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高盛 亞洲, 旅遊 房地產 陸資, 金管會 理財平台, 匯豐 保險, 平潭島, 陸企登台, 科技產業開放陸資, 陸資來台, 日商借道台灣, 陸企 頂新, 梁信軍 復星, 鳳梨酥 上市

高盛 / 亞洲
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美商高盛的亞洲營運出現2008年來首見虧損,營收較前年銳減46%,歸因於其投資與放貸業務都深受亞股表現不佳的衝擊,包括其投資中國工商銀行(ICBC)的持股蒙受損失。

高盛日前向美國證管會申報的2011年財報(10-K)中顯示,其亞洲地區營運去年淨損1.03億美元,前年則獲淨利21億美元;去年的營收降至38.6億美元,較前年銳減46%。

高盛亞洲營運上一次出現年度虧損是在2008年,金額17.4億美元。去年又再度虧損,據其申報資料中指出,主因亞洲股市普跌衝擊其亞洲的投資與放貸業務,包括投資中國工商銀行的持股蒙受5.17億美元的按市價計價損失。

高盛去年10月公布其出現1999年上市以來的第2次單季虧損時,就將部分原因指向投資中國工商銀行的持股價值減計10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股價在去年前9個月重挫達35%。

高盛最早係在2006年4月以25.8億美元買進中國工商銀行4.9%的股份,當時這家銀行還未上市。這些年來,高盛3度賣出持股,共進帳52.6億美元。一直到至去年11月、在該次售股之後,高盛仍持有9.7%的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掛牌H-股。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盛光靠是一筆中國工商銀行銀行投資就可以吃很多年,到目前為止已實現獲利在二十億美元以上,問題是在某一個項目錢賺太多,人會失去鬥志。

第二、凱雷之前也有類似問題,在太平洋保險的投資上賺了四十億美元,接下來在中國的投資就遭遇亂流,碰到了幾個需要重整的個案。

第三、高盛另一大問題是人才流動性太高,從宋學仁到胡祖六,不管是台灣人、外國人和大陸人,都利用從高盛合夥人 (Partner) 地位賺的錢再出來自己另行創業,幾乎沒有在高盛打工超過十年以上的著名人物。

第四、美國大銀行即將受到「伏克爾條款」(Volcker rule) 的衝擊,不管是母行或子行都不能再從事高風險的交易 (trading) 業務,這對高盛這種營收比重很大來自交易收入的投資行打擊最大。

第五、不過高盛手上還是有一些壓箱寶,泰康人壽就是一例,中國的保險事業仍是暴利行業,相信泰康人壽上市後一定還能為高盛狠狠再撈一筆。

旅遊 / 房地產 / 陸資
我經濟部即將公佈第3波鬆綁陸資來台項目,大陸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近日上午表示,大陸企業對台灣房地產、旅遊業等方面投資都極感興趣,他更直言:「只要有利可圖,大家都有興趣想過來(台灣)」。

黃孟復昨天接受專訪時表示,資本的自由流動本來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不論是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或是陸企赴台灣投資,兩岸密切的經貿交流都是多贏的局面。黃孟復說,兩岸三地的工商團體近幾年交流非常密切,尤其兩岸經貿交流愈加開放後,不少陸企也在討論赴台投資計畫,大陸工商聯也和台灣的工總和商總建立了聯繫機制。

他說,台商過去赴陸發展,帶動大陸的經濟起飛,不但大陸本身受益,台商獲得利潤,對於台灣經濟也有利,堪稱「三贏」的局面。黃孟復認為,因此現在陸企到台灣投資,也同樣會出現「三贏」的結果。

黃孟復指出,台灣房地產和旅遊業,都是陸企投資的目標。他說,「企業的投資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為了追求利益和利潤,因此只要哪一產業有利可圖,或是陸企具有比較優勢,都是投資的方向。」

由於赴台自由行可望在本月底擴增試點城市,黃孟復也相當看好赴台旅遊商機。他稱,「目前陸客赴台時不時會出現各種問題,代表台灣的旅遊基礎設施還要進一步擴大,例如飯店、旅遊景點的公共設施等,都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陸企赴台投資可以考慮的項目。」

另外,台灣不少產品在大陸都頗受好評,黃孟復尤其推崇台灣的農漁產品,不只品質優良,且技術含量高。他建議,如果兩岸可以開放更多進口項目,一方面大陸企業可以引進更多台灣商品,以賺取價差;另一方面大陸民眾也可用更合理的價格購買台灣的優質商品,兩岸民眾都能因此獲利。

