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內需救不了台灣...給蔡英文的一句話:越愛台灣、越該走出去



「我們有興趣投資的領域和高端製造有關,或者稱為智慧製造,包括機器人、物聯網和大數據。」

在北京一家五星酒店內,一位投資基金負責人向我說明他們未來投資的重點,我禮貌地點頭微笑,但心裡的感覺是震驚、焦慮與嘆息,我開始沒有辦法注意聽他說話,心思飄到其他地方。

過去一個月,這已是第三家大陸金融機構對我表示類似的看法,機器人、高端製造、smart manufacturing,都是同一回事,這已經變成一個投資新主旋律。

問題是有那麼多案子可以投嗎?這不重要,在中國大陸,只要國家想發展、有政策,民間有的是資金和意願,遲早會有人往這個方向創業,如果國內的案子不夠,去海外併購就行了。

我不禁想像一個機器人充斥的社會,遍布工廠和家庭,一個明日的世界,一個智慧的國度,這是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嗎?

為什麼焦慮?因為我看不到台灣的布局在哪裡。郭台銘或許已跨進了這個領域,但民間沒有人把機器人當一回事,不在投資雷達銀幕上。

今天當台灣還在搞家庭式工廠,一個小車間搭配一台車床,深圳已開始「騰籠換鳥」,不再歡迎鴻海這種勞力密集的投資,轉型為創新創客基地。

不同時期會流行不同主題(theme),吹不同的風。以台灣為例,四、五年前流行消費,像王品這樣的公司大行其道,三年前文創開始興起,這兩年焦點轉到生技。

中國大陸的投資方向和國家政策息息相關,十二五期間中央有明訂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車、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產業和高端裝備製造。這是經過周密討論和規畫所訂出來的,而大陸這幾年產業發展也的確圍繞著這些方向。

台灣號稱也有六大新興產業,和大陸類似,其實這是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們在綠能領域基本上交了白卷,只有沾上邊;信息產業還停留在昨日階段,並非新一代的移動智慧互聯網;高端裝備如航太和高鐵則是台灣所不具備的。

更大的危機是,大陸現在已開始十三五戰略產業規畫,包括「互聯網+」、機器人、人工智慧、無人駕駛車聯網、無人機和大數據等。智慧製造其實就是「互聯網+製造」,整合了機器人、雲端運算和大數據。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影響很大,所謂的「紅色供應鏈」現在超越台灣還只是「量」,未來結合機器人和工業4.0會形成「質」的領先,配合3D列印可走上少量多樣、快速客製化的新模式。

對於台灣而言,其它領域輸給中國大陸無可厚非,但 「互聯網+製造」特別不應該。我們不是有全球一流的資通訊產業嗎?曾經大陸一大半電子代工廠都是台灣人的,中部精密機械產業也是世界首屈一指。

製造弱就影響出口,經濟最重要的成長引擎失去動能,難怪政府連GDP成長保一都有困難,台灣價值超級低落。

進一步分析,「台灣製造」的核心問題是太硬體導向。今天價值的創造來自軟體、應用以及整合,台灣硬體90分,但其它只有10分,所以整體還是不及格。

關鍵在於整合,不只是製造。有了整合才有系統,但系統要透過智慧,才有靈魂。台灣是系統整合失敗的典型,我們具備所有成功所需的元素,但就是沒有辦法發揮綜效。

這學期我在台大開了一門課,探討「互聯網金融」。像馬雲一樣,我並不是互聯網專家,憑什麼來講授這個題目?因為我了解金融,看得見互聯網對傳統金融的衝擊,可以對「跨界整合」提出一些看法,這門課也是我個人轉型的一個嘗試。

周末買了蔡英文的新書《英派》,裡面有提到她的經濟政策,三大重點產業是未來、新能源和生活,一再強調在內需市場裡找藍海的可行性。

什麼是未來產業?講得很模糊,蔡主席有提到「物聯網」和「智慧化」,其實就是中國大陸所稱的「互聯網+」。台灣已經有一些中小企業老闆開始做這方面的嘗試,但要賺錢很難,牽涉到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

至於綠能產業,我衷心地希望能夠成功,也認為這是台灣未來一定要發展的方向,但挑戰極大,問題在哪裡?

