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科技大咖,亞馬遜,蘋果元宇宙,鑽石生技,聯發科/英特爾,比亞迪,科創板,太空經濟,瑞士,榮耀印度,漫威,大基金,華為,寧德時代,新漢,螞蟻,美國半導體,南韓半導體,阿里,外銀徵才

 理事長的話:科技大咖,亞馬遜,蘋果元宇宙,鑽石生技,聯發科/英特爾,比亞迪,科創板,太空經濟,瑞士,榮耀印度,漫威,大基金,華為,寧德時代,新漢,螞蟻,美國半導體,南韓半導體,阿里,外銀徵才

科技大咖

 

微軟、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以及半導體業風向球德儀同步繳出兩位數營收成長的上季財報,並對未來幾個月表示樂觀,讓一直擔心科技業下半年將陷困境的投資人大大鬆了一口氣。

 

這三家公司在美股26日盤後公布業績,結果反映出科技產業的四大支柱(雲端運算、數位廣告、資訊科技及晶片)的潛在韌性,三公司的股價在27日早盤都漲約5%,帶動美股標普500指數上漲約1%,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更勁揚逾2%

 

微軟上季營收成長12%519億美元,為20209月來最低營收增速;淨利成長至167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盈餘2.23美元。營收成長與獲利都低於預期,主要是受不利的匯率因素、雲端運算服務和PC軟體需求轉弱等因素影響。

 

但微軟發布亮眼財測,預期從7月起的新年度營收將呈雙位數成長,預估本季營收在492.5億至502.5億美元,以中間值估算,代表營收成長約10%,主要受雲端運算服務需求帶動。而匯率波動對新年度營收的影響約4個百分點、對本季影響約5個百分點,淡化了有關美元升值將更大幅衝擊海外營收價值的疑慮。

 

字母第2季營收年比成長13%696.9億美元,接近分析師預期的698.8億美元,反映出這家網路巨擘在線上廣告成長減緩之際還能維持韌性。

 

不過,營收增幅已較一年前的62%大幅減緩,其中,美元匯率強升對該公司營收成長的影響達3.7個百分點,字母55%的營收來自美國海外。Baird分析師塞巴斯丁說:「在總經環境減弱的脈絡下,字母的財報尚可。」

 

德儀第2季淨利增至每股2.45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05美元,表現優於預期。營收增加14%52億美元,成長幅度連六季達到兩位數。德儀並發布亮麗財測,消除市場對經濟放緩重創晶片元件需求的疑慮。德儀說,本季營收將介於49億到53億美元,略優於分析師預估49.4億美元。

 

德儀生產的晶片應用廣泛,從洗衣機到衛星都有,其營運展望給今年來愈發看空晶片業的投資人帶來一絲樂觀情緒。今年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30%,主要是投資人擔心需求在多年的榮景後轉趨疲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的股市正在激烈震盪中,影響很多科技股

 

第二、原來以為科技股會有很大的調整,現在看起來還好

 

第三、說明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

 

第四、但是龍頭以下的科技股前景不容樂觀

 

亞馬遜

 

由於雲端運算事業表現強勁,挹注亞馬遜上季營收優於華爾街預期,對本季展望也相當樂觀。受此帶動,亞馬遜周五早盤股價飆漲逾11%,市值暴增逾1,500億美元。

 

亞馬遜第二季營收增長7%至1,212億美元,優於市場估的1,190億美元,年增略低於第一季的7.3%,為這家電商巨擘20年來最緩慢成長。

 

不過,該電商龍頭連兩季虧損,上季淨損20億美元,每股虧損0.20美元,分析師原估每股純益0.12美元。陷入赤字主要是亞馬遜持股的電動車廠商Rivian股價重挫,使亞馬遜認列39億美元稅前虧損。

 

亞馬遜預期第三季營收約在1,250億到1,300億美元。分析師平均預估1,260億美元。執行長賈西表示,儘管面臨通膨壓力,該公司在成本控管「已有進展」,第三季營業利益估計介於零到35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9億美元。

 

上季營收增長超出分析師預估,雲端運算和廣告事業仍為兩大穩定成長引擎。身為全球雲端運算市占龍頭的亞馬遜AWS事業,第二季銷售增長33%至197億美元,超越華爾街預估,廣告事業收入攀升18%至88億美元。

 

賈西提到,「儘管燃料、能源、運輸成本的通膨壓力持續,但我們上一季在控管成本方面已取得進展,尤其配送網路的生產力大幅提升。」

 

相較近期沃爾瑪調降財測、反映通膨對消費力的影響,亞馬遜高層的說法卻顯示未受衝擊。財務長奧薩夫斯基(Brian Olsavsky)被問及此議題以及消費者購買模式改變時,他回答:「我們並未注意到6月買氣下滑。」

 

Insider Intelligence分析師利普斯曼(Andrew Lipsman)指出,「亞馬遜在歷經數季震盪後,看來終於要扭轉乾坤了。」

 

與其他企業一樣,亞馬遜表示因通膨與經濟環境挑戰而減緩招募速度。該公司員工數在疫情期間上翻逾一倍,但在第二季減少6%至152萬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是美國電商龍頭,前陣子股價下跌非常厲害

 

第二、亞馬遜的獲利主要來自雲端AWS

 

第三、AWS第二季有33%的成長,表現相當亮麗

 

第四、從阿里的情況可以看出來,成長也是來自於雲端運算

 

蘋果元宇宙

 

蘋果、Meta衝刺元宇宙商機,傳找上台灣LED龍頭富采合作,擬導入富采Micro LED技術,合作開發下世代虛擬實境(VR)/擴充實境(AR)裝置應用,為富采Micro LED後續訂單增添動能。

 