此外,大陸近年積極發展的文創產業,黃孟復認為也是兩岸企業的方向。他稱,兩岸擁有共同的歷史與文化思想,因此在文創產業要比其他地方合作更具優勢。他並說,兩岸文化企業可以相互合作,如合拍電影或戲劇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主管機關一直沒有搞清楚大陸對台灣有興趣投資的項目,過去兩年開放的二百四十多個產業完全是昨日產業 (如家電和產業)、無效領域 (如地區基礎建設) 和裹小腳思維 (如只允許大陸銀行參股台灣銀行 5%),這次大陸工商聯主席黃孟復總算較直接的點出了大陸企業的興趣和方向。

第二、台灣還是製造思維,據經濟部表示第三波陸資來台開放名單位,90%的製造業都會開放陸資投資,但陸資可能更有興趣的是服務業和其它行業。

第三、台灣正在走和香港一樣的路,大陸觀光客的湧進改寫了產業結構,觀光業變成投資主流,現在一年陸客觀光客二百萬人,未來即使開放到一千萬人,都還遠不及香港,但台灣的觀光旅館、餐飲、小吃、零售、精品等行業都水漲船高了。

第四、台灣現有的觀光設施根本就不敷使用,還有很多國際頂級的酒店如四季、麗池卡爾頓、瑞吉 (St. Regis) 根本都尚未進駐台灣,所以有很大的投資招商問題,政府應開放陸資投資台灣旅遊和商用不動產如購物中心和大型酒店,只要是長期投資並且能夠創造就業機會,為何陸資不能投資台灣房地產?

第五、黃孟復也點出大陸推崇台灣的農漁產品,最近國台辦主任王毅指出台灣自豪的「虱目魚」大陸民眾不了解,應予以改名,本來台南漁民還群起抗議,但是沒有想到改名「狀元魚」以後在大陸一炮而紅,市場馬上打開了,漁民們也不鬧了,這就是兩岸交流帶給台灣最大的實質貢獻: 不在於大陸採購了多少台灣商品,而在於讓台灣學會以「外地的眼光」來看待事情,而不是一切以自我本土化為中心。

第六、黃孟復先生很正確地指出文創產業也是兩岸企業可以合作的方向,而且比其他合作更具優勢。台灣的文創人才過去都是屬於小型工作坊、個人工作室的型態,若能和大陸的資金和市場結合,前途不可限量,希望更多台灣的文創人才能創作出影響大陸十三億人口的作品。

金管會 / 理財平台
為推動以台灣為主的「國人理財平台」,政府擬全面鬆綁人民幣理財商品限制,如國內投信基金將可100%投資陸股,並在兩岸簽署貨幣清算機制後,讓投信基金可發行人民幣計價基金、國內銀行也可做人民幣存匯款。

一旦人民幣理財商品限制鬆綁後,國人不必出國,在台就可買到「純陸股」基金、也因直接以人民幣計價,不會再有匯兌損失,也可直接存、匯款人民幣;對業者來說,投信業者投資範圍擴大,商機增加,銀行端則可賺手續費。

金管會昨邀集央行、陸委會及銀行、信託、證券、投信等4大公會和7家主要業者,初步達成上述共識,金管會將研擬相關法規後,簽報行政院。據金管會截至去年第4季統計,國人透過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外有價證券(如買海外基金)達2.86兆元,但投資國內有價證券卻僅5828億元,顯示國內金融商品多樣和完整性不足、或未提供彈性理財服務,行政院指示金管會研究「國人理財平台」。

所謂國人理財平台,是由台灣金融機構,提供台灣人理財商品和服務,而不是讓台灣人的錢,全都匯到新加坡、香港投資。銀行局副局長張國銘解釋,投資標的可包括國內和國外,國人在台就可享受這樣服務,銀行則可賺手續費。

金管會初步擬定3大鬆綁人民幣理財商品限制議案,並提及金融業培植台灣本土金融人才。首先投資陸股限制,將鬆綁國內投信、境外基金投資陸股上限,及開放結構型商品、券商複委託可投資陸股。

