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作空中國 金融西進 台泥 力成/超豐 Zynga IPO 鴻海/天津 壹號土豬 海通日商/海外併購 香港/金融中心 華為

作空中國
今年以來,曾紅極一時的中資股在北美資本市場遭遇集體作空。這場針對在北美尤其是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獵殺行動,被業內稱為「屠鯨行動」。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投資人表示,對沖基金經理休亨德利(Hugh Hendry)的作空中國基金今年累計已獲利逾52%。

知名作空者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已創建專門作空中國基金。查諾斯看準中國可能崩盤的房地產市場,作為他的投資工具。除了查諾斯,很多大型對沖基金(尤其是全球宏觀基金)經理也認為,對沖基金市場對中國增長前景日漸減弱的興趣正在增強。

新華社報導,隨著歐債、美債危機的發生使市場情況急轉直下,這為作空中資股提供了客觀條件。而事實也證明,作空那些將因中國經濟放緩而表現不佳的公司信貸,成為了2011年對沖基金行業最成功的交易手段之一。

中國全國工商聯併購公會、國浩律師事務所聯合發布的一份關於「在美中資企業問題分析及退市轉板策略」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資股集體遭遇「誠信危機」。惡化的市場環境再加上美方監管層不斷表態多家中資股財報造假,使作空中國的時機日漸成熟。

報告顯示,從2010年6月底到2011年11月12日,遭遇停牌退市的中資企業總數達到42家,其中,28家被勒令退市,6家主動完成了私有化退市,1家退回OTCBB場外市場交易,1家因破產而退市,另有6家企業的股票被停牌至今。

我們的心得:

第一、中國股市今年表現奇差,跌回十年前水準,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也因為假帳和財務問題遭到國際投資者的拋棄,「Short China」成為避險基金今年最成功的策略。

第二、還是一個基本原理–反向操作,當市場太熱或太冷時就是需要冷靜思考反向操作的關鍵時機,道理很簡單,但是投資大眾和上市企業還是永遠再犯同樣的思考錯誤。

第三、兩年前我在上海和一位大陸證劵同業閒聊,他就已非常關注Jim Chanos放空中國房地產的言論,當時這種看法是非主流,就像要放空Google 一樣,說明大陸還是有很多專業人士懂得冷靜的思考,不會為政策言論所左右。

第四、全世界經濟還在起結構性改變,投資的思維也要改變,在台灣完全看不到有長期結構性觀點的股市分析,還是跳脫不開「選舉行情」這樣的陳腔濫調。

第五、「作空台灣」-台灣還面臨前所未有的產業轉型衝擊,不只是四大慘業,金融業也會受到牽連。政府所有的政策都是短期導向,治標不治本。大陸崛起,台灣的優勢正在消失,台灣的定位極度不明確。雖然我們很熱愛這片土地,但或許「作空台灣」是2012年最好的投資策略。

第六、最近宏達電向花旗分析師提起告訴,實在荒謬,說明連台灣首富也無法忍受股價的直直落。台灣產業、台股的合理價值究竟為何?每個人的角度都不一樣,但言論開放的基本自由還是要維持,不能動輒以「內線交易」影響股價亂扣帽子。企業將外資視為禿鷹,就如同政府將PE 視為洪水猛獸,沒有必要,而且只會使外資更快放棄台灣,長期造成更大的傷害。

第七、最近選舉將近,政府一直邀外資喝咖啡,禁止放空言論。大家都看得懂這種假象,所以選舉過後一定快閃,爭先恐後下車。

第八、政府應該向宏碁學習,不隱藏自己的缺點,深刻檢討,果決地進行第三次改造,即使股價跌掉2/3也在所不惜。唯有了解真相,反省缺失,台灣才能再起,衝出全球陰霾。

金融西進
金控、本國銀行西進,將再開3管道,擬增設「小額信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及「消費金融公司」。金管會日前洽經濟部且獲同意,再增列此3項業別可赴對岸設立,最快明年初放行。

銀行業者說,小額信貸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是國銀赴陸最想設立的公司,主因是這兩大類公司除可立刻做「人民幣放款業務」外,還可做一般大陸人的生意,掌握客戶群,更可彌補各國銀目前無法做一般大陸人消金業務的缺憾。

