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馬英九只想著「中國市場」、蔡英文只想跳過「中國市場」,兩個都不及格

馬英九只想著「中國市場」、蔡英文只想跳過「中國市場」,兩個都不及格

「你們一定要加強英文能力,台灣學生英文不行,假如你沒有辦法用英文作一個完整簡報,你無法和充滿狼性的大陸學生競爭」。

我參加一個座談會,主持人問我們對年輕人前途的建議,一位演講者強烈的表達了他的看法,他曾在中國大陸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

不只年輕人要跟得上全球化腳步,企業更要。上週我參加玉山科技協會晚宴,主題演講是范疇先生的「世界已兵臨城下,台灣如何翻轉」。

Suddenly,「全球化」變成台灣的流行詞彙,這是一件好事,雖然有時和「去中國化」連在一起,但至少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力。

說來要謝謝蔡英文,全球化和區域化是她近期關注焦點,包括啟動美日外交,在南海問題上批評馬政府影響區域安定,強調加入TPP的決心,為自己的「兩岸歷史事實」論述辯解,以及宣示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列為新立法院最優先法案。

台灣的命運脫離不了國際和兩岸關係。民意希望台灣能夠掌握自己的未來,蔡英文很清楚要做什麼才能達成這個目的,激情過後,是夢醒時分。

台灣和中國大陸正漸行漸遠,上週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How China lost Taiwan」,作者提到蔡英文表面不會獨立,但會透過微妙政策操縱拉開兩岸的距離。

世界在變,台灣也需要改變,更值得探討的題目是「How Taiwan lost the World」,我們和世界的距離越來越遠。

作為一個顧問,我的工作第一要務就是先確定問題本質,才能對症下藥。很多人說台灣或馬政府的問題是過度傾中,這只對了一半。

就像一個人過度肥胖,原因可能包括吃了太多肉食,以及缺乏運動。傾中好比飲食不健康,但沒有轉型鍛鍊也是因素,這不是別人造成的,不能怪中國,不要怪馬英九。

北京智庫表示,兩岸經貿關係好像是「輸血臍帶」,大陸近年來一直在創造機會為台灣「造血」,但血液如何體內循環,就還是台灣政府的問題。

全球化涵蓋「走出去」和「引進來」,台灣在兩方面都不及格。

去年馬來西亞集團IOI想要投資101,因為民眾反頂新以致胎死腹中;今年黑石基金想投資101,也遇到重重阻礙。

上週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通過美國Morgan Stanley結合遠傳入主中嘉有線電視,過程完全合法,卻受到新立委時代力量強烈挑戰。

勞動部前一陣子計畫開放白領外勞來台工作,解決台灣少子化以及技術人才不足的問題,遭到質疑會搶走台灣人工作,也被擱置。

只要談到開放,台灣就反對,擔心中資、又憂慮工作。如此封閉,我們有什麼條件去加入TPP、打世界盃?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最近呼籲,台灣科技業正面臨轉型,人才供應不夠,要對全球持開放態度,包括大陸。冷戰時期,台灣因為開放,才能掌握到全球化下歐美硬體委外的大商機。

再來看「走出去」: 全球除了中國以外最大的經濟體是印度,兩年前印度總理莫迪上任時,我和印度-台北協會共同辦了一個高峰餐會,花了很大功夫還請不到兩桌客人。

只有金融業,在金管會前主委推動下,成功投資了20家亞洲金融機構,稍微有些成績。

2016年總統選舉,國民黨大敗,面臨改造命運。最近黨主席改選,掀起本土派與親中派之爭,這不只關係國民黨的未來,也關係台灣的未來。

我很少過問政治,只能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國民黨失敗的原因除了CEO能力差,關鍵在於定位不明。

國民黨現在隨著民意搖擺,民意傾向「年輕化」和「去中國化」,所以國民黨也想走相同的路,這不是一個好的戰略,因為沒有差異化,國民黨再怎麼本土化和年輕化也比不過民進黨,與其將來做「me too」,應有不同訴求。

范疇先生的演講中,提到台灣習慣以別人作為自己發展的基礎和方向,有人以中國大陸為座標,有人以台灣本土為座標,還有人以美日為座標,都不夠全面。

我認為台灣未來應該同時兼具全球化、區域化和本土化的格局,區域化主要是中國大陸。馬英九太偏區域化,蔡英文則想從本土化直接跳到全球化,兩者都不對。

台灣位於世界和中國大陸的中間,台灣最好的戰略,就是利用中國大陸市場,厚植自身「資源整合者」實力,和全球夥伴加強連結。不管是「從世界走向中國」或「從中國走向世界」,台灣都可作為一個中心點。

全球化將決定台灣的未來,國民黨的最佳定位是證明他們比民進黨更有能力帶領台灣走向世界。民進黨的主張是去中國化的全球化,國民黨如果能把全球市場、中國市場和本土市場連成一個面,找到更有力的論述,未來可以超越單純的本土化,或是基礎不牢靠的全球化。

週末參加一場宴會,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前輩,他1970年代末期從美國回來,加入政府服務,協助台灣早期經濟發展,整個晚上我都為他的故事所深深著迷。

「八十年代初期我們就到美國去找張忠謀,希望他回國,但直到1985年才有機會請他回來擔任工研院院長。」

「當時我們看到了PC產業興起,也預見了半導體的未來,我們希望幫台灣引進全新的產業。」

聽著他敘述,我沒有辦法再吃東西,也無法繼續聽音樂,我開始想像一個年輕人,放棄美國良好的工作,回到台灣,熱切地想要make something happen,那是台灣的黃金年代。

年輕人,young blood, full of passion, 這是台灣的希望,過去如此,將來也會如此。

May Taiwan live long. Forever you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