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製造業沒落、網路業輸人...別灰心!台灣還有一個比全世界都厲害的產業

「同學,你一定要注意體重,少吃油炸,多喝水,早餐像我這樣,吃一個蘋果即可」。
在上海浦東摩天大樓下面,我和小學同學見面。他以前精壯結實,我卻瘦得像竹竿,現在正好相反,我體重過重,比他多了30公斤。
人到了一定年齡,所有話題都會圍繞在健康上,這是我最近的體驗,不管是見客戶或朋友,三、二句就談到保健養生、飲食運動,還有人送我健康食品。
換個角度看,生物醫藥相關行業的確是目前最熱門的領域。有的行業如電子商務,美國和中國大陸很熱,台灣尚未普及,但生物醫藥全球都是關注焦點,包括產業和股票。
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併購案中,醫藥業占了一半,醫療器械和新藥開發皆有,而且這個熱潮還在持續地燃燒當中。
在中國大陸,配合龐大醫改預算,任何和「大健康」產業鏈相關的領域都吸引資金大量投入,有些還只是一個概念,讓人覺得腳步是不是太快了?
李克強總理提倡「互聯網+」,阿里巴巴馬上將集團資產重組,打造了一個「阿里健康」,在香港借殼上市後股價狂飆,將以「互聯網+醫療」手段,建立個人健康資料的大數據,徹底顛覆傳統醫療模式。
台灣又如何呢?不用慌,在這個領域,台灣人還能保有某些領先優勢。光以資本市場來說,就有100多家生技股,本益比都很高,一些新藥公司產品仍在開發階段,股票卻能受到投資人青睞。
即使大陸也認同台灣在這方面的實力,除了不少陸客來作健檢外,也有人來台考察。
上周我在一個宴會中,碰到一位優雅的大陸女士,她從事於醫療照護的某個特定領域,台灣在這方面相對比較成熟,她對我們的服務水平讚不絕口,表示一定要好好取經。
最近和一位創投先進交流,他對近日大家談論的年輕人創業以及網路商業模式創新並不看好,直言台灣已錯失了機會,到現在為止尚未有完整的電商ecosystem(生態系統)。
我問他未來可投資什麼,他表示生技是台灣還有希望的產業,因為技術導向,不需依靠ecosystem,收取權利金的獲利模式比較能長久。
我一直在思考他的話,其實我認為台灣的生技產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是因為我們有自成格局的迷你生態系統,不同於美日和中國大陸,所以能走出自己的路,尚未被外界影響。
一般生態系統所需具備的條件,如人才、技術、產品、市場、政策和資金,台灣生技業都有。歐美大廠看不上台灣市場,中國大陸在這個行業缺乏有實力的企業,所以台灣生技業在目前還有不錯的空間。
但優點也是缺點,沒有行業能活在永遠的台灣格局當中,遲早要和中國大陸和世界接軌,台灣生技業的問題是規模太小。
任何行業中國一旦崛起,台灣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一定要在大陸業者興起以前壯大實力,往更高層次創新,成為那個領域中的台積電,才能保持領先優勢。
以「中國製造」來說,無數台商從90年代起,享受了20年榮景,為什麼只有郭台銘一個人屹立不搖?因為大部分台商都只在彼岸維持小確幸格局,沒有藉機轉型。
至於「中國市場」,有兩家台商康師傅、旺旺賺到大錢,因為他們二十多年前就去了,創造了自有品牌,後去的人就很難了。
十五年前,尹衍樑先生率先布局大陸零售通路,奠定了今日大潤發產業龍頭的基礎。現在大陸自己也開始發展服務業,這個門檻已不是一般台灣人玩得起的。
目前大陸最流行的字是「創新」,但「中國創新」台灣只有聯發科一家賺到錢,靠著整合式晶片改寫了中國大陸手機業版圖,連台積電都沒賺到大陸市場的錢。
幾年前台灣號稱的四大慘(產)業中,只有半導體尚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大陸剛成立1,200億人民幣集成電路基金急起直追,全力併購世界同業;面板即將被大陸超越;太陽能早就是大陸手下敗將;LED因為大陸併購了飛利浦子公司也岌岌可危。
Lesson是什麼?面對市場大、資金足、企圖心強的中國大陸企業,台灣企業的生存之道就是跑在他們前面。
但跑得快還不夠,機會財的空間越來越小,未來必須賺「創新財」,而且要不斷精進。聯發科只賺到手機晶片的錢,電視晶片大陸就開始對其設限了。
台灣人才一定免不了流失,將來會被彼岸挖走,設立什麼法律障礙都沒有用,只能不斷努力創造更好的環境。
這個世界很公平,台灣是沒有大願景的,想要追求大夢請到對岸去,但必須付出代價,台灣比較安穩。
很荒謬的是,「開放」反而是保持人才的方式,觀光業就是一例。陸客不斷來台,所有新酒店都缺人,以前人才稍有經驗就跳槽大陸,現在不會了。
同樣的道理,國際醫療應該開放,至少人才會留在台灣。否則等到上海自貿區開放國際醫療,肯定又是大批台灣菁英流失的開始。
面對不斷改變的世界,台灣必須調整策略。以前我們想要做大,未來只能做小,朝向精緻、創新、服務、加值來發展,針對特定市場。
但生技業不同,台灣生技業有機會透過合作,打造一家類似台積電的公司,在中國崛起之前。
有人說,下一個阿里巴巴,會出現在生命科學產業,你覺得那會是來自台灣的「台生控股」,還是來自大陸的「阿里健康」呢?