據金管會初步規劃,這3項新投資管道,擬比照現行規定,也須由金控和國銀100%子公司轉投資設立,且全部投資額度,也納入現行金融業赴陸,以100%淨值為限的總額管控。

日前金管會洽經濟部意見後,經濟部已初步同意,擬重新公告可投資項目,將增列上述3項行業,一般預料最快明年初應可放行。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9月曾指出,將協助金融業以另類管道登陸,包括增設「小額信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及「消費金融公司」。

李紀珠當時表示,在台灣主計處的行業別裡面,並無上述3項行業,但大陸有。目前大陸銀行業正緊縮銀根,大陸台商融資困難,金管會將盡速與相關單位協商,讓銀行業可用上述3種管道登陸。

銀行局副局長張國銘昨也說,將持續協助金融機構在大陸拓展業務版圖,提供台商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據中國規定,國銀赴陸轉投資設消費金融公司,須向銀監會申請,且須有銀行背景當股東、申設門檻可能較高;至於小額信貸和融資擔保公司則由商務部管轄,申設門檻相對較低。

金管會指出,增設金融業3大登陸管道後,可幫助銀行迅速掌握客戶,增加據點,尤其是尚未取得大陸分行據點的中小型銀行,可藉此進軍大陸市場。

我們的感想:

第一、我們歡迎對大陸業務的開放與多元化。「小額信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及「消費金融公司」都是創新型業務,而且台灣金融機構在這方面有較多經驗和相對優勢。

第二、大陸的金融機構類型比台灣更多元化,所以在台灣行政院主計處的行業別內,才會沒有這3項行業。

第三、金管會願意主動協助業者開發大陸新業務,算是一大突破,值得肯定。

第四、陸資金融機構來台仍然沒有進展,令人不解。兩岸的開放一定要對等,台灣不該一廂情願,只期待大陸開放,自己卻什麼都不開放。

台泥
台泥(1101)趕在年底前再啟動一宗併購案,公司13日宣布以人民幣7億元(約新台幣35億元)向四川金石水泥集團收購旗下子公司,新增300萬公噸,讓台泥在大陸總產能達到6,030萬公噸,成為四川前三大水泥集團。

台泥表示,目前仍看好西南市場各項公共建設帶來的水泥需求,因此併購的動作還會持續進行,目標是2016年在大陸水泥年產能達到1億公噸,力拚成為大陸前三大水泥廠。台泥今年共啟動四起併購案,連同昨日宣布的併購案在內,實際成功的有三起。

台泥宣布,已向四川金石水泥收購四川泰昌建材100%股權,並間接持有滎經泰昌益通水泥及漢源長宇礦業,透過此購併案新增的水泥年產能300萬公噸,使台泥在大陸西南地區的水泥年產能達到3,330萬公噸。

另外,台泥在西南的布局還會加速進行,目前有很多好的標的在洽談中。由於四川在川震後水泥投資項目大增,然許多水泥廠在大舉興建後,又逢政府和金融單位緊縮資金,不少水泥業缺乏資金繼續經營,使整個西南區的水泥併購成為買方市場。

台泥目前在西南的布局,包括四川重慶年產能400萬公噸、貴州有900萬公噸、四川其他各地加計已有590萬公噸、雲南有140萬公噸,再加上今日公告的四川泰昌集團併購案新增的300萬公噸,使台泥在西南的布局已達到2,330萬公噸。

法人表示,台泥在西南的布局和在華南採不同思維,華南廣東、廣西的市場平坦而廣大,水泥廠需要不斷的擴大才能保住市占率,因此當地併購案屬賣方市場。

而西南地區因山多,城市往來不方便,水泥運輸到其他城市銷售也較困難,所以過去水泥大廠較少在單一城市大規模興建水泥廠,多是中小型水泥廠占據市場,如今大廠為進軍這些市場,只得能採個個擊破的模式,目前台泥在西南的策略就是採取此種方法。

我們的觀察:

第一、台泥這幾年專注本業,而且不斷在中國大陸併購,業績突飛猛進,專注 (Focus)與M&A是其成功兩大關鍵。

第二、台泥之前的佈局屬於華南,這二年深耕西南,已經略有成效。亞泥在四川也有進行併購,台灣水泥雙雄,同步逐鹿中原,令人驚豔。

第三、亞泥在金融融資方面的創新更超越台泥,除了ECB和GDR外,今年還成功利用香港資本市場發行了人民幣點心債。

第四、台泥幾年前將香港上市的台泥國際和嘉泥的香港上市子公司嘉新中國合併,算是相當成功的整合,對於台泥的中國佈局和規模形成,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而且雙方團隊的整合也相當順暢,創造了新的綜效。

力成 / 超豐
記憶體封測龍頭力成15日宣布,將以每股25.28元,總計不超過71.37億元,於公開市場收購邏輯晶片封測廠超豐30%到51%股權,是繼日月光以約259億元收購福雷電之後,台灣封測業第二大的現金收購案。

力成總經理廖忠機昨天赴交易發布此重大訊息表示,收購超豐後,可讓力成快速切入中低階邏輯封測,將邏輯營收比重由目前的2%增至二成,並形成技術互補;過去超豐客戶偏重國內IC設計廠,力成則專攻國外整合元大廠,未來可協助超豐引進國外客戶。

廖忠機表示,收購超豐每股價格25.28元,是委託專業鑑價機構依本益比、公司淨值、超豐13日收盤價前30個交易日均價等計算得出,收購金額在41.9億元至71.37億元間。超豐目前股價已經逼近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歷史低點。

廖忠機表示,力成今年底現金部位可達130億元,加上超豐現金部位約32億元,這次收購案,力成全數以自有資金支付。廖忠機指出,收購案完成之後,力成仍將專注在記憶體封測領域,力成的邏輯產品初期還不會轉移到超豐生產,但會聚焦在高階封測領域;超豐也維持獨力運作,但將獲得力成集團支援。

力成內部評估此併購案,約12年時間可回收投注收購超豐的資金,但業界則認為,未來晶片進入高階製程後,很多邏輯晶片必須與記憶體整合,雖然力成深耕三維立體晶片(3D IC)構裝和矽鑽孔(TSV)遠比許多晶圓廠還早,但這塊市場已被晶圓廠大腳跨進來,力成此時大舉跨入可能掀起價格流血戰的中低階邏輯晶片封測領域,能否如願,還是未定之天。

法人分析,力成在前進高階製程遭遇晶圓廠分食、DRAM應用成長趨緩的壓力下,跨足中低階又要與日月光、矽品正式交鋒,即使收購超豐,有助擴大勢力,未來還是一場硬仗要打。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筆策略與技術互補的交易,力成專長於記憶體封測,超豐則擅長邏輯IC封測。

第二、這也是大廠整合小廠的實例,力成是封測產業龍頭,超豐是二線廠。

第三、客戶層也互補,力成專攻國外整合元件大廠,超豐客戶偏重國內IC設計廠。

第四、力成手上現金充裕,M&A是活化現金最好的方式。

第五、這個案子是「產業控股公司」模式的再運用,財務顧問大華證劵也是大聯大產控一系列併購的財務顧問,可以看到大聯大的影子;力成邏輯產品初期還不會轉移到超豐生產,超豐也維持「獨立運作」,但將獲得力成集團支援。

第六、在不景氣的時候併購,可以用較少的代價,擴大企業版圖,創造雙贏。

第七、本案值得注意的是:(1) 不以換股形式,避免股本膨脹太大;(2) 不100%收購,則是不希望運用太多資金。整合完成後,力成成為集團控股公司,而超豐仍然繼續存在。整筆交易有策略的結合,避免了財務的稀釋,以及用別的架構可能造成主管機關批准的困難,在時間上恰到好處,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設計。

第八、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需要趕快整合,如果系統大廠整合有難度,至少應該從產業鏈的零組件供應商的合併先開始。另外最可行的做法就是「產業控股公司」,藉用M&A形成零組件的次集團,力成 / 超豐是一個可以學習的典範。

Zynga IPO
彭博社周一報導,以社交遊戲開發商Zynga為首的11家公司預定本周在美國首度公開發行股票(IPO),合計最多將募得38億美元資金,可望創下9個月來單周IPO金額最高紀錄。

美國自從受到歐債牽連,信評首次遭到調降後,IPO市場便自8月開始走下坡。但業界依舊預期,今年1至9月營收年增1倍以上的Zynga將吸引大批投資人搶購股票。

Zynga周四將在納斯達克股市進行IPO,交易代碼為「ZNGA」。Zynga預計以每股8.50至10美元銷售1億股,最多可募得10億美元資金,並將公司市值推向70億美元,相當於上一年度(9月底止)營收的6.8倍。

