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百度 PPS 蒙牛 現代牧業 大陸面板廠 同仁堂 中美晶 中陽光伏 A股IPO 馬雲 淘寶 台商



百度 / PPS
大陸網路視頻市場再傳巨變。百度7日宣布以3.7億美元收購大陸最大網路電視服務商PPS視頻業務,未來PPS將與百度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合併,可望成為大陸最大的網路電視平台,這也是繼優酷土豆網之後,大陸另一大型網路視頻平台誕生,對於搜狐視頻、騰訊視頻而言,更是一個重大利空。
     
根據百度的規畫,未來PPS與愛奇藝合併後,PPS將作為愛奇藝的子品牌繼續為視頻用戶服務。原愛奇藝CEO龔宇將出任合併後的新愛奇藝公司CEO,負責新公司的統一管理。PPS創始人張洪禹、徐偉峰則任聯席總裁,繼續負責PPS相關業務及新公司的新業務拓展。

根據PPS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32月,PPS移動用戶端的裝機量已達1.34億,在iPad以及iPhone平台的下載量,更位居行業第3位和第1位,業內人士因此認為,擁有大量移動端用戶的PPS,將足以彌補愛奇藝所缺少的那塊市場拼圖。
     
值得注意的是,愛奇藝2012年總收入在6.5 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居業界第2名,這一數字雖高於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競爭對手,但若衡量用戶數量,則愛奇藝仍與搜狐、騰訊等視頻網站有一段差距,因此,在收購PPS之後,愛奇藝將在收入、用戶數上建立絕對的市場優勢。   事實上,愛奇藝與PPS的合併並非大陸視頻網站的首例,過去的優酷網與土豆網即已完成合併,成為優酷土豆網。
     
業內人士指出,一旦愛奇藝與PPS管理層的融合順利,則合併後的愛奇藝將改變目前優酷土豆網獨大的局面,甚至進一步壓縮搜狐、騰訊等視頻網站的生存空間。此外,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百度收購PPS也與愛奇藝未來走向獨立分拆上市的規畫有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PPS併入愛奇藝後,將意味著愛奇藝IPO步伐已經啟動,由於百度在過去諸如新浪微博的入股案受挫,加上搜索業務屢受360等同業挑戰,導致近期股價明顯偏弱,一旦合併後的愛奇藝展現營運績效,將是百度賴以重建資本市場信心的重要憑藉。

創辦於2005年,是全球最大的網路電視服務商,這是集P2P直播、點播於一身的網路電視軟體,能夠在線收看電影電視劇、體育直播、遊戲競技、動漫、綜藝、新聞、財經資訊等,完全免費,亦無需註冊,下載即可使用且播放流暢,是廣受網友推崇的上網裝機必備軟體。20128月,PPS網路電視的覆蓋人數突破1億,占相關行業整體的三分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優酷網與土豆網已完成合併,帶動了百度旗下愛奇藝與PPS的合併。百度PPS這次的整併創造了一個足以和優酷土豆網競爭的平台,也提升了其整體產品的完整性。

第二、大陸網路視頻的市場規模非常可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都積極想打造網路電視平台,但看看台灣,壹電視胎死腹中,情何以堪?

第三、大陸的網路巨人如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現在都成為市值數百億美元的巨人,虛擬經濟正以無比的速度成長,和實體經濟相抗衡,而且每一家公司都變得越來越像,包含各種服務,已不是單純的電子商務或搜尋引擎了。

第四、將來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會再將旗下部門分拆上市,形成一個互聯網集團。

第五、任何併購成功的關鍵在於之後的整合,這類併購在戰略上有想像空間,但是能夠在執行上成功有賴於創造更高的綜效 (synergy)

