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兩岸銀行 股權合作 工商銀行 永豐銀行 三安 璨圓 如家 台灣佈局 諾基亞 三星 海外公共工程 東南亞IPO



兩岸銀行 / 股權合作
兩岸銀行業將啟動相互參股等股權合作,金銀三會1日在台舉行,最受矚目的是金管會承諾開放陸銀來台參股上市櫃金控、銀行上限,由5%提高到10%;投資未上市櫃金控、銀行由10%提高到15%;最大幅度放寬是陸銀參股金控下子銀行,上限20%。
     
大陸銀監會國際部主任范文仲說:「陸銀參股問題,在未來大家應該都能看到。」目前陸資銀行來台參股,大陸方面仍沒有正式審查程序,未來兩岸都要寫入ECFA清單,再推動相關政策調整
     
大陸銀監會也承諾:「在符合相關法規的前提下,陸方支持兩岸銀行業開展股權合作。」范文仲解釋,股權合作,這是非常寬廣的領域,在大陸方面有非常明確的法規,未來合作空間很廣闊,對於相關合作、具體案例、申請及審批仍要依現有的流程與法規,確保雙方股權合作能更平穩進行。
     
大陸方面已允許外資銀行參股陸銀20%,許多國內金控、銀行,如國泰金、永豐金、兆豐金、遠東銀行、華南金等,均透露要洽談兩岸相互參股合作案,但先前多數卡在先前金管會只開放陸銀來台參股上市櫃銀行、金控5%,且沒有開放參股金控下子銀行。
     
以國泰金為例,先前曾傳工商銀行有意入股,國泰世華銀也傳出對參股大陸溫州銀行有興趣;華南銀和大眾銀則都有和福建海峽銀行洽談參股;遠東銀和重慶商銀更被市場視為是可能較快「成案」的兩岸參股案。
     
不少金控打算讓陸銀參股金控下子銀行20%,主要是不影響金控的經營權,因另外八成股權仍在金控手中,且又能換得雙方相互參股對方20%的緊密合作,據了解,有些金控正在洽談有跨省據點城市銀行,在參股規模上較能符合台灣業者需求。
     
官員指出,這部分仍待寫入ECFA清單後,由金管會修改兩岸金融往來及投資管理辦法,提高參股上限,最快恐怕也要到年底,才可能有具體案例。
     
銀行局長桂先農表示,銀監會在會中也表示支持富邦金及富邦銀行取得華一銀行80%股權;至於此舉是否代表銀監會未來也支持台資銀行可積極洽談如大陸外資銀行要釋出的合資銀行股權,桂先農則說,目前還沒有具體案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銀行開放不對等已經談得太久了,現在開放只是將早就該做得事完成,談不上什麼改善,也不值得給予太多的掌聲。

第二、兩岸銀行從業務合作跨入股權合作是必然趨勢,早在數年前富邦早已參股廈門商業銀行20%股權。兩岸業者一定要透過股權合作,才能深化彼此交流。

第三、台灣正在討論金融整併,主管機關應該要有更宏觀的視野,探討如何讓外資和陸資也能參與金融機構的整併,特別是現在有好幾家由PE所投資的小型銀行,不妨考慮讓陸資收購。

第四、台灣在過去10年,整併了10家銀行,其中5家賣給外資,3家賣給PE,但還有40家左右的銀行。央行總裁彭淮南引進麥肯錫在2004年的研究,台灣最合適的銀行家數是10家,也就是需要再減少30家,照我們現在這種十年減10家的速度,還要再等30年才能達到目標,問題是時不我與,我們沒有再等待下去的本錢。

工商銀行 / 永豐銀行
永豐金控2日宣布,大陸工商銀行將參股子公司永豐銀行20%股權,估計投資金額逼近新台幣200億元,這是陸銀來台參股的第一例。永豐金與工行期望,金銀三會開放的相關法令能在一年內上路以落實參股計畫。工行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也是最賺錢的銀行。

