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拜登出席台積電美國典禮,隻字未提「台灣」⋯背後有什麼警訊?

 拜登出席台積電美國典禮,隻字未提「台灣」⋯背後有什麼警訊?


台積電6日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舉行移機典禮,總統拜登親臨致詞,歡天喜地將其視為個人重大政績,宣稱「美國製造回來了」。


張忠謀站在一大面美國國旗和寫著「美國製造的未來」(A Future Made in America),巨大布條下致詞,為台積電赴美建廠背書。但他說:「在全球地緣格局變化下,全球化幾乎死了,自由貿易也快死了,很多人仍然希望這些繼續回來,但我認為他們不會回來」。


大部分新聞只著重報導拜登和張忠謀,但自由時報評論,提到拜登感謝台積電每個人,尤其是創辦人張忠謀,但很可惜沒有提到台灣,「難道不會讓美國最堅定盟友、台灣感到失落嗎」?


該評論指出,美國主導的CHIP4聯盟,韓國表示疑慮,台灣卻未說不。台積電和台灣如此挺美,拜登政府應該更堅定、更大聲的挺台。


這就講到重點了,拜登認為台積電赴美,是美國政府招商成功,不願意突顯台灣。拜登上月和習近平會面,表明美國無意圍堵中國,也不會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比「不支持台獨」立場更升一級,雙方表面上達成共識。但拜登是兩手策略,暗地裡積極制裁中國,又把台灣晶片作為對抗中國的武器。


台積電赴美,美國既有面子又有裡子,台灣雖不能說賠了夫人又折兵,但並沒有拿到什麼好處。半導體分析師楊應超表示,「我有點擔心了」,他說如果是被逼著做這些決定,那台灣換到了什麼?能不能換一些我們更需要的東西?現在還看不到換了什麼。


如果我是政府高級官員,可能會覺得很氣餒。台灣去美國應有交換籌碼,如果美國要成功不能沒有台灣,那台灣應有權利換一些東西。比如,要求美國負擔美籍員工訓練費用,提供產學合作配套,等達到一定水準再啟動。


回頭來看台積電自己的「全球化」。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台積電是在台灣數一數二國際化的公司,與全球最頂尖的企業打交道,但台積電成為一個「全球化公司」,還有一些路要走。


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但它的成功是用很多代價換來的。首先台灣半導體人才CP值高,壓力大、工時長,待遇在台灣雖然很好,但和全球比仍相差一大截,又便宜又好是台灣勝出的關鍵之一,但全世界各地的工作習慣和成本結構是不同的,難以複製這個條件。


其次,台積電剛赴美,目前是「海外設廠、台灣人才」階段。台積電最強夥伴、荷蘭半導體龍頭艾司摩爾在台灣,總經理已是台灣人。未來台積電能否做到海外管理,員工和經理人都以外籍佔大宗,是另一邁向真正全球化的修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