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漢微科 ASML, JDI 中日新, 建廣 恩智浦, 聯發科 陸資, 微軟 LinkedIn, 台灣大 印尼印度, 陸企 德企, 美銀 消金

2016.06.20創會理事長的話
漢微科 ASML, JDI  中日新, 建廣  恩智浦, 聯發科  陸資, 微軟  LinkedIn, 台灣大  印尼印度, 陸企  德企, 美銀  消金
漢微科 / ASML

股后漢微科昨(16)日宣布,與荷商艾司摩爾(ASML)簽約,ASML將以每股1,410元,公開收購漢微科全數股權,總交易金額約1,000億元。預計今年第4季完成,屆時漢微科將從台股下櫃,成為ASML台灣子公司。

台灣顯示器公司昨天也宣布,將斥資4.28億元收購旗下轉投資公司中日新流通在外20%股權,未來中日新也將下櫃。台灣櫃買市場一天內兩家公司遭併購並規劃下櫃,是歷來首見。

ASML以每股1,410元收購漢微科,是歷來遭併購的台灣上市櫃公司當中,每股單價最高。以漢微科前30日平均價計算,溢價約三成;若以15日收盤價1,210元計算,溢價約16.5%;以漢微科去年每股獲利計算,這筆交易的本益比超過43倍。

此交易案震撼市場,因其規模為歷年來國內半導體業併購案中第四大,僅次於美光併購華亞科、日月光合併矽品,以及當年的聯發科併晨星。

漢微科於昨天台股盤前,由董事長許金榮主持重大訊息說明會。他表示,將在83日召開臨時股東會討論交易案,大股東漢民科技集團、其他大股東和經營團隊共持股約48%將會支持,合併後的公司將持續開發更高階且更快速的電子束檢測設備。漢微科在台共有約350名員工,被併購後ASML不裁員,會在台繼續投資和擴大業務。

ASML總裁暨執行長Peter Wennink表示,此次併購是為了促使ASML的先進技術與設備更加精進。兩家公司合併後,透過雙方量測技術的互補,將能協助客戶大幅強化製程控制,並提高良率。

ASML將增發590萬股(占ASML已發行股份總數約1%),發行價格依市價計算為每股新台幣3,106元,漢微科大股東同意認購ASML發行的新股。這項併購案還需經過台灣公平會、投審會與新加坡、韓國公平會通過。

漢微科昨天開盤股價跳空漲停,以漲停價1,330元一路鎖死,收盤漲停委買逾8,600張。ASML昨天ADR早盤則跌約0.3%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都在整合,從上游到下游,這個收購案只是再一次地反映了趨勢。

第二、這算是強強結合,台灣的龍頭廠商賣給全球產業龍頭。

第三、台積電先前也有入股ASML,投資其先進設備技術。

第四、本次交易條件相當好,溢價30%,超過市場水平。

第五、價值並未低估,以台灣股市來說,漢微科本益比已算高,總不能和中國大陸A股市場
來相比吧!

第六、未來台灣一流的公司會賣給外資,二流的賣給中資(如果法令允許的話),三流的公司自
己整合(日月光和矽品的合併是例外屬於強強聯合),四流的公司只能等著被淘汰。


JDI / 中日新

中日新董事會昨通過擬與日本顯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 Inc.)在台子公司台灣顯示器簽署契約,以進行股份轉換交易,台灣顯示器將以每股廿一.四元收購中日新流通在外的廿%股權,總金額約四.二八億元,收購完成後中日新將終止上櫃、撤銷公開發行,成為純日資公司。

中日新總經理謝政良表示,台灣顯示器是日本JDI百分之百的子公司,前年以私募方式取得中日新八十%股份,此次再取得廿%股份,股份轉換基準日暫定十一月十五日,預計八月三日召開臨時股東會。他說,目前高階手機面板競爭激烈,未來JDI與台灣顯示器產品將調整。

中日新在台灣顯示器入主後,可獲得JDI訂單挹注,中日新已連續兩年獲利,今年首季每股稅後盈餘達一.四元。目前中日新在台員工約五十人,中國珠海的後段模組廠則有約一千名員工。

JDI是由日本政府產業革新機構(INCJ)出資,整併索尼、東芝與日立三家公司LCD部門成立,目前是全球最大低溫多晶矽(LTPS)廠,在鴻海與夏普親事中,因日本政府力挺而一度有意搶婚,最後落敗。二○一三年JDI在台設立台灣顯示器公司,隔年收購中日新八成股權,主要是為了中日新在中國珠海的模組廠,希望進軍中國手機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面板產業相當辛苦,JDI的業績近年也不好。