這宗寫下兩岸金融交流歷史新頁的參股案,由摩根士丹利與工行集團旗下香港工銀國際控股擔任財務顧問。據了解,工行在一年前便已敲定財務顧問,摩根士丹利幾乎是以近於無償服務,爭取這個在兩岸金融歷史留下歷史定位的工作。

永豐金控、永豐銀行昨天董事會均通過此參股案,決定簽署股份認購協議,合約效期一年,將由永豐銀行以增資後上限20%計算發行私募增資新股,供工行認購。若簽署協議後12個月內政策仍未正式開放,雙方將再行協商中止合約或延長期限。

工行參股永豐銀的每股認購價,是永豐銀的每股淨值,目前為14.66元,等於股價淨值比為1,並無溢價,可見永豐金促成此案的企圖心。交易雙方已完成第一階段實地查核,待法令生效後,再對永豐銀查核,屆時將以最新財報的每股淨值為準。以永豐銀去年年報數字概算,工行參股金額約197.4億元。惟永豐銀近年獲利穩定增長,外界估日後交易金額可突破200億元。

永豐金控策略長張晉源說,鎖定每股淨值為股價是雙方很早就協議好的事,因工行參股兩成不具控制權,故不具控制權溢價,而永豐銀股票未上市,有流動性問題,國際市場股權交易上遇有流動性問題,反而會折價,因此「工行沒有占到永豐金便宜」,昨天臨時董事會所有董事也對價格沒有異議。

工行在全球各地併購當地銀行,只要當地法令許可,都是拿下控制權,未來若政策繼續開放,工行也不排除再拉高對永豐銀的持股,或同時參股永豐金。不過,張晉源昨天不願鬆口,強調協議內容僅限於參股永豐銀兩成,未來假設性問題不回答。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項目,就如同四年前中國移動參股台灣遠傳電信一樣,但境遇應該會比中國移動好,因為台灣電信業到目前還未對陸資開放,但金融業已經正式開放了。

第二、工商銀行以淨值認購永豐銀並沒有什麼不對,工商銀是中國最大以及全球前三大的銀行,網絡無遠弗界,對永豐銀帶來的商譽及實質貢獻度更是難以估計。如果說工商銀以溢價認購永豐銀股票,那才是不合理的。

第三、永豐金這幾年在何壽川董事長的勵精圖治下,積極拓展中國市場和人民幣相關業務,成績令人刮目相看,先是看大陸宣布開放台資控股51%的證劵公司,永豐證劵就在第一時間和廈門國投合作成立合資證劵公司,這次又在兩岸金銀會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第二天,宣布和工商銀行合作的喜訊。機會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永豐金的企圖心和執行力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這個項目對於未來「陸資來台」的項目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如果連大陸最大的銀行都到台灣去投資了,說明兩岸投資的政策絕對是受到鼓勵,沒有法令的障礙。我們相信在上半年還會看到其它陸資來台的大項目。

三安 / 璨圓
首個入股台灣LED產業的大陸磊晶龍頭大廠三安光電,1日被大陸媒體點名一系列醜聞,包括半數利潤來自政府、隱瞞關聯交易、涉嫌虛增投資、疑違反政府採購法等,震撼業界,公司股價也重挫逾9%新浪財經報導,三安光電方面昨天受訪時表示該消息為不實報導,公司將另發解釋公告,近期也沒有停止交易的打算;具體的公告發布日期將視公司調查情況與交易所流程而定。

三安光電去年11月傳出以新台幣23.53億元參股台灣第2LED磊晶廠璨圓光電19.9%股權,成為後者最大法人股東,是政府開放陸資投資我國LED產業以來,首件陸資參股台灣LED 產業案,意義重大。目前尚不知三安光電的負面消息對雙方合作有何影響。

