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練台生 壹電視, 中環 夏都, 百威英博 亞洲啤酒, 政府防弊, 金融改革 政府, 中移動 遠傳, 薛琦 台灣股市, 軟銀 Dish Sprint, 台灣寬頻 新加坡上市, 台灣購 電子商務, 富邦金, 高鐵


練台生 / 壹電視
香港壹傳媒集團15日宣布,將壹電視賣給年代董事長練台生,交易金額14億元,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在內部宣布,壹電視股權將於61日或之前轉讓。交易後,練台生將成為全台最大自有及代理新聞頻道家族。

至於沒有標到壹電視的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團隊,市場人士指出,並不會氣餒,會等待機會,如果有好的出售案,還是會參加評估。市場人士說,辜團隊之所以沒標到,主因對與壹電視相關的不動產,在價格認定方面,與壹傳媒主席黎智英看法存在差異;而年代董事長練台生以14億元買下壹電視,應該不含相關不動產。

壹傳媒出售壹電視案,去年10月起紛紛擾擾,至今繞了一圈,交易對象跟交易金額,都回到原點,由練台生以14億元買下。壹電視發言人張修哲表示,一切以香港公告為主;練台生本人昨日無法聯絡上,年代電視表示,練董事長一整天都是私人行程,且練董事長個人投資也不方便評論。

壹電視目前由壹傳媒集團旗下壹傳訊及Max Growth,分別擁有55%45%股權,據壹傳媒公告,練台生簽訂買賣協議時,已經交付1.4億元訂金,預計430日以前支付5.6億元現金,買賣完成時再支付7億元。

壹電視在台灣擁有新聞台、電影台及綜合台三頻道,已在台灣中華電信MOD及部分有線電視數位平台上架,根據壹傳媒財務公告,截至去年底,壹電視淨虧損約20.9億元(約港幣5.43億元),累計至去年3月底,壹電視淨負債為33.71億元。

根據雙方買賣協議,壹電視使用的ABC三棟大樓,壹傳訊擁有C棟大樓,壹傳媒擁有AB棟,雙方也簽訂10年租賃協議,租用大樓內辦公室及攝影棚,每月租金約340萬元,未來壹傳媒如果規劃出售B棟大樓,練台生將擁有優先承購權。

張嘉聲近日也對集團內發出公告,壹傳媒出售壹電視給練台生,壹電視股權將在61日或以前轉讓,壹電視過去無法突破困境在有線電視平台上架,為讓壹電視永續經營,壹傳媒選擇將電視事業與現有運營業者合併。行政院15日審查「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刪除過渡條款,而年代董事長練台生收購壹電視案,如在立法完成前完成交易,將不回溯處理,可保有21個頻道。
據了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原本草案訂有過渡條款,規定跨過管制「紅線」的業者,新法實施二年內要處分持股,降到符合法令規定;不過,考量目前媒體的多元情況,不需要用一個嚴厲的法令管制既有市場,因此刪除過渡條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壹傳媒的出售案,一波三折,最早練台生標到壹電視,後來又被辜仲諒買走,但因為壹電視和壹週刊綁在一起出售,現在又物歸原主。

第二、練台生不動聲色,正默默地成為台灣最具有實力的新媒體大亨。

第三、壹傳媒出售給中信金失敗,元氣大傷,黎智英宣布壹週刊不再出售是明智的做法,可以失血,避免價格再跌、給外界恐慌性拋售的形象,而且可以穩定員工士氣,但我相信二、三年後他還是會再擇機出售的。

第四、一個和中國大陸交往互動日益密切台灣對反中立場鮮明的壹傳媒是不利的,黎智英當然深知這一點。

第五、台灣媒體在經歷旺中/中嘉和中信金/壹傳媒事件後,已經和民粹畫上等號,相信將來要找到好的買家很難。

第六、台灣拒絕數位匯流大整合的趨勢,可謂自掘墳墓,將來在全球華人媒體界中將逐漸被邊緣化。最具有才華的台灣媒體工作者當然落得這樣的下場,令人痛心。除了民粹的因素,NCC的無能與短視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中環 / 夏都
中環(2323)於日前公告,集團已持有夏都酒店(2722)逾11%股權,將於5月改選時入主夏都董事會,將中環積極發展的電影產業,結合夏都的觀光產業,中環董事長翁明顯說:「未來台灣應要積極培訓相關人才,會找夥伴一起來合作,讓台灣的電影事業發揚光大!」

