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商業周刊專欄:面對現實!不管有沒有中國,你的工作環境都將劇烈變動

「最近有一個單位辦青年創業大賽,時間快截止了,還是找不到足夠多報名的團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請我幫忙。」
我的朋友是一個協會負責人,和許多其他非營利組織都有良好關係,我們聊天時談到了這個現象。
「這個活動每年舉辦,去年此時報名參加的隊伍是今年的三倍,主辦單位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問題。」
Well,我可以想到的理由是:第一、年輕人都去搞學運和抗議活動了,沒有將精力放在創業上;第二、年輕人對台灣未來前景感到悲觀,影響創業意願。
如果這是真的,值得我們正視。年輕人代表了台灣的未來,政府又積極地鼓勵創新和創業。創業的種子熄火,不管是什麼原因,對台灣絕不是一件好事。
你會去創造一個事業,代表你有一股激情。激情可以是興奮或憤怒,假如年輕人對現況感到憤怒,將精力發洩在抗爭上,這不算壞事,至少還有機會將能量引導到創造性的事物上。但如果年輕人心已死,對未來灰心絕望,整個社會前進的引擎就會失去動力。
很多跡象顯示,對台灣未來感到悲觀的不只是年輕人。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首季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和去年同期比較,衰退高達九成,顯示台商鮭魚返鄉熱度急凍。
經濟部官員說,主要原因是土地取得不易與尋求人困難。這是老問題,以往去大陸投資的台商多半為製造業,台灣現在已不適合製造業,未來的希望在服務業,但……我相信台商看到台灣社會環境的轉變,對於返台會三思而後行。
至於陸資來台,就更不用說了。去年陸資來台投資金額較前年未有成長,今年第一季也衰退九成。
What about其他國家?經濟部長表示,學運已讓美僑商會、歐僑商會、日僑商會對台投資產生顧慮,為尋求解決之道,將親自邀三大外國商會說明。
有一個數據我尚未去研究,就是台灣資金外流的速度。前一陣子政府推動人民幣離岸中心及開放自由經濟示範區金融業務時,吸引了一些台商資金回流,但未來走向值得關切。
任何現在事件都會影響未來。如果你仔細分析,你會發現未來比你的想像要更快來到。每個人都會根據他對未來的預期調整策略和腳步,到最後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台灣正面臨一個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大海嘯,你不一定知道原因為何,但人們有深深的不安,就像大地震前鳥會驚飛、狗會嚎吠。
我們已進入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謂的「不連續的時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在這本1969年的經典作中,他分析當時美國學生反越戰暴動,並指出動亂只是徵兆,這些社會症狀反映出更深一層的社會轉變,症狀本身不是社會改變之處,它只是海嘯,發生在海底的地震才是實際現象。
杜拉克指出不為人知但正在改變經濟、政治和社會的「不連續性」包含四個領域:一是新技術;二是取代「國民經濟」的「世界經濟」(也就是全球化);三是「新多元主義」,即社會已超越傳統政府及制度,台灣「公民社會」興起即為一例;最後是「知識資本」取代傳統生產要素,成為創造價值的來源。
杜拉克之所以偉大,在於他45年前就預見未來,指出「政府最引人注目的特質,似乎就是無能」。社會多元化會導致中央權力式微,各個機構不再是圍繞著政府(太陽),而必須互動合作、共同存在,反而較像有多顆恆星的銀河系。
杜拉克對知識、知識分子和知識經濟的洞見也超越時代。他表示知識是現代社會的核心資源,但教育卻和社會需求脫節,「學生不求上進,反映了學校和老師的無能。」
他又指出學生通常只問「社會虧欠我什麼?」,但更應該先問「我虧欠社會什麼?」學生享有特權,但要負起責任,大部分學生沒有準備好面對這個問題。
根據杜拉克說法,我們不要去期待一個大政府、萬能的政府,不管那一個黨執政都一樣,這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未來是知識工作者的時代,大巨變的時代,我們要有系統地學習新知識、精進技能,才不會被淘汰。未來的工作環境會面臨劇烈變動,和中國無關。
很多我們所熟知的工作都會消失或減少。高速公路改電子收費,900多位收費員瞬間失業。未來汽車是智慧汽車,可能不再需要很多駕駛;大樓乃智慧建築,也不再需要管理員。
不只藍領勞工受影響,白領階層亦然。最大衝擊在金融業,網路將重塑未來銀行面貌。另外一個是教育,對於資源過剩的台灣影響特大,大學教授將集體失業。
台灣是否過度傾向資本主義仍有待爭議,但我們對社會公義的拿捏會決定台灣的未來。杜拉克指出所有「社會救贖」的企圖都是失敗的,詹森總統提倡「大社會」及「向貧窮宣戰」,卻一敗塗地;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公開藐視工會,卻一再獲勝。最近的例子是馬英九課證所稅,兩邊都不討好。
服貿、核四不會單一決定台灣的命運,台灣的命運早已被決定了。不連續的時代、多元的社會、無國界的世界決定了台灣的未來,這不是你我或馬英九的意志所能主宰的。
上周看了「美國隊長2」,這不只是一部動作片,更是用大數據預測未來的預言,你的命運已被決定了。
相信你心中的假設,做你該有的應變吧,as soon as possible!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商業周刊專欄:這就是台灣人!不懂想像「未來」,只是一直想像「被害」

Luke,Ma@flickr, CC BY 2.0

  「我最近研究的題目包括互聯網金融,以及和新經濟有關的商業模式。」

  我在北京和一位企業大老見面,他以前是國營事業的領導,現在已經退休,自己管理一個投資基金,他請助理拿了一本書送給我。

「這是我最近在看的書,叫做《奇點將近》,是在一次政府高層會議,一位副總理和我們提到的。所謂的奇點是一個臨界點,當它未來來臨時,技術發展將無限制的進步,超越人類傳統智慧發展,作者預測時間會在2045年。」

我大吃一驚,一是因為年紀這麼大的人,竟然可以擁抱那麼新的觀念;二是震撼這麼專業相對冷門的書籍,居然有中譯本,而且還形成討論風潮。

Raymond Kurzweil(雷蒙·克茲威爾)是著名的未來學家,二年前加入Google成為工程總監。他曾成功預測許多未來技術,包括手機語音識別,以及自動駕駛的汽車。”The Singularity is Near”《奇點將近》是他2005年的書,提出人工智慧指數化發展後將邁向「技術奇點」的可能。

