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日月光, 國票金 三信商銀, 頂新101 黑石, 華誼 平安銀行, 理財APP 阿里巴巴, 騰訊 壽險, 陸資來台投資, 阿里 新加坡, 併購基金

2015.08.24創會理事長的話

日月光
半導體產業進入大整併潮,全球封測龍頭廠日月光掌握台股重挫良機,於昨(21)日宣布擬以352億元、約當每股45元,自本月24日起於公開市場上收購競爭對手矽品(全球封測三哥)約525%的股權。以矽品昨日收盤價33.5元計算,溢價幅度高達34%。

受此消息激勵,矽品ADR早盤即大漲25%,來到6.57美元。日月光ADR早盤小漲2.6%,達4.86美元。

矽品對日月光突如其來的公開收購動作,在晚間11點公告對此事先不知情,會在收到公開收購說明書後,7日內正式回應。公司已找來律師解讀這場敵意收購案,會最短時間內召開董事會決議如何因應。至於矽品後續是否會有反制的動作?現在講都還太早,將在最快時間說明因應之道。

日月光董事會昨日早上決議,將出手以溢價34%在公開市場上展開收購矽品股權事宜,而且一口氣將收購矽品在外至少5%的股權。就目前矽品董監事持股約4.8%、台股大盤氣弱投資信心不足等條件來看,日月光這次的突擊入主動作,將讓矽品的董事會難以招架。

日月光財務長暨發言人董宏思昨日表示,這絕對不是敵意併購,是拿出誠意提出合作邀約。他強調,會有此決定,是因為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正面對全球競爭加劇及新興勢力崛起,在半導體產業加速整併趨勢日益明顯,日月光認為台灣同業間應積極尋求合作之機會整合資源,以維護並進一步提升台灣封測業之競爭優勢。

以目前日月光、矽品的產業位子來看,董宏思表示,雖然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及競爭力,但仍顯單薄,因此盼能透過財務投資的方式開啟雙方合作的第一步,未來與矽品雙方可以達成進一步的合作機會,並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在客戶、技術、產品方面尋找更好的機會,而日月光也願意在充分考量到彼此員工及股東權益的基礎上,與矽品的經營團隊討論雙方合作的具體細節。

董宏思說明,進行公開收購,並不會介入經營,日月光也不會進入矽品的董事會,基於矽品目前良好的經營績效,就財務投資而言也將可以為日月光帶來良好的投資收益。

由於矽品在台股掛牌之外,也在美國發行ADR,因此日月光的收購動作也將橫跨台、美兩地。因此預計於台灣時間2015824日上午900分起至2015922日下午330分止於台灣市場進行收購、而美國公開收購的時間將自2015824日上午1201分紐約時間起至2015922日中午1200分紐約時間止。

日月光表示,依法於公開收購期間內,如參與台灣公開收購應賣的普通股已達最低收購數量155,818,056股時(即相當於矽品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之5%),本次台灣公開收購條件即告成就。

另外,預定之最高收購數量為矽品的普通股779,000,000股,約當於矽品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之25%。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併購案,對於日月光而言,進可攻(併購矽品),退可守(財務投資),非常有新意。

第二、日月光是台灣最有財務創新能力的公司,六、七年前曾計畫將公司私有化,但被當時金管會否決。

第三、全世界股市崩盤,許多公司的投資價值浮現。

第四、對日月光來說,投資不熟悉的金融產品,賺個幾%利潤,虧了匯差,還不如押寶投資他們最熟悉的本業。

第五、但買自家庫藏股又不如投資第二大競爭對手的股票,雖然付了很高的溢價,但市場應該會給予這樣的「準產業整合」高度肯定。

第六、金管會開放「公開收購」是一大關鍵,也為「敵意收購」開啟了一扇門,先前已有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失敗的案例。