第六、台灣的電子商務和網路生態還在剛起步的階段,應該急起直追,讓網路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蒙牛 / 現代牧業
大陸主要乳業集團蒙牛乳業8日發布,以每股港幣2.45元(約新台幣9.27元)、總價31.78億元(約新台幣120億元)購入現代牧業26.92%的股份,蒙牛持股比例將從1%增至28%,成為現代牧業最大單一股東。

投資人顯然不看好蒙牛收購現代牧業這項投資,蒙牛乳業昨天在港股市場收盤,蒙牛乳業小漲0.23%,收盤港幣21.08元(約新台幣79.4元)。現代牧業大跌6.45%,收盤價2.61(約新台幣9.84元)。

路透報導,此收購價較現代乳業7日收盤價2.79元(約新台幣10.52元)折價約12%。蒙牛在交易所發布公告指出,本次購股交易將加強集團與現代牧業間的合作,並成為集團優質牛奶供應的穩定來源。蒙牛乳業總裁孫依萍表示,增持現代牧業股份,是為了加強保障奶源質量和數量,加強對優質牧場的投入和建設,使蒙牛建立更穩定安全的乳製品產業鏈。

大陸媒體報導,蒙牛收購現代牧業後,現代牧業管理層不會改變,蒙牛不打算近期內進一步提升股權。雙方十年承購協議至2018年也保持不變,使現代牧業可以繼續出售原奶產能給蒙牛,同時保持30%自行分配。

蒙牛和現代牧業關係一直很密切,現代牧業由蒙牛創業元老和部分高層聯合創立。根據雙方簽訂的框架協議,現代牧業生產的70%以上奶源供給蒙牛,實際供應量最高達95%以上。現代牧業一直是蒙牛最大的原物料供應商,蒙牛奶源98.5%來自現代牧業,但最近已下降至80%以下。

蒙牛表示,投資原奶供應商的股權,可保證長期穩定供應奶源。蒙牛收購現代牧業有利於控制生牛奶食品安全。2011年大陸國家質檢總局驗出蒙牛產品,含超標致癌物質黃麴黴素(M1),市場多位分析師認為,蒙牛收購現代牧業後,可更加確保原料乳質量安全。蒙牛是大陸乳製品生產龍頭企業之一,從事生產及分銷乳製品業務,牛奶和冰淇淋產量曾是全大陸第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蒙牛和現代牧業都是資本運作的典範,蒙牛當年取得Morgan Stanley PE的資金,快速壯大上市,現代牧業則是得到KKR的支持,成為蒙牛的上游,以穩定的長期客戶支撐其業務發展。

第二、蒙牛持股從1%增至28%,成為現代牧業第一大股東,這是非常合理的舉動,KKR則出售大部分持股,只剩下3%持股,據了解,KKR和鼎暉 (CDH) 的回報率約2.9倍。

第三、現代牧業剛成立的時候,幾乎為一個草創公司 (start-up),但是因為和蒙牛配套,所以能夠取得KKR的大量資金。KKR真的是用buyout fund的手法,將各種元素有效整合,把一家新公司拉拔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只花了幾年的時間,真的非常不簡單。

第四、現代牧業成立不到三年就上市,在當時也是一個奇蹟,這個案子從公司成立、引資、上市到最後M&A出售,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大陸面板廠
根據近期面板廠陸續公佈的財報,大陸面板廠擺脫虧損,在2013年第1季轉虧為盈。京東方營業利益率約5%、華星光電營業利益率更是高達14%,優於LGD、友達的2.2%、0.2%,還勝於三星的11%,獲利率居全球之冠。
     
京東方第1季營收達人民幣80.59億元,營業利益約4億元,營業利益率約5%。至於TCL集團轉投資的華星光電,第1季營收約人民幣33.62億元,營業利益約3.52億元、營業利益率更是高達14%。相比之下,大陸面板廠獲利率更勝於台韓面板廠,華星更是居全球之冠。
     
