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光明 大陸證改 併購重組 公公併 爾必達



光明

大陸光明食品集團日前於倫敦與英國食品製造商維他麥(Weetabix Food Company)簽約,將以12億英鎊(近20億美元)收購其60%的股權,這是中國食品業最大的一次海外併購案。
     
近年來,光明食品集團一直積極尋求海外併購的機會。自2010年初至今,光明集團已進行5次以上海外收購行動,如2010年成功收購紐西蘭Synlait Milk Limited乳業公司51%股權、20119月收購澳洲食品企業Manassen公司75%的股權。
     
不過,光明的海外併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包括對澳洲糖業公司CSR、美國營養食品公司健安喜(GNC)、英國聯合餅幹公司以及法國優酪乳製造商Yoplait(優沛雷)均以失敗收場。
     
路透與新京報報導,此次收購由光明食品與Lion Capital LLP(下稱「Lion」)基金聯合宣佈。根據雙方協議,光明食品將收購維他麥60%股權,其餘40%股份將繼續由Lion和管理層持有。本次交易仍有待大陸官方監管機構及反壟斷審批,預計於2012年下半年完成交割。
     
光明食品董事長王宗南表示,在協助維他麥業務成長和國際業務的同時,隨市場對健康及便利食品需求與日俱增,希望幫助Weetabix旗下品牌開拓亞洲市場,特別是大陸市場。
     
不過,對於收購所需資金來源,及這宗交易的進一步情況,光明並未進一步說明。
     
維他麥是英國主要穀物類食品製造商之一,總部設在英國北安普敦郡,產品出口到逾80個國家。資料顯示,2010年維他麥的銷售收入近4.5億英鎊,稅前利潤2,040萬英鎊。
     
2004年維他麥被Lion收購,自購買維他麥後,Lion迄今已透過分紅獲得3倍於當初股權投資的收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光明過去三年進行了很多海外併購,但大多是以失敗收場,可能是不熟悉國際M&A的規則。

第二、光明併購了很多外國企業,包括這次的維他麥 (Weetabix) 在內,但和中國大陸市場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我們認為亞洲企業特別是中國公司應該先專注在那些能夠將產品從歐美移植到中國市場的企業,才能夠創造協同效應。22年前,台灣的統一食品就去併購了當時全美第三大的餅乾公司,但是和亞洲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最後被認為是一筆失敗的投資。

第三、中國大陸缺乏跨國經營管理人才,如何談併購的對象是純以歐美市場為主的企業,就必須依賴外國經理人,最後被外國人牽著鼻子走。聯想是因為歐美業務太失敗,決定將重心擺在中國之後,才開始大爆發的。吉利雖然是歐洲品牌,但至少有一個中國市場戰略,懂得找林書豪做代言人。

第四、我們認為大陸企業在進行海外併購之前,應多探討海峽併購,研究兩岸攜手共同進軍歐美市場的可行性。光明食品高層領導來台灣拜訪過好幾次,但都是一些表面官樣文章,這是很可惜的事。

第五、為什麼現在全球業者都喜歡把企業賣給中國大陸? 因為大陸企業出資較高,中國市場還是其次,請問這個Weetabox收購和中國市場有什麼關係? 真的不高,我在歐美念書,但到現在還是習慣中式早餐。

第六、Lion私募股權基金收購維他麥之後,現在已拿回三倍的投資收益,這次又賣了60%給光明,拿回更多的錢,維他麥2010年稅前利潤2,040萬英鎊,不管2012年獲利多少,這次60%就要12億英鎊,數字怎麼看都覺得很貴。

大陸證改

今年五一假期,中國大陸證監會推出4項股市改革的新政策,包括減少交易成本、主板及創業板退市及新股發行改革等。市場解讀是郭樹清「股改新政」的開始,推出當天股市指數一片飄紅,市場信心似乎開始重建。

郭樹清上任前,大陸股市投資者十分揪心。國民經濟增長為世界最好,股市卻跌得慘不忍睹,尤其2011年國內股市指數慘跌到全球倒數第二,僅好於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嚴重影響的希臘;上證指數過去10年原地踏步,漲幅為零,股市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股市武功盡廢。

