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RCEP,科技業,星國網銀,5G競標,台泥非洲,跨國併購,日產/高恩,中國夢,蘋果/微軟
RCEP
擁有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再傳新進展。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少剛30日表示,RCEP會員國在2020年6月前完成法律審核「沒有問題」,各方有望在2020年11月RCEP領導人會議上正式簽署協議。他並稱,RCEP談判大門永遠向印度敞開,中方願隨時與印度恢復談判。
21世紀經濟報導稱,商務部2019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記者會30日在北京召開。對於RCEP進展,張少剛稱,目前各會員國正緊鑼密鼓地推進RCEP剩餘的談判,雙邊市場准入談判正在加速進行,爭取儘早達成協議。他表示,「對大多數成員來講,剩餘的談判只是技術性問題,不會因為實質性問題影響最終協議的達成」。
張少剛進一步解釋,各國預計在2020年6月前完成法律審核,接下來則是通過各國政府或議會審核,這可能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張少剛表示,各方有望在2020年11月RCEP領導人會議上正式簽署這一協議,中方也對如期簽署該協定充滿信心。
對於印度日前宣布退出RCEP,張少剛回應,RCEP各成員國對印度的關切表示理解,RCEP談判大門永遠向印度敞開,中方願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印度恢復談判,爭取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協議。
印度總理莫迪11月4日證實,由於在關稅、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和非關稅壁壘方面存在分歧,且RCEP目前的形式亦無法解決印度懸而未決的問題,因此宣布印度不加入RCEP。印度的退出,也讓這個涵蓋全球一半人口、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頓時缺失重要的一塊。
RCEP由東協10國發起,並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6國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的談判於2012年11月啟動,至今談判已經進行7年長跑。2019年11月的第三屆RCEP領袖峰會上,15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已完成20個章節、以及大部分的市場准入談判,各國將以2020年完成簽署為目標繼續協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無法加入RCEP,短期看不出來問題,但長期危機很大。
第二、因為RCEP主要是東南亞國家。
第三、台灣對於東南亞國家,定位並不清楚,究竟是工廠還是市場。
第四、新南向政策沒有國際聯盟、沒有清楚定位,會非常空虛。
科技業
2020年即將到來,大型公股行庫對明年產業景氣分析報告大致出爐,依照指標型行庫報告指出,看好明年5G、AI應用逐漸發酵,我國相關供應鏈可望受惠,包括:半導體IC設計、晶圓代工、IC製造、IC封測以及被動元件等產業,都是行庫看好的產業,且到2021年都可能呈現年增態勢。
根據報告的產業氣象圖,明年我國各大類產業,「晴時多雲」的產業共有四個,像是藥品製造業、汽車零組件製造業、其他通訊設備製造業以及電信業。
行庫主管說,「晴時多雲」意味著業界產銷雖然增加,但可能遭遇某些不確定因素,導致產銷過剩、存貨增加或是獲利較差等影響;通常各大銀行都會在每季或每半年擬定未來產業展望分析報告,作為行內放款、投資等業務項目風險評估參考。
行庫主管表示,針對電子產業,明年半導體產業中的IC設計,受惠於在5G、TDDI(觸控面板感應晶片)、OLED驅動、屏下指紋辨識、高速傳輸介面及MEMS(微機電系統)麥克風等市場布局有成,加上陸系電子品牌廠訂單轉至台資廠商的效益持續發酵,2020年與2021年都有成長趨勢。