依規定,投信基金和境外基金投資陸股上限,不得逾基金淨資產30%及10%。昨業者建議,取消投信基金投資陸股30%上限,即投信基金可100%投資陸股,國人在台就可買到「純陸股」的基金。

目前境外結構型商品和國人透過券商複委託,也禁止投資A股,業者也建議鬆綁,讓國人透過結構型商品就可買陸股債、中國股價指數;複委託則研究開放A股、在中國註冊地或陸企掛牌的有價證券。

其次,在人民幣計價商品和業務部分,昨會中的共識為兩岸簽署貨幣清算機制後,將開放國內投信業發行人民幣計價基金,並開放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可做人民幣存、匯兌款和外匯交易等;據透露,央行代表當下表示,央行已成立清算機制研究小組並和中國人行密切聯繫,「貨幣清算機制,應該不會再等太久」。

金管會指出,一旦開放後,可齊備國人理財平台完整性,國人若有投資人民幣商品需求免透過海外分行或地下經濟管道。第三則是鬆綁投信基金的多幣別基金所得,也可投資國內有價證券。依現行規定,投信基金投資外國有價證券的標的中,禁止投資本國企業赴海外發行的公司債或有價證券。

據透露,證期局會中表示,若開放讓投信基金去買等於讓台灣人去投資;但若基於市場活絡性,和增加國人投資海外資產回流台灣,也可檢討鬆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延續「兩岸特色金融業務」的具體措施之一,馬內閣最近作成決議要積極發展台灣銀行的「人民幣財富管理業務」。

第二、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的用語: 建立以「台灣為主」的「理財平台」,重點是建立平台。金管會一定注意到了一個事實,人民幣將逐漸成為區域主要貨幣之一,和美元並駕齊驅,再禁止台灣人民投資大陸有價證劵和商品,就等於將台灣孤立和邊緣化,大家一定會將資金移往海外的金融機構,所以要開放台灣銀行以境外金融業務分行 (OBU) 承作人民幣相關的財富管理業務。

第三、至於開放的型式,不管是直接購買大陸股票或者是透過基金形式購買,都屬於技術細節,以前金管會每開放一個極小的業務項目,就算是大事一件,但現在可以直接強調「平台」的開放,算是一大突破,值得肯定,畢竟時間不站在台灣這一邊。

第四、金管會既然有那邊大的視野,為何不乾脆開放大陸金融機構投資台灣? 現在所有開放都是單方面的,拼命開放台灣投資大陸,卻把陸資擋在外面,到目前為止金管會仍表示陸資銀行參股台灣銀行上限不得超過5%,請問這種政策 "開放" 有意義嗎?

第五、台灣金融機構特別是40多家銀行需要積極進行下一波整併,否則每一家銀行自行去搭建人民幣財富管理平台,是資源的浪費,未來也一樣不能脫離薄利的宿命。

匯豐 / 保險
金融時報報導,匯豐控股(HSBC)為鞏固核心業務,已分別向法國安盛集團(Axa)和澳洲QBE保險集團,出售其亞洲與拉丁美洲的一般保險業務。匯豐在這兩起交易中,先取得共9.14億美元預付金,未來還會獲得利潤共享和代銷保險佣金的收益。

安盛將先付4.94億美元,取得匯豐目前在香港、新加坡以及墨西哥的保險業務;並簽下10年協定,安盛將透過匯豐在這3個市場,以及大陸、印度與印尼等地區的分行通路,銷售汽車以及居家保險;然後再與匯豐分享利潤,同時支付佣金。
安盛表示,這項交易能加快其成為亞太地區一般保險業龍頭的步伐,預計在2015年就會晉身亞洲壽險業排名前三名之列。

QBE則先付4.2億美元,取得匯豐在阿根廷的保險業務,和其旗下恒生銀行在香港的業務;也簽下跟安盛類似的10年期代售協定。這次出售保險業務,是匯豐執行長歐智華(Stuart Gulliver)重新聚焦核心業務的策略之一。他要讓匯豐專注其重要市場與最賺錢的業務。匯豐已賣掉或關閉旗下20項業務,讓其風險加權資產減少約500億美元。

他表示,這次出售保險業務是「進一步執行我們的策略」,同時能讓匯豐集中資本和資源來經營真正的核心業務,包括擴大其財富管理的業務能力。儘管匯豐看好其整頓業務,有助其未來的發展。但市場似乎不領情,其股價周三在港股下跌1.5%,收67.75美元,跌幅較恒生指數下跌0.86%來得重。