簡單的說,今天一部個人智慧手機都超過1970年代的一台巨型電腦和能力。Kurzweil預測,到了2019年,一台1,000美元的個人電腦將具有與人腦相當的運算力;到了2029年,將會比人腦強1,000倍;到了2045年,將比所有人類智力總和還強十億倍。

三十年後,電腦已進步到可以複製智力不斷攀升的自己,將創造出一個無法控制的「奇點」。奇點其實是物理名詞,代表引力無限大的點,就像黑洞,沒有東西能從那裏脫離。
我問我朋友他研究奇點的目的為何,畢竟可以超越人類、自我進化的機器智能是電影裡才有的情節。

「我們非常關切『人工智慧(Articial intelligence)』。今天中國互聯網發展,已在數量和質量上領先世界,很多新商業模式被創造出來,徹底改寫傳統遊戲規則,比如說馬雲的餘額寶。我們研究互聯網,並不只是發掘一些短期電子商務的賺錢機會,而是要探討如何利用網路帶來更多長期的創新和改變。」

其實這正是Google決定聘用Kurzweil的初衷:想像並開發未來一切的可能。過去一年,Google收購了全球十幾家重要的人工智慧領先研究機構,最終目標是設計出涵蓋甚至超越人類智慧的超級大腦。

商業周刊(1379期)製作了一個機器人專題,也提到兩位MIT教授合著的「第二個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我們正經歷人類史上最神奇的兩個事件:網路,與真正的機器智能,這將根本性改變全球經濟格局。」

機器時代的關鍵不只是機器人,而是機器人的腦袋,也就是人工智慧,有一天它會超越人類智慧。現在的機器人只是取代藍領階層的工作,但將來會取代大部分中低階層白領的工作。
我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悲觀。我們還陷在PC時代走不出來,中國大陸已昂首邁向互聯網時代,利用網路改變生活、顛覆現況並創造未來。郭台銘董事長很自豪鴻海已有關著燈、用機器人操作的無人工廠,但看看中國大陸,人家現已開始利用網路布局人工智慧。
差別在哪裡?硬體和軟體。台灣和日本還在花很多力氣探討那個「外殼」,不論是NB、平板或手機,但美國和中國卻著手研究如何利用網路來創新。

人之所以偉大,不同於機器,在於想像力,特別是想像未來的能力。台灣的危機,不管是領導人、政府、企業和民眾,在於沒有想像未來的能力。由於不知道未來能增加什麼,大家只想拼命地抓住過去,保持現在。

舉例來說,必須要等到張忠謀董事長出來講「物聯網」是”the next Big Thing”之後,我們才會突然覺醒,趕快去了解物聯網是什麼。

我們的想像,都是錯誤的想像,想像中國大陸會對台灣「木馬屠城」,會派成千上萬的人來滲透台灣開美髮院,控制台灣人經濟和思想,這就是我們的想像力,並非來自市井小民,而是來自高級知識分子。

以前我們擔心大陸會以軍事解放台灣,現在又擔心「以經促統」,其實中國何須銀彈?用互聯網就好了,馬雲的淘寶即可達成這個目標。大陸可利用「大數據」(Big Data)分析台灣,用更好的方式、更優的產品、更佳的代言人學習深化台灣。我們看不見台灣的未來,或許大陸反而可以找得到。

上周在北京參加研討會,一位專家提出為什麼一定是「大陸的台灣」,為什麼不能是「台灣的大陸」?
從服貿學運來看,台灣的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除了可以改變現況,更有潛力創造未來。我們是要在政治上繼續橫闖,還是要放眼未來大中華經濟將能量釋放?

懷著激動的心情,周末我將上個月在美國買的預測互聯網顛覆未來的新書”Big Bang Disruption”一口氣讀完,也重看了一遍加來道雄(Michio Kaku)的《2100科技大未來》,但我仍然想像不出台灣的未來是什麼?

或許有一天,在明日的中國旁邊,人們會發現昨日台灣的價值,那是最珍貴的遺產。
We are small and slow, poor but happy, Taiwan is the best 小確幸 in the global Chinese society.
難道這就是我們所看見的未來?

中國信託,台灣人壽,台滬證交所,MOU,中美晶,昇陽科,富士通,Panasonic,證券走出去,遊戲橘子,五礦,三安

中國信託 / 台灣人壽
中信金與台壽保併購到期日為20日,不過台壽保大股東龍邦國際興業公司董事會日前已決議,併購案到期後,將不再展延,並且「終止原股份轉換契約」,等於宣示中信金與台壽保合併破局;昨天中信金對此表示「不解」,台壽保與龍邦都不願置評。

據了解,龍邦國際是台壽保最大股東,持股比率37%,並握有3席董事;台壽保今天董事會將討論併購契約展延案,由於龍邦國際搶先表明「不同意」,合併案幾已確定破局。

去年10月間,中信金與台壽保共同宣布「聯姻」喜事,合併條件是,1股台壽保換1.44股中信金,併購金額約266億元,雙方約定420日為換股到期日;同年1220日兩家公司同步舉行股東臨時會通過合併案,中信金與台壽保「聯姻」只差「最後一哩」,即金管會審查過關。

不料,今年3月中信金涉及內控問題,被金管會重罰1000萬元,相關轉投資案被迫暫停,台壽保併購案因此無法送審,本月下旬,金管會解除審查禁令,但合併時嚴重落後,勢必無法在420日前完成換股作業,中信金要求延展、修改購併期程,台壽保大股東龍邦表明「反對」,演出「悔婚」戲碼。
據了解,合併案破局主要原因,是何超蕸擔任董事長的川盟金融擬收購龍邦以每股28元、溢價約3成,收購龍邦公司,初期先買19%,最終將收購至少50%股分,龍邦經營權易主,連帶中信金與台壽保合併案也生變。
針對此事,龍邦國際興業昨天公告,公司並無相關議案討論,特此澄清。記者去電公司及發言人手機,都無人接聽。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信託和台灣人壽的合併有很大的synergy,若不能成功將是件很可惜的事。

第二、中國信託原先可能太自信了,認為台灣人壽一定是自己的,但沒有想過會有國外的買家

第三、台灣人壽的價值大家都看得到,畢竟市場上已沒有類似中型績優的人壽保險公司是立即可以買到手的。

第四、香港何超蕸可能有結合陸資,比較敏感,就像幾年前港資前來買南山人壽一樣。買龍邦建設是很聰明的布局,一則間接持有,再則有可以照顧大股東的利益。

第五、因為中國信託形象好,台灣銀行和獨立董事才會出面力挺,否則很少有外部股東強力表達和大股東不一樣的立場

台滬證交所/MOU
台灣證券交易所有關人士透露,繼「滬港通」後,上海證券交易所近來與台灣證交所密切接觸,雙方將很快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加強雙方資本市場合作。預估未來包括股市互通、互編指數、股票雙掛牌等都有合作可能性。