晶圓代工業也將隨5G、AI、HPC(高效能運算)及IoT等應用可望持續擴大,可能促進晶片需求有增無減,而我國受惠於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與產能維持領先優勢,可望支撐整體晶圓代工業產值續呈成長姿態。除此之外,IC製造業與IC封測業也是在5G應用中,受惠的產業,且成長動能均能維持至2021年。
至於被動元件製造業,也受惠5G商機,將帶動全球被動元件產品需求呈現增加趨勢,據研調機構IEK預估,明年全球與我國被動元件產業產值,分別年增3.4%與4.3%,不過,整體市場供需結構仍顯寬鬆,恐呈現易跌難漲態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5G和AI,台灣的相關供應鏈會發酵。
第二、半導體相關行業當然很好,但問題在哪裡?這是過去模式,而不是未來AI應用。
第三、台灣短期的利多,從長期來說是利空,因為延緩了我們產業轉型的時間。
第四、台灣要的不是元件而已,重點在於整體解決方案。
星國網銀
億萬富豪馬雲旗下新創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以及香港遊戲公司雷蛇(Razer)等團體,已向新加坡當局遞交申請數位銀行執照的文件,準備利用自身優勢進軍當地數位金融市場,進一步跨足東南亞這塊快速成長的市場。
螞蟻金服已向星國金融管理局(MAS,央行)申請可同時服務散戶與非散戶客戶的純網銀執照,「我們期待為星國數位銀行的發展做出貢獻」。
新加坡政府將發出五張數位銀行執照,包括兩張純網銀執照(可服務散戶與非散戶客戶,僅開放給總部位於新加坡、且由新加坡人控制的企業申請),以及三張數位銀行執照(僅能服務企業客戶,開放給新加坡國內外企業申請)。
若螞蟻金服取得網銀執照,將在持續成長的東南亞數位銀行市場,與星展銀行或華僑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競爭。螞蟻金服有望同時受益於阿里巴巴的當地市占率、同時支持阿里巴巴在當地的電商網站Lazada。
另一方面,遊戲業者雷蛇也已與星國創業家、及亞洲富豪組成合資公司,向星國當局申請取得純網銀執照。
雷蛇的金融科技部門將掌握這家合資公司60%股權,其他股東包括富衛保險公司及昇菘集團。
雷蛇金融科技公司表示,若順利成立零售銀行業務,將運用雷蛇目前已成為年輕人與千禧世代代名詞的品牌風格強項,拓展市場。Jefferies公司分析師表示,若雷蛇取得執照,將運用現有的7,000萬名註冊用戶基礎,銷售更多金融產品,可能包括雷蛇生態系夥伴的保險與財富管理產品。
Grab也已與新加坡電信(Singtel)結盟,申請純網銀執照。根據貝恩資本、Google及淡馬錫控股(Tamasek)的聯合報告,東南亞的數位放款市場到2025年預計成長逾四倍至1,10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洲各國積極發網銀執照,新加坡也不例外。
第二、大陸(螞蟻金服)和香港(雷蛇和李嘉誠的公子李澤楷)業者也來分一杯羹。
第三、新加坡電信和新加坡Grab結合,大概是最強的組合。
第四、新加坡未來整體市場潛力,在亞洲四小龍之中最被看好,因為是全世界的樞紐。
5G競標
5G第一波釋照競標還在進行中,不過,昨日競爭最激烈的3500MHz,暫得標金來到879.73億元,換言之,每10MHz的暫時得標金額達33.49億元,已經超過全球5G標金最高義大利的32.1億元,刷新全球5G競標價金紀錄。
5G第一波釋照競標還在進行中,昨日進入第17天,暫時得標價合計896.21億元,進逼900億元大關。圖為去年4月中華電信宣布建構5G產業鏈。(資料照)
5G首波數量競價昨日進入第17天,暫時得標價合計896.21億元,其中,3500MHz頻段27個單位頻寬中,暫時得標價879.73億元,其中單位頻寬以33.49億元暫時得標,該頻段暫時得標金較底價高出2.62倍;28000MHz頻段25個單位頻寬中,暫時得標16個單位頻寬,暫時得標價16.48億元,其中16個單位頻寬以當前回合價1.03億元暫時得標;1800MHz頻段暫無得標頻寬。
儘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自2019年12月26日起,每日都呼籲電信業者冷靜,但5家電信業者依舊殺紅了眼。
電信業者指出,在二小—台灣之星、亞太電信(3682)不退,三大—中華電信(2412)、台灣大(3045)、遠傳(4904)不讓下,後續標金可期。
台灣之星、亞太電信若沒拿到5G執照,就等於宣布退出電信市場,5G競標是二小的生存遊戲。