安盛亞洲的財務長Francois-Valery Lecomte表示,集團要透過組織成長,在2015年讓營收和獲利分別成長2倍和3倍。安盛亞洲財務長強調,與匯豐的交易能加快達成這目標,像安盛在香港非壽險業務的市占率,將從6%擴大至13%,可望成為香港的業界龍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美銀行過去十年所推行的「金融控股公司」,現在看起來是徹底失敗,大家都回歸單一本業。

第二、花旗銀行在1999年合併了旅行家保險和所羅門投資銀行,成立花旗集團 (Citigroup),是金控潮流的開始,但不到兩年,花旗就把旅行家 (Travellers) 分拆出來,因為業務的綜效並不明確,到後來把花旗拖垮的更是投資銀行和證劵端的業務,證明了金控的業務綑綁風險。

第三、美國這十年表現最好的銀行之一是富國 (Wells Fargo) 銀行,不但沒有證劵和保險,連美國以外的布局都很少,深耕美國市場,創造了亮麗的業績。

第四、中國大陸金融機構這幾年開始進行跨領樓資,尤其以平安保險為代表。平安是非常值得尊敬的金融機構,但是在跨界和跨地域的投資就必須注意,對Fortis的併購是既跨界 (保險) 又跨地域 (比利時),結果虧了二十億美元,算是昂貴的一課。

平潭島
大陸力推海西經濟建設,福建省為此不惜重金,將在今後4年此投入逾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打造平潭(島)綜合實驗區成為閩台企業合作交流平台。同時,要積極引進台灣戰略投資者,擔任平潭開放開發顧問團角色,推動台灣人士、機構和企業參與平潭開發建設和管理。

福建官員表示,平潭將成為福建對台產業經貿交流、對接的重要平台,要強打高新技術、服務業、海洋、旅遊4大產業,針對顧問團一事,據悉在福清設廠多年的冠捷科技集團總裁宣建生即為其中一員。

福建省省長蘇樹林近日在「兩會」福建團會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為在短期內打造平潭島,福建省撥下重金,「十二五」時期要在平潭投入2,500億元,其中,2011年已投入300億元,2012年計劃投入600億元,即今後4年還將投入約2,200億元。

福建省副省長倪岳峰指出,當前閩台兩地產業合作主要集中在石化、汽車、電子、LED與精密機械5大領域。除了平潭島之外,福建也積極在推展廈門的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他表示,要吸引台資一線金融業者前往投資。倪岳峰表示,福建要推動廈門兩岸金融中心18平方公里集中區建設,計劃爭取、引進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台灣金融機構在廈門設立區域總部和分支機構,進一步推動閩台金融機構雙向互設,還將在廈門構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示範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平潭島的推動已從概念進展到實質階段,說明大陸絕對是認真看待其發展規劃。

第二、即使平潭島地方不大,福建省也很清楚的給予其政策的定位: 「閩台企業合作交流平台」,並強打新技術、服務業、海洋、旅遊四大產業。

第三、可以看得出來的是,平潭要走的方向,和福建省現在的台資並不一定相同,福建現有的兩岸產業合作主要集中在石化、汽車、電子、LED和精密機械5大領域。

第四、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認識了金融業在招商上的重要性,所以要推動更多的台灣金融機構到廈門設立區域總部,並在廈門建立新興產業示範區。目前台灣金融機構雖然有一些已進駐廈門,但整體來說數量仍不夠多,可能是認為市場還不夠大。金融和經濟是一體的兩面,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正考驗著福建官員的智慧,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平潭最近拋出可以讓台灣人「共同管理」的議題以後,已經激起了不少討論,邁出更超前的一大步。

陸企登台
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昨天表示,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一旦生效,大陸準備籌組大陸企業家來台投資,投資領域包括:台灣希望和需要的電子業、製造業、基礎設施(公共建設)、農業和研發機構等方面。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指出,上半年在台灣登場的第八次江陳會,預計將簽署兩岸投保協議。這表示,大陸商務部最快下半年將組織陸企登台。陳德銘說,大陸商務部非常樂意促成更多大陸企業來台投資。

台灣正積極研擬大幅鬆綁陸資來台,大陸已展開前期準備。陳德銘昨天在北京商務部舉行的中外記者會上說,「大陸正就相關的、台灣所希望和需要的投資領域,包括電子業、製造業、基礎設施(公共建設)、農業、研發機構等方面合作做準備,組織(邀請)一些願意到台灣投資的大陸企業家進行探討。」