主要因為市場不在台灣,目前業者都只是產品製造商,但最終系統整合市場卻在海外,本地因為環保及土地問題很難建造新能源電站。

換言之,台灣目前發展綠能的生態系統還不成熟。生技產業為何能後來居上?因為有人才、技術、政策、資金以及一個不大但很全面的醫療照護市場。

同理,文化創意產業,也因為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有深厚的底蘊,構成基礎和環境,故在短時間內能夠形成氣候。

台灣如果想發展我們不具備先天優勢的產業,一定要有開闊的心胸和寬廣的視野,不能劃地自限,越愛台灣就越應走出去並且引進來。

上周,四位政大國際MBA的學生拿到美國社企大賽「霍特獎」首獎,得到一百萬美元獎金,將投入創建薩爾瓦多首間學齡前教育中心,助貧童翻轉教育。

「社會創新」是台灣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領域,證明我們不只可以解決台灣問題,還可以複製輸出,解決世界問題。

台灣是我們的家,但全世界都是我們的市場。


To love Taiwan is to embrace the world.

日月光 矽品, 鴻海 夏普, 福建蓋核電廠, 陸資收購光頡, 中嘉 中資

2015.09.28創會理事長的話

日月光 矽品, 鴻海 夏普, 福建蓋核電廠, 陸資收購光頡, 中嘉 中資

日月光/ 矽品
日月光昨(22)日公布公開收購矽品股權結果,矽品股東參與應賣股權逾11.47億股,占總數36.83%,遠超過日月光原收購上限7.79億股(25%股權),收購案順利達陣。在矽品與鴻海換股結盟後,未來矽品公司派加上鴻海與日月光將形兩方勢力抗衡之局。

日月光預定,9月底給付收購股權股款,只花38天就完成國內半導體業最大宗、金額高達352億元的股權收購案。因參與應賣超過原設定的比率,日月光將按比率收購,矽品應賣股東持股每1,000股可賣給日月光678股,其餘322股退回其戶頭。

從參與應賣的總股權占矽品36.83%來看,外資及壽險法人機構,對日月光提出要藉收購矽品股權,建立雙方的合作基礎與機會,投下贊成票,樂見全球封測一哥與三哥整併,提升台灣封測業競爭優勢,以因應全球競爭加劇及新興勢力崛起。

多數外資選擇賣股是認為,矽品後來結盟鴻海,稀釋股權,損及股東利益,是讓他們選擇賣股的最大關鍵。

法人提醒,雖然日月光成功完成收購矽品股權,但兩家公司客戶重疊性大,未來客戶恐擔心價格遭壟斷,開始轉單至其他封測廠,衝擊後續營運;此外,也因為業務雷同度高,是否會有裁員等問題,也值得關注。

日月光重申,此次公開收購矽品股權純屬財務性投資,不會介入矽品經營權,並期待與矽品展開合作,也不會干涉或影響矽品全體員工既有的福利及相關權益。

矽品表示,在國際股市動盪、矽品股價偏低的時刻,此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歡迎日月光當矽品股東。

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案原訂今(23)日台股盤前才公布參與應賣結果,但昨天參與應賣普通股於下午330分截止後,日月光與承辦券商凱基證券昨天下午5時完成所有統計,並提前公布。

參與應賣的矽品股東,登記出售給日月光的股權逾11.4億股,占矽品已發行股份達36.83%。日月光表示,感謝支持公開收購的矽品股東,將於930日前按每股45元(每單位ADR225元),支付7.79億股的公開收購對價,給予參與應賣的矽品股東及ADR持有人。

矽品仍視日月光的行動為敵意併購,已經決定1015日舉行股東臨時會,通過矽品與鴻海發行新股換股案,讓鴻海透過現金增資取得矽品21.24%股權,把日月光取得的25%股權,稀釋到20%以下。

我們的看法:

第一、誠如金管會曾主委所言,日月光和矽品水平整合比較有綜效。

第二、外資是日月光是否能和矽品合作的關鍵,預計外資應該會投下反對票,因為稀釋股權,而且對股價不利,綜效不像水平整合那麼明顯。

第三、矽品還計劃在公司章程中制定條款要求股東授權管理層增加發行公司股票至超過50%,為了進一步反制日月光。這是完全不符合公司治理原則的瘋狂作法,任何公司M&A或出售重大資產一定會提到股東會討論,矽品無視股東權益,設計類似"毒藥丸"(poison pill)的條款,金管會應該出面予以制止。

