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 / 貝萊德
掌控資源與技術,中國大陸引入外資為助力。據了解,中國大陸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公司)將與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合作推出一檔聯合營運的中國主題投資基金,該基金將管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投公司現正面臨高層要求其投資必須有更高報酬率的壓力,因此尋求熟悉海外資產投資的外資機構合作。知情人士稱,中投這回找上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貝萊德合作成立的中國主題投資基金,很可能負責管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
報導還指出,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中國區主席劉二飛將卸任現職,以便執掌這個項目。不過,這檔仍處於規劃階段的基金還沒有命名。
中投公司高級官員胡冰表示,該基金的宗旨之一是投資於中國大陸自身;但熟悉這件事的其他人士則表示,這個基金的主要焦點,將是投資海外那些擁有對大陸有用的技術或資源的公司。
譬如,該基金可在大陸企業進行海外收購時參與投資,或者入股跨國公司的大陸業務。其中一位人士表示,它將具備戰略使命和財務目標,「幫助中國大陸吸引合適的外商投資,幫助大陸企業全球化」。
中投成立於2007年,為大陸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大型投資公司,資金來自外匯存底,排名為全球第5大主權財富基金,主要負責海外投資營運操作。中投公司剛獲得大陸政府500億美元的注資,讓中投更有能力進行海外投資併購業務。
根據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數據顯示,中投2010年淨利潤為515億美元。大陸媒體則報導,中投公司手握至少逾4,100億美元的資金,如今再獲大陸政府注資,銀彈更加充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投正逐漸成為全球最有實力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現有4,100億美元資金,最近又獲得大陸政府500億美元的注資。
第二、預計中投會加速和全球一流資產公司的合作,中投自己本身做項目不划算,除非是超級大的項目; 中投應該定位成為母基金,透過投資其他基金,完成其財務獲利以及協助大陸產業結構轉型的目標。
第三、全世界以美元為幣別的中國基金都在轉型,不再只是投資位於中國的項目,而更專注那些在海外擁有技術和資源且對中國有用的項目,也就是協助世界和中國的接軌。
第四、中投應該加大和台灣合作的力度,包括投資台灣的企業、在大陸的台商企業、以及兩岸一起攜手走出去併購全球企業,其中就以第三種模式最有意義。最近中國弘毅資本攜手美國私募股權基金TPG計劃併購日本破產DRAM公司爾必達,假如這是由中投和台灣的DRAM業者合作,將會帶給產業鏈更大的重組效應。
華為
華為2012年營收上看增長10-20%,投資研發砸45億美元!華為公布2011年財報,雖然獲利表現並不如市場預期好,但執行副總裁暨輪值執行長徐直軍25日再度對2012年展望,訂下整體營收相較去年成長10-20%新目標。華為目前全球34個創新研發中心,目前投入研發人員共有6萬2,000人。
許直軍形容投資研發就像是大海中的航海燈,因為很多產品更迭多年後,產品的差異性愈來愈小,華為只好加大投資研發的力度,去尋找大海的航海燈,這也是華為即便獲利不如預期也要擴大研發投資的原因。
像前年第4季,華為原本考慮把終端部門賣掉,後來才發覺終端是華為成長的重心,才在去年開始加重終端投資,他形容終端從待嫁女兒現在變成兒子(言下之意是繼承事業的重心),才不過是1年多來的事。
許直軍表示,2012年營收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電信設備營收成長10-20%,終端設備未來每年成長30%,企業用戶市場持穩,北美、歐洲、日本及韓國的營收成長相當可觀,因此,將擴大對這幾個區域投資。