但璨圓已嘗到三安入股的甜頭,包括接獲大陸大型LED封裝廠的大尺吋TV背光訂單,預估今年大陸市場占營收比重將從去年的7%倍增到15%以上。

證券市場周刊昨天大篇幅報導「三安光電(人民幣)200億市值真相」,表示三安光電從借殼上市以來,超過半數利潤來自政府補貼,其LED路燈、LED晶片與黃金廢材料回收三大主營業務也問題重重,還涉嫌虛增投資與隱瞞關聯交易。報導指出,LED路燈業務近年來占三安利潤比重愈來愈大,2010年以來從蕪湖、淮南、泉州和安溪等地政府手中獲得高達人民幣26.5億元(約新台幣125億元)的訂單,占公司近半利潤。

但三安自稱大功率路燈皆為自己設計生產,實際上都外包給廈門信達光電,形同「路燈掮客」與「路燈貿易商」。同時,三安光電提供給各地政府的LED路燈價格高於市價,尤其在泉州、安溪,1200瓦的路燈要價人民幣1.24萬元(約新台幣5.9萬元),超出市價3倍。報導也質疑,這些路燈訂單並未透過政府採購招投標程序,涉嫌違反採購法。

另外,三安光電雖然是LED晶片龍頭,但報導採訪了大陸近20LED封裝和應用主流企業,發現但多數封裝企業都沒有採購其產品。調查進一步發現三安光電晶片業務的前三大客戶都是關聯企業,但公司公告卻沒有相關揭露。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安是中國大陸LED的龍頭,卻出現這樣的新聞,對參股璨圓案可能會有不利的影響。

第二、大陸產業的問題是不惜一且代價追求成長,所以經常會做一些打腫臉衝胖子的事情,LED是中國大陸所指定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很可能會盲目擴充。

第三、兩岸合作不簡單,台灣方切莫因噎廢食,還是應該積極往合作的方向推進,但是可以爭取更多的籌碼。

第四、大陸證監會從以前的郭樹清主席到現在的肖鋼,都在對股票市場進行一系列大力的整頓,目的是打擊投機,強化上市公司透明度,重建投資人信心,不管是創業板的小公司,或者是屬於新興產業像三安這樣的優秀企業,都在查核的名單中。這種破釜沉舟的決心非常值得台灣主管機關學習,我們最近也遇到投信一連串的弊案,政府切莫將其只視作一、二個人個別的行為,而應藉此機會痛下針貶,徹底改革資本市場。

第五、大陸的太陽能產業光環龍頭企業如無錫尚德和江西賽維先後破產,值得深思。大陸一定要改變一昧追求產量的生產模式,從兩岸合作上找到新的經營模式,重建新興產業發展的新軌跡。

如家 / 台灣佈局
亞洲最大連鎖飯店品牌「如家」(Home inn)首席執行官孫堅3日表示,規劃來台投資拓點,預計投資約人民幣4億元(約新台幣19.24億元)成立4050家平價商務旅館,將創造1,750個就業機會,該投資案可望成為陸企飯店來台投資首例。

外貿協會昨日舉辦「2013台北連鎖加盟全經營論壇暨國際商機合作洽談會」,並邀請大陸兩大旅館產業龍頭如家及漢庭酒店集團來台,其中如家孫堅受邀擔任「兩岸連鎖產業合作商機」議題與談人。外貿協會副秘書長葉明水透露,如家、漢庭近期都可望來台投資;孫堅指出,如家已經啟動投資計畫,並積極尋求合作夥伴,希望愈快愈好。

如家為亞洲連鎖家數最大的旅館集團,並且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上市,其定位為平價商務旅館,目前擁有3個品牌,包括如家酒店、莫泰MOTEL168及和頤;今年為止在大陸270餘個城市皆有據點,擁有2,000家旅館,會員人數超過1,300萬人,每年入住人次超過1億人。

孫堅表示,今年計畫在兩岸將積極拓點,預期規劃總拓點數約360380家左右,若以品牌區隔,如家酒店拓充約300家,而MOTEL16870家,另外較高檔的品牌「和頤」約擴充10家,今年集團投資額度不會低於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8億元)。