第四、日月光重申部會介入矽品經營權,但期待與矽品展開合作。換言之,日月光不是要完全掌控,而是希望扮演一個積極參與小股東(active investor)的角色。

第五、日月光雖然沒有介入經營,但絕對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結果就看林文伯的智慧,如何平心靜氣坐下來和日月光好好談合作。

第六、如果林文伯不尊重股東權益,引入鴻海來反制日月光,弄得兩敗俱傷,敬酒不吃吃罰酒,那麼日月光將會跳出來變成參與經營,到時候日月光可以理直氣壯,因為是矽品管理層先做了侵害股東權益的事。

第七、中國大陸江蘇長電封測廠併購了新加坡星科金朋以後,躍升為全球第四大封測廠,而且馬上展開垂直整合,和中芯國際和高通展開策略聯盟,說明台灣一定要加速產業整合的腳步,才能面對未來的衝擊,日月光加矽品,絕對1+1大於2

鴻海/ 夏普
不只舊情復燃…還加入新歡傳也有意收購堺工廠38%股權雙管齊下攻占市場

日經新聞引述消息來源報導,鴻海已向夏普提出收購要約,計劃收購夏普面板業務,並力促蘋果一同投資。此外,鴻海也希望買下夏普手中10代面板廠堺工廠(SDP)約38%的股權。鴻海雙管齊下攻占面板市場。

鴻海昨(21)日不評論媒體傳言。外界解讀,鴻海可能成為夏普面板事業分拆的股權承接者,「鴻夏戀」有望復燃,鴻海將與蘋果、夏普共同經營面板業務。

此外,鴻海近期與矽品結盟,透過雙方發行新股方式互相取得對方股權,鴻海更成為矽品增資後最大股東,外傳是由蘋果授意,以扶植第二封測夥伴。

業界認為,若鴻海能與蘋果一起經營夏普面板事業,雙方關係將從「供應商」,搖身一變成為「共同經營企業夥伴」,對日後鴻海與蘋果之間的互動,有正面幫助,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鴻海將可承接更多蘋果產品訂單。

日經新聞報導,鴻海和夏普從今年夏天起就一直在商談,鴻海的提案將使其在夏普分拆出的液晶面板公司中,持有過半股權,夏普的客戶兼投資夥伴—蘋果也將一同投資。鴻海也希望,能取得夏普手中堺工廠約38%的股權,該廠由鴻海與夏普合資成立。

據傳夏普正與競爭對手日本顯示器(JDI)的大股東「日本政府和民間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進行協商。

一些夏普人傾向與INCJ合作,把夏普的技術留在日本,但蘋果可能會支持鴻海的提案,以免日本兩大顯示器公司合併導致供應商選擇變少,更難控制成本。

目前關鍵在於夏普液晶事業的身價。夏普兩大債權銀行今年春天預估的價值約3,000億日圓(約新台幣750億元),但由於夏普主力產品為智慧手機所需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此類面板的價格因為中國大陸面板價格下跌,已經低迷一段時間,如果協商過程拖太久,成交的價碼可能比現在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前曾表示,夏普的問題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鴻海將來在面板領域要走上世界第一,與夏普是雙方技術互補,也可以說鴻海與夏普的合作是「真心對待、真心等待、合作並無停滯」。

「鴻夏戀」遲未修成正果,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直對投資面板情有獨鍾。法人分析,大尺寸面板產業競爭激烈,但中小尺寸面板在iPhone採用下,仍有一定價值,尤其日本在高階中小尺寸面板,一直是領導廠商,使得郭董一直鍾情日本高階面板技術。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很聰明,這次把蘋果拉在一起共同投資,增加自己的信譽,減少上次的不愉快。

第二、鴻海和蘋果從「供應商」關係變成「共同經營企業夥伴」,是正確的方向

第三、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是日本顯示器(JDI)的大股東,所以未來另一種可能是由日本顯示器(JDI)和夏普合併。

