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IBM,輝達,網路安全,Neflix,蘋果,比特幣,特斯拉,OpenAI/三星,特斯拉,Panasonic,特斯拉,電動車,比亞迪,豐田,生成式AI,印度,韓電池商智利,台塑台商,南韓半導體,資料中心

理事長的話:IBM,輝達,網路安全,Neflix,蘋果,比特幣,特斯拉,OpenAI/三星,特斯拉,Panasonic,特斯拉,電動車,比亞迪,豐田,生成式AI,印度,韓電池商智利,台塑台商,南韓半導體,資料中心

IBM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30126

 

IBM24日盤後公布上季(去年12月底止)營收年增4%至173.8億美元,略高於華爾街預期的173.0億美元,上季淨利32.9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EPS3.87美元,也高於華爾街預期的3.78美元,毛利率更逼近60%,創25年新高。

 

上季財報表現強勁,加上IBM新估今年營收成長率可達5%,激勵股價在25日早盤跳空開高大漲近7%。

 

IBM財務長卡瓦諾(James Kavanaugh)表示,IBM即便面對「極具挑戰且動盪不安的總體經濟環境」,上季依舊締造佳績。截至去年12月底為止,IBM自由現金流達到112億美元,高於公司預期的105億美元。IBM上季毛利率高達59.1%,也創下1999年以來最高紀錄。

 

IBM上季軟體部門營收年增3%至75.1億美元,略低於華爾街預期的76.7億美元。上季IT顧問部門營收年增6%至50.5億美元,也低於華爾街預期的51.2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季IT基礎建設部門營收年增3%至46.0億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42.8億美元。隸屬該部門的資訊交換基礎建設營收在上季年增8%,扭轉前一季的4%跌幅。資訊交換基礎建設主要涵蓋內建IBM Power晶片的伺服器。

 

IBM為了搶攻人工智慧(AI)商機,在上季建立規模5億美元的創投基金,專門投資AI新創企業。IBM近日已宣布投資21.3億歐元(約23.2億美元)從Software AG手中收購兩項軟體資產,分別是StreamsetswebMethods

 

IBM執行長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24日表示,生成式AIWatsonx超級電腦營收在上季倍增。這部分營收來自顧問合約及軟體服務合約。

 

論及今年展望,IBM預期今年自由現金流達到120億美元,營收成長率經匯率調整後約在5%。卡瓦諾表示:「由於今年才剛開始,我想我們應將財測設在預估範圍低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IBM以前是美國最大IT企業

                                   

第二、過去十年,但在手機時代相對沉寂

 

第三、IBM最早開發出人工智慧「華生」

 

第四、目前由於AI大好,華生也得到客戶信賴

 

第五、看到IBM鹹魚翻身,實在令人高興

 

輝達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珈睿,1130125

 

輝達持續深化軟體服務,開拓GPU之外的第二主戰場,24日宣布與美國大型電信商Equinix共同發表託管型人工智慧超級運算解決方案,除加深AI伺服器相關GPU晶片產品布局外,也積極搶占訂閱服務市場。

 

輝達強調,完全託管型NVIDIA AI超級運算服務,提供客戶在靠近其資料處操作其AI基礎設施。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指出,生成式AI正在改變每個產業,現今世界各地企業都可以在全球數百個資料中心擁有NVIDIA AI超級運算和軟體,並結合Equinix管理提升營運效率。

 

黃仁勳近期抵台,再掀AI浪潮。這也讓外界關注到輝達H200B100外,GBGH 200次世代AI伺服器輪廓也逐漸清晰,加上輝達獨有多節點NV-Link通訊協定,將帶動伺服器架構全新改動,然而輝達尚未正式發布相關訊息,惟市場已高度期待次世代伺服器所帶來的超級運算實力與應用。

 

AWS將為首家配備多節點NVLink技術的廠商,將32GH200透過NVLinkNVSwitch相互連接,成為最佳GPU運算環境;業界預估,最多可擴充至數千台GH200,提供客戶訓練參數超過1兆個的大型語言模型。

 

此外,B100架構也傳出用台積電CoWoS-L設計;長期來看,CoWoS在整體晶片面積加大的趨勢下,各家業者也將持續投資先進封裝技術中。

 

業界人士分析,輝達GPU晶片隨台積電CoWoS產能開出逐步緩解,不少下游零組件供應商開始取得晶片,邁開伺服器組裝步伐,估計第一季便會有顯著營收貢獻。

 

2023年為輝達豐收的一年,台灣分公司將於25日舉行尾牙,黃仁勳親自出席,為今年營運暖身、再創高峰。供應鏈也透露,H200B100箭在弦上,分別於上下半年問世;此外,次世代AI伺服器GHGB 200整合CPUGPU,晶片之間互聯採NVLink,速率提高達900GBs,遠高於傳統PCIe,最快於第二季,就能看到GH200,並以MGX模組方式販售。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現在已經是美國最具有實力的半導體公司

 

第二、輝達正開拓GPU以外的第二組戰場

 

第三、輝達與大型電信商策略聯盟,提供超級運算解決方案,這不只是提供晶片,還提供訂閱相關服務

 

第四、未來這種「跨界服務」的趨勢會愈來愈明顯,也有可能從「雲端業者」延伸

 

第五、但要做跨界服務,自己本身核心能力要夠強,且規模要夠大才有能力

 

網路安全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何英煒,1130125

 

