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高/ 博通
新加坡半導體製造商安華高科技(Avago)已同意以370億美元,收購無線晶片業者博通(Broadcom),這是晶片業史上金額最高的併購案。
安華高將支付170億美元現金和200億美元股票,相當於以每股54.5美元的價碼收購博通,金額幾乎是恩智浦半導體(NXP)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的兩倍。合併後的新公司市值達770億美元,以營收計將一躍而為全球第三大晶片商,超越德州儀器(TI)及上述NXP和飛思卡爾合併後的公司。此交易預計2016年第1季完成。
博通28日早盤跌約4%,27日併購消息傳出後股價應聲暴漲22%,是2001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安華高28日早盤也跌約3%。
對安華高而言,收購博通是以小吃大。安華高市值雖然高於博通,但去年營收只有49億美元,遠低於博通的84億美元。
由於生產和設計成本上升,規模3,000億美元的晶片業正吹起整併風。研究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如果不算安華高與博通的合併案,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半導體業已宣布的交易金額超過2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是1995年Dealogic開始追蹤以來最高紀錄。
安華高過去這兩年非常積極收購,今年2月宣布以約6.06億美元收購網路業者Emulex,2013年底則以66億美元買下同業LSI公司。安華高常被拿來與也很積極併購的藥廠阿特維斯(Actavis)和Valeant比較,還有人把安華高比喻成「半導體業的Valeant」。
博通是全球最大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Wi-Fi晶片製造商,但該公司坦承面臨挑戰。為因應成長減速和競爭加劇等市場變化,博通執行長麥葛瑞格去年11月就開始討論對策。他估計晶片業年成長率已從雙位數降到個位數,並預測大型業者的因應之道將是收購小型同業。這樁交易等於也讓博通找到退場出口。新公司執行長將由安華高執行長Hock Tan續任,麥葛瑞格最多則可帶著6,700萬美元離職金走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晶片業正在進行整併,NXP和Freescale是頭一槍,現在又是Avago和Broadcom。
第二、中國大陸積極對全球展開併購,逼迫歐美廠商不得不先行整併尋求自保。
第三、這對台灣半導體行業會形成衝擊,從上游到下游。
第四、另外一個促進整併的動力是新應用和新市場,如物聯網。
第五、博通太著重於手機和電腦,這個市場的成長已遇到瓶頸。
第六、私募股權基金Silver Lake是本案的大贏家,之前和KKR聯手併購Avago,後來又協助Avago併購LSI,現在成功退場。
第七、全球科技界興起大型整合,這對台灣業者並不是好事。
漢能股暴跌
大陸漢能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的漢能薄膜發電,上周三股價暴跌百分之四十七、市值在半小時內蒸發逾五千七百億台幣,由於該集團旗下「漢能資本」去年聯貸八千兩百萬美元,係永豐銀主辦,共七家台資銀行參貸,國銀大陸授信品質再度引起關注。
大陸漢能集團總裁李河君今年才剛登上中國首富寶座,漢能控股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旗下「漢能資本」去年聯貸獲得台灣、大陸、南韓共十一家銀行參貸,包括永豐銀、彰銀、華南銀、遠銀、合作金庫商銀、土銀、板信銀,本案還創下兩岸銀行合作聯貸案首例。
永豐銀行昨天表示,漢能財務情況穩定,聯貸案還款一切正常,且本案已有十足擔保,銀行並不擔心。永豐銀還表示,漢能薄膜股價之前大漲,上周應是漲多回檔修正,應與公司營運無關。
但包括彭博、路透等外電報導,香港上市的漢能薄膜發電,上周三股價暴跌百分之四十七,雖然漢能立即發出聲明,堅稱「沒逾期、沒減持、沒對賭」,但投資人疑慮未減,漢能薄膜發電隨即遭到知名太陽能指數基金除名。
有法人認為,漢能股價暴跌可能是被做空機構集體暗算,公司財務不至於跟著崩解,市場也傳出,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已決定對漢能展開調查。
分析師指出,大陸許多太陽能上市公司都有不小負債,今年太陽能市場雖需求強勁,但大陸公司受到太陽能外銷受阻,加上政府利多政策未能持續釋出影響,導致產業走軟,開始積欠貨款,受影響的供應商可能得先提呆認損。
