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慘業
行政院長吳敦義近日表示,國內雙D產業,目前已有日本DRAM廠有意和台灣DRAM廠整合,他已指示經濟部進行台日DRAM廠整合;國內兩大面板廠友達和奇美電也已就如何整合,「雙方適度接觸中」。
國內DRAM、面板、LED、太陽光電產業面臨困境,吳敦義昨天首度就「四大『慘』業」(DRAM、面板、LED、太陽光電)發表看法,他表示,「兩兆雙星」是民國93年政府推動的政策,馬政府上台後,一度有意整合DRAM產業,但沒有整合成功。
吳敦義指出,目前有二個因素有機會促成台日DRAM廠合作,一是台灣DRAM廠如繼續付出高額的權利金很可惜;一是日圓升值,再加上台灣有兩岸經濟協議(ECFA)優勢。
吳敦義強調,已有擁有專利權的日本DRAM廠商願意和台灣DRAM廠商整合,若整合成功,台灣DRAM廠包括力晶、南科、華亞科及茂德,就不會供過於求,殺價競爭,也不會付出過多權利金。他已指示經濟部根據業者的期待,進行整合。
面板業方面,吳敦義表示,近來情況稍稍好轉,訂單已增加,主因中國大陸家電下鄉過去有一點停頓,進的量不如預期。且中國大陸已重新檢討引進面板廠政策。台灣兩大面板廠未來如何整合,也「適度在接觸」。
對於LED、太陽光電,吳敦義說,9月全台交通號誌已汰換為LED燈泡,為新加坡後,全球第二個國家將交通號誌汰換為LED。未來政府還將逐步推動LED,找尋適度規模城市,試辦LED照明。
吳敦義表示,太陽光電過去每度收購價格是12.9元,今年已調降為7.7元,德國過去有痛苦經驗,電價比我們貴很多,太陽光電付出的代價很高,造成財務極大負擔,我們應借鏡德國,避免重蹈覆轍,已適度檢討政策。
我們的感想和建議:
第一、又有一個新名詞,「兩兆雙星」變成「四大慘業」,看到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集中度和相似度,實在令人憂心。
第二、電子業和科技業仍占台灣股市總市值的60%,現在的關鍵字不再是VC或IPO,而是「整合」、M&A和下市。
第三、DRAM和TFT-LCD大勢已去,政府能做的非常有限,中國大陸過去一年對台灣TFT-LCD面板的政策採購不知多少,都沒能救起該產業,更何況台灣政府只能下一些不實際的政策指導棋?現在主管機關真正應該集中心力關注的是LED和太陽能產業。
第四、太陽能和LED產業尚未長大就面臨夭折或整合,是不幸的早產兒,說明全球產業的變化實在太快,台灣不能再用過去經驗和昨日的模式應付外在環境變化。
第五、台灣應全面檢討新能源政策,民進黨一直提倡非核家園,但是電價又不能上漲及補貼,台灣產業的因應之道為何?政府如果沒有明確的整體政策,企業要如何做投資決策?
LED照明
鞏固台灣LED產業在國際領導地位,經濟部長施顏祥親自坐陣,近日邀請產業大老座談,業者提出標準制定、專利、出海口等問題,經濟部承諾一個月內修正產業策略,並積極推動兩岸合作,成立LED照明的旗艦大廠。
施顏祥表示,這次討論範圍廣泛,包括標準制定、智財權保障、異業結盟、共同開發市場,以及供應鏈政策等。經濟部會在一個月內對業界學界所提意見討論,修正推廣LED照明光電的作法。
過去台灣在LED磊晶廠的製造實力一直名列前茅,但今年以來受到韓國和中國大陸的雙面挾擊,台灣快要喪失競爭優勢,國內市場小,希望政府能加強爭取出海口,專利、異業結盟部分,也希望政府能協助業者。
會中另有業者指出,LED產業上中下游的整合、資訊交換相當重要,對產品設計、消費者需求,以及技術進展,應有透明有效率的合作機制,希望政府可以當推手,鼓勵LED產業與照明廠異業結盟。
至於葉寅夫先前多次公開呼籲政府提供LED燈泡補助措施,與會共識是台灣不應走中國在製造端補助的路線,而是從二方面著手,一是在電力的補助,以及消費行為的補助。
不過,施顏祥表示,汰換LED路燈,是中央、地方政府直接合作,比較容易執行,政府對民眾的補助,則是牽動各部會,需要花較多的時間進行。
能源局表示,明年起經濟部將擴大補助LED產業,明年起陸續砸下7億元,選定基隆、新竹、嘉義為示範城市,全面換裝LED路燈和室內照明。預定換裝數量約5.3萬盞,三年完成。
經濟部也積極推動兩岸合作,經濟部計劃成立LED照明的旗艦大廠,並進一步規劃股權,由中國大陸、台灣和國際大廠共同出資。
我們的感想:
第一、經濟部承諾一個月內修正產業策略,推動兩岸合作,並成立LED照明的旗艦,以上如果真的能做到,將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但是我們認為執行有很大的難度,陸資無法來台投資新興產業,兩岸雖有搭橋計畫且LED為其中重點項目之一,但一碰到股權投資就會卡死,兩岸一定要從「技術合作」盡快深化到「股權合作」。
第三、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曾經表示,兩岸在LED照明產業,應該共同創立「中華牌」,成為民族品牌;國台辦主任王毅提出兩岸應加強新型產業合作,所以大陸在這一方面是有相同認知的。
第四、兩岸應合作打造LED產業鏈,從研發、生產創造、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全面佈局,專業分工,並且可以共同收購或整和日本、德國的先進技術。
綠能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經建會將主動積極協助綠能產業整合,除了在經建會委員會內檢討整體綠能產業,國發基金也會積極投資具整合的綜效的產業,她也認為國內相關產業要有競爭力,必須上下游整合,台電可出面扮演關鍵角色。
劉憶如今天上午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綠能產業在世界各國都有相關政策鼓勵發展,以韓國和大陸來說,都是以國家政策力量幫助產業,我們的產業要和人家競爭,政府也應該出面協助,經建會將主動出面,1個月內在委員會進行綠能產業檢討,以內政部為主,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做檢討,優先以不花錢又能獎勵的方式來進行。
劉憶如說,台灣有綠能相關產業,但上中下游不相往來,如果能從上游到下游整合供應鏈,就可以產生綜效。以綠建築來說,要整合就必須金融商品出面協助,因為綠建築蓋的房子價格比較貴,終端消費者現在可能不願意多拿出一些錢來買綠建築,如果在房屋貸款時設計先由銀行付給建商,以後省下來的電費再逐步還給銀行,這樣建商就會願意蓋綠建築房子。國外有這類制度,只要政策決定這麼做,實施上並不困難。
劉憶如表示,國發基金也會主動投資具有整合能力的產業,投資方式不是投資某家公司,而是整合方式,她與台電董事長談過,如果要扶植綠能相關產業,可以由台電出面成立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負責整合,專門負責整合綠能上下游產業,台電和國發基金都是股東,上下游產業公司入股,這個概念獲得回響,台電也認同。
我們的觀察:
第一、經濟部和經建會不約而同在上周對新興行業的產業整合表示關切,這是好現象。
第二、經濟部提到LED照明,而經建會則聚焦綠能,重點都是政府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第三、政府到底可以做什麼?政策?資金?市場?我們覺得首先要有跨部會的交流,至少應提升到行政院層次,其次要成立專門的投資機構,以資本的力量促進產業整合。
第四、台灣過去都是把問題丟給民間,政府從不插手過問,造成市場秩序混亂。但台灣民間企業除鴻海、廣達等少數大廠以外,多為零組件供應商,很難有資金和條件成為市場整合者。
第五、LED和太陽能在兩岸都是戰略新興產業,政府應積極探討海峽兩岸的合作甚至整合,才能共度難關,這是兩岸人共同的習題。
第六、PE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PE是「長期附加價值性資本」 ( long-term value-added capital ),價值被低估的優質資產和需要整合或全球布局的產業是其最有興趣投資的對象,政府應加速引進外資和PE,協助台灣轉業轉型。
國銀跨境併購
歐美出現債信危機,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近日表示,很多歐美銀行退出新興市場,此時正是台資銀行拓展海外市場的大好機會,金管會將鼓勵金融業跨境併購。
李紀珠表示,最近不少銀行申請到海外設立分行,像到印尼、新加坡、柬埔寨等,不過,設立分行的拓展速度還是很慢,鼓勵業者應該趁現在歐美銀行讓出市場的好時機,從事跨境併購。