資安廠商Palo Alto Networks指出,AI技術與時俱進,是網路安全的兩面刃。生成式AI讓攻擊者快速發展出深偽(Deepfake)和語音技術,但另一方面,生成式AI將進一步融入網路安全功能,因為能針對資安事件整理重點,其效率更勝於真人。

 

 自ChatGPT問世以來,在資安領域就一直有正反兩面的論戰。ChatGPT可大量產生網路釣魚電子郵件,也被駭客濫用,發展出深偽(Deepfake)和語音技術,已出現多起詐騙銀行並得手數百萬美元的案例。

 

 因此,Palo Alto Network建議,採用生成式AI的公司必須多加防範模型中毒、資料外洩、提示注入攻擊等安全漏洞。但另一方面,生成式AI也整合進資安產品及機制,包括資安控管機制、安全漏洞管理和威脅監控活動,甚至AI開發專案生命週期等。

 

 生成式AI可針對資安事件整理重點、去蕪存菁並提供精確摘要,效率遠高於真人分析師,尤其在現代資安營運中心(SOC)也是如此。。

 

 Palo Alto Networks亞太區資安長林奕軒觀察表示,即使是大量投資網路安全的成熟企業,仍會因網路攻擊而大傷元氣,原因在於攻擊者相當頑強且擅長謀劃,不斷找出新穎手法破解舊有防禦機制。另外,大多數現代企業資安功能過於複雜,進而產生漏洞。企業平均使用31.58個資安工具,這些工具的功能互不相關且雜亂無章,讓企業無法掌握,並削弱偵測及應對威脅的能力。

 

 林奕軒建議,企業不妨運用AI技術,簡化資安功能並提高其成效和成本效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資安」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第二、生成式AI發展太快,產生很多資安問題

 

第三、企業仍在研就針對生成式AI提供對的服務

 

第四、還有法規與政策相關問題

 

第五、台灣在這一方面實力不夠強,必須加緊趕上

 

Neflix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陳律安,1130125

 

串流影音平台Netflix發布財報,上季共新增1,310萬名訂戶,創下新冠疫情初期居家防疫以來最大增數,也是史上訂戶增加最多的第4季,遠超市場預期的891萬人,帶動Netflix股價24日早盤跳漲11%

 

Netflix在美股23日盤後表示,上季全球各地區新增用戶都超過了預期,光是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Netflix就增加逾500萬用戶;全球總訂戶則超過2.6億人。上季營收增至88.3億美元,超出預期;每股盈餘成長至2.11美元,不如預期。

 

財報公布前,Netflix宣布敲定價值超過50億美元的十年協議,成為熱門摔角節目「WWE Raw」新的獨家播放平台,這是Netflix迄今規模最大的體育娛樂直播版權交易,曾經只在有線和無線電視獨家播出的體育賽事,如今也前進線上串流平台。

 

靠打擊密碼共享,並推出附廣告但更便宜的方案,加上引進一系列強大的節目,Netflix2022年時好時壞的表現中反彈。截至23日收盤,Netflix股價過去一年上漲了38%

 

Netflix的強勁表現,與好萊塢對手形成強烈對比。這些業者經營用戶萎縮的有線電視網路、和不賺錢的串流服務,為了趕上Netflix,正進行合併與裁員。

 

不過,用戶強勁成長之勢可能不會持續到2024年。Netflix表示,本季新增用戶將不及上季,但會超過去年同期的175萬。華爾街預計,Netflix本季將增加431萬用戶。

 

幾年前,Netflix的成長似乎碰上撞牆期,然而後來推動的舉措已收到成效。該公司在致股東信函中說:「我們認為,我們已成功解決帳號共享,確保人們在享受Netflix服務時有付錢。」

 

Netflix同時也宣布,將在部分市場取消無廣告的基本方案,今年第2季先從加拿大和英國開始實施。規劃中的最新措施代表,部分市場基本方案將全面取消,無論新舊用戶都無法選擇。

 

Netflix在致股東信件中表示,去年第4季訂閱廣告方案的會員數季增近70%,原因之一是在提供廣告方案的市場,不再接受新會員或重新加入的會員訂閱無廣告基本方案。

 

Netflix去年先在加拿大推出穿插廣告的低價方案,取代原本無廣告干擾的基本方案,隨後擴展到美國及英國等市場;新訂戶沒有基本方案可選擇,已訂閱基本方案的用戶則不受影響。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Netflix股價曾經大跌

 

第二、Netflix用戶有一陣子停止成長

 

第三、但上季全球新增用戶都超出預期

 

第四、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如中東和非洲地區

 

第五、Netflix相對於有線電視網路業者,具有強大競爭力

 

蘋果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黃淑玲,1130125

 

其他科技巨人宣告大舉投資人工智慧(AI)之際,蘋果也正悄悄發展AI的實力,藉由併購、徵才和更新硬體,計劃將AI引進下一代iPhone。但蘋果在電動車的進展似乎不太順利,上市時間一延再延,最新目標是最快2028年推出這款車,比最近的一次預期時程又晚了將近兩年。

 

英國金融時報(FT)彙整產業資料、學術論文以及科技界人士的各方看法及報導,蘋果主要致力於解決在行動裝置運作AI的技術問題。

 

PitchBook的研究發現,蘋果商併購AI新創公司比其他科技大廠更積極,2017年初以來,已併購了21家公司。最近的一次併購是在去年初購併加州新創公司WaveOne

