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生成式AI,太陽能,微軟OpenAI,三星晶片,特斯拉德州,蘋果先買後付,電動車Fisker,美國IPO,鴻蒙,東南亞500大,陸企港上市,東協,港版AI,星國黃金,宏達電元宇宙,區塊鏈,競爭力,保瑞,永豐餘,數位貨幣

理事長的話:生成式AI,太陽能,微軟OpenAI,三星晶片,特斯拉德州,蘋果先買後付,電動車Fisker,美國IPO,鴻蒙,東南亞500,陸企港上市,東協,港版AI,星國黃金,宏達電元宇宙,區塊鏈,競爭力,保瑞,永豐餘,數位貨幣

生成式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30621

 

人工智慧(AI)浪潮來襲後,各國瞄準商機爭相發展生成式AI,而英國憑藉名校聚集與美國科技大廠投資等優勢,迅速成為歐洲生成式AI第一大國。

 

創投公司Accel近日針對歐洲及以色列的生成式AI新創公司,進行統計發現,英國是生成式AI新創公司最多的國家。

 

上述地區一共有221家生成式AI新創公司,其中多達30%在英國,另外有14%在德國,13%在以色列,11%在法國,6%在荷蘭。

 

生成式AI是能靠大量數據訓練AI模型來創造文字、圖片、影片及其他資料的技術,例如OpenAI推出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

 

英國之所以成為生成式AI新創公司大本營,是因為英國有眾多頂尖大學培育AI人才,AI產業起步早,例如谷歌收購的AI公司DeepMind就是2010年在英國創立。此外,英國近年也吸引不少美國科技巨頭投資,讓英國在AI產業發展上握有優勢。

 

Accel合夥人尼利斯(Harry Nelis)表示:「若仔細觀察這些新創公司的發源地,便能找到生成式AI人才聚集地,也能看出這些新創公司創辦人的共同資歷。」

 

他表示上述生成式AI新創公司有四分之一的創辦人曾在Alphabet、蘋果、亞馬遜、Meta、微軟等科技巨頭工作過,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創辦人曾任職學術機構。若從學歷來看,有四分之一的創辦人是從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牛津大學等英國名校畢業。

 

調查另指出,雖然英國是歐洲及以色列地區生成式AI新創公司最多的國家,但法國卻是生成式AI產業募資金額最多的國家,一共募資22.9億美元,超越英國的11.5億美元。

 

總部位於巴黎的Mistral被視為OpenAI的歐洲頭號對手,在最新一輪募資中募得6億歐元(約6.4億美元),將公司市值估在58億歐元。Accel表示去年全球生成式AI新創公司總計籌資超過250億美元,預期今年籌資金額擴大到45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成式AI大爆發

                                    

第二、有很多生成式AI新創公司

 

第三、很多在英國

 

第四、英國還是有很多頂尖大學培育AI人才

 

第五、台灣很少生成式AI新創公司

 

 

太陽能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吳慧珍,1130621

 

AI熱潮下,高耗電的資料中心林立,由於科技巨頭青睞零碳的乾淨能源,推高了太陽能發電需求,成長速度居所有電力來源之冠。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存在可靠性問題,還因電網老舊面臨物流挑戰,在整體發電量的占比不大。根據能源資訊局(EIA)資料,去年太陽能僅占全美電力結構的3.9%,遠不及天然氣的43%。

 

但隨著亞馬遜、微軟等力拚AI事業的科技巨頭,尋求以乾淨能源驅動資料中心,再生能源業領導人認為,這個產業已來到轉捩點。

 

瑞銀集團5月提出的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五年美國大型公用事業級太陽能專案需求,亞馬遜、微軟、臉書母公司Meta及谷歌等四大科技巨頭就占了40%,加上這四大巨頭承諾百分之百採用乾淨能源,再生能源需求料會再往上攀升。AI的電力需求比一般谷歌搜尋高出10倍。

 

美國能源部估計,今年美國新增電力裝置容量,太陽能將占58%。今年全美電網預計將新增36GW太陽能創下紀錄,增幅是去年的近2倍,同時電池儲存量擴增逾1倍達14.3GW

 

相形之下,今年全美計劃新增的62.8GW總發電量中,天然氣發電量2.5GW只占4%,創25年來新低。

 

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能源政策研究員藍德(Joseph Rand)指出,乾淨能源需求激增,從單位電力成本的角度來看,太陽能和風力的經濟效益,非常具競爭力和吸引力,在美國許多地區可謂最便宜。

 

根據富國銀行4月分析,美國電力需求歷經逾十年的停滯,2030年前可能暴增20%。高盛4月也指出,到2030年,資料中心耗電量預料將占全美電力需求的8%,比重較目前高出1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熱潮下需要很多資料中心

 

第二、資料中心需要大量能源

 

第三、科技巨頭青睞乾淨能源

 

第四、特別是太陽能

 

第五、但台灣已經沒有辦法再發展太陽能,由於找不到地點

 

 

微軟Open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吳慧珍,1130616

 

以非營利形式成立的AI新創公司OpenAI準備轉型。據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披露,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向部分股東透露,考慮改變公司治理結構轉型為營利企業,而這個構想是大金主微軟在幕後推動。

 

The Information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奧特曼提到董事會正考慮一個選項,就是跟對手AnthropicxAI採取一樣的模式,成立營利性共益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去年微軟砸130億美元投資OpenAI之後,發生董事會將奧特曼趕下台事件,引發內部員工反彈,直到奧特曼回鍋掌舵才平息下來。

 