21世紀經濟報導稱,該人士表示,台灣證交所歡迎陸企赴台上市上櫃,對券商股及在A股掛牌的台企都是利多,目前具有台資背景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海鷗衛浴、信隆實業、晉億實業、漢鐘精機、斯米克、羅普斯金、宏昌電子、環旭電子。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先前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期待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盡快通過,以推進包括兩岸股市等一系列金融合作。他稱,證交所與上交所進行的合作探討包括股市互通、互編指數、企業到對方交易所掛牌上市等一系列內容。

報導指出,目前台灣的人民幣存款為2,684億元(約新台幣1.3兆元),寶島債約150億元(約新台幣739億元),如沒有人民幣回流機制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剩餘人民幣存款的去處將非常有限,存款增速很可能減緩,導致相應證券行業可發展的一系列產品,包括人民幣ETF、人民幣基金等都將無法推行。

除了與上交所合作外,台灣證交所也在積極推進全方位國際化。本月15日,李述德率台灣證交所訪問新加坡交易所,商討包括股市互通在內的一系列合作。目前,台灣證券交易所已與20多家國際交易所簽訂MOU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曾預告,除檢討擴大當沖以外,還研議鬆綁海外台商回台上市,將陸股投資須專案申請的持股比率,從30%提高至50%以上,推出「類T股」,鼓勵優質台商回台掛牌。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和上海簽署滬港股直通車,造就了台灣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 MOU的背景。
第二、大中華資本市場正形成一個板塊,彼此勢必會進一步融合。

第三、和其他國家交易所簽MOU,可能比不上和上海一家交易簽署MOU來的重要,這就和FTA的簽署一樣,意義完全不同。

第四、雙方除了ETF以外,也包括「類T股」,也就是陸資持股比例不超過50%的股票,包括十多家已經在A股掛牌的台商股票。

第五、看來T股不會立即開放,金管會會先開放「類T股」,大約有十多家台商,可以先回台上市。

第六、不過「類T股」沒有什麼好公司,總數又太少,所以意義不大。金管會在這裡踩剎車,是為了政治正確。

第七、政府如果有前瞻性,應該和大陸證監會探討一次性開放10-20家績優大陸A股來台上市,可以從市值、獲利、行業或是代表性來選擇合適的公司。

第八、兩岸MOU的合作不應只限二級市場,更應延伸到一級市場。

中美晶/昇陽科
業界傳出,台灣第二大太陽能矽晶圓廠中美晶有意於下半年合併台灣第四大太陽能電池廠昇陽科,中美晶藉此成為台灣太陽能業垂直整合布局最完整的集團,合併營收將大增約四成,躍居台灣營收規模最大的太陽能業者。
中美晶目前與昇陽科有交叉持股關係,中美晶持有昇陽科約9%股權,昇陽科則握有中美晶約4%股權。一旦中美晶吃下昇陽科所有股權,將是台灣太陽能業首樁上游矽晶圓廠合併下游電池廠的個案。但兩家公司昨(16)日均否認合併傳聞。
業界分析,兩家公司若合併,中美晶可取得強而有力的出海口,昇陽科也繼獲得宏達電董座王雪紅等勢力入股之後,再獲得有「併購大王」之稱的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青睞,兩強結合,將串聯台灣太陽能上下游實力,發揮垂直整合綜效。
近期中美晶已啟動上限6,000萬股、總規模近30億元的募資計畫,預計在今年6月的股東會通過後啟動募資作業。市場推測,中美晶這次大動作募資,就是為了備妥下半年出手併購的資金;雙方合併可能透過換股或換股搭配現金收購方式進行,應會以中美晶為存續公司。
中美晶目前太陽能矽晶圓年產能為850MW(百萬瓦),規劃擴產至1GW10億瓦);昇陽科目前太陽能電池產能為880MW,也正朝1GW邁進。中美晶昨天股價跌1.25元、收48.95元;昇陽科昨天漲0.25元、收23.25元。
中美晶集團先前已布局太陽能最上游多晶矽到最下游系統端,合併昇陽科之後,在台灣太陽能矽晶圓產能規模維持第二位,太陽能電池產能也具有台灣前三大廠的實力,是台灣垂直整合布局最完整的太陽能相關集團。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晶不愧是台灣最會整合的太陽能業者。

第二、中美晶和昇陽科原先已有交叉持股,所以合併也是自然的事。

第三、中美晶啟動30億元募資計畫,以致給予市場很大的想像力。

第四、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相當有企圖心,而且非常國際化,相信他不會只將M&A觸角侷限於台灣,更會延伸到海外。

富士通/Panasonic
富士通和Panasonic公司據報導已達成協議,最快今年秋季合併系統晶片設計與開發業務,新公司設計的晶片將委外代工,市場預料台積電將承接相關訂單,是最大的受惠者。

日經新聞報導,因合併而產生的新公司資本額將達500億日圓(4.88億美元),富士通與Panasonic各持股四成與兩成;日本開發銀行將提供剩餘資金,且可能取得優先股。新公司將成為無晶圓廠企業,未來會把設計好的晶片外包出去生產。
法人指出,台積電通吃全球主要晶片設計代工訂單,富士通與Panasonic合資的新晶片商開始運作之後,預期也將在台積電投片,成為挹注台積電業績的動能之一。

富士通和Panasonic去年2月即宣布這項合作計畫,之後持續針對持股比率等細節進行協商。兩家公司計劃轉調約3,000名員工至新公司,其中可能有八成來自富士通,相關智慧財產權也一併進行轉移。

富士通在無線通訊及影像處理領域具技術優勢,Panasonic則專精家電控制技術。兩家公司也將合作提升車用及家用晶片效能。
富士通與Panasonic都極度重視重整半導體業務,Panasonic最近公布計畫,試圖向以色列及新加坡公司出售日本及海外廠,並裁減半數晶片部門人力。

另一方面,富士通在2012會計年度認列重整晶片業務等措施的相關非常損失約1,500億日圓(14.7億美元),並出售微控制器及類比晶片業務給美國快閃記憶體大廠飛索(Spansion)。