陳德銘表示,台灣選舉結束以後,大陸和台灣的經貿關係,相信還會進一步發展,這也是大陸非常希望看到的事。他指出,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早收清單,今年將開放更多項目,包括擴大降稅範圍、更多台灣產品,特別是銷往大陸的農產品,對台灣經濟的繁榮發展是非常有利的、正面的信號。

陳德銘說,「今年我們(兩岸)還有總體談判中的四個關鍵步驟:一是投資保護協議;二是服務貿易協定;三是貨物貿易協定;四是爭端解決機制。」他希望兩岸服務貿易、貨物貿易等談判,在今年和明年早些時候能有實質進展。

陳德銘表示,台灣的研發優勢加上大陸的製造能力優勢,是「一加一遠遠大於二」,且可迸發出更大的合作力及創造力。他說,透過陸資來台及更多的台資企業到大陸投資,讓雙方產業結合,產生更好的互補和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陳德銘的說法相當客氣,基本是根據台灣所希望和需要的投資領域,組織大陸企業家進行探討。

第二、大陸也應該就大陸所希望的產業領域,積極向台灣方面表達看法,能不能獲得批准是另一回事。

第三、台灣太強調製造業,其實應該多開放服務業。

第四、台灣電子以往是不開放大陸投資的,現在出了問題才想到大陸來找救兵,大陸是否領情是一回事,但兩岸應該坐下來共同思考未來贏的策略。

科技產業開放陸資
第3波陸資開放最快本月公布,行政院傳出消息,將針對面板、半導體等關鍵性產業,放寬陸資參股上限比例。對此,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昨天表示,「以產業合作的角度出發,謹慎採取專案審查」。去年初第2波陸資開放的面板、半導體等關鍵性產業,至今沒有陸資參股,市場認為可能是投資限制過嚴。

官員表示,去年開放的積體電路製造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液晶面板及其零組件製造業、工具機等5項關鍵敏感產業,限制包括陸資投資台灣現有事業,持股不能超過10%;若是合資新設事業,陸資持股比率就必須低於50%。

經濟部官員強調,「陸資對台投資事業不得具有控制能力,且陸資應提出投資案的合作策略,並經過專案審查」。由於目前面板廠的大股東持股幾乎都未超過2成,就算陸資來台參股10%也算是蠻大的投資比例。因此是否放寬投資比例,黃重球不置可否,僅表示以產業合作為主,並以專案審查把關。

黃重球比喻說,若是可互補的產業,例如大陸彩電業者來投資台灣面板廠,就有合作效益,若是同質性產業,可能競爭上無法合作。再者,黃重球強調,台灣產業開放盡量朝自由化腳步走,不完全量身訂作,兩岸應以互惠為原則。據悉,第3波陸資開放是否放寬關鍵性產業的參股比例,或是乾脆不設投資比例,必須經過多方角力評估,全案仍需行政院近期內審議後才能拍板定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四大高科技產業都陷入了前所未有困境,所以現在才會寄望陸資來解救。

第二、陸資和台灣合作是正確的方向,但是開放或提高陸資投資比例並不能解決問題。

第三、陸資和台灣高科技企業合作有不同的形式,參股台灣上市公司只是一種選項。

第四、更重要的可能是台灣經濟部的配套措施,否則只是要別人拿錢過來投資,其它問題都沒有解決,相信不要說陸資,全球都不會有人過來投資的。

陸資來台
針對陸企來台投資,江蘇省與山東省領導官員7日接受記者提問時均表示來台投資的意願。江蘇省副省長張衛國說,江蘇鼓勵蘇企赴台投資,特別是太陽能、軌道交通、造船等為江蘇強項。

張衛國更表示,「只要是台灣需要的,我們都願意去(台灣)」。但他也說,「台灣(開放)應該更大膽一點,更寬鬆一點」。另外,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則表示,山東的青島啤酒可說是最早到台灣投資的陸企之一,目前在台灣也逐漸打開銷售市場。姜大明也提到,台灣對陸企仍有諸多限制,以青島啤酒來說,「我們想要增加在台灣當地的生產量,卻受限於台灣法規」。他指出,只要台灣法規鬆綁,相信還有很多魯企願意來台灣投資。