去年國銀大陸放款踩到旭光、索力兩大地雷,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今天將赴立法院專案報告國銀大陸曝險壓力測試結果。金管會指出,根據去年測試,不管大陸經濟發生「輕微」或「嚴重」兩種情境,都在銀行可承受範圍內,全體銀行壓力測試都過關。
因為經濟走緩,部分大陸產業傳出還款不佳,大陸銀行不良貸款率提高。金管會表示,已要求銀行針對大陸曝險部位,今年內將備抵呆帳提存比率提高到百分之一點五,同時還以四面向控管風險。
首先,國銀大陸授信部位將列入金檢重點,並督導銀行研議適合當地的債權確保措施;第二是要求銀行將大陸徵、授信及貸後管理措施,納為內部規範,並建立重大信用風險個案通報機制;第三、銀行對大陸授信的風險控管能力及授信品質,列入申請設立海外分行的准駁依據,最後是請存保及聯徵中心利用資料庫協助監控。
金管會表示,國銀大陸曝險壓力測試情境,設定為「輕微」與「嚴重」兩種;「輕微」情境為大陸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七、不良貸款率百分之二點五、利率上升一個百分點;「嚴重」情境為大陸經濟成長率掉到百分之五點五、不良貸款率百分之四、利率上升二點五個百分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民企股票有很多資本運作,都是潛在風險。
第二、漢能已經是行業龍頭,仍然不能脫離這種風險,之前江西賽維也是屬於類似情況。
第三、問題在於大陸民企都想玩太大的局,超出自己能力之外。
第四、李河君在背後一定做了一些財務安排,包括放空的避險,否則股價不會如此暴跌。
第五、太陽能是大陸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補貼政策造成全球產能過剩。
第六、台灣銀行很可憐,即使投資對的產業的產業龍頭,依然無法避免潛在危險,但仍不應因噎廢食,任何行業任何事情任何地區都有風險。
信越化學
全球最大半導體材料商日本信越化學,為了分散市場風險,選擇投資設立首座國外的光阻液生產廠,已決定落腳彰濱工業區,總投資額達150億台幣,可望下季動土興建,此一樁外商半導體材料重大投資案,市場解讀意味著南韓三星與台灣台積電的激烈之爭,信越選擇來台設廠,接近台灣主要客戶,台積電勝出。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重創產業鏈,信越化學從1997年以來,均只在日本直江津工廠生產,全球市占率居最大,約占3成以上,領先東京應化工業(TOK)、JSR等,因競爭同業已陸續在海外投資設廠,信越化學於大地震後,基於分散市場風險考量,也評估到海外投資設立光阻液生產據點。
日媒報導指出,信越化學已決定在台灣彰濱工業區投資建廠,第1期投資額約130億日圓(約33億台幣),以生產先進製程光阻液為主,5年預計總投資額高達150億台幣,屆時可增加總產能約3成,信越化學預計向經濟部申請通過後,可望於第3季動工興建,最快將在明年第3季完工與裝機準備量產。
信越化學於今年初向經濟部商業司登記成立「信越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設點展開在台投資建廠籌備事宜,公司資本額15億台幣,董監全為信越化學法人代表,其中董事長為法人代表之一的鈴木道夫。
日前友達代子公司友達晶材公告處分彰濱工業區土地約2.36萬坪,估價金額約7.38億台幣,買賣雙方待簽約,推估此地將是賣給信越化學建廠地,友達晶材賣地動作也透露出該公司在太陽能上游材料事業投資可能縮減。
信越化學評估海外設廠應包括南韓與台灣,法人分析指出,南韓三星與台灣台積電的競爭角力激烈,先進製程研發又跟光阻液息息相關,三星與台積電都會爭取信越到自己國家投資設廠,以利先進製程研發,信越最後決定來台投資設廠,意味著除了台灣具半導體供應鏈完整的競爭優勢誘因之外,台積電在16奈米製程將大量開出,10、7奈米也積極展開研發中,明顯看出台積電比三星受信越青睞。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企業如果要選戰略合作夥伴,台灣一定是首選。
第二、台灣應加速和日本企業進行產業鏈整合。
第三、半導體產業有許多關鍵材料,這是日本的強項,也是台灣的機會。
第四、全世界現在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台灣如果要和「紅色供應鏈」競爭,應該抓緊和日本及美國合作,而且一定要有「股權合作」,才有話語權。
富士康自動化
上周五富士康首度邀請陸媒一窺機器人自動化成果,這是富士康昆山工廠成立22年來首次向媒體開放其保密到家的蘋果生產線。富士康科技集團總經理游象富表示,隨著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富士康昆山廠區工人已經從2013年的11萬人,銳減到現在5萬多人。