第七、保密功夫做得很好,之前沒有走漏消息,日月光去年因為環保汙水事件之後,重創企業形象,相信異常謹慎。

第八、日月光法律上沒有問題,因為完全未和矽品接觸,所以就算日後有任何合作,也沒有事先批露和內線交易的問題。

第九、日月光甚至已經公開表示,不會介入經營,也不會進入矽品的董事會。

第十、換言之,將來如果收購只可能「合意收購」,也就是矽品覺得和日月光合作是正確的方向,自己主動提策略聯盟深度合作的可能性。

第十一、台灣許多上市公司手上現金過多,沒有好好利用,日月光建立了一個新的典範,光明正大的投資你的競爭對手,當作財務性投資,但口袋一定要夠深。

第十二、中國大陸以國家的力量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今年稍早攜手大陸封測廠江蘇長電併購全球第四大封測廠新加坡星科金朋,相信給了日月光一定程度的啟發和壓力。

第十三、台灣半導體產業一定要趕快整合,台積電與其在中國大陸自建12吋晶圓廠,還不如學習日月光,以公開收購投資聯電25%的股權,相信整個市場都會跟著動起來。

第十四、全球股市完美風暴來臨,併購是台灣企業最重要的功課,時間就是現在,將來make or break,就看業者的心態。

國票金/ 三信商銀
今年金融市場公開收購第一案、國票金控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權,昨天宣告失敗。三信商銀昨晚強調,三信商銀要永續經營、走自己的路,不接受敵意併購。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表示,雖然公開收購首案沒成功,但公開收購是一個很好的機制,很快會有第2案出現。

國票金控自6月分宣布,要公開收購三信商銀後,三信商銀始終反對到底,並在7月初開了一場誓師大會,凝聚股東、員工向心力。

三信商銀總經理張金庭昨晚表示,根據國票金控公告,部分三信商銀股東登記要賣給國票金的股權,只占16.6%左右,這代表三信商銀成功凝聚內部向心力,未來將更確切「走自己的路」,不接受任何公開收購或併購。

張金庭表示,一些大型金控喊著要去打亞洲杯,但像三信商銀這樣規模的中小型銀行,應該留在台灣好好經營本地客戶;他說,三信商銀地區經營扎根深,各項財務指標健全,且大股東掌握持股70%,一向以服務客戶、照顧員工為己任。

張金庭表示,三信商銀不歡迎這次公開收購,但也打出漂亮一仗,未來只要獲利增加,一定回饋客戶並大幅加碼員工紅利。

三信商銀大股東為董事長廖松岳代表的廖氏家族,雖掌握半數以上持股,但因為另一大股東、「和築投資」倒向國票金,與國票金簽署應賣協議書傾向賣股,一度讓三信商銀非常緊張。

曾銘宗昨晚也說,公開收購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就算首案失敗也沒有關係;他表示,公開收購就是因為公開相當透明,尤其有可能提高收購價格,對小股東較有保障,是個很好的措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公開市場收購行為,沒有任何爭議。

第二、台灣一定要多多鼓勵這種類型收購,不要隨便冠上惡意併購帽子。

第三、台灣中小銀行太多,需要進一步整合,三信雖然保住經營權,但前途未卜。

第四、台灣中小銀行不掌握整併契機,未來肯定會吃苦頭,現在連兆豐和第一金都無法順利增資。

頂新101/ 黑石
國際私募股權基金看中台北101大樓,有意收購頂新集團手中持股,並展開D.D.(實地查核),市場盛傳買家為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交易案能否在台北金融大樓公司今年底改選董監事前完成,備受市場關注。

金融界人士指出,以IOI先前出價每股45元,及國泰金集團實際售價每股27.9元計算,黑石承接頂新37.17%持股,交易金額介於150億到250億元。據了解,這家私募股權基金最近有意到台北101D.D.,透過管道探詢官方態度,財政部表示尊重公司治理。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16)日表示,做D.D.屬於公司治理層級;頂新持股若要賣外資,依規定由經濟部投審會審查,跟財政部無關。