非營利公司受法律保護,可免除少數股東干預,否則少數股東可能動不動就興訟,指控公司的決策未優先考慮股東權益。OpenAI轉型為營利企業後,新實體仍可保有OpenAI以非營利組織自居時的使命,用AI造福人類,同時投資者也有機會加快看到投資回報的腳步。

 

OpenAI目前的估值為860億美元,轉型為營利企業後,或可加速推動OpenAI首次公開上市(IPO),奧特曼也有機會增加持股。但部分既有投資人指出,由於OpenAI仍准許現有員工及其他人透過定期二次發行(secondary offering)賣股,OpenAI的上市壓力不大。去年OpenAI為員工兩度進行二次發行,共套現逾8億美元。

 

報導指出,數位微軟高層多年來,一直想將OpenAI轉型為成熟的營利企業。一位微軟高層指出,如此一來,微軟便可透過在董事會的席位及行使股東投票權,對OpenAI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目前微軟在OpenAI董事會雖有觀察員席位,但並無投票權,目前OpenAI8人董事會中,沒有任何外部投資人占有席次。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仍然是非營利機構

 

第二、但是董事會改組被微軟併購

 

第三、非營利公司可以免族少數股東干預

 

第四、但現在OpenAI已轉型為營利機構

 

第五、OpenAI和微軟將來可能彼此互相競爭

 

 

三星晶片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顏嘉南,1130614

 

三星電子12日在其年度晶圓代工論壇揭示最新先進製程的產品路線圖,並計劃推出一站式AI晶片製造服務,整合記憶體晶片、晶圓代工和晶片封裝服務,以加快晶片交付速度。

 

三星在加州舉行的年度三星晶圓代工論壇(Samsung Foundry ForumSFF)表示,客戶只要透過單一窗口,就能同時調度三星的記憶體晶片、晶圓代工和晶片封裝團隊,讓通常費時數周的晶片製造時間縮短約20%。

 

三星晶圓代工事業總裁暨總經理崔時榮(Siyoung Choi)表示,「我們確實生活在AI時代,生成式AI崛起徹底改變科技世界樣貌。」在AI晶片帶動下,三星預期2028年前,全球晶片產業營收將攀升至7,780億美元。

 

三星是少數幾家同時銷售記憶體晶片、提供代工服務和設計晶片的公司之一。這種業務組合過去往往不利三星,因為部分客戶擔心,與其晶圓代工廠合作,可能會讓在另一領域為競爭對手的三星受益。

 

不過隨著AI晶片需求躥揚,和需要所有晶片零件高度整合,以便訓練或推理大量數據,三星相信一站式服務將成為未來優勢。

 

除了一站式AI晶片製造服務外,三星同時宣布2個創新節點-SF2ZSF4U。最新2奈米製程的SF2Z採用晶背供電網路(BSPDN)技術,與第一代2奈米節點的SF2相比,BSPDN技術不僅能提升功率、性能和面積(PPA),還可以顯著降低電壓降(IR drop),強化高效能運算(HPC)設計的效能。SF2Z預計於2027年量產。

 

至於4奈米製程更新版「SF4U」,預計2025年量產。三星重申SF1.41.4奈米)進展順利,目標是2027年量產。

 

三星也在論壇宣揚其先進晶片架構-環繞式閘極(GAA),這是一種有助改善晶片效能和降低電力消耗的電晶體架構。三星較競爭對手更早開始應用GAA,該公司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使用GAA的第二代3奈米晶片。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晶圓代工被台積電超越

 

第二、三星是少數能提供記憶體晶片、代工服務和設計晶片的公司

 

第三、未來AI晶片需求大爆發

 

第四、三星跟台積電激烈競爭

 

第五、良率太低是三星主要問題

 

 

特斯拉德州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佘葳芸,1130614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12日晚間搶先宣布,該公司股東以「大幅度的優勢」通過2項決議,包含馬斯克本人的薪酬方案,以及總部移師德州一案,特斯拉股價13日開盤跳空開高大漲超過6%。

 

特斯拉股東大會在13日登場,馬斯克在社群網站X貼文公布初步投票結果,儘管當時投票尚未截止,他仍表示「謝謝你們的支持!」。根據馬斯克提供的統計圖顯示,2項協議的贊成票數已經雙雙突破門檻。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此前由於最大外部投資人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和貝萊德(BlackRock)尚未表態,因此無法確定投票結果。

 

馬斯克的薪酬案早在2018年股東大會通過,當時支持率高達73%,先鋒集團投下反對票,第二大投資人貝萊德則表示贊成。然而該案在今年1月罕見遭到德拉瓦州法官下令駁回。法官認為馬斯克對董事會影響力過大,且決議流程「存在嚴重瑕疵」,因此宣布股東投票無效,下令取消薪酬案。

 

儘管上訴可能有效,特斯拉董事會為了說服法官仍四處奔走,並將方案交由股東再次進行投票,然而部分股東認為,提起訴訟對股價造成壓力。

 

在特斯拉市值以及銷售和獲利指標達標的情況下,馬斯克可獲得約3.03億股票選擇權,並持有5年才可出售。而他早在去年完成條件,並計劃用這筆錢一圓火星之旅,不過他還未行使股票期權,近期估值約為460億美元。

 

知情人士指出,投票結果是否翻盤,將取決於有多少散戶及大型投資機構選在最後一刻投票。美國企業史上金額最高的薪酬案通過之後,有望增加投資人信心,並更有機會在法院扭轉情勢。

 