 

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蘋果目前開出近半的AI職缺都列出「深度學習」一詞,這和驅動生成式AI的演算法相關。蘋果早在2018年即聘請GoogleAI高級主管賈南德里亞。據業內人士透露,蘋果也正在開發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LLM)。

 

FT分析,蘋果的目標顯然是由行動裝置來運作生成式AI,讓手機的硬軟體上可執行AI聊天機器人和應用程式(App),不必依賴資料中心的雲端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在AI方相對落後

 

第二、蘋果尚不被視為是「AI概念股」

 

第三、蘋果正在藉由併購發展AI的能力

 

第四、蘋果大力投資新創

 

第五、蘋果應該做更大布局的投資,才能迎頭趕上

 

比特幣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1130124

 

比特幣(Bitcoin22日跌破4萬美元大關,是去年12月初以來首見,觸及七周以來最低,23日雖一度回升,但後繼無力,仍在4萬美元以下徘徊。根據彭博資訊的報價,截至23日早盤,比特幣從11日盤中最高點已跌近20%,相當於自美國證管會(SEC)批准多檔比特幣現貨ETF後,比特幣在短短13天內就跌掉將近兩成。

 

包括貝萊德、富達等大型投資機構的11檔比特幣現貨ETF獲准上市,比特幣11日盤中曾狂漲至49,021美元。這個最大加密幣由於現貨ETF上市這個利多題材,自去年8月到本月11日漲幅約70%

 

部分分析師說,他們本就預期利多出盡初期,會回吐些漲幅。其他市場觀察家表示,標普500指數22日創新高後,加密幣很難與傳統股市競爭。標普這波上攻是由半導體股與科技股帶頭。

 

加密幣借貸業者Nexo共同創辦人川契夫(Antoni Trenchev)和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鮑卻納斯(Eric Balchunas)都提到,近期比特幣一大賣壓來自11日被准許轉變為ETFGrayscale比特幣ETF。這檔ETF獲准成立後的首六個交易日就流出28億美元資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破產的加密幣交易所FTX處分在Grayscale的股份,價值近10億美元。

 

11日當天,市場迎來11檔獲准追蹤比特幣現貨價格的美國ETF。根據分析公司Glassnode的數據,這些ETF開始交易兩日後總共持有644,860枚比特幣,價值超過270億美元。

 

其中大部分(超過50萬枚比特幣)由Grayscale Bitcoin Trust持有,它原本是一檔封閉式基金,之後獲准做為新比特幣ETF重新推出。比特幣去年全年大漲近160%,較股票等傳統資產表現好很多,如今好景不常。不過川契夫提醒,幾次比特幣大事件後都出現相似回檔。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特幣股價不斷下跌

 

第二、有可能是利多出盡

 

第三、去年底比特幣才大漲

 

第四、加密貨幣的風險實在太高

 

第五、比特幣已經變成市場新標準,深受年輕族群喜愛

 

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吳孟真,1130124

 

在特斯拉(Tesla)公布上季財報前夕,知名的特斯拉多頭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瓊納斯(Adam Jonas)調降特斯拉股價的目標價,理由是電動車市場供應過剩,「全球電動車動能停滯」,「我們預測特斯拉2024年的銷量與利潤展望將審慎」。

 

特斯拉預定美股24日盤後公布去年第4季財報,FactSet資料顯示,上季每股盈餘(EPS)預估73美分,今年全年預估為3.71美元;瓊納斯則調降特斯拉今年的EPS預估,從2.41美元降至1.98美元,為華爾街分析師最低。瓊納斯並調降特斯拉股價目標價至345美元,低於原先的380美元,但維持買進評級不變。

 

美國、歐洲及中國大陸上季電池電動車銷量成長約30%210萬輛,全年也約增三成至670萬輛左右,兩者銷售都創新高,但供應也增加,引發電動車價格戰。

 

AutoForecast解決方案公司全球車輛預測副總裁費爾蘭尼說,由於電動車競爭加劇,特斯拉的利潤無疑正面臨威脅,「特斯拉須展現優異的營收成長、以及每輛車能持續獲利,才能討投資人歡心,但去年耶誕節後的(股價)下跌趨勢,暗示股東們預期(上季)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對於電動車的未來,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則認為,電池電動車在全球車市最多只能拿下三成占有率,其餘將由油電車、氫燃料電池車和燃油車組成。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則預測,2040年前電動車將占全球新車銷售的75%,並占使用中客車的44%

 

豐田章男23日表示,全球有10億人口無電可用,不該為了製造昂貴的電動車而限制人們移動的方式和能力,「做決定的應該是消費者,不是法規或政治」。豐田章男堅持,消費者應有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車種的權利,且朝電動車轉型過程也不會如許多人想像得如此快速。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繼去年大漲後,又開始大跌

 

第二、最主要是全球電動車市場供應過剩

 

第三、由於競爭,特斯拉的銷量與利潤率大幅下滑

 

第四、來自中國大陸比亞迪的競爭也非常強烈

 

第五、特斯拉股價跌幅超過一半以上,說明投資新經濟的風險

 

OpenAI/三星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1130124

 

南韓產業高層透露,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預計26日造訪南韓,可能與三星電子和SK集團的高層主管舉行會談,以強化雙方在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的合作。

 