鴻海集團早從10年前就開始投入機器人研發與生產,董事長郭台銘更說,所有過程是關燈生產,極具機密。鴻海目前在台北、山西晉城、深圳3地都設有機器人研發中心,其中晉城為最大的生產基地,每年可生產上萬台的拋光打磨機器人。
鴻海表示,這次並非是首度對外公開,只是一般的採訪行程。由游象富親自帶領媒體參觀工業4.0的自動化智能生產線,在其中的1個生產流程中,15台設備在3名工人的看護下,1天就可以生產130萬件中間產品,完全顛覆了以往幾百名工人,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接力作業的印象。
游象富表示,2013年富士康昆山廠工人大約為11萬人,而目前只有約不到6萬人,也就是說,近3年時間,富士康昆山工廠裁掉或以其他方式安置了近5成的員工。
游象富說明,裁減員工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發展戰略的考慮,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勞動力成本攀升,讓他們意識到使用機器人更具有效率,工業機器人完全可以代替多名工人操作,而且機器人可以24小時工作,誤差小。
據統計,自2010年至今,富士康投入3億元人民幣(約15億元台幣)針對昆山廠區車間進行自動化改造,採用自主研發製造的機器手臂2000多台。
游象富表示,雖然工人正在減少,但營業額持續增加,對昆山工廠而言,則不斷投入技術升級。他們更看重,中國在產業綜合配套上的優勢,而不僅僅是低廉的勞動力,而富士康以後再招人,重點就在於能夠操作這些工業4.0設備的技術員或者工程師了。
鴻海集團積極轉型,郭台銘擘劃「互聯網+」4大重點,以及率先實現「工業4.0」藍圖,規劃內部「富支付」薪酬機制,激勵員工創新轉型。郭台銘指出,鴻海集團強調的工作、教育、娛樂、家庭社交、安全、健康醫療、財產交易採購、環保交通等8大生活,就是鴻海集團的「互聯網+」,未來鴻海集團所有的生產資訊都將傳上雲端。
展望「工業4.0」時代轉型之路,郭台銘認為,富士康集團是中國最有希望率先實現工業4.0的企業,集團加強創新努力轉型,要把「e貿-技-工-工」的第4個「工」字,用自動化智慧設備取代。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新聞具有指標象徵性意義,富士康曾是中國大陸雇用最多勞工的外商,但中國人口紅利不再,現在也積極走向自動化,台商好像只有富士康跟上這個潮流。
第二、台灣企業很少人抓住這個重點,未能適時轉型,只能等著被淘汰。
第三、大陸全力推動「互聯網+」以及「中國製造2025」,這是「紅色供應鏈」全面超越台灣的開始。
第四、「智慧」是關鍵字,未來是知識經濟時代,工人不再是一般勞工,而是知識工作者,必須懂得如何駕馭機器,而非被機器所奴役。
宸鴻/ 生技
觸控面板大廠F-TPK宸鴻董事長江朝瑞進軍生技產業,日前以個人名義投資創櫃版農業生技廠易宏1.52億元,成為易宏最大股東。
易宏由兩岸辦公家具大廠震旦行前財務主管、太陽能電池大廠昱晶創始團隊等具電子業背景的人士籌組,於2010年成立,以牛樟芝相關產品研發為主要業務,江朝瑞入股後,將扮演易宏擴大中國市場布局,以及前往福建成立養生村的重要推手。
易宏董事長蘇睿騏證實,江朝瑞日前以每股38元,認購易宏現金增資新股4,000張,共斥資約1.52億元,取得易宏約22%股權,躍居公司最大單一股東。易宏股東團隊堅強,除了江朝瑞之外,還包括行政院開發基金等。
蘇睿騏表示,易宏專注於牛樟樹育苗、造林及牛樟芝的原料培育,目前在台灣約60甲土地種植3萬株牛樟樹,在台北市外雙溪、新北市三峽,苗栗大湖及雲林古坑等地造林,目標三年內在1,000甲土地種植10萬株牛樟樹。
蘇睿騏透露,江朝瑞原本便有服用牛樟芝養生的習慣,在瞭解易宏產品與製程之後,認為頗有發展前景,因此決定入股。
蘇睿騏指出,易宏自行研發牛樟芝關鍵技術,並擁有從上游牛樟栽種至後端產品生產研發的能力,每一項牛樟芝產品都有完整的生產履歷,是全台唯一獲得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的牛樟芝相關業者。
蘇睿騏透露,牛樟因生物特性,全球僅能在台灣生長,可作為保健食品,深獲中國民眾喜愛。易宏目前在台灣主攻陸客來台商機,初期以昇恆昌等免稅店,以及網購等平台為主要通路,目前正規劃在誠品成立實體專櫃,並在中國河南、上海、北京等地籌設實體店面銷售。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許多IT公司都在往生技轉型,這並不是一件壞事,IT高峰期已過。
第二、台灣生技產業必須走出台灣,向中國大陸市場進軍,現在很少企業這麼做。
第三、大陸正在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這是台灣的絕佳機會。
第四、台灣生技公司很容易陷入「小確幸」的思維,因為容易募集資金,而且又可以用小股本在台灣上市,即使沒有獲利。