彰銀 柬埔寨, 复星 太陽劇團, 上市櫃公司 大陸獲利, 絲路基金 巴國水電站, VIE外資, 物聯網, 閩自貿區掛牌, Teva併購Mylan, 萬達, 綠地

彰銀/ 柬埔寨
為搶進東協市場、突破東協各國設分行的僵局,彰銀(2801)已研擬購併柬埔寨當地中小型銀行,這是彰銀首度啟動海外購併案。彰銀總經理施建安昨說,若無法取得柬埔寨分行執照,將採購併當地銀行。

彰銀目前在海外據點僅9家,除中國外,東協各國據點均「掛蛋」。過去十年彰銀除中國市場外,海外布局相當保守。

施建安說,彰銀錯過前進東協設點黃金期,現要力求突破,已向柬埔寨、越南政府遞件設分行,今年將赴緬甸設辦事處;彰銀董事長張明道說,今年是彰銀「起飛元年」。

施建安坦言,錯過申設黃金期、「現在搶(設分行)很辛苦」,若柬國不再發分行執照,就會改以購併當地中小型銀行;越南爭取若未果,台商客戶就拉回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承做,至少可以把稅繳在台灣。

目前包括一銀、玉山銀、國泰世華銀等多家台資銀已搶進柬國,台資銀行更在當地大搶台商客戶、衍生殺價競爭亂象。據透露,要去當台資銀的柬國分行經理「連柬國央行都要面試」。

彰銀主管說,若搶進柬國市場,要以在地客戶為主。施建安說,彰銀近年調整海外授信策略、質量並重,海外分行雖少今年首季獲利卻很亮眼。

據資料顯示,彰銀今年首季海外分行加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ffshore Banking UnitOBU)稅前盈餘達11.39億元,佔全行首季獲利貢獻比33%,今年目標要達35%

據了解,為購併海外銀行、因應新版巴賽爾協定對資本的高要求及中國市場發展,彰銀正評估增資的可行性。據彰銀估算,若以每股17~18元現增,估增資50億元,淨值可增加90億元(含股本溢價)。彰銀昨以平盤18.35元作收。

彰銀福州分行昨開業,這是彰銀第3家中國分行,也是首家一開業就可承做人民幣業務的台資銀行。福建省台辦副主任蔡爾申說,福建省是納入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版圖中,最近連台北富邦銀、國泰世華銀、中信銀都來考察。

施建安說,彰銀在中國共有3家分行、1支行,去年稅前盈餘3億元,今年目標要賺5億元,並評估申設福州支行。

但他坦言「中國沒有我們想像的遍地黃金」,在當地經營業務困難很多,包括金管會對國銀中國曝險額設限及流動性限制、存款不易吸收等,未來申設子行腳步會再慢一點。
張明道說,履行社會責任部分,如授信金額達逾1000萬美元(3.1億台幣),將查授信戶是否有違反人權、勞工權、環境保護和食安等,落實赤道原則精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又一家台灣銀行以併購方式進攻東南亞市場,不同的是這次是半公營銀行。

第二、台灣銀行進行東南亞併購,必須借重中介機構專業,而且動作要快,不要三心二意,未來絕對要走併購.自建網路太慢。

第三、現在看起來,二年前國泰金控併購柬埔寨銀行相當有眼光。

第四、台灣金控應該協助客戶進行台灣和東南亞的連結,而不是只看本地市場。

复星/ 太陽劇團
素有加拿大國寶之稱的世界頂級娛樂團體「太陽劇團」,被美國私募投資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團(TPG)和中國復星集團收購,交易估值約15億美元,預計第3季完成。復星的娛樂事業版圖也進一步擴展。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根據該協定,TPG將收購太陽劇團的多數股權;而復星集團則將通過旗下管理的一支基金,收購太陽劇團的少數股權。目前各方尚未公布具體的投資金額和股份占比,僅表示該項收購旨在增強太陽劇團財務實力,並支持其在全球推廣。

