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浦東機場下飛機,我快速疾走,發現前面是我客戶,趕快上前去跟他打招呼。
「董事長,您怎麼也到上海來了?這次來是出公差嗎?」
他是一個電子業的老闆,但我記得他的營運據點在南方,在上海和蘇州好像沒有工廠。
「哈,我是來看一些個人的投資,這幾年我早就不太管公司經營的事,交給年輕人去處理。」
作為一個banker,我保持職業的好奇心,接著問他以投資什麼為主。
「說來不太好意思,都是一些小玩意兒,但簡單的說就是和老年人和小孩子有關的行業。」
我很羨慕他可以為自己的興趣而工作,同時也思考他所講的話,不愧是有敏銳的商業頭腦,抓住了人口結構改變所帶來的龐大商機。
台灣因為少子化,所以沒有兒童商機,這幾年不少幼兒業者都轉赴大陸發展;但老年化的趨勢兩岸皆同,與其說是商機,更多是危機。
上週印尼宣布,自2017年起,將逐步停止輸出幫傭至台灣、香港等亞洲地區,我爸爸、叔叔都是靠印傭照護,看來未來要想其他辦法。
行政院毛治國說,自2016年起,台灣15歲至65歲的勞動人口,每年將減少18萬人,呈「拋物線」下降。
長榮航空因為找不到足夠多空姐,最近主動召回一批35-45歲媽媽級的空姐,印度更誇張,開始回聘60歲「阿嬤級」空姐。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倒是老神在在,他說未來三年,七成人力將被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取代。
不要恨郭董,機器取代人類工作是全球現象,internet已成熟到一定程度,創造出許多新商業模式。
至於高端人力呢?則是大量外流,外籍高階白領人力引進卻呈現停滯,大部分都是補習班英文老師。
台灣的年輕人雖然往大陸跑,但也不見得有競爭力,海基會最近辦座談會,一位大陸台商表示台灣青年在陸工作像在打工度假,「人才談不上,奴才做不來」,十個有六個陣亡。
這就是台灣人口的big picture:小孩子很少,老年人越來越多,中間的勞動人口快速減少,年輕人和有經驗的中年人不斷外流,但外籍精英卻進不了台灣。
坦白的說,在這個圖象中,年輕人的位置並不差,雖然社會整體仍存在不公不義問題,但工作機會相對良好,最近一些科技大廠工作起薪都接近40K。
年輕人就像一塊海綿,有很大的伸展性和可塑性,比較慘的是四、五十歲的人,不知該如何轉型,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有志難伸。
如果你問我,年輕人有沒有比到香港、新加坡外資公司去上班更好的機會,我會改口說有,那就是「在台灣創業」,現在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創業」背後的關鍵字是「創新」,唯有創新才能改變台灣,帶領台灣走出現在的困境,如果沒有創意和創新,就算創投給你錢,也註定失敗。
但現在創新的機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我想到很多很棒的idea,自己都有跳下來的衝動,但畢竟我已經老了,應該換一個方式。
上一次我有這個願望是15年前,2000年前網路熱潮之際,那時亞洲金融風暴剛過,我以為internet馬上要改變世界,於是辭去原來的工作,成立一家投資銀行專門協助年輕人募資創業。
問題是時間點不對,way too early,我的商業模式也不對,拿了一堆新創企業的股票,後來都變成廢紙,二年後我將公司賣給別人。
第一代的大陸網路明星企業,很少存活到現在,而他們也被阿里巴巴和騰訊所取代。令人驚奇的是台灣第一代的網路企業PCHome到今天還活得好好的,至於奇摩則賣給了雅虎。
台灣電子商務落後大陸十年,但網路起步並未晚很多,為什麼?除了法令限制,主要是因願景太小,夢想不夠大,這也是台灣新創事業普遍的問題。
但並非每個台灣人都是如此,曾經有個台灣人運用想像力,勾勒出比大陸人更宏偉的網路夢,並且得到他們的尊敬。
他就是2003年過世的英業達前副董事長溫世仁,他在當年提出「西部開發,十年可成」理論,表示大陸西部農村可以利用網路力量,跨越工業時代直接進入資訊時代。
溫先生不只是說理論,他還身體力行,在大西北甘肅最貧困的黃羊川投資數位化中心,推廣「千鄉萬才計畫」,創造「絲路」新模式,他說「網路是上帝送給窮人的禮物,是他們獲得財富的工具」,表示「如果把這些鄉改變了,整個8億農民的問題就可以解決」。
請注意這是2003年,你會驚訝溫先生多麼有遠見:網路學習、扶助窮人、開發西部、改變世界,所有他預見的事情,今天都實現了,早了12年。
溫先生過世前不久,我在上海香格里拉餐廳和他巧遇,他一個人,一部電腦,跑遍中國,和我很像。我之所以感到激動,是因為溫先生離開時的年紀(55歲),正好和我今年相同。
溫先生的遺願,另一個人替他完成了,他的名字叫馬雲,本周要到台灣來對年輕人演講。
馬雲透過阿里巴巴,改變中國的商業生態,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平等的參與,創造財富,無遠弗屆,打破窮人富人的藩籬。
自成立之日起,馬雲就將阿里巴巴定義為「幫別人賺錢」,馬雲對員工說「不要盯著客戶口袋裡的5塊錢,你們要負責幫客戶把5塊錢先變成50塊錢,然後才從中拿走五塊錢」,換言之,「利他」就是「利己」。
我的工作也是幫別人賺錢,大學時有長輩曾幫我算命,說我最適合當「師」,我當時不了解,律師、醫師、老師、會計師,好像都不對。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師就是別人的顧問,幫人策畫,並協助實現夢想,這正是投資銀行在做的事。
今夜,我從山頂望下去,遠方的燈火閃爍,繁星點點,有一種潛在的浮動,好像在預告:黑夜即將過去,光明馬上就要來臨。
再給台灣一次改變的機會吧!協助他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台灣,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make it happ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