翁明顯強調,其實台灣有很好的資源,像海角7號就是利用夏都飯店的沙灘,後來許多拍攝場景都變成景點,但台灣最可惜的就是沒有自己的片廠。他更提議,要有好的國片,就要有好的團隊,包括劇本、導演、製片人才,還要有好的音效、特效,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製片廠,翁明顯呼籲,未來文化部若能從公有土地規劃1000公頃的空間成立台灣的製片廠,對於未來國片發展將很有幫助。

根據最新公告顯示,中環持有夏都股權5.7%、子公司中嘉持有5.32%,合計2家公司持有夏都股權達11.02%,中環預計可取得夏都一席董事席位。夏都去年營收6.22億元,年增1.95%,稅後盈餘1.41億元,年增8.21%,每股稅後盈餘1.78元,將配發股票股利每股0.5元,現金股利0.7元。

夏都目前僅有墾丁一個據點,總經理蔡德祥日前指出,為建構中部以南及花東地區聯賣網路,目前已在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5地積極洽談合作標的,而標租、購地自建,或是併購方式都不排除,希望在上半年內可以簽訂合約。

夏都去年營收中,客房收入佔比達70.12%,餐飲為27.98%,而夏都去年住房率為79.83%,平均房價5354元。就客源分析,國內旅客佔90%,而國外旅客中又以港澳客佔70%居多,蔡德祥表示,今年計畫積極增加國外旅客,目標是成長10%以上。

中環旗下早已整合好電影上下游關連產業,陸續投資成立中藝(電影代理發行)、得利影視(影音光碟零售)、亞藝影音(影音光碟出租)、威秀影城(電影映演)、中環娛樂(電影製作及藝人經紀)等企業,從電影上游拍片及演藝經紀、電影中游代理發行及映演、電影下游影片出租及零售通路,上下游垂直整合。旗下有威秀影城、亞藝影音、得利影視(6144),過去最得意的代表作,就是代理發行魔戒,還有投資電影赤壁的拍攝。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都投資夏都,不是為了觀光旅遊,而是想發展電影產業,值得深入了解這第一家「電影文化概念股」。

第二、有趣的是,另外一家只有一個據點的上市旅館桃園飯店,也在最近被營建公司三發借殼上市。

第三、台灣即將掀起借殼上市的大狂潮,以往只要營建股才會借殼,將來本地其它產業和績優老牌公司的轉投資,都會動借殼腦筋,畢竟這比較快。

第四、中環已經成功整合電影上下游關聯產業,將這些資源整體注入一家上市公司,可以創造相當程度的價值。

第五、中環如果能夠規劃電影文化園或是theme park,未來可以將文化 + 觀光產業相結合。

第六、中環成立上市電影集團有助於和歐美及大陸電影集團建立策略聯盟和股權合作。

百威英博 / 亞洲啤酒
全球最大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AB InBev)證實,已併購菲律賓最大啤酒商亞洲啤酒集團在江西、河南、山東等4家啤酒廠的股份,分析人士稱,百威英博是為了補足中端酒類品牌產能,才頻頻併購大陸酒廠。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百威英博中國企業事務總監郭彥宏說法,表示大陸商務部已批准這項併購案。

亞洲啤酒是菲律賓最大的啤酒商,曾先後與北京麗都啤酒廠、南昌啤酒廠、新鄉和洛陽啤酒廠等10家企業簽訂合作協定,總生產能力達70億公升,但旗下除了南昌啤酒稍有知名度外,其他知名度較低。這項併購案在今年2月傳得沸沸揚揚,當時專家認為百威英博併購亞洲啤酒可能性不大。

對於百威英博「喝下」亞洲啤酒,方德智業行銷諮詢公司諮詢師王健認為,百威英博在高端和地方品牌有較強優勢,但中端產品較為弱勢,此次併購亞洲啤酒,是要攻佔中端市場,補充中端產品的不足。

廣州日報引述酒業分析師李靚看法,認為跨國啤酒巨頭選擇併購地方品牌,拓展當地市場成本將更小。地方啤酒較多中低端產品,而國外啤酒品牌較注重中高端定位,考慮到地方性消費者傾向購買中低端啤酒品牌,百威英博併購這些地方酒廠後,就能用既有酒廠生產商品,減少成本。

大陸啤酒行業行銷專家方剛認為,百威英博在近年併購動作頻頻,是看到大陸龐大市場和潛在成長空間,「它的目標是全大陸第一。」百威英博在大陸12個省分已有近40家酒廠,產能超過60億公升,占大陸市場份額10%至12%,僅次於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

