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億光, 茂迪 聯景, 福建, 台達電, 私人航空, 鴻海, 美時, IPO, 大陸企業IPO

億光
國內LED龍頭億光將在台啟動大擴產,高層規劃在台覓地擴建全新LED封裝廠,首階段在3年內投資百億元,新廠擬於2016年投產;此外,億光也計畫追加投資,35年內單廠累計投資額上看300億元,創下台灣LED封裝史上最大單廠投資紀錄。

億光文化基金會昨(24)日在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辦「聽!小確幸」音樂會,演出者包括億光董事長葉寅夫的夫人簡文秀等人。葉寅夫在音樂會前接受記者採訪時鬆口表示,億光著手規畫一座全新廠房,預計明年1月敲定建廠地點,2016年投產,在全產稼動之下,億光總產能可望攀升25%。

億光初步規劃,該座新廠占地1.7萬坪,預計20152017年間漸次投資100億元,未來將視訂單狀況,繼續追加投資額,累計35年之內總投資規模上看300億元,對台灣LED封裝廠,或是葉寅夫個人而言,此次投資金額均具有破紀錄意義,億光的大投資也將替台灣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市場臆測,億光已經掌握明確訂單,才放手啟動大擴產,對此,葉寅夫強調,億光前面還有日亞化、三星、LGCreeOsram等大廠,這些廠商的產能規模都很龐大,暗示億光的產能規模將直逼國際大廠。

業界對此認為,億光晶電集團與日亞化集團的差距會縮小;市調機構LEDinside則認為,億光的全球排名可望向前推進。LED產業在大陸官方補助LED設備之下,近年面臨價格風暴,加上大陸是僅次於歐洲的第二大照明市場,多數廠商到大陸設廠成為不得不的決定,然億光台灣與大陸的產能分配平衡,近10年來,億光陸續擴建苑裡廠、中山廠、蘇州廠以及樹林總部,這一波加碼投資計畫,可以確定億光將台灣視為產能核心。

葉寅夫樂觀看待2015LED產業,認為有可能供過於求。不過從下游市場來看,TV進入4K2K時代,以32吋為例亮度提升50%,透光率提升將會刺激LED背光產值;至於LED照明方面,滲透率提升、需求成長趨勢已明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LED產業已經完成大致整合,晶電成為龍頭,億光緊追其後。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億光此次大手筆投資台灣,說明中國大陸人口紅利不再,而且LED產業台灣仍有相對競爭優勢。

第三、問題是,台灣究竟能否找到合適的土地,而且找不找得到工人?

第四、台灣LED產業水平整合以後,接下來究竟應該和外國廠商策略聯盟,或者是走垂直整合的路,往上游技術或下游市場應用發展?

茂迪/ 聯景
茂迪昨(26)日宣布,將以換股方式合併聯電旗下太陽能電池廠聯景,換股比例為每6股聯景換茂迪1股,茂迪為存續公司。以茂迪昨日收盤價45元計算,這項合併案規模約20.55億元,合併後茂迪產能將達3GW10億瓦),躍居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廠。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目前仍持有茂迪約二成股權與二席董事,茂迪此次以換股方式合併聯景之後,聯電將持有茂迪9%股權,成為茂迪第二大股東,並規劃取得一席董事,是晶圓雙雄同時投資單一上市櫃公司首例。

聯景原為聯電持股92%的轉投資公司,年產能約1GW,是全台產能第四大的太陽能電池廠,次於新日光、茂迪與昱晶,但並未上市櫃或登錄興櫃。

茂迪原為全台第二大太陽能廠,年產能2GW,此次合併以茂迪為存續公司,暫訂合併基準日為明年71日。合併後茂迪年產能將達3GW,超越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新日光的2.1GW,躍居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廠。

茂迪昨天股價上漲1.85元、收45元。茂迪將發行4,567.2萬股新股,換股比例為每6股聯景換茂迪1股,以茂迪昨天收盤價計算,等於聯景每股估算價值約7.5元。茂迪與聯景都未透露目前聯景的每股淨值。