太陽劇團首席執行官拉馬爾(Daniel Lamarre)表示,復星在中國的專長將幫助推動馬戲團的業務出現新的增長。該交易將可增加新的消費者品牌和媒體合作方,也有助於劇團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交易預計今年第3季完成。之後,加拿大第二大養老基金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將持有太陽馬戲少數股份。馬戲團創始人、曾持有該公司9成股份的拉里貝(Guy Laliberte)也將保留一定股份。

財新網報導,復星近期不斷擴大其休閒娛樂市場的版圖。對於這項新的收購計畫,復星董事長郭廣昌表示,該集團正在全力佈局和打造一個全球「快樂時尚產業」大平台,此一平台將掌握中國的快樂時尚增長態勢。郭廣昌並稱,該集團剛完成收購的地中海俱樂部和太陽劇團已深入合作,未來也將全力推動太陽劇團在中國的發展。

太陽劇團是一家創意內容供應商,總部設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除提供表演外,也拓展至其他活動領域。據稱,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演出總收入中,有40%是太陽劇團。

1984年創辦以來,太陽馬戲團曾經在48個國家、330多個城市演出,共有1.6億人次的觀眾曾經看過他們的表演,亦曾來台演出。預計在2015年,將有18個演出同時在全球呈現。

近年,太陽劇團試圖擴大其在中國的市場。該劇團的全球雇員約5,000人,但團體擴張一度導致資金困難,2012年馬戲團只能裁員解困。2013年,在拉斯維加斯表演時,劇團的一名員工從半空摔下死亡,美國勞工安全部門對劇團發出巨額罰單。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符合一貫复星的投資策略,也就是將歐美的中級產品或大眾娛樂,被引進中國,並且擴大到更廣泛的市場。

第二、當初复星投資地中海俱樂部也是基於同樣考量,關鍵在於這個產品在中國要能被放大十倍市場的潛力。

第三、台灣的文創事業很可惜,後來沒有經過好好經過「商業化」和「產業化」創造更高的價值。

第四、台灣只有誠品成為一個文化的標竿,並成功商業化,現在正在蘇州打造高檔文化地產項目。

第五、复星很多海外併購項目是和PE攜手合作,這是台灣企業要學習的地方。

第六、「快樂時尚」是一個大投資主題,萬達王健林也是投這個方向。

上市櫃公司/ 大陸獲利
上市櫃公司大陸投資獲利創新高!金管會昨(21)日公布,2014年國內上市上櫃公司在大陸投資獲利達新台幣2,137億元,首度突破2,000億元、創下新高;此外,去年上市櫃公司匯回大陸投資利益高達482億元,同樣也是創紀錄。

金管會表示,截至2014年底,上市公司累計投資大陸達新台幣17,420億元,上櫃公司投資1,998億元,若以歷年累計匯回大陸投資利得來看,上市櫃公司已累計匯回2,142億元,占原始投資金額的11.03%,比率同樣是新高。

外界一直擔心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是錢進大陸、獲利都不會匯回台灣,因此金管會先前已逐季對外公布上市櫃公司大陸投資情況及匯回金額。

以最新數據觀察,台灣股東已分享上市櫃公司大陸投資成果逾10%以上的投報率,其中上市公司累計匯回1,941億元,占投資金額的11.14%,上櫃公司累計匯回201億元,占投資金額的10.06%。

2013年上市櫃公司累計匯回為1,488億元,占投資金額比重僅9.72%,去年則是匯回金額首度突破10%,且直接衝上11%,且國內上市櫃公司在20132014年兩年共匯回大陸投資利得846億元,占歷年累計匯回金額近40%,金額遠超過先前年度。

上市櫃公司在大陸獲利金額在2010年時已達1,945億元,但2011年隨即降為1,611億元,當時證期局分析是因為大陸生產成本及人工高漲,影響獲利,之後20122013年,上市櫃公司大陸獲利都未逾1,500億元,理由是生產生成增加及市場競爭導致銷量減少,直到去年獲利才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2,137億元,較2013年大幅增加681億元。

金管會分析,主要是市場需求持續增加且產品良率提升所致,上市櫃公司分別以「其他電子業」、「電腦及周邊設備業」獲利較佳。

若以投資金額來看,去年上市櫃公司新增大陸投資金額2,276億元,累計投資金額19,418億元,今年可能突破2兆元;以業別來看,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電子零組件業投資大陸金額較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上市公司大陸獲利去年創新高,有些令人意外,因為大陸生產成本增高,未來人口紅利不再。

