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宏達電, 紅豆集團, 海峽論壇青年活動, 亞太區財富, 高盛數位銀行, 台灣文創, 鴻海軟銀 機器人, 廣達 無人車

宏達電
面對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有意無意的「求親」,宏達電昨(15)日鄭重表示,不會與華碩合併。業界人士則認為,手機業界併購失敗案例比成功的多,合併不見得好,宏達電若能認清現實、不再把重心放在追求品牌超額溢價,而是從賺管理財站穩腳步,要轉虧為盈、維持小康並不難。

宏達電營運從2011年的巔峰向下滑落後,學者與外資就不停替宏達電找出路,出售給其他品牌也是其中一個選項。

不過,相比於同集團連續虧損9年的威盛,董事長王雪紅未曾放棄威盛,宏達電還不到積重難返的程度,現在就出售宏達電幾乎是不太可能,尤其現在Android陣營品牌的發展,幾乎是當年PC陣營的翻版,如果宏達電將目標放的實際一點,不學蘋果追求品牌超額溢價,而先從賺管理財來站穩腳步,宏達電要轉虧為盈、維持小康局面,也沒這麼難。

上週華碩股東會後,董事長施崇棠拋出不排除併購宏達電的一席話,又讓宏達電出售求轉機的聲浪再起,市場評估華碩只需支付300多億元現金,就能取得宏達電主導權,分析師也來湊熱鬧,合併後雙方合計出貨量有機會超過4,000萬支,前途一片光明。

面對華碩的求親,宏達電昨天在盤中透過重大訊息表示絕無此事,宏達電並未與華碩接觸,也不會考慮與華碩合併。

綜觀全球手機產業合併案,併了更糟的例子多於併了變好,另外,宏達電、華碩在智慧型手機經營最大的不同,就是宏達電至今仍希望有品牌溢價、靠高階機種賺錢,華碩則面對現實,以高CP值見長的產品搶市佔率,其他諸如行銷的使不上力、消費者對品牌的低黏著度、手機業務因不具經濟規模而虧損,全都高度相似,這樣的組合沒有綜效可言。

也因此,就算兩者真的合併,短期來說或許真能擠下諾基亞、躋身全球第10大品牌,但長期恐怕難以避免一加一小於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達電現在面臨去年和宏碁一樣的的困境,可能會被別人併購。

第二、其實台灣人和台灣的品牌合作,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團結力量大。

第三、宏達電未來不可能再做大,只能做小,既然打世界盃不可能,就改打亞洲盃。

第四、宏達電面臨和三星一樣的問題,到底要發展高階還是低階市場?

第五、小米很聰明,一開始就走低價高階市場,以性價比取勝,這原來是台灣人的強項,現在市場已經被小米瓜分了。

第六、很多IT台灣公司不願被併購,只能改走利基市場,但如果核心技術不夠,會越做越小。

紅豆集團
陸企向台灣青年設創業基金再添一樁!大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昨(14)日於廈門出席第7屆海峽論壇時表示,將設立總額達1億元人民幣的「連鎖品牌紅豆創業基金」,支持台灣青年到中國大陸創業。

今年以來,已有阿里巴巴、獵豹移動等陸企陸續宣布針對台灣青年設立創業基金,但均為網路科技業的公司,而紅豆集團的業務以服裝、橡膠輪胎等產品為主,此次設立的創業基金,亦針對服務業連鎖品牌,並非網路創業。

周海江認為,「台灣青年到大陸可在連鎖服務業大展身手。」他說明,大陸正進入產業轉型期,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加上正在推進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都給服務業創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千載難逢的機會。

同時,周海江指出,台灣服務業比較成熟,許多優質店家可以進行標準化運作,打造成連鎖品牌進入大陸市場。他也表示,連鎖品牌創業成功率很高,達到90%以上,是非連鎖品牌創業成功率的10倍。

關於「連鎖品牌紅豆創業基金」,周海江說明,該基金主要從3個方面支持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首先,是引進連鎖品牌,把台灣成熟的服務業連鎖品牌引進大陸;第二,是自創連鎖品牌,台灣青年可根據自身資源及優勢,到大陸自創連鎖品牌進行創業;第三,也歡迎台灣青年加盟紅豆集團的品牌,既可在台灣代理紅豆品牌產品,也可到大陸加盟及經營紅豆相關連鎖品牌。

周海江也表示,紅豆集團還將向台灣青年提供其它方面的便利,例如若入駐集團旗下紅豆萬花城的商業區計畫案,將優先提供資源與政策扶持,以鼓勵創業。

紅豆集團是總部位於江蘇無錫的一家老牌民營企業,主營業務包括紡織服裝、橡膠輪胎、生物製藥、房地產。2013年產銷435億元人民幣,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第57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越來越多的大陸企業願意出錢支持台灣年輕人創業。

第二、但是問題陸資錢進不來,阿里巴巴還被台灣政府撤銷營運資格,未來陸資投資只是看不見的餅。

第三、紅豆的作法已經修正,就是「支持台灣青年到中國大陸創業」,預期這會成為新的模式。

第四、其實這個趨勢會使未來年輕人新創事業逐漸和台灣脫鉤,對台灣不一定是件好事。

第五、服貿沒有過,對台商保障比較差,台灣服務業要到大陸連鎖經營,未來還是一定要和中國大陸夥伴合作。

海峽論壇青年活動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昨(14)日在廈門與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面,高度肯定這次海峽論壇重視青年交流的主題,並指出去年發生的太陽花學運顯示出台灣青年有不同聲音,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在求同尊異原則上發展。

俞正聲表示,現在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時刻,民眾面對不同方向以及不同選擇時,都應該堅持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於兩岸關係所提出的4項堅持,也就是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持九二共識、堅持以協商促進兩岸合作、並堅持促進民眾福祉。

郝龍斌表示,此行是他第1次到廈門參加海峽論壇,但卻讓他感觸特別深刻,因為他2005年時從廈門繞道香港返台,要花費10多個小時,但這次通過小三通來到廈門只花費30分鐘,特別能感受到兩岸的空間與民眾心理距離大幅縮短。

參與海峽論壇的台灣業者認為,目前仍有超過一半的台灣民眾沒有來過大陸,對大陸了解有限,兩岸年輕人間更是缺乏交流。但在台灣青年收入偏低、房價太高的困境下,使得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茫然,綜使想要參與兩岸事務也是有心無力。而海峽論壇的一系列青年活動雖有助於提高台灣年輕人對兩岸事務的關注,但也希望執政當局不要只是傾聽,更要有實際作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太陽花學運之後,大陸改變作法,加強和台灣的「三中一青」交流。

第二、這次的海峽論壇,除了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來了以外,幾乎沒有甚麼大老參加,反而有許多年輕人和中小鄰里代表,真的和以往不太一樣。

第三、權貴和菁英政治令人厭惡,大陸對趨勢的掌握有時比台灣還更精準。

第四、未來海峽兩岸的年輕人應該找到共同合作、一起創業的方式,懂得整合兩岸資源的人會成為贏家。

亞太區財富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15日公布最新研究,顯示亞太地區私人財富的總額已在2014年超越歐洲,為數百年來首見,而且明年有望超越北美,成為全世界最富裕地區。報告並顯示,全球私人財富在2014年增加近12%164兆美元,其中四分之三的成長是由全球行情熱烈的市場所帶動。

私人財富總額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北美地區目前掌握51兆美元私人財富,依然稱霸全球,但不含日本的亞太地區以47.3兆美元財富首度擠下歐洲(42.5兆美元),登上第二名,而且明年可望攀升至57兆美元,超越北美預期的56兆美元。實際上,如果計入日本,亞洲目前已是全球最富有地區。
波士頓顧問公司預期,全球私人財富總額到2019年將達222兆美元,屆時亞洲將占其中的逾三分之一。