目前全球高階顯示器仍由三星獨霸,一旦富采Micro LED獲得蘋果、Meta採用,將是台灣高階顯示器產業與三星抗衡的重大里程碑。

 

富采先前已透過旗下Mini LED產品打入蘋果供應鏈,和蘋果搭起合作橋樑。富采乘勝追擊,整合旗下晶電、隆達的能量,並透過轉投資錼創,正在Micro LED領域鴨子划水。對於蘋果、Meta上門尋求合作衝刺元宇宙商機,富采表示,無法評論。

 

據了解,蘋果、Meta在下世代VRAR裝置顯示技術原本鍾情三星,曾傳出希望三星以另一款Micro OLED技術支援開發新終端產品,但三星一開始興趣缺缺,也讓蘋果、Meta思索與富采等其他非三星夥伴合作。

 

業界人士指出,蘋果一直對Micro LED很有興趣,多年前就傳出在台灣龍潭與晶電(後來併入富采)等台廠合作開發Micro LED技術,但遲遲沒有下文。之後蘋果與富采合作,在iPad導入富采Mini LED產品,由於Mini LED被視為Micro LED技術成熟前的過渡性產品,先前市場就傳出未來雙方會邁入Micro LED合作。

 

富采認為,極大化、100吋以上的大型顯示屏及電視,以及極小化的ARVR裝置,將是Micro LED具優勢的應用領域,目前該公司Micro LED產品已小量出貨,看好2024年至2025年富采及全球的Micro LED出貨將大爆發。

 

富采強調,2024年時,該公司Micro LED技術及產能都將準備就緒,目前在極大化市場的大尺吋顯示屏及電視上,出貨量拉升會較明確;極小化ARVR應用屆時也會開始出貨。

 

富采說明,大尺寸顯示關鍵技術在巨量移轉,公司目前已研發完成,朝降低成本方向前進。ARVR應用關鍵除Micro LED外,其他設備也要跟上,例如整合後的顯示效果、省電與否等,是要做的像傳統眼鏡大小,還是能縮小似隱形眼鏡,目前各大廠及上下游供應鏈都在積極研發。

 

根據研調機構IDC最新報告,去年全球VRAR頭戴裝置出貨量1,123萬台,年增92.1%;其中, VR裝置出貨量首次突破千萬台、達1,095萬台,預估今年VR裝置出貨將達1,573萬台,年增43.6%,若富采能搶搭相關商機,有助提升營運。

 

就產業現況來看,MetaOculus市占率高達八成,穩居龍頭,蘋果最快明年初推出VRAR頭戴裝置,富采同時獲得兩大指標廠上門尋求合作,未來若通吃兩大品牌商機,將是台灣先進顯示器技術重大突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元宇宙最積極佈局的是Meta(臉書)

 

第二、蘋果也在積極的考慮進入元宇宙的行列

 

第三、進入元宇宙最重要的裝置是AR智慧眼鏡

 

第四、台灣在MicroLED方面的技術是AR的關鍵

 

鑽石生技

 

中天集團旗下鑽石生技(6901)投資昨(25)日以每股35元登錄興櫃,交易首日股價大噴發,昨興櫃參考價收300元,若以登錄興櫃的參考價換算,漲幅逾750%,以開盤價42元計算,漲幅逾500%,帶動中天集團市值強增1,500億元。

 

中天集團旗下中天、合一合計持股逾四成,是最大股東與直接受惠者,另,泛富邦集團由蔡明忠、蔡明興兄弟結合個人及創投共持有鑽石生技股權約三成,換算下來,潛在未實現利益逾400億元;而整體持股約15%的台新金董座吳東亮、持股4%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則各有約225億元、60億元的潛在利益。

 

鑽石生技投資是台灣首家進入資本市場的永續型生技創投基金,董事長路孔明曾表示,因主要投資標的已度過高風險期,未來價值將隨研發進度持續展現,預定明年申請上市。

 

應注意的是,由於興櫃價格採撮合制且單日成交量僅562張,今日將以昨日盤後的均價、約150元開出,投資人仍宜審慎評估。

 

鑽石生技投資成立的緣起,是20126月政府發起的「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大型生技創投基金TMF募集失敗,於是由中天生技集團結合大型金控與壽險公司而成立,有鑑於生技產業的技術研發周期長、風險大,所以有別於一般七至十年期限的創投,鑽石定位為永續型創投。

 

鑽石生技投資旗下投資案共有十項,其中新藥投資項目占六成,醫材占兩成,這十家公司中目前已有一家上櫃,兩家在興櫃,另外七家仍未上市。

 

海外部分則有投資以色列公司EyeYon Medical,也預期在2024年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人工眼角膜上市許可,另一家由莫德納(Moderna)共同創辦人,MIT教授Robert Langer創辦的藥物傳遞技術公司Bilayer therapeutics,也將在近期展開治療慢性便秘的新藥臨床研究。

 

路孔明表示,鑽石生技投資主要目標將以扶持旗艦型生技為主,為股東創造最大化利益,未來投資標的除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藥物、醫材外,還會特別考慮法規持續開放的細胞治療,與具有巨大潛力的核酸藥物與腸道後生元,也不排斥適當機會併購營運及研發團隊相對成熟,已有IPO潛力的案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鑽石生技第一天漲幅高達750%,明顯超標太多

 

第二、傳統的基金型的股票上漲,市價都會略低於淨值價格。

 

第三、目前鑽石生技的股票已經大幅回檔,這是正常現象

 

第四、預計應該回到淨值的1-3倍比較合理

 

聯發科/英特爾

 