相形之下,遊戲大廠藝電(EA)市值73億美元僅是上一年度(12月9日止)營收的1.9倍,更加凸顯Zynga前景。杜拜3i資本集團管理總監尤斯里(AkramYosri)在Zynga說明會後表示:「Zynga營收可觀且公司持續開拓營收來源。」

預定周一進行IPO的商用社交軟體開發商Jive也順利搭上社交網站與雲端熱潮,專門提供線上專案協作軟體。該公司預計以每股8至10美元價格銷售1,170萬股,最多可募1.17億美元資金,並將公司市值推向5.73億美元,相當於上一年度(9月底止)營收8.3倍。

Jive不是唯一備受看好的雲端服務業者。近來除了同業SuccessFactors被思愛普高價收購外,RightNow科技公司也被甲骨文收購。巴德表示:「這顯示雲端服務業者具備策略優勢。」

我們的觀察:

第一、美國的IPO市場,和去年同期比較及和亞洲(香港)比較,今年的表現好得太多,代表美國經濟復甦還是很強勁,創新是最重要的推動因素,真正地發揮了作用。

第二、這波美國上市的關鍵字包括社群、遊戲和雲端,說明未來投資人看好的成長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經濟發展和這些趨勢好像沒有什麼關係。

第三、除了以創新帶動成長以外,這些公司較不受整體經濟成長。台灣一直說要朝「創新經濟」和「知識經濟」發展,政府和企業如何發掘經濟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是很重要,特別是那些被新創造出來的需求。我們不能用昨日的思維和手段來拯救經濟。「補貼、護盤」不是關鍵字,「轉型、創新」才是!

第四、雲端是台灣最好的下一個機會,可能比生技更有條件,政府要好好規劃,借力使力,特別要強調和外國領導廠商的合作,利用我們大中華地緣優勢和人才群聚,創造優質的環境,打造亞洲雲端資料處理和研發中心。

第五、轉型成功的一個關鍵是廣達,林百里兩年前就在談「雲端」,所以今年才能吃香喝辣,成為代工贏家,尾牙還能請到巨星五月天來演唱,其它人只能用跑步來慶祝。另外林董事長批評台大也非常有意義,代表要拋棄工程師「硬體思維」,多運用想像力,think out of the box! 我認為林百里是真正的 Web 2.0人物,足以獲選台灣2011年科技界「年度風雲人物」。

鴻海 / 天津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透露15日飛往天津,與國際繪圖大廠輝達(NVIDIA)簽署合作協議,傳出雙方將於16日與天津市政府簽署協議,市場研判可能與天津力推的超級電腦和雲基地計畫有關,搶搭全球超級電腦競賽和雲端運算商機。

不過,因為世界多國正就超級電腦展開競賽,對於高效運算(HPC)的需求大增,輝達用來搶攻高效運算市場的繪圖處理器Tesla,即已順利攻進中國大陸、美國、台灣、日本等多國的超級電腦供應鏈。其中,拿下目前中國最快、全球第二快的超級電腦「天河一號A(Tianhe-1A)」,就是採用7,168顆NVIDIA Tesla M2050 GPU和1萬4,336顆CPU。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設計的天河一號A,就位在中國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

由於中國大陸各地力推「雲基地」(即雲端運算中心),加上輝達今年度在北京舉辦的亞洲GPU技術大會上,高效運算成為重要主題,而鴻海本身在天津也設有生產伺服器的基地,占全球市占率約六成,市場研判,代表高效運算需求的雲端運算中心和超級電腦,應該是雙方與天津市政府的合作項目之一。

我們的感想:

第一、這個project為何不在台灣?NVIDIA老闆還是美籍台灣人,該公司也是台積電最大客戶之一,台灣有人才和產業鏈,比天津適合多了。

第二、中國大陸各地推廣「雲基地」企圖心值得我們注意,連我都不知道中國在天津有一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第三、兩岸也可以共同合作雲計算,台灣有地理、人才、技術優勢,不管是「聯中引外」或「聯外引中」都是可以運用的策略。