據了解,聯景每股淨值低於7.5元,此案為溢價併購。目前茂迪股本為43.97億元,未來將膨脹約一成、至48.5億元左右。茂迪執行長張秉衡表示,太陽能產業每年仍有約兩位數成長,潛力相當看好,但市場競爭激烈,規模經濟很重要,趨向大者恆大,合併後將可享有研發、業務、採購與管理等方面綜效,且降低成本與費用,讓獲利更好,可發揮「1111的效果」。

茂迪與聯景換股合併後,將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廠。證券分析師方慕孺指出,無論從產業面、財務面、題材面來看,茂迪都做了「對的事」,預料股價短線將持續激情演出。

方慕孺說明,茂迪與聯景的業務範圍均包含電池、模組、系統,皆為一條龍產線。不同的是,聯景主要做轉換功率較佳、價格較高的六吋晶圓,屬於先進製程,有助茂迪鞏固未來技術優勢。尤其因合併後總產能變全球最大,在購料時會有較強議價能力。另在性價比高的主流單晶矽產品上,茂迪也具產能最大的優勢。凱基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梁姿嫺認為,2015年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堅實,高效電池與模組需求增溫,看好後市。

茂迪成為晶圓雙雄破天荒都持股投資的一家上市公司,台積電與聯電同時成為茂迪的董事會成員,對茂迪而言,優勢在於未來將坐擁兩個富爸爸與雙倍資源,但晶圓雙雄會不會形成「兩個太陽」,影響茂迪未來營運,頗值得觀察。

另一方面,茂迪透過併購,電池產能瞬間大增五成、產業地位提升,但若產業景氣未能持續復甦,在多數業者仍處於虧損、市場供過於求及全球油價暴跌等因素干擾下,如何去化產能、提高產能利用率,仍待考驗。

聯電旗下太陽能布局,包括矽晶電池廠聯景與薄膜太陽能廠聯相;隨著薄膜材料市場式微,聯電近年較支持聯景。但聯景去年仍虧損,今年上半營運較為好轉,下半年又遇到美國對太陽能台廠進行反傾銷調查,使得聯景仍是聯電業外包袱。

業界人士評估,聯電出脫聯景股權,減輕負擔,對聯電是好事。茂迪在追求更大生產規模之際,僅以約20億元代價,就取得聯景1GW10億瓦)產能,即使要承接聯景負債,但相較於要投資上百億才能建置如此規模產能,堪稱非常划算。

我們的看法:

第一、茂迪曾經是產業龍頭,但是當同業紛紛整併的時候,茂迪卻一直沒有動作,直到現在。

第二、茂迪可能因為有台積電做為策略股東,所以對於併購一直瞻前顧後,異常謹慎,要考慮的層面很多。

第三、台積電的子公司和聯電的子公司合併,說明沒有永遠的敵人,未來高科技產業的大趨勢就是整合。

第四、台灣太陽能產業談整併談了很久,一直雷聲大雨點小,主要是沒有人出來作富爸爸。

第五、隨著太陽能產業景氣變好,預期未來併購的腳步會加快。

第六、太陽能這個行業,PE完全使不上力,只能產業彼此之間合併,過去產業溝通機制打了死結,但現在結已經解開了。

福建
為實現四年內GDP超越台灣的目標,福建省政府近日與大陸國家開發銀行簽署備忘錄,國開行未來5年將提供人民幣6,000億元(約新台幣3兆元)以上的融資服務,支持福建重大基礎建設、閩台深度融合等,其中古雷煉化一體化與聯電廈門12吋晶圓廠都是重點支持項目。

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日前在其微信公眾號上透露,他在福建走訪時,當地官員告訴他,為實現在2018年之前GDP超越台灣的目標,福建已向國務院上報3,520個項目清單,涉及投資總額約人民幣7兆元(約新台幣35兆元)。

新華社昨(21)日報導,大陸國開行與福建省政府近日於福州,簽署「進一步加快福建經濟社會發展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國開行將從重大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閩台深度融合、融入「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建設等八大領域,加強支持福建重大投資案。