對於去年獲利不如市場預期,徐直軍解釋,主要因為電信公司為了擴大3G網路覆蓋率、但同時為了降低成本支出而積極啟動集中採購或聯合採購來降低成本,使得2011年電信設備商的獲利表現都很低,不只華為,其它電信設備商也是如此,而這也是全球電信設備商未來普遍要面對的問題。徐直軍強調,華為聚焦發展終端、電信設備、企業客戶,但堅持不會發展內容產業。
華為再撂新挑戰,輪值執行長(CEO)徐直軍昨(25)日對法人及分析師表示,華為2012年之後,來自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網卡等終端設備銷售營收,每年將成長30%,成長動能持續至2015年,其中,在手機部份,今年華為全球手機銷量挑戰1億台目標,較去年成長82%,其中,智慧手機今年銷量挑戰6,000萬台,比去年的2,000萬台,成長2倍。
華為終端首席營銷官邵洋指出,華為以2015年挑戰全球手機龍頭地位為目標,今年在中國的手機銷量就有機會拿下龍頭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正在走和Nokia、Ericsson一樣的路,從電信設備供應商切入到手機終端市場,Nokia和Ericsson早已從手機市場敗陣下來,而華為的成長機會才正要開始。
第二、華為全球的研發布局令人讚嘆: 34個創新研發中心,投入的研發人員共有6萬2,000人。
第三、華為的三個成長主軸相當清楚: 在電信設備將來會是和思科 (Cisco) 的競爭; 終端業務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是屬於B2C市場,成長率比電信設備更高; 另外則是企業用戶市場,將和IBM在整體解決方案上的競爭,在這個領域華為目前的地位為4/5名,但應該沒有機會擠進前三名。
第四、台灣是華為更上一層樓的重要關鍵之一,台灣除了有人才,也有完整的網通產業結構,過去台灣是著重和歐美的合作,未來應該加強和華為的合作。華為對台灣應該要有正確的思維,不要把台灣只看作高級人才輸出的地方,而應該定位台灣為整體研發、市場化和全球化的成長中心。
神州租車
作為中概股風向球的神州租車,在登陸那斯達克的前夕、台北時間25日淩晨突然宣布暫停此次IPO發行,引起市場一片嘩然。
中國網報導,由於美國投資人給出的公司價值未獲得公司及股東的認可,公司價值未能得到合理體現,決定暫停本次IPO發行。
中國網分析,神州租車在美準備上市期間,中概股負面消息頻出,包括開元汽車及其11名投資者被起訴涉嫌違規操縱股票成交量,旅程天下涉賺財務造假從紐交所退市,以及SEC指控中國能源虛報資產價值、公司高管侵吞數千萬美元公款等,導致中國概念股全線下跌,勢必也影響了新股發行行情。
除了中概股帶來的負面影響,神州租車本身的資金問題也影響投資者評價。中國網指稱,雖然神州租車自2009年起年營收逐年增加,但淨虧損更逐年擴大,至2011年分別達人民幣320萬元、4,330萬元、1.17億元(新台幣1,496萬元、2.02億元、5.5億元),令投資者嚴重質疑其持續盈利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神州租車上市失敗是一件好事,證明美國投資者頭腦還是清醒的,沒有獲利的企業不應透過包裝或投資銀行形象以高價上市,否則一定會泡沫化?
第二、關鍵還是在於估值,據傳聞最早公司計畫募集3億美元,即使IPO規模降到1.5億美元,潛在估值還有10億美元左右,不是很合理。
第三、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的熱潮已經退燒,未來雖然還是可以上市,但是已經回歸基本面,價格一定要合理,否則像神州租車背後雖然有大名鼎鼎的聯想集團,仍然無法帶動外國投資者瘋狂認購的狂熱。
唯冠
兩個月前,深圳唯冠和美國蘋果公司在大陸掀起iPad商標權之戰,至今仍未有結果。但大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昨日表示,依照大陸法令,深圳唯冠仍然是iPad商標的合法註冊人。
針對唯冠和蘋果的商標權糾紛,前幾天深圳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向陸媒透露,在法院的調解下,iPad商標糾紛案的當事方唯冠與蘋果正在協商和解,但雙方在和解金額上存在「很大差距」。