第四、硬體不是關鍵,必須要選擇特定的產業和應用面結合,比如說「醫療雲」。台灣不要什麼都做,應該選擇幾個具有優勢、橫跨兩岸的產業,才能後來居上,發揮綜效。

第五、鴻海和別人的合作極少有成功的案例,上次和太陽能巨人保利協鑫的合作不過三個月就完了,這次只是喊口號,我不看好。

壹號土豬
大陸養豬產業將再掀起新一輪整合潮。廣州知名豬肉品牌「壹號土豬」的創始人陳生證實,曾與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陳紹鵬密會,但尚未達成確定的合作專案。

陳生表示,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柳傳志頗看好農業,如果在品牌豬領域其希望有所斬獲,作為在大陸經營最好的品牌豬,「壹號土豬」的確是聯想的重點考慮對象。

2007年「壹號土豬」品牌剛上市時,銷售額僅人民幣3,000萬元(新台幣1.4億元);2011年整體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75%,超過人民幣4億元(新台幣19.08億元)。

「我們的淨利保持在十幾個百分點,明年的淨利預計將達人民幣1億(新台幣4.7億元)。」陳生說。

陳生表示,從資產資質來看,公司的確比很多農業股更為優質,上市肯定是考慮的方向。「雖然很多PE 主動來聯繫,但合作還為時尚早」,陳生表示,公司現金流很好並不缺錢,引入PE不是為了融資,而是改善公司治理結構。

知情人士指出,「壹號土豬」正在大陸本土範圍內,尋找類似的高端品牌豬作為合作物件,以此完成規模的快速擴張。陳生表示,消費品市場已經被各行業巨頭瓜分,唯有生豬養殖,處於極度分散的狀況,因此潛力巨大。

聯想控股在2010年成立農業投資事業部,分別投資廣東恒興股份公司、武漢梁子湖水產集團、江蘇武進立華畜禽公司等多家農業企業,涉足水產飼料、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領域。

作為柳傳志得意弟子之一的陳紹鵬,今年10月轉戰聯想控股,負責主持現代農業業務。

我們的心得:

第一、中國大陸農業企業正在起飛,成為創投投資的新熱點。關鍵字是有機、品牌與高檔農品。

第二、之前互聯網網易總裁丁磊投資養豬,品牌叫做「丁家豬」,非常叫座;高盛也在中國投資雨潤和雙匯兩大養豬企業,得到了很高的回報。

第三、台灣有最好的農業生技,農業發展卻沒有形成氣候,無法商業化、企業化經營。農民永遠是弱勢團體,只有在選舉時被抬出來做為口水的對象。雖說「精緻農業」是六大新興產業其中一項,但政府缺乏配套政策,無法輔導農民從「傳統農民」轉型升級為「知識農民」,台灣資本市場至今也沒有很具創新代表性的農業概念股,實在應該向中國大陸多多學習。

第四、聯想控股的轉型令人佩服,柳傅志最近第二次退休,未來將專注在控股公司作PE的投資。聯想旗下的弘毅資本已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本土PE品牌之一。不同於一般VC,聯想 / 弘毅一直在做產業鏈的整合,瞄準新興產業,串連關鍵環節,整合並發揚整體價值,並有「農業投資事業部」,養豬和水產養殖都是其中代表。雖然施振榮董事長的智融也相當有特色,但和弘毅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

海通
已截止招股並計畫本15日在香港掛牌上市的中國大陸知名券商海通證券,決定推遲其130億港元的IPO。知情人士透露,由於上周歐美股市動盪,大量機構投資者撤資,導致國際配售未獲足額認購,海通可能在明年第1季重啟上市計畫。

新浪財經報導,海通證券本次H股招股價在9.38港元至10.58港元之間,國際配售部分占95%,集資共約130億港元,原本預定本週四與另外兩檔百億大型新股周大福珠寶、新華人壽同日在港交所掛牌。

消息稱,海通原本國際配售已獲得足額認購,並初步計畫以稍高於招股價下限定價,但隨著上週四美股大跌,大量基金及其他機構投資者突然臨時即撤銷認購。這讓原本在上週五定價的海通證券臨時宣佈將定價日延至本週一,承銷團隊試圖在上週末力挽狂瀾說服投資者。