此外,富士通考慮開放投資基金等金主,投資位於三重縣的核心半導體廠。富士通去年2月原擬出售該廠並與台積電共同成立製造公司,但後來無疾而終。
今年初富士通宣布完成28奈米系統單晶片(SoC)設計,並開始接受客戶下單。
儘管富士通自有晶圓廠,但在與Panasonic新合資公司的晶片將委外外代工,預料採用新製程設計,可能更加依賴台積電。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科技大廠習慣相互合併,抱團取暖,先前已有爾必達、瑞薩、Japan Display等成功案例。

第二、台灣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差,等到想整併的時候已經錯過最佳時機。

第三、台積電原先曾考慮併購富士通,後來還是放棄。

第四、台灣IC大廠可以順利整併,INCJ (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台灣沒有這樣的機構。

第五、另外日本的銀行也積極的支持產業整合,這是台灣銀行要學習的地方。

第六、中國大陸IC產業興起,政府又給予大量支持,台灣的IC業者一定要加速整併,才能維持競爭力。

證券走出去
台灣證券業由周邊主管機關帶隊跨大步走出去,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將於今(16)日率隊赴新加坡交易所談合作,首要是引進新加坡第一檔「雙幣雙股」個股揚子江、跨境ETF及切入東協交易平台,與東協地區交易所連線,國人可直接買到東協國家的優質股票。

今年可說是台灣證券業國際「行動化」元年。

據了解,此次李述德赴新加坡交易所主要洽談項目為商品互掛,包括引進新加坡交易所跨境ETF、「雙幣雙股」與切入東協交易平台的合作計畫,前兩項商品的合作建立在人民幣離岸中心前提下,尤其希望引進以人民幣計價ETF,在人民幣計價交易平台下,進行「雙櫃台」交易機制,投資人可以新台幣或人民幣買賣交易。

除了證交所,櫃買中心也由董事長吳壽山帶隊,第2季啟動一系列國際聯盟策略計畫:5月赴英國參加第16屆台英商務協會聯席會議,包括金融專業服務、寶島債、資訊產業、觀光及文化創意等議題,其中在寶島債部分,與倫敦交易所合作架構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此行程主要的任務。

之後,吳壽山將轉往愛爾蘭,尋求在生技產業上的合作機會。吳壽山說,6月赴德國交易所,洽談寶島債合作,並洽談建立購債平台,透過該平台讓德國人投資寶島債,國人亦可透過平台投資歐債,最快年底前上路。

期交所國際化努力多時,今年首度開花結果:515日,台指期及台指選擇權將首度「出口」到歐洲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吸引國際資金買進該二項商品。
此外,期交所及期貨公會正聯手,與大陸期貨協會進行兩岸之間指數相互授權的相關協商,希望兩岸期貨商品相互掛牌交易,最後引進美股道瓊指數、S&P 500指數期貨也來台掛牌。

雙幣雙股是指一檔股票同時擁有兩種幣別,以兩個股票號碼在同一市場進行交易,投資人可自由選擇以那一種幣別買賣。

雙幣雙股最早是香港交易所在20114月提出構想,201210月香港上市的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發行人民幣新股,是香港第一檔雙幣雙股,目前新加坡雙幣雙股為揚子江船業。

證交所建置外幣交易平台,首要以人民幣為優先幣別,商品鎖定ETF、股票等,主要是複製香港交易所成功的經驗。其中ETF規劃,證交所將採「雙櫃台交易」:國人可以新台幣、人民幣自由買賣,除了將推RQFII雙櫃台的ETF,也希望引進鄰近國家ETF

證交所表示,以香港來說,香港ETF市場在推出AETF後,提高散戶投資比例,加上香港運用RQFII的優勢,推出人民幣與港幣雙櫃台模式,讓機構法人可運用兩種幣別,在價格出現落差或匯率變動時轉換,不僅提高ETF規模及流動性,也使香港ETF規模大躍進。

證交所為爭取台灣成為繼香港後另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引進或自行推出雙櫃台ETF及雙幣雙股,都可讓台灣資本市場更具國際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證劵市場面臨區域資本市場整合的趨勢和壓力,勢必應有新的作為。

第二、台灣和東南亞交易所的合作是正確的方向,雖然台灣人對東南亞股市興趣並不是很高。

第三、「雙幣雙股」是一個可以探討的方向,但揚子江已經在新加坡和台灣分別掛牌,所以再提沒有意義。

第四、以人民幣計價ETF,在人民幣計價平台下,進行「雙櫃台」交易機制,香港和新加坡都有先例。

第五、重點不是ETF掛牌的幣別是人民幣,而是ETF的內容究竟為何,從新聞上看不出來細節,但將來應好好規劃,比如說設計以A股為標的物的ETF

第六、雙幣雙股只是短期權宜的作法,我認為從長期看台灣證交所應該和大陸交易所共同籌組新跨境的人民幣交易平台,或者是引進外資交易所策略股東。才能真正推進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

遊戲橘子
線上遊戲商橘子(6180)與南韓遊戲大廠納克森(Nexon)的經營權爭議落幕,納克森繼今年1月底釋出橘子19%持股後,近日再次申報轉讓剩餘的14%股權,由國內創投公司承接,並在14日盤後完成鉅額交易。

納克森原本持有橘子近33%股權、約5.22萬張股票,曾為橘子最大股東。隨著該公司的策略考量。加上一直無法介入橘子經營權等因素,最後決定出清持股,也讓這場經營權爭奪戰正式畫下句點。

橘子強調,雖然納克森已出清橘子股權,但雙方合作關係仍然相當密切,今年的遊戲產品業務也會持續往來,不會影響公司營運。納克森出售的股權,是由國內創投公司承接,至於未來創投公司是否派代表進入橘子董事會,將在6月股東會召開前正式對外說明。

據了解,納克森原本持有的33%股權中,有10%由橘子經營團隊購回,另外23%分別由國內三家創投公司買下,但橘子不願透露買主資料。目前橘子董事長劉柏園及關係人的持股比例已超過30%,是第一大股東,其餘單一股東持股比例都未超過20%,橘子已穩固經營權。
法人認為,橘子與納克森長久以來就存在經營理念不合的問題,經營權爭議也成為橘子近年營運表現的絆腳石。這次納克森出清橘子股權,由創投公司承接,有助於橘子順利執行各項營運決策,帶動營運重回正軌。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納克森二年前曾經要收購遊戲橘子,現在已經落幕。