第四、現在是策略投資者為王的時代,PE在這個過程中無法扮演任何角色。

福建蓋核電廠
大陸商務部官網昨(21)日公告,中國核工業集團(簡稱「中核集團」)將與美國微軟所投資的泰拉能源公司(Terra Power),簽署第四代核電廠開發及商業化合作協議,將於2017年底在福建霞浦建核電廠。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92124日,商務部將在美國辦四場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其中美國泰拉能源公司將與中核集團,簽署第四代核電廠開發及商業化合作協議。

美國泰拉能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推崇第四代核電技術「行波反應爐」(Traveling Wave Reactor)。

為了推動行波反應爐,由比爾.蓋茨提出、微軟公司資助的「泰拉電廠」計畫已經投入數千萬美元的研發經費,並預計未來還需要投入大約50億美元。

大陸「快堆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表示,行波反應爐屬於「快中子反應爐」的範圍,而快中子反應爐是世界上最新的第四代核電技術。他指出,福建霞浦快中子反應爐核電示範工程項目計劃在2017年底投入建設,該快中子反應爐技術是大陸自主研發。

徐銤表示,與其他核反應爐不同,快中子反應爐可以直接利用現在被廢棄的鈾同位素,甚至只經過簡單轉化的核電站廢棄燃料,對深度焚燒而產生巨大能量,將沉重廢物負擔轉換為高額經濟效益;另一大優勢是無須換料,透過提高運行安全性而降低核擴散風險。

他認為,與其他反應爐相比,快中子反應爐具有可將天然鈾資源利用率從目前的約1%提高至60%、可以實現放射性廢物的最小化共兩大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霞浦快中子反應爐核電示範工程項目功率為60萬千瓦,目前正在進行相關招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對核電越來越積極,這是往替代能源發展的重大戰略。

第二、有趣的是合作方是微軟所投資的泰拉能源。

第三、地點選擇在福建也耐人尋味,不知是否和福建自貿區有關,否則是很奇怪的選擇。

第四、兩岸能源未來勢必走上合作之路,台灣應把大陸視為夥伴,不是敵人。

陸資收購光頡
上櫃被動元件晶片電阻廠光頡昨(22)日公告,已接獲大陸深圳上市公司廣東風華高新科技(風華高科)公開收購邀請,擬以每股29.8元、溢價25.7%收購最高40%股權,收購規模近14億元。光頡持股約17%的大股東光磊已率先表態參與應賣。

由於風華具有大陸國企色彩,經濟部工業局表示,此案必須比照三安入股璨圓案,召開專案會議審查。若風華高科順利完成收購,將是陸廠首宗公開收購台灣被動元件廠案例。

風華高科為中國最大被動元件廠,近年獲得官方資金積極擴充被動元件產能,本身已有厚膜電阻、電容、電感等產品線,今年積極擴增晶片電阻產能,由去年的100億顆擴至200億顆,但因為產品偏向較低階的厚膜電阻,入主光頡後,將可取得高階的薄膜電阻技術和產能,並切入歐洲和美國市場。業界認為,一旦完成整合,未來將是國巨集團勁敵。

光頡為利基型晶片電阻廠,昨日公告接獲風華高科的公開收購邀請,擬以每股29.8元收購35%40%股權;以光頡昨天收盤價23.7元計算,溢價幅度約25.7%

一旦風華高科完成收購,將成為光頡第一大股東。但因風華高科本身也有晶片電阻產品,未來若順利收購光頡,將採雙品牌經營,暫時不會介入經營權。

光頡大股東之一的光磊昨日已同步公告已簽署應賣協議;另一大股東泰銘則暫未表態。至於原本有意併購光頡的國巨集團旗下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目前手上還有數千張光頡持股,昨天表態給予祝福。

智寶表示,身為光頡第三大股東,希望這起併購案可以提升台灣被動元件產業的本益比,因此樂觀其成。

被動元件是產品本身不具主動運算功能,僅配合主動元件運作,產品種類繁多,一般以電阻、電容、電感為三大主要產品。由於每一項電子產品都必須搭載被動元件,因此有「電子產品的米飯」之稱。台廠在電阻業具領導地位,全球市占率超過七成,國內主要供應商為龍頭廠國巨,還有華新科、大毅、旺詮等及利基型電阻廠光頡和台達電旗下乾坤。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企不能投資台灣半導體等高科技公司,但是被動元件並沒有限制。

