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台灣有TDR之亂、美國有一堆公司財務造假!想找不踩雷飆股,這4件事好重要

 台灣有TDR之亂、美國有一堆公司財務造假!想找不踩雷飆股,這4件事好重要


2020年是黑天鵝年,除了天災和疫情不可預期外,也有人禍。上週美國發生一件股市醜聞,電動卡車製造商尼可拉(Nikola)爆發財務造假疑雲,創辦人閃電辭職,導致股價大跌。


Nikola計畫開發使用氫燃料電池的重型卡車,重量較現有電動車電池輕,續航力強。但有研究公司指出該公司誇大電動卡車的技術、灌水訂單數量、創辦人不實吹噓。上個月通用才剛以20億美元投資該公司11%股權,被認為是天作之合,現在股價慘跌,價值只剩下三分之一。


坦白說,大家都不瞭解電動車,市場上只有特斯拉一枝獨秀,與其去追4,000億美元市值的特斯拉,不如賭一賭下一支明星股。中國大陸也有4、5家電動車股票,年初時都快要掛了,現在又活蹦亂跳。


破壞性風險

這說明了新經濟投資的迷思與風險。大家都知道要投資未來,但沒有人懂得如何評估。「破壞式創新」是很迷人的名詞,但也可能帶來破壞性的風險。幾年前台灣追逐生技股就是這個情況,現在隨著IPO市場轉熱,許多生技股搶著上市,這究竟是獲利良機還是潛在風險?


歐洲今年也發生了一件超級轟動的股市醜聞,德國電子支付公司Wirecard財務造假。該公司不能算新創公司,1999年就成立,屬於熱門的「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市值最高曾達280億美元,列名德國著名DAX指數。


6月時,Wirecard的會計師發現無法驗證財務數字,有19億歐元帳目根本不存在,導致該公司瞬間垮台,許多人把這個事件和2001年美國安隆事件相比。


金融科技是許多人不瞭解的領域,但絕對是未來趨勢,和電動車一樣,引領時代潮流,全球疫情更加速了FinTech的發展。比特幣、區塊鏈、挖礦這些名詞從3年前就開始流行,中間經歷幾次泡沫,但新冠肺炎讓這個趨勢更加穩固。


今年最有名的財務造假案來自中國大陸瑞幸咖啡,這並不是什麼創新技術,但卻是創新商業模式。瑞幸的董事長和CEO都已去職,並從美國下市。這是有系統的造假,令人震驚的是居然騙過一大群專業會計師和華爾街投資銀行。


這種價值背離的現象,存在於所有股票市場

上週台灣證券市場主管機關介入調查TDR(台灣存託憑證)的炒作現象,導致許多TDR股價大跌。TDR是一種雙掛牌,母股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TDR則在台灣以憑證形式交易。照理說兩者是相同的公司,價格不應有太大不同,但卻存在數倍的差距,代表可能有人為炒作的因素,也反映台灣投資人的無知。


雖然這個世界不斷有人造假,但只會讓那些有聲望人士的創新更加受到肯定,例如:本週阿里旗下的螞蟻集團正準備上市,募資額由300億上調到350億美元,估值由2,250億美元提高到2,500億美元,比許多華爾街金融機構如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市值都要高,僅次於摩根大通,相信上市後很快就會超過。


螞蟻有多賺錢?上半年營收人民幣725億元,獲利人民幣211億元,已超過去年總和,其中六成來自金融科技服務。支付寶年活躍用戶10億,連接商家數超過8,000萬家。


換言之,這是一個完整的數位生態系,代表中國大陸金融和商業的未來,甚至超越傳統工商銀行等機構。國泰金在中國大陸的產險子公司,5年前引進螞蟻作為控股股東,共同拓展互聯網保險市場,可以說相當有遠見。


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國星巴克和中國最著名的創投機構紅杉資本上月宣佈,將在中國大陸攜手合作,推動「新零售」。


新零售是馬雲提出的概念,代表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這次星巴克和紅杉的策略聯盟,有三個重要意義:第一是美國零售巨頭仍看好中國消費市場潛力;第二是外商選擇和中國夥伴合作,捨棄以往全資控股模式;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是「科技」和「商業」的結合,也就是零售業的數位轉型。