第二、上市公司將投資利得匯回台灣,代表在大陸已不容易找不到新的投資好項目,也代表企業家對於大陸市場未來前景有疑慮。

第三、20122013年台灣上市公司大陸獲利都未逾1,500億元,2014年居然達2,137億元,成長幅度驚人。

第四、去年有太陽花事件,還能有這樣的增長很不簡單。

第五、但我擔心台商對大陸的投資影響的放慢,可能到2015年才會真正顯現出來,今年是台灣企業信心普遍脆弱的一年。

絲路基金/ 巴國水電站
由中國主導設立的「絲路基金」的首個投資項目出爐,將與三峽集團合作,斥資16.5億美元投資位於巴基斯坦吉拉姆河的卡洛特水電站。巴國政府表示,透過中國的協助,巴基斯坦將在34年內克服當前嚴峻的電力短缺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訪問巴基斯坦,這是習近平今年以來首次出訪行程,巴基斯坦與中國互換是全天候的戰略夥伴關係。

20135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巴基斯坦,提出要打造一條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經濟大動脈,推進互聯互通。同年底,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巴經濟走廊作補充,戰略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與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日前通過視訊連線,象徵性地為分散巴國各地的5個工程項目奠基,並簽署50多項協議。

其中協議最重要的內容,是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中心,以瓜達爾港、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產業合作為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而在一系列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中,電力項目是重中之重。

中巴經濟走廊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亦是絲路基金尋求投資機會的重要區域。根據雙方簽署的備忘錄,絲路基金將投資入股由三峽集團控股的三峽南亞公司,為巴基斯坦清潔能源開發、包括該公司的首個水電專案-吉拉姆河卡洛特水電項目提供資金。

三峽南亞公司是三峽集團對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進行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的投資運營平台,卡洛特水電站是該公司投資的首個水電項目。該水電站位於巴基斯坦吉拉姆河,規畫裝機容量72萬千瓦,年發電32.13億度,總投資金額約16.5億美元。

這項投資案將採取股權加債權的方式。一是投資三峽南亞公司部分股權,為專案提供資金支援;二是參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牽頭的銀團,向專案提供貸款資金支援。

據了解,卡洛特水電站是中巴經濟走廊優先實施的能源專案之一,計畫採「建設-經營-轉讓」(BOT)模式運作,今年底開工建設,2020年投入運營,運營期30年,到期後無償轉讓給巴基斯坦政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很快地宣布一個投資項目,可以證明「絲路基金」是玩真的,而不像以往如金磚銀行只是炒作概念。

第二、從亞投行到絲路基金,大陸已懂得新的操盤手法:作為一個資源整合者,而且快速行動。

第三、中巴經濟走廊帶動了南亞的投資計畫,大陸過去這個屬於中東的地帶著墨較少,這次透過對巴國水電站的投資正式跨足這個戰略區域,打通從新疆出海的通道。

第四、台灣要加強對於中東和中亞布局,最快的作法是加入絲路基金。

VIE外資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商務部新法律草案規範,將使公司結構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IE)」的大型外資企業,含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出版商培生集團、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內,除非把其業務控股權出售給中國公民,否則在當地面臨無法繼續經營的風險。

外資典型VIE結構,為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獨資企業」,然後藉著和中資經營的公司簽署「控制」協議,由中資成為具有公司所有權的VIE實體、但實際控制權仍由外商持有,以投資網路等中國限制外商進入的特定產業領域。

中國在很多領域都限制外商投資,官方新提出的法律草案簡單劃分市場准入為兩大塊區域,即外資和中資享有同等待遇的行業,以及受限制、禁止外商投資的「負面清單」行業。在這些「負面清單」行業中,只有中國籍公民「控制」的公司才能經營,VIE結構的公司實體也在規範受限禁止經營之列。

據中國商務部1月公布「外國投資法」草案,規定受外資控制的中國境內企業(如VIE實體),被視同外國投資人;而外國投資者受中資控制者,其在中國境內的投資可視作中國投資者的投資。

這意味著,包括亞馬遜(Amazon)、培生(Pearson PL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等外企在中國透過VIE結構控制的業務,法定視為外資,而海外上市的阿里巴巴、百度等中國網路公司,因最終控制權在中國人手中,法定視為中資。

McDermott Will & Emery律師事務所合夥人Winston Zhao表示,如果中國官方不放鬆監管,外資控制的VIE實體將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把所持控股權益出售給中國籍人士,讓公司實體由中國籍人士控制;第二,根據適用的中國法律對VIE實體進行清算。

美國商會、中國美國商會、上海美國商會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北京當局對現有VIE結構公司給予25年寬限期,或是新規不溯及既往、不適用於現行VIE結構協議下的權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所有互聯網企業在美國上市都是採用VIE架構,所以任何VIE法規的改變將引起高度關注。