韓國時報報導,奧特曼據悉將微調與三星電子執行董事長李在鎔和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的潛在會談細節。OpenAI將與三星電子和SK集團商議攜手研發人工智慧(AI)半導體,這是OpenAI試圖降低大幅依賴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的策略之一。

 

據報導,奧特曼去年6月已造訪過南韓,但他此行預計只會停留約六小時,多數時間預料和南韓晶片公司的領導人或其他重量級高層主管舉行閉門會談。奧特曼對強化與南韓新創公司和晶片業者關係深感興趣,因有助OpenAI開發大型語言模型,為ChatGPT提供動力。OpenAI去年底發表最新一款模型GPT-4 Turbo,目前正按計畫升級相關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AI領域的領導廠商

 

第二、需要龐大的記憶體

 

第三、台積電沒辦法滿足市場需求

 

第四、未來有更多OpenAI的開發商,需要晶片協助

 

第五、台積電太忙,OpenAI轉而向三星求助

 

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鄭勝得,1130116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2024年開局不利,頭兩周股價狂跌,市值蒸發逾940億美元,創下該公司2010年上市以來最糟開年表現。主因一連串負面消息打擊,包括客戶之一租車巨擘赫茲(Hertz)決定縮減電動車隊轉向燃油車、特斯拉在中國再度降價,以及勞力成本攀升。

 

特斯拉20241月迄今股價累跌約12%,同期跌幅為2016年以來最大,與該公司2023年股價翻倍成長形成明顯對比。特斯拉去年漲幅在標普500指數排第八,但今年迄今表現卻是倒數第八。

 

且整體大環境顯示電動車需求成長放緩,特別是在美國市場。特斯拉去年發布第三季財報時,便首度警告電動車需求恐將減速。在此之後,全球各地車商與供應商紛紛發表類似悲觀的預測。

 

投資機構Cowen分析師奧斯朋(Jeffrey Osborne)表示:「投資人主要擔憂特斯拉成長停滯。中國降價僅加劇擔憂,這看起來就像是『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促使各大車商競相砍價』。」

 

更糟的是,特斯拉短期之內恐怕難以扭轉局面。特斯拉自2023年初以來一直積極砍價以刺激電動車需求,但這卻導致過去豐厚的利潤率下滑。特斯拉2023年第三季毛利率降至16.3%,遠不如一年前同期的27.9%。

 

在特斯拉美國工廠勞工獲得加薪的情況下,特斯拉成本攀升的壓力有增無減。

 

研調機構Spear Invest投資長(Ivana Delevska)表示:「電動車產業正經歷週期性低迷,但市場競爭帶來更大壓力,連帶導致削價戰爭與利潤大跌。」

 

分析師表示,特斯拉過去取得空前成功,令投資人期待隨之升高。這使得特斯拉市值迅速膨脹,遠勝過任何其他車商。這也意味著,任何負面消息都可能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震盪。

 

我們的看法:

 

第一、2024年特斯拉股頭,兩周股價下跌將近1000億美元

 

第二、同期跌幅為2016以來最大

 

第三、2023年股價翻倍成長,利多出盡

 

第四、毛利率降至16.%,遠不如去年同期27.9%

 

第五、全球電動車行業正經歷週期性低迷

 

Panasonic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鍾志恆,1130116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主要電池供應商Panasonic旗下電池事業Panasonic Energy技術長渡邊庄一郎說,計畫最快今年推出供電動車使用、儲電量更大的次世代圓柱形電池。

 

渡邊表示,計畫讓公司在美國內華達州跟特斯拉共同營運的鋰離子電池工廠,在今年或明年開始量產新的次世代電池「2170」。他有信心在2030年度前透過不斷提高「2170」能量密度,讓Panasonic不需要做重大投資或興建新廠房下,就能把其每年生產電動車電池所提供電力總合提高至200百萬度(GWh),是目前約50百萬度的4倍。

 

專家指出,電池能量密度愈高,就愈能削減生產電動車的整體成本。200百萬度約可滿足400萬輛電動車的需求量。

 

渡邊表示,要達成此目標,就要持續擴大電池的儲電量和不斷提高產量,因此如何提高北美廠房的產能是最為重要。

 

因此除了內華達廠之外,Panasonic正在堪薩斯州投資蓋其北美第二座新電池廠,並籌劃興建第三座工廠,旨在不斷擴大其北美產能。

 

在拜登「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補助下,吸引了像Panasonic等大廠在美國投資生產電池。

 

Panasonic將在本年度結束前,對外公布其設置第三座工廠的地點。渡邊強調,新廠房將需要大量人力。為了強化其在北美的電池供應鏈,Panasonic在去年12月中宣布,已跟美國電池材料新創公司Sila Nanotechnologies簽訂採購合約。

 

Panasonic為了在全球朝潔淨能源方向轉型過程中處在最前端地位,其計畫在2025年度前把電池產能提高10%來配合此目標。

 

另外,內華達廠在Panasonic生產下一代電動車電池上將扮演關鍵角色。Panasonic正積極地研發體積更厚和儲電量更大的「4680」電池。

 

 

我們的看法:

 

第一、Panasonic過去是電動車電池龍頭

 

第二、但現已被中國大陸和韓國超越

 

第三、Panasonic最大強項是和特斯拉有合資

 

第四、但必須要積極開發新的次世代電池

 

第五、Panasonic技術開發能力和同業相比,較為落後

 