至於特斯拉要將總部從德拉瓦州遷至德州一案,需要獲得多數股東支持,因此不參與投票的股東就都屬於反對派。董事會則積極說服投資人,稱德州是特斯拉的「家鄉」。馬斯克在薪酬案遭駁回之際,批評德拉瓦州及其法院系統,他2月在X貼文宣布SpaceX已將公司註冊地點遷至德州,並諷刺表示:「如果你的公司選在德拉瓦州註冊成立,那麼我建議你盡快搬家。」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將總部移至德州

 

第二、德州是美國最富有的州

 

第三、德州因為石油的關係,非常有政治影響力

 

第四、特斯拉股東批准馬斯克鉅額薪酬方案

 

第五、許多高科技公司也遷移德州

 

 

蘋果先買後付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林奇賢,1130619

 

蘋果公司(Apple)已停止去年才在美國推出的「先買後付」(BNPL)服務,這家iPhone製造商想成為傳統金融服務大咖的企圖心,顯然有所退縮。

 

蘋果最早是在2022WWDC大會發表這項名為「Apple Pay Later」的服務,並在去年3月讓部分美國用戶搶先試用,去年10月又將該服務擴大到全美,讓用戶可獲得501,000美元之間的貸款,在六周之內分四期還款,不僅零利率,也無需手續費。

 

雖然仍仰賴高盛和萬事達卡,但蘋果透過旗下全資子公司Apple Financing來推出這項先買後付服務,仍承擔了許多金融後台工作,自行進行一些信用調查和貸款決策,並非完全透過金融合作夥伴來處理。此舉被視為對KlarnaAffirm等既有的先買後付業者發出的挑戰。

 

然而,蘋果17日發布聲明,不再提供新的Apple Pay Later貸款,即日起生效,但不影響現有未結清的貸款。蘋果強調,如今重心會聚焦在今年稍晚在Apple Pay推出的全新分期貸款功能。

 

這項功能是透過第三方信用卡和金融卡提供貸款,讓用戶分期還款,會在全球多國推出,有別於先前只有美國用戶獨享的Apple Pay Later

 

蘋果上周在今年WWDC大會上發表這項將整合進iOS 18的功能時,提及會與各國不同的金融機構合作,例如在澳洲是和澳盛銀行合作;西班牙則是CaixaBank;英國是滙豐和Monzo;美國則是花旗和Synchrony、以及使用FiservApple Pay合作發卡機構。美國用戶也將可以直接透過Affirm申請貸款。

 

這件事說明了並不是蘋果每項金融科技都能獲得成功。蘋果跨足先買後領域,恰好是美國低利率的時期,當時消費者爭相取得廉價資金來消費。然而,隨著利率上升,這個產業也跟著承受著龐大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市值近期被輝達超越

 

第二、先前也被微軟超越

 

第三、蘋果在AI領域布局太慢

 

第四、蘋果推出金融科技業務,但並不成功

 

第五、高盛最近也推出金融科技業務

 

 

電動車Fisker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1130619

 

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已於17日晚間聲請破產保護,加入一連串電動車相關新創公司行列。此前Fisker與一家大型車廠洽談投資的協商破局,淪落到幾乎燒光現金的窘境。

 

根據Fisker在德拉瓦州提交的破產聲請文件,該公司現在資產介於5億至10億美元,債務則介於1億至5億美元。這份破產聲請能保護Fisker在提出償債計畫之前,免受債權人追討。

 

在聲請破產前,這家電動車新創公布的業績比預期疲弱,也計劃裁員15%,甚至大砍售價,力圖振衰起敝。Fisker早在2月時便已警告,如果不能取得更多融資,那麼公司的存續能力面臨「重大疑慮」。

 

Fisker3月時表示,已從既有的貸款銀行取得1.5億美元融資,但能取得融資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要獲得另一家車廠的投資。

 

雖然Fisker沒有透露是與哪一家車廠進行協商,但路透曾經報導,日產汽車曾與Fisker進入進一步的投資協商階段。

 

Fisker的電動休旅車Ocean雖然已出貨美國與歐洲,但遲遲無法拉抬銷量,而且消費者的需求減退。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在1月份的一份報告,雖然消費者對電動車依然懷有熱情,但2024年全球近六成的電動車銷售將在中國大陸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電動車大洗牌

 

第二、中國電動車公司世界第一

 

第三、美國電動車新創沒有前途,許多會結束

 

第四、中國電動車新創很多也會出局

 

第五、川普若選上總統,對美國電動車前景相當不利

 

 

 

美國IPO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30621

隨著中國經濟、股市持續疲軟,中港企業在中國監管機構放寬海外上市限制下,申請赴美進行小型首次公開募股(IPO)有增加趨勢,但美國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Nasdaq)對此嚴陣以待,傳出將再度加強對中港小型股IPO的審查,避免重蹈發生在兩年前,新上市股票交易後出現劇烈震盪,影響市場投資人權益的事件。

 

綜合外媒20日報導,中國企業尋求在美股IPO,以籌措資金、抬高身價,是常見的方式,但須接受美方日趨嚴格的審查。

 

儘管近年中美角力升溫,印太地緣政治緊張,但是那斯達克高級副總裁麥柯奕(Robert McCooey)坦言,「申請到美股進行IPO的中國企業,仍絡繹不絕,畢竟中國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市場。」

 

中國證監會去年放寬企業赴海外掛牌的限制,以及中國市場景氣低迷、籌資不易情況下,中港小型企業轉向那斯達克申請掛牌,尤其到本月之前,香港小型股交易所(創業板)已關閉多年,那斯達克成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然而,那斯達克對中港小型股的表現曾嚇出一身冷汗。2022年,包括尚乘數科、盈喜集團在內的幾檔小型股,在那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時,股價曾經狂飆達32,000%,幾周後隨即崩跌,引發市場高度質疑。