第二、問題是台灣對「紅色供應鏈」有莫大畏懼,有時即使投審會核准陸企投資,後來又會不准。

第三、兩岸科技產業鏈未來將逐漸融合,這是趨勢。

第四、如果陸企不能光明正大的投資台灣,將會改選在海外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企業合作或合資,這對台灣並非是好事,會造成資金和人才出走。

中嘉/中資
中嘉有線系統釋股案引發立委關切,立委羅淑蕾、管碧玲和葉宜津質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把關不嚴,對併購案資金結構及未來影響掌控不足;NCC主委石世豪則表示,目前僅受理審議,九月底前不會進入實質審查。

遠傳電信與美商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MSPE Asia)策略結盟,透過荷蘭商「NHPEA Chrome Holding B.V.」,以不超過新台幣一七一億元債權持有方式,可望拿下台灣最大有線電視系統商中嘉網路經營權,日前已通過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初審,並送入NCC待審。

立委羅淑蕾昨日質疑,NHPEA在台設置分公司,外資持股六成,台資廣欣伍公司持股四成,以發行公司債方式併購中嘉,意即僅從國外匯款卅三億,即可購買七百億資金的中嘉,更可逃避黨政軍條款,由於政府對於公司債投機取巧模式無法可管,更無從防堵境外債權日後漂白為境內主權,應該修法。

立委葉宜津則批判,廣欣伍的幕後負責人為鴻海監察人黃清苑,NCC竟然渾然不知,可見無法判斷有無中資介入併購。

NCC主委石世豪表示,新版廣電三法將會採行實質控制,以避免弊端;但羅淑蕾質疑,廣電三法尚未三讀,根本無用。羅淑蕾也質疑,遠傳之後會介入中嘉,不但取得有線電視系統台控制權,也將成為頻道代理商,掌控上架頻道分配,恐會造成寒蟬效應,各家新聞台都不敢報導遠東集團負面新聞。相關部會應考量該案對台灣、社會重大影響,立即停審。

立委管碧玲則批說,中嘉案怎可切割成三部分,分別由NCC、公平會和投審會審查,且各行其是,互不知道,要求建立聯審機制。立委陳歐珀也要求,除黨政軍外,財團也不應介入,NCC要當個「有牙齒的老虎」。

遠傳電信發言人郎雅玲表示,遠傳對於市場要求嚴格審查的呼聲已有預期,但絕不會有中資介入。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及NHPEA則未做出回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對中資的防堵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連摩根士丹利都會被視為中資。

第二、設立特殊目的公司,搭配公司債的發行,是為了規避政府的黨政軍不得投資條款,本身並沒有錯,架構完全合法。

第三、台灣今天的問題是,完全合法的投資也會因為政治化、民粹化,變得最後沒法操作。


第四、目前反對的理由都很薄弱,我們預計本案最後還是會通過,所謂的中資和財團的指控完全沒有法律根據。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蔡英文對未來的想像竟是:竹科工程師可早點下班...把小確幸當政策,只會引來大不幸



「過去一年我們和台灣的接觸,腳步比較放慢,這當然有原因。」

在北京市中心一座大樓內,我的大陸朋友對我解釋。他們是一個基金會,我是其高級顧問,曾有一段時間,他們對推動兩岸交流很熱衷。

「黃總,過去一年來兩岸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原先的想法遭遇不少阻礙。一帶一路推出後,我們有新的領悟,覺得不能再侷限於兩岸的格局中,應該有更寬廣的視野。」

我充分理解他的考量,太陽花學運後,服貿、貨貿都停擺,一帶一路、亞投行這些政策在台灣也造成相當負面的迴響。

「因此,我們決定到新疆發展。福建和新疆是一帶一路的東西兩翼,福建只是面對台灣,新疆作為陸上絲路起源地,卻可以連接中亞和歐洲,腹地大的多。」

我明白了,忘了海峽吧,也不用再談兩岸三地,今天有了一帶一路,中國以世界為版圖,空間何其寬廣,亞洲、歐洲、非洲;陸運、海運、空運;基建、商貿、金融;有無限的可能。

「換言之,我們看的不只是台灣海峽,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都算在內,這是大海峽概念。」

「台灣價值」正快速下降中,我們徹底被邊緣化了。以前我們不在聯合國內,尚沒甚麼感覺,經濟實力重於一切。但今天當世界逐漸形成一個經濟聯盟,而你只能在門外流浪,nobody cares,感覺特別辛酸,跟敘利亞難民有何差別?