分析其獲利原因,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指出,其實大陸面板廠的情況不能僅僅從財報數字來衡量,大陸面板廠亮麗的財報成績,從政府的投資援助,到稅率、貨幣政策等有形無形的補貼,都相當可觀。所以產業流傳一句話「南韓面板廠擅長拼產能,日本人專長在技術,台灣人以靈活度見長,至於大陸面板廠最大的優勢就是政府補貼。」
     
京東方和華星在過去幾個季度都拿了大約5億到30億元的資金,而且去年度大陸政府把面板進口關稅提升到5%,而本土面板廠得以享受免稅的好處,擁有較高的銷售單價。
     
謝勤益表示,大陸的8.5代線大約晚了台韓面板廠2~3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取得比較便宜的設備。大陸面板廠折舊年限長達7~10年,遠比南韓和台灣要來得長,因此每年的折舊負擔也比較小、每單位折舊費用較低。市場推算大陸8.5代廠的成本相比南韓面板廠,足足低了20%之多。
     
從生產面來看,京東方和華星有高達90%的產能用來生產32吋,單一而且大量的生產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日圓持續貶值,也讓大陸面板廠得以享受零組件成本下降的好處。但是大陸面板產業也積極推動在地化供應,以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市場推估華星有70%的零組件是由本地廠商所供應。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IT產業令人驚奇的一大事件是大陸的面板廠鹹魚大翻身,擺脫虧損,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第二、大陸面板廠獲利驚人,政府補貼占了很大因素,在太陽能和LED產業也都是如此,但有時候補貼太超過,例如太陽能,造成產能過剩,打壞了整個市場秩序。

第三、台灣業者必須面臨的現實是「中國本土製造」的興起,特別是因為他們有本地客戶如華為和聯想的關係,更如虎添翼。

第四、台灣面板廠已經失去了最好去大陸擴充的時機,以前都要照規定「N1」,只能以次世代的技術去大陸投資,但現在大陸追上來,再開放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第五、大陸另一個快速崛起的原因是大量利用台灣人才,薪水不變,但是幣別從新台幣改成人民幣,TCL旗下的華興光電就是挖角奇美電200人快速縮短了學習曲線。

第六、台灣面板廠應該加速和日本合作,Japan Display合併三家中尺寸面板公司重組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台灣不要再想「聯日制韓」這不大可能,現在是如何「聯日以免被中超越」。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集團第三次「分拆」後,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國藥7日在香港創業板以發行價港幣3.04元(約新台幣11.5元)掛牌上市,股價在開盤10分鐘後暴漲84%,盤中最高漲到7.19元(約新台幣27.3元)。市場認為,同仁堂集團三次分拆公司的主因,是要拓展海外市場。

截止收盤,同仁堂國藥首日上市漲幅達到114.80%,報港幣6.53元(約新台幣25元),成交額達6.99億元(約新台幣26.6億元)。
同仁堂國藥共發售2億股新股,其中1億股優先給持有同仁堂科技的合資格股東認購,餘下1億股作配售。

新華社報導,同仁堂國藥從事中藥和保健產品的生產和海外分銷,目前已在11個國家及地區共擁有36家零售店舖,銷售2,000餘種中藥產品。在香港上市後,與母企業同仁堂及同仁堂科技,形成「三代同堂」特殊情況。

2000年時,同仁堂科技從A股上市的同仁堂集團「單飛」登陸港交所,成為當時大陸第一個「分拆股」。20113月,同仁堂科技提出分拆上市要求,但這項申請在2011829日失效。

去年111日,同仁堂科技再次遞交分拆上市申請案。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建議分拆同仁堂科技附屬公司「北京同仁堂(香港)國藥有限公司」在創業板獨立上市,終於在昨天成功上市。

業者分析,準備往海外拓展市場是同仁堂多次分拆上市主要原因。大陸知名營銷專家楊昌順認為,大陸醫藥政策使企業成本上升,醫藥企業在大陸市場幾乎占不到優勢;相比之下,利潤較多的國外市場,是驅使大陸醫藥企業赴海外發展重要因素。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物醫藥產業還是很有熱點,台灣資本市場在這方面正逐漸超越香港中。