全球資產達百萬美元的家庭數去年達1,700萬戶,高於2013年的1,500萬戶,其中半數增幅來自中國,因為中國去年新增100萬戶百萬美元富豪家庭。

報告顯示,美國財富超過百萬美元的家庭多達700萬戶,稱霸全球,中國以400萬戶名列第二,日本以100萬戶名列第三。日本百萬富翁較前幾年銳減的原因是,日圓兌美元大幅貶值,而這份調查以美元計算。

以百萬美元富豪家庭的「密度」而言,瑞士高居榜首,每千戶家庭中就有135個家庭至少擁有100萬美元私人財富。中東的巴林、卡達與新加坡分居二、三、四名,每千戶中至少有100個家庭擁有百萬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太區富人不斷增加,隨著A股暴漲,大陸富人增加特別多。

第二、中國富人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放更多資金在國內,追捧A股的升值,另一方面也要分散資產,進行更多的海外投資,這是私人銀行的大商機。

第三、台灣一直把中國大陸資金當作威脅,沒有視為機會。其實人民幣國際化若和台灣結合可以加速台灣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

第四、台灣股票市場近期表現不佳,資金會加速流出布局大中華市場,這對未來人才的流向也絕對有影響。

高盛數位銀行
華爾街巨擘高盛日前才擔任小型放款業者Lending Club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主要承銷商,如今也要「下海」顛覆新市場,推出數位銀行承做對消費者與小型企業的放貸業務。

高盛已延攬發現者金融服務公司(Discover Financial)信用卡部門主管主管泰爾沃(Harit Talwar),領導全新的數位銀行業務,最快明年推出。

市面上已出現許多線上借貸平台,繞過傳統實體銀行直接向客戶迅速提供資金。受數據軟體高度發展與渴望高收益的投資人帶動,這些平台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成長。

高盛執行長貝蘭克梵與營運長柯恩指出,科技進步、數位管道的成熟與對消費者經驗的重視,徹底改變了對消費者與小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

高盛並不打算像其他「點對點」(P2P)放款平台,運用線上平台媒合投資人與借貸方,而是直接透過旗下紐約州特許銀行提供資金。

一名資深線上銀行業者指出,他樂見高盛加入戰局,但規模大不代表必定能成功,「許多大企業進軍小市場卻未成功,往往得併購其中的佼佼者才能得其門而入。P2P現在看似一帆風順,其實未必如此。」

高盛研究部門報告指出,透過網路放款能使1.7兆美元的貸款更有效率地提供給消費者與小型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盛是華爾街投資銀行的龍頭,如果連高盛都推出數位銀行承作消費者與小型企業放貸業務,代表我們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第二、中國大陸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跑在歐美的前面,現在已明顯看出雙方的差距。

第三、不管是P2Pcrowd-funding,數位金融發展的確值得關注。

第四、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未來小微企業會越來越興盛,傳統金融服務業很難滿足這些新興企業的需求,要有創新的思維和平台才能連結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

台灣文創
台灣文創產業將引進世界級資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投資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簡稱ADIA)今年5月參加文創大型商展「2015台灣文博會」時相中台灣文創實力,有意在台投資文創產業,並已相中六家,其中一個品牌是隸屬文化部台灣工藝中心的「Yii」,可望長期合作。

世界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ADIA今年5月受台灣文博會之邀來台參觀,認為台灣文創產業極具潛力,引發大舉投資台灣文創產業意願。ADIA前任首席投資官、現任ADIA國際聯席主席喬治蘇德拉斯基(Georges Sudarskis)下周二(23)日將來台參加「「台灣文創×全球資金趨勢論壇」,屆時將在台說明其投資策略,以及可能聚焦的投資標的與方向。

據了解,蘇德拉斯基本次將拜訪台灣文創品牌,他並已相中六家,其中一個品牌是台灣工藝中心的「Yii」品牌;同時,他此次訪台可能投資不只六家,將是中東資金投資台灣文創的開端。

蘇德拉斯基曾帶領ADIA成功投資4,000家全球企業,投資組合從4億美元增長至260億美元,投資涉及媒體娛樂、醫療健康及科技等14大行業。ADIA投資的太一國際集團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魏峰,在2010年於香港成立全球華人文創中心,目前聚焦於投資台灣文創,本次資金是否能成功運用在台灣文創產業身上,頗受外界注目。

由設計相關工作者自發組成的台灣設計師連線統籌邱乾珉表示,雖然不知ADIA會如何投資台灣文創產業,以及合作品牌是否只會是知名品牌,但希望ADIA能對業者能產生正面影響。

工業設計大師、奇想創造董事長謝榮雅認為,ADIA若要投資台灣,有可能找不到標的,因為台灣文創量體太小,大型標的卻不一定需要資金。若從創投角度來看,一般創投都期待公司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但台灣文創產業多數都沒有進入資本市場,如何獲利了結,需要突破退場機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東主權基金會投資台灣文創,說明台灣文創真的是有創造力和世界級的競爭力。

第二、文創價值的提升和網路經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很多文創都是內容,現在傳統內容必須轉化為數位內容。

第三、台灣文創的罩門是格局不夠大,經常停留在小確幸的思維中,走不出台灣。

第四、一般中東主權基金投資金額都很大,錢不是問題,重點是一定要先將文創idea商業化和公司化,才能進一步創造公司價值。

第五、文創的精隨是設計,可以和工業及商業結合,唯有「跨界合作」才能加速文創加值化的過程。

第六、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有系統地扮演「整合者」的角色。

鴻海軟銀/ 機器人
日經新聞報導,鴻海將與日本軟銀(Softbank)合作,著手量產雙方合作的人工智慧人型機器人「Pepper」,並將為此新設立合資公司,目標今年達年產量達1萬台規模。此外,未來合作將加入阿里巴巴,藉由阿里巴巴集團的通路,在中國等地銷售。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軟銀執行長孫正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私交深厚,這次鴻海攜手軟銀與阿里巴巴,郭董與孫正義、馬雲三人共闖機器人領域,將結合鴻海的製造優勢、軟銀的實體通路渠道、阿里的電子商務強項,目標行銷全球。

日經新聞表示,鴻海和軟銀正針對合資公司的出資額、投資比重等細節進行協商,透過此次合作,軟銀將深入製造領域,鴻海則有機會擴大收益。鴻海昨(17)日不評論相關消息。

人形機器人「Pepper」是軟銀推出的戰略商品,由鴻海代工。「Pepper」的身高接近低年級小學生,除了具有人工智慧的功能外,還配備通信、上網功能,就像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樣,用戶可下載機器人的應用軟體,為機器人增加更多功能。

舉例來說,機器人可以在陪老人聊天的同時,提醒其按時服藥,察覺老人身體發生的異常情況;此外,也能在銀行窗口及速食店提供諮詢或幫助點餐等服務。

接待能力方面,也可透過下載軟體不斷提升其功能。因此,外界猜測,「Pepper」的主要應用,在勞動力缺口的居家陪伴與店家的接待服務。

20152月,軟銀對開發者以每台19.8萬日圓(約新台幣5萬元)的價格,售出300台「Pepper」,市場預期,未來相關應用軟體將以這些開發者製作的產品為核心、擴大用途。

不過,由於生產成本高,外界期待,軟銀與鴻海的合作,不僅能穩定、大量供貨機器人,並能降低機器人的生產成本。未來機器人的功能可望在鴻海的協助下,進一步升級。

軟銀計劃今年夏季開始,在日本約2,700家連鎖手機店和網路正式對外銷售「Pepper」,估計月產量達1,0002000台。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和軟銀合作是天作之合,一個有製造優勢,另一個則專精於互聯網和電子商務。