 

有鑑於此,那斯達克決定加強審查中港企業。稍早有幾家中國和香港的IPO申請人,被那斯達克詢問,關於公司在上市前出售股票的投資人身分和獨立性,包括出售股票的股東背景、股東與公司、股東之間的關係和背景等,都是審查的內容。

 

報導稱,儘管迄今未有任何IPO案件,因質疑聲浪而被要求暫停掛牌,但美方加強審查的程序將持續數周,為申請案增添不確定性與提高成本。

 

報導指出,證明投資人的獨立性,對於消除市場對公司上市後不久即拉高拋售行為的疑心,十分的重要,那斯達克也試圖要確保美國投資人占亞洲IPO募股的大部分份額。

 

資料顯示,今年迄今已有27家中港企業,在那斯達克上市,募資金額達24.12億美元(下同),其中包括電動車極氪(Zeekr5月在紐約掛牌,募資4.41億元,為中國企業自2021年以來最大的美國IPO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經濟股市持續疲軟

 

第二、中國監管企業放寬機構海外上市

 

第三、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對中國態度非常謹慎

 

第四、中國中小企業過去沒有良好績效

 

第五、今年已有27家中港企業在那斯達克上市,令人震驚

 

 

鴻蒙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茂仁,1130603

市調機構Counterpoint公布數據顯示,華為鴻蒙作業系統今年第1季在大陸市場占有率達17%,位居第二名,首次超過蘋果iOS16%,主要原因是蘋果手機銷量衰退及華為手機熱賣。Android大陸市占率68%,仍是冠軍。

 

華為鴻蒙系統在中國大陸市場與蘋果iOS長期競爭,華為以逐步增長的速度超越競爭對手。與上季(2023年第4季)相比,鴻蒙系統的大陸市場占有率增加1個百分點。外媒稱,雖然看起來數字不大,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增長,也預示著華為未來將取得更多成就。

 

對比之下,蘋果iOS2024年第1季大陸智慧手機作業系統市場中下降4個百分點來到16%。不過,市占率最高的是Android68%,提高4個百分點。外媒表示,正所謂「有人失就有人得」,華為的情況也是如此,如今它已開始在作業系統競賽中領先蘋果。

 

據悉,這是華為鴻蒙系統首次在大陸市場超越蘋果iOSCounterpoint強調,這種轉變是因中國消費者大力支持本土產品。

 

外媒分析稱,由於5G網路的支持,鴻蒙系統的適配率從2023年首季的9%躍升至今年首季的50%。隨著華為繼續專注於供應鏈問題,未來的市場條件可能會變得更加有利。

 

若從全球市場占有率來看,鴻蒙系統在大陸和全球市場的表現都相當不錯,而蘋果iOS系統由於新功能,尤其是AI功能的缺失,在全球範圍的表現明顯下滑。

 

鴻蒙系統在全球的市占率從去年首季的2%翻了一倍,達到4%。反觀蘋果iOS從去年同期的20%下降為19%,蘋果海外市場短期內還不會受到華為的威脅。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蒙是華為的作業系統

 

第二、鴻蒙生態系用戶已超越3億人

 

第三、鴻蒙第一季在大陸市場占有率達17%

 

第四、鴻蒙已超越蘋果iOS系統,意義重大

 

第五、蘋果的市占率跟作業系統在中國會進一步下滑

 

 

東南亞500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0619

東南亞受惠於西方業者分散供應鏈,大舉前往此區設廠,加上東南亞國內生產毛額(GDP)快速成長,在2015~2023年間激增56%以上,逼近4兆美元。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有感於此區潛力,首次發布東南亞前500大企業排名。

 

財星以2023會計年度的營收為基準,評比東南亞七國的企業,包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菲律賓、柬埔寨,編制出此區前500大企業排行榜。

 

財星發現,新加坡原物料貿易巨擘托克集團(Trafigura),是此區規模最大的公司,去年營收達2,440億美元。托克的獲利能力驚人,儘管2023年營收年減23%,盈餘卻改寫歷來新高,達74億美元。

 

至於東南亞最賺錢的公司是星展銀行(DBS),去年盈餘為75億美元。此區獲利最高的前20家企業,有九家是銀行。

 

東南亞最大製造商則是偉創力(Flex),以264億美元的營收,登上此區第八大企業。偉創力生產商品種類繁多,包括電腦、呼吸器、車用零件、電動工具、吸塵器等,該公司雖在矽谷創立,但於1990年在新加坡註冊登記。東南亞前500大企業中,有30位女執行長,偉創力的蔚阮欣(Revathi Advaithi)是其中一員。

 

另外,東南亞公司排行榜上,有五家業者足以獲納去年的財星全球前500大企業。五家公司中營收最低者為310億美元。這五家公司占東南亞前500大企業總營收的26%

 

各國而言,東南亞前500大公司中,以印尼企業最多,達110家,印尼擁有2.8億人口,GDP1.5兆美元。泰國緊追在後,有107家企業上榜,該國人口達7,000萬人,GDP5,500億美元。新加坡雖然僅有560萬人,卻以84家企業位居第三。

 

越南是此區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有70家公司上榜,是上榜企業第四多的國家。當地的龍頭業者是國營石油集團Petrolimex,去年營收115億美元。

 

東南亞前500大企業去年總營收為1.8兆美元,年減2.5%、或450億美元。但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柬埔寨以外的核心六國展現出相對韌性,2023GDP均攀升。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南亞受惠於西方業者分散供應鏈