英特爾昨(25)日宣布,與聯發科(2454)達成晶圓代工協議,將以旗下「Intel 16」製程為聯發科生產多款智慧裝置晶片。聯發科是台積電第三大客戶,與英特爾開啟晶圓代工合作之路,市場關注未來雙方若邁向先進製程合作,將更對台積電更不利。

 

英特爾進軍晶圓代工業務後,陸續獲得高通、亞馬遜等台積電重要客戶訂單,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出身台積電,向來被市場視為台積電「鐵咖客戶」,如今聯發科也釋出代工訂單給英特爾,「鐵咖客戶變心」,震撼業界。

 

據了解,「Intel 16」屬成熟製程,英特爾昨天主動發布接獲聯發科晶圓代工訂單的訊息,但未透露合作細節,僅表示首批產品將在未來1824個月內生產。即便合作初期以成熟製程為主,隨著英特爾日益開拓先進製程能量,業界憂心未來聯發科也將轉移高階晶片至英特爾生產,不利台積電營運。台積電周一ADR早盤跌0.6%;英特爾早盤跌1.5%

 

英特爾接受外媒採訪時強調,這項合作案,是英特爾自去年初推出晶圓代工業務以來,最重要的交易之一。路透報導,英特爾拿下聯發科代工訂單相當振奮。英特爾代工服務總裁Randhir Thakur告訴路透,這對公司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交易」,也是一個主要的錨定客戶勝利(anchor customer win)。

 

面對大客戶至主要競爭對手下單,台積電昨日沒有評論,僅指出不會影響該公司先前提到的今年成長目標,而聯發科是其長期客戶,且在先進製程上有緊密的夥伴關係,不會因此影響業務往來。研究機構數據顯示,聯發科2021年占台積電業績比重約8.2%,為台積電第三大客戶。

 

聯發科指出,近期在各類產品線的全球市場拓展上取得亮眼成績,未來將持續服務全球客戶在智慧裝置上的需求,進一步拓展市場。此次與英特爾合作,將有助提升其成熟製程產能供給,聯發科在高階製程持續與台積電維持緊密夥伴關係並未改變。

 

雙方合作將以英特爾「Intel 16」製程生產多款智慧裝置晶片,產品應用範圍包括智慧家庭、物聯網等。5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發科最重要的市場在中國大陸

 

第二、但是中美地緣政治也讓聯發科必須分散風險

 

第三、這是英特爾的大勝利,雖然其代工的市場佔有率很低

 

第四、台灣企業未來必須加重在美國的佈局

 

比亞迪

 

電動汽車龍頭比亞迪(BYD)日前宣布,將在2023年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消息傳出驚動市場。外媒指出,電動車讓中國大陸加速崛起為汽車出口大國,實現多年夢想。隨著中國大陸電動汽車產業規模化快速發展,甚至可能顛覆燃油車時代的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綜合外媒報導,比亞迪日本分公司日前在東京召開品牌發表會,宣布正式進入日本汽車市場,並預定2023年在日本發售「元PLUS」、「海豚」、「海豹」等車款。

 

比亞迪進軍日本乘用車市場,引發中外車企同業關注,畢竟日本擁有豐田、本田等汽車巨頭,本土品牌在當地市場市占率超過90%,外來品牌的挑戰難度極高。有分析認為,比亞迪此前透過電動巴士在日本打下根基,日本車企對電動汽車不甚積極,比亞迪認為可開拓日本乘用車市場。

 

報導指出,與燃油車時代中國車企拚命想走出海外,卻屢屢失敗告終的情況不同,電動車時代透過官方支持、提前布局、技術提升,以及對上游原材料供應鏈的掌握,取得了市場競爭優勢。面對本土車市成長放緩,當前中國車企已燃起「出海熱」。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大陸汽車出口總量已經突破百萬輛,年增超過40%。按照出口汽車總量的排名,僅次於出口112.6萬輛車的日本,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名。

 

2021年全年,大陸汽車出口總量達到20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共出口31萬輛,年增長高達3倍,已經成為中國開拓海外車市的利器。中國車企出口排行前五名為上汽(59.8萬輛)、奇瑞(26.9萬輛)、特斯拉(16.3萬輛)、長安(15.9萬輛)、東風(15.4萬輛)。

 

報導分析,抵達歐洲的中國汽車,約一半是上海工廠生產的特斯拉,其他品牌包括DaciaPolestarBMW。儘管如此,14月中國汽車商品出口金額前十大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墨西哥、日本、比利時、俄羅斯、韓國、德國、英國、澳洲和沙烏地阿拉伯,歐美為主的經濟強國,開始成為中國汽車商品的出口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是全世界最值得關注的電動車業者

 

第二、比亞迪有垂直整合的能力,包括上游的芯片及電池

 

第三、比亞迪第二季的銷量已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

 

第四、中國大陸汽車出口總量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關鍵在電動車

 

科創板

 

大陸科創板22日迎來開市三周年,上市公司達439家,總市值從零到人民幣(下同)5兆元,平均本益比達到46.31倍,在業績、融資、活躍度及機構投資方面表現亮眼,也彰顯的是大陸追求高科技的企圖心。

 

騰訊財經報導,大陸科創板在2019年設立之初,即明確重點支援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與生物醫藥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與重點新興產業。同時,科創板也作為A股推行註冊制改革的「試驗田」。

 

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料顯示,截至722日,大陸科創板上市公司已有439家,總市值5.57兆元,平均本益比達到46.31倍,遠高於上證主板的12.17倍、深證主板的21.13倍,略高於創業板42.22倍的水準。今年上半年,科創板有53IPO,年減41.76%,但合計融資額為1,114.42億元,年增53.4%,平均單檔融資規模明顯增大。

 