在三大方面,市場人士指出,有電信業者擔心一大一小業者(台灣大、亞太電信)未來共頻共網共構合作,為了立於不敗之地,拚了命都要拿到100MHz頻寬;但另一大要標到100MHz頻寬的業者認為,「你憑甚麼跟我平起平坐」,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拚,於是,5G競標沒完沒了。
電信業者直指,此次5G的競標遊戲規則—3500MHz頻段只釋出270MHz頻寬,而每家電信業者取得頻寬上限100MHz,僧多粥少,讓5家電信業者根本無法下車,只好讓競標列車開往天際,而這樣的投標設計,勢將成為全球各國5G競標遊戲規則重要的研究課題。
二小為了持續生存下去,至少都要拿到20MHz頻寬,換言之,230MHz頻寬要給三大分,根本不夠分,且5家電信業者的大股東,個個財力都入列富比世富豪排行榜,也讓5G競標列車開往天際。
我們的看法:
第一、5G競標刷新全球競標金額,代表大家非常看好5G。
第二、台灣游資過多,資金都看好5G。
第三、電子五哥一定會和電信公司結盟,因為他們手上現金太多。
第四、台灣5G的重點不是錢,而是AI內容以及數位轉型。
台泥非洲
台泥(1101)進軍非洲,台泥與土耳其OYAK集團的合資公司,正在象牙海岸打造環保水泥廠,預計第二季投產,年產能為80萬噸,可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台泥與OYAK的合資公司JVC,2019年上半年併購葡萄牙水泥廠Cimpor Portugal,挹注獲利,2019年第三季順利轉虧為盈。不過,受土耳其政經動盪、當地表現不佳拖累,2019年前三季仍虧損4.18億元;台泥預估2019年全年將虧損2到3億元,將逐漸轉虧為盈。
台泥表示,海外布局有三大優先考慮因素,包括交通樞紐、經濟成長率(GDP)及人均水泥消耗量。最早進軍土國,是看中土國的地理位置,可做為非洲市場的跳板,如今事業版圖衍生到葡萄牙、象牙海岸,是看好當地經濟成長,2018年葡萄牙GDP為2%,象牙海岸則達到7.4%。
更重要的是,台泥說,葡萄牙及非洲市場較不受美中貿易戰干擾,並且非洲是開發中市場,未來水泥需求成長可期。
台泥表示,2018年取得土耳其1,900萬噸水泥產能,2019年併購Cimpor後,又新增760萬噸,總產能突破1億噸,全球排名進一步靠前。
展望2020年,台泥此前表示,大陸市場雖持續有利多,像公共工程不斷推出、供給側改革等,但不確性因素變多,包括貴州水泥價格低迷,且南方有新增產能,價量恐受影響。所幸,歐非水泥事業及綠能等各項新事業貢獻將更明顯,整體上仍持審慎樂觀態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泥繼進軍中亞(土耳其)和南歐(葡萄牙)以後,現在又前進非洲。
第二、台泥這大概是台灣第一支「非洲概念股」。
第三、非洲未來的價值不是工廠,而是市場,未來有很多基礎建設。
第四、非洲國家GDP的成長驚人,葡萄牙2018只有2%,象牙海岸高達7.4%,不論如何,台泥的布局令人耳目一新。
跨國併購
受到美國諸多大型併購案的推升,全球2019年併購案總額為歷年第四高,2020年併購活動也將維持強勁。如今隨著地緣政治風險減退,企業也有望在2020年擴大追求跨境併購。
路孚特(Refinitiv)的初估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企業併購交易總額約3.9兆美元,為歷年來第四高,也僅略低於2018年的3.96兆美元。Dealogic的數據則顯示,2019年至12月27日止,全球併購額達到3.8兆美元,也是全球第四高。
其中,2019年跨國併購總額年比銳減25%至1.2兆美元,為2013年來最低,主因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升溫,加上監管機構的審查,使許多企業高層和董事會對擴張海外市場感到憂心。
不過,摩根大通全球併購部門共同主管溫翠絲卡指出,如今貿易關稅與英國脫歐等總體經濟風險降低,企業應能更安心追求併購。美中接近敲定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英保守黨獲壓倒性勝利也使脫歐時間點更加明確。
根據路孚特,2019年規模逾100億美元的併購案件比2018年增加8%至43件,為2015年來最多,主因是企業股價表現大漲和融資成本低。其中約21件規模超過200億美元,總交易額相當於2019年總額的25%。
高盛全球併購聯合主管波齊說,巨型併購是2019年交易的主要特色,特別是美國。2019年規模最大的併購案包括美國必治妥施貴寶(BMS)以740億美元收購Celgene。
美國2019年已宣布併購案的總額年增6%至1.8兆美元,幾乎占全球併購總額的一半;歐洲與亞洲市場則各以約7,400億美元並列第二。