我在郭樹清上任時就指出股市的3大問題:政府的隱性擔保、有效市場價格機制無法形成、對監管者無約束等,導致內幕交易盛行、大股東上下其手、做假造假嚴重、少數人操縱價格,股市完全為權力所主導,投資者收益與權力遠近有關。市場也就成了魚肉中小投資者及散戶的市場。中小投資者只好退出這個市場。

郭樹清上任後,希望衝破阻力,進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儘管這些改革與市場要求還有不少差距,但是郭樹清的改革不能不說是有新意及有力度。比如,監管者的職位輪崗,重新分配監管權力結構;嚴厲打擊內幕交易;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等。

不過,當前股市如果不進行更重大的制度改革,要全面建立股市信心,讓股市永續發展與繁榮是不可能的。重大制度改革首先要弱化政府權力對股市的主導及干預,這種弱化監管者對市場的主導,僅是監管部門人職位輪崗是不能達到目的。因為,權力不能真正受約束,權力就會以新方式行使並規避監管。如果市場仍然是由政府權力主導,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是不可能的。

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重要,在於股票是標準的資訊嚴重不對稱的合約。如果股市交易平台不公平,市場就無法存在公開透明的資訊,處於劣勢資訊的投資者就有可能被資訊強勢者誤導甚至欺騙。同樣,交易平台的公平公正不僅意味著市場當事人所獲得的資訊是對稱的,而且也意味著當弱勢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存在有效的保護其利益的補償懲罰機制。

郭樹清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推行重大的制度改革,讓投資者看到中國股市一線希望,但是由於股市改革涉及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往往採取不同方式延緩改革。制度改革能否取得重大進展,還得拭目以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證監會還在興起前所未有的改革,證監會主席的魄力值得台灣學習。

第二、台灣股市要改革的事情太多了,但現在社會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證所稅的重新課徵上,好像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了,這是不對的。

第三、郭樹清主席做的是重建大陸股市的信用 (credibility),如果一個市場都是人為操縱的,那麼價格機制就是人為的而非自然反應的,整個股市結構都會有問題。

第四、大陸雖然推行了QFII和新的RQFII制度,但是外資的比例還是偏低,大部分外資偏好購買在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因為透明度高,遊戲規則清楚。

第五、郭樹清提出的退出機制和新股發行改革,一個是退,一個是進,有效地掌握了兩頭。台灣新股發行非常需要對制度深入檢討,現在的制度因為擔心分配的不均,加了很多限制,反而形成政府的干預,嚴重扼殺市場機制,造成機構法人不敢認購IPO股票,以致IPO股價大部分下跌,是不正常現象,應該徹底檢討。

第六、大陸金融界如果要用一個字來說明現況,那就是「改」,銀行體系有很多金融改革,例如溫州對於小型信貸的試點,證劵也充滿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基本上市場對於這些改革都予以肯定,台灣情形正好相反,一直強調社會公平正義,追求改革,但改革手段一出來既得利益團體阻擾和反對的聲音,又讓所有的改革停止或妥協,沒有辦法好好做事,除了做事還要做人。

併購重組

為了加大資本市場扶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大陸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推動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已具備有利條件,未來將加速併購重組,持續放鬆管制,並強化市場基礎建設,使併購重組市場健康發展。

郭樹清上任的半年來,力促大陸資本市場改革。華夏時報指出,6個月內,證監會一共發布政策、意見和法條共49條,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個新政策推出,其密度和廣度為史上罕見。

有些專家指出,「別的證監會主席10年做1件事情,他1年要做10件事情」。
證券時報報導,郭樹清4日出席「第四屆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暨第二屆併購重組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大會」,他在會上指出,併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制度安排,而近年來,大陸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活躍,交易規模也快速擴張。

2006年到2011年,總計有143家上市公司推動行業整合的重大資產重組,累計交易金額為人民幣7,570億元(約新台幣3.5兆元),主要行業的集中度明顯提高,且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有助於整體產業結構調整。

據悉,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將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利於培養新的經濟成長亮點,並改善公司法人治理情形。 透過併購重組,大陸的資本市場將更能融入國際經濟,並實現經濟轉型、調整結構的作用。