鴻海收購陸電商
鴻海昨(25)日代子公司公告,取得中國深圳市富迅通貿易公司股權,投資金額為人民幣8,000萬元(約新台幣4億元)。據了解,鴻海此次投資與發展電子商務有關,可能藉此擴展中國二手iPhone買賣業務。
鴻海近期動作頻頻,不僅擴大中國電商布局,日前也參加富邦證券舉辦的「富邦論壇」,是鴻海近十餘年來首次在台灣參與類似的業績說明會,並與法人面對面接觸。
鴻海看好成長快速的電子商務市場,董事長郭台銘在剛出爐的股東會致股東營業報告書更指出,集團持續轉型,實現「工業4.0」智能製造的典範轉移。
為搶攻大數據商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日還將出席參加貴陽大數據博覽會,預估將釋出對機器人、物聯網等樂觀訊息,有助於股東會前行情加溫。
鴻海昨日公告,代子公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取得深圳富迅通貿易有限公司股權,交易總金額人民幣8,000萬元,持股比率100%,為長期投資。
產業人士指出,鴻海此次投資主要與電子商務有關,也可能藉此拓展鴻海在中國的二手iPhone買賣業務。鴻海4月下旬透過集團旗下中國電子商務網站富連網開賣二手iPhone,供不應求,鴻海為此還祭出新規定,以每周三中午12時開賣的方式來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加快投資併購的腳步,特別是新興產業,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說明鴻海有正確的思路。
第二、電子商務的市場主要在中國大陸,所以鴻海併購大陸公司是正確的作法。
第三、但鴻海應未公布這家公司的資料,表面上看來好像只是鴻海旗下的一家投資公司。
第四、台灣企業應該打「世界盃」,像鴻海這樣的公司絕對有條件參加美、日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增資案,而不是參股一些小項目。
英特爾結盟海爾
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上海熱鬧開幕,英特爾、IBM等大廠雲集,主軸是穿戴、物聯網及機器人。英特爾秀聯想跟華碩(2357)產品,搶先Computex一步大秀Windows 10特色,更主打「實體感應」、「無線充電」、「人臉辨識取代密碼」3大新創功能,現場宣布與海爾結盟,下半年率先於北京、上海等城市公共區域打造無線充電生態圈。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用戶經濟體,看好物聯網經濟發展力道,CES大會也首度來亞洲舉辦展覽,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客戶計算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施浩德(Kirk
B Skaugen)以「智慧互聯,精彩體驗」為主題受邀發表演說,看好2018年全球將有1億台4K電視,對高畫質運算需求增加,英特爾也大舉贊助電競賽事,搶吃全球超過12億電競玩家市場。
英特爾是A4WP無線充電聯盟成員,該聯盟採用獨特的磁共振技術,可以讓充電板鑲嵌在桌子等家具裡,並可一次提供2台以上裝置充電。施浩德宣布,該Rezence無線傳輸標準製作的無線充電模組售價僅50美元,2英吋大小,厚度僅5毫米,由於不會發熱,看好未來可以應用在飛機或汽車等交通工具上,除手機跟穿戴,也可以充平板甚至筆電的電力。
英特爾也與中國大型家電集團海爾結盟,海爾推動的U+智慧家庭聯盟是中國前幾大智慧家庭標準聯盟,英特爾攜手海爾投入無線充電技術開發,2015年下半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在咖啡廳、飯店、機場推出無線充電試點,建無線充電生活圈。
看好物聯網應用,英特爾也展示針對穿戴裝置跟物聯網應用開發的Curie及Edison模組,現場並秀出跟服裝設計師合作開發的「蜘蛛衣」,可以偵測主人的心智情緒,當有陌生男人靠近,女模特兒衣服上的蜘蛛爪就會張開做出恫嚇,現場也展示跟Slamtec合作的導覽機器人與無人機應用。
施浩德也在CES ASIA搶先展示Windows 10的裝置應用,主打超薄特色,展出聯想的桌上型一體成型機、華碩的T100、T300 Chi二合一變形平板及聯想YOGA,他表示,看好未來2in1裝置每年都有倍數成長力道,而3DRealSense技術則可手勢操控及人臉辨識取代密碼,展現體感新意。
CES ASIA大會昨宣布今年參展廠商超過200家以上,參訪業者報名狀況比預期踴躍,原預估有1.5萬人,但實際已經達2.5萬人,國際媒體也達2000人,比原預估1500人多,今年約55%參展廠商來自中國,18%來自亞洲,27%業者來自其他以外地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非常懂得「本土化」在大陸的重要性,之前也有和清華紫光結盟。