此外,姜大明更盛讚台灣的農副產品質優價格廉,並提起去年來台採購的500萬公斤的香蕉,合約即將於今年6月到期,但是卻因台灣產量不足,加上農產品有季節性影響,到現在還未採購完畢,「我也很著急,想早點完成合約內容」。

張衛國6日在大陸「兩會」江蘇團會議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江蘇企業赴台投資,經過大陸商務部批准,已經有22個項目,投資台灣規模逾3,400萬美元,涉及餐飲、商務服務、軟體及電子產品等幾個行業。

不過,張衛國接著話鋒一轉說:「我覺得台灣政府應該更大膽一點,更寬鬆一點。」他表示,對於加強蘇台兩地的經貿合作,江蘇省態度非常積極且明確。江蘇的企業實力雄厚,擁有一批先進產業,例如太陽能、軌道交通和造船業,都是江蘇的優勢產業,而這些產業台灣應該也有需要。

張衛國認為,台灣應該對大陸企業進一步放寬限制,讓陸企能夠來台投資,也可增加台灣的就業,共創雙贏。張衛國也透露,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今年初就專門召開對台工作協調小組會議,強調江蘇要加大推展蘇台兩地經貿合作,將「江蘇周」、「台灣周」等活動常態化、制度化,也確定今年江蘇省要由領導官員率團赴台,其中來台採購仍將是重點。2009年底,前任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曾率領千人團訪台,並採購41.3億美元產品,在兩岸引起轟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資來台以往只是大陸商務部或國台辦宣導,現在各地方政府都跳出來表態,先是上周就有山東、江蘇和廣東,都是透過「兩會」的場合公開發表談話,證明「投資台灣」絕對是「政治正確」。

第二、我們認同大陸和台灣交流,除了中央對接,還要有地方對接,可以加深力度。

第三、台灣如果希望提升陸資來台投資的成果,就需要多下一些功夫,了解各省的強項及興趣,以及有興趣來台投資的企業,不是被動地等待別人上門,還擺出各種行政官僚的限制。

日商借道台灣
看好大中華市場的數位內容及網路服務商機,日本廠商借道台灣布局大中華,日商艾鳴網路遊戲將於(7)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台灣分公司,未來將投入智慧型手機平台的遊戲產品開發。而遊戲廠商也透露,近期有不少日本遊戲廠商洽詢入股及投資的機會,動作低調卻積極。

相較於韓國遊戲公司,將台灣視為海外授權重要市場的日本遊戲公司,採取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選擇深耕,培養研發人才和團隊,透過了解華文市場的消費習性,為未來進軍大中華市場,進行暖身準備。

曾經有日本廠商私下表示,從東京到北京最近的距離是繞道台灣,這也一語道破日本內容服務商及網路業者直接進軍中國市場的困難度。由於進軍中國大陸紛紛受挫,加上台灣積極對日招商,近兩年可以見到不少日本數位內容、電子商務、網路服務公司及系統整合商,積極與台灣廠商共同合作,或成立合資公司。

包括日本最大電子商務公司樂天市場,便選擇與統一超商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而日本大型商社伊藤忠不但投資全家便利商店,也順利進軍中國市場,入股PChome Online旗下的商店街。日本第三大網路公司Next Group上月也宣布入股網路家庭旗下房仲平台樂屋網,日本電信公司KDDI去年則入主台灣線上音樂公司KKBOX,日本索尼電腦娛樂也進駐高雄駁二特區,成立育成中心,日本創投CyberAgent更在相中台灣的網路新創公司愛評網後,挹注資金成為股東。

今年陸續傳出日本遊戲公司對於來台投資有著濃厚興趣的,除了艾鳴網路遊戲之外,遊戲平台業者已對台灣上櫃遊戲公司頻送秋波,有意投資或併購。業者分析,日本遊戲公司較擅長的平台為手機及電視遊戲機,而手機平台近來拜智慧型手機滲透率節節攀升,未來前景看俏,這也不難解讀,日本遊戲公司近來積極布局台灣,其實是為未來放眼大中華市場預做暖身和準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商借道台灣投資台灣早已不是新聞,在日本大地震滿一周年之際,日商海外布局和分散投資基地的行動正開始走向一波新的高峰。

第二、台灣政府應注意的是,不要只關注日商投資數字的提高,而要注意投資類型的改變。下一個日本有興趣外移的產業是什麼?