這其中很重要的關鍵,在於策略投資者(星巴克)和財務投資者(紅杉)的合作,紅杉對新經濟動態有清楚的掌握,曾投資蘋果和谷歌等公司,在中國大陸也算最具影響力的創投。因此這是「AI+」模式,既是「AI產業化」,也是「產業AI化」。這在歐美已形成潮流,沃爾瑪今年股票大漲,就是因為加速「數位轉型」,利用AI和大數據改善零售體驗。


對於想要抓住「投資未來」商機的人,我有4點建議

1.首先是掌握趨勢、前瞻部署。今年很多事情正在發生,全球疫情加速了典範轉移,投資人一定要分配部分資產投資新經濟。


2.其次是重押龍頭。不管有多貴,特斯拉和亞馬遜還是比純新創來得安全,而且我們正處在一個大者恆大、贏家通吃的時代。


3.再者是對人的觀察。技術大家都不懂,最終成功關鍵還是在人,是否有足夠的社會歷練很重要。


4.最後是虛實融合。未來會有更多的新經濟和傳統經濟的合作,可多尋找在兩者間搭建橋樑的例子。


不管是「新創」或「創新」,我看見了很多可能,現在才只是開始而已!

特斯拉/電池,信實新智慧機,全球半導體,螞蟻IPO,汎德IPO,京東方/中電熊貓,中芯,IPO籌資條件鬆綁

 

理事長的話:特斯拉/電池,信實新智慧機,全球半導體,螞蟻IPO,汎德IPO,京東方/中電熊貓,中芯,IPO籌資條件鬆綁

特斯拉/電池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即將舉行人稱「電池日」的股東大會前夕,在推特發文宣稱,即將公布的先進技術電池,要至2022年才能大規模量產,淡化了投資人的期待情緒。特斯拉股價22日早盤應聲大跌3.6%

 

馬斯克過去常在備受關注的「電池日」發表新技術和產品,4月時更宣稱,今年922日登場的電池日將是「特斯拉史上最令人興奮的一天」,讓外界對這項活動的期望大增。

 

然而,馬斯克卻在21日發文表示,即將公布的新產品主要會影響長期生產,尤其是電動卡車Semi、電動皮卡CybertruckRoadster等車款,但這些新發表的產品要到2022年才能大規模生產。

 

馬斯克也在另一則推文表示,特斯拉有意擴大向PanasonicLG和寧德時代或其他合作夥伴採購電池,但即使這些供應商的產能全開,若特斯拉無法自行生產,預期2022年起將面臨電池供給的嚴重短缺。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特斯拉目前正在研發除容量更大的新型電池,但馬斯克的最新推文引發市場質疑,特斯拉是否有能力在近期內自行生產容量改善後的電池,稍微淡化了對特斯拉這場盛會的期盼熱情。特斯拉股價22日早盤跌3.6%

 

一名南韓電池產業人士表示:「電池公司都認為量產並不容易,過去(都為此)耗費許多時間,特斯拉如何能在一夕之間達成?」電池專家說,特斯拉可能必須和Panasonic共同量產這款電池,而這款電池可望提高能源容量、降低成本並加快充電速度,有利特斯拉的車輛更能與傳統汽油車競爭。

 

在汽車製造商由傳統內燃機引擎轉向電能,以遵循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之際,投資人正關注特斯拉是否能擴大在電池技術領域的領先差距。分析師先前預期,特斯拉將發表一系列技術升級,包括電力儲存量提升、電池組生產成本下降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池是特斯拉的關鍵,但即使馬斯克也無法立刻改善電池效能。

第二、現有電動車電池廠形成寡占格局。

 

第三、台灣在電動車電池研發供應上,落後日韓。

 

第四、馬斯克因為對技術深刻了解,所以懂得操控投資人的情緒。

 

信實新智慧機

知情人士透露,印度信實工業集團(Reliance Industries)已要求當地供應商擴產,讓該公司未來兩年能銷售多達2億支智慧手機,此舉可望提振本地製造業,但可能衝擊小米等手機製造商在印度市場的市占率。