第二、機器人正好需要同時結合軟體和硬體的強項。

第三、台灣/ 日本合作,進軍中國大陸及全球市場,這是最佳成功方程式。

第四、台灣對機器人缺乏明確的產業政策,光靠鴻海這樣的企業領軍是不夠的。

第五、未來的大數據和雲端計算不是靠台灣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搞得起來,一定要和外面世界合作,包括技術端、市場端和政策端,涵蓋中國大陸和全球。台灣最大的危機是只知道「台灣優先」,卻無法將「台灣優良」提升為「台灣優勢」。


廣達/ 無人車
廣達(2382)下半年穿戴裝置、雲端業績發威,全年業績拼兆元,董事長林百里表示,相對機器人,更看好無人車商機,廣達已向國際客戶提案電子計劃,並開始供貨伺服器,他看好未來無人車雲端應用將加入人工智慧,雲服務企業規模將是現在臉書跟谷歌的100倍大。

廣達昨召開股東會通過配發4元股息,現場有小股東不斷發言干擾議事程序,林百里除針對議事程序雙方有些爭議,也反嗆小股東「發股利是好事,為何還要有意見」?所幸他心情相當不錯,最後開玩笑說,「若再不限制發問時間,現場恐怕要發便當了。」

林百里表示,去年是不景氣的1年,廣達非常努力把業績做好,交出不錯成績單,今年會積極布局物聯網及雲端穿戴業務。

廣達今年接獲AppleWatch訂單,穿戴裝置近月出貨量放大,對業績有相當大幫助,副董事長梁次震表示,今年廣達會努力抓住機會,上下半年將接近45:55,第3~4季會持續成長,對AppleWatch產能,梁次震直言:「沒有問題」。

梁次震指出,今年筆電大環境比去年差,但廣達筆電會大致跟去年差不多,營收部分因低價電腦拖累導致營收下滑。至於是否前往印度製造?梁次震表示,目前仍在收集資料,還無決定,考量因素包括交通運輸及供應鏈安排。

對鴻海跟軟銀合作機器人,林百里表示,廣達沒有這方面接觸,但更看好無人車帶動的汽車電子市場機會,目前廣達對國際大客戶已有提電子計劃,也出貨無人車背後雲運算所需伺服器。
林百里表示,無人車背後將有很大的產業,需要很大的雲端架構,就如現在的衛星導航(GPS)背後就是雲端,人工智慧也尚未大量運用,看好未來智慧型應用企業會比現在的網路服務業者如谷歌或臉書更大100倍。

林百里表示,現在廣達有出伺服器及電子系統給無人駕駛車開發商,更看好無人車服務背後產業潛力。但他認為,5年後的伺服器樣子將完全不一樣,另外無人車跟人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發生意外的責任界定,無人駕駛的可信賴度都還需確認,不過遲早會發展出來。
他說,未來科技有很大想像空間,也存在很多不確定空間,比方谷歌眼鏡很好用,但用戶跟周圍的人都不喜歡。

談到物聯網,林百里表示,商業模式是台灣最需要加油地方,台灣教育還是偏技術,服務也還會,商業模式就不太會。羊毛出在豬身上,由熊來買單,這在台灣沒發生過,Ubike算是台灣物聯網的成功例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廣達是台灣最早押寶雲端計算的公司,結果獲得大勝,證明林百里董事長的遠見。

第二、林百里董事長有很強烈的市場敏銳度和國際觀,他的意見值得參考。

第三、郭台銘押寶機器人,和軟銀合作,但林百里更鍾情於無人車。

第四、林百里的觀點很有道理:無人車背後需要很大的雲端架構,人工智慧也尚未大量應用。

第五、林百里指出智慧型應用企業會比現在的網路服務業者更大100倍。阿里巴巴和百度也在投資智慧型企業。

第六、林百里反而不太強調物聯網,說明他已經跳脫台灣OEM代工商傳統硬體思維。

第七、未來有很多東西都有智能化的潛力,但車聯網(智慧汽車)會比智慧家庭更早發生,帶來更大的創新附加價值。


TIME:蔡英文可能領導華人唯一民主國家》請問民主有讓台灣景氣變好嗎?

我又來到了廈門。
這次來參加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今年增加了一個金融子論壇。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看不到國民黨或政府高官,反而有一些中南部的里長及年輕人代表,可以感受大陸對台工作的改變,真正在朝「三中一青」轉向。
在一個順道參加的會議上,我遇見一位大陸朋友,他對台灣經濟和產業現況,提出了強烈質疑。
「台灣企業早已被中國大陸超越了,你們一直說IT有多強,但現在我們有聯想、小米以及阿里這些龍頭,在我看來,台灣只有集成電路還算領先。」
很少有人會赤裸裸地指出你的缺點,更何況我們才第一次見面,沒問題,我可以接受。
那文化創意呢?這總算台灣的強項吧!我問。
「市場在大陸,和文化結合的互聯網產業也在這裡,你們怎麼可能有多強?」
Well,台灣可以作為和世界接軌的橋樑。
「不需要,中國大陸早已直接和全世界接軌了」。
「和世界連結」,就是這句話,在我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直到我看見蔡英文的新聞。
蔡英文這次訪美相當成功,不僅獲得美國政府高規格接待,還成為時代雜誌封面人物,「她將可能領導唯一華人的民主國家」。
蔡英文說「台灣需要一個新模式」,洪秀柱反問到底新模式是什麼,其實蔡英文在訪問中有簡短提到,希望台灣加強與世界連結,扶植台灣品牌,以降低台灣對中國的依賴。
蔡英文的發展願景,是「以台灣為中心」(Taiwan-centric),但文章作者也表示,選民是否同意她的願景,超越了台北的範圍以外,意即並非可以不管外部環境。
這一切看起來好像理所當然,問題在哪裡?就是Taiwan-centric,這和阿扁時期的「台灣優先」,並沒有差別。假如我們要和世界連結,就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很正確,但心態上應該Global-oriented,而不是自我本位。
台灣今天走不出去,也引不進來,像阿里這種企業早已經在打世界盃了,台灣還把它當作中國企業。
大陸對全世界輸出的不只是資本,還包括知識。北京清華大學宣布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微軟共同打造「全球創新交流學院」(GIX),強調International、Interdisciplanary和Integration,代表中國高等教育走出去的自信。
台灣「創業拔萃計畫」提出和矽谷連結,但大陸動作更快,最近富比士雜誌專文報導「Painting Slicon Valley RED」。當台灣還在對「紅色供應鏈」繪聲繪影,大陸企業已開始對矽谷新創企業投資布局。
這說明了什麼?第一、在和世界連結這件事情上,台灣相對中國大陸沒有任何優勢;第二、全世界都在和中國連結,包括矽谷也不例外;第三、台灣和世界連結很難避開中國。
台灣的企業家對政府的閉關並不領情,半導體廠矽品董事長林文伯表示,紅色供應鏈也要面對全球市場,不是靠補貼就可以解決,建議政府充分開放兩岸投資合作,充分開放兩岸競合關係。
換言之,我們的企業並不怕競爭,政府卻覺得世界末日要來了。
這種缺乏自信的表現充斥於政府和民間各階層。另一個例子是上周大陸宣布台灣同胞赴陸免簽證,台灣馬上表示這種事需要雙邊協商,確保台灣尊嚴,請問美國開放台灣免簽證也要經過這個程序嗎?
尊嚴要靠實力,假如在一個海峽論壇舉辦的城市,都有人不把台灣價值當一回事,台灣還想在國際上受到什麼尊重?
時代雜誌稱讚蔡英文有一種低調自信,這更應反映在其施政方針上。台灣的未來,在於我們能否走出去,台灣想打世界盃,不是我們的人民決定就可以了。
台灣人很棒,無庸置疑,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台灣拿下雙料冠軍,再度榮登世界第一。重點不在台灣優先,而在我們是否能將台灣優秀、優良轉化為具有商業價值的台灣優勢、優勝。
我們不需要「台灣優先」,反而更需要「台灣優化」策略,唯有以國際化的視野和開放的胸襟,坦然面對中國大陸,台灣才能在全球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上周香港政治改革2017年普選方案被議會否決,這是史無前例的里程碑.讓北京相當難堪,未來大陸和香港會更加敵視對立,社會會更加撕裂。
香港人想要真民主,亞洲華人社會只有台灣有(再度突顯時代雜誌封面的主題),但台灣有將政治的民主轉化為經濟的果實嗎?還是說這兩者根本無關,甚至負相關。
有人說香港已完全「中國化」,其實雖然在經濟和金融上和內地越來越融合,但香港在政治上反而有「台灣化」的傾向。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明確地表示他不相信西方式民主,甚至指出民主會帶來中國的崩潰,他以自己東方儒家的方式治理國家,創造出亞洲經濟奇蹟。
2015是亞洲四小龍落難年:香港股市高漲,但政治動盪;新加坡進入後李光耀時代,未來何去何從,充滿變數;南韓被MERS癱瘓,徹底瓦解強國形象,手足無措;台灣則是汪洋中的一條船,找不到方向。
但綜合比較,台灣並不差,not bad at all。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所有,並了解它是多麼的可貴。
不要忘了,台灣只是中美大國博弈過程中的一顆棋子,美國人挺台灣有它的目的。我們未來面臨艱險的道路,走錯一步,粉身碎骨,切莫眉飛色舞。
「自信」之外,台灣更要有「自省」及「自新」。