第二、在新的VIE架構下,Amazon等外資在中國將無法再做生意,被迫要出售控股權給中國籍人士,影響巨大。

第三、中國大陸的法規對外資越來越不友善,從年初的反壟斷到近期的VIE法規修改,令外資非常反感。

第四、中國大陸透過VIE架構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將來恐怕也會陸續下市,再轉回中國A股上市,這會是大趨勢。

物聯網
台積電共同執行長魏哲家昨(21)日出席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年會時表示,物聯網已是未來半導體成長新契機,其中又以車聯網、醫療照護、智慧家庭等三大應用的發展最快,已經有具體的商機浮現,帶動感測器及微控制器(MCU)等強勁需求。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昨日召開2015年年會,邀請台積電共同執行長魏哲家以「半導體的影響與貢獻」為題發表專題演說。魏哲家表示,台灣有2家業者名列2014年全球前十大研發支出廠商,其中台積電去年研發總金額達18.74億美元位居第5,聯發科14.3億美元名列第9,而帶來的效益,就是台灣在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市場全球第一大,IC設計產值全球第二大。

半導體業的投資對全球或國家經濟帶來可觀的產值及就業,魏哲家以台積電為例,去年員工人數約達3.89萬人,台積電在新竹、台中、台南三大科學園區員工數占總就業人口的15%,而且因為工作穩定且薪資水準高,去年台積電同仁共孕育了2,360個台積寶寶,占全台人口出生數1.2%,平均每天有6.5個台積寶寶誕生。

半導體的發展,也帶動全球科技業的世代交替。魏哲家表示,半導體過去十年的技術創新,結果是所有人類的生活都有了明顯改善,第一個影響是推動電腦普及,第二個影響是讓手機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份,特別是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達18.8億支,智慧型手機就占了12億支,全球行動商務也以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轉變顧客的生活方式與思維。

魏哲家表示,半導體產業不但在金錢上對國家有貢獻,也影響人類的生活,若再往前看電腦及手機的未來發展方向,就是走向物聯網的時代,物聯網會再創造一個新的行業出來。

魏哲家表示,物聯網第一個成長契機是包括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車聯網,半導體正在重新定義汽車,由被動到主動,由自動化變成智慧化,無人駕駛車將完全改變人類生活。第二個成長機會則是醫療應用,高枓技的醫療與健康照護會是半導體新的成長機會,2017年市場規模將上看68億美元。

第三個成長機會是智慧家庭,因為半導體是數位世界的核心元件,將使人類生活安全舒適也更豐富,而在2022年,一般家庭中智慧裝置將超過500項。

總體來看,物聯網的應用整合服務,是資通訊及半導體產業下一波成長關鍵技術,將推動感測器、微控制器、網路晶片及電源管理IC的強勁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物聯網的重要性是張忠謀在一年前喊出來的。

第二、現在又發展到第二個階段,就是物聯網再細分成比較有潛力的車聯網、醫療照護和智慧家庭三大應用領域。

第三、醫療照護台灣因為在生技方面的產業優勢,比較有成功機會。

第四、車聯網台灣沒有機會,首先缺乏汽車廠商,其次市場太小,再者汽車電子也不成氣候。

第五、智慧家庭有一樣的問題:台灣市場太小,家電廠商競爭力不夠,台灣廠商缺乏系統整合的能力,無法提供total solution

第六、台灣應該要和大陸業者(比如說家電如TCLIT業者如小米)合作,才能加快兩岸智慧家庭發展的進展。

第七、世界已經脫離PC/ NB,進入後PC時代,未來的平台主要是手機、汽車和客廳,台灣整體反應太慢,尚未理解這個趨勢。

閩自貿區掛牌
台資福州溫泉高爾夫俱樂部董事長蔣佩琪21日表示,由於福建自貿區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下,先行試點,但服貿協議一直沒有通過,怕影響大陸布局,所以搶先進駐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

福建、廣東及天津三個自貿區21日同時舉行掛牌儀式,其中,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揭牌,福建自貿區接著向第一批入駐福州片區20家企業頒發證照,這20家企業中,有三家是金融機構,有10家擁有外資股份(含合資及獨資),其中有六家是台資企業,行業包含進出口貿易、服務、電子商務等,福州溫泉高爾夫俱樂部就是這六家台資企業中的一家。

同樣在福建自貿區領證,專門進口台灣食品的台資福州陽光阿里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德汐指出,在自貿區設公司的好處是,進台灣食品可以先進後報,採信台灣認證,而且可以免繳關稅和增值稅,

台資西昂貿易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凡歌表示,從台灣進口台灣食品到自貿區,然後再進行分裝運到其他省分,比在其他地方,算下來整整省下50%的成本。