目前大陸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具備有利條件,包含大陸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為資本市場的併購重組提供動能。 大陸加速改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要求深化併購重組。 以市場為導向的制度有利於併購重組市場的健康發展。 國有企業改革中,「資源資產化、資產證券化」持續帶來併購重組需求。 國際金融危機與歐債爆發後,大陸企業參與國際併購的機會增加。

郭樹清表示,為了加大併購重組的力度,一方面要持續放鬆管制,加強服務鼓勵創新,確實提升市場的運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強化市場基礎建設,完善相關制度,全力推動併購重組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證監會主席強調併購重組,發揮資源配置作用,這是正確的方向,台灣主管機關之前只有對金融業提出過整併的看法,但也僅只於此,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現在所講的併購已不限於國內,而更包括海外併購。

第三、台灣許多產業需要併購重組,特別是過去自豪但現在淪落為四大「慘」業的半導體和TFT-LCD

第四、台灣金管會主委可能認為其他產業不關他們的事,屬於經濟部管轄職權,所以不對金融業以外的行業發表意見,但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募集了大量社會資金,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因為台灣資本市場散戶的資金太好拿了,所以上市公司不會做資源配置,不會有強迫整合的壓力,因此金管會當然應該站出來講話。

第五、資本市場在變化,管制者 (regulator) 和投資銀行的角色也要改變,以前就是一昧的鼓勵企業上市,現在不應再強調增量,而對存量也要進行管制,郭樹清主席所謂的不良企業退市機制和對併購重組的意見,都是對存量加強管制的一種手段。

公公併

為推動公公併暖身,財長劉憶如3日聽取公股金控、銀行簡報。據悉,劉憶如昨天首度聽取8大公股金控、銀行董總簡報據點、業務分布等個別資料,由於劉憶如要求提報的資料內容之細相當少見,被行庫視為接下來可能推動「公公併」的前置準備作業。

財部轄下有包括台灣金、合庫金、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等5大金控,及土銀、彰銀、台企銀等3家銀行。有關人士指出,以銀行據點的數量及國內外分布來看,兆豐金、第一金合併其他公股機構的綜效最強,台灣金則因是國營事業體,除非合併土銀,否則合併其他公股金融機構相對困難;合庫金則因分行家數太高,對外整併也有問題待克服。

有關人士表示,台灣金本身不動產放款很少,與土銀剛好互補,但雙方工會是否認同合併的推動是一大問題。此外,台企銀、彰銀兩工會也不贊成被合併,因此工會的態度仍成為財政部推動「公公併」的最大阻力。

據悉,繼證所稅後,下一個財政部計畫推動的政策重點,除了微型企業貸款,就是公股金控、銀行的「公公併」。相關人士指出,現在8大公股金控、銀行市占率合計超過50%,確有再整合的空間,加上「公公併」是政院政策主張,因此財部已藉由相關資料的掌握與搜集,進行前期準備作業。

有關人士透露,劉憶如要求8大公股金控、銀行提報的資料大致分5大類,包括據點的區域分布、利息收入結構、資產規模、企金消金的個別業務規模、及業務對象是大企業或中小企業或個人。其中據點的區域分布不只是要求國內的區域分布,連同海外據點在世界各地的分布都要完整交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前財政部長和金管會主委都曾經表示要支持金融機構和銀行的整併,但最後完全沒有任何動作,相信劉憶如部長的執行力應該會好一些。

第二、劉部長並未作任何表態,現在只是在收集資料,有了充足的資料,才能做正確的判斷。

第三、台灣公營事業機構推動民營化和合併最大的阻力就在工會,工會的力量太強大並不好,什麼事情都推動不了,周末台電董事長因為最近電價調漲的壓力下台,就是因為改革的動作太少,效益不彰。

第四、改革的事情是會得罪人的,但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我們非常肯定劉憶如部長在改革上的勇氣和執著,雖然因為證所稅的復徵她已經承受莫大壓力,但這並沒有停緩其堅持改革的步伐。