如果「中國市場」是別人心中的大老婆,台灣「當小三」才最有價值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公布「2015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今年只有33%的台灣企業領袖對未來一年企業營收感到「非常有信心」,相較去年的60%,幾乎腰斬,也創四年來的新低。
台灣的信心指數正在全面崩盤,包括我們對自己的信心,以及外人對台灣的信心。
作為一位金融家,我可以感受到這個趨勢,企業界沒有什麼人想在台灣投資,面對中國大陸崛起憂心忡忡,束手無策,甚至決定提早退休。
有些事情你越看越清楚,然而有些事情卻越來越搞不清楚。清楚的是未來情勢會越來越險峻,台灣正在沉淪,崩壞速度逐漸加快;不清楚的是你應如何應對這種情勢,戰略為何?這一切讓你感到心煩。
太多的問題在年輕人和企業家的心中,沒有答案。我是否應去大陸念書?畢業以後在台灣還是大陸工作比較好?我的公司要如何轉型?應如何面對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的趨勢?一帶一路對台灣的影響為何?要如何切入才能掌握這方面的商機?我是否應把台灣的股票出清,轉進A股與港股?我的公司應撤出中國大陸還是繼續留下來?
從來沒有一個時刻,我們要面臨那麼多方向性的問題,向左轉、向右轉?向前進、向後退?
坦白說,我的心也很慌,你看不出來,因為那是“grace under pressure”。人想得太多,就不容易做決定,越是猶豫,結果可能越糟,這在國民黨的選舉策略上非常明顯。那些懂得keep it simple的人像洪秀柱,雖然立場鮮明,但她如過河卒子,勇往直前,反而能找到方向和支持。
最近回母校演講,問答時間,第一個問題是:「台灣政治變來變去,不管是藍的執政,還是綠的執政,結果都差不多,作為企業,請問現在我應該怎麼做?」這可能反映了多數人的心聲,大哉問,This is the age of “no answer” 。罵政府是沒有用的,不到一年可能會有一個改變,這可以構成我們興奮期待的依據嗎?台灣的問題依舊,缺水、缺電、缺地、缺勞工、缺投資,兩岸關係不會進一步深化,因為台灣想走自己的路,但世界其它國家正加強和中國的交往。
最近台灣媒體很流行的一個關鍵字是「紅色供應鏈」,許多人表示這是對台灣最大的威脅。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此作出回應:「全球僅有台灣在稱紅色供應鏈」,中國大陸與台灣應追求雙贏的合作關係,而非一昧衝突對立,別說誰要獵殺誰。
他輕輕地點出「台灣政府可以做的就是提供更開放的投資環境」。三星、英特爾、高通都在加重大陸投資力道,台灣為何要自綁手腳?請注意,這是台灣最傑出企業經理人的心聲。
美國軍事小說家湯姆克蘭西有一本書叫做《The Sum of All Fears》(恐懼的總和),後來被拍成電影。對台灣來說,現在的壓力正是由於所有恐懼的總和,其來源包括:
第一、世界越來越整合,台灣越來越邊緣化。一帶一路將全世界60個國家連結起來,總人口44億,經濟總量占全球29%,台灣不在其中。中韓簽署FTA,後發先至,大陸掀起哈韓熱,把台灣拋在後面。
台北美國商會剛發布「2015年台灣白皮書」,直指台灣政府推動加入TPP,動作不夠快,錯失先機,朝野政治惡鬥,讓台灣喪失投資與貿易機會。
就算美國挺台灣,但如果我們沒有準備好開放市場,一樣會被排除在TPP之外。
第二、中國越來越強大。中國大陸實力突飛猛進,包括經濟、金融、政治、外交,只有美國尚能與之抗衡。A股市場的復甦以及全民創新引擎的發動,將引領中國經濟邁入一個新境界。
在高科技領域,台灣有實力對抗大陸的企業,只剩下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少數幾家,然而這是「一個人的武林」,就像NBA騎士隊的詹姆斯,一個人力挽狂瀾,但能撐多久?
第三、全球產業越來越整合。這是台灣的罩門,自己規模和技術已不及別人,但還不願整合,面板雙強友達和群創就是例子。上週華碩終於鬆口,不排除併購宏達電。
全世界半導體幾家最大的業者都在併,這年頭遊戲規則很清楚,要不然就被中國併,不想被併就自己先結盟起來。
中國大陸南車、北車合併成中車,市值超越西門子、波音,成為全球僅次於GE的第二工業企業。
台灣只有金融業整併腳步較快,但也是在玩「公公併」、「民民併」的家家酒遊戲。
台灣前五大民營金控包括國泰、富邦、中信、台新、永豐,假設彼此合併,名字有不少有趣的組合,包括「國富永中」、「中富永台」、「中台永富國」。
第四、技術變遷越來越快。台灣只懂得製造,不懂商業模式,也不會金融整合。
我不太同意台灣在物聯網領域有優勢的說法,物聯網不是產品,是一個系統,需要整合,台灣最弱的就是跨產業、跨地域整合,如果智慧城市和智慧國家搞得起來,台灣不會像現在一團糟。
第五、台灣越來越找不到方向。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拼命努力的向前跑,卻看不到終點,落後別人越來越遠。你不知道是否有把事情做對,也不確定你在做的是否是對的事情。
上次演講最後,我提到台灣的最佳定位,是作為世界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橋樑,協助世界進入中國,從中創造自己的價值。
「所以你的意思是,台灣要做為歐美日的小三?」一位同學舉手問。
我的回答如下:如果台灣能走出自己的路,當然很好,否則若能作為歐美日的「夥伴」,應該感到驕傲,畢竟,小三才是最受鍾愛的哩!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群創 友達, 國票金公開收購, 精品業 電商銷售, 假外資 真陸資, 騰訊恐被撤資, 中煤 神華, 中車, 中國核電, 安邦保險, 英傑華, 南山, 晟德, 譜瑞