大陸國家統計局及財報數據顯示,華潤雪花啤酒及青島啤酒在2012年銷量分別為為106億公升和79億公升。對於併購金額,百威英博並不願對外透露,方剛預測,依照市場行情,這次交易應該不會低於1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8.4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博是全球最會併購的啤酒集團,前幾年收購百威是經典作,現在又將觸角伸向大陸中小啤酒廠的併購。

第二、百威英博併購亞洲啤酒的出發點是為了要補足產品線的完整度,新興市場和大陸市場中產階級興起帶動對平價產品的需求。

第三、大陸酒類市場,不管是白酒或啤酒,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高盛之前就在中國投資了兩個白酒企業 (口子窖和宋河)

第四、台灣應該儘快推動台灣菸酒公司的民營化,才能和全球的業者進行策略聯盟和股權合作,時機就在現在。

政府防弊
痛批,國外退休基金及海外共同基金選股大都以「總市值」為門檻,以「絕對張數」當條件失去客觀性,這是「外行領導內行」,政府基金得了「防弊恐慌症」。
     
根據CMONEY資料統計,不含ETF1,481家公司,過去20個交易日,5日均量低於500張高達495檔,比例達33.42%,包括生技股的精華、基因,餐飲及飯店業龍頭王品、晶華、瓦城、F-美食,百貨文化業的誠品生,遊戲業的傳奇,環保概念股的崑鼎等,都是去年每股稅後盈餘逾3元至23.88元的獲利績優生,但過去20個交易日的5日均量均低於500張,都將遭到禁買甚至只出不進。
     
證券業者表示,政府代操基金「絕對張數」的選股標準,不但與國外退休基金及共同基金數十年來的採「絕對市值」選股標準大異其趣,顯示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相當嚴重;業者指出,股市成交量是用鈔票買出來的,低價股成交量高,高價股成交量低,所突顯並不是只有周轉率,其中亦含有資本額大小及中長期持股的比重等多重因素在其中。
     
業者指出,選股關鍵應在市值,而非量能,用「絕對張數」意義不大,例如一檔代操基金100億元買進大立光,一般基金持有單一個股最高配置約5%,僅能買進5億元,換算昨日大立光收盤價755元計算,代操基金持有張數最多僅能達662張,就大立光屬於高市值的個股,不會有流通性問題,因此以「總市值」為標準,就不會發生流通性的問題。
     
另外,造成台股量能萎縮的主要原因,業者直指,台股嚴重落後國際股市,仍在於證所稅、二代健保附加費及國內外經濟因素為主,造成市場大戶退場,大盤量縮,以致於個股打入冷凍庫,而並非個別公司基本面出了問題,才造成個股量能萎縮,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不是用「成交量」的規範就可以奏效的,政府基金這種作法,是得了「防弊恐慌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政府的政策經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次為了防止基金經理人舞弊,制定了這個新規定,又是一個例子。

第二、去年盈正案以後,共同基金在新股上市 (IPO六個月之內,都無法買進股票,這也是矯枉過正的結果。

第三、按照新規定,未來政府基金可能只能買很少數流通量佳的績優股,雖然買藍籌股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但是將會很難out-perform,因為只能投資已經很有成就的公司如台積電,但是無法發掘明日新星如王品和誠品。

第四、政府不該干預的地方干預,該促進的事情 (如金融整併) 卻又放手不管,實在讓人為之氣結。

金融改革 / 政府
英國鐵娘子佘契爾夫人日前逝世後,國際領袖皆表示哀悼與推祟。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也說要以佘契爾為效法對象,施政要有堅定的理念與鋼鐵般的意志。

江宜樺這番話是在「工商早餐會」上說給與會企業大老們聽的;多數與會企業都感受到江內閣「堅定如鋼鐵般」的意志,卻沒有感覺到有當年佘契爾在英國大力改革倫敦金融業、國營企業民營化,朝自由、開放的新氣象。

這次早餐會聚焦的議題,就是金融改革,然而,這議題上,大家發現就像江宜樺說的「重要的不是講出什麼理論,而是要有堅定的理念」般,對每一項議題,金管會與財政部都以鋼鐵般的意志「堅定」既有的主場。例如,業者建議召開「全國金融產業發展會議」,金管會答覆,溝通的重點在於瞭解問題及如何解決,至於會議形式及召開頻率「並非主要重點」,沒說,不要,但是意思很明白,就是沒必要。