第二、前年JDI以私募方式入股中日新,一直令人注意,觀察其是否會有什麼動作。

第三、作為外資的子公司,中日新已無上市價值,就如同華亞科被美光收購一樣,遲早要下市。

第四、日本政府透過期國發基金INCJ(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合併三家中小尺寸面板廠,打造JDI,是經典案例,基本上就是台灣的產業控股公司,只是日本比台灣有決心多了。

建廣 / 恩智浦

大陸進軍半導體事業又下一城。荷蘭晶片製造商恩智浦半導體(NXP)昨(14)日宣布,將旗下標準晶片產品事業(Standard Products)以27.5億美元(約新台幣897億元)出售給大陸國有投資公司建廣資產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Wise Road Capital

業界認為,恩智浦這條產品線與台廠關連度較低,會被出售的事業體,大多以非核心事業或毛利率較差的產品線為主,買家的整合效益通常還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不過,中國大陸半導體基金的併購動作不斷,持續建立自身的能量,長期來看,仍會與台廠形成競爭對手。

路透報導,北京建廣資產管理和Wise Road Capital等組成的投資集團,將併購的標準晶片產品事業改為新公司Xeperia,恩智浦原屬1.1萬員工將納入新公司旗下,產品將提供給汽車、工業、電腦、消費電器等使用,交易預計2017年第1季完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對半導體產業的興趣廣泛,大小通吃,高低全包。

第二、外資會逐離退出低階非核心的事業。

第三、大陸企業現在都透過PE來進行收購,相信這是新的趨勢,主要為了避免政治敏感,因為全球都在提防中資併購。

第四、Wise Road是聯電特別成立的子公司,所以本案可以算是兩岸合作,走向世界。

聯發科 / 陸資

半導體產業正在成熟化,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這幾年投資回報率已不像過去那樣,整併必然發生,國際化更是聯發科一直在進行的,但企業的全球化不能打半場,去掉大陸、就少掉一半。

對於新政府積極推動的南向政策,蔡明介也說,聯發科不是早就去了嗎?聯發科在印度、新加坡等地都有據點,投資超過一百五十億元,也早就是印度智慧手機主要晶片供應商,市占率超過三成。聯發科不僅完全配合新政府的南向政策,若有需要,還可提供協助。

蔡明介說,聯發科全球有一點五萬名員工,從做基地台的諾基亞、易利信和日本Docomo等,都有合作;在美國也和Google、亞馬遜、微軟等不同跨國公司合作不同產品。

他說,聯發科做的這一切,都是希望繼續在台灣生存和發展,只是大陸市場大,我們希望有養分,才能繼續在台投資,創造高薪的工作機會。如果全面禁止,可能使台灣IC設計產業錯失機會,反而對台灣經濟發展不利。

蔡明介說,聯發科這樣規模的公司,有不同產品線,總是有不同的人想要合作。以出售轉投資傑發為例,還好是百分之百合法,還能因此有機會參加大陸的車聯網和圖資業務,若受法令限制無法進行,對他們當然是損失。

他說,希望政策開放是業界共同的聲音,半導體協會第十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中,不記名投票結果全票支持,希望政府同意准許個案申請;五月卅一日又在半導體協會的設計策略委員會中決議通過,業界有這個共識。

他表示,很多IC設計公司老闆是工程師出身,大家可能認為這種事由聯發科幫忙開路比較好。

他認為,允許陸資投資,其實也有利小公司活化,並能幫助台廠取得市場、方便採取併購換股、還可參與大陸標準制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蔡明介說得很對,全球化不能去掉中國大陸。

第二、未來是策略聯盟的時代,聯發科應廣泛的與其他夥伴進行業務與股權的合作。

第三、台灣有限制陸資來台,但對於投資大陸較無限制,因此台積電和聯電才能順利布局大
陸。

第四、蔡董事長說得很好,在南向方面,聯發科的動作甚至跑在政府前面。

第五、我們同意蔡董事長的說法,出售轉投資公司傑發百分之百合法,可以藉此跨入大陸車聯
網市場。

微軟 / LinkedIn

微軟13日宣布,將以262億美元現金收購社群平台LinkedIn,跨足專攻專業人士的社群網路市場。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表示,這項收購案將可帶動LinkedIn和微軟Office 365Dynamics服務成長。

微軟表示,將以每股196美元收購LinkedIn,價格較LinkedIn 10日收盤價溢價50%。消息傳出後,LinkedIn股價在13日盤中飆漲48%,微軟股價則下跌5%