報導稱,科創板上市公司受到市場追捧,與其業績表現及高強度研發投入密不可分。Wind資料顯示,2021年科創板上市公司總營收為8,632.61億元,淨利為993.07億元,分別年增36.77%和78.50%。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891.75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達13%。

 

2022年上半年,在外部地緣政治衝突與大陸疫情反覆的夾擊下,411日,科創50指數自發布以來首次跌破1千點基數位,此後又跟隨大盤在426日下探至853點,但此後迎來強勁反彈。截至722日,科創指數報1,084.97點,區間漲幅達到24.99%,跑贏大盤同期表現。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創板成立三年,表現非常優異

 

第二、科創板的推出對於中概股從美國回歸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本益比平均高達46倍,反映企業的成長性

 

第四、科創板已經超越傳統的深圳主板以及創業板

 

太空經濟

 

非營利組織「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27日發布報告說,去年全球太空經濟成長速度達到2014年來最快,較前年成長逾9%,產值達到創紀錄的4,690億美元。

 

太空基金會執行長澤利博(Tom Zelibor)表示,雖然今年美國市場和經濟趨緩,但太空經濟將安度這場風暴,並且繼續成長,「雖然可能不會像去年一樣破紀錄,但太空產業已確實展現出韌性,我並未看到自新冠疫情以來的成長有所改變。」

 

澤利博承認,今年以來太空經濟領域的金融活動趨緩,例如併購和民間投資,他強調,政府和商業支出依然強勁。據此報告,去年商業太空經濟產值已成長至3,620億美元,寬頻網路和GPS衛星定位系統等以太空為基礎的產品與服務,持續帶進收入。

 

澤利博也強調,今年上半年全球已完成75次火箭發射,與1967年美國和蘇聯在登月競賽期間創下的紀錄不相上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太空經濟是未來成長的重點,值得關注

 

第二、台灣的企業積極佈局低軌衛星

 

第三、近期台灣南部屏東也發射衛星成功,算是一個標竿

 

第四、中美在太空領域上也互相較勁

 

瑞士

 

中國大陸企業境外上市,並沒有因美國打壓中概股而降溫,今年歐洲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瑞士證券交易所,成大陸企業GDR上市主要目的地。21日有國軒高科、22日有科達製造、杉杉股份官宣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並在瑞交所上市;至少還有欣旺達等十家正排隊下半年赴瑞交所上市。

 

赴美上市恐此路不通,大陸證監會今年擴大了在歐洲的跨境上市計劃,2月宣布「將把現有的滬倫通擴大到瑞士、德國和深圳的公司。」為的是吸引更多歐洲外資進入大陸國市場。

 

在深交所上市的車用燐酸鋰鐵電池大廠國軒高科、上交所上市的建材機械廠科達製造、由服裝領軍企業轉型為新能源產業的杉杉股份,上周爭搶赴瑞士第一大城市蘇黎世,到歐洲金融中心瑞交所插旗。三家公司官宣獲得瑞士證券交易所監管局招股書辦公室批准,待修訂GDR相關規則生效後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此之前,大陸企業多是借道滬倫通,選擇到倫敦交易所上市,然而今年瑞交所後來居上。網易財經報導,瑞交所CEO迪塞爾霍夫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對於希望在瑞士市場融資的大陸企業,瑞交所建立一個專門的GDR上市和交易部門,有助提高這些證券流動性。

 

大陸證監會正籌畫和瑞士納入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滬(深)瑞通」指日可待。

 

除了國軒高科、科達製造、杉杉股份三家公司,目前統計還有包括三一重工、樂普醫療、方大炭素、格林美、健康元、欣旺達等都發布公告表示,擬發行GDR赴瑞交所境外上市。

 

相比之前滬倫通僅局限於上交所的上市企業,今年選擇瑞交所境外GDR發行上市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多,且多家來自深交所;此外,與在倫交所發行GDRA股公司均為國企不同的是,選擇到瑞交所多為民營企業。

 

陸企積極搶赴瑞士上市,華鑫證券認為,GDR是外資流入A股新管道,透過發行GDR可募集境外資金,GDR的發行代表著境外投資者對大陸企業認可。廣發證券認為,發行GDR從英國拓展至瑞士、德國,傳遞了重要市場信號,GDR發行將為公司搭建海外資本平台,提高知名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傳統瑞士並不是重要的資本市場

 

第二、但由於英國脫歐,倫敦的地位正在下降

 

第三、中國大陸的企業拚命前往瑞士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值得重視

 

第四、瑞士將成為中國與歐洲資本市場接軌的重要樞紐

 

榮耀印度

 

在小米、OPPO等手機廠受刁難後,大陸另一手機廠榮耀證實撤出印度。榮耀執行長趙明公開表示,榮耀幾年前就在印度有團隊並經營了很長時間,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榮耀印度團隊撤出。

 

趙明口中「眾所周知的原因」正是近期大陸企業在印度遭遇到的各種不順。此前,華為、小米、vivoOPPO等大陸手機企業均受到印度政府不同程度被針對性的阻撓。

 

印度政府近日針對OPPO逃避關稅近439億盧比(約新台幣165億元),「已向OPPO印度公司發出通知,要求繳納稅款」。對此,OPPO印度公司則對印度政府的聲明有不同看法,表示將依法採取適當補救措施。

 

將時序再往前推,小米今年1月被印度政府追繳65.3億盧比(約新台幣24.6億元)稅款,後又在4月被凍結7.25億美元(後解除凍結); 2月印度所得稅部門指控華為的印度子公司,以股息的形式將大量資金匯回母公司,減少其在印度的應稅收入,並凍結華為印度子公司的銀行帳戶; 7月初vivo遭印度調查並被凍結119個帳戶,近人民幣4億元資金。

 