香港信報報導,渣打集團旗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昨天宣布,已為台商全興國際水產集團子公司,福州友達貿易,完成在福建自貿區內的第一筆跨境人民幣交易。

福建省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表示,福建自貿區在廈門片區有四項功能,一是重點建設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二是「東南國際航運中心」;三是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四是「兩岸貿易中心」。

大陸廣東省省長朱小丹21日表示,廣東自貿區未來不會再發展加工貿易,自貿區必須要為廣東提供轉型升級服務;在資本兌換方面,將繼續推動降低金融業進入門檻,讓港幣及澳門幣未來能在自貿區兌換使用。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21日在廣州南沙新區舉行掛牌儀式,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和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出席。

朱小丹表示,未來廣東自貿區三個片區本身將不會再發展加工貿易,自貿區須給現有的提供轉型升級作用,形成技術研發、工業設計、銷售服務、各類檢測服務等平台,推動轉型升級,帶動廣東,珠三角和華南發展。

朱小丹指出,目前已有6,500家企業進駐廣東自貿區,儘管廣東已向港澳開放多個服務業的領域,但「大門開了,小門未開」,透過自貿區的成立可消除通關、人才和資金自由流動的障礙,讓各類服務業在粵港澳三地發展。因此在企業註冊登記流程再造方面,下一步將在自貿區推動網上申報、審批、發照,簡化企業註冊登記流程。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福建自貿區對台灣有非凡的意義,從初期的反應來觀察,前途看好。

第二、服貿未來二年都不可能通過,因為中國大陸不會再讓步,否則對國民黨很難交代,透過福建拿到類似的優惠政策是台灣唯一出路。

第三、未來福建自貿區有兩大亮點,一是建設兩岸新興產業示範區,二是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前者主要是電子商務,有一些閩台合作可能性。

第四、電子商務台灣和福建已經建立某種形式合作,最近大陸電子商務業者辦研討會,福建甚至已有資金投資台灣新創企業。

Teva併購Mylan
以色列學名藥大廠Teva製藥提議以400億美元的價碼,收購美國同業邁蘭藥廠(Mylan),以鞏固Teva的霸主地位。但這樁今年來醫藥業規模最大的交易,可能面臨反托辣斯爭議。
根據聲明,Teva出價每股82美元的現金與股票併購邁蘭,金額比邁蘭周一的收盤價溢價逾20%。但邁蘭先前表示,希望維持獨立地位,而且Teva的提議可能遭反托辣斯當局反對。

Teva股價21日早盤勁揚3.9%至每股65.74美元,邁蘭股價同步暴漲9.4%至每股74.44美元。

倘若這項交易談成,Teva將躍居全球營收最高的學名藥公司,每年進帳超過270億美元,同時也將重新確立Teva在學名藥市場的龍頭地位。Teva近年來受到印度太陽製藥等同業瓜分市占率。

彭博情報(BI)分析師費吉里說:「對Teva來說,此交易的最大賣點是能立即帶來成長,並降低克帕松(Copaxone)等暢銷藥品銷售下滑的衝擊。」

併購邁蘭也有助Teva接收位於印度、巴西與波蘭等地的低成本廠房,估計Teva每年可節省20億美元稅金與成本。

不過,Teva要吃下邁蘭可能不容易。邁蘭本月初提議用289億美元收購愛爾蘭製藥商Perrigo,將提高Teva併購成功的難度。這樁交易也凸顯學名藥產業正掀起整併潮,以因應可複製的暢銷藥品數量減少、印度學名藥廠崛起與歐洲等先進市場大打價格戰等挑戰。

最近幾年來,Teva和邁蘭均仰賴知名藥品銷售減緩這些衝擊。例如,Teva因生產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克帕松,獲利與營收蒸蒸日上;治療過敏的Epipen也替邁蘭賺進大把鈔票。

但這兩家公司也都面臨激烈的金雞母保衛戰。上周美國監管單位批准諾華(Novartis)和Momenta製藥,也可販售克帕松的學名藥。

我們的看法:
                                                                                                 
第一、Mylan要併購另一家Pirrigo,現在Teva又想要併Mylan,好戲不斷。

第二、本案交易金額高達400億美元,Teva不一定能吃的下來。

第三、全球醫藥行業的整合會加速,而且大者恆大,現在二線廠開始整併。

第四、台灣生技產業界尚未開始整合,規模太小,這不是好現象。

第五、這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交易全球並不多見,也說明全球製藥領域併購交易活躍的程度。

