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正確解讀Taiwan Next

(原文刊載於2011-11-23 旺報)

台灣可能還未走向世界,但是世界正在走進台灣。根據經濟部最新發表報告,台灣國際招商進入「總部經濟」的新時代,有多家外商以台灣作為亞太區域總部,經營型態包括區域運籌總部,區域知識總部及區域金融總部,預計2015年可以增加到300家。

 馬總統去年提出台灣3個目標定位,分別是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和外商區域營運總部。這些口號剛宣布時有點曲高和寡,但在ECFA簽署後的一年多時間,竟然逐步穩定地實現,不僅台灣設計發明屢獲國際大獎,全球知名企業亦先後來台投資,從事高附加價值的知識經濟活動;「台日投資協議」和其他FTA談判亦在進行中,過去十年台灣從未得到這麼多世界的關懷和肯定。

 吸引外資4個層面

 談到台灣的國際地位,外國人如何看台灣是重要指標,而兩岸關係又是關鍵。馬政府也許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外人投資數據假不了。Google在彰濱工業區成立亞洲data center; 惠普宣布在台設立東北亞雲端支付中心;AIA在台投資行動商務新模式拓展保險市場; 空中巴士計畫在台灣布局亞洲維修中心;這些都是最近以行動支持台灣的全球一流企業,證明台灣並未因為產業西移而空洞化,外商反而定位台灣為亞洲知識經濟營運中心。

 台灣吸引外資有幾個層面,第一是「科技實力」(Brain),即「Taiwan First」。台灣是亞洲的「知識經濟管理總部」,被多家外商指定為創新中心、知識中心和研發中心,台灣有完整的創新產業鏈,可以迅速將創意概念商品化。

 第二是「軟實力」(Beauty), 即「Taiwan Best」,包括文化創意和觀光旅遊。台灣可以做為精緻旅遊中心,大陸遊客可以來台體驗文化、觀光美容或醫療健診,從事不一樣的深度旅遊。台灣有大量商業設計人才受過西方教育的洗禮,又有東方文化的敏銳細膩,以致近年來能夠在國際設計舞台上大放異彩。

 第三是「橋樑與門戶」(Bridge),即「Taiwan Fast」。台灣是中國與世界的橋樑,有語言、文化、人才和管理等多項優勢,外商可以將台灣作為大中華管理中心、支援中心和運籌中心,藉由台灣平台進入大陸市場,減少協調障礙,促進區域交流,有效整合資源,快速取得成果。

 第四是「試營運市場」(Beta),即「Taiwan Test」。不管是科技業或服務業,外商可利用台灣市場作為試驗平台,成立區域行銷中心,了解市場需求,修改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再輸出到中國大陸和亞洲各地。台灣本身市場不大,但卻是亞洲其他市場最好的先行者。

 世界了解台灣,世界尊敬台灣,台灣才會有尊嚴。唯有靠開放的台灣,和諧的兩岸,台灣才能走向繁榮的未來。現在決定未來,台灣已經在對的道路上,是什麼決定了現在?

 精髓在於台灣連結

 台灣,就像電影《魔球》(Moneyball) 劇中所描述,是全世界最被低估的棒球隊。電影原著作者麥可.路易士說得好:「這個故事,是關於一群願意重新思考競賽本質,勇於尋找新知識的人,如何逆轉勝出。」台灣的全球大聯盟之旅,才剛剛開始。

 Taiwan Next 的精髓不只在於台灣認同,更在於Taiwan Nexus (台灣連結):連結

 兩岸,連結全球,還要連結歷史「Taiwan Past」。如果我們大家都能關懷歷史,掌握現在,擁抱未來,台灣的「品牌」(Brand)將會真正地走向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