報導指出,國開行將配合福建省政府,積極支持「古雷煉化一體化(整合)」和「聯華電子晶圓生產線」計畫,推動海峽兩岸產業合作發展。

聯電10月初宣布,將與廈門市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在廈門投資12吋晶圓廠。初步規劃,明年起的五年內,聯電將分期投資13.5億美元(約新台幣411億元)。

古雷則是台灣石化產業集體對外投資的重要基地,兩岸業者本月16日已簽訂「福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古雷項目台灣小組召集人也是和桐化學創辦人陳武雄表示,希望明年6月古雷台灣園區能正式動工,並在20189月完工投產。據稱,古雷投資案總投資額將超過100億美元。

國開行行長鄭之傑指出,福建近年主要經濟指標優於全大陸平均水準,國開行將把握大陸中央政府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機會,發揮中長期投融資優勢,加大對福建重大投資案和民生領域的支持力道。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福建的戰略地位在自從被選為自貿區以後已大大提升,只是台灣很多人還未了解到其重要性。

第二、聯電選擇在福建投資12吋晶圓廠,不知是否有先見之明福建會成為海峽兩岸的橋樑,可謂政治及經濟正確。

第三、古雷石化案也已簽約並將啟動,說明不論傳產和高科技,福建都將成為台商投資的新標的。

第四、大陸推行「一帶一路」,福建是前往東南亞的出海口,戰略地位又提高了一個檔次。

第五、服貿協議中開放的電子商務台商55%控股,也是以福建作為起點。

第六、講白了,福建的優勢就是地理優勢以及習近平在福建十七年的經驗,這是「天時、地利、人和」。

台達電
電子業明年景氣堪慮,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表示,景氣差對台達電來說,反而更容易以合理的價格買到更多好的公司,不算是完全不好,面對台灣股市亂象,他也表示,站在愛國心的立場,他反對政府實施大戶條款,並期許政府不要為了顧全面子而一意孤行。

外界普遍認為,明年下半年問世的蘋果新一代iPhone銷售量可能會不如今年、平板電腦銷售量已盛極而衰,加上微軟Win 10恐怕還是無法掀起PC換機潮,外界對明年電子業景氣相對保守。

面對電子業可能又要辛苦度日,鄭崇華表示,他不敢抱太高期望,不過以今年為例,原本大家都預期個人電腦(PC)銷售不行了,但實際情況是,筆電(NB)銷售狀況出乎意料的好,明年景氣未知數的確很多,一切都還很難講。

景氣若不好,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鄭崇華認為,景氣不好讓好的公司遭遇困難,求售比例的變高、併購標的變多了,比起景氣好的時候,大家買公司好像都不要錢一樣、很慷慨,景氣不好時賣家價錢則合理許多,以併購已是台達電營收長期成長主軸之一來說,這是景氣不好對台達電最大的好處。

台達電剛在15日宣布斥資39億挪威克朗(相當於新台幣170億元),取得挪威系統電源業者Eltek百分之百股權,交易案預計明年中完成。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即曾多次表示,未來10年,併購是該公司營收成長率逾兩位數的主軸。

針對近期台股深受大戶條款存廢之累,鄭崇華則表示,他完全是站在愛國心而反對大戶條款,股民已經繳過一次錢(意指證交稅),沒道理因為成交量大再繳一次。而且政府為了引進外資而不對外資開徵大戶條款,不僅不公平,有沒有更多外資因此而願意進來,至今仍是個問號。外界對這個政策高度反對,政府為了顧全面子遲遲仍不願取消,非常不智。

鄭崇華也反對政府為了討好民眾,而在國際油價降價之際調降電費,他表示,政府更應該趁著購油成本降低、台電獲利空間比較高時,拿多賺的錢出來更新電廠、維護輸電設備,這比降低電價有價值得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達電是台灣最有前瞻性的公司,我並不是說台達電有多好,而是質疑為何其他公司和台達電差得那麼遠?