群創/ 友達
友達與群創到底會不會合併,外界都很好奇,群創董事長段行建昨表示,台灣面板產業發展得很快,軌跡非常類似,同質性非常高,加上群創與友達合計全球市占率超過30%,規模相當大,加上合併有可能違反美國反托拉斯法疑慮下,目前沒有這個打算。

不過,段行建補充,對於合併,沒有人敢講永遠不會發生,以他個人的看法,若將來有機會合併,兩家必須做一些分割後再合併,像是分割成大尺寸面板、中小尺寸面板事業等,合併會比較有機會。

群創昨舉行股東會,有別於友達歷時3個半小時的股東會,群創花25分鐘就快速完成股東會程序,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息0.7元,段行建表示面板市場變化快速,不願意揣測今年表現,但去年賺216億元,他希望今年能夠超過去年。

此外,段行建不改一貫風格,直指面板產業是台灣的驕傲,不應再用「四大慘業」來形容面板業,這對面板業來說是重大傷害,畢竟許多大學老師都是看媒體報導,對學生發表產業見解,這樣會讓台灣理工科的學生對產業失去熱忱。

段行建強調,除了台積電以外,台灣有哪個產業像面板業一樣在全球市占率這麼高,面板業是台灣的驕傲。

友達與群創昨天雙雙公布5月營收,皆為312億元,不同的是,友達月增2.2%,年衰退10.8%,群創則是月減3.7%,年衰退達14.1%。

面對大陸紅色供應鏈來襲,段行建表示,儘管台灣面板業缺水、缺工、缺產業政策等,但不光是面板業而已,各個產業都要面對各種外界挑戰,群創一直以來秉持正面迎戰的態度,從負債來看,群創已從3年多前短中長期負債3000多億元,到目前已改善至685億元,因此「自立自強」是最好的出路,更強調面對大陸供應鏈的崛起,具體的策略就是「海陸空通通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群創/ 友達單純合併的確同質性太高,但有其它路可走。

第二、比如說切割中小尺寸面板部門整合,打造一家和日本Japan Display (JDI) 類似的公司。

第三、台灣走的是利基策略,但產業合併後卻可能有能力做全球整合。

第四、另外一個可能性是和Japan Display合併,不管是JDI整合群創/ 友達或者反過來,都是台日聯手的典範。

第五、台灣未來不能再走技術唯一的策略,需要和金融手段配合,進行「跨地域、跨領域」整合,才能和紅色供應鏈競爭。

國票金公開收購
國票金控昨(8)日宣布,董事會已通過以每股現金16.5元(含權息)、最多斥資68億元,公開收購三信商銀在外流通的普通股,預定收購八成股權。不過,三信銀總經理兼發言人張金庭昨日表示,大股東與經營團隊已達成共識,公司以永續經營為目標,表態拒絕國票金的合併。

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昨日宣布,國票金預計收購三信銀4.03億股,占三信銀股權80%,並以2.57億股、約占三信銀股權51%為最低收購數量。公開收購期間自615日至83日,屆期沒買到最低股數,可延長一個月。

國票金計畫兩階段整併三信銀。魏啟林表示,第一階段為公開收購三信銀股票,第二階段為兩年內透過換股方式100%持有三信銀。最後才是與票券子公司整併。

有關三信銀股東對此案態度,魏啟林說,先前有試探過,對於像國票金這樣沒有銀行的金控,最能照顧到員工,三信銀股東樂觀其成。

魏啟林表示,本次公開收購每股現金價格16.5元(含權息),較三信銀今年首季每股淨值13.52元溢價約22%,相信對三信銀股東有足夠吸引力,也希望三信銀股東能夠積極參與應賣,讓本案可以順利完成。據悉,三信銀為公開發行公司,最近盤商成交價約12.5元。

魏啟林表示,收購三信銀股票51%,約花費42億,收購八成須斥資68億,「只要運用自有資金,加上少許借款就夠,不須增資」。

談及合併綜效,魏啟林說,國票金沒有銀行,未來三信銀將成為票券與證券子公司的金流平台,票券商一年為廠商承銷保證的數字高達幾百億甚至近千億,未來就可放在三信銀挹注存款,預計未來對金控獲利的挹注,將非常顯著。張金庭指出,早在金管會宣布公開收購相關政策後,大股東與經營團隊就已針對公司營運,及可能有大型金控、銀行前來洽談併購等事宜取得共識,將持續深耕地方金融,暫不打算嫁入金控或銀行,間接婉拒求婚。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通過金融業公開收購辦法,意義重大,效果不到一個月就顯現出來。

第二、再次為金管會曾銘宗主委喝采,張盛和財政部長應該感到羞恥。

第三、中型金控需要規模及多元化,會比大型金控更有透過公開收購併購的意願。

第四、獨立和小型的銀行、證券和保險公司會成為下一波被收購對象。

精品業/ 電商銷售
隨著消費者逐漸轉向網路與行動消費,過去擔心網路傷害品牌價值的精品業也開始改弦更張,擁抱數位能力,爭食這塊正迅速成長的市場大餅。

今年來最能代表精品業在數位時代中轉變的事件,莫過於線上精品店龍頭Net-A-Porter 和義大利線上零售集團Yoox的合併案。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旗下的電商平台Net-A-Porter,今年3月和科技時尚創業家馬切提(Federico Marchetti)的Yoox合併,主導者並非歷峰集團,而是已和30個精品品牌合作的馬切提。

馬切提的商業模式,是銷售精品品牌的過剩庫存產品,同時保有各家品牌亟欲營造的獨特性。合併案讓他成為執行長,掌管年銷售達13億歐元、擁有200萬名客戶的線上精品平台。

這樁合併案也更確立精品業的改變,精品業向來對網路避之唯恐不及,深怕大眾化的網路購物會讓精品品牌的獨特性和頂級價值受到損害。

但精品業低估了數項因素,包括富裕階層的消費習慣因網路而改變、數量驚人的中國線上購物者崛起、具備網路技能且能用社群媒體追蹤價格的千禧年世代、時尚雜誌日漸下滑的廣告營收,及智慧裝置讓網路無所不在的特性。

種種現象直指一個事實-精品業得快速改變。

Exane BNP Paribas精品研究部主管和總經理索爾卡表示,精品業線上銷售的發展方興未艾,在2014年僅占精品總銷售約6%。但若把先在網路上做功課再到店消費的顧客也算進去,數位銷售占零售營收的比率將提高到25%

索爾卡說,精品品牌在2020年前將發現,直接的線上購物和間接受網路影響的消費將貢獻50%的銷售額,以純粹電子商務的部分來看,銷售會是現在的兩到三倍,「數位能力的發展將成為精品品牌存活的必要條件,而品牌成敗則將繫於數位營運」。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商興起,連精品業也受到衝擊。

第二、精品店商未來重點是仿冒品,這也是淘寶一直受到批評的地方。

第三、未來是虛擬和實體融合的時代,消費者需要全新的購物體驗。

第四、電商會創造很多新的品牌,和精品競爭,所以精品品牌也一定要借重數位科技才能強化其品牌形象。

假外資/ 真陸資
針對台灣隱性陸資問題,經濟部投審會執秘張銘斌昨(8)日表示,已對包括阿里巴巴、淘寶網等15家「假外資、真陸資」違規投資案開罰,累計罰鍰共186萬元;將加強對僑外資宣導、查核,杜絕不實登記。