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導,相關統計顯示,至少有500家陸企在印度遭到稅務及合規性普查,這是陸資企業進入印度以來面臨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系統性危機,考驗著大陸企業在全球化生產中,如何在印度實現本土化的戰略。

 

事實上,印度手機市場堪稱被大陸企業占去半壁江山。據Canalys統計,2022年第2季,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達到19%。如再加上真我、VIVOOPPO等三家廠商,市占率便達到67%

 

我們的看法:

 

第一、榮耀是華為的副牌,兩年前由於華為遭到抵制,單獨分拆

 

第二、中國跟印度關係不佳導致中企受到打擊

 

第三、未來除了榮耀以外還有其他企業會陸續撤出

 

第四、全世界地緣政治的影響現在才正開始

 

漫威

 

迪士尼最新超級英雄電影「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北美首周末票房1.442億美元,優於預期,但到第二個周末票房就陡降68%

 

賣座表現不穩,凸顯更大的問題:迪士尼旗下最賺錢的漫威工作室(Marvel Studios)威力式微。

 

華爾街日報報導,漫威工作室2009年被迪士尼買下後,迄今已製作25部超級英雄電影,全球票房收入總計250億美元,獲利能力在好萊塢史上名列前茅。

 

2019年出品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全球票房28億美元,創影史最高紀錄;2018年的「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總票房20億美元;另有八部片進帳都在10億美元以上。

 

去年來漫威製作六部電影,全球總票房平均7.736億美元,約比之前六部片平均的15億美元減半,且在「爛番茄」網站平均只獲75%的影評人好評,比前六部片的88.5%明顯退步。

 

2021年上映的「永恆族」(總票房4.023億美元)、「尚氣與十環傳奇」(4.207億美元)和「黑寡婦」(3.732億美元),以漫威電影高標準來看,三者都被視為票房失利作品。

 

超級英雄電影採用大量特效,製作成本動輒數億美元,另需砸數億美元行銷,獲利難度隨之升高。

 

迪士尼發言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顧慮揮之不去,或許影響最近漫威電影票房表現。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全球上映進入第四個周末,總票房超過6億美元,不含中國大陸和俄羅斯。

 

觀眾對超級英雄電影疲乏,可能是另一因素。

 

輿論研究公司Morning Consult發現,美國成年人現在比2018年厭倦這類型電影,更年輕的Z世代則對漫畫書和超級英雄較不感興趣。

 

我們的看法:

 

第一、漫威過去靠英雄系列賺了很多的錢

 

第二、但這個成功方程式似乎已經到了頂點

 

第三、未來觀眾對於英雄故事的喜好程度正在下降當中

 

第四、這說明沒有任何的方程式是可以永遠成功不墜

 

大基金

 

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肩負推動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俗稱「大基金」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文武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工業和信息化部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北京市監委監察調查。

 

上海第一財經指出,近日,多位大基金相關人士被調查的消息引發業內高度關注,尤其是對未來中國大陸晶片行業投資,可能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

 

財新網報導,大基金管理公司─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投資三部副總經理楊征帆近日也被帶走調查。

 

本月15日,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華芯投資前總裁路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調查。大基金深圳子基金合夥人王文忠、華芯投資前副總裁高松濤等人也因案相繼遭到調查。

 

大陸半導體行業旗艦企業、曾揚言買下台積電的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日前也傳遭調查。財新網指出,趙偉國是在7月中旬被有關部門從北京家中帶走,目前仍處於與外界失聯的狀態。

 

第一財經表示,大陸官方證實落馬的丁文武曾任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2014年大基金成立後,就一直是大基金的主要負責人。

 

為全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大陸國務院20146月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並由大陸財政部及多家國有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大基金」一期,共募資人民幣1,387.2億元。面對美國對大陸的科技封鎖,201910月,「大基金」二期正式成立,募資人民幣2,041.5億元。

 

第一財經指出,大基金與紫光集團關聯密切,曾於20206月以人民幣7億元入股紫光展銳,2016年又投資湖北紫芯及長江存儲,規模近人民幣300億元。

 

一名業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儘管大基金過去投資回報率都很高,看著賺錢,但實際投資項目是好是壞,現在還難以定論。「投資回報率高,是因為大基金一投,二級市場就有一群人跟風,炒高股價後,大基金頻頻減持,把價格又壓住了」。

 

Gartner分析師盛陵海說,「到底應該投哪些項目,怎麼投才能更好地扶持國內的半導體集成電路,這個問題行業內的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為了發展半導體積極成立大基金

 

第二、但也造成了許多弊病,許多地方不成熟的項目欺騙政府的錢

 

第三、之前武漢的弘芯就欺騙了台積電前資深副總蔣尚義

 

第四、政府積極介入從長期看來是有必要的

 

華為

 

華為最新作業系統鴻蒙 3.0 HarmonyOS 3)昨(27)日晚間正式發布,華為終端事業群(BG)執行長余承東表示,隨著操作體驗與生態的不斷完善,HarmonyOS已與iOSAndroid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對於美國出口限令,他說,華為根本不需要美國零組件,「我們可以做到100%純國產完全替代,現在不能完成是美國制裁華為所造成的。」

 

余承東並宣布,截止今年7月,鴻蒙系統使用者數量已突破3億,生態產品發貨量突破1.7億。由於華為過去兩年發力智慧家居體系,多終端協同生態,市場對於鴻蒙 3.0 期待頗高,被視為生態重大升級,發表後的用戶數預期會有較快增長。

 

官方介紹鴻蒙 3.0將支援更多設備互聯,是面向萬物互聯新升級版作業系統。發布會上,華為智慧螢幕S86 ProS系列正式亮相。余承東表示,「用電視玩手機」、「大尺寸必備的AG防眩」引發消費者熱議,華為智慧螢幕S86 Pro搭載HarmonyOS 3,帶來超級桌面功能,用智慧螢幕就可以暢玩手機應用。