 

第二、台灣業者積極往東南亞前進

 

第三、美國財星雜誌發布東南亞前500大企業排名,有其必要性

 

第四、過去500大企業都是大中華地區

 

第五、東南亞最大製造商偉創力是新加坡公司

 

 

陸企港上市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30621

中國證監會去年3月推出「監管上市備案辦法」,確定大陸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標準,並簡化境外上市的程序。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日前表示,目前已有158家陸企就境外上市備案,其中85家申請赴港上市、73家在美國上市,並承諾會加快上市備案的效率。

 

綜合陸媒20日報導,第15屆陸家嘴論壇19日在上海舉行,方星海在論壇上指出,「監管上市備案辦法」去年3月上路以來,截至18日為止,共計158家陸企申請境外上市,其中85家到香港,證監會繼續支持陸企赴港上市。

 

方星海表示,現在排隊赴境外上市的企業非常多,這是一件好事,反映大陸有大批企業非常活躍,絕非躺平,陸企到境外上市,更多選擇來香港。

 

他表示,現在的上市備案速度比之前快了一些,但「還不夠快」,目前有不少高品質的企業仍在等候,反映企業對於境外上市需求殷切,大陸證監會將繼續加快上市備案的效率。

 

對於大陸「一級市場已死」的說法,方星海引述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表示,大陸第一季私募股權基金(PE)和創投基金(VC)共投資人民幣(下同)1,915億元,雖較以往低,但全年總投資金額高達8,000億元到1兆元,以這種投資規模,很難說服「一級市場不存在」。證監會將支持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發展,也會對不遵守規範的基金給予嚴厲懲處 。

 

報導稱,中證監今年4月公布「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項為支持大陸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帶動港股4月起回升至18,000點水準。譬如,順豐控股6月初公布收到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將核准在港上市,擬發行不超過6.25億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證監會確定大陸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標準

 

第二、簡化境外上市的程序

 

第三、目前已有158家陸企就境外上市備案

 

第四、一半以上還是選擇赴香港上市

 

第五、國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興趣不高

 

 

東協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傅沁怡,1130614

 

新南向政策成效顯著,財政部13日公布,隨電子、資通業供應鏈重組及分工,台灣對東協出口規模四年累計增加41%;首季台灣在東協進口市占率提升至7.7%,從第五大進口市場躍升為第二。

 

據財政部統計,台灣對東協出口規模四年來累計增加4成,與對歐洲出口增幅相近,但仍遜於同期間對美出口65%的增幅。

 

若細看東協十國,財政部分析,台灣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的出口尤為亮眼,四年累積增幅各達61%、64%和97%。

 

財政部強調,特別是今年受惠人工智慧(AI)應用商機及供應鏈移轉效應,台灣對東協出口前五月年增21.1%,為總出口增幅9.1%的2倍多。

 

前五月對東協出口占總出口的19.1%,是歷年同期新高。前五月台灣對新加坡出口占比7.2%、馬來西亞占比4%、泰國占比3%,也都是歷年同期最高比重。

 

財政部分析,東協具龐大人口紅利、豐富天然資源及勞動力成本優勢,一向備受各國投資青睞,中美貿易戰催化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更使東協成為各國產業布局的熱門據點。 財政部表示,台商呼應新南向政策外,近年因應美系客戶要求,將生產基地分散至東協;隨著台灣與東協在電子、資通訊等產業建立緊密分工,貿易往來日益深化。

 

東協進口來源地中,大陸長期為東協最大進口市場,首季市占率達24.2%。

 

台灣則從2019年的5.7%增至今年首季的7.7%,雖仍落後大陸,但排名已大躍進,從原本第五大進口市場衝刺至第二大。首季南韓占東協進口市占率7.1%,較2019年略增0.1個百分點,排名由第四前進至第三。

 

美國及日本則各占6.9%和6.4%,分別較2019年時縮減1.11.9個百分點,居第四名及第五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對東協出口規模四年累計增加41

 

第二、大幅度減少在中國大陸的投資

 

第三、今年受惠於AI及供應鏈移轉

 

第四、東協具有龐大人口紅利、豐富天然資源及勞動力成本優勢

 

第五、大陸長期為東協最大進口市場,首季市占率達24.2

 

 

港版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0614

 

被視為「港版淡馬錫」、由港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與港產AI獨角獸簽約,這是港投公司自2022年成立後,簽署的第一份戰略合作協議。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協議中將推進大模型創新在大灣區更廣泛,並將創立香港首個人工智慧研究院。

 

港投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表示,期望藉資本發揮槓桿效應,未來持續向合作夥伴投入資源,培養其成為產業龍頭企業。她又稱,對每名投資對象將有嚴謹要求,合作夥伴必須靈活投入香港未來的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思謀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賈佳亞在2019年創立,該公司專注於將人工智慧和大語言模型技術應用於智慧製造,開發智慧製造平台和智慧化的製造研發系統。

 

李家超表示,港投公司已做大量前期調研,已有多個分別來自香港、大陸和海外的潛在項目可以準備投資,港投正和對方深入磋商階段,短期內會有更多內容宣布。

 

據了解,港投公司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在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將近年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管理,團隊在去年10月委任前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陳家齊為行政總裁後正式運作。起始資金規模達港幣620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各地紛紛推出大語言模型

 

第二、台灣也有大語言模型

 

第三、香港也不甘寂寞加入戰場

 

第四、香港LLM是屬於小眾的市場

 

第五、香港不適合高科技發展

 

 