不過,台資銀行的規模普遍不大,跨境併購的能力有限。李紀珠表示,大陸銀行經營能力比不上台資銀,但因規模大,在金融海嘯期間可以大舉併購外國金融機構。因此,鼓勵業者先壯大規模,再去作跨境併購。
財政部官員昨日表示,財政部政策也鼓勵公股銀行積極開發亞洲市場,包括印度、泰國及印尼都有很多發展機會。尤其最近泰國水患嚴重衝擊當地經濟,公股銀行若要併購當地金融機構,會是個不錯的時機。
官員說,最近財政部對於第一金、華南金及台企銀等公股金融機構現金增資案,從過去的保守態度轉趨積極支持,也就是基於如此的政策考量,希望公股金融機構透過增資,籌措更多子彈後,到亞洲市場積極從事併購等布局。
官員表示,國內金融業要走出去,區域化是第一步,而併購是展現能量最快速的方式,設立據點時間較慢,且東南亞國家對外資銀行新設據點也有較多的限制。
我們的觀察如下:
第一、這是金管會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跨境M&A,以前只有談到國內整合,所以意義非凡。
第二、東南亞絕對是正確的投資方向,太多國銀投資中國大陸,其實東南亞可能存在更大的商機和回報。
第三、能夠想到趁泰國水災撿便宜,說明金管會官員的市場敏銳度,值得肯定。
第四、歐美銀行退出新興市場,台資銀行可藉機併購,這是M&A的高招所謂「外退台進」,康師傅收購百事可樂(中國)也是相同道理。
第五、如何壯大現有銀行規模的確是要務,銀行要「走出去」,當然要先能夠「引進來」,我曾經多次呼籲政府應開放外資PE參與增資台灣銀行,協助台灣金融機構的區域化和國際化。像華南金控發行200億現增已經必須找策略性投資人才能完成,台灣市場太淺碟,散戶不可能支持十六家金控,四十家銀行的增資,滿足BASEL III 的需求。
第六、銀行和金控應加強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才有能力走出去,並在國際舞台上和亞洲及全球金融機構競爭。
去房地產化
近來,大陸房地產交易量萎靡不振,傳統9月、10月的旺季「金九銀十」,黯淡收場,變成「鐵九銅十」。作為傳統中國經濟發展的房地產引擎熄火,讓經濟走上「去房地產化」。
大陸的房地產在9月和10月出現降價潮、退房潮等現象,龍湖、首創、萬科、富力、恆大等大型房企,在一、二線城市的部分專案開始降價促銷出貨,部分降幅甚至超過20%。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創2009年9月以來新低,呈現「入冬」情勢。統計顯示,9月大陸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100.41,創造了2009年9月以來連續25個月的最低點。
今年7月起的房地產調控,更雙管齊下,一邊以限購、限價令的方式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從一線城市由點到面擴展到二、三線城市;另一邊則增加保障房供應,由政府在資金和政策層面強力保證,大力興建。前者去火抽薪,限制富裕階層重複購買的虛增需求,後者增加有效供給,價格低廉。自然會促使總體住房均價回落。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時代正在成為過去式。房價逐步回歸到合理水準。
如果不拆除房地產「一業獨大」這個資金密集的「攔路虎」,「十二五」經濟結構調整就很難推行。要扶植民營企業、發達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就不可能達到,實現產業升級就會遙遙無期。當資金和資源從房地產釋放出來,「創新驅動」才有發展的基礎和土壤。
中國經濟「去房地產化」時,就是剔除附加在住房上的投資和投機功能,實現居住正義,平均房權就能實現。去除把房子等同於「財富和貨幣」的符號化功能,房地產業就能回歸本位,暴利一旦不再,投機風氣就會減少,整體產業結構將優化發展。
我們的觀察:
第一、大陸房地產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北京宏觀調控的效果已經很明顯。
第二、大陸房地產泡沫化再次地證明馬政府日前開放台灣房地產赴大陸投資上限,在時機上是多麼地不恰當。
第三、另一方面,台灣的房地產在低迷多年之後,現在才正要開始起飛,ECFA的邊際投資效應正在發酵,台灣將成為外商亞洲營運樞紐(Hub)以及大中華功能性總部,陸資也在觀望來台的最佳時機,所以政府應適度開放外資和陸資投資台灣房地產。