多數銀行業者預期,2020年的併購活動將維持強勁,部分原因是大型私募股權集團面臨善用手上大筆資金的壓力。
法律事務所Sullivan & Cromwell合夥人艾奎拉認為,亞洲併購活動將升溫,雖然美中之間的協議不會太多,但亞洲內部、以及亞洲與其他地區的併購交易將增加,日本也可能繼續向外追尋收購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全球大動盪,許多企業不敢進行併購。
第二、中國買家縮手也是重要原因。
第三、這對台灣來說,是出手大好時機。
第四、外國公司都想進入亞洲,維持和中國大陸的關係,台灣是最好橋樑。
日產/高恩
曾經讓日本日產汽車(Nissan)起死回生的前會長高恩(Carlos Ghosn),因涉嫌違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挪用公款與低報財產等罪名,二○一八年十一月遭逮捕,去年三月以高額保釋金獲保釋,持有的黎巴嫩、法國和巴西護照均遭沒收、禁止出境。然而,高恩友人、黎巴嫩電視節目主持人卡拉姆(Ricardo Karam)表示,高恩已潛逃出境,去年十二月三十日抵達黎巴嫩。
黎巴嫩媒體報導,高恩已從土耳其搭乘私人飛機抵達黎國首都貝魯特。高恩卅一日發表聲明,聲稱已回到家鄉黎巴嫩,不再是日本司法體系的「人質」,並批評日本司法「用推定判罪、歧視猖獗、剝奪基本人權、無視國際法」,聲稱自己並未逃避司法,而是逃離不公正與政治迫害。高恩尚未解釋他究竟如何潛逃出境,承諾下週將接受媒體訪問。
高恩原訂二○二○年四月受審,在保釋期間,除休假日外,高恩每天都會到首席辯護律師弘中惇一郎的辦公室,商討案件內容。弘中指出,耶誕節是他最後一次與高恩談話,當時高恩隻字未提棄保潛逃黎巴嫩的計畫,他也是透過媒體才知道消息。
弘中仍相信高恩的清白,除司法機關要求的報告外,律師團還需要決定下一步行動。弘中猜測,高恩或許是認為無法獲得公正的審判,因為日本司法機關的證據扣押與保釋條件都對高恩不公。高恩兩次被捕,共支付十五億日圓(約四.二億台幣)保釋金。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也曾批評日本司法系統,創造出「侵略性」的訊問環境,可能造成強迫自白與錯誤定罪的風險。
日本媒體引述匿名檢察官報導,在媒體報導之前,檢方完全不知道高恩已經潛逃;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則說,沒有高恩的出境紀錄,正檢查高恩是否使用假名出境。儘管日本與黎巴嫩之間並無引渡協議,但兩國有邦交,仍不清楚雙方接下來會採取什麼行動。但曾擔任檢察官的日本律師鄉原信郎認為,即使日、黎兩國有引渡協議,黎國政府還是不太可能引渡高恩。
辯護律師團去年一月為高恩爭取保釋時聲稱,高恩的知名度相當高,不可能潛逃出境。高恩潛逃對律師團與日本司法系統均為一大重擊,兼任外務副大臣的自民黨參議員佐藤正久質疑,高恩能夠成功脫逃,疑似有外國勢力暗助,並指責非法出境在現行日本制度下,竟然如此容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產前會長高恩,原來是全球汽車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第二、然而現在居然棄保潛逃,代表他知道自己一定會被定罪。
第三、對日本政府來說,這是非常丟臉的事情。
第四、但高恩的時機掌握得太好,天衣無縫。
第五、高恩事件說明公司治理的重要。
中國夢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12月31日發表2020年新年賀詞,他細數2019各項發展成就,特別提到香港議題,表示真誠希望香港繁榮穩定;習在新年賀詞中未提台灣,不過在同天的政協茶會上,他表示要持續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歲末之際,習近平按往例發表新年賀詞。他開場就強調大陸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台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大陸有1000多萬人實現脫貧。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斗導航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