第五、台灣前五大銀行的市佔率連15%都不到,中國大陸在50%以上,香港約75%,新加坡高達90%,說明台灣銀行產業結構有嚴重問題,過於分散,「公公併」雖然有可能形成另一個金融巨物,但既然政府認為不能「民併公」,又不允許陸資或外資PE併台灣銀行,當然剩下的只有「公公併」和「民民併」這兩種選擇了。

爾必達

DRAM廠爾必達(Elpida)競標案於今天登場,將由3大勢力包括美光、韓國海力士(Hynix),以及美國投資基金TPG Capital結合大陸企業更生基金弘毅投資參與搶標,不過,海力士上午宣布退出競標,剩下代表中、美兩方勢力,預估競標大廠出資金額都將超過1000億日圓,約為364.2億元台幣,誰能勝出備受市場矚目。

外電報導指出,海力士今天在一份監管機關文件中表示,決定不參與第二輪的爾必達競標,但並沒有對此舉多加闡述。

爾必達(Elpida)競標案今日登場,但全球第二大DRAM廠南韓海力士(Hynix)一早宣布退出,使得競標者只剩中國弘毅投資及美光競標,消息推升美光陣營的南科(2408)及華亞科(3474)熱烈慶祝,南科衝上漲停板、華亞科也緩步墊高、大漲4%之上。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海力士未說明決定放棄原因,但今日海力士股價也應聲上漲4%之上。

分析師指出,日本記憶體晶片大廠爾必達的破產引燃了市場憂心其財務黑洞,恐怕是買主沉重的負擔,造成海力士和美光股價皆因收購傳聞而走跌,上月Hynix(000660.KS)股價累計下跌4.1%,美光(MU.US)上月更大跌18.64%之多,今日海力士一放棄,自然股價上揚。

相關金融界人員表示,此事的幕後推手是大陸政府,因為弘毅的母公司聯想控股 (Legend Holdings) 背後有大陸政府機關撐腰,同事又是大陸PC大廠聯想的主要股東。

大陸企業擅長組裝家電產品,但在半導體領域等講求核心技術的產品方面水準仍未到家,只能一昧仰賴外資。如果大陸能拿下爾必達,活用其半導體微細化技術,很可能有望扭轉全球半導體產業平衡。為此日本經濟產業省相關人士表示,若大陸奪標爾必達,日本電機產業很可能發生負面影響。

目前中、美雙方誰能吞下爾必達成為最新關注焦點,市場看法也各異。此次競標以美光呼聲最高,分析認為,日本、韓國已雙雙退出,日韓聯軍一事破局,若美光得標,後市有望推動美光以現有技術與台灣聯手,大舉拉升台美日聯盟的市占率,與南韓三星較勁。

我們的看法:

第一、海力士退出競標並不令人意外,海力士的技術已經有一定實力,過來搶親爾必達只是為了增加其市占率,但是假如所需耗資的代價太高的話,那就不必了。

第二、根據報載,之前海力士報價只有500億日圓左右,但是現在的競標金額已高達1,000億日圓,約12億美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第三、美光作為市場上第四名的業者,加上其在台灣所投資的第五名業者南亞科和華亞科,有不得不勝出的壓力,美光得標就等於美台聯盟+日本,形成經濟部最想要看的台美日聯盟。

第四、但這有一個變數,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弘毅資本和美國私募股權基金TPG的聯盟,這是唯一一組非產業投資人,也是唯一有中國大陸資金參與的團隊。如果沒有弘毅 / TPG,美光現在一定已經在開慶功宴了,但爾必達債權人可能連15億美元都拿不到。

第五、中國大陸雖然沒有任何在DRAM產業的經驗,但是有市場和資金,光這兩項就很難讓爾必達拒絕。

第六、在高科技這個領域,中國大陸和台灣應該是夥伴,而不是競爭關係。台灣主管當局一直對外資PE採取不歡迎的態度,對陸資更是小心防範,相信都是使陸資 / 外資不敢和台灣合作的原因,假如我是弘毅或TPG也不要在這個階段把台灣夥伴拉進來,為什麼? 因為政治上太複雜了,許多經濟上對的事情一到政治上就變成錯了,兩岸合作還很遙遠,這是台灣的悲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