海通證券先前本已獲得美國私募基金Warburg Pincus及日本住友三井信託入股,成為基礎投資者,後更傳出獲得索羅斯基金、富達、華夏基金以及惠理基金認購,但仍不敵市況欠佳,需要延期上市。

無獨有偶,與海通證券同時招股的周大福珠寶也被迫將價格一降再降,最終以招股價下限15港元定價,集資額縮減到157.5億港元,少於此前上市的PRADA,失去今年上市「集資王」的頭銜。由於周大福上市後市值從預期的3,000億港元,跌至僅剩1,500億港元,其大股東鄭裕彤也無法擊敗李嘉誠登上華人首富寶座。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十二月大型IPO實在太多了,新華人壽和珠寶連鎖周大福勉強完成,都是以下限定價,海通證劵還是抵擋不住寒流,敗下陣了。

第二、今年九月中信證劵在香港順利上市,由於已經掌握了50%的碁石投資者 (Cornerstone investor),才能順利完成。中信是大陸第一大證劵公司,海通是第二,兩年前曾順利併購新世界集團旗下的香港最大證劵公司大福證劵,轟動大中華,創造大陸證劵「走出去」海外併購的先例。海通也有碁石投資者,包括知名的私募股權基金華平Warburg Pincus和日本三井信託,但數量沒有中信證劵多,碁石投資者幾乎已成為香港大型IPO成功的關鍵。

第三、香港今年IPO總金額較去年大減,十二月雖然有多家IPO上市,但是不確定是否能夠打敗紐約,成為2011全球IPO集資中心。從長期來看,香港股市已有很大的進展,外國公司上市越來越多,特別是全球精品行業,另外行業類別也日趨多元化。唯一比不上紐約的是創新型企業(如社群網站和網絡遊戲)和高科技企業。

第四、大陸A股股市今年表現奇差無比,但是長期A股還是全球企業最想要上市的地點,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PE設立人民幣基金,那麼多外資企業選擇在A股上市,雖然至少要多等待1-2年以上的時間,而且上市後還有一年的鎖定期。

第五、A股崛起,人民幣即將國際化,台灣資本市場的下一步是什麼?政府不能沒有長遠的戰略。

日商 / 海外併購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拜日圓升值之賜,日本業界今年海外收購迄今金額總計已超越中國,躍居全球第3,僅居美國和英國之後,這股收購熱可望延續到明年,消費用品業和製藥業料將出現大手筆交易。

根據Dealogic的數據,日商今年以來海外併購金額總計797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餘,並締造史上新高,其中,武田製藥以140億美元收購瑞士未上市藥廠Nycomed的手筆居冠。自Dealogic於1995年追蹤以來,日本是首度名列全球第3。

花旗集團証券投資銀行事業主管神保裕一表示,日本躍居全球併購者,原因之一是日商在跨國併購交易上越來越有經驗,使得決策速度加快。

營造設備製造商住生活集團是典型例子。大約5年前,該公司執行董事副社長筒井高志曾考慮收購義大利營造工程公司Permasteelisa,但當時約8億歐元賣價(以今匯率計算約10.6億歐元)令他卻步。

Permasteelisa去年再度求售,住生活集團捉住機會以約5.75億歐元買下。日圓強勢是原因之一,目前日圓兌歐元較5年前升值約35%,但是也因為賣方僅有兩家股東,讓協商變得單純,筒井高志表示,住生活集團當初就準備要迅速敲定協議。

投資銀行家指出,日商目前在全球併購競標上,比海外同業更具優勢,不僅因為日圓升值,也拜許多日商財務狀況強健之賜。

我們的觀察:

第一、日圓升值,日本需要分散海外據點,日本企業要轉型,所以掀起前所未有的海外投資狂潮。

第二、「台日投資協議」簽署,雖有不少日本企業到台灣來投資,但併購還不是很多。台灣政府和企業應該重視這個趨勢,鼓勵日商到台灣來大量併購。目前只有投資,M&A還不夠多。

第三、近期日商海外的併購以食品業為主,食品業也是台灣的強項,雙方合作可以共同進軍中國大陸,最近森永和旺旺的策略聯盟就是一例。

第四、日本具有創新技術,台灣高科技行業最應該探索和日本合作或整合,「聯合日本,共抗韓流」應為台灣高科技也得最高指導戰略,但現在好像沒有什麼成功的案例。郭台銘董事長曾經想在中小尺寸面板和日立合作,但日立最後還是選擇了和其它業者合併,成立三合一的「Japan Display」。

