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我們和台灣的接觸,腳步比較放慢,這當然有原因。」
在北京市中心一座大樓內,我的大陸朋友對我解釋。他們是一個基金會,我是其高級顧問,曾有一段時間,他們對推動兩岸交流很熱衷。
「黃總,過去一年來兩岸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原先的想法遭遇不少阻礙。一帶一路推出後,我們有新的領悟,覺得不能再侷限於兩岸的格局中,應該有更寬廣的視野。」
我充分理解他的考量,太陽花學運後,服貿、貨貿都停擺,一帶一路、亞投行這些政策在台灣也造成相當負面的迴響。
「因此,我們決定到新疆發展。福建和新疆是一帶一路的東西兩翼,福建只是面對台灣,新疆作為陸上絲路起源地,卻可以連接中亞和歐洲,腹地大的多。」
我明白了,忘了海峽吧,也不用再談兩岸三地,今天有了一帶一路,中國以世界為版圖,空間何其寬廣,亞洲、歐洲、非洲;陸運、海運、空運;基建、商貿、金融;有無限的可能。
「換言之,我們看的不只是台灣海峽,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都算在內,這是大海峽概念。」
「台灣價值」正快速下降中,我們徹底被邊緣化了。以前我們不在聯合國內,尚沒甚麼感覺,經濟實力重於一切。但今天當世界逐漸形成一個經濟聯盟,而你只能在門外流浪,nobody cares,感覺特別辛酸,跟敘利亞難民有何差別?
我的工作是促進跨國投資,長久以來,我一直強調台灣是中國大陸和全球間的橋樑,但未來可能要改口了。台灣價值的崩壞在過去一年特別明顯,台灣變成一個可笑的符號,愛台灣是一種liability。
我的朋友是台灣人,在香港工作,和我一樣從事大中華業務,他的大陸朋友說他最大問題是「台灣情結太重」,否則會更成功。
我最近連絡一些大陸基金負責人,連信都不回,五年前這些人還表示對投資台灣很有興趣,追著我介紹好案子給他們。
不能怪別人,要怪只能怪自己,當今天中國積極擁抱世界,台灣卻和大陸漸行漸遠。
大陸曾經對台灣好,但台灣不領情,因此只能把台灣晾在一邊,讓台灣慢慢覺悟,大陸不會再對台灣放低姿態。最近兩岸談判,已逐漸走向「平等」,不再有所謂的「讓利」。
習近平訪美前夕,大陸國務院推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政策,強調對外開放與走出去,目標是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
台灣正好相反,正走上封閉的道路,蔡英文主張發展內需市場,降低國際景氣的影響。
周末我在家中看蔡英文民進黨全代會致詞,前半段中規中矩,接著她提到十年後,台灣人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我立刻注意聆聽。
她共提了六點,其中四點和居住、綠電、食安和長期照顧有關,但令我震驚的是兩個想像。
一個提到在中部經營加工廠的小頭家,因為生意不錯,明年想換一台新車床,再多請一位師傅。
另外提到在竹科的工程師,不再只是日復一日重複單調的工作,可研發新的技術。工作除了薪水,應更有成就感,可以早一點下班,和心愛的人吃晚餐。
聽到這裡,我幾乎從沙發上掉下來。請注意,這是十年後的台灣,我們要如何邁向「工業4.0」,如果我們的想像仍停留在1.0的時代?
請問竹科的工程師,難道沒有人在專注研發嗎?難道他們只是沒有技術門檻的工匠嗎?難道他們不想早一點下班嗎?
透過一帶一路,中國夢已變成世界夢,而台灣夢卻是不折不扣的「小確幸」。
我知道這是選舉語言,選舉只要討好人民,人民只在乎自己的幸福。但這不夠,台灣正在關鍵的十字路口,領導人不論藍綠,應引導我們走向下一個台灣,這不是靠鄉土熱情就能達成的。
我們不妨拿希拉蕊7月13日在紐約曼哈頓的演說和朴槿惠8月6日的「致國民」談話來參考,希拉蕊強調將打造一個迎向未來的美國,朴槿惠則表示韓國需要進行一場大手術。
比較洪秀柱和蔡英文的政見,在創新、中小企業和年輕人等方面,看法大同小異,唯獨在開放上南轅北轍。洪秀柱主張開放和均富,蔡英文表示將取代只追求開放、不注重社會安全的舊經濟思維。
如果我是總統候選人,我心目中十年後的台灣是這樣的:
在台灣中部,原有的家庭加工廠已經消失,取代的是許多年輕人成立的「創客」基地,以3D列印技術打造最新的物聯網組件,許多老師傅成為這些新頭家的顧問,共同探討如何整合機械和電子工藝。
在新竹園區,雖然由於大陸中芯國際合併了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和高通,台積電失去了世界領導地位,但技術領先仍使台灣佔據高端市場,成為半導體中心,關鍵在於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工程師,他們都能在台灣生活工作。
在台南,新生物技術結合農業,創造了有機農業的新紀元。透過跨境電商,台灣有機農業擁有大陸三分之一的市場;但不僅於此,在全球高端市場上台灣品牌農產品代表了品質保證,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
在新北市,新的養老中心讓台灣成為亞洲醫療重鎮,由於精準醫療和預防醫學發達,使台灣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先進臨床技術更讓全球大藥廠選擇台灣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跳板。
請一直想下去,想像一個走在尖端的未來、一個更開放的台灣、一個連結世界的自由島。
你我已經失去太多,我們值得更多的美好。
No more小確幸,我們需要一個大夢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