要求成立金融整併小組,金管會也說,金融併購案件要尊重市場機制,而現有機制已完備,也沒說不必了,但是,業者了然於心,就連說個可以評估研究,都不願意。

當提到台新與彰銀合併案時,財長張盛和立場堅定的說,當初財部給台新的公函就是「給經營權,不是合併」,合併,是金管會的事。於是,江宜樺就問金管會主委陳裕璋的看法,陳裕璋露出燦爛的笑容說,金管會訂有金控整併要點,只要符合條件,金管會都樂觀其成。

有說,等於沒說。與會者自然垮著臉說,陳張兩人果真都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夠硬。內閣成員夠硬,江宜樺呢?雖然,理事長駱錦明「讚」他溝通力夠,只是執行力與規畫力還有待觀察,然而,事實上,江宜樺也創下歷任院長中開場白講的最長、結論做得最短的院長,所做的結論,也都不是業者想要的答案。

與會者除自嘲「想必院長有他自己堅定的理論」外,也只能回味,江宜樺在開場白中說,台灣的經濟,一直處在類似的困境而無法突破,如果說有什麼字可以形容,就是在經濟發展上的一種「悶」的氣氛。那一個「悶」字,也很寫實的描繪出與會者當時的情緒:有夠悶。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早餐會參加的都是台灣企業界的大老和領袖,如果說大家形成共識,將「金融整併」作為重要議題,積極和政府溝通,主管機關還一直打官腔,這個政府可以說已經沒有救了。

第二、香港成立「金發局」,將金融發展作為重點,不同於今監局,努力地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為何台灣長官可以一句話就可以全盤否定?

第三、主管機關對「金融整併」的態度更是令人失望,只會說「尊重市場機制」這種官僚樣文章,甚至不願意再評估研究。

第四、現在不掌握關鍵時機進行整併,對不起台灣,未來勢必成為歷史的罪人。

第五、主管機關只強調整併要講求綜效。這是常識,任何M&A若沒有綜效,當然不適宜進行。但是財政部長將「不能亂點鴛鴦譜」的理由擋在前面,分明就是不想有任何作為。

中移動 / 遠傳
受到政策不開放中資投資國內第一類電信業務影響,遠傳(4904)、中移動18日宣布,雙方已改簽業務框架合作協議,以取代4年前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而中移動入股遠傳的協議也隨之終止,新簽訂的協議則將擴大雙方的業務合作面。
     
中移動、遠傳在20094月底共同宣布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採購、漫遊、資料與增值服務,中移動並將以每股40元、認購遠傳12%股權,並取得遠傳一席董事。此外,雙方也計畫在大陸合資成立新公司,中移動將占新公司股權51%、遠傳則佔49%。
     
不過,簽約4年後,即使金管會同意已中資投資台灣金融業,但終究沒有開放中資投資第一類電信業務。由於遠傳在去年股東會當中所通過的私募案,將於今年612日屆滿,受限台灣法令限制,遠傳在2009429日簽署的股份認購協定、戰略合作協議都將於屆滿日失效。
     
另外,中移動當初是以溢價13.6%的價位入股遠傳股權,但遠傳近年來股價緩步墊高、至昨日的收盤價已達70.4元,相較於雙方當初簽約的35.2元價位,剛好是翻了一倍。   為了因應時空環境變遷與法令限制,遠傳、中移動共同宣布,昨日已由遠傳董事長徐旭東、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共同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以取代4年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遠傳表示,目前的時空背景及商業條件皆與4年前不同,加上政府法令仍未通過開放第一類電信投資,「雙方股權認購暫告一段落」,以昨日簽署的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取代原有的戰略合作協議。   遠傳與中移動合作關係密切,雙方除了共同推進兩岸無線城巿產業合作試點,為成都市量身打造的無線城市,遠傳也在3年前於中國移動應用商場(MobileMarket)設立S市集店中店。
     
遠傳表示,雙方希望兩岸投資項目繼續增加,業務合作框架協議較原協議涵蓋範圍更廣,數據服務、零售通路、雲端物聯、智慧運輸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標誌性案件的結束,四年前中移動宣布入股遠傳電信12%股權,很遺憾到今天都未能成局,雖然金融業現在已經對陸資開放了。

第二、台灣反對的理由就是「國安」。以台灣目前對中國大陸懼怕的心態來看,短期內(甚至長期)也沒有開放陸資投資電信事業的可能。

第三、Softbank收購美國移動電信業者SprintDish加入競標,全世界電信業正興起前所未有的整合大浪潮,台灣很可惜又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四、台灣的4G遠遠落後韓國,寬頻建設在中嘉案破局後也受到阻礙,NCC的心態和金管會一樣,管制多於興利。