星國黃金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鄭勝得,1130612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WGC)近日表示,隨著黃金市場重心東移,新加坡可望成為全球黃金交易中心。原因是黃金需求高漲的國家多數位於亞洲,且新加坡位置臨近這些狂掃黃金的央行。

 

WGC亞太區主管兼全球央行部門負責人范少凱(Shaokai Fan)在新加坡舉辦的亞太貴金屬會議上表示,新加坡可望引領黃金交易市場,其一原因是主要新興經濟體黃金消費不斷攀升,而這些市場大多數位於亞洲。

 

新加坡臨近這些積極搶購黃金的央行,則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他表示:「黃金市場的重心已往東轉移,新加坡很幸運地成為這個新平衡的潛在中心。」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該國央行積極提高黃金儲備。在各國央行裡,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黃金購買量排名第一。

 

WGC報告指出,日本黃金需求持續火熱,2024年第一季黃金珠寶需求創2019年以來同期新高。韓國黃金購買量季增幅,也寫下兩年多來新高。

 

此外,新加坡靠近全球約25%的黃金開採供應重鎮,包括中國大陸、澳洲、印尼、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與寮國。

 

范少凱表示,在地緣政治動盪的背景下,建立官方黃金儲備中心已成為全球各國央行總裁日益關切的問題。且他認為,新加坡可能成為新的央行黃金保管中心,地位如同英國倫敦與美國紐約。

 

范少凱指出,新加坡將引領未來的黃金市場,原因包括該國致力於維持政治穩定與取消投資黃金的銷售稅。

 

他表示:「新加坡取消投資黃金的商品及服務稅(GST),並在本地建立合格精煉廠,進而鞏固星國作為黃金交易中心的地位。」

 

201210月開始,新加坡政府免除投資等級貴金屬的商品及服務稅(又稱為銷售稅)。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是亞洲金融中心

 

第二、黃金市場重心向東移

 

第三、新加坡渴望成為全球黃金交易中心

 

第四、黃金需求高漲的國家大多位於亞洲

 

第五、新加坡是亞洲金融商業及科技中心

 

 

宏達電元宇宙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侯冠州,1130621

 

宏達電20日舉辦股東會,董事長王雪紅表示,投資元宇宙的生態系統相當不容易、花費時間也較長,但這是一件對的且值得堅持的事情,宏達電會抓住AI和元宇宙帶來的機會,開拓全新的市場。

 

王雪紅也透露,宏達電和NVIDIA有密切合作,NVIDIAGPUAI生態系很重要,而宏達電的伺服器也都採用NVIDIAGPU,且過去五年公司團隊每周都與NVIDIA工程師進行會議,現階段AI應用除雲端外,也需要好的終端設備,這是宏達電的強項,同時NVIDIAOmniverse平台與宏達電的VIVERSE也有很好的連結,預期虛擬分身的形成與元宇宙建立發展會愈來愈快,7月底會有相關生態系統的發表會。

 

針對未來營運,宏達電財務長沈道邦指出,整體市場仍看好VR前景,宏達電也積極轉型,從單純硬體製造、銷售轉為生態系統整合供應商,且已經布局差不多了,今年下半年陸續會有軟、硬體新品推出,未來公司的營運模式不只會有硬體收入,包括平台建設、授權及內容分潤等,都有望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王雪紅也強調,宏達電布局VR已有七、八年時間,效益和成果逐漸顯現,像是智慧城市已有許多專案在進行。

 

王雪紅舉例,VIVERSE2023年榮獲兩項國際獎項,分別是ICT領導獎的年度最佳VR平台,和歐洲元宇宙獎的最佳消費者元宇宙平台,這些榮譽肯定了宏達電投入於VR軟體平台VIVERSE的傑出表現。

 

王雪紅說,這幾年來,宏達電引領創新的表現有目共睹,這個過程當然需要時間和努力,但「我們滿懷信心」,抓住AI和元宇宙帶來的機會,開拓全新市場和更多的優質產品,在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環境中繼續於AI和空間運算的道路上保持領先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達電過去以手機聞名

 

第二、近年轉型積極投資元宇宙

 

第三、元宇宙前景不振,宏達電也跟著沒落

 

第四、王雪紅董事長仍持續投資元宇宙

 

第五、許多企業包括Meta,都已放棄元宇宙

 

 

區塊鏈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黃于庭,1130612

畢業季搶人才,虛擬資產業者指出,區塊鏈產業目前急缺四大類人才,包括區塊鏈工程師、產品經理、法律專才,及風險控管人員,因該產業剛起步、懂得人不多,且為了加強防詐騙、防洗錢,法律和風控人員相當重要,依據職別不同,年薪最高上看300萬元,但提醒求職者需透過正規平台投遞履歷,以免被詐騙。

 

HOYA BIT加密貨幣交易所執行長彭云嫻表示,區塊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大,以HOYA BIT為例,目前刊登14個職缺涵蓋工程師、法律專才、交易所營運專員和稽核主管等,首重內部風險管理,部分職缺年薪高達200萬元,應徵者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能,還需有團隊合作精神、強烈的自我驅動力和上進心,保持求知慾,才能在快速變化的領域立足。

 

Maicoin集團說明,目前徵求產品經理、金融犯罪防制專員、KYC客戶審查專員、錢包營運專員(Wallet Operations Specialist)等職位,依據職別年薪高達180萬元,以微求產品經理為例,求職者需要至少三年產品管理經驗且有成功記錄、一年的軟體或Web開發經驗,及分析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如有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經驗者優先考慮。

 