萬達
大陸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昨(21)日抵台表示,在台灣將有投資計畫,與近日萬達集團轉型提到的O2O(線上線下結合)網路金融有一定關係;此外,高級酒店、旅遊產業也是在考慮的選項中。
王健林昨晚搭私人飛機來台,參加第五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演講主題為「全球經濟轉型合作契機」。今天下午安排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見面,明日到台大演講談創業。

王健林說:「十年前來過台灣,印象很不錯」。昨晚飛抵松山機場時,並未有貼身隨扈,只有旅行社幫他安排維安人員。有軍人背景的他,對下屬紀律要求嚴謹,為了避嫌,身旁秘書都是男性;但當他看見媒體記者時,又很親切願意接受記者採訪,絲毫沒有首富的架子,有問必答。

富比世近日公布「2015華人富豪榜」,王健林以242億美元資產,擠下馬雲,奪回大陸首富寶座。近年擴大海外投資,此趟來台灣是否也有投資計畫,王健林說,「有,金融產業類的。」跟近日萬達集團轉型提到的O2O網路金融有一定關係。萬達集團會計劃在台灣設點嗎?王健林說:「我還真有這個想法」,以前曾經擔任過大陸國台辦主任的陳雲林,有介紹過一個項目,但是後來沒談成,很可惜。

我們的看法:
                                                                                                 
第一、萬達在美國和中國大陸投資了那麼多資產,分散一部分投資台灣是很自然的事。

第二、陸客來台不斷增加,王健林的事業版圖和旅遊產業高度相關,也難怪他表示將有可能在台灣投資高級酒店。

第三、王健林是大陸首富,一個人的崛起,有他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

第四、王健林未來想轉型的O2O網路金融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讓人摸不著頭緒。

綠地
中國大陸房地產企業綠地集團,整併在上海股市掛牌的金豐投資一案,23日獲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達到借殼上市目的。據指出,在整併完成後,綠地集團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同時,這也是該集團繼2013年購併在香港上市的盛高置地(控股)後,再一次成功借殼的案例,順利成為在陸港兩地AH股上市的企業。

21世紀網報導,在上海股市暫停交易多日的金豐投資23日公告指出,該公司重大資產合併案,獲得中國證監會有條件通過。至此,備受矚目的綠地集團整併金豐投資事宜,獲得決定性的進展。這意示著綠地這家全球業務規模最大的房地產企業,即將實現整體上市。

根據2014年披露的整併方案,金豐投資擬透過資產置換與發行新股購買資產方式,進行整合,注入綠地集團100%股權,預估價值達655億元人民幣(下同)。

報導指出,根據去年3月份披露的金豐投資整併方案,涉及665億資產注入,在完成借殼上市之後,總股本應為113.2億股(金豐投資向綠地集團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部分),加上原金豐投資股票的5.2億股,兩者合計為118.4億股,以暫停交易前的24.22元價格計算,綠地整體市值將達到2,867.648億元。

目前中國境內最大的房地產上市企業萬科,總股本為110.38億股,按照423日收盤價格14.76元計算,市值為1,629.21億元。

另外,中國最大規模的房地產公司,是在香港上市的萬達商業,以423日收盤價57港元計算,總市值約在2,580.39億港元(約2,063億元人民幣)。綠地的計算市值也比萬達商業高出近40%左右。

此外,香港目前最大房地產企業為新鴻基地產,市值為3,571.2億港元,約合2,855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預測,以目前大陸A股行情,金豐投資恢復交易後,綠地市值估計會超越新鴻基。

報導稱,2014年綠地全年的業務經營收入達4,021億元,較2013年成長22%;房地產業務全年預售金額2,408億元,較2013年成長50%;達成預售面積2,115萬平方公尺,年成長30%,成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綠地是中國大陸最具規模的房地產集團,上市有一定意義。

第二、大陸和台灣一樣,積極打房,不過這個產業關係民生,意義重大,但政策還是要透過是市場才能發揮,綠地的上市帶來正面意義。

第三、大陸房地產上市公司都是民營企業,不管賺多少錢,還是被中央認為非主流,命運完全操縱在政府手中。

第四、香港房地產財團成功者如李嘉誠積極轉型,沒有及時轉型的像新鴻基現在就很痛苦了。


第五、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綠地一定會像其它大陸民營房地產業者,將來到美國和歐洲積極收購高檔商業房地產項目。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拆大巨蛋,世大運怎辦?只顧「人民意志」不顧「國際契約」,誰還要跟台灣打交道