第二、大陸是全球最大互聯網電子商務市場,物聯網的發展一定也會很快,台灣物聯網的商機在中國大陸,動作要快。
第三、英特爾選擇海爾作為夥伴是非常正確的方向,一來其是中國家電龍頭,和物聯網息息相關,其次它又是中國最創新的公司,願意接受新事物。
第四、台灣企業,特別是電子五哥,一定要趕快跳出代工思維,走向策略結盟,切入中國大陸市場。
QDII2啟動
自從大陸國務院明確表示將擇機開放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後,相關準備工作已接近尾聲。陸媒昨(26)日報導,QDII2試點管理辦法將很快發佈,首批試點城市共有6個,分別為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深圳和溫州,個人境外投資試點門檻為100萬元人民幣(下同)。
大陸逐步開放個人直接對境外投資,將為全球市場帶來新的資金動力,也是大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的一環。
證券時報昨日報導,所謂QDII2,是指在人民幣資本項下不可兌換的條件下,有控制地允許合格的境內個人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制度安排,這較之前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有新的突破。
QDII2和先前的QDII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QDII2個人投資者可直接獲得QDII額度,再自行決定所投資的股票;而QDII個人投資者只能購買銀行和基金等相關理財產品,間接投資海外。
大陸國務院在本月18日批覆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將擇機推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進一步完善「滬港通」試點,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張新日前表示,目前,中國大陸的住戶存款高達54兆元人民幣,居民個人在全球配置資產的願望與需求非常強烈。因此推展個人境外投資業務試點,正是順應這一需求的具體舉措。
報導指稱,QDII2試點啟動的背景,可能與推進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有關。目前,IMF正對人民幣是否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進行審查,這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貨幣能否自由使用。
第一財經報導,按照IMF分類,資本項目包括7大類40個子項,目前大陸完全可兌換或部分可兌換的有35項。不可兌換的僅有5項,其中就包括個人跨境投資。
人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對此表示,要使人民幣成為一種更加可自由使用貨幣,要為個人投資者跨境投資創造管道,包括推展具有試驗性質的QDII2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人民幣國際化腳步不斷加快,現在又開放個人海外投資。
第二、台灣一定要加快人民幣業務的相關發展,現在問題是人民幣資金池缺乏投資產品,沒有回流機制。
第三、金管會其實原先已經開放「陸資大媽」投資台股,不知後來為何又擱置。
第四、A股市場狂漲,大陸投資人不一定會在海外投資,但是對美國房地產有很高的興趣,資產總是要分散的。
第五、資金會往最合適的地方流動,光靠行政命令無法阻擋資金外流,台灣投資環境不佳,所以散戶境外投資流到境外的資金才會高達新台幣六兆。
中信金/ 中信銀行國際
中信金登陸抄捷徑,以116億元併購對岸中信銀行旗下中信銀行國際(中國)全數股權,直接拿下大陸子行,在陸布局至少快3年;對岸中信銀行同步入股中信金並取得3.8%股權,創下陸銀參股國內金控首例。
除此之外,中信金旗下中信銀也將與大陸徽商銀行、國美控股集團及合肥百貨大樓集團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中信銀持股35%,將是首家由兩岸合資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呂蕙蓉昨表示,對岸中信銀行在大陸是有相當規模銀行,透過這樣的策略合作,對中信金在大陸布局有幫助;而對岸中信銀行參股中信金為策略性投資,也在法令對陸資參股5%限制之內。