這波「假外資、真陸資」的代表案例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新加坡商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台灣分公司,遭投審會罰鍰12萬元,並要求限期在824日撤資或轉讓;以及同集團的香港商淘寶網台灣分公司,被罰24萬元,限期在1115日撤資或轉讓。

張銘斌指出,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已在5月中旬重新以陸資身分遞件來台投資,但因文件未齊備,還未進入實質審查程序;依規定文件齊備後兩個月內完成審查及召開會議,大約能排入8月底的議程。

立法院經委會昨日邀經濟部、陸委會、國安局等相關單位,就陸資來台投資現況、稽查等進行專案報告。經濟部長鄧振中則強調,台灣是首個對阿里巴巴集團開罰的國家。

按「陸資投資許可辦法」,經濟部對陸資管理採事前許可、事後管理,並訂有防禦條款,不管投資金額大小,皆須事前許可。而經過三波陸資開放後,仍限制陸資不得取得我製造業實質控制權,服務業、公共建設仍有一半不准陸資投資,陸資的投資條件不如僑、外資寬鬆。

投審會表示,15家違規公司涉及各種業態,大多成因是原本母公司為僑外資,金融風暴後,口袋「麥克麥克」的中國老闆紛紛「走出去」,積極併購海外公司,母公司老闆因而從外國籍變成大陸籍,但沒有循陸資途徑重新申請來台投資許可。故依兩岸條例規定,處12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撤資。

有趣的是,讓這些「假外資」東窗事發的,大多是中國老闆入主後,企圖想吃掉現有台籍股東的持股,或有解僱員工情事等,遭股東、員工檢舉。

投審會強調,僑外資若因母公司股權更迭而變成陸資,須以陸資身分重新申請來台投資許可。至於陸資定義,包括大陸股東持股三成以上,或具公司實質控制能力者。

經濟部長鄧振中昨(8)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誤稱通訊軟體WeChat(微信)是美國公司。立委因此質疑,連經濟部官員都無法清楚辨別外資、陸資,如何保證國安無虞。

立法院經委會昨日邀經濟部、陸委會、國安局等相關單位,就陸資來台投現況、稽查等進行專案報告。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詢問鄧振中,WeChat是屬於陸資、港資或外資?鄧振中回應,就他了解,應該是美國公司;話才剛說完,立即被邱議瑩批「很落伍」。她說,WeChat在台灣登記是港商,在投審會登記是陸資,「連部長都搞不清楚,難怪阿里巴巴審了七年才知道是陸資」。

投審會表示,WeChat20126月以香港商中霸公司名義,申請來台經營資訊軟體服務業。至於經營業務是否有超出核准範圍,若有違規,會依法處理。

由於不少陸資皆以香港商、新加坡商或是開曼群島等外資身分來台申請投資,讓外界質疑,是否藉此規避陸資查核程序。此外,經濟部推動多時的鬆綁僑外來台投資限制,也因此沒有下文。

我們的看法:

第一、過去經濟部允許陸資透過第三地投資台灣,現在通通打槍,對陸資來台有重大影響。

第二、以往陸資來台都是小蝦米,但現在影響到的公司是像阿里巴巴、騰訊這種行業領導者。

第三、經濟部的措施和全球化的趨勢背道而馳,但為了選舉,沒有人在管,也沒有人檢討政策。

第四、投審會的角色和功能應該重新檢討,現在變成阻礙台灣經濟開放和成長的一個重大因素,經濟部不能怪別人。

騰訊恐被撤資
大陸網路企業騰訊在台子公司將面臨經濟部投審會查核,阿里巴巴和淘寶網被認為隱瞞陸資身分而遭開罰及要求撤資,而騰訊子公司港商中霸則是以陸資身分登記,但由於當初核准業務中無提到微信業務,投審會8日表示將查核其從事業務是否在核准範圍,若違規將依法處理,最嚴重要求撤資。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8日邀經濟部、陸委會、國安局等相關部會就「陸資在台投資現況暨陸資投資後稽查工作落實情形」做專案報告並備詢,面對經濟部長鄧振中坦言對微信不熟悉,立委邱議瑩提出質疑,微信在台用戶超600萬,且屬於大陸企業,在我政府對微信不熟悉之下,顯然資訊安全保護有問題。

而投審會執行祕書張銘斌事後表示,騰訊在台子公司港商中霸,20126月向投審會申請,騰訊雖在香港上市,且其持股以外資居多,但與阿里巴巴狀況相似,陸資具有控股能力,因此確定屬於陸資。而有疑慮的是,在核准部分當初未提到微信業務,這部分需要再做查核。

張銘斌表示,投審會將確認港商中霸從事業務是否在核准範圍內,若有違規會依法處理,按照相關規定,將處以12萬(新台幣,下同)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最嚴重會要求限期撤回投資。他也強調,是否處分仍要視之後查核結果而定。

而阿里巴巴5月中已重新以陸資身分重新申請設立台灣子公司,但投審會日前要求補充文件,張銘斌表示,目前阿里巴巴文件尚未補齊,而對於同樣遭要求撤資的淘寶網,他指出,淘寶網未來有新的投資也可重新申請,但是否核准仍要通過相關的規定辦理。

投審會也表示,從正式受理陸資來台投資或設立辦事處申請案件至今,也就是98630日起,我對陸資開罰案件共計15件,總計186萬元。而部分人士認為投審會對阿里巴巴開罰12萬元太少,鄧振中則表示,由於阿里巴巴是初犯,罰款金額因此較少,若是累犯則較重,但我是全世界第一個對阿里巴巴開罰的國家,對阿里巴巴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也傳遞我政府會照法律執行的訊息。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阿里巴巴投資開罰的國家,可能成為世界笑話。

第二、現在一系列對陸資開罰的案子,都是因為阿里巴巴今年宣布要到台灣來成立100億元新台幣創投基金支持年輕人創業,引起社會爭議,台灣反中氣氛瀰漫。

第三、微信在台用戶超過600萬,連我也有在用,居然有立委提出資訊安全問題,為何不對FacebookGoogle提出相同問題?台灣不是中國大陸,我們不能封殺管制資訊。

第四、立委不了解的是,台灣民眾是心甘情願使用微信、微博、淘寶等服務,這是市場經濟。

第五、如果現在禁掉淘寶、微信,可能社會大眾都要跳腳。

第六、台灣沒有準備好面對即將來臨的數位融合潮流,在網路世界裡,國界已不重要,連阿里巴巴馬雲都要進軍美國,台灣還夢想把門關起來。

中煤/ 神華
中國官方正加速整合煤炭行業,市場昨(9)日傳出中煤能源與中國神華兩家央企將合併。消息一出,不僅拉抬兩家公司A股及H股的股價漲停鎖死,煤炭類股也同步激揚。

不過昨日晚間兩家公司雙雙澄清傳聞,表示未聽說將進行整併。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國家能源局決定將成立煤炭行業整合基金,且隨著新一波的央企整合浪潮,傳出中煤和神華已正式啟動合併工作。消息一出,昨天午盤開盤後,煤炭類股整體拉升,中煤能源和中國神華更是雙雙漲停。

截至收盤,中國神華A股收報26.29元人民幣(下同),漲幅10%,成交值也狂飆至106.57億元;中煤能源則以11.24元作收,漲幅9.98%,成交值也增至30.55億元。東方財富網統計,昨天煤炭類股受兩家央企合併的利多消息帶動,整體上漲5.08%,40家上市公司中,就有35家股價上漲。