 

彭博資訊報導,消息人士表示,信實正與國內組裝業者洽談,生產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Jio手機。這款手機約要價4,000盧比(54美元),並將搭配該集團電信事業Reliance Jio推出的低資費通訊方案。

 

知情人士說,掌控Reliance JioJio平台公司,至少兩年前就和組裝廠聯手,祕密開發原型機,因此具備快速推出手機的能力;儘管如此,Jio平台仍不太可能趕在11月的「排燈節」消費旺季前推出手機。信實旗下數位部門Jio平台共已獲Google、臉書等美國科技巨頭注資逾200億美元。

 

信實集團力拚未來兩年售出1.5億至2億支手機。若信實推出的新手機大放異彩,可望加速壯大該集團的事業。在Jio平台的近4億名電信用戶中,仍有許多人使用只具備通話與簡訊功能的2G手機,每月資費僅2美元,因此印度是推出新裝置的龐大潛在市場。

 

信實推出的4G手機,鎖定印度約3.5億名仍在使用基本款或功能手機的用戶。信實集團董事長安巴尼曾在數周前表示,印度仍有數百萬人停留在2G時代。

 

安巴尼正打算讓印度智慧手機產業重新洗牌,正如同該集團藉超低價、簡易方案,讓他迅速成為國內電信服務業的霸主。這位億萬富翁有意支持印度政府的本國製造計畫,帶動DixonLavaKarbonn等印度廠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在印度這樣的國家財團像信實有絕對影響力。

第二、信實將創造印度本土品牌,取代外資品牌如小米和三星。

 

第三、小米很有可能會被信實智慧手機取代。

 

第四、手機市場將重新洗牌。

 

全球半導體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疫情影響終端需求,全球半導體市場今年成長放緩,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小幅成長3.3%,但台灣半導體產業則逆勢大幅成長,產值可望突破3兆台幣,年增達16.7%,續排名全球第2,領先南韓,僅次於美國。

 

SEMICON Taiwan2020國際半導體展今天登場,SEMI昨舉行展前記者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疫情影響終端需求,致使今年全球半導體成長放緩,預估全球半導體產值為4260億美元(約12.4兆台幣),較去年小幅成長3.3%

 

曹世綸指出,相較於全球疫情仍嚴峻,台灣是幸福的寶地,是全球少數仍可以舉辦大型展覽或活動的國家,這是政府防疫的成功,也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逆勢成長,估今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可突破3兆台幣、年成長16.7%,續排名全球第2,其中,晶圓代工與封測產值居全球第1IC設計則居全球第2

 

他表示,台灣半導體技術領先全球,台積電(2330)、日月光(3711)分別居全球晶圓代工、封測龍頭。去年台灣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達113.4億美元,連續10年蟬聯全球第1,明年也將穩居全球最大市場;去年台灣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171.2億美元、年增68%,顯著成長。

 

SEMI產業研究總監曾瑞榆表示,半導體產業雖然成長可期,但不確定因素或將延續到明年,疫情若復發將拖累產業復甦的動能,全球很多企業與服務並加速數位轉型;智慧型手機與汽車需求上半年呈現疲軟,預期下半年隨著新款智慧型手機發表、汽車恢復生產,將可望帶動相關半導體的銷售。

 

我們的看法:

 

第一、隨著5GAI成長,半導體長期看好。

第二、台灣半導體產業成長趨勢,超越世界水平。

 

第三、美國選擇台灣作為5G和半導體的重要夥伴。

 

第四、中美科技大戰,台灣是受惠者,但未來可能要選邊站。

 

螞蟻IPO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中港兩地上市進入倒數,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經評估早期投資者意向,螞蟻集團擬將集資額由原來的300億美元,上調到3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有望創下全球上市交易規模最高的紀錄。

 

消息人士稱,螞蟻提高IPO目標,是基於其公司估值從之前的2,250億美元提高到約2,500億美元,將超過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的總和。

 

根據彭博匯編數據,上市募資額350億美元,意味著將成為全球最大的IPO,超過沙烏地阿美公司創紀錄的294億美元的總銷售額。

 