 

華為終端事業群(BG)首席營運官何剛昨指出,鴻蒙 3.0 將帶來六大升級體驗,包括超級終端、鴻蒙智聯、萬能卡片、流暢性能、隱私安全、資訊無障礙,帶來新的智慧體驗。同時,鴻蒙 3.0超級終端支援包括印表機、智慧眼鏡在內的12種智慧設備組合協同。除手機外,智慧螢幕、PC等設備也可以成為超級終端的中心設備。

 

在發布會舉行之前,華為已經率先公布首批可以升級的裝置名單,當中包括手機、平板和智能螢幕共 14 款產品。首批升級包括Mate 40P50兩大手機系列、兩款智慧螢幕 V 系列和一款平板產品; 8 月中旬升級 P40Mate 30nova 10 等系列。

 

作為對比,在今年5月的谷歌大會上,谷歌產品管理副總裁Sameer Samat宣布,目前有超過 30 億台活躍安卓設備。而今年蘋果第2季的報告,蘋果執行長庫克表示,iPhone活躍設備量已超過10億大關。華為的鴻蒙用戶達到3億,成長之快超出市場預期,但跟谷歌還有蘋果依舊是存在很大差距。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過去兩年被美國打壓得非常慘

 

第二、成立自己的生態系是華為反敗為勝的關鍵

 

第三、現在生態系有3億人,成長速度驚人。

 

第四、鴻蒙生態系是全方位的生態系,不只限於手機。

 

寧德時代

 

電動車已是全球市場最熱門的話題,連帶使得車載電池的發展受高度關注。A股上市的全球動力電池霸主、「寧王」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21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全球裝機的市占率為34%,相當於全球每三輛電動車當中,就有一輛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

 

新浪財經報導,曾毓群21日上午出席在四川省宜賓市舉辦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並發表主題為「創新引領Twh時代」的演講。現場出席的還有比亞迪、吉利控股、長安汽車、廣汽集團、LG新能源、松下控股等中外汽車與電池行業巨頭。

 

曾毓群首先提到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線,他表示,2022年寧德時代針對固態電池、無鈷電池、鋰空電池、無稀有金屬電池、鈉電池產業鏈、凝聚態電池進行廣泛布局。

 

寧德時代在歐洲的市占率正在高速增長,2022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全球裝機的市占率為34%,較2021年的28%顯著提升,目前寧德時代累計動力電池突破400GWH,全球每三輛電動車就有一輛是採用寧德時代的產品。

 

此外,曾毓群提到近期市場熱議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問題。他表示,上游材料漲價,導致企業成本增長,主因在於資本市場炒作。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帶來了產業鏈短期的困擾,碳酸鋰、PVDF、六氟磷酸鋰等原材料在一年內出現價格暴漲。

 

曾毓群說:「過去十年內,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增長帶來了續航里程六~七倍的提升,成本下降80%。但近期的上游原材料漲價導致電池企業成本上漲,也傳導到了電池產品上。」

 

但曾毓群認為,礦產資源不會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他強調,目前已探明的鋰資源儲量可以生產160Twh(太瓦時,等於十億千瓦時)的鋰電池,完全足夠生產全球需要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他並提到,寧德時代正在加強電池材料的回收利用,因為電池裡面絕大部分材料都可以重複進行利用。目前寧德時代鎳鈷錳的回收率已達到99.3%,鋰達到90%以上。

 

另外,在研發費用上,每年寧德時代拿出營收的6%~7%投入到研發中,2021年共投入人民幣77億元,公司擁有超過1萬人的研發團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寧德時代面臨比亞迪強烈的競爭

 

第二、比亞迪著重垂直整合,因此相當具有競爭力

 

第三、寧德時代不甘示弱,積極發展新類型的電池產業

 

第四、中國大陸整體電池產業的實力遠遠超過台灣及南韓

 

新漢

 

工業電腦廠新漢(823427日宣布,董事會決議處分子公司北京興漢全數持股,買家為北京大豪科技,交易價金2.7億元人民幣,換算約新台幣11.98億元,處分利益約7.61億元,將挹注每股稅後盈餘(EPS)近5.39元。

 

新漢財務長陳原彬指出,北京興漢為新漢透過Samoa在北京設立的子公司,主要經營中國大陸當地網路通訊及網路安全等相關業務。由於中國大陸近年來力推信創產業,晶片、電腦軟硬體、作業系統等IT領域國產國造,加上網路通訊、網路安全屬於較敏感的領域,市場氛圍逐漸不利於非內資企業。

 

為避免後續業務受到衝擊,因此公司選擇將股份出售給符合條件的買家,經比較各潛在買家提出方案及後續接洽積極度,最後決定與北京大豪科技公司進行交易,此次交易價金人民幣2.7億元,將依合約約定分期支付,並扣除依法於當地代行扣繳稅額。

 

新漢出售子公司北京興漢處分利益約新台幣7.61億元,以目前股本14.12億元計算,約貢獻EPS 5.3895元。公司指出,此次處分利益約等於子公司7年的獲利貢獻,資金用途主要將先用於還債,同時發展車載電腦、工業4.0、機器人等高度成長領域,有信心在7年內將業績補上。

 

據悉,大豪科技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縫紉機及針織設備電腦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在完成本次交易後,新漢對北京興漢的綜合持股比率將降為零。

 

新漢受惠客戶訂單需求強勁,業績動能正向,上半年營收37.14億元,年增29.98%。法人分析,公司全年營收有望挑戰80億元整數大關,獲利翻倍成長,若加計處分利益貢獻,全年EPS將達7元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政治關係轉換,台商積極撤出中國大陸