第二、但當初納克森由於在台灣受到行政阻礙,以致未能成功併購橘子。對於台灣企業保持獨立自主,這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外資投資台灣,這是不好的範例,顯示台灣的政策透明度很低。

第三、台灣一定要有清楚的遊戲規則,落實公司治理,才能吸引外資和陸資前來投資台灣。

第四、韓國企業和台灣企業看來還是文化不合,彼此要合併有一定的困難度。

第五、兩岸遊戲和電子商務產業前景看好,遊戲橘子當然希望掌握自主權。

五礦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昨(14)日宣布,旗下的五礦資源將聯合另外兩家國有企業,斥資人民幣58.5億美元(約新台幣1,755億元),向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 Xstrata plc)收購秘魯一處銅礦,成為大陸迄今最大一筆海外礦業收購案。此一收購案一旦完成,也將大幅提高大陸對銅礦的掌控。

市場顯然正面評價這宗交易,五礦資源昨日在港股上漲8.82%,收報港幣1.85元,嘉能可則上漲0.25%,收報港幣40.6元。

中新社報導,五礦將收購的秘魯南部這處銅礦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銅礦項目,預計2015年投產,投產後前五年的年產量將超過45萬噸銅,之後為30萬噸。

收購完成後,中國五礦可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銅礦生產企業和全球前10大銅礦生產商之一。
中國五礦總裁周中樞表示,這項收購案符合中國五礦和五礦資源的長期發展戰略,將進一步優化中國五礦的礦業資產組合,並與公司現有業務產生良好的戰略合作。
阿思達克財經報導,嘉能可表示,出售所得款項將即時且大幅降低公司的負債狀況,公司也將繼續物色再投資的機會。

該交易仍需獲得秘魯政府、中國政府及五礦資源股東大會批准,可望在今年第3季完成交割。

華爾街日報報導,銅價自年初以來下跌9.6%,中國五礦選在此時買入這處銅礦,主要考量應該是逢低買進、放眼長期。

銅的用途廣泛,包括用於生產電腦、冰箱、汽車和電纜線等。中國的銅消耗量約占世界供應總量的40%,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放緩,但仍將需要大量的銅來推進城市化,或用於汽車、電器製造,中國政府改善輸電基礎設施的重大舉動也增加銅需求。
大陸市場研究機構清科研究中心發布,大陸企業今年第1季併購交易高達359件,其中,海外併購占48件;從併購金額看來,房地產業以55.49億美元交易額居首,占第1季併購金額23.9%

證券日報報導,清科研究中心日前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大陸企業併購市場火爆,第1季完成359件併購案,年增71%,涉及金額232.08億美元;大陸企業也致力拓展海外市場,併購國外企業共48件,金額為90.64億美元。從併購金額來看,房地產業以55.49億美元遙遙領先其他行業,占第1季併購總金額23.9%

清科研究中心曹紫婷表示,第1季併購業務最活躍的無疑是房地產業;未來房地產業將面臨整合洗牌,行業競爭從土地儲備、融資、市占率、區域拓展、人才和產品設計等多方面展開。

北京商報以3月為例稱,房地產業無論交易量還是併購金額規模都位居各行業之首。數據顯示,3月房地產業共有17筆併購交易,占所有企業併購量11.7%。其中,披露金額的交易16件,金額達14.02億美元,占所有披露案例總金額15.1%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大陸至今最大一筆海外礦業收購案,有一定意義。

第二、像這類型併購,都是從中國第一走向世界第一,代表中國企業全球整合的企圖心。

第三、全世界只有中國大陸才會進行這種天然資源的併購,歐美產業彼此之間的整合已告一段落。

第四、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商「嘉能可」(Glencore Xstrata)去年合併對手後負債上升,需要藉由收售資產來改善財務結構。

第五、銅礦處在相對低點,對五礦來說是相對良好投資時機。

大陸面板
友達總經理彭双浪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表示,大陸面板業產能大開,將在2015年超越台灣,成為全球第二大面板生產基地,加上近期大陸有意將面板進口關稅倍增至10%,都將對台灣業者造成威脅。

他說,面對大陸面板業快速崛起,友達正以提升品質並加強與大陸彩電廠合作外銷市場因應。至於大陸有意大幅調高面板進口關稅,他則認為此舉是「兩面刃」,短期雖有保護當地業者的效果,但也可能造成大陸廠商競爭力下滑。

大陸8.5代面板生產線2015年時將增為八至九條,屆時將超越台灣,成為僅次於南韓的全球第二大面板生產基地。彭双浪日前參加大陸深圳「中國電子資訊博覽會深圳光電顯示周暨彩電節」,並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發表以上看法。
彭双浪坦言,礙於市場總體需求減緩,加上財務考慮,過去三年台灣面板業未再擴充產能,但並未停止技術提升、擴大應用等腳步。

他說,友達現有的投資規模很大,並占全球15%的面板供應量,應該思索如何創造價值比較重要;友達加快4K2K、曲面、窄邊框、廣色域等技術應用,這不是擴大產能就能做到的。友達折舊多出的現金,都將用於技術創新。不過,適當時候,友達也會適度提升產能。

針對大陸有意將面板進口關稅從5%提高到10%,彭双浪認為,提升關稅是「兩面刃」,對大陸面板廠可以起保護作用,但也有很多例子,保護愈好,產業競爭力愈差。
他說,提升面板進口關稅,大陸面板廠高興,但彩電品牌,消費者卻會增加稅收負擔,加上8.5代線切割的產品有限,許多面板還是需要進口,如果關稅提升,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透露,台灣與大陸有經貿合作談判,一直想把面板放進去,但至今還沒列入貨物貿易框架裡面。他也一直提醒大陸,提升關稅是否能起到真正作用,而且品牌客戶強烈反映,一旦加稅,難免向消費者加價。

因應大陸可能提升關稅,彭双浪說,大陸每年生產1.3億台電視,其中境內銷售4,000萬台,外銷9,000萬台。因為外銷電視的面板進口關稅可以退還,友達會與彩電品牌在外銷上加大力度,降低相關衝擊。友達昨天股價跌0.2元,以11.7元作收,美國存託憑證(ADR)逆勢以下跌約0.5%開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面板廠產能大開,不僅對台灣,甚至對韓國都形成嚴重威脅。