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鄭勝得,1130125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已通知供應商報價,打算在2025年中開始生產一款代號為「Redwood」(紅木)的新型電動車。據了解,此電動車為小型跨界休旅車,價格約2.5萬美元(新台幣約80萬元),打算搶攻大眾平民市場。

 

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推出這款入門級電動車,目的是與便宜燃油車與價格不斷降低的他牌電動車競爭,其中當然也包括勁敵中國比亞迪(BYD)車款在內。

 

比亞迪2023年第四季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

 

消息人士表示,特斯拉去年就邀請供應商針對Redwood車款報價競標,且預估每週產量可達一萬輛。Redwood可能於20256月開始投產。

 

但也有消息來源打臉表示,特斯拉對於自家新產品發布時程往往過於樂觀,預估最快也要到2026年才可能推出新車。

 

多年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不斷以「推出平價電動車與自駕計程車(Robotaxi)」的願景推升投資人與車主期待。這些新產品料採用特斯拉新一代、更便宜的電動車平台生產。

 

馬斯克最早於2020年承諾打造一款售價2.5萬美元的電動車,但他一度擱置此構想,後來又重啟該計畫。特斯拉目前最便宜車款為Model 3,在美國市場起始價為38,990美元。

 

馬斯克20235月時指出,特斯拉正在研發兩款新車,每年銷量合計可達到500萬輛。他去年也曾表示,特斯拉一開始打算在美國德州廠打造平價車。

 

消息來源表示,特斯拉也有意在德國柏林廠生產較便宜車款,同時也有興趣在印度建廠並生產平價車。

 

特斯拉定於24日盤後發布上季財報,該公司可能預測2024年交車量僅增長21%,這遠低於馬斯克三年前定下每年成長50%的目標。投資人密切關注,特斯拉在財報發表會上是否會宣布新車款的消息。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過去完全是走高端市場

 

第二、特斯拉現在也跨入平價車

 

第三、平價車是未來趨勢

 

第四、比亞迪在平價汽車有強大競爭力

 

第五、中國市場對特斯拉很重要

 

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國樑、林宸誼,1130118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會晤,各自就電動車及白蘭地等反傾銷調查進行表述。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大陸最早或於3月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徵收關稅,而歐盟對陸的電動車臨時關稅最快可能在6月推出。

 

大陸本月宣布對從歐盟進口白蘭地及其他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此舉被視為報復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補貼進行調查。

 

據大陸外交部網站訊息,李強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會見馮德萊恩。李強指出,中方願進口更多適銷的歐盟產品,也希望歐盟放寬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雙方相向而行,推動中歐貿易更平衡發展。

 

李強表示,中國將持續建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願與歐方共同遵守自由貿易、公平競爭、開放合作等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希望歐方在經貿問題上做到公正、合規、透明,公平對待中國企業,審慎推出限制性經貿政策和使用貿易救濟措施。

 

馮德萊恩表示,歐方讚賞中方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希望同中方脫鉤,願同中方加強對話溝通。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電動車席捲全球市場

 

第二、對歐盟業者造成嚴重衝擊

 

第三、歐盟可能會對電動車進行反傾銷調查

 

第四、但大陸就對歐盟進口的酒也進行反傾銷調查

 

第五、歐盟跟中國貿易競爭是不智的

 

比亞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118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2024比亞迪夢想日上發布「整車智慧」的電動車智慧化發展全新戰略,並透露未來比亞迪將在該領域投入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430億元)。會上同時發布智電融合的智慧化架構「璇璣」、「天神之眼」等黑科技。此外工程師團隊首度亮相,對外宣示比亞迪堅實的技術基礎。

 

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在業界最早提出「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的口號,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基礎,智慧化「不是敲敲代碼就行了」,「如果沒有電動化的堅實基礎,智慧化就是危房,說倒就倒。」

 

比亞迪在活動中表示,目前行業把汽車智慧化等同智艙智駕,窄化概念。王傳福稱,比亞迪推出璇璣架構顛覆認知、超越想像,讓整車像一個高級智慧生命體。他表示,璇璣打通汽車電動化和智慧化,產生了「1+1>2」效果。「整車智慧,才是真智慧。」他說。

 

據了解,璇璣架構由「一腦(中央大腦)、兩端(雲端 AI、車端 AI)、三網(車聯網、5G 網、衛星網)、四鏈(傳感鏈、控制鏈、數據鏈、機械鏈)」組成。而該「中央大腦」由比亞迪自研、自產,未來將搭載 1000T2000T「艙駕一體」晶片。

 

如具象描述,整車智慧如同打破不同系統間的壁壘,能實時捕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在毫秒之間將訊息匯集反饋到「大腦」進行思考決策,迅速調節車輛「身體」狀態,大幅提升駕乘安全性和舒適性。王傳福表示,包括e平台3.0、雲輦、易四方和璇璣架構均屬於「整車智慧」範疇。

 

比亞迪這次也發布「天神之眼」高階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極大提高整車「智駕感知-決策-控制」的回應速度和駕駛體驗;同時發布「手掌鑰匙」,讓用戶能以手掌訊息快速對車輛進行解閉鎖。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的工程師天團在活動中首次亮相,分別負責電動化、智慧化、汽車集成、半導體、軌道交通、新材料基礎科學、電子、商用車、動力總成和電池等十領域。比亞迪稱有9萬餘名工程師,號稱是全球研發人員最多的汽車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亞迪最近宣布電動車「智慧化」

 

第二、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第三、「智慧化」是未來比亞迪的重點

 