第二、鄭董事長說的很對,景氣好的時候價格比較便宜,所以台達電以「併購」作為長期營收成長主軸,非常正確。

第三、台達電這次挪威的併購有幾個特色,第一是跨國併購,而且是一般人比較陌生的北歐,第二是和本業高度相關,但屬於更高技術層次。

第四、鄭董事長對能源的看法也和一般大眾不同,與其降價一點點創造「小確幸」,不如投資新能源,並維持傳統輸電設備。他的觀點屬於少數,但卻是正確的見解。

私人航空
股神巴菲特旗下全球最大私人飛機航空公司NetJets,攜手聯想控股創辦人柳傳志、香港馮氏家族,成立合資公司──利捷公務航空,正全速飛進大陸。利捷公務航空已經取得大陸民航局頒發的CCAR-135部運行合格證,正式啟動在華營運,成為首個在華營運的外國私人航空品牌。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巴菲特採取與大陸企業合資的模式切入大陸市場。利捷公務航空的股東除NetJets公司外,還有北京弘毅近思投資管理公司和香港馮氏投資公司。其中,弘毅投資(北京)公司隸屬柳傳志旗下的聯想集團,馮氏投資則是香港豪門馮國經和馮國綸家族的私人投資企業。

利捷公務航空副董事長黃偉麟表示,目前利捷在大陸主要擁有2架豪客800公務機,先期做飛機租賃業務,主要承接跨國公司高管來華後的生意。下一步還會做飛機維護、飛行申請等託管業務,待條件成熟後,再發展產權共用業務。

NetJets每年在170多個國家執行超過30萬次航班,擁有3000多名FAA執照飛行員,超過700架飛機,其中自有飛機70多架,產權共用400多架,100多架為託管飛機。

在歐美等國家,花費38萬美元,就可以買到一張NetJets提供的私人飛機旅行卡,1年可以使用私人飛機25小時,每次出行前提前10小時預訂即可。

黃偉麟透露,現在一些大陸企業家去美國等國外出差,為節省時間、方便行程,也會購買私人飛機旅行卡,國際航班落地後就可以使用私人飛機接他們到想要去的城市。

而在大陸,私人飛機旅行卡的形式可能還不是那麼受歡迎,因為大陸的富豪們,還傾向購買屬於自己的私人飛機,而且是越大越好。

《中國地區通航企業實力報告》顯示,目前數10家大陸企業都擁有自有非營運飛機,按照擁有飛機數量來排序,排在前列的企業是民生銀行、三一集團、蘇寧電器、美的集團、台灣頂新集團、東銀控股和央視。

目前,美國擁有公務機數量近2萬架,巴西有近3000架,而大陸的公務機數量只有200多架,但每年的累計成長卻在23%左右。黃偉麟說,預計大陸的私人飛機市場將來會有很大的成長,所以現在進入私人飛機市場是很好的時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市場龐大,發展迅速,近年衍生出許多新行業,私人航空就是一例。

第二、連巴菲特都知道進入中國市場,不要自己來,一定要尋找戰略合作夥伴。

第三、隨著中國大陸日益富裕,許多歐美「現代服務業」會被逐漸被引進。

第四、台灣需要有創新的思維,才能卡位中國大陸服務業,否則即使服貿過關也無濟於事。

鴻海
鴻海集團加碼台灣,旗下工業電腦廠樺漢擬回台設廠,樺漢總經理朱復銓也指出,明年不排除再啟動新的併購案,隨著集團布局更深入,藉由併購擴大觸角,樺漢將往全方面工業電腦(IPC)集團發展,服務各個客戶。

朱復銓指出,目前樺漢以鴻海位在中國大陸工廠為基地,如昆山、深圳廠;他並表示,台灣也正評估設立工廠的可能性,現在如新北市的中和、樹林、土城,甚至桃園等都有機會,設立產線則鎖定網通產品。朱復銓表示,尤其像瑞祺電這種網通產品,因客戶會考量資訊安全問題,在台生產更合適。

鴻海巴西廠區也加入支援樺漢的行列,歐洲廠區隨時也可因應需求而加入。朱復銓表示,隨著今年併購手持式產品的沅盛,加上網路安全商機的瑞祺電通,集團都可提供相關的物聯網產品。