螞蟻在大陸科創板上市案日前已獲上交所審核通過。螞蟻尋求最快本周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若順利通過上市聆訊,將於928日的當周進行上市前推介,預計在大陸十一長假後招股,10月底掛牌。

 

螞蟻招股書顯示,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三個方向:支持創新和科技投入、助力數位經濟升級、加強全球合作並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螞蟻已選擇中金公司、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安排香港IPO事宜。集團2019年全年營收人民幣1,206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人民幣725億元,獲利人民幣211億元,獲利已超越2019年全年的人民幣169.5億元。

 

螞蟻集團起步於支付應用程式支付寶,如今大部分收入來自提供快速消費貸款,推動大陸消費支出的成長。除了為金融業提供信用評分和技術服務以外,它還經營保險業務以及貨幣市場基金。

 

螞蟻集團2019年營收人民幣1,206.1億元;六成營收來自數位金融科技服務;支付寶年活躍用戶超過10億,連接商家數超過8,000萬家;過去一年支付交易規模為人民幣118兆元;上市後員工持股占股不低於40%

 

此外,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個人持股螞蟻比率不超過8.8%,他還宣布,捐出6.1億股螞蟻股份做公益,相當於螞蟻發行後總股本的2%

 

我們的看法:

 

第一、螞蟻勢將成為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而且超出原來第二名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294億美元甚多。

第二、螞蟻將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機構,比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加總起來都多,實在太驚人。

 

第三、今年上半年獲利211億元人民幣,已超過2019年全年169.5億元人民幣,實在太驚人。

 

第四、螞蟻的估值也比許多歐美大銀行還要高。

 

第五、這說明中國大陸消費市場的潛力,特別在數位金融科技方面。

 

汎德IPO

汎德永業新股上市初次募股(IPO)案因套利空間逾八成,十分誘人,競拍掀起搶標熱潮「未演先轟動」,23日競拍開標結果,不但最高價衝上381元,較同日興櫃均價328.7元高出近16%,加權平均得標價為285.9元,也比底價高出1.7倍,且競拍參與投標單筆數17,172筆,合格標單15,740筆,雙創105年競價拍賣制度上路來新高。

 

配合上市汎德永業辦理現增發行新股8,968張,其中6,457張採競價拍賣,共吸引合格件共15,740筆、合格投標量51,857張,以美國標方式決定競價拍賣得標價格,並全部拍出。上周曾出現因投資人熱烈參與投標,致證交所競拍交易平台當機,為競拍上路來首見;也因為投標筆數大增,因而,此次汎德出現不合格標單的高達1,432筆,也是空前紀錄。

 

汎德永業表示,競價拍賣作業23日完成開標,最低得標價270.99元,最高得標價381元,加權平均價285.9元,高於最低競價拍賣承銷價格的1.7倍。

 

汎德永業將在2529日辦理公開申購,每股承銷價180元,公開申購量1,914張(含過額配售),105日公開抽籤,1012日掛牌上市,預料25日開始的公開申購將再掀熱潮。

 

法人指出,挾經銷豪華進口車高單價、高毛利的行業特性,汎德永業已連續六年獲利逾一股本,長期以來採高息率的股利政策,更吸引長期投資者的目光。汎德永業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183億元,EPS6.04元、年增48.77%,為近三年最佳表現,法人估全年每股淨利有12元的實力。

 

法人分析,汎德永業拍出最高價381元,對比去年每股淨利10.2元,本益比達37.3倍,以競拍均價285.9元計,本益比也有28倍,與目前上市汽車股王和泰汽車29倍相當,對這次汎德永業競拍結果認為尚屬合理,也因381元的最高價,與公開申購價180元有高達201元的價差,創造出「抽到一張現賺20萬元」的想像空間,料會再掀申購熱潮。

 

汎德永業23日競拍開出好成績,但興櫃股價卻無反應,日均價328.7元,較前一日均價微跌0.47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IPO市場活起來了,近期表現相當火爆。

第二、一方面是由於台商資金大舉回流,台灣經濟前景看好。

 

第三、另一方面是由於中港資本市場今年以來,交易都相當活絡。

 