付雙建指出,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關於iPad商標轉讓的糾紛案前一段時間很熱。但最近似乎熱度降低了。他說,這個案件廣東省高院在2月29日公開開庭審理,到目前還沒有宣判,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唯冠不是一流的IT大廠,但它的確在十年以前就取得了iPad的合法商標。
第二、唯冠這幾年的TFT-LCD顯示器代工業務一落千丈,現在唯一值錢的資產就是iPad商標所有權。
第三、蘋果賺了那麼多錢,應該出一個合理的價格將買iPad商標權回去。
第四、錢賺了太多就不容易獲得同情。富士康為蘋果做牛做馬,還背上血汗工廠的汙名,現在連美國國內都認為蘋果應該多還一些利潤給富士康,看來唯冠也有輿論的優勢,和蘋果並非不能達成和解。
晶圓二哥聯電25日董事會通過重新啟動私募案12.92億股、不超過129億元,引進策略聯盟夥伴。公司表示,此次私募所訂的價格將高於市價,為科技業界少見,將機動調整發行股數。
法人認為,聯電目前商業模式以客戶需求為主要導向,也可能尋找具有經濟規模、類似蘋果這種大系統廠合作,藉著由下向上整合,找到產能上的保障與定位。
但對市場種種傳言,聯電發言系統強調,目前並無確切對象,但希望引進的夥伴能與聯電發揮垂直整合或技術互補效果,這次訂定的私募價格條件高於參考市價,就是希望有意參與的合作夥伴,不要只重視短期資本利得。
另一方面,聯電去年收購和艦近35%股權後,董事會也通過繼續收購和艦其餘的64.97%股份,上次收購是根據和艦淨值的65折,此次提供更好的議價空間,改以淨值73折收購,預計可收購剩下股份的80%,未來聯電持有和艦股權將超過90%。
聯電2010年初就通過一次不高於130億元的私募案,但因未達公司希望發行價格要高於淨值的條件,私募案最後無疾而終,昨天董事會重新通過私募案,當時市場即點名格羅方德和大股東阿布達比創投。
過去市場曾傳出,凱雷私募基金有意入主聯電,隨著這次私募價格少見的高出參考市價,一些創投性質的法人機構第一輪被踢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電很久沒有集資了,這次的私募令人猜測原因和對象究竟為何?看來引入策略投資人的可行性較大。
第二、聯電本身並不缺錢,有一陣子甚至是台灣最大的公司型態「類PE投資者」,帳上有五、六百億新台幣現金。
第三、半導體產業現在急需跨地域、跨領域的整合,我們贊同聯電預做準備,配合一切可行性所做的努力。假如說新加坡的格羅方德 (Global Foundry) 要來投資,why not ? 第二名和第三名 (現在也不知誰是第二誰是第三了) 假如可以結合,將創造一個足以和台積電抗衡的公司。假如說弘毅資本要來投資,welcome! 兩岸應該在高科技產業鏈上攜手合作,總比弘毅自己和TPG結合去併購爾必達要來得更好。
第四、假如是凱雷要投資聯電,也未嘗不可,凱雷和TPG過去有重整Motorola半導體事業部飛思卡爾 (Freescale) 成功的經驗,而且是台灣最活躍的外資PE,過去曾經想將市值60億美元的日月光下市但是被金管會勸退,希望將來政府不要再阻止PE投資台灣的四大「慘」業,也希望PE不要放棄投資台灣高科技產業。
三一 / 中交建
計畫今年在港發行H股的大陸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600031-SH),前天與大陸交通工程龍頭中交建(01800-HK)簽署合作協議時透露,繼參與中交建(601800-SH)A股戰略配售後,三一重工也將邀請中交建參與其H股配售。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23日在長沙舉行,這也是4月16日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股權交割完成後,首次與國際級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今年初,中交建成功回歸A股,三一重工參與中交建A股戰略配售,認購5555.5萬股,這是大陸民企首次以戰略投資者身份與央企達成股權合作。