他表示,目前規劃投資台灣規模上看50家,將以「如家酒店」品牌進駐,鎖定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尋求合作夥伴一起把餅做大。在定位上,還是在平價商務旅店,若順利則投資金額約人民幣4億元,每家旅館將招募3035位服務人力,預計在台共要創造1,750位服務業就業機會。

拓點策略上,孫堅指出,目前集團正積極鎖定中高端市場,並以高階精品旅館為目標,但平價商務旅店仍是集團本業,因此將繼續開放以「特許加盟」方式,擴充整體營運規模。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客來台人數大幅成長,台灣觀光酒店的發展速度卻無法跟上陸客成長的腳步,自然有很大的投資商機。

第二、大陸現在打擊奢華浪費,對於高端五、六星級的酒店來說是不利的,反而在平價酒店這個領域有龐大的需求。

第三、如家在大陸的定位是二星級的酒店,在台灣投資應該可以提高到三星級,這正是目前來台陸客最需要的酒店檔次。

第四、台灣有很多新的三星酒店都是改裝模式,未來可以用這種方式和如家合作,一家一家建造速度太慢了,改建和特許加盟是最快的方式。

第五、我們感到很多兩岸投資現在正在新的「引爆點」(tipping point)。陸資觀察台灣很久了,過去只是因為沒有成功先例,而且台灣法令一直未鬆綁才導致陸資沒有出手,未來1-2年台灣主管機關應保持開放的態度,歡迎陸資來台投資,並協助排除投資障礙。

諾基亞 / 三星
諾基亞(NOKIA)關閉位於上海的全球最大旗艦店,業內人士認為,諾基亞市場占有率逐漸縮減、產品銷量低迷是主因。2007年諾基亞上海旗艦店開幕時,店門口掛滿一幅幅「你好,上海」的海報,以面積較紐約旗艦店5倍大之姿風光亮相。日前,諾基亞上海旗艦店卻在官方微博發布「再見,上海!—2013」消息,預告旗艦店將落幕的消息。

手機業「老大哥」諾基亞近年來面臨蘋果、三星等後起之秀的「圍剿」,市場占有率下滑使得諾基亞難以繼續生存。諾基亞股價在過去5年中累計下跌90%,市值從1,510億美元(約新台幣4.6兆元)降至100多億美元(約新台幣3,102億元)。
中新網指出,諾基亞「關店潮」最早從歐洲開始,在大陸的情況也不好,去年諾基亞北京磁器口旗艦店告別京城,同時,還關閉上海和成都兩個區域銷售部。

國際著名智庫Strategy AnalyticsSA)近期發布「2012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南韓三星以市占率17.7 %位居首位,聯想、蘋果分別位居二、三,諾基亞市占率僅3.7 %,在大陸市場銷售量排第七。電信業分析師付亮表示,諾基亞手機品種不斷減少,主要是因諾基亞缺少「拿得出手」的產品,難以滿足旗艦店展示及營運需求。截至目前為止,諾基亞並未針對上海旗艦店關閉作出回應。

南韓三星周三宣布即將與美國連鎖消費電子零售龍頭百思買(Best Buy)聯手合作,在全美百思買賣場一口氣廣開500家店中店,計畫從第一線樹立品牌形象,撼動蘋果在美國智慧型市場的霸主地位。   8日起,數百家佔地約460平方英尺(約13坪)的「三星體驗門市」(Samsung Experience Shops),就將出現在全美百思買賣場的顯著位置。
     
三星將自行招募員工,訓練為第一線品牌代言人,向消費者展示平板、手機和智慧型電視等各類產品,尤其是即將上市的新機皇Galaxy S4   三星移動美國零售行銷副總裁唐納根(KetrinaDunagan)說:「從產品到行銷,現在是零售,這項工作就是撐起椅子的最後一根柱腳。」
     