張盛和說,是有聽說有外資想買頂新手中持股,至於是否是外傳的黑石集團,財政部並不清楚。

在美國上市的黑石集團在全球有不少地產投資,今年4月才以13億美元收購芝加哥的地標威利斯大廈(Willis Tower),市場人士表示,目前泛公股在101持股已過半,穩坐經營大權,黑石若能買下頂新持股,應更有助101國際化。

頂新目前在101的持股有37.17%,去年底在黑心油事件後,原本要以每股45元賣給馬來西亞IOI集團,引發社會關注。在投審會函洽財政部意見後,財政部以資本弱化、公共利益等五大理由,表達反對立場,最後交易無法成行。

財政部隨後重啟收購101股權行動,國泰金集團以每股27.9元,將手中7.73%持股賣給六家公股事業,讓泛公股持股增至52%,穩住經營權。在泛公股拿下過半股權後,有意投資101的國際私募股權基金也陸續透過管道,向投審會、財政部等單位探詢這次過關的可能性。

市場人士表示,泛公股在101已握有過半股權,即使頂新持股賣給外資,公股還是可以拿下過半董事席次,加上為避免不利外資來台投資感觀,這次頂新脫手的可能性相對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財務部上次強行插手101,甚至買回國泰金持股讓其「公有化」,非常不應該,台灣自由化為此倒退20年。

第二、黑石的房地產基金相當有名,是少數以房地產為主的基金。

第三、政府應進一步開放PE投資台灣,包括房地產PE基金。

第四、台灣保險公司大舉投資許多外國PE,現在是應讓其回饋投資台灣的時候了。

華誼/ 平安銀行
大陸大型娛樂集團華誼兄弟與平安銀行再度攜手深化合作。華誼兄弟昨日宣布啟動與平安銀行的戰略合作,資金高達300億元人民幣(下同)。根據雙方協定,平安銀行將整合集團資源,全面支持華誼兄弟在影視娛樂、網路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3大業務的發展。

證券日報報導,平安銀行稱,將整合平安集團保險、銀行、投資全牌照金融體系資源,從「商行+投行、融資+融智、引資+引流」3個層面出發,全面支持華誼兄弟的業務發展。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表示,該行跳出「銀行辦銀行」的經營理念,透過創新想法,從更高層面進行設計與重構,積極佈局文旅產業。本月9日,平安銀行才宣布華誼兄弟成為首個加盟旗下「平安文旅薈」資源整合平台的綜合娛樂集團,雙方將共同探索打造「旅遊、休閒、體驗、消費」的新合作模式。

邵平表示,華誼兄弟與平安銀行的合作不僅可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用客戶,更能加速商業生態培育。展望雙方合作前景,邵平表示特別看好華誼兄弟實景娛樂(利用影視拍攝實景場地組織文化娛樂活動)業務,他認為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升級,結合地方人文歷史特色和熱門影視內容的文化旅遊將成為潛力巨大的藍海。而華誼兄弟憑藉豐富的娛樂資產和專業團隊,無疑將成為實景娛樂這一業態的領軍者。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表示,平安銀行作為國內領先的綜合性金融集團,不僅可為華誼兄弟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援,還能實現全面共用共贏。他認為,華誼兄弟與平安銀行的戰略合作將成為娛樂和金融跨界深度融合的範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金融業的異業結盟越來越靈活,合作有想像力。

第二、阿里巴巴曾經將互聯網金融和電影製作相結合。

第三、平安是大陸最有實力的保險金融集團,看來他們會以全方位的業務合作方式,跨入各個不同的新行業領域。

第四、台灣未來「金融創新」一定要和「商業創新」相結合。

理財APP/ 阿里巴巴
繼週末騰訊推出「微眾銀行」理財APP後,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昨(18)日透過旗下的螞蟻金服宣佈推出「螞蟻聚寶」理財APP,除將理財功能由原先的「支付寶」切割出來,更強化多元理財配置功能。外界認為阿里巴巴此舉「針對性濃厚」,也意味兩家電商巨頭的競爭再掀戰火。