併購LinkedIn是納德拉就任以來最大收購案,他2014年上任以來持續重塑微軟,以雲端服務和生產力工具提高對企業客戶的吸引力。LinkedIn不見得明顯適合微軟目前進行的組織改造作業,但微軟可獲得求職者、徵才者及人力資源團隊使用的全球最大專業人士社群網站。

LinkedIn將保留品牌、企業文化和獨立性,創辦人霍夫曼繼續擔任董事長,執行長韋納則續任原職,並直接向納德拉彙報。

雙方董事會均一致同意併購案,預計今年底前完成,目前仍待LinkedIn股東同意和監管機關核准。

納德拉聲明表示:「LinkedIn團隊打造了以連結全球專業人士為主的出色事業。在我們尋求提升全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能力之際,雙方攜手,可以加速LinkedIn以及微軟Office 365Dynamics服務的成長。」

韋納表示:「正如我們已改變了這個世界和機會連結的方式,與微軟的關係,以及微軟的雲端和LinkedIn的結合,將讓我們有機會改變世界運作的方式。」

分析師表示,今年科技股的下挫,可能在科技業掀起併購潮,推特(Twitter)和雅虎(Yahoo)都被視為可能的併購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現任CEO正積極改造公司,首先打造雲端計算產業,現在又開始布局網路。

第二、微軟滿手現金,當然有能力進行大規模併購,做其它競爭做不到的事情而其正在這麼
做。

第三、蘋果應該感到慚愧,沒有創新,也沒有進行併購,唯一大型併購是上個月以10億美元
投資中國大陸
滴滴出行,CEO庫克應為蘋果股價低迷負責。

第四、此次收購的價格很貴,溢價高達50%,非常罕見。

第五、LinkedIn是全球專業人士最大社群,和微軟現有公司客群有synergy,這是一個漂亮的
布局,連我都沒有想到這種布局可行性,但一看到就會覺得理當如此。

台灣大 / 印尼印度

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昨(15)日透露,台灣大已進入印度、印尼與當地電信公司洽談共同爭取頻譜執照、以及投資入股事宜。他說,以一般海外電信市場的投資案來看,入股當地電信公司的投資規模一定超過新台幣百億元。

外電報導指出,印度政府今年可望發放新的頻譜執照,而印度主要行動電話公司包括BSNLTaTa TeleservicesReliance67家。印尼主要電信公司則以國有獨資企業Telkom旗下的Telkomsel、國有合資企業Indosat公司、以及民營公司XL Axiata三家為主,外商在這三家公司的持股比重目前都相當高。

蔡明興強調,東南亞人口多、市場大,但仍以發展2G服務為主,每用戶每月貢獻度(ARPU)只有3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不到100元,大約只有台灣ARPU1/10,現在先進入卡位,未來當地發放4G頻譜執照、開始提供影音及數據服務之後,獲利潛力就很高。

台灣大昨日舉行股東會,蔡明興強調,海外電信公司投資案,通常投資規模都很大、也比較難談,加上印度有67家電信公司,開始獲利賺錢的只有12家,台灣大投資印度或印尼電信市場,一切隨緣,今年不一定有結果。

至於電視購物的海外布局,正準備進軍菲律賓、越南、及印尼等東南亞市場,尤其首選投資菲律賓,蔡明興透露,正與當地合作夥伴洽談細節,應該會在菲律賓入股當地電商30%以上股權,蔡明興並透露,該投資案今年就會定案。

蔡明興強調,富邦媒今年整體營收要再成長超過10%,momo在泰國市場快要開始賺錢,由於東南亞電商發展得比較慢,現在進去、未來還有很多發展機會。

至於大陸市場,考量大陸電商已蓬勃發展,而且大陸幅員廣大,富邦媒在大陸將轉型為貿易商,負責代理台灣產品銷售到大陸各大電視購物,藉此降低momo購買當地電視頻道時段廣告成本。

此外,蔡明興看好行動支付的商機潛力,他說,美國前幾天才剛宣布電商交易量超過總交易量一半,而大陸則早就超過一半,其中,又有超過30%消費者利用手機購物,顯示行動購物商機很大,台灣大也會在這塊領域積極布局。

至於第三方支付市場,他認為台灣尚不普及,未來希望台灣大、富邦媒及富邦金控可以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項目很特別,台灣電信業很少走出去。