我的工作是促進跨國投資,長久以來,我一直強調台灣是中國大陸和全球間的橋樑,但未來可能要改口了。台灣價值的崩壞在過去一年特別明顯,台灣變成一個可笑的符號,愛台灣是一種liability

我的朋友是台灣人,在香港工作,和我一樣從事大中華業務,他的大陸朋友說他最大問題是「台灣情結太重」,否則會更成功。

我最近連絡一些大陸基金負責人,連信都不回,五年前這些人還表示對投資台灣很有興趣,追著我介紹好案子給他們。

不能怪別人,要怪只能怪自己,當今天中國積極擁抱世界,台灣卻和大陸漸行漸遠。

大陸曾經對台灣好,但台灣不領情,因此只能把台灣晾在一邊,讓台灣慢慢覺悟,大陸不會再對台灣放低姿態。最近兩岸談判,已逐漸走向「平等」,不再有所謂的「讓利」。

習近平訪美前夕,大陸國務院推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政策,強調對外開放與走出去,目標是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

台灣正好相反,正走上封閉的道路,蔡英文主張發展內需市場,降低國際景氣的影響。

周末我在家中看蔡英文民進黨全代會致詞,前半段中規中矩,接著她提到十年後,台灣人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我立刻注意聆聽。

她共提了六點,其中四點和居住、綠電、食安和長期照顧有關,但令我震驚的是兩個想像。

一個提到在中部經營加工廠的小頭家,因為生意不錯,明年想換一台新車床,再多請一位師傅。

另外提到在竹科的工程師,不再只是日復一日重複單調的工作,可研發新的技術。工作除了薪水,應更有成就感,可以早一點下班,和心愛的人吃晚餐。

聽到這裡,我幾乎從沙發上掉下來。請注意,這是十年後的台灣,我們要如何邁向「工業4.0」,如果我們的想像仍停留在1.0的時代?

請問竹科的工程師,難道沒有人在專注研發嗎?難道他們只是沒有技術門檻的工匠嗎?難道他們不想早一點下班嗎?

透過一帶一路,中國夢已變成世界夢,而台灣夢卻是不折不扣的「小確幸」。

我知道這是選舉語言,選舉只要討好人民,人民只在乎自己的幸福。但這不夠,台灣正在關鍵的十字路口,領導人不論藍綠,應引導我們走向下一個台灣,這不是靠鄉土熱情就能達成的。

我們不妨拿希拉蕊713日在紐約曼哈頓的演說和朴槿惠86日的「致國民」談話來參考,希拉蕊強調將打造一個迎向未來的美國,朴槿惠則表示韓國需要進行一場大手術。

比較洪秀柱和蔡英文的政見,在創新、中小企業和年輕人等方面,看法大同小異,唯獨在開放上南轅北轍。洪秀柱主張開放和均富,蔡英文表示將取代只追求開放、不注重社會安全的舊經濟思維。
如果我是總統候選人,我心目中十年後的台灣是這樣的:

在台灣中部,原有的家庭加工廠已經消失,取代的是許多年輕人成立的「創客」基地,以3D列印技術打造最新的物聯網組件,許多老師傅成為這些新頭家的顧問,共同探討如何整合機械和電子工藝。

在新竹園區,雖然由於大陸中芯國際合併了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和高通,台積電失去了世界領導地位,但技術領先仍使台灣佔據高端市場,成為半導體中心,關鍵在於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工程師,他們都能在台灣生活工作。

在台南,新生物技術結合農業,創造了有機農業的新紀元。透過跨境電商,台灣有機農業擁有大陸三分之一的市場;但不僅於此,在全球高端市場上台灣品牌農產品代表了品質保證,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

在新北市,新的養老中心讓台灣成為亞洲醫療重鎮,由於精準醫療和預防醫學發達,使台灣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先進臨床技術更讓全球大藥廠選擇台灣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跳板。

請一直想下去,想像一個走在尖端的未來、一個更開放的台灣、一個連結世界的自由島。

你我已經失去太多,我們值得更多的美好。


No more小確幸,我們需要一個大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