新浪財經報導,螞蟻金服表示這款「螞蟻聚寶」理財平台,是繼支付寶之後首度公佈的全新APP。該平台讓用戶可自行選擇各種理財產品,組成符合自身需求的資產配置,並向用戶提供包括A股、港股、美股在內的精選資訊。

螞蟻金服指出,用戶只需透過一個帳號,就可購買餘額寶、招財寶和基金等3個類型的理財產品。其中,餘額寶主要針對活期理財需求、招財寶則適合定期理財,目前已和超過100家金融機構合作。

螞蟻金服並稱,在中港基金互認政策背景下,「螞蟻聚寶」未來有望接入香港基金公司,屆時基金品種將延伸至香港、美國及其他亞太區金融市場,前景看好。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使用手機支付寶的用戶已超過3億人,最新版本更加入社交及商戶購物等新功能,令支付寶的功能更繁多。本次新推的「螞蟻聚寶」,將金融及理財服務從支付寶獨立出來。而支付寶未來則會集中發展社交朋友之間的轉帳、線上至線下(O2O)商家與用戶交易及支付服務等。

報導稱,騰訊網路銀行微眾銀行15日推出的首款APP,由於網路銀行營運初期的金融業務有諸多限制,因此服務仍以轉帳和理財服務為主,和「螞蟻聚寶」與「支付寶」的功能諸多重疊。
對於和騰訊間的競爭,螞蟻金服昨天僅稱「各做各的」未多做回應。不過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總裁袁雷鳴稱,「螞蟻聚寶」推廣期內,不僅祭出購買基金產品無須申購費。同時,基金贖回時,可以實現「T+1」到帳,這相對於行業平均「T+3」以上的到帳時間大幅縮短,可望提升市場吸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正進入互聯網金融的新時代,現在互聯網所做的只有未來可以做到的十分之一。

第二、像「餘額寶」目前的功能只是投資共同基金,而且是最簡單的貨幣市場基金而已。

第三、「第三方支付」也只有支付功能,雖然很便利,但並未和「智慧」結合在一起。

第四、「螞蟻聚寶」理財平台是稍微的進階版,請用戶可以選擇各種理財產品,組合自身的財產配置。

第五、未來的趨勢是走向「智慧理財」,可以提供給客戶更多更好具有附加價值的建議。

第六、就長期而言,低階財富管理理財專員的腳色有可能被取代,未來甚至會出現「機器人理財專員」。

第七、全球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多互聯網的衝擊,這個行業受到互聯網的影響比其它行業都大,台灣金融業從業人員過剩,需要及早向fintech轉型。

騰訊/ 壽險
2年前與阿里巴巴、平安保險成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之後,騰訊再次進軍保險業,但不同於眾安在線以產險為主,騰訊此次新設立的險企為壽險公司,騰訊持股15%,並列第1大股東。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騰訊擬聯合設立的保險公司,已在7月底向保監會遞交申請材料,註冊地為山東省濟南市,註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下同)。

對於這家新保險公司選擇山東濟南的原因,一位壽險圈人士表示,其一是並列第一的其他股東可能是山東企業,二是與山東金改不無關係。

此次並非騰訊首次進軍保險業。2013929日,「三馬」(阿里巴巴馬雲、騰訊馬化騰、中國平安馬明哲)聯合發起設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獲批開業,阿里占股19.9%,騰訊和平安各為15%。

報導引述一位大型險企人士指出,騰訊在涉足產險市場後,繼續涉足壽險市場,並非貿進行為,而是具有戰略性的思考。首先,壽險市場格局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大量用戶的需求並未充分釋放;其次,一旦新生力量獲得增長,資本市場對參與者的回報會相當可觀。

此外,騰訊本身擁有較大的用戶資源,以QQ、微信等作為入口,可以進行區域定位,進行大數據分析,有助於保險產品銷售以及評估精算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騰訊跨足壽險業,這又是一個「互聯網+金融」的例子,也說明大陸在這方面的快速發展,遠遠超過其它國家。