第五、兩岸正從業務合作進入股權合作時代,但中移動 / 遠傳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業務合作階段。

薛琦 / 台灣股市
行政院政委薛琦18日示,台灣不只經濟「悶」,台股更是「悶到不行」,他指出,台股成交量低迷,4月日平均交易量約600多億元,若日平均交易小於700億元時,證交所營業利益恐出現虧損,對券商不利,台股量縮是一大警訊應予重視。薛琦並強調,權證避險專戶的證交稅率調降,由千分之三降為千分之一已送立法院,此攸關活絡股市十分重要,應積極遊說立院排入議程,不分藍綠加快推動。
 
薛琦昨天在院會中發言表示,開放對岸銀行以代客理財方式投資台灣金融市場為新增項目(之前僅限QDII可投資台股),但仍受QDII投資台股總額10億美元限制,在台股沉悶下,似可再提高,且不應併計在10億美元額度內。日前江揆在工商早餐會曾說,目前台灣經濟可以一個「悶」字形容,但薛琦昨天則說,台灣不只經濟「悶」,台股更是「悶到不行」!
 
薛琦舉台股為例說,當前台股成交量低迷,3月份日均量為765億元,台灣證交所營業利益僅6,000萬元,早年營業加非營業利益曾高達30幾億元。去(101)年及前(100)年3月,日均量分別為998億元及1,140億元,證交所營業利益分別為1.01億元及1.52億元。薛琦說,當日平均交易量小於700億元時,證交所營業利益恐將出現虧損,多家券商亦恐有類似虧損情形,相當不利,尤其最近日平均交易量多在600多億元,4月證交所恐出現虧損。
 
他說,經濟成長預估還有3.5-4%,股價也有8,000點,但若台股量縮,證交所虧損,是一大警訊,應予重視,因為對券商會有不利衝擊,營收或員工就業都會受影響。
 
薛琦表示,提振股市方案政院已核定,應儘速推動,其中有關證券交易稅率部分,期貨交易稅稅率已自41日起調降(十萬分之4降為十萬分之2)。但與市場交易量密切相關的權證避險專戶證交稅率調降案(由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已送立法院,仍未排入議程審議,業者企盼甚殷,此法案應不分藍綠黨派,應儘速遊說立院,以活絡台股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薛琦的看法很精闢,每次都一針見血,正中問題核心,上次他提出台灣金融占GDR的比例日漸降低,這是又點出了資本市場的問題。

第二、台灣不只是經濟悶,金融也很悶,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大作為,只有戰術沒有戰略,看到金融整併的提議被金管會忽略就令人很灰心。

第三、台灣需要有指標型的大型IPO項目,唯有如此才能振奮人心,這又牽涉到政府民營化的政策。

第四、陸資對台灣不夠了解,開放再多QDII對台股也無濟於事。

第五、很多外國公司包括大陸企業想到台灣來上市,甚至從別的股市下市轉到台灣資本市場,這是台股的希望,我們要好好把握。

第六、台灣要以超脫證所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重振股市,我不是說贊成證所稅,但全部人一直在這個無解議題上打轉台股是沒有明天的,台股投資人、劵商和主管機關都得了近視症。

軟銀 / Dish / Sprint
美國衛星電視業者迪許網路公司(Dish Network Corp.)主動開價255億美元,要和日本軟體銀行公司競購全美第3大行動通訊業者史普陵特公司(Sprint Nextel Corp.)。迪許今天宣布,史普陵特投資人每股將拿到7美元,其中包含4.76美元現金,和占合併後公司約32%的股權。這代表條件為173億美元現金和82億美元股票,和史普陵特12日的收盤價相比溢價13%

史普陵特美國盤前股價一度衝到7.24美元。

迪許是衛星電視供應商,本身沒有手機用戶,目前試圖進軍行動通訊業,並已擁有相關頻譜。迪許董事長厄根(Charlie Ergen)嘗試搶軟體銀行公司(Softbank Corp.)的親,這家日本第3大行動通訊業者為在海外尋求成長,去年10月同意斥資200億美元取得史普陵特7成股權。

國際策略暨投資集團(International Strategy &Investment Group)分析師賈揚(Vijay Jayant)表示,迪許「在和時間賽跑,因為軟銀已開出條件。在目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這是個能以好題材拿到便宜資金的機會」。