第三、從艾鳴網路遊戲和Next Group投資樂屋網的例子可以看到,未來日本和台灣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第四、日商需要本土化,而台灣正是將日本創意「中文化」最佳的夥伴。可惜的是,台灣大型企業在互聯網上的著墨不多,很少人將視野放射到大中華市場; 台灣的年輕人雖有創意,但是力量太薄弱,本地VC又沒有眼光和能力投資他們。

第五、台灣政府應該成立資源整合平台,協助台灣年輕網路創業家創業,或協助外商結合台灣新一代年輕網路創意人才共同合作進軍大陸市場。

第六、大陸的創投家已可以倒過來操作,瞄準台灣具有創意的下一代網路人才,成立公司在大陸作大作強。台灣人的價值在哪兒? 下世代的網路非常強調不同裝置載體 (device) 彼此之間的連接,如NB、tablet、smartphone和game console等,而這種結合軟硬體的能力正是台灣人的強項,如果深入下去的話還可以進一步和日本業者如索尼和任天堂等接軌,形成真正的台日中三方大合作。

陸企 / 頂新
愛國者數碼科技董事長馮軍組「愛國者國際化聯盟」,號召大陸企業「抱團」赴海外投資。他透露,目前正在洽談中的頂新集團,有望成為第一個加入聯盟的台灣企業,並廣邀更多台灣企業加入。

「歷史經驗表明,大陸企業走出去『單飛』不合適,大家團結則有助於實現雙贏。」馮軍近日在參加大陸兩會空檔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他重點打造的愛國者國際化聯盟,目前會員約有100家企業,愛國者、滙源果汁、全聚德、格力電器等大陸知名品牌都在其中。

「愛國者聯盟的成立,主要目的是幫助大陸企業在海外建基地,開闢當地消費市場。」由於聯盟對於企業進入與否,有相當高的標準,馮軍指出,只有各個行業的前三名才能加入。對於台灣企業,馮軍也表示,除了正在談的頂新之外,希望有更多的台灣企業也能進入聯盟共同到海外發展,「台灣企業國際化肯定是比大陸企業要有優勢的。」但對於目前與愛國者聯盟的洽談進度,頂新集團則沒有做相關回應。

馮軍透露,還有很多國家紛紛向大陸示好,「我覺得愛國者國際化聯盟的例子其實是很好的一個範例,對大陸民族品牌走出國門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他強調,大陸民營企業只有抱團集體走出去才有市場,否則打單獨戰是不行的,而且之前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的一些知名品牌,都是用這種抱團方式成功轉型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中國人共同攜手合作,一起走出去開發全球市場」一直是一個口號,現在終於有了落實。

第二、兩岸不只大企業要合作,中小企業更要合作。

第三、兩岸當局應該共同成立資金平台和資源整合平台,協助兩岸中小企業跨地域面向全球市場的布局。

第四、現在所謂的一些「海峽基金」都太狹窄,脫離不了地方主義的侷限,真正的前瞻思維應是「從兩岸到世界」。

梁信軍 / 復星
大陸最大的綜合性民營企業復星集團看好未來10年大陸的經濟發展,計畫來台設立平台,尋找投資機會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大陸與海外市場,目前正在進行台灣本地的人才徵詢,最快將在今年正式啟動。

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10日出席兩岸EMBA菁英論壇時表示,他本人已第四次來台,對於台灣的企業文化與經濟發展印象深刻,目前已經透過獵頭公司在台灣徵詢本地人才,希望在台灣設立平台,尋找投資機會與合作夥伴。他預估,該平台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期正式啟動。

梁信軍指出,台灣的消費品品牌企業與金融業是復星集團最有興趣的投資目標,因為這些產業未來在大陸市場最具發展潛力,而有助於製造業升級轉型的服務業也是復星有意投資的對象,例如物流、IT解決方案等。

據了解,復星集團所投資的旅遊度假品牌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已經與台灣的金寶山集團合作,雙方將在桂林共同投資愚自樂園項目。而隨著大陸消費水準提升,復星集團將協助地中海俱樂部進一步開發大陸的旅遊度假市場。

梁信軍指出,透過復星集團的牽線,境外合作夥伴可以直接與大陸本地企業董事長、甚至地方政府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大幅增進投資效率。而除了大陸市場之外,他也希望能夠與台灣企業合作,共同進軍歐洲或日本市場。