 

第四、中國大陸在汽車智慧化上的發展,令人驚豔

 

第五、台灣在這一部分,遙遙落後

 

豐田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顏嘉南,1130125

隨著開年來日股迭創新高,日本汽車龍頭豐田汽車23日市值攀升至48.79兆日圓(約3,300億美元),改寫日本電信巨頭NTT1987年寫下的紀錄,成為日本市值最高企業,在亞洲市值僅次於台積電和三星電子。

 

豐田3,300億美元市值超越中國騰訊的3,220億美元,成為亞洲第三大企業,此為近8年來兩家企業市值排名首度互換。台積電以5,178億美元市值穩坐亞洲市值龍頭,三星市值3,719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二。

 

就全球而言,豐田為全球第25大企業,市值約是龍頭蘋果3兆美元的九分之一。台積電為亞洲第13大企業,三星為第21大。

 

豐田股價23日收在2,991日圓,連續5個交易日收紅,盤中一度觸及3,034日圓新高水準,市值升抵48.79兆日圓。

 

根據大和證券數據顯示,日本前次市值紀錄是NTT19875月創下的48.67兆日圓。NTT目前市值約達16.97兆日圓,為日本市值第四大企業,索尼和三菱UFJ金融集團分別為日本第二和第三大企業。

 

豐田24日股價收低1.05%,報2,959.5日圓,市值一併下降至48.28兆日圓。今年迄今豐田股價累計上漲14%。

 

Resona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師Mamoru Shimod表示,豐田是投資人進入日本股市買進的首選個股,也是外國投資人購買日股的指標。

 

豐田的獲利能力獲得投資人激賞。豐田預期本會計年度(截至3月底止)營業利益勁升65%,至4.5兆日圓紀錄,淨利也將創下3.95兆日圓的新高紀錄。

 

若是業績一如預測,豐田將是日本首家營業利益超過4兆日圓的企業。調漲售價、提高生產量和日圓貶值,都是帶動豐田獲利上揚的關鍵。

 

開春以來豐田股價與大盤同步走高。日經225指數以33千點開啟新的一年,日前甚至觸及36千點高點,寫下34年來首見。東證一部指數亦攀升至34年新高紀錄。

 

我們的看法:

 

第一、豐田走過近兩年的低迷,再創新高

 

第二、豐田成為是日本市值最高的企業

 

第三、在亞洲僅次於台積電、三星電子

 

第四、未來市值也有可能超越三星電子

 

第五、過去亞洲的龍頭是騰訊,現在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大幅下跌

 

生成式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易起宇,1130125

亞洲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競賽日漸升溫,從日本到南韓及越南和中國大陸,紛紛自行開發相關技術,以迎合當地語言和文化,並降低對美國業者服務的依賴,避免損及國際競爭力與國家安全,以及數據外洩的問題。

 

日經新聞報導,越南最大民營集團Vingroup的子公司VinBigDataVBD),去年12月發表生成式AI服務ViGPT,是越南第一款開放大眾使用的國產生成式AI程式,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據傳使用16億組參數,只有OpenAI最新版服務GPT-4的數百分之一,但在越南市場效能僅次ChatGPT

 

VBD科學主管武何文(音譯)表示,Vingroup獨立開發自家版本,是因為使用越南本地數據能創建出比外國對手更精準的服務。許多生成式AI程式都是用英語資料訓練,較少用越南資料,導致對越南文化、歷史及法律的準確度降低。

 

Vingroup也把AI技術應用於旗下電動車廠越快(VinFast)的電動車,讓駕駛能用越南語語音操作,同時計劃整合AI到金融、保險及物流等領域。

 

彭博資訊估算,全球生成式AI市場規模正以每年42%的速度擴張,預料2032年將達到1.3兆美元,約是2022年的32倍。

 

日本企業也正在研發日語的生成式AINEC去年8月啟動採用大型語言模型「Cotomi」的服務,NTT也將在3月開始以大型語言模型「Tsuzumi」為基礎的服務,軟銀也在開發自家大型語言模型。

 

南韓網路服務業者Naver去年8月發表為韓語客製化的生成式AI服務「HyperClova X」,聲稱韓語資料庫比ChatGPT大上6,500倍,將整合到旗下搜尋引擎和線上購物平台,提高用戶搜尋效率。

 

中國大陸的百度、騰訊及阿里巴巴也都在研發生成式AI,百度的文心一言號稱去年底用戶已突破1億人。新加坡上月也宣布要為印尼語、馬來語及泰語開發LLM,但面臨缺乏可訓練數據及獲利能力等挑戰。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成式AI是未來趨勢

 

第二、愈來愈多地區性的生成式AI

 

第三、目前南韓已經有本地的生成式AI

 

第四、越南最大民營集團Vingroup,也推出越南版ChatGPT

 

第五、台灣目前在這一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可能是由於市場太小

 

印度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1130125

印度股市持續創新高。印度交易所上市股票總市值22日衝高至4.33兆美元,已超越香港的4.29兆美元,正式成為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場。法人建議,印度股市長線看好,建議採定期定額或逢震盪分批加碼皆宜,而2月是印股歷年最可能下跌的月分,為進場或加碼的好時點。

 

依彭博資料,22日時,印股市值僅次於美國的50.86兆美元、中國8.44兆美元、及日本6.36兆美元,其中約一半市值為過去四年增加。

 