第二、大陸的生物醫藥業者想要走出去,台灣業者想要進入大陸市場,兩者有互補的空間。

第三、大陸很多醫藥公司在海外上市,但都不持久 (sustainable),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強勁的核心技術或踏實的商業模式,另一個原因是炒作意味太濃。

第四、同仁堂分拆太多次,會造成投資者概念的模糊,誰搞得清楚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香港) 國藥彼此之間的差別?

第五、第一天漲84%有一點誇張,我不認為這個價格可以維持下去。

中美晶 / 中陽光伏
中美晶(5483)總經理徐秀蘭7日宣布以每股7.05元現金合併與昇陽光科合資的中陽光伏,將旗下太陽能事業進行整合,交易總額約8.1億元,合併基準日為今年81日。中美晶同時公布首季純益2.19億元,每股純益0.41元,為近五季來首次轉盈,優於預期。徐秀蘭昨天親自前往櫃買中心,說明這次太陽能事業整合案。

徐秀蘭說,中陽光伏是100年由中美晶、昇陽科及王雪紅所屬的欣東投資公司合資成立,原規劃為國內首家由長晶、晶圓到太陽能電池技術與管理的太陽能公司,但後來碰到太陽能景氣急轉直下,中陽光伏即把原規劃設廠的20億元,轉投資到中美晶旗下的單晶太陽能電池廠旭泓全球光電。她強調,目前旭泓單晶太陽能接單相當不錯,而且從近期太陽能市場出現逐漸好轉的訊息,「整體產業最壞情況已經過去」。

徐秀蘭說,台灣廠商無法靠規模經濟與其他廠商競爭,必須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塑造與其他廠商的差異化,高轉換效率的產品是為中美矽晶的特點,而旭泓也是優秀的高轉換效率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

徐秀蘭表示,目前中美矽晶直接持有旭泓15.23%股份,中陽光伏持有旭泓32.25%股份,另中美矽晶持有中陽光伏41.88%股份計算,透過此次合併案,中美矽晶對旭泓的直間接持股,將由原本的28.74%增加為47.48%,對旭泓經營將可增加決策影響力,且可收重直整合之效,可滿足中美矽晶對客戶不同層面的需求。
中美晶昨天也公布首季財報,首季合併營收為49.11億元,年增133%,稅後純益2.19億元,每股純益0.41元,是自2011年第4季以來首次單季轉盈,也是國內少數獲利的太陽能矽晶圓廠。

中美晶強調,首季轉盈,除太陽能虧損縮減,半導體事業大幅成長。展望下半年,中美晶表示,智慧型手機及超輕薄筆電新機百花齊放,且半導體晶片應用將朝更高階發展,成為驅動市場成長的主要動力,子公司環球晶圓訂單能見度到今年6月底;加上太陽能訂單也隨歐盟雙反即將最終裁決而訂單大增,預料雙主流都將為集團營收貢獻挹注強大動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晶是台灣最擅長併購和產業整合的高科技業者。

第二、我們非常同意中美晶總經理的觀點:「台灣廠商無法靠規模經濟與其他
廠商競爭,必須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塑造與其它廠商的差異化。」

第三、太陽能產業正在大幅反彈,虧損大規模縮減,這是好事情,但有可能讓整合變得更困難。

第四、中美晶原來就是中陽光伏的股東,由原股東來接手本來就比較make sense,更何況中美晶是M&A的專家,而王雪紅最近更應該集中資源將宏達電救起來。

第五、台灣太陽能產業應該團結起來,進行全球產業整合,先打造資源整合平台,再積極和外國業者合作,現在是最佳時機。

AIPO
市場消息指出,大陸證監會已經通過兩家公司的IPO(新股首次公開發行),A股的IPO就將要開閘,券商指出,按審核工作流程推算,最快會在兩周後重啟,A股是否會因重啟IPO而衝擊行情值得關注。