作為中交建的第5大股東,三一重工所持股份將鎖定至2013年3月。對於解禁後的打算,三一集團總裁向文波表示,三一入股中交建的成本只有5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而中交建每股收益高達0.8元,值得三一長期持有。目前,三一重工正在規劃發行H股並在香港上市。向文波說,三一重工有意邀請中交建參與戰略配售。
卡達「2022年世界杯」配套項目設施工程,是三一與中交建一項重點合作項目,包括多哈港工程和體育場館設施工程。該項目也是卡達與中國官方開闢經濟合作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特級項目,其間三一將為中交建提供包括混凝土泵車、挖掘機、履帶起重機、履帶強夯機等各類設備參與施工建設。
目前三一已經提供60多套設備在卡達多哈港項目各個工區進行施工;
從2014年開始,三一攪拌站等設備將參與2022年多哈世界杯的體育場館等基礎建設施建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民企邀請國企參股,然後一起「走出去」,這是可以參考的模式。
第二、過去大陸國企和民企處在對立地位,不是「國退民進」就是「國進民退」,好像是一個零和遊戲,直到三一和中交建的合作。
第三、三一入股中交建A股,中交建也有意參與三一戰略配售,交叉持股,這是真正的策略聯盟,不同於一般財務性投資,值得鼓勵和推廣。
第四、不管是民企或國企,將來也可以多多探討和台企的合作,共同開發全球市場。
飛利浦
全球照明設備製造龍頭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Philips)因削減開支有成與出售資產的收入挹注,第一季淨利勁增八成,優於市場預期,激勵股價23日盤中一度飆漲9.3%。
飛利浦23日表示,第一季淨利增至2.49億歐元(3.29億美元),大幅高於去年同期的1.37億歐元,也高於路透訪調分析師預期的1.86億歐元;營收成長7%至56.08億歐元,也優於市場預期的54.36億歐元。
但飛利浦仍面臨MP3音樂耳機等消費者電子產品業務苦陷掙扎的挑戰。第一季淨利激增的主因是出售資產,包括將旗下Senseo咖啡品牌出售給美國食品業者莎拉李公司(Sara Lee)進帳1.6億歐元,以及出售荷蘭南部科技重鎮愛恩荷芬(Eindhoven)的房地產。飛利浦上季也指派新的健康照護與照明部門新主管。
上任滿周年的飛利浦執行長萬豪敦(Frans van Houten)說:「由於歐洲前景不明,尤其是健康照護與營建市場,以及全球經濟成長率緩減,我們謹慎看待2012年接下來的日子。」
飛利浦為全球最大照明設備製造商,產品包括刮鬍刀,並與西門子和奇異公司競爭健康照護設備市場。不過自萬豪敦去年4月接任執行長後,飛利浦已二度發布獲利預警,過去一年市值萎縮約三分之一,今年來股價跌12%。
我們的看法:
第一、飛利浦這記年經歷了成功的轉型,賣掉半導體晶片業務,出售消費性電子電視業務 (並和台灣冠捷合資成立新公司),大力集中資源,加碼明日行業,包括醫療和健康照護,以及LED。
第二、雖然短期仍然面臨短期財務的壓力,飛利浦轉型的努力仍值得肯定,亞洲的企業較缺乏這種轉型能力,將缺乏競爭力的事業賣掉,就如同IBM當年賣掉PC部門一樣。
第三、LED照明是飛利浦最有前景的事業,飛利浦的品牌價值不斐,LED照明普及、價格下降後仍有放手一搏的機會。
第四、飛利浦的半導體事業是在五年前賣給KKR,時間掌握得很好。台灣產業和政府對於全球產業景氣起伏的掌握度不足,沒有做適當的產業整合M&A,以致陷入今日嚴重的慘境。
開發金 / 租賃
開發金控總經理楊文鈞26日表示,融資租賃和股權投資將成為開發金布局大陸的兩大業務主軸,中華開發國際租賃公司計畫5年內完成2.5億美元增資,股權投資部分則已規劃在華南、華東及華北地區分別成立股權投資基金。
楊文鈞說,中華開發國際租賃希望在一年內損益兩平,進而積極搶鎮占每年以40%成長的租賃商機。中華開發國際租賃公司現有45名員工,其中15人來自台灣,預計5年內增員至400人,其中來自台灣者將占逾300人。
中華開發國際租賃昨天開幕,董事長王幼章表示,若以5年資產規模達人民幣150億元的長期目標推估,預估近兩年內資產規模將達人民幣40~50億元,資本額也將從2,000萬美元提高至7,000萬美元,5年內將完成2.5億美元的增資。