三星的店中店計畫,顯然是衝著最大競爭對手蘋果而來。儘管三星智慧型手機目前全球市佔率已領先蘋果,但近來在美國市場卻輸了蘋果一大截。根據研究機構ComScore,截至1月止的3個月內,iPhone在美搶下38%的市場,三星則以21%遠遠落後。
     
且去年三星與蘋果在全球掀起多場智財權大戰,儘管審判結果各有勝負,但過程中,三星卻慘遭蘋果扣上抄襲的帽子,大傷平牌形象,損失難以估計。   因此三星不諱言將為店中店計畫砸下數億美元預算,為的就是要面對面地向消費者證明,三星的創新能力不輸對手。    三星並預計6月前,還要在另外大約1千家的百思買或百思買行動門市,再增設更多三星店中店。

我們的看法:

第一、諾基亞關閉中國旗艦店,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從大陸市場的領導品牌,到現在剩下7%的市佔率,當然撐不下去。

第二、值得觀察的是聯想目前在大陸的市占率是第二名,甚至排在在蘋果之前,難怪最近大陸媒體對蘋果的無情批判圍剿讓蘋果大為緊張,CEO庫克甚至必須親自出面道歉。

第三、在此同時,三星卻在美國大展零售店,令人玩味,這說明三星已經是全球第一的品牌,而第一品牌一定要能立足美國市場才有前途,和蘋果叫陣的意味很濃。

第四、蘋果去年在專利戰中大贏三星,讓三星損失慘重,現在iPhone在美國還有38%的市場,幾乎是三星21%的兩倍,不管從報仇或爭取全球智慧手機霸主的角度來說,三星都一定要和蘋果再決一死戰。

第五、三星一口氣在美國廣開500家門市店中店是一大賭注,也唯有和百思買合作才辦得到。

第六、三星的勇氣和策略值得宏達電學習,唯有不斷透過創新和創意行銷,站穩自己的腳步,再隨時見縫插針,攻擊對方市場,企業才能存活下去,台灣的華碩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第七、郭台銘繼在大陸關掉和Metro合作的「萬得城」後,現在又計畫繼續縮編賽博數碼的規模,在通路端的布局可以說是一敗塗地,全盤皆輸,作為台灣人,我們真的感到很難過。鴻海的問題是心態沒有辦法調整過來,還是製造業的模式,當然不可能成功。

海外公共工程
由中鋼、中鋼構、唐榮等涵蓋鋼鐵業、石化業、航運業、軌道業及電信業等共同組成的「中華經濟產業策進會」,正式成軍,並推選前中鋼董事長王鍾渝擔任首屆理事長。此舉,等於宣布國內相關重大產業進軍海外公共工程市場,正式鳴槍起跑。
     
王鍾渝表示,成立該組織,最大用意除了協助南部產業經濟發展外,希望能夠做好系統整合,爭取大陸自己設計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及跨海大橋,甚至不能錯過與大陸相關產業合作,一起開拓美國興建高速鐵路等高達數兆元人民幣的龐大市場商機。
     
目前也是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的王鍾渝指出,現在產業不能只靠單一商品行銷,國內產業必須赴海外尋找合作機會,台灣未來經濟才有前景。    而他最近積極赴海外考察的結果,除了正在大興土木的緬甸,是業界未來尋求發展的機會外,其它包括斯里蘭卡、尼泊爾、孟加拉、印度以及中南美洲等地,都還有拓展的市場空間。
     
去年起,王鍾渝就勤於奔走南部產業界,積極推動成立「中華經濟產業策進會」,經過召開多次籌備會議後,正式成立,初步共有會員數129位,包括52位團體會員、75位個人會員及2位企業主會員,主要包括中鋼、中鋼構、唐榮、燁輝、盛餘、中油、慶富造船、中華電信、陽明海運、世曦工程顧問、高雄捷運、台灣車輛及台糖等企業單位。
     