 

第二、新漢從事的是資安相關行業,自然不可能有立足空間

 

第三、大陸會積極打造自己的工業產業鏈

 

第四、但部分台商仍然不能脫離中國,特別是半導體以及5G相關行業

 

螞蟻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再度傳出計劃放棄對螞蟻集團控制權。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說法,該舉被視為在大陸監管層壓力下,螞蟻集團欲擺脫附屬於阿里巴巴的努力。去年4月路透亦曾透露馬雲可能放棄螞蟻控制權,一傳再傳顯見非空穴來風。

 

據美媒道瓊斯報導,馬雲目前在螞蟻集團控制50.52%的投票權,知情人士稱馬雲可能將其投票權轉讓給其他螞蟻集團管理層。但該名人士也表示,對於馬雲放棄螞蟻控制權的意向,大陸官方表示祝福。他提及,馬雲多年前便想放棄控制權,但未落實只是擔憂拖慢螞蟻上市步伐。

 

路透於先前報導指出,為了能讓螞蟻上市計畫清除障礙,螞蟻金服正在尋求為創始人馬雲剝離其股份、放棄控制權。路透還提及,人民銀行和大陸金融監管機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CBIRC)的官員在1月至3月間分別與馬雲和螞蟻進行了會談,會談中討論馬雲退出公司的可能性。

 

阿里巴巴於26日發布2022財年年報時表示,螞蟻集團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井賢棟等九名高層已經全數退任阿里巴巴合夥人,同時修訂「合夥協議」,阿里集團的「關聯方人士」不再擔任。這個舉措也被認為是螞蟻集團在完善公司治理的舉措。

 

事實上,螞蟻集團正通過多項作法來提升獨立性。比如今年6月新聘史美倫、楊小蕾兩名獨立董事,獨董在董事會的佔比升至50%;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則在年報透露日後無意從事任何新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與此同時,雙方還終止《數據共享協議》,調整共享安排,有利於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增強數據治理的合規性。

 

螞蟻集團先前在大陸、香港上市計畫突然遭暫停,並自2020年底開始依循大陸官方要求整改。今年6月,外媒認為螞蟻有機會重啟IPO,但該訊息遭到螞蟻集團否認。當時券商大和資本認為,螞蟻如果要重啟上市,需要處理消費金融的資本基礎與金融控股公司的牌照。

 

我們的看法:

 

第一、螞蟻受到大陸監管機關強烈的約束

 

第二、螞蟻未來必須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

 

第三、螞蟻的控制權必須和阿里做適度的切割

 

第四、馬雲似乎已經放棄對螞蟻的控制權

 

美國半導體

 

美國與日本政府29日在華盛頓召開的經濟版2+2部長會議上,敲定兩國將為次世代半導體設立聯合研發中心,以確保在台海關係緊張之際,能有穩定的半導體供應來源。據日本媒體報導,該研發中心預定年底將在日本設立,最快2025年就可開始量產。

 

日本財務大臣萩生田光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將迅速採取行動進行次世代晶片的研發,並還提到美日已經同意設立一座全新研發中心,確保該關鍵零件的供應安全不受影響。他並補充該中心將會開放給其他志同道合國家加入。

 

雖然兩國並沒有立即發布相關計畫細節,不過根據先前日媒透露,美日兩國今年底將在日本設立研發中心、專攻目前最先進的2奈米製程晶片,並且還將設置實驗性生產線,希望最快在2025年就可正式量產。

 

目前全球10奈米以下半導體產能,台灣市占率將高占逾9成。不過美國擔憂一旦台海關係急遽惡化,半導體供應穩定恐將陷入危機。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29日的記者會上也指稱,半導體是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的關鍵,她說過去兩國官員曾在半導體合作上進行多次討論,「特別是在先進製程晶片」。回溯至今年5月,雷蒙多與萩生田光已就針對半導體提出合作計畫,29日的會議是根據當時的協議制訂具體方案。

 

此外美日政府還將透過財政支持來提振半導體產業。日本提議未來10年將投資1兆日圓從事相關研發,至於美國方面,眾議院日前通過「晶片法案」,當中涵蓋對半導體生產和研發提供520億美元補助。

 

美日在會後並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將致力「在戰略領域上、包括半導體、電池與重要礦產上,強化供應鏈的韌性。」除了聚焦半導體產業合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商務部長雷蒙多與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及萩生田光,在會中還就能源及糧食安全等議題進行討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半導體是中美地緣政治大戰的焦點

 

第二、台積電更是所有風暴的核心

 

第三、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如果台灣的供應鏈斷鏈,將對美國產業造成重大的衝擊

 

第四、基於以上理由,美國會積極要求台積電墻往美國設廠

 

南韓半導體

 

南韓政府為鼓勵本土晶片製造商擴大投資,一舉躍為「半導體超級強國」,將提高稅務獎勵並致力鬆綁法規,並且訂2030年為目標,屆時半導體製造所需原料、零組件和設備的國內自產比率將達到50%,高於目前的30%。當局也宣布一系列減稅計畫,調降企業稅與個人所得稅等,支持由民間主導的經濟成長。

 

南韓總統尹錫悅的政府已訂定強化南韓半導體產業的策略,希望進一步加強供應鏈穩定性並鞏固資源,成為半導體領域的超級強國。南韓晶片業估計,目前約20%的設備和50%的原料來自國內供應商。產業通商資源部與相關部會聯合發布聲明說:「儘管在自給自足方面已有一些成果,高科技與關鍵技術仍相當依賴外部。」因此,政府與民間企業將投資3,000億韓元(2.3億美元),用於鼓勵小企業創新、以及晶片設計公司的併購。這筆投資將於明年展開。政府也將資助強化晶片生產重鎮的必要基礎建設,例如水電供應,並考慮提高對大型公司基建投資提供的稅務優惠。