展望印度未來潛力,富蘭克林坦伯頓印度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Sukumar Rajah)看好具備三大潛力:一是廣泛的基礎設施與製造業投資並同龐大消費動能;二是由非正規經濟活動轉向正規經濟活動持續進行中;三是政經情勢穩定,通膨較低、雙赤字問題持續縮減,將帶動印度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投資、消費與綠色轉型成長。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印度股市屢創新高可能讓部分投資人卻步,但預期在印度強勁經濟成長動能引領下,假設名目GDP每年成長10%,印度有望在2035年加入美國與中國的10兆美元GDP俱樂部。

 

而經濟成長將挹注印度的企業獲利表現,經驗顯示印度經濟成長率與企業獲利成長的相關性高,突顯其企業往往能將本國經濟成長轉化為企業獲利,有利印股延續長線多頭。

 

台新印度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在全球經濟逆風之下,經濟學家調查持續顯示印度經濟衰退機率為零,反映經濟韌性與活力;經濟強勁提振人民所得並促使稅收增速提升,挹注政府資本支出動能,正向循環持續。

 

市場預估,今明兩年預期營收與盈餘仍有約15%的雙位數成長,顯示企業獲利向上成長趨勢不變。另一方面,2023年內外資合計買超印度股市金額43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凸顯印度股市長期高成長的投資吸引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印度財政部慣例於21日發布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市場關注焦點仍在政府資本支出預算規畫。由於今年適逢五年一次國會大選,因此選後新政府將會再提出正式版的預算案。

 

過去經驗顯示,財政預算案發布前後幾日通常會有慶祝行情,但其後便常見獲利了結賣壓,導致2月是印度股市一年當中少數下跌的月分、但第2季後行情可望再起,因此2月印度股市若有震盪,可視為空手投資人逢震盪進場加碼的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超越香港,成為第四大股票市場

 

第二、2024年印度股市仍然看好

 

第三、到2030年,可能變成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第四、印度政經情勢穩定地,通膨較低

 

第五、印度的基礎設施不足,製造業能力仍須加強

 

 

韓電池商智利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鄭勝得,1130122

智利豐富的鋰礦資源吸引韓國電池製造商的注意,後者考慮在當地設立電池加工廠。智利投資局(InvestChile)執行董事弗洛雷斯(Karla Flores)證實,已與多家韓國企業代表開會討論此事。

 

弗洛雷斯表示,韓國公司有意協助智利將大量的半加工鋰轉換為磷酸鐵(iron phosphate)等鋰電池重要材料,其中一部分可能輸出至美國市場。

 

弗洛雷斯指出:「韓國在智利的鋰工廠項目,也有可能出口電池負極(cathode)到美國市場。」

 

智利擁有全球最大鋰資源儲備,該國一直積極利用此優勢進一步發展價值鏈。弗洛雷斯透露,對於智利表達投資興趣的韓國公司,包括浦項鋼鐵(POSCO)、SK集團與LG集團。

 

浦項鋼鐵與LG集團旗下石化部門樂金化學(LG Chem)皆表示,他們正在評估包括智利在內的各地區投資選項。SK集團電池部門SK On指出,他們正密切關注智利。這三家企業皆表示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韓國企業在智利加工製造的鋰,可能符合美國鼓勵潔淨能源供應鏈多元化的獎勵資格。弗洛雷斯表示,智利與美國本來就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已就增值產品是否符合規定進行外交層級談判,如今朝正面方向前進。

 

去年舉辦的投資說明會,約有97家企業表達對於智利鋰產業(包括上游與加工)的投資興趣。智利打算在公私合作的模式下,開放新的生產區域。

 

智利去年允許中國公司以優惠價格購買智利化工礦業(SQM)生產的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用於後者在智利北部興建的工廠。SQM為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全球最大鋰礦商雅保(Albemarle)本季部分鋰產量也可套用類似交易,這引起韓國企業的高度興趣。

 

 

我們的看法:

 

第一、韓國電池商在世界僅次於中國

 

第二、韓國電池商積極走出去

 

第三、大幅投資美國,因為美國政策法規影響

 

第四、同時往上游鋰礦資源投資

 

第五、這次投資智利豐富的鋰礦,引起注意

 

台塑台商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魏鑫陽,1130123

台塑(1301)集團擴大半導體鏈布局,最新標的鎖定化學品關鍵耗材。台塑昨(22)日公告,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台塑德山收購日商德山化學旗下電子級異丙醇(EIPA)化學品製造商台灣德亞瑪五成股權。

 

台塑指出,台塑德山暫訂以每股57.41元、合計5.74億元達成此次交易。由於台灣德亞瑪20239月底淨值為11.48億元,因此後續仍須待會計師完成查核、重新計算股權價值後,才能評定最終收購價,預計收購金額上限為11億元。

 

業界人士分析,電子級異丙醇(EIPA)純度通常須高達99.99%,主要用於晶圓等高階電子產品清洗,目前全球僅日本德山集團、台灣榮化兩家供應商。台塑集團布局半導體產業多年,包括DRAM廠南亞科、封測廠福懋科、載板廠南電等,都在業界具重要地位,藉由此次併購案,將可擴大集團在半導體關鍵耗材能量,強化半導體鏈布局。

 

德山化學是日本百年企業,成立於1918年,總部位於日本東京,主要生產、銷售各類化學品,現為東京交易所上市企業。台塑與德山化學原本就是合作夥伴,雙方於20201030日合資成立台塑德山公司,各持有五成股權。