第五、二十年前,日本企業非常龜毛,策略過程緩慢,海外併購多半不成功。但過幾年日本企業已非吳下阿蒙,跨國M&A技能越來越成熟,值得台灣學習。

香港 / 金融中心
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報告顯示,香港首度打敗英國和美國,躍居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城市。美、英名次各滑落一名,分居第二與第三。

世界經濟論壇13日公布年度金融發展指數報告,以經商環境、金融穩定度、金融市場、資金市場的寬度和深度、以及金融服務可親度等七項指標,檢驗全球60國的金融發展狀況。

結果顯示,香港的排名從去年的第四名爬升到榜首,主要受惠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與保險等非金融服務領域帶動。美國與英國排名退步則是受金融穩定度下滑拖累。

報告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餘波正持續阻礙企業尋求融資,也造成經濟成長低迷不振。此外,近九成接受調查的國家融資情況都未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透過股市籌募資金也還是很困難。

其他亞洲國家中,新加坡退步一名到第四名;日本名次上升一名至第八;南韓上揚六名到第18名;中國也爬升三名到第19名;澳洲排名沒有變動,維持在第五名。

檢視一國金融發展程度的指標也包括IPO和併購交易。研究學者指出,今年這兩項活動「大幅下滑」,主要可歸咎於證券市場凍結和次級房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業景氣低迷。

不過,亞洲國家在經濟成長與金融體系較強勁的優勢支撐下,展現抵抗危機的韌性,因此IPO和併購項目的得分普遍有改善。

彭博蒐集的資料顯示,今年全球IPO規模比去年萎縮35%,跌至1,750億美元。去年IPO年增逾1倍至2,850億美元。顧問公司Z/Yen先前針對金融專家的調查報告顯示,倫敦打敗紐約和香港,保住全球最佳金融中心的頭銜。

我們的感想:

第一、香港成為新的全球金融中心,實至名歸,雖然IPO的集資總額低於去年,但是今年在人民幣業務上大有長進,成為新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第二、台灣要注意香港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龍頭的趨勢,多多利用香港平台,不要還整天在作「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春秋大夢。

第三、香港成功的關鍵是法治和透明,讓國際投資人有所依循,這一點台灣永遠追不上,政策不明,無形的黑手一直在背後干預,已經對招商引資形成嚴重的障礙。

第四、香港另一個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擁有國際化的各種專業中介人才,這一點台灣也遠比不上。台灣對專業服務不重視,無法形成價值,更無法為企業創造價值。

華為
中國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華為預估5年內的營收將成長3倍,達到1,000億美元的水準,並計畫投資200億元人民幣(下同)興建全球總部,目前正大量收購或租下深圳廠房,以因應未來企業擴張的需求。

蔣尊玉提到,華為創辦人兼總裁任正非計畫在2016年之前將公司的營業額提高到800億~1,000億美元的水準,而為了達到此一目標,華為需要大量廠房來擴充產能。任正非甚至表示,「只要有周邊有廠房,都會租下來,而且廠房不需要業主裝修」。

據了解,華為近年來憑藉著電信通訊設備與終端設備業務,使得業績連年高速成長,原本的廠房已不敷使用,這次投下鉅資在龍崗坂田崗頭購地,很明顯是用於擴張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市場人士指出,相較於富士康近年來逐漸將產能從深圳移轉到中國大陸各地,同樣在深圳起家的華為卻選擇留在深圳,並且還大手筆增加投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深圳市政府對於華為的支持。

我們的觀察:

第一、富士康被要求逐漸搬離深圳,華為卻可以大筆加碼投資,為什麼?因為華為是中國大陸自主創新企業的超頂級代表性企業,華為以模仿抄襲起家,但現在已有強大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通訊網絡 / 雲端才有未來,NB / PC比較沒有未來。雖然富士康是替蘋果代工,但是附加價值太低了。

第三、台灣應該加強和華為的合作,美國基於國防理由,把華為擋在外面,但是台灣沒有不和華為合作的本錢。台灣應該運用兩岸民族情結,共同和華為創造「華人雲端中心」的新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