Maicoin集團強調,據藝珂調查,管理階層的工程師年薪上看300萬元,以區塊鏈產業整體狀況來說,因產業剛起步、區塊鏈技術相對較新,工程師需求量大,而風險控管責是保護用戶與確保公司健康營運的重要部門,但無論何種職缺,最重要的是條件是人品優良,且有彈性靈活的思維以應變該產業的快速變動。

 

為了吸引更多的新血加入,HOYA BIT從去年起,就在北、中、南各大專院校舉辦了數十場講座,包括中山醫、成大、東吳、彰師大、中興、北科大及輔大等,希望透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了解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區別與應用,並使其對Web 3產生興趣。

 

但近年詐騙猖獗,Maicoin集團特別提醒,徵才資訊僅會透過如104人力銀行、LinkedInCakeResumeGithub等正當管道發布,且需特別認明官方帳號及正確的公司名,任何透過FBLINEIG「私訊」的職缺都是詐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區塊鏈產業極缺人才

 

第二、區塊鏈現在集中在比特幣

 

第三、風險控管很重要

 

第四、必須要加強防詐騙、防洗錢

 

第五、台灣缺乏此類人才

 

 

競爭力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碧芬,1130619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18日公布「2024IMD世界競爭力年報」,67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排名第8名,較去年退步2名,並終結自2019年以來連續五年的排名進步。主因評比中的四大指標有三項退步,尤其「經濟表現」指標今年排名下滑到第26名,三年內大幅下滑了20個名次。

 

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可視為國家經社體系的總體檢,評比共分為「企業效能」、「政府效能」,「基礎建設」,「經濟表現」四大指標,台灣2024年的排名分別為第6名、第8名,第10名和第26名。雖然總排名下滑,但在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經濟體族群中,台灣連四年排名蟬聯世界第1名;至於亞太區的排名則位居第3名,僅次於新加坡、香港,勝過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此次年報首度揭露AI(人工智慧)用於經濟體提高生產力功能。今年排名跳升、回到第1名的新加坡,IMD世界競爭力中心(WCC)就強調其「抓住機會並管理」AI等新技術,用於支援勞動力技能升級與推進企業轉型。

 

IMD報告分析台灣的競爭力強項主要有四點:一、加速數位化和淨零雙轉型,提升國家競爭力。二、供應鏈多元化布局,提升經濟韌性。三、深化國際合作應對地緣政治和氣候變遷挑戰。四、加強國內人才培育與重點引進國外專業人才。但完全沒有被提及與AI有關的部分。

 

進一步從細項評比指標來看,台灣計有18項評比項目名列世界前3名,尤其質化調查的項目都相當優異,包括「經濟複雜性指數」、「經濟韌性」排名分別高居第2名與第5名。

 

至於基礎建設部分,今年仍維持2019年以來的進步趨勢,細項中的「基本建設」大幅進步7名至第30名,反映企業經理人肯定我國都市管理、航空運輸、商品與勞務的配送基礎設施等改善。另外,防疫解封、旅外國人返台恢復戶籍,亦是排名提升原因。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每年公布「世界競爭力年報」

 

第二、67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排名第8名,並不算差

 

第三、但是比去年退步2

 

第四、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表現下滑至26名,我覺得缺電問題很大

 

第五、 台灣AI實力應有助於明年排名

 

保瑞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杜蕙蓉,1130621

生技股王保瑞進軍美國再下一城,20日宣布以3,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9.6億元)收購Emergent BioSolutions旗下馬里蘭康登鎮的無菌製劑廠。保瑞表示,該廠是保瑞第一個無菌針劑廠,不僅將大幅強化全球代工製造業務(CDMO)的製程技術與開發能力,更突顯保瑞插旗美國的強烈企圖。

 

根據保瑞提供的資料顯示,此次收購的無菌製劑廠區占地8.69萬平方英尺(約合2.63萬坪),共有4條無菌針劑產線可支援實驗試製及商業量產所需的冷凍乾燥、玻璃瓶(Vials)充填與預填充注射器充填等各式技術製程。

 

保瑞表示,該廠除了已通過美國FDA的查廠,協助現有客戶在美國市場量產多項產品外,亦已取得包含日本、韓國、澳洲、俄羅斯等多國藥監機構的合規認證,未來可視客戶需求,拓展美國市場之外的全球版圖。

 

保瑞董事長盛保熙表示,針劑產能一直是保瑞為完整CDMO業務服務而積極尋找的市場機會,這次順利取得位於美國當地的針劑廠區,使得集團在擁有生產無菌製劑原料藥的能力下,進一步取得無菌針劑藥品成品生產的製造能力,為旗下持續深根大分子代工服務業務的增添競爭利基。

 

保瑞近十年來持續透過併購帶動營運成長,2023年營收142億元、年增35.3%,EPS 30.2元創新高;2024年第一季EPS 7.07元,仍穩坐生技股每股獲利王座。

 

保瑞年初收購美國百年藥廠USL5月納入營收後,帶動單月合併營收以16.88億元,創近15個月新高,月增2.77%、年增55.76%,法人看好此併購案將確保保瑞2024年營收續創新高,並有機會躍居生技股業績龍頭。

 

法人表示,美中貿易戰帶動產業大洗牌,搶搭美國「生物安全法案」列車,前進美國建廠已成趨勢下,保瑞2024年一口氣併購USLEmergent位於馬里蘭康登鎮的無菌製劑,不僅技術製程將提升,產線也更完整,在大大拓展營運版圖下,不排除可望掀起本土藥廠的跟進風潮,也有機會成為策略夥伴,揪團打群架。

 

 

我們的看法:

 