第四、台灣有錢人很多,因此BMW賣得好是必然的,這家企業形象也很好。

 

京東方/中電熊貓

大陸面板廠京東方宣布以人民幣121億元的代價,收購中電熊貓位在南京和成都的兩座8.5代/8.6代廠,這也是中國面板產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併購案,京東方全球市占率更擴大到逼近三成的水準。

 

市調單位WitsView研究副總邱宇彬表示,這對於台灣來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隨著二線面板廠退出,市場秩序可望更穩定。但京東方技術、產品線越來越齊全,也將和台灣面板廠出現正面對決的競爭。

 

繼另一家陸廠華星光電買下三星蘇州廠之後,京東方也發動併購。京東方公告計劃以不低於人民幣55.91億元收購南京中電熊貓8.5代廠80.8%的股權,同時擬斥資不低於65.26億元,收購成都中電熊貓8.6代廠51%的股權,總計金額約121億元(約新台幣527億元)。不過雙方目前尚未簽訂最終收購協議,而且仍有待股東會批准。

 

若完成收購,這將是中國本土面板產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根據WitsView統計,京東方全球大尺寸面板市占率約23%,而中電熊貓南京廠市占率約1.3%、成都廠市占率約3.4%,合併後市占率將達到28%。京東方於電視、顯示器、筆電等應用市場皆已位居龍頭,若再加上中電熊貓兩座廠,預計京東方在電視面板市占率將由18.5%提升至23.3%。監視器面板市占率由27%提升至31.7%,筆電面板市占率由27.3%提升至31.5%,京東方將大幅拉開與其他競爭者的差距。

 

邱宇彬表示,中國面板廠在全球面板市場寡占的態勢底定,京東方和華星光電陸續併購擴大產能規模,大者恆大,讓面板資源更集中,話語權更大,可以預期未來面板產業的供需更平穩、獲利也會更穩健。

 

今年面板供需像是洗三溫暖,在大跌之後又快速反彈上揚,關鍵就在於中國面板廠有更大的話語權,一看到面板需求回溫,立刻喊漲,甚至出現了單月大漲10%的歷史紀錄。未來中國面板廠在產品規格和價格上將有絕對主導權。

 

進一步分析,中電熊貓南京廠以IPS技術為主,產品應用涵蓋電視、筆電和監視器,至於成都廠則是以電視面板為主、VA技術。透過併購案,京東方補上了VA面板技術,成都廠產品主要是32吋和50吋面板,京東方也藉此增加了50吋這個產品線。另外,中電熊貓低功耗IGZO技術,可補足京東方較缺乏的遊戲型筆電或節能規格的IT產品。50吋電視面板和高階IT面板是台灣面板廠主要產品之一,未來免不了正面對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面板產業進一步整合。

第二、大者恆大、強者恆強。

 

第三、二線面板廠退出,台灣業者和一線廠的距離越來越遠。

 

第四、但由於5G和新冠疫情,加上中美大戰,帶動桌上型電腦和Tablet的需求,台灣面板廠應該至少還能維持現有的格局。

 

第五、中國大陸前二強有50%市占率,擁有未來規格和價格主導權。

 

中芯

繼華為之後,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確定遭美國封殺。外媒取得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文件顯示,美方25日已決定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合資公司採取出口管制措施,相關半導體設備出口中芯需向美方申請許可證。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據文件指出,BIS列入出口管制的對象,包括中芯國際(上海)公司、中芯國際(北京)公司、中芯國際(天津)、中芯國際(寧波)、中芯國際(深圳)、中芯國際華南公司(SMSC)、LFoundry(義大利)和中芯國際先進技術研發(上海)公司。

 

至於制裁原因,文件指出,在美國政府針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軍民兩用」品審查期間,對其出口可能被轉用於中國軍事最終用途,帶來不可接受風險。

 

文件顯示,基於上述理由,在向中芯國際或其子公司(包括上述公司)出口、再出口,或在國內移轉受到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管轄,並由出口管制證號(ECCNs)第2份補充文件,以及EAR744節管制的項目以前,必須提出一份單獨個別有效許可證申請。