我在深圳酒店餐廳用早餐,一位穿西裝的老外面帶微笑地對我走過來,我心想「Do I know you?」
「先生,請問一切都還好嗎?」他用流利的中文對我說。
我嚇了一跳,原來他是這裡的經理,我沒有想到會遇見外國的服務人員。
事實上這不只是第一次,二周前我在江蘇泰州,酒店大堂裡也有一位接待人員是外籍美女。 外國人身材高大,穿著唐裝又說中文很引人側目,我以為她是熱愛中華文化的酒店客人。
不僅如此,行李服務生也是印度籍,就像香港一樣,但這裡不是香港,只是中國一個二、三線城市。
以往外國人在中國大陸工作,多半在多國籍企業擔任高級主管,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替本土企業工作,特別是服務業,從低到中階都有。
我因為經常travel的關係,時常會面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差異,特別體現在服務業上,我非常appreciate那些能夠做到東西融合的業者。台灣和香港如果還有什麼優勢,不是在硬體上,而是對於服務細節的拿捏和呈現。
以酒店電視頻道為例,我在北京、上海住過一些五星級酒店,前20個電視頻道中沒有CNN,代表客人都是本國人士,沒有外國人。
機上的餐點和娛樂節目是另一個例子。除非沒有選擇,否則我盡量不搭乘大陸航空公司的飛機,因為軟體不行。以音樂來說,不是隨便挑幾首歌,放在國語歌曲或西洋流行頻道就可以,如何選擇和表達都是一門學問,華航和長榮這幾年音樂製作有很大的進步,甚至請外國DJ來主持。
國際化的關鍵在於要以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事情、提供服務,這是一種以他人為中心的心態,中國大陸現在才開始學習,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前星巴克、肯德基到中國來必須適應本土的遊戲規則,現在大陸企業漸漸國際化,未來也需要了解如何滿足全球顧客的需求。
亞洲國際化做得最好的是新加坡,李光耀當年推動英語、華語是很重要因素,因為要和全世界交流,所以用最方便和別人接軌的方式溝通,造就了今天的競爭力。
香港這幾年在中資和陸客衝擊下,步調大亂,但服務業整體仍有一定水準。多元價值的融合本身即會形成競爭力,就像美國一樣,香港的挑戰是要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找到平衡點。
台灣的問題不在於世界忽略或遺忘台灣,而是我們沒有積極地去擁抱世界,用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以大巨蛋為例,不應只是為了滿足台北市民對棒球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做為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舉辦地點。在所有對巨蛋是否應該興建或拆除的爭議中,看不到任何和世大會的溝通或補救措施,但那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想像一年後,柯文哲對世大會雙手一攤說:「我們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建商,所以我們決定把蛋給拆了;sorry, 這是人民的意志。」別人會接受嗎? Plan B在哪裡?台灣要如何向全世界交待?nobody cares.
當政府撕毀先前對外商的承諾後,就沒有公司想來台灣投資了;當我們失信於世界組織後,就沒有機構會再讓台灣舉辦世界級的活動了;當我們的人民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時,全世界就不願意再浪費時間和台灣打交道了。
所謂的「國際化」有幾個層面:
第一是國際貿易,就是把東西賣到國外去;
第二是國際經營,在全球設立據點;
第三是全球投資,不只做生意而且還把別人的公司買下來;
第四、也是最難的,全球思維,以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事情、制定策略。
台灣多年來只有停留在第一個層面,現在拓展「國際市場」遇到了僵局,因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大陸企業這幾年用兼併投資的手段開發海外市場,但心態上尚未轉過來,如果一切都以「中國我最大」來思考是不可能成功的。
大陸企業海外併購技巧越來越成熟,上周小米入股大陸電動交通設備商納思博,把美國知名電動平衡車商Segway(賽格威)買了下來。這個「山寨買原廠」的例子,和聯想買摩托羅拉手機事業部及金沙江收購飛利浦LED子公司類似,出發點都是為了取得專利。
理性與感性,大陸不只買尖端科技,也買令人快樂的東西。上海复星繼買下地中海俱樂部後,又在談判收購太陽馬戲團,傳聞耗資15億美元。將來台灣人可能看不到這個表演了,因為「中資」藝人來台演出審核嚴格。
「全球思維」是國際化進程中最困難的步驟,也是台灣可能還有機會的地方。大陸企業可以斥巨資把歐美品牌買下來,但不一定能經營成功。和外商合作,借力使力,協助他們進入中國市場,重新組合全球化和本土化元素,是台灣可運用的策略。台灣想競逐全球?門都沒有!
全球化是台灣的出路,而且無法繞過大陸市場。創意沒有市場就沒有價值,大陸是最大市場。上周日內瓦發明展台灣再度抱走最多獎項,但有多少創意可以變成企業?
最近我開始想像十年後的台灣,覺得應該和東南亞某些國家差不多:旅遊勝地、物價便宜、人民溫和、但政治對立。
一個看似開放、實則孤立的封閉社會,一種堅持本土化價值、孤芳自賞的美,cheap, sad, but respec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