第二、騰訊先前已跨足「產險」,但這次是進入「壽險」,大陸所有大型民營企業最想投資的行業就是保險業,都是跟巴菲特學習。

第三、我們同意壽險市場格局具有較高的可塑性,而且大量用戶需求並未充分釋放。

第四、大數據分析對於保險業產品銷售和趨勢掌握,會有關鍵性影響。

第五、另外一個切入點是和個人理財需求相結合,這是現在很多金控在做的事情,只是尚未和互聯網商業模式連結在一起。

第六、山東省長之前是中國證監會主席,正在積極打造山東成為中國大陸北方理財中心,山東人均收入高居全國前幾名,騰訊選擇以山東作為壽險市場的起點,不是沒有道理。

陸資來台投資
經濟部投審會昨(20)日公布投資數據,陸資來台投資方面,前七月核准78件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略增2.6%,但投資金額7,295萬美元,大減57.9%

投審會表示,因為去年4月核准英屬維京群島商七彩虹集團有限公司以4,399萬美元投資億城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及英屬維京群島商悅達紡織控股有限公司以1,778萬美元投資南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較大投資案件,比較基期較高所致。

資料顯示,7月陸資來台投資額,在連四個月下滑後,止跌回升,達2,658萬美元,年成長85%,今年以來最高點;7月台資對大陸投資額,年成長113%,為今年來首度三位數成長。數據跡象顯示,兩岸投資在下半年逐漸升溫。

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今年下半年投資比上半年熱絡,行業類別上來看,以金融、批發零售占大宗。今年第1季投資跌幅較大,第2季慢慢回溫,第3季表現有望優於前兩季。

張銘斌說,光是7月單月的投資額就相當於第2季總額,下半年投資熱度會更好。投審會官員指出,若未來核准通過中信金與大陸中信集團互相參股案等大型投資案,今年陸資來台金額可望超過去年,但目前該投資案尚未遞件。

2009630日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以來,累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697件,核准投資金額12.72億美元。

對外投資方面,投審會表示,由於金管會鼓勵金融業者打亞洲盃,加上台積電看貶新台幣,第二度向投審會申請匯出20億美元,前7月對外投資金額衝上832,595萬餘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47.02%

僑外投資方面,前7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2,068件,年增4.50%;投資額23.1億美元,年減6.44%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前七個月陸資投資案減少將近60%,說明陸資對台灣已經徹底絕望。

第二、中信金與大陸中金集團互相參股案是個案,雖然可能墊高整體陸資來台投資金額,但整體來說投資活動金額和件數都大幅下降。

第三、台灣目前普遍存在「反中」、「防中」、「仇中」氛圍,陸資風險太大,更何況明年總統改選。

第四、最根本的問題是台灣競爭力大幅下滑,現在值得陸資投資的產業除少數戰略新興產業外已經不多。

阿里/ 新加坡
中國最大電子商務業阿里巴巴,稍早宣布將在新加坡與建一座資料中心,這將是阿里巴巴在全球的第7座,同時,阿里巴巴雲端運算業務的國際總部,也將設在新加坡。

晨哨網報導,與美國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一樣,阿里巴巴也將雲端運算當做策略性新興業務。阿里巴巴近日宣布,將在新加坡建資料中心,且有可能在9月啟用。

據了解,新加坡是阿里巴巴在全球的第7座資料中心,同時也是繼美國矽谷後,海外的第2座資料中心。

目前,阿里巴巴已在北京、杭州、青島、香港、深圳和美國矽谷6個地區設立資料中心。繼新加坡中心後,阿里巴巴將各在香港及美國設立第2個資料中心,未來並計畫在日本、中東、印度、歐洲等地也會設置,構建一個全球性的資料中心網路,服務各國的企業客戶。