史普陵特盤前股價超越迪許的出價,意味著投資人預估還會有更高的價碼出現。這檔股價12日收在6.22美元。迪許股價則在12日勁揚2.7%,收在37.63美元。史普陵特發言人懷特(Bill White)不願對迪許開出的條件置評。軟銀發言人拔井武曉(Takeaki Nukii)不便立即發表評論。

迪許此番出招,是美國行動通訊產業整併風潮的最新轉折。小型電信商都在尋找合併夥伴,以利對兩大巨頭威瑞森通訊公司(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和AT&T公司(AT&T Inc.)發動更強的攻勢。



知情人士透露,厄根已就和德意志電信集團(Deutsche Telekom AG)旗下T-Mobile事業的可能合併事宜,非正式接觸這家德國業者。

德意志電信上週加碼讓T-MobileMetroPCS通信公司(MetroPCS Communications Inc.)結合的提案條件,這筆交易將讓全美第4和第5大行動通訊業者結親。

據報導,若Sprint改為接受Dish的併購提案,則Sprint需支付軟銀6億美元違約金,惟Dish會長Ergen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時表示,上述併購提案中已將6億美元違約金包含在內。

併購Sprint計畫恐受挫、若提高併購金額則恐加重財務負擔,拖累軟銀股價大跌。根據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截至台北時間16日上午915分為止,軟銀大跌7.58%,報4,330日圓,稍早跌幅最深一度達9.61%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併購是非常漂亮的出擊,從亞洲到美國,從網路到電信,說明孫正義的膽識過人。

第二、Dish的董事長Ergen在美國也是傳奇人物,打造了衛星電視的王國,現在又再跨足行動通訊業。

第三、軟銀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來Dish的出價比軟銀高13%,第二軟銀若是再提高價格則會影響其財務結構。

第四、軟銀已經做了許多前期工作,當然不會讓到手的魚溜掉,一定要出更高價的counter offer

第五、Dell最近的MBO也出現兩個競爭對手,這代表了什麼? 一方面是資金很多,二則美國景氣復甦,第三是數位匯流的大趨勢正在重塑全球電腦、電信和網絡產業。

台灣寬頻 / 新加坡上市
外電報導指出,澳洲麥格理集團(Macquarie)旗下基金將把其擁有的台灣寬頻通訊公司股權,挹注到將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亞洲付費信託公司。台灣寬頻通訊表示,此為麥格理集團將手中的股權,「左口袋換到右口袋,麥格理所持有台灣寬頻通訊的股權,1股都沒有變更」。

報導中指出,在新加坡上市的麥格理國際基礎建設基金(MIIF)準備把持有台灣寬頻通訊的47. 5%股權全數挹注到亞洲付費電視信託(Asian Pay Television TrustAPTT),持有台灣寬頻通訊其餘股權的麥格理韓國機會基金(MKOF),也將出售其持股。麥格理已委託4家投資銀行主辦APTTIPOAPTT預定5月底掛牌交易。

台灣寬頻通訊指出,麥格理2006年開始投資台灣寬頻通訊時,當時是以麥格理多媒體基金投資,後轉為由MIIFMKOF投資,此次麥格理再轉由APTT投資,因MIIF原為掛牌的公司,因此APTT也將進行IPO掛牌。對麥格理來說,是左口袋換到右口袋,其持續持有台灣寬頻通訊股權,持股比率也沒有變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家都沒有了解這則新聞的重要性和意義。麥格里不是將股權轉到另一基金,而是轉到一個特殊目的公司(SPV),為的是要在新加坡上市。

第二、若上市成功,IPO的規模可高達8億美元,為新加坡今年第二大上市案。

第三、台灣的公司為什麼不在台灣上市? 我認為有幾個理由: 台灣只適合中小企業上市; 新加坡適合信託型的企業上市,不管是房地產信託或商業信託,有線電視有穩定的現金流,可以設計成商業信託; 台灣對於媒體業的態度不友善,已嚴重打擊外資信心。

第四、如果台灣寬頻上市成功,安博凱將來也可以將中嘉網路拿到海外上市。旺中收購中嘉遭遇前所未有的刁難,早已讓外資心灰意冷,台灣不管是金管會、經濟部或NCC,都沒有積極協助外資解決問題。台灣應該積極打造自己成為外商在大中華地區投融資的平台,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外資。

