,將投資十億美元在肯塔基州興建一座鋰離子電池材料廠。
美國銀行美股策略師霍爾說,「這將是長期趨勢,在疫情之前,回流的數字僅稍微上升,顯然疫情引發大趨勢,今年呈現持續的大幅跳漲」。
疫情+烏俄戰爭 加速供應鏈回美
報導指出,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全球供應鏈干擾,促使許多企業高層思考重組供應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撼動大宗商品市場是另一推手,而台海的緊張也造就相關可能性。同時,美國政府積極吸引企業回歸,本月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通膨降低法案皆對興建與投資半導體、電動車與藥品等製造中心,提供減稅和其他獎勵。
美企在美擴大招聘 放緩跨境併購
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凱勒與烏察夫報告說,標普五百的大型企業在美國招聘更多員工,而跨境的併購活動放緩,「全球化正退潮」。美國銀行數據也顯示,第二季企業財報會議上,「回流」一詞被提及的次數是二○一九年第二季近十二倍。
然而,該轉變或許不是美國藍領工人的徹底勝利,美銀調查發現,增加的資本支出通常用於投資設備與自動化技術,顯見企業意圖以科技來取代海外工人。回流倡議創辦人默瑟說,「毫無疑問,當這些企業將工作帶回美國時,他們深知將為勞動力支付三到五倍的費用,因此他們必須自動化」。
根據先進自動化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北美企業訂購一萬一五九五具機器人,總值六.四六億美元,使二○二二年有望超越去年的紀錄性採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的工作正在積極回流美國
第二、但是美國的環境並不適合生產製造
第三、這代表全球化時代的終結
第四、中國大陸也不再是唯一生產基地,工作逐漸轉往東南亞
特斯拉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周四在年度股東會表示,該電動車廠估計需要約12座廠房,才能達到2030年以前年銷量2,000萬輛的目標,年內可能公布另一座新廠計畫。本次股東會已通過股票一拆為三的計畫。
特斯拉股東會在該車廠德州奧斯汀廠房舉行。穆斯克提到,特斯拉下一座工廠落腳何處,可能今年稍晚公布。目前該公司全球共有四座廠,分別位在上海、加州佛利蒙(Fremont)、德州奧斯汀與德國柏林近郊。
展望經濟前景,穆斯克笑稱要預測宏觀經濟只會惹來麻煩,不過他仍提到,估計「通膨已度過高峰」,可能會歷經約達18個月「相對溫和的衰退」。
該股東會針對十多個提案進行投票。根據投票結果,股東已通過股票分割計畫,此為特斯拉兩年內第二次進行股票分拆。
過去兩年這家電動車大廠股價飆漲逾2倍,如今規劃將股票一拆為三,為的是要讓員工與散戶更有能力買進股票。股票分拆後並不影響特斯拉市值,目前該車廠身價逾9,600億美元。分割股票後特斯拉每股價格將低於300美元,尚未公布拆股何時進行。
特斯拉7月公布優於預期的第二季財報,推升近日股價大漲。上季獲利23億美元,超越華爾街預估,但遜於今年首季締造新猷的33億美元。
穆斯克指出,特斯拉目標未來每座廠的年產量可達150萬到200萬輛,並提及該車廠近期甫產出第300萬輛車,預計十年內將產出1億輛。
該車廠上月表示,旗下四座組裝廠合計年產量超過190萬輛。
穆斯克提及,特斯拉打算提高資本支出,有可能買回自家股票,但強調取決於未來的自由現金流,自己不想對此事作出承諾。
除了四座組裝廠之外,特斯拉還在內華達州的斯巴克斯(Sparks)有一座與Panasonic合資的電池製造廠。
在股東會上,穆斯克重申特斯拉擬於2023年中推出皮卡車Cybertruck,規格和價格勢必與2019年發表該車款時大不相同。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的重點在於全球都有超級工廠
第二、目前已經在美國、德國、及中國大陸有超級工廠
第三、在2030年以前要蓋12座廠房,意即還有8座超級工廠
第四、台灣企業要想幫特斯拉代工,恐怕並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