 

對此,中芯國際26日表示,將繼續與美國商務部合作。中芯重申,該公司與中國軍方沒有關聯,也不為任何軍事最終用戶或最終用途製造產品。中芯國際又指,尚未察覺(aware)最新的制裁措施,正在調查相關情況。

 

市場人士稍早分析認為,若美國禁令成真,可能重挫中芯國際,甚至危及其生存,同時也會拖累中國發展自主晶片製造能力的努力。但也有可能迫使中國不得不進行晶片全產業鏈的布局、研發,進而打破該領域由歐美國家壟斷的局面。

 

在陸港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A25日收跌1.47%至人民幣53.7元,H25日收跌3.93%至18.58港元,H股自9月以來累計暴跌達25.68%。

 

針對美方的步步進逼,中國商務部19日推出「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且即刻生效,其中規定,若外國企業有危害中國國家發展,或中斷與中企的正常交易等,中方將限制其在中國境內的商業活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對中芯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

第二、中芯股價短期肯定會大跌。

 

第三、中芯的經營團隊短期內必須展現面臨亂流、調整結構的決心與智慧,但受傷可能比華為更嚴重。

 

第四、台灣的晶圓代工,特別是二線業者如聯電,短期是最大受益者。

 

第五、這會逼迫中國大陸全力發展半導體自主產業鏈,對台灣是「短多長空」。

 

IPO籌資條件鬆綁

金管會24日宣布將推動資本市場藍圖方案,檢討鬆綁企業上市櫃及籌資條件,包括科技及文創申請掛牌的淨值只看近半年、放寬母子公司上市規定、私募股票閉鎖期若延長上市時可免看獲利,及發行ADR折價可從九成放寬為八成等,明年企業上市櫃及籌資會更便利。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資本市場是經濟發展櫥窗,希望能維持並精進資本市場發展,昨天提出資本市場藍圖架構,年底會提出具體推動方案,共有五大策略25項重點項目。

 

較受市場關注重點,包括第一,檢討鬆綁IPO(初次上市)條件,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現行規定科技及文創事業申請上市,要看最近期(半年)及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財報淨值,不低於股本三分之二。

 

以後擬改為近期,也就是只看近半年的淨值,目前外國企業來台上市也是只看近期,讓國內外公司上市條件一致化。

 

因疫情關係,有些產業短期面臨嚴重衰退,長期仍會上升,這類產業申請上市時,條件可從寬思考,這項放寬適用科技、文創及大型無獲利企業。

 

還有,子公司若申請上市,現行規定要跟母公司編合併報表,未來思考,若母子公司進銷貨比率低,或分屬不同產業,可不編合併報表,以免已上市的母公司因產業衰退,影響屬新興產業的子公司申請上市條件。

 

第二,私募股票目前閉鎖期是三年,三年後,獲利能力達標準才可公開發行,考慮增訂,若三年拉長為六年,就不用看獲利條件等。

 

第三,ADR發行時,目前規定折價不能逾九成,研議相關配套措施防止套利情況下,放寬為八成,讓業者海外籌資更便利。

 

金管會將持續檢討上市櫃、籌資規定,明年就可陸續發布實施。

 

第四,研議開放發行新股採總括申報制,張振山說,現只有債券有總括申報制,以後擬對股票也採行,這對研發時間長的生技業來說,籌資更便利,不用每年申報。第五,推動券商發展更多元投資銀行業務,研議開放券商經營孳息他益型有價證券信託業務。目前券商己可做自益型有價證券信託,像借券等,將擴大可做他益型,例如受益權可給子女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上半年中港資本市場,由於美國限制中概股,導致許多企業回流,呈現大爆發格局。

第二、把私募股票閉縮期拉長到6年,實在是太久了,並不合理,不可能有人願意被鎖那麼久。

 

第三、科技及文創申請拆牌的淨值,只看近半年,是正確的作法,因為這些企業沒有很長的存續業績。

 

第四、放寬受到疫情關係,短期嚴重衰退的產業上市是正確方法,問題是如何拿捏?

 

第五、ADR折價本來就沒有道理,應該尊重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