台灣購 / 電子商務
目前台灣許多購物網站仍遭對岸遮擋,導致台灣商品難以銷售至中國大陸,為解決上述問題,經濟部商業司委託資訊工業策進會,協助成立「台灣購」導航網站,讓台灣商品能有效地在對岸網站上露出。商業司司長游瑞德17日表示,此作法應可解決台灣商品曝光不足的問題,集結業者力量進軍中國市場。

根據資策會調查,雖然有超過6成的大陸網友,願意多花30%的費用購買台灣商品,但大多數台灣商家整年的海外營收,占總網路營收的比例卻低於3成;在與大陸跨境網路交易的障礙方面,高達91.2%的業者表示,網站無法有效行銷與露出,是最大的問題。

資訊工業策進會專案經理邱之崧指出,為了解決對岸屏蔽台灣購物網站,以及山寨台灣商品在市面上流竄等問題,經濟部商業司透過資策會,結合台灣商家及電子商務業者,成立「台灣購」導航網站,讓台灣商品能在對岸獲得一個具有保障的平台,並結合跨境金流、物流服務,增加大陸網友購買台灣商品的機會。

游瑞德說,目前已完成申請,並委託合作業者於對岸架設「台灣購」導航網站,不過現階段無法透露業者名稱;此外,商業司將在423日,於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舉辦「『台灣購』導航網站聯合行銷說明會」,希望對兩岸電子商務商機有興趣的廠商,都可以來參加。

邱之崧強調,「台灣購」導航網站所販售的商品,主要包括美妝保養、服飾鞋包、美食伴手禮、文創商品、3C商品等5大類;在423日的招商說明會結束後,將在6月底舉行開幕慶活動,強化「台灣購」在對岸的宣傳效果。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經濟部到現在才正視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雖然有點遲,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第二、中國市場是台灣業者未來的希望,但需要利用電子商務平台,有能快速進入。

第三、淘寶已成功進入台灣市場,這可能是刺激經濟部搞一個「台灣購」的因素之一。

第四、台灣購只是一個信息平台,未來金流和物流配送也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電子商務的交易流程。

第五、電子商務的業者都是小型商家,自己沒有能力開發中國市場,所以由經濟部出來整合一個新平台是正確的做法。

第六、台灣業者在中國大陸開發的實體「台灣一條街」皆不成功,虛擬經濟由於牽涉到跨領域、跨地域,也會有一定的難度。

富邦金
為準備合併華一銀行所需資金,富邦金控17日董事會通過將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預計將募集8.5億美元至9.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255億元至285億元。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指出,去年股東會已通過將辦理現增案,因而昨天董事會通過現增案,不需再提報今年股東會。近日將會向金管會證期局送件申請現增案,若申報生效後,預計三個月內發行完成,必要時可再延長三個月。

龔天行表示,去年底宣布富邦金將與台北富邦銀行共同取得華一銀行80%股權時,曾表示將透過GDR募集200億元至250億元,其中,有100億元將由一特定外資認購,情況仍然未變。據悉,此一特定外資是寶成蔡家將以外資身份認購100億元,將持有富邦金約4%持股。龔天行並說,昨天董事會通過發行GDR現增案,預計規模為8.5億美元至9.5億美元,略高於原預估。他表示,主要反映匯率變動及股價上漲等因素;考量會有10%的超額認購,因而規劃以9.5億美元為發行上限。

富邦金昨天董事會通過,將辦理現金增資發行GDR,發行股數暫定暫定6.375億股至7.125億股,發行總金額暫定為8.5億美元,總金額上限為9.5億美元;其中員工認購10%,至於公開銷售股數則未定。以富邦金昨天董事會通過擬發行股數及金額來看,每股價格最高為1.33美元,約折合新台幣39.8元。富邦金近來股價力守在40元以上,昨天以40.5元、上漲0.1元作收。

此外,富邦金子公司富邦人壽昨天公告,取得中電香港(CLP Power Hong Kong Financing Limited)首順位無擔保債券,共取得20萬個單位,每單位100澳元,總交易金額為2,000澳元。

針對陸銀參股公股金融機構一事,財政部長張盛和17日表示,他從來沒有說過,公股銀行可以藉由辦理現金增資來引進陸銀參股,他維持之前的承諾,就是公股金融機構不會讓陸銀參股。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審議海關緝私條例修正草案,立委質詢張盛和時提到,先前有媒體報導,張盛和認為公股銀行可以透過現增來引進陸銀參股,是否屬實?張盛和立即澄清,「我從來沒有這樣說過,現金增資這事情太細節了,沒有講過這種話。」