至於新加坡將作為雲端運算業務的國際總部,成為阿里巴巴開拓亞太地區雲端運算市場的「跳板」。

在之此前,阿里巴巴已經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用於雲端運算業務的市場開拓。阿里巴巴相關高管甚至表示,要在數年之內,將超越目前在雲端運算領域第1名的亞馬遜。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在台灣興建資料中心,阿里卻將資料中心和雲端運算總部設在新加坡。

第二、台灣在各個條件應該都不輸新加坡,問題在於市場整體仇中氛圍,馬雲今年年初來台示好,但被澆了一頭冷水。

第三、Google因為已經撤出中國大陸,所以當然不會將資料中心設在大陸。

第四、台灣如果不把中國大陸當作敵人,相信阿里巴巴、騰訊、獵豹這些公司都願意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

第五、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主管機關會認為將來關鍵個資會流失到中國大陸,動輒扣上"資安"的大帽子,所以只能眼睜睜看這些商機流失到新加坡。

併購基金
為搶救景氣、協助產業轉型,國發會昨(20)日由國發基金匡列出200億元作為併購投資基金,9月上路受理申請,為期3年,估最快明年6月資金可正式進場。國發會副主委林桓表示,計畫期限與金額將視情況延長。

業者會中樂觀表示,有國發基金「點火」,將可促成激盪出3,000億至4,000億元的投資規模。國發會預估13年可望出現產業併購潮。

國發會昨舉辦座談向併購、私募及創投業者說明「併購投資基金作業要點」,國發會副主委林桓預估,行政作業將於9月完成,年底前業者將陸續提出申請,最快明年6月資金正式投入、運作。

根據國發會公布的要點,併購基金對民間投資基金,每案投資最高3成,若規模過大,原則上最多給5,000萬美元(約台幣16億元)。申請前,必須至少募集到兩成資金。申請通過後,業者投資國內企業的金額「不能低於併購基金的投資額度」;1年內連同政府併購基金的金額,業者至少需募到75%預定金額,國發會才會正式撥款。

併購與私募協會理事長黃日燦坦言,現在政府難為,有些事情跑的慢、做得少都與客觀環境有關,但很高興見到併購基金即將落實,「200億元不算多,但結合國發基金與創投的力量,可達到上千億元,若再加上產業力量,將能激盪出3,000億至4,000億元規模。」

對於產業限制,國發會說,併購並非每天發生,也需分散風險,因此類似的基金很少會指定挹注特定產業。林桓也以面板業舉例,因為所需金額過大,國發基金現有3,500億元,每年流動現金介於50億至70億元,就算全投入也只能投資一、兩家公司,不符促進產業轉型的「點火」目的。

會中有業者問及,若併購後的存續公司能否由陸資占較大股權比例,另,公司合併後是否可赴上海A股掛牌?林桓強調,重點是能否透過槓桿幫助台灣產業轉型、調整體質,至於要藉哪個市場實現獲利實現,其方法、手段只要合乎台灣法律即可。

林桓另外透露,國發會9月將推出「社會發展基金」,規模初步有10億元,國發會將要求獲得投資的民間基金,須依一定比例投資於「有助社會發展」的企業,「賺錢且內含公益目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歡迎國發會在這個經濟關鍵時刻成立併購基金,有一定意義,對業者來說是及時雨。

第二、想要寄望國內創投業者能扮演甚麼功能或角色恐怕不切實際。台灣的創投連新創企業都不願意投資,更不可能投資併購類型的案子。

第三、國發會必須了解併購和創投這兩種專業是截然不同的,併購專業主要是來自投資銀行和財務顧問公司,會計師和律師也有扮演一定程度角色。

第四、國發會抓住了重點,也就是能否透過槓桿帶動台灣產業轉型升級、調整體質,台灣企業急需透過併購在短期內取得更好的技術、管理、人才和品牌。

第五、台灣企業併購海外公司比整合國內公司要更有意義的多。


第六、我很懷疑併購後的存續公司能夠由陸資占較大股權比例,其實市場上有很多好案子,但基金只投資佔小股並無法有效協助台灣產業轉型,充其量只是賺資本利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