 

政府將與晶片製造商攜手合作,設立學術機構,未來十年培訓至少15萬名半導體專業人才,為半導體勞動力增添一批新的生力軍。

 

尹錫悅宣布減稅提案,最高企業稅率由目前的25%降至22%,受薪勞工所得稅的免稅額也提高到80萬韓元(610美元),並且提議免除散戶的資本利得稅(持有逾100億韓元股票者除外),並且提高大企業對晶片、電池及疫苗等領域的資本投資減免稅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正積極推動半導體相關的行業

 

第二、美國也積極拉攏南韓

 

第三、但是南韓在中國大陸的佈局非常的深入,特別是三星

 

第四、南韓不願意加入美國chip4大聯盟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得罪中國大陸

 

阿里

 

中概股監管風波延燒至大陸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美東時間29日,將阿里巴巴等五家中企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預定摘牌名單內,衝擊阿里美股當日大跌超過11%。阿里巴巴近期動作頻頻,積極在中美監管夾擊中自救。

 

香港經濟日報30日報導,SEC於美國時間29日午後宣布,將阿里巴巴等中企列入預定摘牌名單,利空衝擊阿里美股盤中一度重挫11.4%,最低至89.11美元,全日收報89.37美元,跌11.12%,累計阿里ADS股價7月累計大跌21.4%。

 

財聯社報導,截至29日美股收盤,阿里市值報2,366.64億美元,距離2020年底的市值高點縮水超過70%。港股方面,阿里巴巴29日收報93.1港幣,跌幅為6.1%,該股7月份以來亦慘跌17.76%。

 

阿里巴巴於2014年赴美IPO,創下當時史上規模最大IPO紀錄,並帶動一批中概股上市。隨後,阿里巴巴在三年前回流港股,再度掀起美國上市中企回港潮。

 

然而在中美氣氛持續惡化下,如今與阿里巴巴一同被納入預定摘牌名單的中概股累計超過270家,29日與阿里同樣遭列入的還包括蘑菇街、波奇控股、獵豹移動及公路控股,相關公司被要求於819日前提交證據,以證明不具備被除牌的條件。

 

報導稱,阿里巴巴為應對在美上市中概股監管等風險,於26日公布資本市場以及管理架構的重大變革,宣布將在香港申請主要上市,預期將於2022年年底前生效。阿里未來擬藉由美港兩地主要上市,防範中美潛在風險。

 

阿里巴巴另公布,董事長兼CEO井賢棟在內全數螞蟻集團高層,一併退任阿里巴巴合夥人,令阿里巴巴合夥人數目由去年38人縮至最新29人。

 

另一方面,與阿里巴巴關連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持續推動整改,大陸官方要求兩家企業需要有更清晰的營運分割。華爾街日報報導,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可能將其在螞蟻集團50.52%的投票權,移交給井賢棟。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是中國大陸打擊中國互聯網平臺的主要對象

 

第二、阿里的市值已經下跌將近八成

 

第三、阿里應該盡快到香港上市

 

第四、阿里未來必須積極往新興市場發展

 

外銀徵才

 

台灣人才搶手,外銀伸手要大搶台灣人才,更直接喊出鎖定科技人才。來自新加坡的星展集團在台子行星展銀(台灣)昨(25)日宣布,要延攬在地優秀科技人才,7月預計要招募30名資訊科技專才,且次次將導入數位化招募流程,應徵者最快當天就可知道是否被錄用。

 

另一家外銀子行滙豐銀今年喊出,台灣五年內要淨增加460名員工,因為要持續推動財富管理、永續金融、數位科技平台,希望能招攬理專、業務助理、客服、電話行銷等。滙豐銀今年預計要持續拓展個人消費金融、企業工商金融、資產管理、證券服務等,承諾持續耕耘台灣,並已經在今年將總行遷入台北101大樓。

 

渣打銀則看好台灣財富管理市場,認為台灣藏富於民,今年上半年喊出要徵才150位財富管理經理。

 

星展銀重視數位金融,打響Digital Bank聲號,且預計將在20237月底完成與花旗銀消金業務整併,屆時將吃下花旗在台灣共45家分行、以及50萬名存款及財富管理客戶等等,將需要更多人才。

 

星展銀今年下半年的徵才目標,先鎖定在科技人才上,此批徵才預計延攬至少30位資訊科技專才,領域包括前端、後端、軟體開發工程師、JavaJavaScript程式語言,以及iOS/Android APP等。

 

根據星展銀提供的資料,目前星展集團擁有約1萬名工程師及科技員工,占集團總員工數約30%,希望在硬體設備、人才技能以及組織文化上,都能像一家新創企業或科技公司。

 

星展銀(台灣)昨日指出,星展集團將在730日,新加坡、印度和台灣三個市場舉辦舉辦線上面談會(Virtual Hiring Event),主打擺脫空間與設備限制,僅需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即可完成應徵,但應試者需要在事前完成6090分鐘的技術測驗,通過測試後,可獲邀參加730日的線上面談會。星展銀行(台灣)將依據不同技術領域及職缺,同時舉辦數場多對多線上面談,由用人主管及工程師與應徵者進行60分鐘的技術面談,通過者將直接與星展銀行(台灣)人力資源部進行約30分鐘的一對多面談,當日即可獲知是否接續聘僱流程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技人才是未來所有行業都需要的

 

第二、除了半導體行業以外,連金融業也要積極地爭取科技人才

 

第三、星展銀行是亞洲科技最強的商業銀行之一

 

第四、星展重視數位金融,將在金融科技上面創出新的格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