楊文鈞則強調,大陸租賃市場規模達人民幣9,000億元,占整體大陸金融業產值約2%,每年複合成長率則達40~50%,對被視為體制外的台資中小企業來說,銀行和租賃公司在大陸屬於上下游供應鏈,大陸也鼓勵租賃公司發展,租賃市場未來仍可望迅速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銀行正在大陸開始瘋狂的布局,多半以成立租賃公司為開始。
第二、台灣銀行業高達40多家,競爭太激烈,大陸市場對台資金融機構來說是特級藍海,租賃公司利息高達十幾個百分點,這是台資銀行過去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台灣的銀行一般利差只有七、八十點,所以LBO加碼200-300點的併購融資銀行排隊搶著要。
第三、台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大陸發展最大的障礙,是人民幣融資來源不足。
第四、未來台資非銀行金融機構,比如說租賃公司、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在大陸的發展非常值得專注。
怡球
「在大陸上市當然辛苦,但大陸證監部門的嚴格把關,也讓我們有機會把整個公司從頭到尾檢視一遍」,本月廿三日在上海A股上市怡球金屬資源再生,掛牌後董事長黃崇勝成為大紅人,每天接到不少有意在大陸上市台商的詢問電話。
一九八四年,在政府登高一呼推動南進政策下,黃崇勝至馬來西亞從事廢五金回收行業,並深耕廢鋁合金製造鋁合金錠。隨後至大陸設廠,看到大陸的金屬再生行業市場前景非常大,如能在大陸上市,除能成為募資平台外,更能帶來品牌效應。
面對大陸同業蜂擁而來的競爭,黃崇勝贏的策略就是自動化與不製造環境汙染。走進位於江蘇太倉的怡球工廠,完全沒有一般大陸廢五金回收工廠煙塵彌漫,空氣中也沒有布滿各類惡臭化學味。
當許多大陸同行還用人工從收購來的廢五金材料中挑出可用的金屬時,黃崇勝老早就憑藉著在廢鋁回收卅餘年的專業與經驗,設計出一套從撿料、熔化一路自動化的流程。下決心推動自動化,黃崇勝強調,主要是面對市場激烈競爭,惟有提高品質與效率,才能存活下去;再者大陸人口紅利逐漸消逝,自動化之後,大約省下一千兩百名勞力。
他找來曾任台塑網科技(昆山)公司總經理陳鏡清,出任怡球總經理,也可看出黃崇勝力求將最先進的管理體系,引入廢鋁回收業的用心。陳鏡清回憶說,原本黃崇勝購買台塑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畫系統)軟體,在他個人正好苦思未來生涯規畫時,與董事長深談後一拍即合,在既有台塑團隊挹注下,怡球鋁合錠產量,從二○○七年一個月不過五千多噸,到現在一個月二萬五千噸,躍居全大陸第一。
回想這「三年一覺上市夢」,成功在上海A股掛牌後,黃崇勝仍以其慣有不浮誇的低調個性,回歸最根本:以自動化生產流程,一方面縮減成本,另方面產出高品質的區隔產品,並在大陸鋁合金內銷市場與廢鋁資源的回收上布局。力求在大陸「十二五」規畫大力發展金屬資源回收的「城市礦山」中,持續穩坐龍頭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想要在A股上市的人很多,但是要上市成功並不容易,其中又以「正確的產業」為關鍵。
第二、怡球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從事環保行業。過去很少人重視廢五金行業,沒有想到在垃圾裡也能淘金。
第三、難能可貴的是怡球一開始就以自動化拉開和市場同業的差距,許多台商只是把大陸當作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從不在技術升級上投資,所以當大陸人口紅利消失後,也就被淘汰了。
第四、台商要改變心態,深耕大陸市場,才能成功在A股上市,如果一直都是兩頭在外 (市場、技術),很難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
第五、有些台商很貪心,台灣上市,大陸也想上市,這是很難行得通的。台商一定要將業務做清楚的切割,否則會有競爭問題。日月光集團就是先將環隆電氣在台灣下市,後來才得以環旭A股再上市。當然,那企業家可能會問: 那台灣怎麼辦? 台灣別無他路,只能積極轉型,往更高價值的領域或新業務發展,或者是重新定位,做新的產品,不要步上日本的後塵,故布自封,到最後競爭力一滴滴流逝,痛苦不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