中信金火力全開,打亞洲杯動作加快,昨三項投資案中最受矚目的,屬取得中信銀行國際(中國)100%股權,這讓旗下中信銀在大陸從只有上海、廣州兩處分行,就地升格為擁有5間分行的子行,據點擴及北京、深圳。
此外,由於中信銀行國際(中國)已擁有衍生性商品業務執照,接下來將申請零售人民幣業務,拓展財富管理、信用卡及消費金融等業務,這些都是台灣中信銀的強項,對中信銀在大陸布局將是如虎添翼。
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舉星展銀在大陸22年,目前也只有10家分行及23家支行為例,併購中信銀行國際(中國)為子行後,將以每年至少1分行、1支行的速度拓點,拉近差距,此舉預估讓大陸布局至少快3年。
中信金登陸之初,原本就希望用子行,但因政策卡關,最後改設分行,導致進度落後在永豐金之後。吳一揆說,與對岸中信銀談了2年才談成,如今能以子行形式在大陸發展,也算圓了當年未完成的夢。
至於大陸中信銀參股台灣中信金,吳一揆表示,對方擁有1230個營業據點與約4500萬名客戶,雙方未來可在銀行、證券等金融業務合作,且大陸中信集團遍布全球的上下游企業及客戶將成為中信金潛在客戶。
中信金規畫6月股東會通過後將遞件金管會及大陸銀監會,希望年底前完成交割;併購後加上中信金既有分行獲利,大陸市場初期每年可貢獻約新台幣10億。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金融業透過併購進入大陸市場是正確的做法,但是沒有太多的好標的可以併購。
第二、藉由這個併購,中信銀馬上取得上海、廣州、北京、深圳等重要據點,非常值得。
第三、中信在大陸有了子行,不再只是分行,業務跨出一大步。
第四、台灣金融業併購腳步這兩年加快,非常可喜。台灣銀行資本過剩問題非常嚴重,海外併購是好方向,可以快速提高回報。
第五、中信金已成功跨足大陸、日本,接下來應該會轉向東南亞併購。
Charter/ 時代華納
美國第四大有線電視公司Charter通訊26日宣布,敲定以550億美元收購規模排名業界次大的時代華納有線公司(TWC),此舉將重劃美國有線電視及網路服務市場版圖。
全美有線電視與寬頻業者訂戶數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按這樁現金加股票的收購交易,Charter將支付每股195.71美元的價碼,比TWC 22日(上周五)收盤股價溢價14%,其中100美元以現金支付,其餘以Charter股票換購。若含承接債務,則交易總值達787億美元。
此外,Charter另將收購小型同業Bright House Networks,一起併入Charter與TWC合併後的新公司,組成合計擁有2,300萬個客戶的有線電視巨人,與客戶數達2,700萬的全美有線電視與寬頻市場龍頭康凱斯特(Comcast)競爭。
這是Charter第二度向TWC求親,去年的聯姻提案遭拒絕後,康凱斯特隨即開出452億美元聘金計劃迎娶TWC,但在面臨主管當局阻撓的壓力下於今年4月宣告放棄,終於讓Charter的提案敗部復活。
對Charter第二大股東、有線電視巨擘馬龍(John Malone)而言,這項交易也終於讓他抱回追逐兩年的戰利品。
馬龍旗下的自由媒體寬頻公司(Liberty Broadband)參與出資。
Charter訂戶遍布全美逾25個州,馬龍看準與TWC結合壯大規模有助於因應市場變化。
隨著傳統付費電視的需求下滑,客戶「減線」(cord-cutting)壓力日增,加上來自Netflix、亞馬遜(Amazon)、蘋果等串流視訊對手的競爭加劇,有線電視業正興起整併熱潮。
分析師指出,550億美元的收購價碼,應該會讓另一競標TWC的法國電信集團Altice知難而退,但是Charter與TWC合併案仍然將會受華府當局嚴格檢視,倘若遭當局以反托辣斯顧慮為由封殺,Charter須付TWC一筆約20億美元的分手費。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有公平交易反壟斷的遊戲規則,所以第四大有線電視公司Charter得以成功併購時代華納,但龍頭康斯特(Comcast)併購時代華納卻失敗。
第二、網路巨人紛紛加入有線電視的收購戰,說明「數位融合」的潮流。
第三、全球媒體行業正在快速整合,台灣過去因為反旺中,阻止了中嘉網路的交易,非常不值得,未來必定會嘗到苦果,需要趁機趕快修法,否則台灣數位融合落後就如同4G落後其它國家一樣。
第四、台灣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反全球化、反整合,和大趨勢背道而馳。
第五、網路的興起,「剪線」的壓力,逼迫有線電視業者不得不整合起來,美國也是如此,台灣也遲早會走上這條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