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生,你聽得見我們講話嗎?」。
我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看見幾個護士在床邊關心地望著我,我想動,但完全動彈不了。
「你的手術已做完了,現在加護病房裡,我們在你喉管裡插了呼吸管。你的手被綁起來了,我們怕你因為不舒服去亂動呼吸器,你一定要好好忍耐噢!」
我三天前住進這家醫院,被診斷出肺炎,整個胸腔都受到感染,以致必須動手術徹底清除。
原先我只是感冒,但因為忙碌一直沒有根治,更糟糕的是我血糖過高,完全喪失抵抗力,讓細菌迅速蔓延,一發不可收拾,醫生說這是一種糖尿病併發症。
這次我在醫院休養了二個禮拜,觀察了許多事情,也有不少感想。
首先,醫院是一個複雜的生態體系,由許多部分組成,就像製造飛機,不容有任何失誤。因為每個病人情況都不一樣,所以無法標準化量產,管理醫院比管工廠要困難得多。
其次,人體也是一個生態體系,每個器官都緊密協同運作,互相依靠,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可能影響到全身,就像珊瑚礁一旦死亡,整個海洋生物鏈都會受到影響。以前我想也想不到血糖會和肺炎有關。
再者,要讓生態體系順利運作,「溝通」很重要,醫生、病人、護士、操作各種機器設備的人員,都必須在第一時間精準互動。
生態體系是現在最熱門的關鍵詞。馬雲最近到台灣演講,支持台灣年輕人創業,加入阿里巴巴的「生態系」。小米剛完成一百億美元募資,市值高達450億元,目的也是為了打造生態系統。
MIT教授伊藤穰一最近造訪深圳後,表示「他徹底被震撼了」,在深圳,他體驗到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涵蓋人才、技術和先進製造能力,並和矽谷接軌。
台灣這幾年生態體系崩壞,特別在高科技產業。台灣有不少優秀人才,和不錯的企業,但沒有辦法成功,因為大環境不對。
在服務業我們尚可見完整生態體系,如7-11,另外醫療業和農業也有,但面臨少子化、高齡化,未來危機四伏。
台灣年輕人最嚮往的公司,前年是王品,去年是長榮及鼎泰豐,這些都是好公司,但比較美國人的選擇(谷歌、蘋果)和中國大陸(阿里巴巴、騰訊),你會懷疑台灣的未來難道就僅止於此嗎?
台灣不能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有幾個原因:
第一、台灣是一個封閉系統。根據勞動部統計,過去十年外籍白領人士來台,毫無增長,但高階人才卻不斷外流。一個好系統一定要能包容五湖四海,才能越來越茁壯。
第二、台灣有許多致命環節。官僚法規和民粹只是少數例子,這些缺陷會造成系統衰竭,使台灣很難突破成為真正的卓越。
第三、台灣缺乏對話機制。沒有溝通,就沒有互信基礎,更不可能合作。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最近出了一本書《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表示「夥伴關係」是關鍵。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只能縮減願景,不要有太高的期待,未來基本上是一個B/B+的格局。如果能改善,或許可以到A-,不好的話,B-甚至C都有可能。
我大病一場後,也修正了自己的步調,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不要想成為超人。我幫商周寫專欄,不管多忙從未間斷,但這就如運動員連續出賽多少場,沒有什麼意義。還是應向江蕙學習,量力而為,適可而止。
台灣生態體系的機會,在於持續創新,促進系統再生。未來有兩種創業模式值得鼓勵。
第一是「中國市場」。商周最近報導一個老闆,靠著一支自行研發的眼線筆,連續三年成為淘寶同類產品銷售冠軍。(中年大叔靠一枝眼線筆 負債3千萬翻身年營收3億)
和以往貿易商不同的是,現在廠商可同時掌握「微笑曲線」兩端:研發和市場(透過電商),並能自創品牌,縮短創業的門檻和所需時間。
另一是「全球市場」。全球創業大賽今年冠軍是一位加拿大台裔青年,主題和3D列印有關。最近三位台大學生設計迷你3D印表機,透過kickstarter募資平台募到164萬美元,決定休學創業。(台裔青年 奪全球最大創業賽冠軍)
3D列印是電子和機械的整合,設計又是台灣強項,創業從這裡切入並不讓人意外,對台灣來說是too little NOT too late。
台大團隊已拿到美國和中東的訂單,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創業,能從kickstarter募資,就不要在flying V,打「世界盃」遠比「台灣盃」有意義,國際資金可以引進全球客戶、市場和人才,估值也會高許多。
數位時代讓台灣擁抱世界,讓世界看見台灣。未來創業若瞄準中國市場,必須選一個產品深耕,透過O2O打敗外國品牌;若想進軍全球市場,則要有整合力,懂得跨界整合,如電子/機械、電子/醫療。
去年美國和中國新創事業大爆發,許多start-up估值接近天價,小米不談,矽谷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比比皆是。我認為這個轉折點在台灣遲早會來到,當越來越多新創公司有5千萬、1億美元估值的時候,產業觀念會徹底改變。
過年時柯文哲想請莊淑芬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但沒有成功。莊是廣告界女王,想來柯P是為了要行銷台北。
你要如何行銷台北?這牽涉到「定位」,台北的未來是什麼?是曼谷/巴里島、矽谷/中關村、還是如舊金山那樣的創意城市?
美國城市專家Richard Florida在他的經典「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中,定調創意城市是有來自各地不同背景菁英人士聚集的地方,我們能嗎?
機會還是存在的,只要看過年時上海死了36個人,以及大陸把gmail給禁了,就可以看出台灣的優勢。我們現在不積極對外招商,更待何時?
我們不是為自己而活,也是為別人而活;不是為台灣而活,也是為世界而活,這是一個共享、共利的時代。
一天天、一點點,請把你的心扉敞開,把台灣禁錮的鐵門打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