朱復銓也指出,明年公司將啟動併購,台灣與國外都會有,甚至將推新的合作模式,他解釋,像這次取得瑞祺電股權案,才談了兩周、動作積極。因此,明年度的併購案規模從10億到20億元都有可能,目標則是產業指標性廠商,一旦啟動併購,合併綜效預計會相當大。

朱復銓表示,近期已開始帶領瑞祺電團隊四處拜訪客戶,獲得極佳的回應。樺漢近期也在美國、歐洲等地取得新客戶,專攻自動化相關產品,日本方面,也取得新客戶互動式產品訂單。

對於外界認為集團訂單來源會不會以母公司鴻海為主?朱復銓則解釋,樺漢訂單只有3%來自於鴻海,還是強調「要讓股東晚上睡覺想到樺漢都會笑。」

隨著整體研發、採購、生產體系的支援全面到位,明年樺漢業績將爆發;法人預估,本業成長至少三成起跳,營收挑戰60億到70億元。加上合併高成長的瑞祺電業績後,合併營收可望提前突破百億元,成國內僅次於龍頭廠研華的IPC第二大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未來的大戰略是逐一分拆旗下子公司,2015年預計會有2-3家上市。

第二、隨著物聯網漸漸普及,工業電腦的應用及前景不可限量。

第三、鴻海想要回台設廠,並不完全是為了討好台灣政府,也不是因為中國大陸人口紅利不再,而是因為工業電腦這種產品,少量多樣,又有資訊安全問題,較適合在台灣生產。

第四、樺漢表示將啟動併購,其實這才是上市最大的意義,以高市值換股收購同業,加快成長速度。

美時
美時(1795)繼退回中國艾威群收購案後,昨(22)日宣布孫公司Kunwha製藥以1.74億美元,完成對韓國Dream Pharma公司的收購,由於Dream Pharma在韓國的減肥藥及其他處方藥市場皆具領先優勢,在獲利加乘下,法人認為,此舉將加速美時開始展現獲利。

由於該利多面激勵,美時昨天股價出現戲劇化走勢,從原本的下跌直拉至漲停,收盤價106.5元,重回百元俱樂部。

Dream Pharma2000年成為韓國第一家推出減肥藥物的廠商,迄今一直居於業界的領導地位。隨著社會大眾對健康意識的逐漸提升,體認到肥胖是一種疾病,預料減肥藥物市場在韓國醫療飲食市場的重要性也將與日俱增,並占據重要地位。

美時表示,Dream PharmaKunwha既有產品線的重疊性極低,兩家公司的客戶皆可受惠於合併後的多元化產品組合效益。根據收購協議,Kunwha將支付1,914億韓元(約1.74億美元)收購Dream Pharma所有股權。

積極進行資源整合的美時,除了韓國公司併購外,也退回中國艾威群收購案,拿回2.5億元。

而在營運方面,美時表示,已在台銷售的26項產品,將透過集團通路銷售韓國及東南亞,其中1項抗癌藥預估今年底取得藥證,明年在韓國上市。

日本市場部分,抗癌用藥TS1產品今年有小量出貨 ,而另1款腦癌的產品已在台灣上市,在日本也開始做BE,目前美時與合作的日本客戶在30個產品選項中,已挑選出8個可行性高的產品,其中5個產品已著手進行開發,未來希望 每年有35個產品推進日本市場。

至於美國市場,去年送件的SUBOXONE戒毒癮藥品為P4產品,美國市場規模約15億美元,而一樣是P4產品的治療腸胃科藥品,去年原廠才剛上市,銷售目標5億美元,該2P4藥品預計最快2017年底可在美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時大股東以台灣作為基地,併購亞洲同業,意義非凡。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美時併購的韓國公司主要生產減肥藥物,和美時不相衝突,可見美時大股東是有系統地在打造一支亞太生技概念股。

第三、金融和生技結合,台灣去年有多起成功案例,但以本案最為特別,因為是國際資本跨境併購一家台灣上市公司。

第四、台灣應該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投資台灣的生技產業,並利用台灣作為進軍中國大陸或亞洲的跳板。