鳳凰網援引大智慧阿思達克報導指出,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兩家擬IPO企業接到監管層的封卷通知,意味著已順利通過財務檢查,正等待批文下發。表示兩家公司可擇日上市,A股的IPO即將重新開閘。

上述人士解釋,封卷工作即將申請文件原件重新歸類後存檔備查,是在企業首發申請通過審核後、落實發審委審核意見後的步驟;如沒有發審委審核意見需要落實,在通過發審會審核後即封卷。根據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封卷是整個流程的倒數第三步。該工作完成後,將進行會後事項審核,便可核准發行。

鳳凰網報導,華南某券商保代分析,企業在過會(證監會通過)後才可以封卷,由此可見,已經接到封卷通知的兩家企業屬於此前已經過會的90家企業中的兩家。按照正常程序,一般擬IPO企業封卷後大約兩周可以拿到批文,他認為,IPO開閘將在兩周之後。報導指出,本周IPO財務專項檢查已開始對第二批15家企業展開現場核查,意味著離IPO開閘更加接近了。對於IPO重啟,A股股民有著「談虎色變」的心態。法治周末報導,股民對IPO重啟的恐慌,主要是擔心IPO重啟,會使二級市場資金大量流失到一級市場,導致股市下跌。

根據證監會網站公開數據,此前已有90家企業通過發審會。在這90家企業中,機械製造類企業數量最多,共23家;TMT(科技、傳媒、通信類)企業數量緊隨其後,有22家。能源化工及節能環保類企業共11家。

其餘企業為:農業類7家、有色金屬及新材料7家、醫藥生物類7家、汽車交運類5家、旅遊零售類3家、建築工程類3家及紡織服裝類2家。從主承銷商情況看,國信證券8IPO企業過會數量最多,民生證券有7家企業過會;海通證券和平安證券各有5家。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PO停擺多時,這次重新開閘,相信大家仍然會謹慎看待,不敢有太樂觀的期待。

第二、之前已有90家企業通過發審會,其中TMT企業有22家,說明大陸正在大力鼓勵發展電子產業。由於白牌山寨的快速成長,以及台灣電子業遇到的結構性問題,未來中國供應鏈會形成台灣企業強烈的競爭,從IPO的準上市企業就可以看得出來。

第三、其餘的準上市企業和中國大陸的國家戰略發展方向息息相關,包括節能環保、醫藥生物和旅遊零售等。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最多在排隊等待IPO的居然是機械製造類。最近台灣機械代表性企業上銀董事長卓永財跳出來表示,央行總裁沒有適度讓新台幣貶值,損害台灣機械製造業經爭力,許多訂單都流失給日本。台灣過去在日本的高價優質產品和中國大陸的評價劣質產品中,有一個獨特的平價優質利基,如今受到日本和中國大陸兩邊的夾擊,的確前途堪憂,也難怪業者會說重話。

馬雲
48歲的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10日結束集團CEO生涯,將其權力交給與他有13年共事經歷的陸兆禧。馬雲表示,阿里巴巴本來是不會成功,會成功是因為信任,他表示,「今晚後,我將不是CEO,明天開始商業就是我的票友。我為自己從商14年深感驕傲!」  至於卸任後,馬雲說,他將投身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教育環保
     
淘寶網昨晚在杭州黃龍體育館舉辦成立10周年慶,現場有來自全球的阿里巴巴員工,及其合作夥伴,約有5萬人。馬雲也在晚間慶祝大會發表一番感性的談話,並上場演唱「我愛你中國」及周華健的「朋友」二首歌曲。
     