梁信軍預估,在未來10年,中國大陸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與重要資本來源,而在歐美經濟復甦緩慢、中國大陸成長相對強勁的情況下,許多境外企業都有意進軍大陸市場,復星集團所採取的「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模式,將可幫助合作夥伴取得最有利的投資條件。

我們的觀察:

第一、復星集團是大陸最具有國際觀的民營企業,當然不會對台灣兩岸及台灣的機會坐視不管。

第二、復星集團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去年來台參加旺報兩岸論壇後,即深深地被台灣產業所吸引,但要不是報紙報導,我都不知道他已經來了四次。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復星對台灣有興趣的是「服務業」,而不是台灣政府一直在喊的製造業或高科技產業。他多次前來台灣考察,說明台灣的醫療服務、零售、物流以及IT解決方案,的確有其獨到之處。

第四、復星已開始和台灣企業合作,金寶山集團將位於廣西桂林的度假酒店交給復星旗下的地中海俱樂部管理就是一個好例子。

第五、復星最有興趣的是台灣人才,以及潛在的策略合作夥伴,所以投資地點不一定是在台灣,也有可能和台灣企業、人才一起攜手共同開發大陸和海外市場。這是台灣政府招商要了解的: 如果不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並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台灣的優秀人才遲早會被復星這樣具有遠見和執行力的大陸企業挖走。

鳳梨酥 / 上市
以鳳梨酥在陸客間打響名號的維格餅家,耗資三億元在新北市五股區設立的「鳳梨酥夢工場」昨天開幕,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新北市長朱立倫等人為這座互動觀光工廠剪綵,還與維格董事長孫國華,共同揭示全球最大台灣造型鳳梨酥。

大陸旅客來台人數屢創新高,鳳梨酥已成台灣最具代表性伴手禮,維格餅家去年靠一塊塊小小的鳳梨酥,創出七億元營業額,股票即將公開發行,成為台灣首家靠鳳梨酥上櫃的公司。

一天最多可賣十二萬顆鳳梨酥的維格餅家,經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輔導,成立「鳳梨酥夢工場」;孫國華指出,夢工場由花博夢想館製作團隊量身訂做,利用互動科技將手扶梯設計成一條十公尺長,通往鳳梨心的隧道,進到裡面彷彿來到鳳梨園,有蟲鳴鳥叫及鳳梨香氣等感官刺激,還可參觀鳳梨酥機械化製作過程。

孫國華說,維格每三名員工一分鐘可生產八十顆鳳梨酥。夢工場是維格投入重金打造的互動觀光工廠,未來還有高雄、台中的大型觀光工廠即將開張,總投入資本十億元,希望為台灣糕餅產業注入科技及文創精神,自許為「華人中式烘焙及伴手禮的第一品牌」。吳敦義並以家鄉南投往年鳳梨滯銷,還必須由台中成功嶺國軍基地協助農民的例子,推崇食品業者將鳳梨透過文創、格調、品質,讓鳳梨酥跨足兩岸市場。

小小一塊鳳梨酥,不僅是台灣農業轉型、糕餅精緻文化的縮影,融合中式內涵與西式外在的鳳梨酥,也隨著蓬勃發展的觀光商機,成為台灣伴手禮之首,近十年產值從十五億飆至二百五十億元,台灣一年吃掉的鳳梨酥約八千多萬個,可堆成三千餘座台北一○一,也讓這塊方寸之間的「小金磚」名符其實。

我們的感想:

第一、一家作鳳梨酥的企業可以上市,這代表了什麼? 如果沒有ECFA和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這可能嗎?實質受惠於陸客來台觀光的台灣中小企業遠比外界想像地要多。

第二、維格的上市說明了台灣零售和食品行業投資機會的起飛躍進,這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太陽餅、牛肉麵、泡沫紅茶和度假酒店會有爆炸性的成長,引進VC / PE 資金,並且往資本市場邁進。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維格將食品和觀光結合的意圖,成立「鳳梨酥夢工廠」,注入文創元素,這種整合就是台灣人最厲害的地方,另外一家最近剛在香港上市的台商烘培業者克莉絲汀也在上海成立了一個可以參觀的糕餅遊樂園。台灣業者賣的不是「商品」,而是「感覺」,這是「體驗式行銷」的精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