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5年,Google還是低頭重返中國...台灣還執意步上Google的後塵嗎
在杭州酒店和客戶開完會,我跳上計程車準備趕4點多去上海的班次,看了一下手錶,時間應該剛好。
「請問你是去東站嗎?」
司機說杭州有兩個火車站,老站在城內,新站在東邊。坦白說我也搞不清楚,應該是東站吧,大家不是都往新地方跑嗎?台北市的新區也在東區。
我看了一下手上的小卡片,「請載客人去杭州東站」,這是剛上車時酒店服務人員給我的。
走了一陣子,我開始覺得不太對勁,卡片上明明有兩個車站,我也沒有告訴酒店人員是哪個站,他為何打勾東站呢?
「請問你們去哪個站的客人比較多?」
「都有,看你要去哪裡,先生你把車票給我看看吧!」司機很熱心。
「喔!這個是去城站,如果去東站車票上會有一個東字,我幫你調個頭吧!」
剛才酒店人員是問我是否要去東站搭火車,我直覺說是,我怎麼知道有兩個車站?
這時路上突然塞了起來,車子行走緩慢,我開始緊張,錯過這班火車就趕不上飛機,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等到了車站,距離開車還有10分鐘,我心想應趕得上,進去一看幾乎傻眼,萬頭鑽動,我只能緩步向前擠,等到上車時氣喘吁吁的坐下,距離開車時間只剩下1分鐘。
我在大陸跑了20多年,照理說有一定熟悉度,如果連交通工具這麼基本的事都有可能犯錯,對於新進小公司來說,要進入這個市場難度更大。
上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巨人谷歌,決定重返中國。5年前,谷歌因為大陸限制網路言論自由,不惜放棄大陸市場,轉移陣地到香港。
在谷歌缺席的這幾年,大陸網民突飛猛進突破6.5億人,網路普及率達47.9%,手機上網也逾5億人,成為全球最大網路市場。
包括谷歌和蘋果,全世界大企業都不得不和市場利益和趨勢低頭,只有台灣決定和中國大陸劃清界線。台灣現況,就像谷歌5年前,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決定。
台灣應停止在大陸從事生產,但轉型探討開拓市場的一切可能。你可能會問,一個小公司又有什麼能力跨足大陸市場?
關鍵就在互聯網,它創造了「民主價值」,讓個人和小公司能夠擁有和大企業一樣的機會,快速茁長壯大,阿里巴巴就是最佳典範。
俄國背景的谷歌創辦人一定看得到,在互聯網生態體系裡,大陸中小企業遠比美國吸收了更多養分。
全世界都在鼓吹並扶植中小企業,肯定這是未來創新經濟泉源,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表示將作為一位「small business president」,中國大陸也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地創客和孵化器如雨後春筍。
如果中小企業是未來,那麼台灣作為全球最有活力的中小企業聚集地,應該如魚得水,但事實並非如此。
重點是台灣的中小企業沒有和世界連結。我們阻止大企業過分傾中,但小公司應做的,是反其道而行,積極的走出去,中國大陸是一個起點。
最近在一個經濟研討會上,一位跨國企業在台負責人表示「小確幸把自己關在台灣」不該是一個選項,台灣會隨著管制與不開放慢慢失去競爭優勢。
未來的世界是互聯網經濟,關鍵字是「連結」,不管是物聯網、車聯網、工業4.0或智慧國家,都脫離不了網路型態。
台灣的問題是雖然有許多靈活的小企業,擁有優秀人才和頂尖創意,但沒有連結,無法以小博大,發揮影響力,這和台灣科技業遭遇的困境相同。
許多電子公司專精於零組件,這只是parts,但今天世界改變了,即使你有product也沒有用,就像宏達電,未來必須具備system和soultion,台灣沒有好的system,因此一定要融入世界。
與其說電子業是被紅色供應鏈打敗,更重要原因在於台灣經濟缺乏未來世界的模型,現有領導人,不論藍綠,都拿不出前瞻具體的作法。
民進黨對台灣的凝聚力較好,但希望和中國大陸脫鉤,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這是根本性錯誤,就像谷歌一樣。
國民黨雖然有較佳連結,但缺乏領導力和執行力,連黨內都無法形成共識,更何況帶領國家?
互聯網時代,「專才」和「通才」同樣重要。專才代表你一定要非常專精於某一特定領域,否則一比較就無所遁形,沒有資訊不對稱的僥倖。
但你同時也要能跨地域、跨領域結合不同專業,提升自己價值,比如說健康管理穿戴式裝置,就是醫療和電子的結合,現在流行的機器人,則整合了機械和電子技術。
台灣像一塊積木,需要不斷延伸價值並被重新定義,未來是「plus」的時代,包括「互聯網+X(你的專業)」、「X+Y(別人的專業)」、「中國市場+台灣專業」。
未來是全面連結的「競合」世界,「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不是一邊一國,正確心態是成功的第一步。
政府看不到,但台灣的人民看得到。上周一位實習生來向我辭行,他拿到了大陸私募股權基金的offer,決定放棄第二年的研究所課程,投入中國職場,這是在我這邊工作的年輕人第二個類似的例子。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價值判斷,台灣價值是什麼?未來何去何從?怎麼做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政府不能改變台灣的未來,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