IPO
全球股市今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熱潮湧現,總金額比去年增加49%,創4年來新高;美國IPO總額增加23%,創2000年來新高。企業紛紛利用股市上漲、投資胃納強勁的機會積極上市。

Dealogic金融顧問公司公布的初步數字顯示,今年全球IPO總金額達2,557億美元,比去年增加49%,是2010年來最高額。其中阿里巴巴集團IPO金額達250億美元,創今年及歷史新高。


以產業別分,科技與金融公司IPO最為積極。其中科技業募集599億美元,遠高於2013年的110億美元;金融業集資385億美元,也比2013年的192億美元增加一倍。

以市場分,紐約證券交易所共完成111IPO,總金額717億美元,創空前記錄,超出去年的439億美元。

亞洲企業以IPO總額達1,068億美元奪冠,創2010年來新高。歐洲/中東/非洲區IPO838億美元。分析師預測,消費及科技業2015年有較佳的投資機會。

美國今年IPO公司計275家,總金額為849億美元。

最特殊的IPO案包括:
1.空前最高金額:阿里巴巴。

2.最高金額不動產投資信託:派拉蒙。

3.造就全球市值最高的生技公司:Juno治療醫學公司。

預測明年的IPO金額將更高,例如UberAirbnbPinterestBox等都在排隊。

今年IPO最多的產業是生技與科技,包括雲端運算、巨型資料及社群媒體公司。展望2015年,仍將由科技業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是美國IPO的黃金年,111件上市案,總金額717億美元,都創空前紀錄,其中許多是新經濟概念股。

第二、美國即將升息,今年IPO市場是否能延續去年高峰,充滿不確定性。

第三、許多新創公司未上市市值就超過10億美元,IPO自然更是天價。

第四、和2000年的泡沫經濟不同,這次IPO市值雖高,但許多公司已有盈利,不像2000年只是一個概念,又沒有商業模式,自然泡沫很快就破了。

大陸企業IPO
今年是大陸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大豐收的一年,路透最新統計,陸企今年在全球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募資總額達626億美元,較去年猛增2.3倍,創四年來新高。

今年在美國紐約上市的阿里巴巴以250億美元融資額,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IPO;已完成新股定價、下周將在香港上市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募資37億美元,將是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房地產業IPO

受阿里巴巴這宗超大IPO的推動,截止本周二,大陸企業今年在全球股權資本市場(ECM)的募資總額高達1,261億美元,較2013年(828億美元)增長52.2%。這是大陸自2010年(1,744億美元)以來全年募資總額最多的一次。

ECM一般包括IPO、再融資和可轉債。今年以來,大陸企業全球增發總金額達513億美元,較去年的467億美元上升9.9%。其中A股市場增發創歷史新高,募資總額達364億美元,較去年上升17.5%。而可轉債募資總額年增率則下滑三成至120億美元。

IPO方面,陸企今年在全球募資總額達626億美元,是自2010年(1,050億美元)以來,陸企全年IPO募資總額最多的一年。

香港市場仍是中資企業海外融資的主要地區之一,108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共籌資288億美元,件數較2013年增加11%,籌資額增加32%。除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外,中廣核電力這個月也在香港IPO融資32億美元。

在行業方面,陸企全球股權及股權相關發行中,高科技行業居首位,募資總額達441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438.1%,占總發行金額的35.0%,是有史以來高科技公司募資總額最多的一年,其中阿里巴巴IPO成為科技行業中籌資額最大的一筆。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大陸企業海外融資金額創新高,一半的貢獻來自阿里巴巴。

第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美國和香港資本市場都有顯著的貢獻。

第三、香港資本市場去年表現非常值得嘉許,像中廣核電力這樣冷門的項目能取得巨大成功,代表香港股市已漸漸走出新的格局,呈現多元化新風貌。

第四、中國A股市場開始發威,相信2015年有更多大陸企業會選擇A股作為上市地點,海外資本市場的熱潮是否能夠持續,值得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