第四、商業不動產包括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和大型商場(Outlet)是未來趨勢,台灣要做好整體規劃,讓更多的外資參與台灣的內需發展。
亞太資訊運籌中心
馬英九總統9日表示,台灣將與大陸共同興建從金門到廈門的海底電纜,完成後將成為世界各國進入大陸市場最近的國際海纜,政府將結合國際大廠創新應用服務研發能力及台灣資通訊應用能力,把台灣打造成「亞太資訊運籌中心」。
他說,我國政府將「創意研發」列為施政的重要方向,為發展B2C(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模式)多元創新應用服務,同時提升產業B2B(企業對企業)資訊運籌能力,目前正積極結合國際大廠創新應用服務研發能力和台灣資通訊應用能力,共同建立「亞太資訊運籌中心」。
馬英九表示,台灣除了有專業的基礎建設與成熟的法治環境,對外海纜連接更具競爭優勢,包括歐亞三號海纜、中美海纜與北亞海纜等都有重要功能,今年雅虎執行長卡蘿巴茲來訪時曾指出,日本大地震時,雅虎日本就是經由台灣的海纜才能持續連結到其他地區以提供服務。
去年兩岸簽訂ECFA後,雙方電信部門同意開放並共同興建直接連通對方的海纜,馬英九表示,該海纜從金門至廈門,一旦完成後,將成為美國、東南亞及世界各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距離最短的國際海纜,台灣的海纜連通也將成為國際間最重要連結至中國大陸的樞紐。
我們的觀察如下:
第一、Google CEO來台並在彰化成立 Data Center,HP 在台灣設立東北亞雲端支付中心,證明台灣的確有條件成為亞太資訊運籌中心。
第二、台灣地理位置優異,IT 技術先進,人才豐沛,產業鏈完整,都是吸引國際大廠的重要因素。
第三、「亞太營運總部」的概念太宏偉,其實台灣更適合做為各種亞太功能性的協調中心,「IT中心」、「支援中心」、「訓練中心」和「後勤中心」都是很好的定位。
第四、政府應更加開放,促進兩岸連結,做好投資服務,提升台灣投資環境,像 Google 及 HP 這樣的大型外資一定會進來,現在才是外商對台灣大投資時代的開始。
歐洲招商 (陸企)
一年前,赴非洲或澳洲買礦仍是大多數大陸企業海外投資首選。如今,擁有技術和品牌的歐洲企業,已成陸企海外投資和併購的頭號目標。據統計,今年前3季陸企在歐洲的併購案共35件,金額達103.52億美元,已超越去年全年。專家表示,歐洲資產在金融及債務危機摧殘後大跌,給陸企絕佳併購機會。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在8日開幕的第三屆中國對外投資洽談會中,最大特色就是來自希臘、波蘭、比利時、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外資促進機構和企業比往年明顯增加,他們在各場投資說明會上大力招商,希望能吸引陸企前往投資。
義大利引進外資及企業發展署外資事務部總監Giuseppe Arcucci說,去年大陸海外直接投資,歐洲僅占4.9%。今年陸企尤其是民營企業到義大利投資步伐加快,陸企看中義大利的市場品牌、創新及更先進的技術。
歐洲積極吸引大陸資金,陸企也加快投資歐洲步伐,這波投資潮中,陸企看中的更多是技術和品牌。
據清科集團研究中心統計顯示,今年陸企對歐洲的投資和併購交易成長快速,前3季在歐洲共有35件併購案,交易金額高達103.52億美元,超越去年全年。其中機械製造、汽車、食品飲料、化工原料及加工等行業的交易最活躍。
安永審計合夥人周昭媚表示,陸企投資歐洲領域集中在金融服務、製造、生產企業等。歐洲市場無論產業結構、企業類別和生產管理技術都是很成熟的市場,為吸引陸企的誘因之一。
泰樂信律師事務所德國法蘭克福分所合夥人黃群說,雖然歐洲企業成本高,但陸企並不擔心,「因為他們大多不在歐洲經營,目的是獲得技術或品牌。德國的機械製造、法國的酒莊、義大利的時尚品牌等都極具吸引力。」
我們的啟發如下:
第一、陸企趁在歐洲在金融危機大舉收購技術和品牌,時機非常正確。
第二、義大利快要破產,其時尚品牌極具吸引力,可以加緊收購,但台灣在這方面動作還不夠快,遠遠落後中國大陸同業。
第三、德、法由於經濟體質較佳,還有機會成為整合者,其餘歐洲各國的企業只能加速和亞洲買家靠攏。