第一、保瑞是台灣最會併購的生技股

 

第二、今年以來已經併購好幾家公司

 

第三、最近又以三千萬美金收購一家無菌針劑廠

 

第四、保瑞很有系統透過併購彌補缺乏的產品線

 

第五、保瑞透過併購帶動營運成長,年增35.3

 

 

永豐餘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徐牧民、嚴雅芳,1130620

永豐餘(1907)昨(20)日於股東會後召開董事會,推舉葉惠青新任董事長。葉惠青接任後表示,節能減碳成為企業經營新趨勢,推動五大策略讓永豐餘轉型氣候科技型產業(Climate-tech Industry),成為氣候變遷提供解決方案業者,搶攻新能源商機。

 

五大策略分別為「再生能源與能源管理」、「工業4.1及上下游產業生態系統的建置」、「持續全循環經濟的發展」、「醣經濟下新材料的開發」、「下世代新創公司之投資與孵化」。

 

葉惠青曾任第一任經濟部能源局局長、台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在公領域對能源政策、碳管理有深入認知,且兼具民營企業任職經驗,將發揮其碳技術和能源方面專長帶領永豐餘在綠能當道下開創新頁。

 

葉惠青表示,再生能源與能源管理部分,以智慧能源及循環經濟為主軸,推動虛擬電廠聚合並交易電力資源、微電網解決方案、綠電交易媒合等。

 

永豐餘目前建置台灣首座汽電共生表後儲能系統,並且與桃園市府攜手,將每天約35,000噸的民生及事業廢水轉化成為沼氣能源,每年沼氣發電量500萬度,將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整建轉型為全台首座綠能中心的ROT案。

 

在工業4.1及上下游產業生態系統建置方面,永豐餘將在生產系統中導入智慧能源及智慧生產系統,同時亦將培養提升內部人員AI技術,深化推廣全自動虛擬量測系統等成功經驗到其他事業體,持續進行智慧製造及節能減碳之自動化、低碳化到智慧化的三軌轉型。

 

葉惠青表示,永豐餘在循環經濟上,生產使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製品,透過上下游價值鏈串連,延長醣材料生命周期並創造循環資源價值極大化,在造紙過程中的餘料與木屑,經處理後成為天然有機質肥料,旗下轉投資的華紙亦於花東設立自然碳匯實驗場域。

 

新材料開發方面,永豐餘為實現「以醣代塑」,推出全紙食品容器,使用後可直接進入回收系統再循環利用,另外PKT系列環保牛皮紙膠帶,也可減少一般塑膠膠帶OPPPVC的使用,並可與紙箱一起回收。

 

永豐餘近年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持續多角化經營,旗下轉投資已有太景-KY、申豐、永豐實、永道-KY等掛牌,此外,依循五大策略發展方向,於去年入股新創公司先知科技,進一步加速在數位轉型、AI、智慧製造等新興領域之投資布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永豐餘是台灣老牌企業

 

第二、前任董事長也是專業經理人

 

第三、新任董事長是能源專家

 

第四、永豐餘轉型氣候科技型產業

 

第五、定位氣候科技,令人耳目一新

 

 

數位貨幣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巫其倫,1130621

中央銀行研究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進度曝光,首度進行的CBDC委外問卷調查,今年4月底已完成,近期統計結果出爐,國人多不了解CBDC為何物,民眾、攤販、店家均約9成「沒聽過」;但經說明後,7成民眾表示願意使用CBDC,但最擔心使用央行數位幣會留下紀錄。

 

央行表示,4月底問卷調查結束後,明年1月將展開第二階段,即具體且深入的溝通,根據調查結果檢討修正CBDC初步架構與設計,未來會舉辦公聽會、說明會或論壇,與利害關係人進行交流與溝通。

 

2019年開始,央行就開始研究CBDC,已分別完成「批發型CBDC可行性技術研究」 及「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目前處於原型建構階段,與全球先進國家「進度同步」。

 

央行表示,現正進行「廣泛溝通,以獲得社會大眾的支持」、「精進平台設計,採用更穩健成熟的技術」及「研議堅實的法律架構,增強市場對 CBDC的信任」的三大工作。

 

其中,在廣泛溝通部分,央行去年4月開始辦理委外問卷調查,今年4月完成。調查對象包含一般大眾、產業界、政府機關及專家學者,並依對象別設計合適的調查重點與問卷題型。

 

在一般大眾方面,央行調查發現,民眾、店家及攤販對CBDC認知度仍偏低,僅7%民眾聽過CBDC,店家也僅10.4%、攤販11.9%,換言之,約9成社會大眾完全沒聽過CBDC、不知道這是什麼;但經過解釋、提升認知度與理解度後,使用意願都大幅提升。

 

調查詢問一般大眾使用CBDC的意願,在「前測」,即直接詢問民眾使用意願階段,僅49.1%民眾、51.9%店家、45.9%攤販願意使用;不過,「後測」,是經說明後再次詢問使用意願,比例顯著提高,有71.5%民眾、66.8%店家、54%攤販表態願意使用。

 

至於民眾最在意的問題,有45.2%對使用CBDC會留下紀錄感到擔憂,不擔憂比例為51.4%,但若有國際資安認證或政府只在合法且追查非法活動情況下,才調用資料,則逾7成民眾認為可減輕其擔憂程度 。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都有計劃發展央行數位貨幣

 

第二、中國大陸央行數位貨幣走在最前端

 

第三、美國主要是以民間的比特幣為主

 

第四、台灣對於數位貨幣態度非常謹慎

 

第五、大部分民眾不了解CBDC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