第二、台灣對於面板如友達和群創未來不可能再以量取勝,只能走專業利基路線。

第三、大陸也有意將面板進口關稅提高,說明兩岸科技產業已經從合作邁向競爭,對台灣形成沉重打擊。

第四、大陸的電視產業,主宰了面板產業未來的發展。由於有龐大的市場和本土家電產業,大陸面板產業有在地優勢。

三安
大陸LED廠三安光電昨(14)日公布2013年財報,根據外電媒體報導,該公司去年營收達人民幣37.32億元,獲利年增近28%,達人民幣10.36億元,換算為新台幣約48.69億元,超越國內多數LED廠。其中晶片營收約新台幣122.2億元,僅次國內龍頭大廠晶電(2448)。
去年國內有實質獲利的LED廠不多,大陸三安光電卻繳出相對亮麗財報,該公司昨(15)日公布全年度財報,獲利高達新台幣48.69億元,營收達37.32億人民幣,換算約當新台幣175.4億元,年增率為10.97%。
根據當地分析師的計算,去年三安光電營收37.32億人民幣中,LED晶片營收約占26億元,平均毛利率接近25%,貼近當地分析師的預估值。據此換算,晶片營收約當新台幣122.2億元,去年第4季的平均毛利率約26%,分析師預期三安晶片毛利率可望持續提升,第2季甚至有變相漲價的可能性。
與晶電2013年營收相較,晶電營收約222.41億元,三安光電晶片規模約當晶電的55%;大幅超前璨圓的43.68億元。
此外,大陸分析師也看好未來2年照明市場的爆發性,包含路燈、商用照明、家用照明將全面性由LED照明取代,並認為三安光電是唯一一家可大量、穩定供應封裝廠晶片的廠商。
今年國內各大LED晶片廠普遍擴產減速,僅晶電維持穩健的擴產步伐,穩定增加機台數,然三安光電今年擴產仍舊積極,去年就釋出今年預計新增100台機台的樂觀計畫。
三安目前持有璨圓股份19.77%,璨圓去年仍處於調整期,全年虧損12.8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2.7元;不過從今年3月開始,璨圓營收明顯改善,第2季營收在產能滿載、良率提升之下,營收季增率將達50%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安是大陸最大的本土LED公司,去年參股台灣第三大業者璨圓。

第二、去年三安的業績並不好,但現在卻大為改善,說明LED市場特別是LED路灯可能越來越成熟。

第二、作為市場龍頭,三安有中國大陸政府政策的支撐,業績肯定不會差。

第四、三安現在只是璨圓的小股東,未來若要增持股份會有困難,因為經濟部當初要求其不得控股璨圓。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騰訊, 敦泰 旭曜, 私募債, 百度 攜程網, OUB, 滬港股質通車

騰訊
近期美股網路股退燒,香港上市科網股周一開盤隨之重挫。股王騰訊7日一度跌破港幣500元,最終收在港幣501.5元(約新台幣1,995.5元),創馬年新低,一個月市值蒸發約港幣2,700億元(約新台幣1.07兆元)。新浪財經分析,近期資金由新經濟股流向傳統舊經濟類股,致科網股承壓。傳統藍籌股及中資股早前積弱多時、估值偏低,目前投資價值顯現,吸引資金由估值過高的類股流向傳統股。另有分析稱,本月將陸續公布的首季業績,將成科網股走勢關鍵,倘若業績「過得去」,或有助紓緩跌勢。

受累美股科網股急挫,那斯達克指數近期疲弱,上周五更大跌2.6%,為兩個月來最大跌幅,引發香港科網股重創。有分析稱,估值過高是美股科網股近期轉弱主因,投資者開始擔心科網股首季業績能否符合預期。目前那斯達克指數成分股平均本益比高達31倍,比標普500指數的17倍高出很多。發燒了一年的電子商務、社群網路類股近來持續破底,讓即將掛牌的新浪微博蒙上陰影。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依據新浪微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首次公開發行(IPO)資料,定價區間為1719美元;預估市值約在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30億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80億美元。

去年第4季新浪微博每日平均用戶數季增4.2%6,140萬戶,是成立以來最低增幅。過去一年,其最大競爭對手騰訊WeChat(微信)單月平均用戶數倍增,達3.55億戶。美股方面,臉書掛牌不滿兩年,營運長Sheryl Sandberg已出脫過半持股。金融時報指出,臉書在20125IPO時,Sandberg持有4,100萬股股票,經多次出脫,現僅剩1,720萬股,持股比例降至0.5%。臉書上周五跌4.61%,收在56.75美元,創129日以來新低;較310日歷史收盤高價72.03美元下跌21.2%

美股科技股上周大跌,香港科網股跟隨外圍走低重挫。騰訊控股昨日大跌4.48%,險守港幣500元關口,股價跌破100日均線(513元),自37日高點港幣646元起計累積跌去22%,市值蒸發港幣2,702.8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技股在美國經濟復甦和新經濟風潮的推波助瀾下,已經漲了好一大波,現在回檔修理並不讓人覺得訝異。

第二、臉書掛牌不到兩年,CEO持股已脫一半以上,股價當然不會好。

第三、美國和中國internet股價太高,但是台灣相關的類股太少,估值和外國同業相比並不算離譜。

第四、互聯網社群類股持續破底,對於即將上市的新浪微博影響打擊很大,IPO估值已向下修正1/4

第五、另外對準備上市的電子商務類股如京東商城和阿里巴巴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第六、台灣若要急起直追,唯有開放淘寶和騰訊這些公司到台灣來進行業務拓展以及併購,否則可能永遠連別人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敦泰 / 旭曜
觸控晶片大廠F-敦泰7日董事會通過,將以14.8的換股比例併購國內驅動IC廠旭曜。以兩公司昨日收盤價計算,收購溢價幅度高達8.4%,併購價值相當於87.92億元。旭曜總經理廖明政表示,未來雙方將以取得全球行動裝置市場三分之一市占率為初步目標。

市場陸續傳出大陸面板廠京東方及美商觸控IC新思(Synaptics)都有意併購旭曜,不過最終由F-敦泰出線,雙方併購完成後將由旭曜繼續上市,F-敦泰於股份轉換完成後將下市,換股比率為以每一股F-敦泰普通股換發旭曜4.8股普通股,併購及股份轉換基準日暫定為201512日,未來新公司股本將達40.5億元。

整併後新公司董事長將由原F-敦泰董事長胡正大擔任,旭曜原董座黃洲杰將不會擔任新敦泰董事任何席次,成為敦泰的單純股權投資者,以昨日收盤價計算,雙方合併後市值將約為234億元,併購價值相當於87.92億元。旭曜受惠於業績看好的激勵,昨日股價上漲1.8元,收在57.8元,F-敦泰則是上漲1.5元,收在301元,以兩家公司昨日收盤價計算,F-敦泰相當以溢價8.4%併購旭曜。