第四、和中國大陸企業比較起來,台商更國際化,而且比較尊重對方,能夠創造互利雙贏的交易條件,所以大部分外資其實更偏好和台商打交道,法國達能 ( Danone )被大陸哇哈哈坑殺的故事對很多歐商來說仍是當頭棒喝。台灣不要妄自菲薄,應該積極加入這場海外投資併購的盛宴。
上海家化
上海家化歷時一年之久的股權改制终於落幕,最终“嫁了”中國平安。平安信託旗下的上海平浦投資有限公司最終擊敗海航商業控股有限公司,在該場併購戰中勝出。隨著上海家化成功改制的第一步,公司將擺脫國有機制的束縛,整體激勵水平,以及公司品牌管理和經營能力都將得到加強,公司作為國内優秀的日化行業龍頭企業,未来發展提速值得期待。而平安也作出承诺,要把民主品牌發揚光大。
受訪方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實際上是平安信託旗下平安創新資本全資子公司。據報導,平安方面人士透露,平安信託計畫以家化集團為基礎,推動日化主業之外的時尚產業,包括高端表業、精品酒店及旅游地產開發等。並且,平安信託承諾未来5年追加70億元投資,並將把其中的50億元都投向家化集團的時尚產業方面。
據悉,這一想法與上海家化的改制目標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非常貼合,因而印象分大增。此前上海家化集團上報给上海市政府的改制方案中,“定位為一家綜合性時尚產業集團,不光做化妝品與日化品,還將涉及手錶、珠寶、時裝以及精品酒店”的發展目標被作為重點解讀。
資料顯示,上海家化前身系上海家化有限公司,2001年3月在上證所上市,成為國内化妝品行業首家上市企業,目前國內化妝品市場被歐萊雅、寶潔等洋品牌雄霸天下,上海家化占國内化妝品的市場份額僅為1.5%,公司擁有六神、美加淨等普通大眾耳熟能詳的老品牌。
而此次公開掛牌方案也頗為“苛刻”:1)受讓方 5 年内不得轉讓股權,且上海家化實際控制人5年内不得發生變更。2)受讓方及其關聯企業與上海家化主營業務不存在同業競爭關係。3)受讓方需認同上海家化多元化時尚產業發展戰略,對受讓後公司有明確的發展規劃,並承諾受讓後公司將繼續使用和發展集團旗下的所有家化品牌,並著力提升相關品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4)受讓方需同意接受上海家化的整體改制職工安置方案,承諾受讓後將繼續履行職工安置方案,並保持原管理團隊和職工隊伍的基本穩定。 5)受讓方或其控股母公司的總資規模不低於500 億元。6)不接受聯合受讓。
而平安的最終勝出,業内均猜測與平安方面對家化未来發展及支持計畫闡述得更具吸引力有關,尤其打出復興民族品牌的招牌。據報導,平安競標文件中的另一亮點在於重量級人物的推荐。許繼電氣和雲南白藥的董事長均為平安方面寫了推荐函。此前,平安成功投資了許繼電器、雲南白藥、1號店等項目。這一點,為評委打分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而中國平安幾年前在增發中購得雲南白藥以後,該股價漲了近3倍。
上海家化2011年三季報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28.7億元,同比增長18%;淨利2.8 億元,同比提升34%。
我們的觀察:
第一、這是近年來少見的大陸重要國有資產公開拍賣,對外資和內資來說都意義非凡。
第二、由於上海家化屬於十二五最核心的民生消費產業,不同於以往金融或資源行業,特別有指標性。
第三、觀察上海家化公開拍賣的條件,和日前潤成收購南山人壽有幾分相像,只是台灣法規好像更為嚴苛,家化規定5年內不得轉讓股權而南山卻長達10年。
第四、上海著名的復星集團最後一刻鐘退出競逐行列,不知是為什麼。
第五、台灣不能只學習表面,若有任何國有資產想要出售,應開放外資和陸資一起角逐。台灣有財務實力和管理能力的集團不多,自設限制條件只會加速本土少數財團的坐大,讓財富分配更加不平均。
第六、另外一個和南山案相似的地方是平安信託承諾未來5年追加人民幣70億投資,並且把其中的50億元都投向家化的時尚產業。金管會為了確保南山增資成功,也要求潤成另外提撥10億美元(300億新台幣)信託。
第七、台灣應向大陸學習,運用多種靈活的手段,加速公營事業的民營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