不過華爾街見聞報導,兩家公司昨天傍晚相繼澄清合併一事。中煤能源董事會秘書周東洲表示,目前公司內部未聽說合併一事,也沒有接到任何關於此事的口頭或是書面通知。神華集團方面亦稱,仍不清楚合併一事的真實性。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能源局近期赴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等煤炭重點企業調研時表示,要深化改革,提高煤炭產業的集中度。

早在20088月,市場就已傳出神華和中煤將合併。隨著官方加速推動央企整合,此一傳言再度浮上檯面。報導稱,淘汰落後產能和企業重組一直都是煤炭行業的熱門話題,按照能源局先前公佈的計畫,2015年要淘汰煤炭行業落後產能7,779萬噸、煤礦1,254座。

卓創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劉傑表示,整體而言,合併重組對於煤炭行業絕對是利多。劉傑稱,從全中國範圍內來看,除了西南、華中部分地區,大部分地區已完成了地方上的煤炭整合,下一步進展到煤炭央企的兼併重組極有可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央企加速整合,如果中媒和神華整合是很自然的事。

第二、煤炭行業有整合的必要,產能過剩,環保汙染問題嚴重,未來趨勢是新能源。

第三、這個行業的整合會從地方一直進展到中央,目前還不會到國外。

第四、大陸國企的整合力度值得台灣學習參考,台灣經濟部對台電、中油這些老舊的國營事業一直未做任何處理,甚至沒有拿出方案。

中車
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合併而成的中國中車(601766-SH01766-HK8日恢復交易,其A股復牌首日一字漲停到底,H股盤中飆漲13.2%,最終收漲4.53%。以8日收盤價計算,中國中車市值超過8000億人民幣,不僅超過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等世界交通軌道製造龍頭企業,也創造出僅次於美國通用電氣的世界第2大工業企業。

作為央企改革的樣板,中國中車整合的成功案例為推進大陸國有企業改革邁出一大步,接下來中國中車還將面臨內部人員、產能、文化整合融合等一系列新命題。

業內人士認為,復牌後的中國中車有望延續良好的資本市場表現,同時再度點燃軌交產業鏈一、二級市場投資。

正式啟程開跑的中國中車,將代表中國高鐵製造的最先進力量,在國際舞台與外國製造業巨頭同台競技,並推進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

中國中車相關人士表示,未來中國中車將形成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新能源、新材料、金融與服務和其他新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

《中國證券報》報導,正式啟程的中國中車,將透過鞏固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等措施,努力建設成為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跨國經營、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華創證券分析師李佳指出,南北車整合為中國中車後有助於降低國內軌道交通製造業內耗,提升利潤率;同時,合併對於未來中國軌道交通產品擴大海外市場有巨大幫助。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中國中車的復牌,A股市場高鐵概念熱有望再度燃起,而軌道交通產業鏈,尤其核心零組件公司將最先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南車、北車整合期間,529日,大陸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代表大陸高端裝備「走出去」的兩張名片──高鐵和核電,正在以先行者的姿態開啟央企整合的序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車的成立,擺明是要打「世界盃」,這是中國技術領先世界的產業。

第二、由於「一帶一路」,未來中車將掌握全球最多、最大的新興市場訂單。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中車市值已超過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等全球軌道製造企業,未來有能力進行全球併購和產業整合。

第四、鐵道交通五年前被大陸中央納入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重型裝備製造),大家都看不懂,現在才知道有多厲害。

第五、中車應該打鐵趁熱,在A股市場增資募集巨額資金,未來這個行業有全球進一步整合的空間。

中國核電
大陸首檔純核電股中國核電昨(10)日在A股上市掛牌交易,發行價3.39元,一開盤就大漲,收盤時中國核電收在人民幣4.88元(約新台幣24.4元),漲幅43.95%

中國核電這次發行38.91億股,約占發行後公司總股數155億股的25%,共募集資金131.9億元(約新台幣659.5億元),是A股市場近五年來規模最大的IPO交易。

網易財經報導,中國核電總經理陳樺表示,這次募集到的資金將用於福建、浙江、海南和江蘇四地的核電工程建設。

陳樺指出,公司目前主要參與的是海外項目的設計與集成、投資與營運、諮詢與技術支持等業務,因此這次募集資金並不會用於「走出去」戰略。

路透報導,這次中國核電發行價募資總額131.9億元(約新台幣659.5億元),創下自20119月中國電建135億元(約新台幣675億元)以來的AIPO最高籌資紀錄;而中國核電網上網下共凍結申購資金1.68兆元(約新台幣8.4兆元),創AIPO單檔新股申購凍結資金量逾七年新高。

新浪財經報導,不少股民擔心這隻「大象」加劇當前震盪,悲觀者擔憂會扭轉牛市方向,業內普遍認為,目前牛市的邏輯還是建立在改革預期與資金面的基礎上,募資超人民幣百億元在內的大型股上市,不會讓走勢發生轉變。

此外,如今A股市場容量今非昔比,動輒兆元的單日成交量說明資金極為充裕,資金對於新股IPO的承接力遠強於上兩次牛市。

分析師認為,大型股上市有可能成為短期出現調整的導火索,如果新股大擴充出現在市場階段性頂部,就會對大盤走勢雪上加霜。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A股近五年來最大IPO交易,但卻能夠創下申購新紀錄,代表市場資金量充沛。

第二、A股市場已經準備好承接巨型IPO,接下來的重頭戲是國泰君安證券300億元的IPO

第三、A股已走出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新三板和創業板有一片天空,同樣大型IPO也表現亮麗,整個市場朝向良性發展。

第四、大陸還是積極使用核電,因為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根本無法支持經濟成長。

南韓金融委員會昨(10)日公布,已批准大陸安邦保險公司收購東洋生命保險公司63%股份,約佔6,800萬股,成為東洋生命的大股東,安邦保險也成為首家收購韓國保險公司的大陸企業。

香港信報報導,南韓金融委員會在這次批准東洋生命變更大股東的過程中,曾審查是有違互惠原則,但從南韓國內法和國際法來看,均無主張互惠原則的依據。

審查互惠原則相關內容,是因外國公司在投資大陸保險公司時,中方採取一定的限制制度,例如大陸規定外國保險公司持有陸的保險公司股份上限不得超過50%

南韓金融委員會方面表示,在現行保險業法上,不存在因互惠原則而排斥外資併購國內保險公司股份的法律依據,在國際條約中,金融當局也同樣未找到可以主張互惠原則的依據。

韓聯社報導,南韓國內排行第八的東洋生命保險公司曾在217日宣布,已經和大陸安邦保險簽署股份拋售合約。安邦公司將收購東洋生命63%的股份,收購金額達1.13兆韓元,這筆收購還需南韓金融委員會最終批准程序。

安邦保險收購東洋生命,讓韓國金融行業神經大為緊繃,因為大陸資本以投資或併購製造企業的方式進入韓國,但這次以收購金融公司的方式進入韓國金融業界尚屬首次。

分析認為,目前韓國人壽保險業界的外國公司主要有安聯保險、大都會人壽保險等10餘家歐美公司,這些公司對韓國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大,但這次安邦保險資本進入後情況將有所不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安邦作了許多房地產和酒店的海外投資,終於有一個項目回歸到本業來。

第二、台灣元大金控併購的是東洋證券,而安邦買的是東洋保險。

第三、這個項目值得關注,主要是因為這是大陸第一次在南韓併購金融業,中韓FTA的簽署為本案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四、中韓關係越來越近,台灣卻和大陸越來越遙遠。作為台灣企業沒有選擇,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市場兩者都很重要,不能只選一邊。