一般認為,這是習近平對過去一年來由他領導下的對實現中國夢的答卷做出總結。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新年賀詞中並沒有提到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談及港澳議題,習近平表示,日前出席「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慶祝活動」,為澳門繁榮穩定感到欣慰。澳門的成功實踐表明,「一國兩制」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他接著指,近月來,香港局勢牽動著大家的心,沒有和諧穩定的環境,怎會有安居樂業的家園,真誠希望香港好,香港繁榮穩定是香港同胞的心願,也是祖國人民的期盼。
盤點2019年外交成果,習近平表示,大陸繼續張開雙臂擁抱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明、開放、包容的大陸。今年我與很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晤,分享了大陸主張,增進友誼,深化共識。他也間接提到了蔡政府屢遭斷交,習近平說,「世界上又有一些國家與大陸建交,2019年大陸建交國達到180個」。
展望今年發展,習近平直指,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大陸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2020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習在新年賀詞未提到兩岸關係,不過在同日上午,習出席政協新年茶會時表示,「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和平發展」,他亦強調,大陸要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習近平演講沒有提台灣,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也有可能是因為面臨總統大選,不想把問題複雜化。
第三、中日韓三國開高峰會,台灣非常需要和中國大陸維持正常的交流關係。
第四、但反滲透法的通過,形同戒嚴,對未來兩岸交流,影響非常之大。
蘋果/微軟
美股標普500指數2019年大漲29%,創2013年以來最佳表現,其中蘋果對大盤的貢獻度最大,漲幅貢獻度占比高達8.19%,其次是微軟的6.59%,光是這兩檔個股就貢獻大盤將近15%的漲幅。
事實上,蘋果與微軟不僅是去年推升大盤大漲的最大功臣,過去10年來也是大盤漲幅貢獻最大的前兩檔霸主。
儘管有中美貿易戰衝擊營運的疑慮,但在投資人看好蘋果的服務與穿戴式裝置業績下,蘋果股價全年暴漲85%,也成為帶動標指年線拉出長紅的最大功臣,對大盤漲幅的貢獻度占比達8.19%。
微軟則是受惠於核心個人運算與雲端服務等業績強勁成長,全年股價狂飆54%,高居大盤漲幅的第2大貢獻王,貢獻度占比達6.59%。
根據標普道瓊指數公司的統計,過去10年來蘋果總共為標指貢獻了5.77%的漲幅,貢獻度高居所有成份股之冠,微軟同樣居次,但貢獻度占比僅2.68%,等於蘋果的貢獻度足足比微軟多出一倍。
而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蘋果與微軟對大盤的掌控力大幅攀升,2檔個股對大盤漲幅貢獻度占比從過去10年的8.45%,大舉增加至去年的14.8%。
《巴倫週刊》報導指出,蘋果與微軟對大盤漲幅貢獻度最大並不意外,畢竟這也是市值破1兆美元的唯二科技巨頭。
此外,從最近10年來大盤漲幅貢獻度前10大個股的變化,也可看出市場追逐的類股已從能源股一路轉為金融股與科技股。
過去10年來對大盤漲幅貢獻度最高的前10強個股分別為蘋果、微軟、亞馬遜、艾克森美孚、嬌生、Home Depot、輝瑞、摩根大通、雪弗龍與柏克夏海瑟威。
而2019年對大盤貢獻度最高的前10強個股則為蘋果、微軟、臉書、亞馬遜、摩根大通、萬事達卡、威士、美國銀行、AT&T與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美國市值越大的股票,漲得越多。
第二、台灣的台積電也是如此。
第三、傳統的遊戲規則、投資的思維,需要徹底改變。
第四、蘋果和微軟早已不是單純的硬體或產品公司,但台灣還是脫離不了硬體和代工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