F-敦泰表示,雙方將於6月底召開股東會,未來旭曜的主要股東凌陽將成為單純的股權投資者,不會占有「新敦泰」(指合併後的旭曜)的董事會席次,凌陽持股「新敦泰」為11%,是「新敦泰」單一最大股東,原敦泰的董事會成員會進入「新敦泰」,管理的控制權都會由敦泰接手,股票代號還是旭曜的「3545」,但在合併基準日後,會選擇適當時間,讓旭曜更名為敦泰。

胡正大表示,顯示與觸控兩大產業整合的趨勢明確,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上游零組件整合也是指日可待,F-敦泰與旭曜在人才、技術與產品上高度互補,合併後也不會有裁員的考量,透過雙方整合,將結合各自的競爭優勢,加速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與導入。廖明政則指出,F-敦泰與旭曜目前分別在觸控晶片及驅動晶片全球的市占率都約25%,其中在大陸更是過半,將會進行相關整合技術的開發,力拼在未來全球行動裝置市場中取得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占率。

我們的看法:

第一、IC設計產業將持續整合,聯發科和晨星帶動了產業整併的熱潮,現在才剛開始。

第二、這是第一家F公司併購台灣上市公司的案例,雖然說F公司也是台灣背景。

第三、顯示與觸控兩大產業的整合,帶動了上游晶片業的整合,”Convergence”是未來電子業值得重視的趨勢,也是M&A的泉源。

第四、本案之所以能夠順利談成,人才、技術與產品的高度互補性是關鍵因素。

第五、合併後的新公司在中國大陸和全球市場的市佔率均有顯著成長。

第六、胡正大是教父級的人物,所以由他出面有相當大的可信度,整合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第七、旭曜原先美商和大陸京東方都有計劃併購,我們樂意看到最後出線的贏家是一家台灣公司。

私募債
大陸私募債違約風潮有擴大的跡象,繼首檔私募債「13中森債」爆發兌付風險後,另一檔「12華特斯」的發行人近期破產重整,能否如期兌付也陷入不確定之中,發行近兩年的中小企業私募債,近期可能陸續爆發兌付風險。隨著相繼出現的違約訊號,使得原本難以發行、承銷的私募債雪上加霜,部分券商、投行人士乾脆找銀行做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讓銀行承擔爆發風險後的問題。

21世紀經濟報導,浙江安吉縣法院日前受理私募債「12華特斯」的發行人浙江華特斯公司破產重整案,並指定相關債權人於本周日對債券進行申報。由於「12華特斯」將在20151月到期,能否如期兌付備受關注。根據「12華特斯」募資說明書披露,該公司在20129月的淨資產人民幣2.83億元(約新台幣13.8億元),資產負債率72.86%。市場人士形容,「無法想像資產這麼好的發行人在兩年後陷入破產重整境地」。

浙江華特斯先前亦在建行、交行及工行申請授信,總額度逾人民幣5億元(約新台幣24.5億元),可能為債權人索償帶來不確定性,成為繼「中森債」後出現風險的第二檔私募債。徐州中森通浩於2013年發行的私募債「13中森債」,在上月底出現利息違約,是近期繼公司債「超日債」後可能出現的第二起利息違約事件;惟債券擔保方中信海達上周向投資者承諾履行擔保義務,暫緩可能到來的違約風暴。

被稱為「中國版垃圾債」的私募債推出以來將近兩年,當下正面臨付息或到期兌付高峰。金融數據公司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本月有16檔私募債面臨付息壓力,其中「13大宏債」等五檔私募債付息金額在人民幣2,000萬至3,000萬元(約新台幣9,750萬元至1.46億元)不等,高於先前暴露違約風險的「13中森債」。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中小企業私募債這兩年飛速成長,帶動了債劵市場和理財產品的發展。

第二、中小企業私募債違約的情形值得重視,未來很有可能形成連環爆。

第三、大陸銀根緊縮,中小企業從銀行借不到錢,只好改走私募路徑。

第四、大陸理財產品所涵蓋的資產各種債劵都有,從國債、地方債、城投債到私募中小企業債,中小企業債違約對理財產品的影響值得觀察。

第五、中國大陸金融這兩年的發展真的是「摸著石頭過河」,像互聯網金融(餘額寶)和中小企業私募債都是很好的例子,大陸監管機關允許有限度的創新試點,再根據市場狀況踩剎車,只是不知道這一次會不會連環引爆中國版的金融危機?

百度 / 攜程網
大陸「百億級」網路旅遊帝國現雛形。搜尋引擎龍頭百度旗下去哪兒網,擬與線上旅遊代理商(OTA)攜程網合併,估計合併後雙方市值將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0億元),雙方若順利合併,將稱霸大陸線上旅遊服務市場。此次,並非攜程首次傳出「緋聞」,今年3月,有消息透露,阿里巴巴欲入股攜程,而去年騰訊也被傳欲與攜程合作,但後來都不了了之。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指出,攜程和去哪兒兩家線上旅遊平台正在進行合併談判。這意味著控股去哪兒的百度,將進一步控股大陸最大線上旅遊平台網站攜程。對此傳聞,百度、攜程雙方不予置評。業界推測,攜程網和去哪兒可能的交易模式,從合作關係到完全合併等。消息人士稱,目前這兩家公司處在早期談判階段,也有可能不會達成最終協議。對所有權結構和融資方法等問題也尚未作出決定。艾瑞咨詢分析師表示,「強強合作」將達成共贏局面。

對於攜程來說,因為重度依賴搜尋引擎獲取流量,因此與百度合作非常重要;對百度來說,線上旅遊廣告收入占比很大,和攜程合作有望進一步改善這塊收入。專家分析,攜程和去哪兒專注於不同領域市場,如果兩家公司最終合併,攜程市值約70億美元,去哪兒網市值約30億美元,則新公司估值至少將會達到100億美元。對於線上旅遊平台,大陸網路三大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早有動作。

騰訊投資「藝龍」,百度投資「去哪兒網」,阿里巴巴投資「佰城旅行網」。不過,從市占率上來看,一旦去哪兒和攜程牽手後,將無疑成為OTA版圖霸主。近年來,網路三巨頭愈演愈烈,以O2O為主線,三巨頭多次出手併購。其中,阿里巴巴和騰訊更是針鋒相對,在叫車軟體、點評網站、電商網站等領域較勁。艾瑞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隨著大陸中產階級在休閒和娛樂上支出漸增,到2017年,大陸線上旅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5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攜程網是大陸線上旅遊服務龍頭,如果和「去哪兒」網合併,對於大陸線上旅遊服務版圖將造成龐大影響。