王鍾渝表示,自己於40年前就任職於中鋼,對南台灣的產業生態有很深刻的了解,且近幾年來奔走於兩岸與世界各國的經驗,讓海外各界分享南台灣特殊的城市樣貌後,許多海外友人對高雄的發展都非常的期待,甚至希望有機會透過中華經濟產業策進會的推荐和安排,完成台灣相關產業與大陸、東南亞國家實質合作的策略聯盟。
     
尤其,未來的合作項目鎖定三大項包括一、精緻農業結合結合休閒養生美容業。二、軌道車輛結合城鎮型塑業。三、離岸風力發電結合城鎮綠能建設。且單就第2項,預期全球在今年底前就有數兆人民幣的工程發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業者應該走出去,以公共工程為例,不管是中國大陸或東南亞都有許多大型項目,值得努力爭取。

第二、過去業者沒有爭取是因為國際能力欠缺,而且財務能力不足,不敢單打獨鬥。

第三、政府應該檢討,為何沒有出面帶領國內業者國際化? 反而要藉口這應該是民間行為,政府不便干預。

第四、新加坡政府帶領民間業者走出去開疆闢土,在天津成立「中新天津生態城」,在廣州開發「知識城」,台灣呢?

第五、王鍾渝董事長出來整合民間業者成立「中華經濟產業策進會」,有非凡的意義,將來台灣不再是單一商品行銷,而可整合成total solution,這對於承接大型工程項目特別有幫助。

第六、中國大陸鐵路建設配合城鎮化政策創造了龐大商機,過去很多工程都由美國人和日本人掌握,台商如果能團結合作一定不會輸給外國人,走出去總比坐在家裡等著中國大陸給政策或讓利要有意義多了。

東南亞IPO
東南亞挾經濟高速成長的氣勢,已超越東北亞成為投資人熱中的投資勝地。今年首季東南亞企業透過首次公開發行(IPO)的籌資成績優於東北亞,係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見。
     
金融時報報導,據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資料,今年第1季,馬來西亞、印尼與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IPO案共15件,合計募資19億美元。反觀東北亞不含日本在內,同時期的IPO僅吸金14億美元而相形失色。
     
此外,今年首季東南亞IPO件數占全球總量的7.6%,較5年前同期的1.2%大幅攀升。   這個此消彼長的轉變凸顯出,東南亞經濟體在龐大內需帶動下快速起飛,逐漸引起投資人的興趣。但香港與上海等過去掛牌的首選之地,IPO活動卻有退燒傾向。
     
東南亞今年來的IPO募資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倍有餘,東北亞卻萎縮四分之三。   上回東南亞企業IPO活躍程度凌駕東北亞,可回溯到1996年第4季,即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之前。
     
高盛集團亞洲股票資本市場主管龐建忠(Jonathan Penkin)指出:「東南亞顯然已成為投資亮點,從資金流向便可看出端倪,奔往亞洲的錢潮多半流到東南亞。」   今年來亞洲最大規模的IPO,為新加坡房地產公司豐樹(Mapletree)旗下的大中華不動產投資信託在星國上市案,籌資13億美元,還有其他大規模IPO案正蓄勢待發。
     
經營曼谷高架捷運(SkyTrain)的泰國BTS集團,計畫讓旗下的基礎設施基金於本月掛牌上市,募資規模20億美元,將為泰國史上最大宗IPO案。   馬來西亞今年大選結束後,料有更多IPO案出籠,包括電力生產商Malakoff Corp10億美元IPO案。印尼也有為數不少的公開上市計畫正在醞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南亞今年以來IPO有幾個巨型項目,而且非常平均地分布在新加坡、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幾個國家,這是過去所沒有的現象。

第二、大陸的大型IPO項目已經發行的差不多了,最近又受到H7N9的影響,對於股票市場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IPO市場最重要的是大型指標項目,台灣在這方面非常缺乏,現有的IPO規模過小,無法吸引外資的興趣,而本地的投資者又是炒短線。

第四、假如說連上海、香港股市都受到影響,台灣更要有危機意識,台灣股市不管從初級市場IPO或次級市場成交量來說,都有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