 

台灣德亞瑪成立於19968月,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2億元,是德山化學全資子公司,主要業務為半導體用高純度IPA及顯影液(TMAH)等有機化學品製造銷售。特別在晶圓相關先進製程上,能提供不可或缺的高純度電子級異丙醇,更是台灣半導體大廠重要的供應商。台塑表示,完成整併案後,除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有更好的貢獻外,也能增添相關公司業績增長的動能。

 

依合資契約規定,台塑德山應併購台灣德亞瑪,使其成為台塑德山100%子公司後,台塑德山可利用後者既有生產設備及銷售通路,整合台灣IPA業務,提升經營績效。

 

台灣德亞瑪現行營運模式為自母公司日本德山化學進口IPATMAH原料,於台灣廠區進行高純化製程,製造產品主要銷售予半導體市場等科技產業使用,目前台灣地區營業據點共有台北營業所、新竹廠及雲林廠等三處。

 

德山化學表示,關於台灣德亞瑪部分股權轉讓,主要考量透過台塑德山和台灣德亞瑪整合管理,以及與台塑公司的合作,進一步發展和擴大業務。本次轉讓後,台灣德亞瑪將繼續為該公司的合併子公司,預期不會產生盈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塑過去是台灣企業的龍頭

 

第二、半導體帶動相關化學體關鍵材料

 

第三、德山化學原本就是台塑合資公司,各占50%

 

第四、台塑100%持有,有其道理

 

第五、半導體原材料,未來有很大的潛力

 

 

南韓半導體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1130116

南韓政府15日宣布將在未來20年,於首爾南方京畿道打造「半導體超級聚落」的計畫,將攜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共同打造「半導體超大晶圓廠區」,推動總額622兆韓元(約4,720億美元)的投資。

 

南韓總統尹錫悅表示,希望這項投資可創造至少300萬個就業機會,並承諾將繼續實施原訂今年到期的半導體投資租稅獎勵措施。

 

南韓政府發布聲明說,新構想的半導體聚落將橫跨京畿道幾個工業區,總面積將達到2,100萬平方公尺,每月晶圓產能力拚在2030年衝到770萬片。

 

以細節來看,南韓計劃在板橋市設立無晶圓廠晶片設計產業的專屬園區,作為低耗能、高效人工智慧(AI)晶片重鎮。政府也將在華城、龍仁、利川和平澤建立晶圓製造和記憶晶片的生產設施,並在安城為材料、零組件和設備業者建立一個工業區,在器興和水原成立研發設施。

 

根據計畫,這個聚落目前已容納21座晶圓廠,2047年前將再擴增16座工廠,包含三座研究設施。

 

其中,三星計劃為此投資500兆韓元,包括在首爾以南33公里的龍仁市新建六座晶圓廠,投資規模360兆韓元。三星另將投資120兆韓元,在首爾以南54公里的平澤市建立三座晶圓廠,並在器興成立三個研發晶圓廠,預算為20兆韓元。根據官方資料,SK海力士將投入122兆韓元在龍仁建造四座晶圓廠。

 

南韓政府目標是擁有先進產品為主的世界一流產能,其中包括採用2奈米製程的晶片和高頻寬記憶體。當局表示,到2030年,南韓在非記憶體晶片全球市占率將達10%,相較目前的3%大幅成長。

 

除了打造超大半導體聚落,南韓政府承諾將提高國內對關鍵材料、零部件和設備供應鏈的自給率,到2030年從目前的30%提高到50%,以支持整個生態系。

 

政府也將確保這個新建的超級聚落將水電供應充足,並且受惠於稅抵優惠。尹錫悅表示,這個聚落將由核能穩定供電,「我們預期這個晶片聚落將在未來20年獲得622兆韓元的投資,並創造300萬個高品質就業」,「從今年起的未來五年,將投入158兆韓元,共創造95萬個新工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積極打造「半導體超級聚落」

 

第二、南韓半導體這兩年受到重創

 

第三、主要是在中國投資過大

 

第四、南韓半導體也受到美國政策上的影響

 

第五、南韓政策除了擁抱美國,沒有其他選擇

 

資料中心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1130116

隨著AI熱潮來臨,KKR和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等公司紛紛押注亞洲與日俱增的運算和資料儲存需求,亞洲正成為全球資料中心投資人最新的狩獵場。

 

彭博資訊報導,戴德梁行數據顯示,到2028年,東南亞和北亞的需求預計將每年增長約25%,比美國的14%高。

 

投資人已展開行動。貝恩資本去年8月宣布將北京的秦淮數據私有化,隱含股權價值為32億美元。9月,KKR同意以約8億美元收購新加坡電信地區資料中心業務的20%股權。

 

包含這個新加坡電信的平台在內,KKR未來幾年可能對亞太地區資料中心項目進行10億美元股權投資。貝恩也將繼續投資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市場,並在亞洲其他發達地區尋找機會。

 

他們押注的是亞洲最終將分得更大一杯羹。根據戴德梁行,約29%的超大規模雲端營收來自亞太區,49%來自美國。而亞洲的占比在2028年前料將增至多達33%,或1,73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需求龐大,帶動資料中新成長

 

第二、亞洲是資料中心重要的市場

 

第三、許多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資料中心」

 

第四、資料中心有穩定的現金流

 

第五、未來可能會從新加坡,拓展到亞洲其他區域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