馬雲昨日表示,淘寶及電子商務能在中國成功,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信任關係,他表示,自己很榮幸來介紹阿里未來的團隊,「他們和我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他們比我更加瞭解自己。」   他並再次提及自己給年輕人機會的理念,表示工業時代是論資排輩,永遠需要一個「rich Father」,但如今變化的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
     
他表示和陸兆禧工作了13年,經歷了很多崗位和磨難,13年眼淚和歡笑一樣多,而「接馬雲這個位置非常難,他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因為信任所以簡單」,他並懇請所有人,向支援他一樣支援新的團隊,支援陸兆禧,像信任馬雲一樣信任陸兆禧。
     
他並表示,阿里人堅持為小企業服務,因為小企業是中國夢想做多的地方,「10年前我們提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幫助小企業成長,今天這個使命落到了你們身上。」  談到自己的未來,馬雲說,他將會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教育、環保。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2011年,馬雲以TNC(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環保組織)全球董事會董事的身份實名開設新浪微博,20105月,馬雲決定從2010年起,將阿里巴巴集團年收入的0.3%,撥作公益基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雲是真的退休,拿得起,放得下,無論如何,他已經創造了一個不朽的傳奇。

第二、馬雲讓年輕人變得更有力量,這一點他又是走在時代前面,互聯網這個行業需要年輕人,馬雲給了許多年輕人持續下去的動力與希望。

第三、阿里巴巴堅持為小企業服務,中國大陸小企業抬頭的時候正逐漸到來,雖然仍有許多艱困和障礙,現在和十年前相比已經好很得多了。

第四、馬雲創造了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團隊,這在中國今天是最困難的事情,換言之,他成就了一個企業文化。雖然他個人是極負影響力的傳奇,但是他卻努力為將個人的光環導引到企業的決策過程中,一直堅守團隊合作的經營模式。

第五、台灣的企業家應向馬雲看齊,郭台銘十年前就打算喊退休,但後來自己又推翻了這個說法,張忠謀八十多歲到今天都還沒有退下來的想法,台灣許多企業都是傳給第二代而非專業經理人,所謂「傳賢不傳子」在台灣看來還是挺遙遠的。

淘寶 / 台商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望5月簽署,受惠大陸終於允許台商可以福建為據點、持股55%在陸經營電子商務,讓電子商務成為今年最大亮點,不少台商龍頭、中小企業及個體戶都躍躍欲試。淘寶網海外業務總監李芃君強調,在大陸開店很容易,但開店後的營運才是成功關鍵,中國網購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台灣有所差別,應建立與台灣市場不同的策略。

李芃君表示,要進軍大陸電子商務市場有許多挑戰。據悉,目前約有2000多家台灣賣家在淘寶網和天貓開店,但這是截至去年底的數據,事實上過去幾年鎩羽而歸的企業、個體戶不計其數。因此儘管大陸此次在服貿協議上大讓利,台灣人摩拳擦掌,但要在大陸浩瀚的電商海中大賺人民幣,並不如想像中簡單。

李芃君提醒,要進軍大陸電子商務市場有許多挑戰,雖然大陸市場胃納量大,但無論走大眾化路線還是聚焦小眾市場,都需要完整的前期籌備及營運計畫;產品也要具有獨特性、有吸引力、有貨源、懂得生產及銷售管理,才能經營長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在大陸開拓虛擬市場,和實體市場一樣,對台商而言是新挑戰。

第二、即將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允許台商可以福建為據點,持股55%在陸經營電子商務,這是一大突破,但仍然困難,台商除了要投資許多資金以外,也要有好的合作夥伴,才能成功。但至少較從前根本不知如何切入這個市場,現在總算是邁進了一大步。

第三、至去年12月底,台灣已有60萬註冊用戶,香港有140萬註冊用戶,台灣和香港正成為淘寶開發全球華人市場的第一步,去年在台灣的交易總額已高達新台幣469億元,台灣一定要加速發展電子商務,不僅對台灣經濟或年輕人就業的提升都有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