第二、投資印尼和印度,都是極有潛力的市場,可謂積極響應小英的「新南向政策」。

第三、台灣企業在東南亞應該有一定優勢,但在印度則無。

第四、長期投資的心態是對的,不要期待一下子賺錢,特別是像電信事業,牽涉法規相當複雜。

第五、台灣公司手上現金太多,應多多進行併購,海外又比台灣本地更好。

陸企 / 德企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中資收購德企最引人注目者,包括: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工業機器製造商庫卡集團,中國化工收購德國先進的塑膠和橡膠處理設備商克勞斯瑪菲集團,以及北京控股收購德國高科技垃圾能源公司。

按此速度,二O一四年創下的二十八家收購紀錄將很快被超越。在收購支出方面,截至今年五月中,中國投資者已向德國公司提出相當於九十一億美元的收購報價,遠高於二O一四年二十六億美元紀錄。

大陸國家發改委對外經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分析認為,中資企業經多年發展,已累積出足夠規模的資本與市場競爭力,但是在技術、研發、全球行銷網路與品牌營運管理等方面,仍是較薄弱環節。

張建平指出,中企到德國去收購公司,有利於中資企業拓展全球市場,同時也能獲取一些比較重要的研發、設計平台以及國外優質的技術人員,這對於中資企業培育國際性的跨國公司是非常關鍵的。

自今年起,中企已經成為全球最積極的海外收購國,歐洲僅是中國企業大舉收購的目標區之一; 而今年中企在歐洲總共進行一百一十九樁收購交易,其中二十四樁發生在德國,法國與英國各占十五樁。

張建平認為,在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後,全球大量資產的估值趨為合理,且全球經濟處於緩慢復甦的進程中,在此過程來進行收購兼併的活動,相對而言,是具備一些比較有利的條件。

至於德企被收購是福是禍? 華爾街日報稱,德國各界擔憂主因是收購的「目標」,而非收購規模,特別是收購名單裡,不乏德國先進技術企業,此涉及德國「工業4.0」提倡的關鍵參與者,對現實德國在製造業和工程技術的宏偉計畫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非常提防陸企併購高科技公司,所以大陸公司紛紛轉往歐洲。

第二、最具有科技實力的德國公司成為首要併購對象。

第三、今年至今才五個月,中企投資德國已達91億美元,相當驚人。

第四、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大廠庫卡終於讓德國人受不了,開始計畫收緊法規。

第五、中德合作對台灣來說是壞消息,「德國技術+中國市場」將所向無敵。

美銀 / 消金

以存款論為全美最大零售銀行的美國銀行(BoA),擬透過遇缺不補的手段,逐步裁減消金部門逾8,000名人力。美銀此舉主要是基於數位金融革命加快,後勤職員與銀行櫃員的需求不如以往。

《金融時報》報導,美銀準備讓零售部門瘦身的同時,另打算增加銷售部門人手,擬增聘抵押貸款經紀人、小企業金融業務專員及私人投資顧問等,藉以強化營收。即便如此,由於直接上各分行臨櫃辦事的消費者越來越少,美銀的整體人力預料減少數千人。

據熟悉內情人士透露,美銀的消金部門瘦身計畫並非直接裁員砍人,而是採遇缺不補方式精簡人力。

2009年起,美銀的消金部門就逐步進行縮編整頓,迄今裁員將近4萬人,截至今年第1季結束該部門總員工數6.84萬。

美銀零售銀行部門總裁阮通(Thong Nguyen,譯音)本周在紐約一場會議中聲稱,該部門總人力「可能會降到6萬以下」。這意味從第1季以後,美銀零售部門至少還要再裁8,400人,不過他並未提出時間表。

過去7年來,美銀旗下零售分行已收掉將近四分之一,相當於1,400家,總家數僅剩4,690家。與此同時,美銀擴張線上業務,2周前美銀的行動銀行用戶數突破2,000萬大關。

阮通指出,因應實體銀行網絡的功能與以往已截然不同,美銀正加強整頓零售分行。他說,消費者上零售分行漸漸不再以日常交易為目的,而是以申請貸款等更重大的業務為主。

美銀消金部門有6,000萬客戶,貢獻美銀超過一半的獲利營收。該部門今年第1季淨獲利1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逾五分之一。

然美銀的股票市值1,340億美元,占帳面價值不到60%,透露出投資人對美銀的獲利前景悲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快速崛起,對傳統銀行造成巨大衝擊。

第二、後勤櫃員需求會大幅減少,一方面被機器取代,另一方面許多工作(如電話客服)會被移
往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如東歐和印度。

第三、台灣的金融業還未準備好面對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改變,必須加快腳步。


第四、只要看第三方支付法規,就可以知道台灣法令在互聯網金融開放方面非常滯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