立委再次向張盛和確認,這是否表示其先前在立院說過,公股金融機構不會引進陸資的承諾仍有效?張盛和即表示立場未變。

金管會在金銀三會後鬆綁陸銀來台參股上限,已表示引進陸銀參股必須以發行現增新股供陸銀認購的方式,不可以賣老股給陸銀。之前張盛和在立院答詢說過公股銀行不會引進陸銀,陸資想要持有公股金融機構股票,可以自己到市場上買,後來卻傳出張盛和允許公股金融機構以現增引進陸資,因而引發立委關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富邦金在兩岸投融資運作上,已有豐富的經驗,先前收購華一銀行,現在又以GDR方式向海外募資。

第二、富邦十多年前引進花旗做為策略投資人,後來又收購台北市銀行,成就了今日金融業霸主的地位。

第三、這說明時機是很重要的,要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像現在台灣,民營業者要想併購公營銀行,簡直比登天還難。

第四、財政部長表示陸資想要持有公股金融機構股票,可以自己到市場上買,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策略性投資人不可能透過公開市場去取得股票,就算是真的買了政府又會說這是敵意併購,會將其封殺。

高鐵
交通部長葉匡時17日指出,台灣高鐵公司的財務改善雖然已進入第2階段,但是,必須在3年內徹底改善虧損狀況,否則,就會出現資金缺口,以高鐵與民眾生活連結如此深的情況下,「會是很大的危機」。   葉匡時昨日出席三三會就「連結美好生活-交通建設及產業發展」進行專題演講時指出,改善高鐵體質是他任內4大重點工作項目之一。
     
據了解,交通部高鐵局要求高鐵公司在6月底前提出第2階段具體改善方案。依據台灣高鐵年報,至去年底為止,高鐵累積虧損高達640億,造成龐大負債的主因,包括興建期的工程成本及相關費用,以及通車6年多來的營運收入不如預期。
     
高鐵除須面對特別股股東催討通車前股息之外,最快明年就必須償還高鐵站區開發權的抵押金,金額將近80億元,而營運支出、貸款利息及折舊費用為高鐵3大支出,隨運量逐漸增加,高鐵營收已可負擔營運支出,但貸款利息及折舊費用涉及與銀行團協商條件,營運後期的付息壓力將漸趨沉重,將成高鐵未來隱憂。
     
葉匡時指出,高鐵公司在2010年時已完成第1階段的董事會改組,並完成債務重組,暫時解決當時的資金缺口問題,讓高鐵正常營運並穩定成長。   高鐵近年雖已轉虧為盈,但是財務並不健全,葉匡時表示,高鐵資本額太低,負債又太高,它雖是公眾運輸事業,但也是BOT案,還涉及到很多法律合約的問題。
     
葉匡時說,高鐵要求延長特許期,並重新計算折舊方式,但是,要延長特許期,該如何說明,如果沒有好的說明,可以說服大眾,「民眾會質疑是否為圖利原有股東」?
     
因此,葉匡時說,需要有多元的解決方案,例如是否能創造出增資的機會,讓股東有興趣投資,進一步讓高鐵上市等,藉由多元解決方案來降低高鐵現有的折舊負擔、降低累積虧損,也降低債務負擔。站在交通部的立場,希望就高鐵財務進行「整包式的討論」,將所有問題「一次解決」。
     
高鐵局副局長胡湘麟表示,台灣高鐵的財務問題,本質上涉及許多層面,例如IFRSs新制上路,高鐵的折舊及特許期延長問題就受到影響,而利息是否調整,也會影響高鐵向銀行融資、貸款,財務改善方案的研議,必須進行整體考量,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官員也說,高鐵通車以來的營收,不到在民國8485年間投標的投資計劃書所預估的一半。這些是政府、台灣高鐵公司無法預測的因素,而高鐵的財務改善方案,涉及相關行政機關及金融機構的協調,需要審慎評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到目前為止,所有的BOT建設工程都是失敗的,問題是財務預測有問題,太過於樂觀,政府法規限制又多,投資人很難賺到錢。

第二、太極雙子星BOT案失敗,無異雪上加霜,未來要再BOT招標困難重重。

第三、以現在這種財務結構,政府如果不買單,期待民間出現救世主,可謂緣木求魚。

第四、政府應該積極引入陸資戰略投資人。高鐵貫穿南北,已經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許多大陸觀光客到台中或高雄也都是搭乘高鐵,為什麼不能讓中鐵建、中交建這些機構投資20%的股權? 難道又是「國家安全」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