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會議室的門,裡面至少有二十多個人,大家正在用英文熱列的討論,我遲到了一個小時,只好低聲地道歉,到後排找一個位置坐下來。
這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召集的一個會議,他們計畫將紐約最好的文化內涵,包括劇場、音樂、舞蹈和博物館等搬到亞洲來,和當地的文化相結合,打造一個國際級的文化創意園區,並配合商業零售、辦公樓及住宅的開發。
洛克菲勒在亞洲考察了幾個城市,最後選擇台北,因為覺得台北最能夠結合東西文化元素的優勢。另外,他們也看上了一塊地方,具有文化的背景和歷史,但目前處於荒廢狀態。
所有來參加會議的人可以歸納成兩種背景,一種是設計企劃專家,比如說有好幾家建築師事務所;另外一類型則是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如劇場管理專家、大型購物中心開發商以及全球頂級酒店的代表等。我是唯一金融業代表,以投融資專家的角度提供意見。
「台北的DNA是什麼?我們如何發掘新台北的綜合DNA(consolidated DNA of new Taipei)?」
說話的是一位來自紐約的美籍華人建築師,他多年前應該在台灣生活過,因為他提到一些關於台北很細微的事物。
「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台北的個性和特色(identity),真實性(authenticity)很重要,要能夠確實的反映這個城市,光去呈現75年前這裡人們生活的型態並無法真正體現這個城市的內涵。」
他的話很有道哩,這牽涉到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的平衡。台灣的代表到底是什麼?人情味?美食小吃?還是高科技?又該如何去展現它們?
換言之,台北需要清晰的意象和符號,一個有意義而且動人的聯想,這就像當你聽到紐約或舊金山,有些很清楚的東西會浮現在你腦海。
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這些人並不是只想把外國的東西原封不動地搬到台北來,他們想要融入這個城市。
This
conversation is really interesting! 我參加過很多團體會議,大部分是浪費時間、言不及義或無法聚焦,但這裡每個人都很聰明,創意非常傑出,思想彼此激盪,通通圍繞在如何讓台北更美好這個主題上。
我拿起電話打給秘書,叫她把下午其它的會議取消,然後舉手問了一個問題:
「所以你們的想法並不是去創造一個類似上海『新天地』的概念?」
所有的人都轉頭來看我,因為他們沒有預期我這個非設計專家會加入對話。
「Absolutely
not,這正是新天地失敗的原因,如果你堅持要保持老建築的外型,整個成本會很高,而且沒有辦法有效地利用建築面積做整體規劃。」一位住在上海的老外回答我。
「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呈現並保存古老的歷史,有時候是一面牆,有時是地板,還有時是以建築設計造型反映古老文化的元素。」
「我覺得大家不一定要因為現有古老的建築,而限制你們的想像力」我又第二次發言。
「台灣對於外國文化有很高的包容力和接受度,最近的大熱門是荷蘭藝術家霍夫曼的『黃色小鴨』,雖然它只是一個充氣的橡皮鴨,但是它帶給人們的歡樂及潛在文化產值卻遠遠超過許多本土文化的產品。」
「黃色小鴨最成功的地方在於 “it is
FUN”。如果這個文化園區要能夠成功,它也必須是一個 “FUN
palce”,以台灣的誠品為例,它並沒有硬生生地去推銷文化,但卻成功地以文創為主題,整合了許多元素,圍繞在我們生活四周。」
亞洲各國都在大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但成效不彰,大部分流於形式,耗資龐大,設計fancy,但缺乏好的內容。以香港為例,早在1998年即提出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構想,希望把香港發展成亞洲的文化藝術中心。
2007年,香港政府成立西九管理局,但爭議仍然不斷,主要是因為香港經濟由房地產財團把持,民眾普遍認為藝術不過是一個幌子,地產才是香港打造文化新地標的目的,從香港經濟發展背景來說,這種顧慮有一定道理。
接下來我們將話題轉到園區各種不同功能的組成(mix)上,你如何決定文化藝術、零售、旅館、辦公樓以及住宅的比例?有沒有類似的綜合性社區?當然有,信義計畫區就是這種多元型態。
專家們覺得台灣畢竟還是要和香港有所區隔,不一定要有最高檔的零售商店,但應該引進許多有特色的獨立品牌,其實誠品的招商就是採用這種策略。
這時有另外一個人提出新的看法:
「現在工作的型態已經改變,有很多virtual
office(虛擬辦公室),或許租金並不是最高,但有助於人才的引進,可以成立很多小型創意工作室,台灣有機會成為一個亞洲自由工作者的hub。」
「台灣最適合的定位是設計,不管是工業設計、商業設計、建築設計或服裝設計,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計畫設在台北。」我回應。
「你的想法很好,我們可以把茱莉亞音樂學院,帕森設計學院(吳季剛的母校)搬到台北來,台灣有創意和開放的環境,比中國大陸更適合作為自由工作者和創意種子的平台。」
霎那間你彷彿看到台北的願景,不只是台灣的台北,還是世界的台北。這是東方的好萊塢、矽谷或紐約,a design
society,各種有創意的人聚集在此,讓台北成為一個真正不斷向上提升的adaptive
city。
開完會,外面下著小雨,但是我的心情非常火熱,it is time
to re-design Taipe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