第二、百度的併購進度遠遠落後阿里巴巴和騰訊,所以非常需要找出新的業務方向。

第三、大陸互聯網產業正快速整合中,三大龍頭彼此跨入對方的領域,業務型態變得越來越像,也帶動各個互聯網應用產業的整合。

第四、百度比其他兩家有更強烈的慾望併購攜程網,因為終於可以打造一塊他們絕對領先的業務,但是百度的市值不如競爭對手,最後如果進入bidding,百度的銀彈不一定能確保勝利。

第五、隨著新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大陸中產階級興起,休閒和娛樂的支出急遽增加,不管是虛擬和實體都有很多併購案例,上海复星集團對地中海俱樂部 (Club Med) 的併購就是一個例子。

OBU
金管會10日宣布,今日起開放投資台股的國內投信基金及境外基金,可以到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銷售,上限不逾30%,可望帶動更多資金投資台股,擴大台股動能,也有助國內投信事業商機。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目前國內投信基金投資台股比重未逾30%者,共有317檔,金額5,424億元;境外基金則有1,014檔,金額2.9兆元。

官員表示,這些基金因投資台股未逾30%,國內投信可以發行多幣別基金方式,將外幣級別部分拿到OBU賣;境外基金部分,上述是經核准的基金,因OBU可賣未經核准的基金,因此未來可以拿到OBU賣的範圍更廣。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張國銘表示,OBU業務大鬆綁後,對境外客戶辦理外幣信託業務,除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外,其投資標的組合內容不得涉及新台幣計價商品。

為擴大國內投信基金的銷售通路,並擴大金融機構業務範疇,金管會經洽商中央銀行後,將開放OBU得受託投資於「境外基金」,以及「國內投信事業發行含新台幣級別的多幣別基金的外幣級別」等涉及新台幣計價商品的基金商品。但這類基金投資在國內證券市場的比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價值的30%。換言之,有投資台股的境外基金,以及有投資台股的國內投信發行的多幣別基金,在投資台股等國內證券市場不超過30%的情況下,都可以拿到OBU銷售。

官員表示,今天就會發布這項函令,即日起生效。投信業者可以推出含新台幣計價的多幣別基金,並將其中屬於外幣計價級別的基金股份,拿到OBU銷售;投信業發行較多的外幣是美元跟人民幣。舉例來說,募一檔多幣別基金100億元,其中有20億元是新台幣計價、30億元以人民幣計價、50億元以美元計價等,其中,人民幣計價及美元計價部分就可以拿到OBU賣。對國內投信業者來說,最強、最了解的就是台股市場,這些都是業者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到OBU銷售,應有助業務拓展,並鼓勵業者研發更多的創新商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對OBUOSU的開放令人驚喜,幅度超過原先預期。

第二、服貿因為政治理由被卡死,但兩岸金融仍然因為自由經濟示範區以及OBU/OSU而有很大的商機。

第三、只要台股比例不超過30%,基金就可以拿到國際金融業務部分行 (OBU) 銷售,大大擴大現有市場規模。

第四、投信可以發行含新台幣級別的多幣別基金的外幣級別,未來會有更多大中華基金產品。

第五、未來的關鍵還不是產品銷售,而是如何設計更多創新的產品。台灣已向大中華財富管理中心跨出一大步,但同時也充滿了挑戰。

滬港股質通車
中國總理李克強10日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表示,中國將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兩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與發展。該制度第三季底可望啟動,其中,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

香港分析師表示,施行後,將對香港市場就有重大影響,大陸資金可望藉此來港。以港股目前每日成交量600多億至800多億元,資金的活水流量可期。受此利多消息影響,昨日陸港股市均表態上漲,且成交量較前日有所放大。上證指數上漲29.06點,收在2,134.3點,漲幅1.38%;恒生指數更呈現「逆轉勝」走勢,原本港股昨天盤中一度下跌近百點,但滬港將試行互聯互通經證實後,恒生指數隨即反彈,最終大漲343.79點,收在23,186.96點,漲幅1.51%。

滬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後,大陸投資者可買賣香港藍籌股、兼具H股及A股的股票,以及恒生指數大中型指數成份股;在大陸投資者資格限定上,初期僅限於機構投資者,以及證券帳戶及資金帳戶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投資者。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昨晚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的晚餐會時表示,這不但可為大陸的長期資金提供更多投資管道,提升A股股價估值,同時有助於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肖鋼並以「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為題發表演講。他稱,此事已討論多年,最終在不修改兩地法律及雙方投資人交易習慣下終能落實,可說是全球獨特的機制。滬港通上路後,並不會取代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下一步證監會還將擴大QFII的投資額度,並放寬准入資格。此外,下一步還將開放大陸與香港的基金互認,這是兩個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內容。同時,證監會也將繼續支持陸企赴港上市、放寬香港資本進入大陸,且兩地期貨市場也能進一步擴大合作。

另外,肖鋼去年3月中旬才接下證監會一把手,對比去年以中國銀行董事長身份出席大陸全國兩會的模樣,當時他還是滿頭黑髮,昨天不但幾乎白頭,且面露滄桑。顯示A股市場的疲弱不振以及投資人的期待,都讓肖鋼肩頭擔了不小的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2007年大陸中央曾經計畫「港股直通車」,但隨即因為配套措施不足以及人行的反對而叫停。

第二、這是次的直通車是雙向,和07年的規畫不同,也更值得期待。

第三、這個政策對於大中華資本市場的融合與交流有重大的影響,台灣資本市場已經逐漸被邊緣化。

第四、台灣證交所現在正計畫加入東協交易平台,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是台灣人對於東南亞資本市場的興趣遠不及香港和中國大陸。

第五、台灣應該盡快成立人民幣離岸交易平台,可以自己打造,也可以和中國大陸合作,利用上海自貿區或昆山的政策,將台灣自經區和中國大陸自貿區結合起來。目前上海自貿區已計畫成立「國際股權交易平台」,昆山也有類似的想法。


第六、這和金管會原先規劃的T股不同,T股主要是一級市場,但滬港股直通車以二級市場為主,而且多半是A+H大型國企股票以及恆生綜合大型指數成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