英傑華

第一金人壽已在台灣成立8年,第一金控持股51%、英傑華集團持股49%,但英傑華集團投資兩年多後,即考慮撤資,當時金管會,以英傑華投資台灣期間太短,不符合當初承諾,不同意英傑華撤資;此舉也造成,第一金人壽遲未大舉增資,目前資本額僅22.5億元,但另一家公股金控旗下的合庫人壽,也是中外合資,目前資本額已有60億元。

第一金人壽董事長簡明仁昨天說,英傑華集團主政高層更換後,已決定留在亞洲市場繼續投資,並認為台灣市場是重要基地,明年將視營運狀況,提出增資計畫,經財政部核准後可開始增資,第一金與英傑華雙方增資金額各半。

簡明仁還說,第一金人壽成立至今仍有虧損,預計最快後年,能達成損益兩平。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傑華曾要撤資二次,但都被金管會拒絕。

第二、英傑華繼續增資,對台灣絕對是一件好事。

第三、主要原因是英傑華主管高層更換,歐美不同CEO會有截然不同策略。

第四、台灣保險業這幾年普遍有賺到錢,也增加外國投資人的信心,金融服務業台灣是有競爭力的。

第五、但第一金人壽規模小,未來長久還是有可能被整併,就如同大都會和宏利人壽一樣。

南山
南山人壽昨(11)日宣布,以1.58億美元(約新台幣49.23億元)收購美國國際集團(AIG)在台子公司—美亞產險的個人險及中小企業商業保險兩大業務,預計明年下半年完成交割後,南山人壽將完成產險業務拼圖,保險商品線將更加完整。

這是國內的產險公司出售給壽險公司首例,且是非金控架構的南山人壽,在保險業大者恆大趨勢下,與壽險金控抗衡的重要發展策略。

AIG則將另外在台成立新公司,承接美亞產險現有的大型商業保險業務,美亞產險表示,待金管會核准後,預估可望於明年下半年完成交割。

根據雙方規劃,南山人壽將以1.58億美元,向AIG收購美亞產險100%股權,並同時取得美亞旗下的個人保險與中小企業保險與業務員。南山人壽表示,完成股權交割後,南山人壽將成為美亞單一股東,美亞產險將更名為南山產險,南山將可同步承做壽險、產險業務。

南山人壽昨日董事會通過與美亞產險合併案,雙方皆對此一交易案表示樂觀其成。美亞產險指出,美亞產險的個人險與中小企業險過去都由南山業務員銷售,具合作默契;南山人壽則強調,合併後,美亞員工將全數留任,有助於壯大南山業務員部隊,並且保證薪資、福利與職等將維持二年不變。

據了解,美亞產險賣給南山後,AIG將由新加坡子公司AIG Asia Pacific Insurance Pte. Ltd.來台申設成立分公司,未來將聚焦包括火險、水險、責任險、金融保險、工程險與貿易信用等商業保險業務。

南山人壽2011年由潤成投資出資,斥資21.6億美元從AIG集團手中取得南山人壽97.57%,接手經營南山,時隔四年,潤成投資再度出手,以1.58億美元,取得AIG旗下的美亞產險100%股權與部分業務,逐步拓展保險版圖。

美亞產險成立於1962年,員工數約447人,主要以銷售商業保險為主,根據美亞產險最新揭露財務數據,去年總保費收入36億元,個人險與中小企業險占整體總業務高達六成,其中,個人險保單件數71萬件,中小企業保單約2萬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山人壽轉虧為盈,進一步藉由併購壯大版圖是很合理的事。

第二、南山前身就是AIG,所以收購AIG在台產險子公司順理成章。

第三、南山有具有實力的大股東,以及尖端的金融操作能力,未來會進一步縮小和國泰及富邦的差距。

第四、台灣現有金融業的整合都是國內機構彼此的合併,當然台灣金融家數過多,所以先從國內開始整合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應該積極開放外資以及外國PE投資台灣金融業,未來才有能力去打「亞洲盃」。

晟德
晟德董事長林榮錦昨(11)日宣布,將與旗下玉晟創投及首度聯合韓國政府基金Asean Bio & Medical、遠雄、元大等七大機構,共同收購香港上市公司荷蘭澳優乳業20%股權,預估金額達72億元,將創下台灣公司收購香港上市公司之首例。

林榮錦說,晟德、玉晟與其他Asean Bio & Medical、元大、遠雄、成為資本、海峽資本等專業投資公司,合計七大機構,預計將以每股3.01港元,在兩個月內收購股權約20%,總計逾72億元,若其餘投資想出售,買方也應全面收購。

業界指出,晟德此舉宣示台灣生技業透過併購方式,聯合歐洲大廠躍入大陸嬰兒乳品、特殊營養配方等民生市場,並拿下主導權,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外,晟德將同步啟動集團十年擴充計畫,未來五年內,將打造全球最大嬰兒奶粉公司,2020年營收目標10億歐元(約新台幣340億元),十年內將持續收購五家以上的歐美日特殊營養品公司。

除了持續橫向擴充,林榮錦透露,澳優目前正在荷蘭北部菲士蘭省建構全球最大乳品供應中心,稱為「綠色計畫」,占地約4.5萬坪、投入8,500萬歐元,產能逾20萬公噸、1,000萬箱,屬於拋棄式生產線,較現有的2.8萬公噸提升約六倍,預計明年第3季投產,將可開始貢獻集團營運。

晟德於去年底宣布投入約30億元,率先收購澳優25.84%的股權,由於公司近期陸續零星收購澳優股權,讓持有股權來到30%以上,依據香港證券有關法規規定,須啟動全面收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台灣上市公司收購香港上市公司的首例,之前雖然有台達電和瀚宇博德以收購香港子公司並將其下市,但都屬於集團內部間的整併。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其它投資方,包括元大、遠雄、海峽資本,說明台灣PE和「類PE投資者」對於海外併購的高度興趣。

第三、海峽資本屬於胡定吾先生,元大不知是不是用證券公司還是香港子公司,遠雄不知是用上市公司還是其它子公司參與這個投資案,都引起高度關注。

第四、本案是董事長林榮錦個人的一大勝利,說明投資人對他的高度信任以及其運用財務金融操作技巧之嫻熟。

譜瑞
半導體業整併潮方興未艾,為進軍手機等行動裝置市場,高速傳輸介面晶片廠F-譜瑞昨(11)日宣布以1億美元(約新台幣31億元)現金,購買賽普拉斯TrueTouch行動裝置觸控業務,成為今年國內第一樁半導體業併購案。

今年國際半導體大廠傳出不少大型併購案,例如以小吃大的安華高以370億美元併下全球網通晶片龍頭博通;英特爾斥資167億美元買下阿爾特拉,國內則由聯電轉投資的晶片廠F-譜瑞率先啟動,買下賽普拉斯的行動裝置觸控部門,成為跨入手機市場的跳板,為爭取蘋果未來訂單先行卡位。

由於賽普拉斯的觸控客戶涵蓋華為、三星、亞馬遜、小米、SONY、酷派等客戶,對於一直希望能增加手機客源的譜瑞而言,等於是快速取得手機客戶的跳板。

雖然譜瑞未對這筆交易案的損益貢獻提供參考數據,不過,法人分析,以賽普拉斯TrueTouch行動裝置觸控業務去年營收約數千萬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F股首次進行海外併購的案例。

第二、全球IC產業正在整併,從上游到下游,從中國到全球,台灣也不能避免這個趨勢。

第三、台灣公司應該加速海外併購的腳步,不只台灣投資者或外資PE相信都會很有興趣。

第四、由於台灣IC公司自己不能投資大陸,如果併購海外公司可以利用海外平台間接投資大陸。架構設計很重要,若完全納入台灣上市公司將來反而會把自己手腳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